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389

文章

508

孔子观于周庙文言文和翻译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文言文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观鲁桓公之庙》的译文: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到一个倾斜的器具。孔子问负责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这种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人们的器具,空着时就会倾斜,装一半水就会端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

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往欹器里注水,水至欹器一半时,欹器是正的;当水注满欹器时,欹器会倾覆,欹器在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把欹器内的水全部倒出来以后,欹器又恢复空虚,再呈倾斜状态)。孔子感慨地说:“唉,哪里会有装满了水而不倾覆的器皿呢!”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的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观弈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朋友家看他们下棋。一位客人经常输掉,我嘲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比不上自己。过了一会,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过错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错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错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过失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错,自己检查自己的过错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然而人们不休不止的彼此嘲笑,这连看棋的人也不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纯孝之报文言文翻译 纯孝之报的全文翻译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纯孝之报》的翻译:吴郡人陈遗,在家里很孝顺。他的母亲爱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答。

《纯孝之报》的原文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之意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

“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论语》十则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1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文言文翻译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这句文言文翻译是:郑子产得了疾病,要对子太叔说一些话。完整的一句是: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其翻译是:郑子产得了疾病,对子太叔说,我死了以后,你肯定能执掌大权,届时你不能实施严厉害民的政策,因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用宽厚爱民的政策才能使人民服从,只有使用宽厚爱民的政策,才会让人们爱戴你,拥护你的决策,国家也才会稳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陋室铭》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诸葛瞻字思远文言文翻译 诸葛瞻字思远的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诸葛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向武功县出兵,给他的兄长哥哥诸葛瑾写信:“诸葛瞻现在已经八岁了,聪慧可爱,但担心他成熟的太早,恐怕不是能够担当重任的人。”诸葛瞻十七岁时,娶公主为妻,被任命为骑都尉。

原文

诸葛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

诸葛瞻的介绍

诸葛瞻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字思远,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主宠信黄皓,无所匡正。魏将邓艾伐蜀,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出降,季汉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原文内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言文翻译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其中,“富贵不能淫”中的“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整句为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整句意思为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如若将“富贵不能淫”中的“淫”字,释为“淫色”、“荒淫”,就偏离了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 鹬蚌相争课文原文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鹬蚌相争》的翻译: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游说赵文惠王,说道:“今天我来时,渡过易水,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在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

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

《鹬蚌相争》的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梅花书屋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梅花书屋介绍了作者修建书屋的经过。在原先倒塌的老房子基础上加高地基而修建的一间大书屋,书屋四周栽植了海棠、蔷薇、牡丹、茶花和梅花等名目众多的鲜花,伴以假山湖石、凉棚花台,景色怡人,非高雅之士不许入内。

全文翻译

陔萼楼后面的老屋坍塌后,我命人造了一间大书屋。两旁的耳室如同纱橱一样,里面放着卧榻。因为前后都是空地的缘故,在后面种了三株西瓜瓢大牡丹,盛放之时,大约有三百朵花自墙上蔓延出来,甚为好看。前面种了两株西府海棠,花开时如同三尺香雪一般漂亮可人。

前面四壁稍稍有点高,便在它对面设了石台,放上了几峰太湖石。西溪梅花梅骨古劲,滇茶自有一份妩媚。梅花旁边还种着西番莲,缠绕着如同璎珞一般。窗外有竹棚,颇为繁茂。

台阶下面翠草三尺,中间秋海棠疏落间杂。前后明窗下种以各种花木,渐成暗绿色。我坐卧其中,若不是高雅的客人,我绝不会让他进来。因为仰慕倪瓒,所以仿照他的清閟阁给这间书屋起了个名字,叫“云林密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击鼓戏民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击鼓戏民》全文翻译是:楚厉王遇到紧急的情况就用击鼓来召集老百姓守城。(有一天,厉王)喝醉酒了,误拿起鼓槌击鼓,老百姓都大为惊慌,厉王派人去制止他们,厉王说:"我喝醉了酒就同大臣们开玩笑,误敲了鼓。"老百姓听了都回家了。

过了几个月,有紧急的情况,(厉王)击鼓发出警报,老百姓没有赶去守城,于是(厉王)更改了原先的命令重新申明报警信号,老百姓才相信他。

《击鼓戏民》原文: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拓展资料:

《击鼓戏民》出自《韩非子》,其寓意是在事关重大的事情上,千万玩不得儿戏。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失信于民,招致大祸。击鼓戏民的把戏只能败坏信誉,玩这种游戏无异于自取败亡。并且要知错就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李牧者赵之良将也文言文阅读翻译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1711 字

+ 加入清单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出自文言文《李牧传》,原文翻译如下:

李牧是镇守赵国北部边疆的优秀将领,多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导士兵学习射箭、骑马。他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厚待战士。

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市。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逃跑到魏国,赵王派李牧攻打燕国,攻下了武遂、方城。过了两年,庞援打败燕国,杀死剧辛。过了七年,秦国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国扈辄杀了十万赵军,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宣安攻击秦军,打败秦军,赶跑秦国将领恒奇。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过了三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打败秦军,向南抵御韩国、魏国。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原文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於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於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吾室之内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出自文言文《陆.游书巢》。

译文

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

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论止盗》出自《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所著。唐太宗:李世民。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

译文: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太宗李世民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煮饭成粥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煮饭成粥的意思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煮饭成粥》的文言文翻译:有宾客到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二人做饭。太丘和客人在谈话时,兄弟二人正在烧火,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 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 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 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兄弟回答道:" 大概还记得。" 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 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煮饭成粥》的原文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饭落釜中。太丘问:" 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记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卖酒者传文言文翻译 卖酒者传文言文的翻译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卖酒者传》的译文:万安县有个卖酒的人,因为善于酿酒而致富。他一生不欺负他人,如果遇见被派来买酒的奴仆、婢女,一定会问:“你能饮酒吗?”尽量斟酒给他们喝,并叮嘱:“千万不要偷盗瓶中的酒,以免受主人的鞭笞。”有时奴仆、婢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家取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他们拿回去。

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每逢乡里有人凑钱喝酒,一定在他的酒馆聚会。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大多脸色难看。卖酒者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得消停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索要借据。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要大吃大喝,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有个方术之士(行占卜的人)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没有吃亏吧?”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他就是如此坦然,而那以后,卖酒者又活了七年。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卖酒者传》的原文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聚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③,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其坦然如是。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螳螂捕蝉》译文:吴国国王想要讨伐楚国,对其左右大臣说:“有谁敢劝谏我不出兵,我就将他处死!” 吴王的侍从里有个年轻人,他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于是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几天。

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螳螂捕蝉》的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文言文翻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好沤鸟者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是:海边有个喜欢海鸥的人,每天早晨到海上去,跟海鸥玩耍。和他一起玩的海鸥,有成百只以上。他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跟你一起玩,你抓一只来给我玩。"第二天他来到海上,海鸥都在空中飞翔而不下来。所以说:"最好的语言是没有语言,最高的作为是没有作为。同别人比试智慧的想法,那是很浅陋的。

《好沤鸟者》原文: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 ,沤鸟舞而不下者也。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拓展资料:

好沤鸟者文言文翻译是喜欢海鸥的人。《好沤鸟者》又名《沤鸟舞而不下》出自《列子黄帝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圄寇、国寇,是战国前期的黄老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巨商蓄鹦鹉文言文翻译 巨商蓄鹦鹉翻译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富有商人姓段,饲养了一只鹦鹉,它很聪明,不仅能朗诵《陇客》和李白的《宫词》和《心经》。每当有客人来时,就会叫仆人上茶,向客人询问身体可好并寒暄几句。主人十分爱惜它,特别的宠爱它。有一次,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家人没有亏待你吧?” 鹦鹉回答:“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不等同于我在笼子里关了那么久?” 那个商人被感动得哭了,立刻对它许诺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去。”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大哭着放出了鹦鹉,祝福到:“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鹦鹉整天高飞徘徊,好像不忍离去。

巨商蓄鹦鹉》原文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安否,一作起居)。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赏析:《巨商蓄鹦鹉》出自北宋文莹的《玉壶清话》。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只聪明的鹦鹉和一个有钱的商人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不要剥夺其它生命的自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