0

养肉鸽的最佳技术(通用19篇)

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灌木多年生植物,因果实呈蓝色而得名,如果想要种植的话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蓝莓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1884

文章

1000

数据存储指南 存储备份技术详解

全文共 4647 字

+ 加入清单

数据存储指南存储备份技术详解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一般包含硬件技术及软件技术等,硬件技术主要是磁带机技术,软件技术主要是通用和专用备份软件技术等。

磁带机技术:

无论是硬盘技术,还是光盘技术,都不适合用来进行数据存储备份,只有磁带机技术才真正适合数据存储备份领域。事实上,磁带机技术长期以来一直是首选的唯一的数据存储备份技术,因为磁带介质不仅能提供高容量、高可靠性以及可管理性,而且价格比光盘、磁盘媒体便宜很多。

作为一种备份设备,磁带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当前市场上的磁带机,按其记录方式来分,可归纳为二大类:一类是数据流磁带机,另一类是螺旋扫描磁带机。

数据流技术起源于模拟音频记录技术,很类似于录音机磁带的原理。它是通过单个或多个静态的磁头与高速运动的磁带接触来记录数据。这种技术的缺点在于对磁带的张力要求很高,耐用性较差。数据流磁带机按磁带的宽度分为QIC(Quarter-Inch-Cartridge,即1/4英寸)和1/2英寸两种。1/2英寸磁带机是多磁头读写,其数据传输率较高,容量较大。1/4英寸磁带机是单磁头读写,每记录一轨后,都要通过跳轨来做反向记录,记录和检索速度都比较慢。

螺旋扫描技术起源于模拟视频记录技术,很类似于录像机磁带原理。它和数据流技术正相反,磁带是绕在磁鼓上,磁带非常缓慢地移动,磁鼓则高速转动,在磁鼓两侧的磁头也高速扫描磁带进行记录。当它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移动磁带的命令,就会放松磁带并停止转动磁鼓,以防止不必要的介质磨损和避免介质长期处于张力状态。所以,该技术具有高可靠性、高速度、高容量的特点。

IDC的调查报告表明,目前比较流行的磁带机技术有DC2000/TraVan磁带机、QICDC6000磁带机、8mm磁带机、DLT磁带机、DAT磁带机及Mammoth磁带机等。下面分别给予简单介绍。

QIC磁带

这是一种带宽为1/4英寸,配有带盒的盒式磁带,也叫1/4英寸磁带。它有两种规格,即DC6000和DC2000/Travan。其中DC6000磁带的驱动器是5.25英寸,它使用非常简单的驱动装置进行纵向记录,但是数据磁带结构却非常复杂并且价格昂贵。在容量1GB以上的市场中,它无法与4mm与8mm磁带竞争。DC2000/Travan磁带的驱动器只有3.5英寸,驱动器价格低,一般不具备硬件数据压缩功能与即写即读功能,而且使用的介质造价也较高。这种产品对性能要求不高的桌面计算机用户可能较合适,但用户不多。

DLT技术

DLT(Digital Linear Tape-数字线性磁带)技术源于1/2英寸磁带机。1/2英寸磁带机技术出现很早,主要用于数据的实时采集,如程控交换机上话务信息的记录,地震设备的震动信号记录等等。DLT磁带由DEC和Quantum公司联合开发。由于磁带体积庞大,DCT磁带机全部是5.25英寸全高格式。DLT产品由于高容量,主要定位于中、高级的服务器市场与磁带库系统。DLT磁带每盒容量高达35GB,单位容量成本较低。

4mm技术

4mmDAT又称数字音频磁带技术(Digital Audio Tape)。早期的DAT技术主要应用于声音的记录,后来随着这种技术的不断完善,又被应用在数据存储领域里。4mm的DAT经历了DDS-1、DDS-2和DDS-3三种技术阶段,容量跨度在1GB-12GB。4mmDAT由于小巧和适当的容量,在前几年发展很快,在小型网络中应用较多。目前惠普已经推出了采用DDS-4标准、容量为40GB的磁带机。

由于该磁带存储系统采用了螺旋扫描技术,使得该磁带具有很高的存储容量。DAT磁带系统一般都采用了即写即读和压缩技术,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率,又提高了存储容量。DAT磁带和驱动器的生产厂商较多,用户有较大的选择机会,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数据存储备份产品。

8mm技术

基于螺旋扫描记录技术的8mm产品由Exabyte公司开发。由于8mm技术本身适合于大容量存储,在计算机数据比较少的早期,其应用面不是很广,主要与大中小型计算机配套。随着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量呈几何级数的增长,8mm技术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8mm产品的出货量这几年的快速增长也佐证了这一点。8mm技术有着广阔的向上发展空间。并且,每一种新的、高端的8mm产品,都向下兼容低端产品,保护了用户原有的投资。

未来磁带存储新技术LTO

LTO(Linear Tape Open—线性磁带开放协议)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线性多通道双向磁带格式的磁带存储新技术,其优点主要是将服务系统、硬件数据压缩、优化磁道面、高效纠错技术和提高磁带容量性能等结合于一体。由于LTO技术是一种“开放格式”技术,这就意味着用户将可拥有多项产品和多规格存储介质,尤其开放性可带来更多的发明创新,减少新技术开发风险,从而达到使产品价格下降和用户受益的目的,另外还可提高产品的兼容性和延续性。LTO第四代标准的容量为800G,传输速度为80MB/s~160MB/s,这是目前任何一种磁带机都无法比拟的。开发LTO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磁带机产品标准;二是不断改进磁带机产品的可靠性;三是增强产品的可扩展性,适应数据量激增的现实需求;四是减少备份的时间,提高产品的性能。

目前,LTO技术有两种存储格式,即高速开放磁带格式Ultrium和快速访问开放磁带格式Accelis,它们可分别满足不同用户对LTO存储系统的要求,其中Ultrium磁带格式除了具有高可靠性的LTO技术外,还具有大容量的特点,既可单独操作,也可适应自动操作环境,非常适合备份、存储和归档应用。Accelis磁带格式则侧重于快速数据存储,Accelis磁带格式能够很好地适用于自动操作环境,可处理广泛的在线数据和恢复应用。

备份软件技术

备份软件技术在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是否支持磁带的各种先进功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备份的效率。有人认为,最好的备份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备份功能,诸如Unix的tar/cpio、WindowsNT的WindowsBackup、Netware的Sbackup等。其实不然,因为这些操作系统仅能提供一些基本的备份功能,缺乏专业备份软件的高速度与高性能,目前比较流行的专业备份软件有CA的ARCserve2000、VERITAS的BackupExce以及Legato的Networker等。

大家知道,磁带机对数据传输速度有一定要求,若数据传输率偏低,磁带机就无法连续运转。而专业备份软件因能通过优化数据传输率即可以自动以较高的传输率进行数据传输,这不仅能缩短备份时间,提高数据存储备份速度,而且对磁带机设备本身也有好处。另外,专业备份软件还支持新磁带机技术,如HP的TapeAlert技术,差不多所有主流专业备份软件均提供支持。

DAS、NAS和SAN存储模式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DAS的适用环境为: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通过SAN或NAS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非常困难时(商店或银行的分支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如Microsoft Cluster Server或某些数据库使用的“原始分区”)上时;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它们需要直接连接到存储器上,群件应用和一些邮件服务也包括在内。

当服务器在地理上比较分散,很难通过远程连接进行互连时,直接连接存储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甚至可能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利用直接连接存储的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企业决定继续保留已有的传输速率并不很高的网络系统。

NAS和SAN的出现响应了三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网络正成为主要的信息处理模式;需要存储的数据大量增加;数据作为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产其重要性在增加。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连接存储)即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以太网),连接到一群计算机上。NAS是部件级的存储方法,它的重点在于帮助工作组和部门级机构解决迅速增加存储容量的需求。需要共享大型CAD文档的工程小组就是典型的例子。

NAS产品包括存储器件(例如硬盘驱动器阵列、CD或DVD驱动器、磁带驱动器或可移动的存储介质)和集成在一起的简易服务器,可用于实现涉及文件存取及管理的所有功能。简易服务器经优化设计,可以完成一系列简化的功能,例如文档存储及服务、电子邮件、互联网缓存等等。集成在NAS设备中的简易服务器可以将有关存储的功能与应用服务器执行的其他功能分隔开。

这种方法从两方面改善了数据的可用性。第一,即使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不再工作了,仍然可以读出数据。第二,简易服务器本身不会崩溃,因为它避免了引起服务器崩溃的首要原因,即应用软件引起的问题。

NAS产品具有几个引人注意的优点。首先,NAS产品是真正即插即用的产品。NAS设备一般支持多计算机平台,用户通过网络支持协议可进入相同的文档,因而NAS设备无需改造即可用于混合Unix/Windows NT局域网内。其次,NAS设备的物理位置同样是灵活的。它们可放置在工作组内,靠近数据中心的应用服务器,或者也可放在其他地点,通过物理链路与网络连接起来。无需应用服务器的干预,NAS设备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这样既可减小CPU的开销,也能显著改善网络的性能。

NAS没有解决与文件服务器相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即备份过程中的带宽消耗。与将备份数据流从LAN中转移出去的存储区域网(SAN)不同,NAS仍使用网络进行备份和恢复。NAS 的一个缺点是它将存储事务由并行SCSI连接转移到了网络上。这就是说LAN除了必须处理正常的最终用户传输流外,还必须处理包括备份操作的存储磁盘请求。

SAN(存储区域网络)通过光纤通道连接到一群计算机上。在该网络中提供了多主机连接,但并非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

SAN则专注于企业级存储的特有问题。当前企业存储方案所遇到问题的两个根源是:数据与应用系统紧密结合所产生的结构性限制,以及目前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标准的限制。大多数分析都认为SAN是未来企业级的存储方案,这是因为SAN便于集成,能改善数据可用性及网络性能,而且还可以减轻管理作业。

SAN解决方案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SAN提供了一种与现有LAN连接的简易方法,并且通过同一物理通道支持广泛使用的SCSI和IP协议。SAN不受现今主流的、基于SCSI存储结构的布局限制。特别重要的是,随着存储容量的爆炸性增长,SAN允许企业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

SAN的结构允许任何服务器连接到任何存储阵列,这样不管数据置放在那里,服务器都可直接存取所需的数据。因为采用了光纤接口,SAN还具有更高的带宽。

因为SAN解决方案是从基本功能剥离出存储功能,所以运行备份操作就无需考虑它们对网络总体性能的影响。SAN方案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实现简化,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群在一起的时候。最后一点,光纤接口提供了10公里的连接长度,这使得实现物理上分离的、不在机房的存储变得非常容易。

SAN主要用于存储量大的工作环境,如ISP、银行等,但现在由于需求量不大、成本高、标准尚未确定等问题影响了SAN的市场,不过,随着这些用户业务量的增大,SAN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网络核心技术原理是什么?

全文共 3578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核心技术原理是什么?

核心网络是其他网络汇入的中心网络。它的带宽必须能支持所有汇入。传统上,核心网络是面向电路的电话系统。最近,另一类光网络绕过传统核心,并实现面向数据分组的技术。图N-6提供了从早期的电话系统开始的核心网络发展的时间表。

在开始时,基于铜缆的模拟电话系统连接本地社区的人们。电话连接到中心交换局,在那里,接线员以及以后的电子交换设备将电话线连接起来以在呼叫者之间创建端到端电路。多个会话在交换局之间的单一电话线上和在使用频分复用的长距离电话线上传递,这种方式保持了呼叫的模拟性质。此模拟系统一直存在,直到20世纪60年代数字技术开始出现。

第一个数字系统由AT&T于1962年安装。它是一个T1中继线路,可以在两对铜电话线上承载24个话音呼叫。呼叫使用PCM(脉冲编码调制)编码,在线路上使用TDM(时分复用)进行多路复用。请注意“T”(与卫星传输相对),“1”是l.544Mbit/s信号速率的缩写形式。数字系统在许多方面优于模拟系统,包括在同一条线路上长距离高质量传输更多呼叫的能力。数字交换设备开始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T1线路是北美数字体系的一部分。NADH最初由AT&T创建,现在在北美和日本使用。在欧洲,一个类似的体系在一个2Mbit/s的电路上多路复用30个话音呼叫。以NADH术语表达,一个T1通道是一个DS-1,它由24个DS-0(64kbit/s)通路组成。其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租用线路的数目,它产生1.536Mbps的带宽。另外需要64Kbps用作开销,总共是1.544Mbps。一个T3通道,叫做DS-3,由28个T1通道或672个DS-0通路组成。可以提供44.736Mbps的总带宽。这种服务最早是用于微波站点间进行传输的。

重要的一点是各个话音呼叫被多路复用到在交换局之间传输的运载24个呼叫的线路(T1)上,并且T1多路复用到T3上用于长距离传输。T1电路是一种可调节的电话线路,这意味着为减少噪音,在用户和电信局的线路中,每隔很近的间隔就需要安装一个信号再生器。T1连接在用户的地点是由双绞线开始的。这些双绞线连接到由电讯公司建立的调节线路上。

图N-6 传输方式演变时间轴

当光纤技术出现时,有可能将更多的呼叫多路复用到延伸更长距离的中继线上。该数字体系最终扩展成光载波(OC)体系。OC(光载波)是定义在SONET光信号传输的物理协议系列(OC-1、OC-2、OC-3等)。OC信号电平把STS帧以各种速率发送到多模光纤线路。其基本速率为51.84Mbps(OC-1);每个信号电平的速率就是基本速率的整数倍(这样,OC-3的速率为155.52Mbps)。SONET/SDH标准建立在这个体系上,如下所述。第一批光网络是为数字话音呼叫设计的。新的网络基于包数据,包括以数据分组传输话音。

SONET/SDH光网络

SONET是同步光纤网络的缩写,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Bellcore提出的,第一批光网络从那之后开始出现。现在是一个ANSI的光纤传输系统标准。SONET定义接口的标准位于OSI七层模型结构的物理层,这个标准定义了接口速率的层次,并且允许数据以多种不同的速率进行多路复用。ITU改编SONET成SDH,后者变成了建造光通信网络的世界标准。SONET现在被认为是SDH的子集,但是术语“SONET/SDH”在北美很通用。由于SONET/SDH,面向铜线的数字体系延伸入光领域,尽管该体系是基于OC(光载波)的。 SONET/SDH核心将ATM信元映射成SONET或SDH帧格式传输到目的端,在数据接收时再提取为ATM信元。因为信元长度短而且固定,因此在每个网络节点交换时的延迟非常小。

SONET的基本组成块结构为STS-151.84Mb/s信号,适合于装载1路DS-3信号。SONET体系达到STS-48,即48路STS-1信号,能够传输32256路语音信号,容量为2488 .32Mb/s,其中STS表示电信号接口,相应的光信号标准表示为OC-1、OC-2等。

图N-7描绘了一个SONET/SDH网络。小的接入环网连接到较大的区域或主干环网上,再依次连接到地区和全国环网上。从小环网到大环网的转接涉及向更高OC级别的转换。接入环网通常运行在OC-3(l55Mbit/s)上。这些环网汇入OC-12(622Mbit/s)或OC-48( 2.4Gbit/s )区域环路,再转而汇入运行在OC-96 (4.9Gbit/s)或OC-192(lOGbit/s)的主干环网。如图N-7所示,环网通过ADM(分插复用器)和DCS(数字交叉连接)互联。另外,PoP设备通过分插复用器和接入环网互联。光电和电光转换在连接点处发生。在PoP内的数平交叉连接为话音和数据通信提供连接点。

图N-7 SONFF光网络环和载波PoP(存在点)组件

ADM利用时隙交换实现宽带管理,即允许两个STM-N信号之间的不同VC实现互连,并且具有无需分接和终结整体信号,即可将各种G.703规定的接口信号(PDH)或STM-N信号(SDH)接入STM-M(M>N)内作任何支路。它并不终接和多路分解在某光缆上的整个范围的信号,而是分/插次速率信号。如果一个信号需要被交换到其他环网,它从一个环网上分离下来并插入到另一个环网上。对于SONET,这意味着执行“光一电一光”转换。

SONET上的ATMIP和IP

SONET是以恒定比特率话音来设计的。相反,面向信元(ATM)和面向数据分组(IP)的通信是突发性质的,而非恒定的。ATM由通信行业定义,因此它能使用SONET很好地工作。ATM工作在SONET层上,并提供以信元封装数据并通过永久或交换虚电路跨SONET网络传递数据的机制。作为比喻,SONET可以比做高速公路系统,而ATM可以比做车辆(ATM信元)和车辆所行驶的路线(ATM虚电路)。

SONET上的ATM被大多数电信公司采用。它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现,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几种网络技术中的一种,能够传送日益增长的话音并达到数据网络所要求的性能等级。RFC1483(Multiprotocol Encapsulation over ATM Adaptation Layer 5, July 1993)定义如何在ATM网络上传递IP数据分组。这个技术并不理想。IP数据分组必须被分割以装入ATM信元。信元携带所谓的信元税(几乎一个信元的10%分配给了头信息),其“偷走了”用于运送数据的带宽。另外,在数据分组行进的所有点之间必须建立虚电路。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许多大的ISP使用T1和T3中继线互联他们的各个PoP(在地区或全国范围),但是由于因特网通信的增长,这些中继线是不够的。ATM提供了接口运行在OC-3(l55Mbit/s)及更高速率上的解决方案。图N-8举例说明了一个有5个PoP的ISP.每一个PoP有一个核心ATM交换机,其周围是一组IP路由器。PoP通过广域SONET网互联。PoP内的ATM交换机提供了一个第2层交换结构,在它的上面,任何的第3层路由器可以获得到任何其他路由器的连接。这个ATM上的IP网络经常以静态定义的虚拟电路来配置,随着网络的增长变得更加难以配置和管理。

图N-8 在ATM主干网络上的IP

ATM被选作ISP网络核心的初始原因是速度、虚电路容量、可预测性能和必要时管理通信的能力。今天,Pluris. Juniper和其他供应商制造的吉比特和太比特路由器用先进的路由技术提供了许多这些相同的功能。不再需要ATM层。一个单一的T比特路由器支持单一系统内的成千上万的互联,路由器到路由器的互联通过光交换结构来完成。Juniper一直通过支持MPLS (多协议标记交换)在积极追求基于路由器的通信工程解决方案。

PoS(SONET上的数据分组)是一个消除ATM层并直接在SONET链路上传送数据分组的技术。它是一种可伸扩协议,利用点对点协议(PPP)实现 IP 数据报到 SONET 帧有效载荷的映射的系列协议。由于现有SONET 体系结构的支持,PoS中克服了 ATM 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 通过少数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或点对点,PoS 提供了一种直接在SONET 同步净荷包(SPE:Synchronous Payload Envelope)内传送数据包的机制。 此技术在RFC2615(PPP over SONET/SDH, June 1999)中描述。

核心开发的下一个阶段是同时消除ATM和SONET,直接在DWDM波长线路上运行IP。在此方案中,MPLS用在控制层面上,以建立跨光核心的波长线路,其方式与建立跨交换网络的LSP(标记交换路径)的方式基本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文带你了解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讯技术发展

5G——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而在通信行业,标准之争是最高话语权的争夺。一旦标准确立,将对全球通信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纵观世界通讯技术发展史,已经先后经历了2G、3G、4G几个重要时代:

第一代是模拟技术;

第二代是2G,实现了语音的数字化;

第三代是3G,以多媒体通信为特征;

第四代是4G,通信进入无线宽带时代,速率大大提高。

第五代是5G,全球网络无线接入,速度极快,信息时代到来。(研发测试阶段)

二、国内外5G技术的标准和推动者

华为5G的话语权在提升,但高通依旧是最强势力Polar Code最早是土耳其毕尔肯大学(bilkent)Erdal Arikan教授在2008年提出的概念,而华为是Polar Code最大的拥趸之一(所以Polar Code只是一项半自主技术)。Erdal Arikan曾理论证明了在二进制输入对称离散无记忆信道下,Polar Code可以“达到”香农容量,并且编码和译码复杂度很低,这是其它信道编码技术无法比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区块链技术对于传统电商的益处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亚马逊的“劫难”

目前随着区块技术应用,以亚马逊为首的互联网电商势必将会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主要有两个因素推动这次调整。

一是去中心化趋势。目前电商行业被少数头部玩家垄断,打破行业窘境,需要去中心化商家对于局面的刺激。区块链的技术本质上是去中心化控制,可以跨越掌握权力的机构实现两者之间的信任。去中心化应用于行业当中的好处在于,在区块链技术赋能的电商行业里,消费者拥有更大的透明度和更大的权利。

二是监管改革。2019年5月《欧洲数据法》出台,不管通用数据保护法规还是其他监管框架,电子商务领域的垄断企业都受到非常严格的监管,新的监管改革将对现有参与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区块链能做什么?

区块链技术从溯源、支付、供应链管理,到激励机制,都能够对于电商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这就是很多企业都在选择在行业运行当中注入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对于电商行业的作用主要是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支付方式的改变。相对传统移动支付,有更加高效的支付效率,信用高,成本比较低。

二是改善供应链管理。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记录保存和跟踪产品,以减少损坏并更好地替代集中式数据库,传统电商始终无法根治的假货问题有望被彻底解决。

三是更加透明的电商市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市场将创造去中心化的环境,在其中可以有效地监视企业或商人的任何不当行为。

四是为消费者和商家节省时间和成本。通过减少向其他第三方支付的费用数量,减少消费者和商家的总体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和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区块链技术对企业发展有什么作用?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块技术称之为颠覆性的创新。改良

区块链暂未彻底取代传统产业,可是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技术能大大提升原有行业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首先以银行业为例,区块链可以大幅提升银行在支付、清算等环节的效率。

在目前的银行管理体系下,境外汇款流程比较繁杂,另外转账以后通常5-7日内才可以到账,而且会产生较高的服务费。境外汇款往往时间长,成本增加,关键是每一个银行均有各自的账本,这种账本不可以随意交换,进行清算。因而在境外汇款中,汇钱银行和收付款银行通常没有产生直接的交易,在转账的过程中必须中间银行来实行操作,如此一来就增加了交易成本,增加了交易时间。取代

在这个方面上,区块链对传统式的行业的冲击性较大。当仁不让的将会是中介公司行业,特别是房子租赁中介公司这方面。长久以来,我国的房子租赁中介公司这方面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弊端。

一方面由于存在房产中介平台过多,类似58、赶集、链家等中介公司平台遍布线上和线下,常常会有出租方在好几个平台进行备案,这增加了出租方和寻租人的匹配难度系数。另一方面,由于房屋中介费用不透明的原因,通常会出现二次收费的状况,进而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创造

在创造方面上,与取代方面上较大的差异就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场景。就犹如枪炮、火药的出现,让人们完全告别了冷兵器时代,可以大规模地摧毁敌人有生力量的武器装备成为了最关键的需求。

区块链的出现必然能创造更新的场景,而这种场景之前由于中心化的各种各样弊端没有机遇或是条件去实现。而这种场景一旦拓展起来,就一定会产生许多的需求,推动人们发展。

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应用,对传统产业一定会产生一定的冲击性,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一些无法适应的公司出现衰亡,而能适应潮流、积极主动改良创新的公司,最后一定能生存出来,而且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这一天也许已经悄悄来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巴西计划使用区块链技术跟踪COVID-19疫苗接种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COVID-19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巴西希望在方程式中添加基于区块链的跟踪

司法和公共安全部(Ministry of Justice and Public Security)最近在YouTube举行的一次网络研讨会上,就区块链在多个领域的用途进行了讨论,包括反腐败斗争。在讨论过程中,也浮出了区块链对COVID-19追踪的影响。

一个报告从路透社在九月初澄清,该国不太可能推强制性疫苗,而9月9日的新闻报道由Merco新闻社估计在全国COVID-19拍摄2021亮相日期。

巴西现在计划使用基于区块链的系统,称为国家健康数据网络(RNDS)。卫生部系统开发协调员埃尔莫·拉波索·奥利维拉(Elmo Raposo Oliveira)表示,该系统是使用Hyperledger Fabric区块链框架构建的,可以跟踪接受COVID-19疫苗接种的任何人。

Oliveira添加了:“因此,Covid-19疫苗将已经在我们的RNDS结构内。因此,当您获得疫苗时,您已经在这里打了RNDS,我们已经知道是谁注射了疫苗。每次注射后,系统都会接收有关哪些人接种了疫苗的数据,并将该数据上传到区块链。

Oliveira解释说:“RNDS的目标是促进医疗保健网络各点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医疗服务能够连续进行。”

据报道,该系统可实现更大的病例和疫苗追踪,数据效率和清晰度。RNDS还包括其他患者信息,例如接受的治疗和药物。

该国目前采用一种COVID-19射击方式,这种射击方式是由牛津大学与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称为牛津疫苗)合作开发的。巴西目前还着眼于基于中国的名为CoronaVac的疫苗-来自两国之间的合作疫苗接种工作。

来自巴西的消息是在世界上一个有争议的时刻发出的,在该时刻,跟踪和COVID-19疫苗接种工作经常成为头条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什么是语音识别技术

全文共 1995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也就是让机器听懂人类的语音。

也就是说,如果电脑配置有“语音辨识”的程序组,那么当你的声音通过一个转换装置输入电脑内部、并以数位方式储存后,语音辨识程序便开始以你输入的声音样本与事先储存好的声音样本进行对比工作。声音对比工作完成之后,电脑就会输入一个它认为最“象”的声音样本序号,就可以知道你刚才念的声音是什么意义,进而执行此命令。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建立辨识率高的语音辨识程序组,却是非常困难而专业的,世界各地的学者们也还在努力研究最好的方式。专家学者们研究出许多破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如傅立叶转换、倒频谱参数等,使目前的语音辨识系统已达到一个可接受的程度,并且辨识度愈来愈高。

计算机语音识别过程与人对语音识别处理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目前主流的语音识别技术是基于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一个完整的语音识别系统可大致分为三部分:

(1)语音特征提取:目的是从语音波形中提取随时间变化的语音特征序列。

(2)声学模型与模式匹配(识别算法):声学模型是识别系统的底层模型,并且是语音识别系统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声学模型通常由获取的语音特征通过训练产生,目的是为每个发音建立发音模板。在识别时将未知的语音特征同声学模型(模式)进行匹配与比较,计算未知语音的特征矢量序列和每个发音模板之间的距离。声学模型的设计和语言发音特点密切相关。声学模型单元大小(字发音模型、半音节模型或音素模型)对语音训练数据量大小、系统识别率,以及灵活性有较大影响。

(3)语义理解:计算机对识别结果进行语法、语义分析。明白语言的意义以便做出相应的反应。通常是通过语言模型来实现。

所谓“语音识别”,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机械装置来识别人讲话的意义和内容。20世纪50代,就有人提出“口授打印机”的设恕。可以说,这是有关语音识别技术最早构想。

语音识别技术经历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以及自然语音合成3个阶段。从原理上讲,似乎让计算机识别人的语言并不难,其实困难还是不少的。例如,不同的人读同一个词所发出的音在声学特征上却不完全相同;即便是同一个人,右不同情况下对同一个字的发音也不相同。加上人们讲话时常有不合语法规律的情况,有时还夹杂些俗语,或省略一些词语,而且语速变化不定。所有这些,在我们听别人讲话时似乎都不成为问题,但让机器理解则很是困难。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存储技术、语音算法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长足进步,以及软件编程水平的提高,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它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于人机交流。目前这方面应用的呼声很高,因为使用键盘、鼠标与电子计算机进行交流的这种方式,使许多非专业人员,特别是不懂英语或不熟悉汉语拼音的人被拒之于门外,影响到电子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语音识别技术的采用,改变了人与计算机的互动模式,人们只需动动口,就能打开或关闭程序,改变工作界面。这种使电脑人性化的结果是使人的双手得到解放,使每个人都能操作和应用计算机。电话仍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通信工具,通过电话与语音识别系统的协同工作,可以实现语音拨号、电话购物以及通过电话办理银行业务、炒股、上网检索信息或处理电子件等。不久,能按主人口令接通电话、打开收音机,以及通过声纹识别来者身份的安全系统也将获得应用。

语音识别技术的另一方面应用便是语音输入和合成语音输出。现在,已经出现能将口述的文稿输入计算机并按指定格式编排的语音软件,它比通过键盘输入在速度上要提高2~4倍。装有语音软件的电脑还能通过语音合成把计算机里的文件用各种语言“读”出来,这将大大推进远程通信和网络电话的发展。

在现阶段,语音技术主要用于电子商务、客户服务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它对于节省人力、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将起到明显的作用。能实现自动翻译的语音识别系统目前也正在研究、完善之中。

语音识别是一门交叉学科。近二十年来,语音识别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人们预计,未来 10 年内,语音识别技术将进入工业、家电、通信、汽车电子、医疗、家庭服务、消费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

计算机语音识别过程与人对语音识别处理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目前主流的语音识别技术是基于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一个完整的语音识别系统可大致分为三部分:

1、 语音特征提取:其目的是从语音波形中提取出随时间变化的语音特征序列。

2、 声学模型与模式匹配(识别算法):声学模型通常将获取的语音特征通过学习算法产生。在识别时将输入的语音特征同声学模型(模式)进行匹配与比较,得到最佳的识别结果。

3、语言模型与语言处理:语言模型包括由识别语音命令构成的语法网络或由统计方法构成的语言模型,语言处理可以进行语法、语义分析。对小词表语音识别系统,往往不需要语言处理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文详解 Polkadot 技术、治理、应用与平行链进展

全文共 7385 字

+ 加入清单

平行链的卡槽拍卖是Polkadot近期最值得期待的活动,但是平行链模式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本文对 Polkadot 主网上线以来的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技术上,Substrate 更新到了 2.0 版本,Polkadot 平行链功能也即将上线。在治理上,Polkadot 的链上治理已经开启,但是大户权力大和公众投票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在生态应用上,已经有近百个基于 Substrate 开发的项目 ,其中最多的在 DeFi 领域。平行链的卡槽拍卖是 Polkadot 近期最值得期待的活动,但是平行链模式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2020 年 5 月底 PolkaDOT 上线了首个候选链,开始了主网启动的第一步,之后按照流程迅速推进。6 月份 Polkadot 网络转为了 NPoS,意味着 DOT 持有者可以进行 staking。7 月份取消了 Web3 基金会 Sudo 权限并开启了链上治理功能,将 Polkadot 的治理权交给社区。8 月份通过提案开启了 DOT 转账功能,未来也将通过提案开启其他核心功能,例如平行链拍卖和 XCMP 等。

在 Polkadot 逐步走向正轨的过程中,很多应用加入了 Polkadot 生态。据 PolkaProject 网站统计,截至 11 月 20 日,与 Polkadot 相关项目的数量为 296 个。目前 Web3 基金会资助了超过 100 个项目,它们绝大多数都与 Polkadot 或 Substrate 相关。本文重点关注 Polkadot 近期尤其是上线之后的进展,共分为技术进展、治理状况、生态应用和卡槽拍卖四个部分,最后对 Polkadot 的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

技术进展

Substrate 2.0

Polkadot 是一种异构的多链架构,采用中继链加平行链的形式进行跨链,让链与链之间进行交互并提高可扩展性,这其中 Substrate 框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Substrate 可以理解为通用的集合各种功能的模板,开发者可以选择调用不同的模块(pallet)以节约开发时间。Substrate 拥有多层架构,让开发者有足够的自由来选择。除了可插拔的功能选择外,无分叉的 runtime 升级也是 Substrate 的优势。一旦 runtime 升级获得通过,runtime 所处的 WASM Blob 就会更新,网络中的节点将自动同步并遵守新规则,不会出现比特币或以太坊网络中的硬分叉情况。Polkadot 和生态中的大部分应用都是基于 Substrate 搭建的,使用 Substrate 构建的区块链可以很容易地与 Polkadot 进行跨链,否则需要通过转接桥。

2020 年 9 月,Substrate 上线了 2.0 版本,增加了 70 多个 pallet 和链下工作机功能。pallet 的增加意味着可供开发者选择的功能变多,包括 pallet-contracts、pallet-democracy、pallet-evm、pallet-treasury 等,它们分别在智能合约、链上投票、虚拟机迁移和国库等方面为开发者提供便利。

链下工作机(OCW,off-chain workers)可以将链外数据安全高效地集成到链上,通常这是预言机的工作,但传统预言机会存在安全、可扩展性和结构效率方面的缺陷。链下预言机允许长时间或者不确定结果的任务运行,例如 web 请求、对数据的加密解密和签名、随机数生成等,这些任务的执行时间可能比区块时间要长。出于安全考虑,链下工作机在沙盒环境中运行,它们会通过一组 API 与外部通信。

图 1:链下工作机的原理,图片来源:substrate.dev

Kusama 测试网

在 Polkadot 最初的路线图中,主网原计划在 2019 年第四季度上线,但因为种种原因一再推迟。取而代之的是 Polkadot 的测试网 Kusama 在 2019 年 8 月就已推出,并在同年 10 月就上线了 Staking 和链上治理等功能。

与其他区块链主网不同的是,Kusama 测试网在 Polkadot 主网上线之后仍然存在,充当先行网络的角色, Kusama 的代币 KSM 也保留了下来,功能和 DOT 类似。具有风险的功能在上线主网之前,会在 Kusama 网络上运行反馈,例如即将上线的平行链卡槽拍卖,会先上线 Kusama 进行实际测试之后才会在 Polkadot 上启动。在治理设置上 Kusama 要快于 Polkadot, Kusama 上提案通过后 7 天就可以进行部署,由于上线较早而且治理时间短,目前 Kusama 上的提案和验证节点的数量都多于 Polkadot 主网。

一些项目也会在上线 Polkadot 之前,先上线 Kusama 部署试验。例如一些项目会选择先在 Kusama 上进行卡槽拍卖,由于 KSM 的价值要少于 DOT,所以在 Kusama 运行的成本要更少。Kusama 与 Polkadot 功能基本一致,未来会在应用场景上有所区别。Polkadot 创始人 Gavin 曾提到 Polkadot 未来更适用于企业级应用,Kusama 适合创新实验或初创团队使用。

表 1:Kusama 与 Polkadot 的对比

由于 Kusama 的卡槽拍卖会优先推出,所以 Kusama 测试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关注度将不亚于 Polkadot 主网。

Rococo 测试网

平行链作为 Polkadot 最关键的功能之一,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还未正式上线,Rococo 则是专为测试平行链而推出的测试网。Rococo 测试网采用 PoA 授权证明,由 Parity Technologies 控制。目前 Rococo 上线了平行链 V1.0 版本,意味着距离主网平行链上线又近了一步。

治理状况

概况

《对 Polkadot 治理机制的研究》(2020 年第 38 期)一文已经对 Polkadot 的治理机制进行了详细讨论,这里只做简单说明。Polkadot 的治理通过链上完成,除了紧急提案外,必须要经过全民公投通过后才可执行。公投的内容可以由公众提出,也可以由理事会提出。在公众提案中,得到最多支持的提案(绑定最多 DOT)会参与公投。在理事会议案中,全员通过或多数理事会成员通过的议案可以参与公投。技术委员会可以和理事会一起提出紧急公投,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普通的公投每 28 天进行一次,公众提案和理事会议案轮流进行公投。

在投票后,投票者的 DOT 会在执行延迟期内锁定,投票者也可以自愿增加 DOT 的锁定时间,以增加投票权重。公投后的票数统计方法共有三种,根据提案或议案的方式进行选择。公共提案采用正投票率偏差方式(默认不通过,绝对多数赞成后通过),全员赞成的理事会议案采用简单多数方式,多数成员赞成的理事会议案采用负投票率偏差方式(默认通过,绝对多数反对后不通过)。为了防止链上投票率低引起的操纵问题,Polkadot 还引入了自适应仲裁偏差规则,也就是当投票率较低时,赞成或反对人数比例要更高,提案才能够通过或否决。

在 Polkadot 治理模型的设计中,理事会是通过投票产生的,处于公投投票和 staking 状态的 DOT 仍可以用来选举理事会成员,处于 staking 状态的 DOT 也可以用来进行公投投票,所以进行 Polkadot 链上治理投票不会影响 staking 收益,但是会锁住流动性,不可进行转账交易。

提案内容与投票

目前 Polkadot 共进行了 13 次公投。在正式开启链上投票之前,Polkadot 曾发起了一次关于 DOT 拆分的投票,最终结果是 DOT 被拆分 100 倍。0 号提案于 7 月 20 日开启,内容为取消 sudo 模块,随之而来的 1 号提案是开启转账功能,完善主网功能。2 号提案为公众主导的增加验证人数量,4 号提案由于没有在 polkassembly 添加信息而被取消,10 号提案是强制转账,其余大多是理事会主导的技术升级以及增加验证人数量。

图 2:Polkadot 的公投提案结果,图片来源:polkadot.subscan.io

上图是 Polkadot 浏览器对目前已经启动的链上治理进行的总结。可以看出,投票要求采用绝对多数赞成方式进行的投票很难得到通过,也就是由公众提案发起的公投要比由理事会发起的公投更难通过,这与 Polkadot 上的投票率较低有关。以第 10 号公投和第 11 号公投为例,第 10 号公投是强制转账,被诈骗的用户希望追回赃款。这项公投是由公众提案发起的,最终赞成与反对数量分别为 827 万和 451 万,赞成率达到了 64.7%,投票率为 1.26%。Polkadot 的正向自适应仲裁偏差规则是当投票率为 75% 时,赞成率 66% 以上才可以通过(下图所示),很明显第 10 号提案没有达到要求绝对多数赞成的要求,所以最终没有通过公投。

图 3:Polkadot 的自适应偏差模型,图片来源:polkadot.network

11 号提案的内容为技术升级,是由理事会全员通过提出的议案,最终赞成数量为 17 万,反对为 0,投票率是 0.017%,赞成率是 100%,在简单多数的规则下通过了公投,但同样存在投票率低的问题。如果未来投票率依旧较低,那么公众提案如果要得到公投通过,就要达到几乎全员赞同的程度。在 Kusama 测试网上,最近的总体投票率也均在个位数,说明缩短治理时间(锁定时间)没有带来投票积极性的提高。

这种自适应的投票规则毫无疑问地提高了利益相关者与系统的关系,投票率也与公投内容与合理性有关,但这种方式是否公平以及是否加剧中心化程度还有待观察。

生态应用

虽然 Polkadot 主网的功能还未完善,但生态中已经涌现了许多应用。根据 PolkaProject 统计,与 Polkadot 相关的项目已经达到了近 300 个,包括基于 Substrate 开发的项目、工具、论坛、钱包等。在所有基于 Substrate 开发的项目中,又可以细分为资产桥、隐私、DeFi、NFT 等领域。下图是 PolkaProject 总结的 Polkadot 生态总览。

图 4:Polkadot 生态总览,图片来源:PolkaProject.com

这些项目中有一些受到过 Web3 资助,经常在公开场合被提及,下表是其中的典型项目。

表 2:Polkadot 生态项目简介

总体上可以看出,Polkadot 的相关应用主要集中在 DeFi,这也是目前全行业最热门的领域,其他的有数据、隐私和资产桥类。相对于其他公链平台,Polkadot 几乎没有关于游戏、预测和社交类的应用,这与 Polkadot 刚上线有关,也因为有些应用在其他公链上已经证伪或是跨链意义不大。在 DeFi 领域,流动性释放和 DEX 是最热门的板块,Polkadot 中的 DOT 锁定流动性有多种方式,包括 Staking、治理和卡槽拍卖(治理和其他功能的锁定不冲突),所以存在释放流动性的需求,DEX 则是在链上进行价值交换必备的应用。

目前 Polkadot 的生态应用几乎全部都需要基于平行链开展业务,没有上线主网的应用还需要 Polkadot 中继链上的验证人保证安全,所以这些项目都要参与平行链的卡槽拍卖。

卡槽拍卖

Polkadot 作为一个异构多链的区块链,中继链和平行链都是 Polkadot 中关键角色,中继链负责各平行链的安全,目前平行链还没有上线,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线测试网 Kusama。

拍卖方式

Polkadot 的网络资源是有限的,目前最多支持 100 条平行链,想要使用平行链则需要项目方租用平行链卡槽。租用卡槽需要锁定 DOT,等待租期结束后释放。卡槽由 Polkadot 官方依次放出,每隔一段时间开放一个,时间间隔不固定。项目方将使用拍卖的形式决定卡槽的租用权利,每个卡槽的租期为 2 年,以半年为拍卖周期,有 6 个月、12 个月、18 个月和 24 个月的时段可以选择,项目方可以对第 7-12 个月,也可以对第 13-24 个月进行出价。

系统会计算各个时间段的租金总金额,整体租金出价最高一个或多个项目方才能拿到卡槽。也就是如果两个项目方分别选择在第一年和第二年使用拍卖的总金额要高于第三个项目方使用两年的拍卖金额,那么这个卡槽会由这两个项目方使用。拍卖将采用蜡烛式拍卖的形式,结束的时间不固定。在卡槽拍卖中,策略和锁定 DOT 的数量同样重要。

项目方的准备

对于项目来说,基于 Substrate 框架构建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成为 Polkadot 的平行链,同样需要租赁平行链卡槽。租赁锁定的 DOT 会在租赁期结束后返还,所以租赁成本只是 DOT 的机会成本。Polkadot 允许其他人为项目方存入 DOT,帮助项目方在拍卖中胜出,这就需要项目方设置有效的激励方式吸引 DOT 持有者。

一般来说,项目方会将自己的 token 奖励给帮助其进行平行链拍卖的用户,这也叫做平行链释放发行(Parachain Lease Offering,PLO)。同样对于用户来说,参与 PLO 的成本为锁定 DOT 的机会成本。目前 DOT 的场景有 Staking、治理、交易和平行链租赁,未来还会有一些应用场景。对于 DOT 的长期持有者来说,如果项目方给与 token 的价值要高于参与 staking (目前在 10% 以上)或者某些 DeFi 的收益,会是比较有利的。

在官方信息中,最初的平行链除了以拍卖的方式分发之外,Web3 也会赞助一些公益链,包括含有基础设施或者转接桥的链。例如与智能合约相关的平行链,在卡槽使用上可能直接得到 Web3 的帮助。如果没有成功拿到卡槽,还有几种方案可以参与跨链,使用平行线程和部署到其他已经拿到卡槽的平行链上,如果已经拥有自己的主网,还可以通过跨链桥转接到 Polkadot 上。

思考与总结

以上讨论了 Polkadot 主网上线以来的进展,在技术方面,Polkadot 更新了 Substrate 2.0,在 Kusama 和 Rococo 测试网上都有相应的技术进展。在治理方面,Polkadot 正式开启了链上治理方案。生态应用的数量有所突破。与此同时,Polkadot 作为最受期待的公链之一,市场热度一直维持较高水平,DOT 的价格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来。

以太坊 2.0 和 Cosmos 是经常与 Polkadot 比较的两个项目。以太坊 2.0 解决的是可扩展性问题,采用了和 Polkadot 结构类似的分片模型,由信标链加分片链组成。Cosmos 则专注跨链领域,具体实现方式与 Polkadot 不同。目前以太坊 2.0 至少还有两年的开发时间,Cosmos 的社区热度和应用数量都有待提高,相对来说 Polkadot 还是落地程度比较高的项目。

但是,根据目前 Polkadot 的进展,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的治理方案中,大户权力过大和公众投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理事会由投票选出,此投票与公投和 staking 不冲突,也就是大户可以选举出符合自己意愿的理事会成员,再用自己手中的 DOT 参与公投。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让治理结果表达最大利益相关者的意愿,但会引起治理的中心化问题。此外,在公投投票中,DOT 持有者的投票率很低。在 Polkadot 中,staking 与治理投票互不影响,目前 staking 的质押率在 70% 左右,但公投的投票率却在个位数左右。投票率低会影响治理的分布式程度,也无法真实地反映所有人的意愿。这可能由于投票的重复操作太复杂,也可能由于用户对提案内容不了解,无法做出选择。这就需要 Polkadot 社区内成员加强对治理方式和内容的理解,让治理发挥最大作用。

Polkadot 平行链的上线是未来社区里的大事,平行链的卡槽将采用租赁的方式,意味着绝大多数波卡项目都要付出成本(抵押 DOT)换取 Polkadot 上的跨链资源,所以借助 Polkadot 中继链安全性进行平行链发行的门槛提高了很多。对于大部分项目来说,只有能够支付得起租赁跨链资源成本的项目方才可以借助 Polkadot 的安全性,否则要自行部署节点,这会增加早期项目的启动难度。目前项目方采用的 PLO 解决方案会存在可持续性的问题,如果 token 分发完毕后,则必须采用其他方式吸引用户协助拍卖,项目方 token 在平行链上线后的价值捕获能力也存在风险。在平行链插槽拍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项目方必须在上线前进行大面积宣传活动,冷启动在 Polkadot 生态中将很难存在。如果未来竞争激烈的话,出于对跨链资源的争夺,项目在上线前就会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

不过在 Polkadot 上存在有其他的跨链方案,例如平行线程或者集成到其他拥有平行链卡槽的项目中,也可以选择在 Kusama 网络发行来降低成本。目前平行链和平行线程的可用程度的区别,以其他方式跨链对团队的负担还需要在上线后持续观察。

Polkadot 和测试网的 Kusama 功能差别不大,所以追求不同稳定性的团队会有不同选择,但是会造成用户和社区分散的情况。虽然两者在技术升级时不会产生分叉,但在最开始两个社区就分隔开来,这在隐形中造成了社区的分裂。

Polkadot 的目标为平台的平台,公链之间的跨链是其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公链来说,默认的跨链问题只存在于主流公链之间,目前的解决方案不断出现,Polkadot 如何在众多跨链解决方案中胜出是有待观察的。Polkadot 还有提高单链性能的优势,现在同样存在多种提高性能的方案,例如 layer 2 网络,Polkadot 发挥的作用也需要时间考验。

Polkadot 在企业平台与公链、企业平台与企业平台之间跨链的想象空间比较大,但是跨链的成本与意义也需要进一步考察,《连通公链和联盟链的研究》(2020 年第 79 期)中也有讨论,目前联盟链与公链之间的连通需求并不急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区块链的三大特点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使数字记录不可变,几乎是永久的。为了撤消交易并掩盖自己的足迹,它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和合谋,这就是为什么将区块链技术称为确定事物的伟大链条的原因。如今,开发了除货币以外的更多区块链应用程序,以利用区块链技术。以下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五个区块链创意。

分布式云存储当前的云存储服务尚未分散,因此,用户被迫将信任放在单个存储提供商中。单个存储提供商可以控制您的所有在线资产。但是,借助区块链技术,这可以变得分散。例如,Storj是一个经过Beta测试的云存储,它使用基于区块链的网络来提高安全性并降低依赖性。此外,用户还可以出租剩余的存储容量,从而创建新的市场。互联网上的任何人都可以以预先约定的价格存储您的数据。因此,将数据放在多个位置是保护数据的关键。专家预测,在未来三到四年内,区块链将成为云技术的主要颠覆者。

数字身份您是否想过不必担心数字安全性?毫无疑问,数字安全是世界上的一个大问题。据估计数字安全每年给行业造成的损失约为185亿美元。这意味着每花费3美元,就会有1美元用于预防或救助欺诈行为。

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以安全有效的方式跟踪和管理数字身份,从而实现无缝登录并减少欺诈。无论是银行业务、国家安全、医疗保健、公民身份证明文件还是在线零售,身份授权和认证都是错综复杂地融入全球商业和文化的过程。区块链技术为许多数字身份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其中身份可以以不变,不可辩驳和安全的方式进行唯一身份验证。例如,shocard是一种数字身份,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并且易于理解和使用。

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在区块链上输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可编程数字化合约。开发人员将法律合同作为变量和声明来实施,这些变量和声明能够使用比特币网络作为“第三方执行者”来释放资金,而不是信任单个中央机构。例如,如果两个人希望在将来满足特定条件时在特定时间兑换500美元,这些条件-双方的详细信息和支出将被编程为智能合约。一旦满足智能合约中定义的条件,它将根据给定条款释放资金,并将其发送给适当的参与者。

区块链应用程序的未来潜力仍在挖掘中。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区块链专家将致力于研究和将区块链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哪种应用程序在全球范围内首先出现,最重要的是,区块链将继续存在并正在改变我们社会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区块链技术在体育圈有怎样的应用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技术具有的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能够解决很多行业存在的痛点,很多传统行业存在的问题其实利用区块链技术之后可以迎刃而解,像是体育圈也在积极引入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在体育圈当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体育赛事解决门票、体育周边的假货等问题。

不久之前,在NBA的一些球队当中已经引入了这项技术,NBA当中西部的两支球队率先开始运用区块链技术到球赛当中。独行侠队通过和全球的比特币支付企业相合作。为球迷在购买主场球票的时候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拓宽了球迷的支付渠道。

萨克拉门托国王之前就已经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球票销售当中了,成为全联盟首只接受接受比特币在线支付的球队。除了门票,球迷还可以利用比特币买球队官方的纪念品。这些纪念品利用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比特币购买,可以保证球迷能够拿到真货。除了比特币支付,国王队还有一台矿机,可以说是全联盟第一支挖矿球队。比特币真的在一步步改变这个篮球联盟。

除了篮球,在足球圈里也有很多的区块链应用。巴黎圣日耳曼、尤文图斯和西汉姆联足球俱乐部都和区块链平台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加强和粉丝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每一个球迷都能够获得一枚电子“令牌”,拥有令牌的球迷朋友就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相关的球迷活动,俱乐部也可以通过平台积极和球迷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诉求,进一步拉近球迷和自己喜欢的球队之间的距离,加深球队文化的交流。

在体育界,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已经拉近了球迷和球队之间的距离,区块链技术在体育圈里会是长远的还是简单的尝试就结束了,我们还需要看新的消息出现来确定区块链技术是否能够有深层次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卫星导航技术实现车距监测预警设计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引言

本文基于RFID和卫星导航技术实现车辆之间的相互通信,通过向周围车辆报告本车精确的地理信息,并获取周围车辆发送的地理信息,实时计算获取车辆距离。此方案与雷达测距等其他实现方案相比,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精准度高等优点。

1 RFID和卫星导航技术简介

RFID技术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当时成功应用于飞机的敌我识别系统。现在已经发展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卫星导航技术最早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现已全球性民用。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GPS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应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实现对对象位置的确定。

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本系统设计包括单片机控制模块、射频通信模块、卫星导航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和稳压电源模块。系统采用LM1575芯片将车载12V电源转换为5V电源,以凌阳SPCE061A型16位单片机为控制中心,使用nRF2401无线射频收发模块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使用OTrack-32北斗/GPS/GLONASS多模兼容导航芯片模块实现经纬度坐标的获取,同时使用12864型LCD显示模块实时显示车距检测信息,并使用蜂鸣器和LED实现声光报警。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整体框架图

系统工作时,首先通过卫星导航芯片获取本车的精确经纬度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编码。编码信息主要包括本车识别序列号、经纬度信息和车速[3]。完成信息编码后,将编码信息通过射频收发模块的通道1进行信息发送,接收地址应设置为统一的公用地址,本设计规定为5位十六进制地址:0xAAAAA。同时采用通道2接收周围车辆发送的信息,将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当同时接收多个射频模块发送的信息出现通信碰撞时,采用RFID防碰撞算法进行处理。单片机不断接收来自射频收发模块的车辆识别序列号、经纬度信息和车速,并按照车辆序列号对这些信息进行数据结构队列排序处理。

通过汽车测距测速算法和汽车行驶方向判定算法实时获取周围每辆车的行驶方向和车距。将周围车辆车距车速与不同车速对应的安全车距进行对照,当汽车车距小于安全距离时,通过声音和灯光向驾驶员进行报警。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微控制器

SPCE061A是台湾凌阳科技生产的16位结构的微控制器,其采用了μ’nSPTM系列的单片机内核,内嵌32k字的闪存,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不仅可应用于传统的控制领域,还可扩展应用于控制处理、数据处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本系统以凌阳单片机为控制中心,实现对射频收发模块、卫星导航模块、LCD显示模块和声光报警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PTN的技术类型有哪些?

全文共 1983 字

+ 加入清单

PTN的技术类型有哪些?

作为电信运营网络的基础支撑网络,传送网络始终是为了满足所承载的业务需求并且优先于业务而发展的。以电路交叉为核心的SDH设备在近10年的黄金发展期里,覆盖了几乎整个电信网的骨干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等设备层次。后期,在IP业务的驱动下,MSTP设备得到了长足发展,但MSTP设备仍然是以电路交叉为核心的SDH设备,只是增加了一些数据业务的接口,可以实现数据业务的透明传输以及一些简单的业务汇聚。近几年,业务的IP化已经从电信网络的边缘逐渐向核心蔓延,这些业务不但有固网数据,还包括近几年发展起来的3G业务。在这种趋势下,必然要求传输网络IP化,即要求传送网络由电路交叉核心向分组交换核心的转换,利用分组交换核心实现分组业务的高效传送。

将分组交换核心引入到传送网络已经成为从运营商到设备厂商的共识。各设备厂商和标准组织纷纷推出了以不同技术为基础的分组传送设备。依照技术基础的不同,可以将这些标准设备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T-MPLS技术体制

T-MPLS是核心网技术的向下延伸。使用基于IP核心网的MPLS技术,简化复杂的控制协议,简化数据平面,增加强大的OAM能力、保护倒换和恢复功能;提供可靠的QoS、带宽统计复用功能。T-MPLS构建于MPLS之上,它的相关标准为部署分组交换传输网络提供了电信级的完整方案。需要强调的是,为了维持点对点OAM的完整性,T-MPLS去掉了那些与传输无关的IP功能。

T-MPLS的基本技术特点:充分利用了面向连接MPLS技术在QoS、带宽共享、区分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简化了复杂的MPLS控制协议簇以及数据平面,去掉了不必要的转发处理,更加适合分组传送的需求;增加了层网络的概念,T-MPLS层网络独立于客户信号和控制网络信号;增加了传送网特性的OAM和保护倒换。

T-MPLS技术与MPLS技术之间的关系:T-MPLS继承了MPLS体系架构的部分概念定义、转发原理等,同时对MPLS系统架构进行简化和扩充。T-MPLS借用了MPLS的内容和概念,包括标签转发原理、标签交换路径(LSP)、区分业务(Diff-Serv)、标签空间和标记分配、TTL处理,并在MPLS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和扩充。简化MPLS的复杂协议簇,简化控制层面;不支持PHP,简化数据转发平面;不支持标签的合并(Merging);扩充标记栈深度,不限制标记栈的深度;支持双向LSP;增加了OAM功能;增加了线性子网保护和环网保护,支持APS协议;引入了层网络概念。

PBT技术体制

PBT-TE是提供商网桥的改进,允许配置流量工程和保护。PBT几乎是在标准的提供商骨干网桥上添加路由配置而完成的。PBT技术的主要优点体现在关闭传统以太网的地址学习、地址广播以及STP功能,以太网的转发表完全由管理平面进行配置;具有面向连接的特性,使得以太网业务具有连接性,以便实现保护倒换、OAM、QoS、流量工程等传送网络的功能;PBT技术承诺与传统以太网桥的硬件兼容,数据包不需要修改,转发效率高。

PBT的基本技术特点:使用运营商MAC加上B-TAG进行业务的转发,从而使电信级以太网得到运营商的控制而隔离用户网络;新增I-TAG标记来标示一个业务实例;PBT在运营商网络层面关闭了复杂的MAC地址学习、广播、生成树协议等传统以太网功能,避免广播包的泛滥;使用ProviderMAC+VLANID进行业务的转发,具有面向连接的特征,实现电信级网络所需要的一些特征,包括保护倒换、QoS等电信级传送网络的功能;可以基于现有以太网交换机的硬件实现。

PBT与PBB之间的关系:PBT可以做到硬件与商用网桥PBB完全兼容。可以将PBT看做在PBB基础上通过简化和扩充完成的。在PBB的基础上,PBT去掉了以太网的无连接特性,增加以太网OAM和连接保护功能,数据转发比较简单。

EOMPLS技术体制

EOMPLS技术是在MPLS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完成的,主要是使用MPLS协议建立的链路层承载Ethernet业务,通过PWE3技术完成多种业务的传送。去掉了IP的无连接协议,保留了原有的链路控制协议,增强了OAM和保护功能。EOMPLS技术可以直接借用MPLS的控制平面完成连接的建立。

三种分组传送技术来源于不同的技术基础,孰优孰劣在目前还难以判定。哪一种技术能够成为主流,还要取决于各大技术阵营间的博弈,以及能够支持该技术的下游产业链的成熟程度。比较三种技术的共同点,也正是PTN产品所必须具备的设备要素:必须具备分组交换的核心,以提高IP化业务的传送效率;能够提供面向连接的特性,从而保证具备可管理、可配置的电信级要求;可以提供OAM特性和连接保护特性。三种技术的共同特征,决定了三种设备在硬件形态上趋同,所不同的是设备内部运行的软件核心。这可能也将最终导致三种技术走向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甲怎么包边才不会掉 包边技术大揭秘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包边是保证美甲持久的秘密武器,因为皮肤会分泌油脂,以及我们用手习惯都会造成美甲不牢固,所以包边是非常重要的程序,那么包边具体怎么操作呢?下面本网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美甲怎么包边才不会掉?

美甲怎么包边才不会掉

1、让包边更牢固。结合剂、平衡液是美甲师最好的伙伴。对于指甲容易出油或是皮肤容易出油的宝宝们,真是法宝,因为油分会导致底胶无法完全均匀依附在甲面上。结合剂可以让底胶和甲面更粘合,而平衡液则可以快速吸收甲面上的油分,使底胶很牢固在附着甲面上。

2、包边时取胶的量要少!要少!要少!包边过厚会很容易出现脱落,所以更不要谈持久性。包边时取胶一定要少。因为从涂底胶开始到封层,是一层一层包下来的。如果取胶多指尖会出现比甲面其他地方都要高。不仅提不上美,更不会持久。还有一点,包边时取胶少,那么每次照灯时都会把胶照干,也会更牢固。

3、尽可能的每层都包一次边。只包个底胶,色胶包一层、再包一层封层的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做美甲的时候,甲油胶涂很多层,包边的工作只涂一层,指甲的前缘和甲面受到不同的保护,很容易造成指尖脱落。

包边是什么

包边是指在指甲的边缘用刷子,将光疗胶轻微的刷一下,把指甲尖也包裹起来,这样甲面和胶面之间呈现封闭状态,杜绝空气、水以及细菌的进入,做好的美甲具有整体性也会更牢固,不易发生前端起翘的情况。

美甲包边的正确步骤

1、抛磨甲面:以侧面-正面-侧面的顺序,用海绵挫的粗面抛磨一遍,再用细面抛磨甲面。尤其注意指甲前端需要打磨到位。

2、清洁甲面:用粉尘刷将甲面和甲沟的细屑清理干净,再用75°的酒精清洁甲面,注意,一定要将甲面的油脂擦洗干净。

3、包边+涂底胶:正确的步骤是,先反手在指甲边缘涂上底胶包边,然后再在甲面上涂上底胶。

4、包边+涂色胶:操作步骤同上。注意,只需要在第一遍涂色胶时包边,涂抹第二遍色胶时不必再包边。

5、包边+封层:步骤同上,先反手用封层为指甲前缘包边,然后为甲面涂上封层,照干。先包边,后涂底胶/色胶/封层的操作方式,才不容易出现前端过厚的情况。

3种包边示范

第一种做法:双色线条包边。最早出现的韩系包边美甲,是在透明的指甲底色上,用单色线条勾勒出指甲的形状。但现在则是用两种颜色的线条把指甲面均匀的包裹起来,非常具有立体感!

第二种做法:比基尼包边。看看下面的款式图,再回忆下夏天穿过的比基尼,有没有觉得这个款式的名字很有想象力呢?

第三种做法:半包边美甲。用加粗的线条包裹住半个指甲面,空出指甲的边缘,这个款式就叫做半包边。即使是在韩国,也只有最潮的美甲达人才会尝鲜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半透镜技术是什么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透镜的诞生,其实并不是由索尼首创。早在胶片单反相机时期,佳能等光学厂商便设计出采用半透镜技术的单反,用意其实是想在超高速连拍时,消除传统单反反光板上下运动所产生的振动、延迟、取景器全黑时间过长等不利因素。不过由于采用这类半透镜技术的胶片单反,在取景器明亮度、AF性能等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随着单反技术的不断发展,像尼康D3S这类顶级高速单反,已经能通过超高性能反光板来获得高速连拍时的优秀取景效果以及连续AF性能,在单反领域里面似乎已经没有任何使用半透镜的必要。

但是,反光板是给单反用的,在没有反光板以及光学取景器的单电/微单相机当中,虽然没有了反光板的振动、延迟等问题,但对焦性能较高的“相位检测AF”就用不了。现在所有的单电/微单都是使用“对比侦测AF”作为AF的机制,除了索尼A77/A65/A55/A35这类。

索尼半透镜技术有别于传统单反以及普通相机,在镜头与图像传感器之间,会一直存在着一块半透镜,该半透镜会将部分光线反射到AF传感器上,让相机获得持续的相位检测AF性能。很多人认为半透镜会让相机曝光时间增长,并且会损失画质,但一直都只是“空口说白话”的层面争论。

相比起其他类型相机,由于半透镜相机多存在了一块会反射光线的镜片,很多人都怀疑半透镜相机的画质会打折扣。尽管索尼一再强调,半透镜只会反射“极少量”光线到相位检测AF传感器,对画质的影响“微乎其微”,但网上的争论一直不断。

传闻中半透镜会损失30%光线是不正确的,因为用肉眼观察半透镜,透光率肯定远远高于70%的。不过在特定角度下,半透镜的反光程度也是相当明显的。

总的来说,半透镜对曝光的影响是实实在在、没有异议的,半透镜的存在的确会减少1/3EV-2/3EV曝光。这个曝光差异会不会对实际拍摄造成什么差异呢?其实1/3EV的幅度,在日常拍摄中完全可以忽视,至于在长时间曝光(超过1秒的快门)的情况下,相机自动测光系统甚至对有无半透镜两种情况调整出一样的曝光参数。

而对画面色调的影响,在上面众多对比画面当中也可以发现,去掉半透镜后画面对比度会有少量的提升,虽然幅度并不大,但确实是可以观察得到的。不过对比度这回事,只要在创意风格或者色彩调整里面稍微调节一下,即可消除两者之间的差异,所以也是可以忽略的。至于画质(画面锐度)影响,这里可以简单地说,大部分情况下有无半透镜之间的差异都是相当不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激光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解析

全文共 3297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激光通信

激光通信是一种利用激光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激光是一种新型光源,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强、单色性好、相干性强等特征。按传输媒质的不同,可分为大气激光通信和光纤通信。大气激光通信是利用大气作为传输媒质的激光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传输光信号的通信方式。

激光通信系统组成设备包括发送和接收两个部分。发送部分主要有激光器、光调制器和光学发射天线。接收部分主要包括光学接收天线、光学滤波器、光探测器。要传送的信息送到与激光器相连的光调制器中,光调制器将信息调制在激光上,通过光学发射天线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光学接收天线将激光信号接收下来,送至光探测器,光探测器将激光信号变为电信号,经放大、解调后变为原来的信息。

激光通信的原理

激光通信的原理与普通的无线电通信相类似。所不同的是,无线电通信是把声音、图像或其他信号调制到无线电载波上发送出去,而激光通信则是把声音、图像或其他信息调制到激光载波上发送出去。激光通信可分为地面大气通信、宇宙空间通信和光学纤维通信。

在较好的地面气候条件下,可以实现几十公里至上百公里间的定点激光通信。但是激光束一旦受到大气中云、雾、烟尘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受到衰减和起伏扰动,使通信距离和通信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克服激光地面大气通信的上述缺点,很多国家作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这种通信系统中,载有通信信息的激光束沿着直径小于0.1毫米的优质光学纤维波导传输,从根本上排除了大气中各种衰减和干扰因素的影响。

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激光束基本上不受任何衰减和干扰影响,因此可实现极远距离间的定向通信联系。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之间的激光通信系统正在研究过程中。

利用激光的高定向、高亮度以及可沿空间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进行精细扫描的特性,人们可实现激光传真通信,即把图片、文件、样本、字迹等信息,通过激光束的扫描作用而转变为被调制了的电信息发送出去,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制作用和显示设备,再把所传递的图像信号复现出来。

基于定向激光束扫描记录和扫描检测的原理,人们还制成了商品化的视频录像盘,利用一张普通唱片大小但却是特制的塑料膜盘,可记录约1小时左右的电视节目或录像节目,然后借助激光检测设备,把塑料膜盘录下的节目随时在电视机上复映出来。

激光通信技术现状发展

目前激光通信技术从诞生以来,已经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激光通信技术发明之初,由于配套技术跟不上,导致了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制约。激光通信技术的配套技术主要包括元器件制造技术、系统构建技术以及大气信道传输技术。另外,由于有线传输技术——光线技术的大力发展,激光通信技术在一段时间内并未得到重视和大规模的应用。但是随着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元器件制造技术、系统构建技术和大气信道传输技术的逐渐成熟,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具备客观的条件和有力的支撑。并且由于光纤通信技术受到了传输范围和地域限制,为了实现全方位的通信,激光通信技术的优点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对激光通信技术的研究重新纳入到了科研机构的议事日程。目前来看,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建立了两个方面的系统:

1、利用光电探测器构建的直接耦合FSO系统

目前光电探测器构建的直接耦合FSO系统属于激光通信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最成功的案例是在悉尼奥运会上,利用光电探测器构建的直接耦合FSO系统实现了激光无线数据连接,保证即时的数据通信。考虑到光电探测器构建的直接耦合FSO系统的优点,目前激光通信网络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与此同时,光电探测器构建的直接耦合FSO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缺点,我们必须及时解决。主要缺点包括:

(1)激光发射器发射的光束由于散射角不同,造成了光斑粗糙,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激光发射器进行优化,使其达到发生圆高斯光束的目的。

(2)接收端的OE转换单元的数量随着带宽的增大而增加,无形当中增加信号接收转换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提升OE转换单元的功能,减少其使用数量。

(3)由于激光通信设备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均放置在建筑物顶部,安装和维护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们要制定相应的安装和维护技术措施,降低安装和维护难度。

2、利用光纤传输技术构建的光纤耦合FSO系统

在光纤耦合的FSO系统内,实现了激光通信技术与光纤技术的融合,有效利用了光纤通信技术的优点。其应用过程主要是通过激光发生器发射高斯光束,经过耦合后沿着光纤进行传播,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采用光纤进行传输的方式,这样以来,可以减少建筑物顶端的激光通信设备数量,便于系统安装和维护。除此之外,利用光纤传输技术构建的光纤耦合FSO系统还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少了转换过程,降低了数据转换带来的额外成本。使每一个链路内的接口减少为2个,提高了链路传输效率。

(2)简化了升级和维护的过程,如需增加传输带宽,仅仅需要调整室内系统即可,省去了重新在硬件设备上对准调试的过程。

(3)实现了激光通信技术与光纤技术的融合,减少了激光通信技术中繁琐的设备设置和调试,对光纤通信的发射和接收装置进行了有效利用。

激光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对激光通信技术研发力度的加强,我国的激光通信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研究领域还是应用领域,激光通信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对目前的激光通信技术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认为未来激光通信技术主要将会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激光通信技术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激光通信技术从发明到目前的应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

历程,激光通信技术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的发展,主要是其自身优点所决定的,主要包括:首先解决了远距离无线传输问题,其次节省了通信总成本,减少了光纤设备的支出,再次,激光通信技术实现了与卫星技术的共同发展,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激光通信技术的这些优点,激光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应用领域会从通信领域拓展到卫星传输领域等其他领域。

2、激光通信技术将会有效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在目前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有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激光通信技术的继续发展,对于这些瓶颈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将得到有效的解决。目前遇到的最突出的瓶颈问题是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射和接收设备复杂,需要独立的场所放置,并且安装维护难度大。对于这种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通过与光纤网络的有效融合,来弥补激光通信设备安装维护的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络优化人员可以依此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优化工作,有利于运行网络经常性地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2)DT测试。DT测试是进行网络性能评估、网络故障定位和网络优化时必不可少的测试手段。DT测试的目的是通过实地驱车测试的方法获取网络实际的无线情况。另外,借助路测后台分析软件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还可以得出一些统计结果,例如接入失败率、掉话率、软切换比例和覆盖质量统计等。同时,在路测过程中还会采集到大量的GPS位置和时间光纤网络会与激光通信技术实现更加深入的融合,二者将朝着共同促进的关系发展。

3、激光通信技术将成为城市网络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光纤网络技术是城市网络通信的

主要手段,随着激光通信技术研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激光通信技术的突出优点,激光通信技术成为了城市网络通信的又一有效手段。同时,未来的通信技术将会越来越多的用到卫星技术,仅仅依靠光纤网络技术难以实现通信技术的发展目标。因此,激光通信技术成为了通信领域发展的必要技术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为城市网络通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保证城市网络通信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都得到较明显的增长。

4、激光通信技术将会为通信领域带来又一轮技术革新

在通信领域的发展中,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激光通信技术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技术之一。激光通信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带动了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发展,使技术革新成为通信领域发展的主流。因此,激光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越来越多的影响通信领域的发展,使通信领域诞生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提升通信领域发展实力的同时,保证通信领域的发展拥有技术保障。所以,考虑到激光通信技术的特点和重要影响,激光通信技术将会带动通信领域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联通携手沃尔沃将共同测试基于5G的V2X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1月15日,中国联通沃尔沃汽车签署5G战略合作。双方宣布将基于5G联手推动V2X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研究、开发和测试5G以及新兴的V2X技术在汽车行业应用,共同孵化商业运营方案。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政企客户事业部总经理李广聚、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戴苓、联通智网科技董事长辛克铎,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亚太区研发副总裁 Jan-Erik Larsson、亚太区研发高级总监谢保军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表示,中国联通作为5G时代的创新引领者,致力于打造体验最佳的智能网联时代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以及解决方案。5G将全面赋能自动驾驶的发展,通过构建“人、车、路、网、云”协同的服务体系,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带来全新的业务体验。相信中国联通与沃尔沃集团之间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部署路线,必将成为行业典范。

沃尔沃汽车集团首席技术官贺瑞安(Henrik Green)表示,沃尔沃汽车一直致力于实现车间互联潜能,是推进汽车智能互联新功能和服务方面的行业领先者。5G技术将大幅提高网络性能,实现更多关键性的实时服务,帮助驾驶者获得更安全、更平稳、更愉悦的驾驶体验。沃尔沃汽车期待与中国联通的合作,为中国市场开发这些服务。        中国联通和沃尔沃汽车将强强联手开展汽车与基础设施通信领域中5G技术的各种应用研究,发掘其在安全性、可持续发展、客户便利性和自动驾驶等各个方面的潜力。例如,当汽车遇到道路施工、交通拥堵或事故等交通问题时,可以提前采取行动,通过放慢车速或改变路线加以规避。这有助于提高车内人员的交通安全指数,还可以避免频繁启停的状况,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其他应用场景还有:借助交通摄像头帮助汽车更便利地查找停车位,汽车与交通信号灯通信以调整到最佳车速从而实现真正的“绿波通行”,通过车间通信实现进出高速公路的安全操作等。       据悉,中国联通高度重视在汽车行业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自2009年起率先在车联网领域进行战略布局,目前已为超过80家国、内外车厂提供车联网及相关信息服务,服务各类车辆超过6000万部。沃尔沃汽车一直是中国联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自2013年开始,双方在车载互联驾驶、综合通信、服务运营等车联网领域开展了非常密切的合作。此次双方再度携手,将助力沃尔沃汽车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建立起V2X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和先发优势。沃尔沃汽车已经宣布将以下一代可扩展模块架构(SPA2)为基础,将5G技术应用到下一代汽车产品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区块链技术以后发展如何?区块链技术的哪几个方面亟待突破?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发展,如今的区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很多爱好者特别关心区块链技术以后发展如何?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朋友对”区块链技术以后发展如何“这个问题如此感兴趣呢?这是因为在目前的整个规划当中,区块链技术很有可能在未来生活和经济发展当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的存在。那么区块链技术以后发展如何?区块链技术的哪几个方面亟待突破

1、区块链技术以后发展如何?

区块链技术一开始是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出现而被人们所知道的,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之后,如今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开始在工业制造、商业管理及公共事务管理等很多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受到全球性关注的一种底层的信息技术。随着欧美及中国等国家对区块链技术的肯定,区块链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辉煌的。那么区块链技术以后如何发展呢?

在很多朋友看来,区块链技术似乎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剩下的就是如何将其应用在实际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的问题了。其实不然,基于目前全球的科技发展趋势来看,区块链技术在未来会呈现出几个不同方面的发展方向:首先,区块链技术将会不断吸纳其他新的技术,成为一种更先进的技术;其次,区块链技术将会逐步进行升级,尤其是在单位功耗、信息存储等方面进行革新,使之能够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在很多领域;最后,区块链技术会越来越开放,很多普通人都可以加入到区块链行业中来。

2、区块链技术的哪几个方面亟待突破?

在很多不熟悉区块链技术的朋友眼中,区块链就是一种完美无瑕的存在,中本聪则是他们眼中的神。从客观的角度而言,任何一种技术都是存在缺陷或漏洞的,区块链技术同样也不例外。那么区块链技术在哪些方面亟待突破呢?

很多朋友在了解区块链技术以后如何发展的内容时,有可能会关注到与区块链技术缺陷或者问题有关的一些文章。在现在区块链发展过程当中,有几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首先,区块链规模扩展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一点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存储数据的变化上体现的就很明显;其次,区块链存在薄弱的技术环节,有可能影响整体的安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如何提升摄影技术 提升摄影技术技巧

全文共 2324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摄影新手拍摄技术止步不前,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拍摄技巧,这里介绍下提升摄影技术的八个小技巧,一起来看看。

1、只用定焦镜头拍摄

虽然变焦镜头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拍摄工作,我们可以在不用频繁更换镜头的前提下任意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焦段。更可以一镜走天下不用拖着笨重的相机包到处跑。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也正是这种便捷性导致了你的惰性思维,局限了你的想象力。

传统的定焦镜头依然拥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勤奋,俗话说定焦靠走,为了让被摄物以更好的姿态被拍出来,需要我们更好的去观察,去走动,去构图,需要靠不停的移动来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当你在外拍照的时候,建议使用定焦镜头,在浮躁的社会里放慢角度,静下心来去享受拍照的过程。

当然定焦镜头的好处远不仅如此,定焦镜头往往拥有更大的光圈,这样可以让你在暗黑的环境中吸收更多的光线,让你可以拍摄更多的主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定焦镜头的构造会比变焦镜头简单,在固定框架内的光学设计往往更加出众,成像素质也比变焦镜头要好。大光圈可以带来更加迷人的浅景深。

更重要的是,定焦镜头往往比相同素质的变焦镜头要便宜很多。2、在最糟糕的条件下进行拍摄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有些自相矛盾,作为摄影师来说,我们当然要选择最好的条件,最佳的时机进行拍摄,特别是对于光的要求尤其苛刻。

然而,我们这里说的是训练你的摄影技巧,为了磨炼你的摄影技术,在最糟糕的环境下进行拍摄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它能够有效的帮助训练你应对不同条件下的处理能力,还能促使你打开思路,有更多的想法和创意去表现眼前的景物。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那么你的每一次拍摄的条件肯定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你必须在逆境中训练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比方说你喜欢拍风光摄影,那么你不可能每次拍摄都是艳阳高照,多云下雨甚至台风都会遇到,只有多在这种环境中练习,才能使你的拍摄更加得心应手。

3、谨慎的对待你的快门

虽然现在数码时代按下一次快门的成本已经微乎其微,使用数码相机的时候我们再也不用去考虑浪费胶片的问题。因此你不会在乎按了多少次快门,而同一个场景总会尽可能多的去多拍然后拍完以后再去选择自己理想的作品。但是,这些便利通常也会成为我们懒惰的理由,你不再珍惜快门,从而制造出更多的图片垃圾,然后只会删删删。试想如果你还是在使用胶片拍摄,一卷只有36张甚至12张甚至更少的时候,你还会如此草率的按下快门么?

请谨慎对待你的快门,就算你使用的是数码相机,也请按照拍摄胶片的思路去拍摄。在按下每次快门前用心的去思考,去构图,去认真考虑光线和景深。或者你可以直接使用胶片相机拍摄,每一次快门都是一次无法回头的旅程。

4、给自己一个长期的拍摄主题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那你必须了解兴趣并不能帮你赚钱,客户委托拍摄的都是特定主体的照片。你可以通过邀请他人给自己安排拍摄任务的方式来有效的帮助你提高你的摄影技术。因为当你把一项拍摄主题作为任务去完成的时候,你必须要求自己充分掌握客户的想法,而且要完美的完成客户拍摄清单上的内容。

当你接受朋友会家人委托给你的拍摄任务的时候,请先记住,他们是客户,要把这些任务当成是你的工作来对待。只有用心去完成拍摄任务,才有可能会得到他们的称赞。

5、给自己的拍摄定一个时间

给自己计划拍摄的时间,并在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可以有效的训练你拍照的效率,让你更自己的对你的时间进行管理,并让你的拍摄工作更加有组织性。当你给自己一个拍摄主题的时候,同时也加上时间限定,比方说一个小时内拍完一个市集活动,用一天时间在一条街上拍摄人文。经过时间和主题的约束性训练,相信你的而拍摄速度和作品质量都会大幅提升。

6、多尝试一些自己从未涉及的新鲜事物

相信你已经是一名拍摄经验丰富的拍摄者,你是否也曾遭遇过瓶颈期,拍了无数的照片,最后发现自己的作品千篇一律,而且每次拍摄前都觉得这些自己都拍过,为什么还要再拍?这时候或许你应该要提醒自己,与其每天重复同样的拍摄,不如去多多尝试一些新的主题,去拍一些自己从未涉及的主题,使用一些自己从未使用过的摄影技巧或者摄影器材。

如果你是一名婚礼摄影师,那么你就去尝试一下拍风光;如果你是一名风光摄影师,那么你就去尝试一下拍人像;如果你是一名商业摄影师,那么就走上大街,尝试一下拍摄人文。新的尝试不但可以拓宽你的视野,而且会让你对摄影有更深的领悟和体会,在学习到新的技术的同时,也能够从寻找到新的乐趣。

7、放弃后期

以前拍照的时候,总想着前期不顺,后期来补。其实一张好的作品,前后期都非常重要。在数码时代,后期的便捷化使得一个完整的摄影流程已经少不了后期这一工作环节。不论是最基础的对画面的裁剪,色调的调整甚至内容的修饰。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提高你的摄影水平,那么,“拍摄”一张作品远比“创造”一张作品要来的重要。

这里并不是说后期不重要,但是一张好的作品,往往也是不需要后期进行修饰的。尝试一下让自己在完全不用后期的情况下拍摄作品吧,这样你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还能获得夸奖和称赞才是你真正的实力体现。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摄影师。

8、使用胶片摄影

胶片摄影的一个好处(也可能是缺点,因人而异)就是,在你按下快门后,并不能立即看到拍摄结果。

想要知道自己刚刚拍下的作品的好坏必须要把照片冲扫(冲洗)出来才可以。虽然数码摄影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人们拍照的成本并使得摄影得以迅速的普及。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做一名合格的摄影师,至少要尝试一下用胶片摄影。胶片摄影可以让你更主动去学习曝光的基本原理,胶片自身的载体限制让你在拍摄每一张作品前都要深思熟虑,不再做快门杀手。冲扫之前的期待,冲扫之后的惊喜(或失望)都是数码摄影无法带给你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生物知识点:现代生物技术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克隆羊多莉的产生:供卵细胞母羊A,供核母羊B,代孕母羊C,因为细胞核中含遗传物质,所以小羊多莉像供核母羊B。

专题十·健康的生活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病的人群。

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

传染病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病人,对患病动物进行深埋、焚烧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消灭媒介生物,加强检疫,封锁交通。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

以上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

3.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的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它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能清扫病菌。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作用: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4.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不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如人体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后天产生的,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如人体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5.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6.酗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低浓度的酒精(0.25%以下)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起促进作用。

(2)酗酒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有: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SCTP在工业以太网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全文共 1671 字

+ 加入清单

工业控制网络的以太网化使得企业的制造控制网络和企业信息网络可以无缝地结合起来,形成生产、控制、管理、决策、服务一体化的企业运行模式,对改变生产管理运营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提升作用。

可见,工业以太网已经成为了连接地理上分布的控制网络的纽带,更成为了企业信息自动化的“神经中枢”。因此,以工业以太网为对象,研究其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 工业以太网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

由于技术和商业等因素的原因,工业领域的主要厂商单独或者几家联合推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导致了多种网络标准共存的局面。例如,西门子公司主推Profibus和ProfiNet;罗克韦尔自动化提出了CIP网络概念,包括EtherNet/IP,ControlNet和DeviceNet三层网络;施耐德电器则基于Modbus和Modbus TCP实现数据在系统中的透明传输。

目前,实际使用的工业以太网的协议有上百种,常用的也有20多种,例如Modbus TCP,FF-HSE,Profi-Net,SRTP TCP/IP,EtherCAT等。

考虑到现场总线的实时性要求,对于要求响应时间小于5ms的应用,各大厂商和标准化组织还在IEEE 802.11的基础上进行了实时扩展,即实时以太网。2005年5月发布的实时以太网国际标准IEC 61784-2公布了包括中国在内的EPA在内的15种实时以太网协议。

虽然工业以太网总线协议的种类繁多,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各自修改其应用层协议的基础上支持TCP/IP规范实现的,以争取通过高层协议达到相互兼容的目的。图1是部分典型以太网协议栈的示意图,其中的(a),(b),(c)分别是Modbus TCP,ProfiNet,EPA协议的模型。

作为工控网络通信的关键环节,工业以太网带来更加开放集成的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的同时,也导致了工业自动控制网络的安全威胁的增加。目前,针对工业以太网的安全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一种研究思路是从信息安全的五个基本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对照审查并加强其薄弱环节,另一种研究思路是按照资产风险威胁模型针对具体的工业以太网从入侵检测的角度进行网络安全的防范。

一些工业以太网络存在的信息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缺乏认证,容易导致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或者丢失;破坏数据完整性;拒绝服务攻击。

和以太网面临的安全威胁一样,工业以太网也面临侦听、重放、拒绝服务攻击等多种安全威胁。举例来说,对Modbus TCP这样的简单协议而言,由于协议的功能字简单,使用Modbus TCP的工业以太网很容易遭受攻击者使用伪造数据来对设备进行控制的攻击危险。对于通信通道数有限的以太网客户端而言,攻击者通过伪造的连接占用通信通道会导致工业以太网模块的拒绝服务攻击。另外,对于实时性要求强的控制网络而言,通过占用带宽和干扰等手段可能导致网络的不可用或不可靠,从而威胁控制网络安全。

总结存在上述信息安全威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适当强度的认证、授权措施;

(2)没有相应的数据加密措施;

(3)工业以太网使用的协议都是基于TCP/IP协议的,从而不可避免地继承了TCP/IP协议的安全性缺陷。

2 SCTP简介

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是由IETF提出的新一代构架于IP层之上的通用IP传输协议。SCTP在以IP为基础的网络上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端对端报文传输。

SCFP作为TCP的改进技术,继承了TCP的流控技术、超时重传以及拥塞控制技术等成熟技术。同时,SCTP引入了新的拥塞控制、防止syn-flood和伪装攻击、更优的实时性能、支持多宿主支持等思想。因此,SCTP被一些标准化组织认为是TCP的继承者。

在SCTP中,偶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表示了在两个SCTP端点间的一个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两个SCTP端点以及包括验证标签和传输顺序号码等信息在内的协议状态信息,一个偶联可以由使用该偶联的SCTP端点用传输地址来惟一识别,在任何时候两个SCTP端点间都不会有多于一个的偶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