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梁鸿上节文言文翻译(经典20篇)

浏览

7382

文章

508

王荆公病喘文言文翻译 王荆公旁听文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王荆公病喘》的译文:

王安石得了哮喘病,要以紫团山人参入药,但是找不到这东西。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就送了几两给王安石用,王安石不接受。有人劝荆公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没必要退回这些赠药啊。”

王安石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也没接受。荆公面色粗黑,他的幕僚门人因此而担心,便向医生询问。医生说:“这是出汗后的淤垢,不是病。”于是这些门人向荆公进献澡豆(估计是皂豆一类类似肥皂的洗面东西)让他洗脸。王公说:“既然老天赐我一副黑面孔,澡豆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王荆公病喘》的原文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颒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王安石与游客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王安石》与游客讲述了王安石退居到金陵的故事。用旁人的众说纷纭、高声议论来突出王安石的谦逊、不招摇、不炫耀。做人不要太过于虚荣,要追求内在实质,不夸耀。

原文内容:

王安石退居金陵。一日,头幅巾手拄杖,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辩说纷纭。公坐其下,人莫之顾。良久,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颔之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俯而去。

全文翻译

王安石退居到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布,拄着手杖,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不久,有一个游客慢慢地问他:“你也识字?”王安石只是点头。

那个游客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名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的低着头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济阴贾人文言文翻译 济阴之贾人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济阴贾人》文言文翻译:有个济阴的商人,在渡河的时候沉了船,他趴在水面的浮草上呼救。有个渔人架着小船去救他,还没等到那儿,商人就迫不及待地喊:“我是济阴的富人,如果你能救我的命,我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人用船载着他到了岸上,商人却给了渔人十两银子。

渔人说:“刚才你许诺给一百两,而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

商人勃然大怒,气冲冲地说:“你,一个打渔的,一天能赚多少钱?现在却突然得到十两银子,还不知足吗?”渔人只好不高兴地离开了。

又一天,那个富人乘船从吕梁顺流而下,船撞到石头上,又翻了,而那个渔人就在那里看着。

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啊?”

渔人说:“这就是那个许诺给人酬金而不履行的人!”

渔人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富人,于是富人就被水淹没,死了。

《济阴贾人》文言文原文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上问侍臣文言文翻译 上问侍臣文言文阅读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上问侍臣”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全文译文如下:

唐太宗询问身边的大臣:“创造功业与保持现有的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刚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雄竞相起兵,互相较量,最终使他们称臣,创造功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现有的成就难啊!”

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的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原文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诸葛亮传略文言文翻译 诸葛亮传略文言文翻译概括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传略》的翻译是: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的动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声望显达。这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

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而且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文言文翻译——《行路难》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行路难全文翻译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行路难对照翻译: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出自《新五代史》,翻译是: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唐明宗做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并不觉得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正扼守着杨刘,梁军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寻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

延光自告奋勇请求前去,于是将延孝的信封成蜡丸揣在怀里,向西去拜见庄宗,把信交给庄宗,并且说:“现在延孝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军把守杨刘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谋取,不如在马家口构筑堡垒来与汶阳连通。”庄宗认为他说得对。

营垒筑成后,梁派王彦章猛攻新筑的营垒。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庄宗进入汴州时,狱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锁,向他叩拜送他出狱。庄宗见到延光,很高兴,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文言文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熊与坎中人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是:

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熊要伤害自己,过了很久,大熊拿出果子分给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这个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个早上,母熊觅食回来,总是分给他一份果子,这个人依赖这份食物来活命。

后来小熊渐渐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小熊已经全走了,那人估计(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人身边。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所以(那人)就没有死。啊,人们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的行为),怎么能说(动物)没有情义呢?

《熊与坎中人》原文: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yú),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稍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fèn)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启发与借鉴:

上文说的那头熊,极有人性,不仅不残害堕入坑中的猎人,还给他吃的,最后救他出坑。大多数动物是不会主动袭击人的,除非人惹怒了它。人与动物应该建立亲密共存的关系。所以说动物并非无情,只是人们不了解它们。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中英国有个叫珍妮的女孩,在非洲度过了18年,成天与野生的熊生活在一起,考察它们的生活习惯,竟与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至于犬救人、马救人的故事,古往今来不计其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景公饮酒文言文翻译 景公饮酒翻译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齐景公喝酒,喝了七天七夜。大夫弦章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请您不要喝了!不然的话,就赐我死。” 晏婴拜见,景公对他说:“弦章劝诫我说:‘希望我停止饮酒!不然的话,就赐他死。’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受臣子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 晏婴回答说:“弦章遇到您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假使遇到桀、纣那样的暴君,弦章已经死了很久了。”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

原文

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闾曰 :“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 ②废酒:停止喝酒。 ③章赐死:即把弦章赐死。 ④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 ⑤爱:吝惜,舍不得。⑥ 愿:希望。废: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畏影恶迹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畏影恶迹文言文的意思是讽刺了那些不明事理的愚蠢的人。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想摆脱它们,便快步跑起来。可是跑得越快,脚印越多;影子追得越紧。他自己认为还跑得太慢,更加拼命地跑下去,最后精疲力竭累死了。

全文: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翻译

从前有个因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脚印而逃跑的人,他抬脚次数越多脚印就越多,跑得再快影子还是不会离开,他自认为自己跑得还不够快,快跑不停,用尽气力后死去。不知道的是呆在阴处就没有了影子,静止不动就没有脚印,实在是蠢得可以。

全文寓意:

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事情的根本,不抓根本而抓枝节,绝对不可能解决问题,反倒会被问题压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宋仁宗忍饿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宋仁宗忍饿》全文启示着我们昔日的皇帝尚能不因个人的喜好而虚耗民财,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要学会关心别人,爱护环境,不能处处都随心所欲,尽量做到不给他人增加麻烦,不给老百姓添加负担。

全文翻译

一天早上,宋仁宗起床后,对身边的大臣说:“昨天晚上觉得肚子很饿所以睡不着,于是就特别想吃烧羊。”身边的近臣听到后说:“那皇上为什么不下命令去取几个来?”仁宗听后说道:“近来听说皇宫里只要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我享用。

我是真的担心如果这次我下命令索要了,你们以后就会连夜宰杀,来供应我的不时之需呢!那么时间一长,就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精力啊!怎么能因为一时的饥饿,而开始无止境的杀戮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文言文翻译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的翻译

全文共 2021 字

+ 加入清单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向东到齐国去拜师,在鬼谷子先生处学习。苏秦外出游历多年,回家时穷困潦倒。兄弟、嫂妹、妻妾都偷偷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业,以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作为事业。今天您丢掉本行而去耍嘴皮子, 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

苏秦听了这些话,很惭愧,自感悲伤,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找出阅读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埋头读书,却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研读它。过了一年,悉求其真缔,说:“这些足可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熟知苏秦,都瞧不起他,不信任他。

六国合纵成功而同心协力。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于是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行装,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为他清扫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

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为什么你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谢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 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 田,我难道还能佩带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 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向人家借一百钱做路费,到现在获得富贵,用一百金(一百万 钱)偿还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他的随从人员中,唯独有一个 人没得到报偿,就上前去自己申说。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当初您跟我到燕国去, 在易水边上,您再三要离开我,那时,我正困窘不堪,所以我深深地责怪您,因此把您 放在最后,您现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齐宣王去世,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把葬礼办得铺张隆重用来表明自己的孝道, 高高地建筑宫室大规模地开辟园林,以表明自己得志,打算使齐国破败,从而有利于燕国。燕易王去世,燕哙登基做了国君。此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自动出来了,齐王因而就把他杀了。燕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为苏先生报仇,作法也太过分……”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讳忌研习他的学说。苏秦由普通百姓起家,终于联络六国合纵相亲,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所以,我列出他的经历,按着正确的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他只蒙受不好的名声。

《史记·苏秦列传》原文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齐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齐而为燕。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刘凝之文言文及其翻译 刘凝之文言文及其翻译全文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叫做长年,是南郡枝江人。他的父亲期公担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的性情高傲,没有做官。凝之仰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崇他的德行。

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任西曹主簿,推荐他出任秀才,他都没有就任。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把钱财全部分散给了亲友。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夫妻二人一起乘坐竹子做的粗陋的车子,到集市上去购物卖掉多余的产品,所得钱财除了应付日用以外,剩下的全部施舍给别人。

原文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选自《宋书·隐逸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不死之药文言文翻译 不死之药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不死之药》的译文:有个人向楚王进献长生不老药,通报官拿着药进入宫里,宫中的官员问道:“可以吃吗?”回答说:“可以。”这个官员就夺过药,把药吃了。国王大怒,派人杀宫中的那官员。

宫中的那官员让人对国王说:“我问通报官是否可以吃他说可以,我所以就吃了,我应该是没有罪的,有罪的应该是通报官。况且那客人所献的是不死的药,我吃了因此王杀我,这就是死药啊,那就是客欺骗国王啊。那么杀没有罪的臣,就证明了别人是欺骗国王你啊,不如免我无罪。”国王于是没有杀他。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

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注释

不死之药:传说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药。

荆王:即楚王。荆,楚国的别称。

谒者:专门为天子传达命令的官员,守门官。

谒:拜见。

中射之士:指宫廷中的待卫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环西湖之山凡三面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西湖之山凡三面出自《韬光纪幽》文言文中。主要记录了作者环游西湖幽静的韬光亭时的所见所感所想,通过路险曲折和草木苍翠茂盛表现,表达了作者对韬光亭的喜爱之情。

全文翻译

总共有三面围绕西湖的山,其中西山最好;占据西山的佳处只有四个寺,灵隐寺是其中最好的;统率灵隐寺的优美景色有五个亭子,韬光亭是最幽静的。韬光亭在灵隐寺后面的北高峰下,我们开始从西北角上山,路很险峻,曲折得像蛇在爬行,两边都是山峰悬崖,陡峭隔绝,几里路上连续不断。

美好的树和美丽的竹子在这里长得很茂盛,兔丝女萝之类的植物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并且分散地生长,树阴交叠,绿色密密地遮掩着,太阳光从树叶下面泄露下来,莹洁干净像琉璃一样召人喜爱。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山峰回环,路跟着转弯,有的游客有先有后走散了,看见树的缝隙中隐约有人影,常常远远地相互呼叫和应答,遇到称心的地方,就靠着树休息,垫着草坐下,悠悠地遐想很久很久,再起身行走,走了一段又停止,还是犹豫着舍不得离开。

听到梵音泠泠,如金石走出树林顶端,于是慢慢听的,很久才和门。房屋依山为高低,明净整洁,一尘不生;四周峰峦环抱,地势极其深奥曲,幽深幽深秀丽,乳泉交流,屋顶上下到处都充满,昼夜常如风雨声。我八、九人,都拥有钠跌坐在,闭上眼睛静静观察,客至不起。

只有庵主人出来请客人坐在小屋中,烧香供茶果很虔诚。又引客出屋后面,看到大竹数万,竹尽,西一小山丘,高约几丈,攀援着登上,看到西湖湛然在城下,南北两山绕湖像双龙抱一个白银盘,荡漾不定,使人心目萧爽,神思飘逸,我乘云驾风,浮游在灏气上的。嗨!快啊!再沿着回家路下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文言文翻译——《陋室铭》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文言文和翻译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出自《管仲与鲍叔牙》文言文中,讲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原文内容: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全文翻译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巨商蓄鹦鹉文言文翻译 巨商蓄鹦鹉翻译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富有商人姓段,饲养了一只鹦鹉,它很聪明,不仅能朗诵《陇客》和李白的《宫词》和《心经》。每当有客人来时,就会叫仆人上茶,向客人询问身体可好并寒暄几句。主人十分爱惜它,特别的宠爱它。有一次,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家人没有亏待你吧?” 鹦鹉回答:“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不等同于我在笼子里关了那么久?” 那个商人被感动得哭了,立刻对它许诺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去。”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大哭着放出了鹦鹉,祝福到:“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鹦鹉整天高飞徘徊,好像不忍离去。

巨商蓄鹦鹉》原文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安否,一作起居)。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赏析:《巨商蓄鹦鹉》出自北宋文莹的《玉壶清话》。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只聪明的鹦鹉和一个有钱的商人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不要剥夺其它生命的自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重要语句翻译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韩康伯不畏天寒文言文翻译 韩康伯辞辉的翻译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韩康伯不畏天寒》的翻译:在韩康伯几岁的时候,家境非常贫苦,到了最冷的季节,他也只穿了短袄,还是他的母亲殷夫人自己做的短袄。她让康伯提着熨斗,对康伯说:“你先穿着短袄,过段时间再给你做夹裤。” 儿子说:“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

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 火在熨斗里,熨斗把就热了,我现在穿着短袄,下身也暖和了,所以不要了。" 母亲对康伯的回答感到非常诧异,知道康伯将来一定会成为治国之才。

《韩康伯不畏天寒》的原文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