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几位大妃(实用20篇)

浏览

379

文章

22

篇1:一朝发祥地 三代帝王城 努尔哈赤为啥迁都盛京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着迷的城市,而沈阳便是其中之一。被誉为"一朝发祥地,三代帝王城"的沈阳,曾经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沈阳之所以成为这一地区的重要城市,与努尔哈赤迁都决策密切相关,这一决策改变了整个历史进程。

一、 辽阳与沈阳:两座城市的争夺

辽阳,位于东北地区,历史悠久,曾是东北政治和军事的重要中心。自公元前三世纪以来,辽阳一直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蒙古、朝鲜和大明等势力之间的军事要地。辽阳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

辽阳的历史地位在努尔哈赤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努尔哈赤是后金建立者,他的决策不仅改变了沈阳和辽阳两座城市的命运,还影响了整个我国历史的走向。1621年,努尔哈赤定都辽阳,开始建设东京城(今沈阳)。辽阳刚刚建成都城,而宫殿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许多大臣反对迁都的提议,认为这将是一项巨大的劳民伤财之举。

二、 迁都的决策

努尔哈赤为何坚决要将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呢?这一决策的背后有多重考虑。

1.努尔哈赤认为沈阳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他的统治。沈阳四通八达,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进可攻,退可守,还便于逐鹿天下。沈阳地处水源丰富的地区,水运便捷,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附近的山林和水域也为居民提供了渔猎的机会,足以满足生活的需要。从军事、水运和生活等角度考虑,迁都沈阳成为了明智之举。

2.还有一些风水传说也影响了迁都决策。根据传说,努尔哈赤在辽阳建成都城后,修建了娘娘庙、弥陀寺和千佛寺,试图用这三座庙来压住神龙,以保持龙脉的稳定。这三座庙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没有能够完全压住城市的龙脊梁。努尔哈赤认为龙已经要飞离,最终飞到了北方的浑河之北。为了挽留龙的福气,他决定在龙潜之地重新修建都城,这就是沈阳的由来。

另一种传说称,努尔哈赤曾目睹一只凤凰飞来,随之而去,最终到达了沈阳。沈阳被视为凤凰栖息之地,代表了祥瑞和福气。

三、 量化的选择

此外,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据传努尔哈赤的谋士提出了一种可以量化的选择方法。谋士建议在不同候选城市取同样体积的土,用秤来称量,看哪座城市的土最重。结果显示,沈阳的土最重最沉,成为了最终选址的城市。

努尔哈赤的决策,将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改变了这两座城市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我国历史的进程。沈阳因此成为了清朝的发祥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迁都决策的背后有多重原因,包括地理优势、水运便捷、风水传说和量化的选择方法。这一历史决策改变了城市格局,也让人们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努尔哈赤“七大恨”到底指什么?有哪些意义?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努尔哈赤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了,努尔哈赤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努尔哈赤做出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努尔哈赤对清朝的贡献很大,同时,努尔哈赤可以说自己本身也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当时努尔哈赤“七大恨”到底指什么?有哪些意义?具体是怎样的!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胄起兵,统一女真,后又以“七大恨”誓师伐明,开始征伐明朝之路。后来这一壮举在他孙子顺治帝时期实现,“清”入主中原,统一中国。

十三副甲胄是他祖父和父亲遗留之物,以此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落。那么他以“七大恨”誓师伐明,这“七大恨”又恨了些啥你们知道吗?

一恨明朝无故杀其祖、父。“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努尔哈赤的祖辈在明成祖朱棣之时内附明朝,恪尽职守,却无故被杀,成为努尔哈赤起兵一恨。

二恨明朝偏帮叶赫、哈达,欺压建州。之前已经有过协议,设碑立誓,但凡越界者可杀之。南关、北关、乌剌、蒙古等九部联合攻打建州,明朝置之不理。等到建州赢了,迁入内地,明朝又责备擅自动兵杀伐。

三恨明朝违背边境划定协议,强令努尔哈赤抵偿人命。当初双方立界碑“汉人私出境外者杀;夷人私入境内者杀”。

照努尔哈赤的说法是,边境汉人私自出边,挖取人参,断建州人活路。在多次上奏有司责罚却不得回答之后,迫不得已动手杀人。后来新巡抚到了,他派人去送礼,使者反被扣住杀害。

四恨明朝不公,偏帮叶赫。叶赫与建州不合,明朝调解即可,但是却资助叶赫火器兵马。双方都是属“夷”,却偏帮叶赫。

五恨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这就与著名女子“叶赫老女”有关了,叶赫老女就是东哥。东哥不是其真名,为后世人所创,现代有小说也称布喜娅玛拉。

叶赫老女原本与努尔哈赤有婚约,在努尔哈赤迎亲之前,叶赫部却仗着有明朝撑腰,违背盟约,将叶赫老女嫁给蒙古部落。

对此事明朝未做处置,如此夺妻之仇,成为努尔哈赤誓师伐明第五恨。

六恨明朝强占土地,命叶赫部之人退三十里。“我部看边之人,二百年来,俱在近边住种。后前朝信北关诬言,辄发兵逼令我部谴退三十里,立碑占地”。

当时正好是收成之时,明朝却听信叶赫偏言,强令建州退耕种两百多年的土地三十里。后烧毁房屋,使得建州部族子民无房可住,无饭可食。

七恨明朝派遣使者,在建州作威作福。不仅对建州一干贵族污言秽语,好不放在眼里,还欺压百姓。

努尔哈赤凭此七大恨,写反明檄文,正式誓师伐明,开始了对明作战之路。

这七大恨先不说哪条是真哪条是假,但它每一恨直指明朝,又拉起了建州女真对叶赫的仇恨。可以算是非常振奋人心的誓师大会发言了,对于鼓动士兵,提高士气有很好的帮助。

另一方面,每一恨都是对明朝的指责。也将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弱化他臣子反叛君主的色彩。

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就可以看出努尔哈赤不是只知道行军打仗的武夫,各种政治手段玩的还是挺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戚继光和努尔哈赤谁更厉害?戚继光打得过努尔哈赤吗?

全文共 1607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大家也知道的戚继光在中国的历史上还真的是很给力的,当然了也是战功显赫啊,但是其实关于他的名气在中国历史上其实不算高的,其实大家也知道,那就是因为努尔哈赤在其中作梗啊,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辩一辨如果戚继光还在的话和努尔哈赤PK谁会更加厉害?谁的军事才能更加厉害,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

如果戚继光还活着的话,努尔哈赤还能那么嚣张吗?

答:其实,只要看看17世纪时,明军面对努尔哈赤八旗军时,那些各种被吊打的惨样,就怎能不叫人怀念,那位打造出铁血戚家军的一代将星戚继光。

甚至可以这样说,倘若真有时光机,可以把十六世纪的戚继光将军“穿越”到六十年后,瞧一眼明军对决努尔哈赤八旗的战况,这位战神恐怕会分分钟气吐血:不是因为战败,而是明军蠢到家的战败模式!

自从努尔哈赤崛起后,万历晚期的明军,与努尔哈赤打过多场惨烈野战,后果一次赛一次惨。好些人惊呼着“八旗满万不可战”,却忽略了明军每次如出一辙的雷表现:每次遭遇八旗军,都是按部就班的挖沟摆阵,朝着八旗军就是一阵猛轰。然后还来不及换弹药,就被人家冲到近前一阵猛打,败得血流成河。

这种奇葩败法,叫好些略懂火器的爱好者,都连呼“为何明军先进火器打不过八旗冷兵器”!个别缺心眼的“专家”,还归罪到戚继光头上。但如果戚继光将军看到这战争场面,必然会当场一声怒喝:火器不是这么用的!

因为,当年他亲手打造的那支戚家军,真正的恐怖之处,不止在钢铁般的战斗意志,更在于严格到极致的战术纪律。尤其在野战之中,不管是早年对付倭寇的鸳鸯阵,还是后来北方练兵时的步骑车协同作战战阵,讲究的就是各种冷热兵器在各种条件下的协同配合。且更有一套严格的战术操典。明军面对努尔哈赤八旗军时,那没头苍蝇乱开火的傻打法,绝非戚家军的风格。

那戚家军的风格呢?可以看看巅峰时代戚家军的作战操典:以“天鹅声”为号令,全军摆开严整队形,敌军零星冲锋时绝不开火,只有在敌人正式进攻时,才以梯次火力层层阻击。且训练有素的冷兵器部队,要随时做好出击准备,场面简直是“仍前放铳,与机、箭相轮,周而复始,务使炮声分番络绎不绝”。不管多么潮水般的冲锋,管保打趴下。

正是凭借这套恐怖战术,镇守北方的戚继光,将昔日嚣张的鞑靼骑兵,打得痛哭流涕跑到居庸关下求投降。甚至晚明努尔哈赤崛起,面对同样有强大火器装备且战力凶悍的八旗强兵,数千戚家军的骨血部队,依然在浑河一战里勇敢亮剑。凭着这严丝合缝的强大战术,竟然硬杠数万八旗精锐,杀得八旗军伤亡惨重。最后还是在明朝叛军与八旗军的合攻下,这才悲壮战败。

也就是说,倘若万历晚期,辽东的参战明军,各个都有戚家军的战术纪律,那么努尔哈赤的起家,后金政权的建立,都将困难万倍。以这个意义说,明末的明军,当时确实需要戚继光。

但是很负责任的说,就算戚继光真正来到了那时,且被赋予了带兵大权,他想扭转乾坤,却也是千难万难。因为,这狼狈到家的明军战场表现,根子上绝非军事问题。

自从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军备就越发废弛,到了努尔哈赤崛起时,明军的严重问题更不止“废弛”,相反只剩下了废。万历中后期,连万历皇帝本人都数十年不上朝,正常国务常见歇菜,就连基本的军备维持,也都变得不靠谱。各支明朝边军,因为缺钱都大量裁撤,装备更换都没影,日常训练更没保障。临时征调的火器兵里,还有五千人开打前根本没摸过火铳,完全是上战场凑数,这样的部队,打出那般“傻表现”,其实很正常。

所以说,面对这样一个因明末怠政懒政造成的烂摊,戚继光纵有回天之力,恐怕也难扭转乾坤。因为明军的军事问题,戚继光生前留下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两本宝典,都早写的清清楚楚。哪怕几百年后,这两部宝典还帮助曾国藩打造出湘军。改革明军战术战力的办法,那些明朝官僚们心知肚明。可是此时明朝烂透了的官场生态,越演越烈的党争,却叫这看似简单的办法,做到却是万难。

以这个意义说,就算戚继光真来到那个时代,最后的结局,甚至可以参考熊廷弼:一腔热血,最终含冤扛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底有多难 浴血奋战四十余年 终于成王霸之业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大清王朝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团队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他在漫长的四十余年征战中,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海东女真,最终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脱离大明朝廷,开始了一段割据东北的历程。他的崛起充满传奇色彩,背后是艰辛的奋斗和智慧的谋略。

1. 努尔哈赤的家庭背景在他的崛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出生于建州左卫一个奴隶主家庭,爷爷和父亲都曾担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这个出身背景为他的崛起提供了奠定基础,而且他曾是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部下,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这些经历和背景为他的领导能力和军事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明朝对女真的统治政策为努尔哈赤的崛起创造了机会

明朝实行“分而治之”和“以夷制夷”的策略,让女真各部互相攻伐,以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然而,努尔哈赤的崛起却打破了明朝的算盘。他首先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然后征服了海西女真的九个部落,并最终统一了海东女真。努尔哈赤通过吞并和征服,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统一全女真做好了准备。

3. 努尔哈赤的领导能力在历次战争中得到了展现

萨尔浒大战是他的重要战役之一,明朝派出47万大军,以四路进攻后金。然而,努尔哈赤巧妙运用兵力,集中兵力进行分割消灭,最终在战术上战胜明军,杀伤了约5万人,改变了后金和明朝的力量对比。

4. 努尔哈赤的胜利不仅来自于军事智慧,还有他对政治局势的敏锐把握

他通过征服海东女真,统一了女真族内部,为后来的政权稳定打下基础。他还迁都沈阳,占领了辽东的核心地带,为后金的发展奠定了地理基础。

努尔哈赤的一生是漫长而充满波折的征战历程,从25岁起兵,到68岁病逝,他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战斗。他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他的勇气和智谋,还有他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洞察。他的崛起,不仅是个人的英雄史诗,更是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历史的转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努尔哈赤简介 努尔哈赤相关信息介绍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十六年,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艰苦创业。努尔哈赤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受伤而回,于天命十一年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是被迫殉葬?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努尔哈赤的大妃,最后却被迫殉葬

确实是被逼殉葬的。皇太极选择逼死阿巴亥是为了有效稳定朝局。因为这个女子就有三个亲生儿子,有英勇善战的儿子,有机敏的母亲,这必然就会导致自己的位置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位置才决定杀掉对方。

在努尔哈赤最后的几天,一直都会和心爱的女子朝夕相处,到底说什么外面的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如果让阿巴亥有任何喘息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继承人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变化。

因此这四大贝勒实际就选择先下手为强,决定逼死阿巴亥。他的这三个儿子必然就没有办法掀起大风大浪,皇太极就能够好好的坐稳位置,无需有任何的担心。

皇太极选择逼死阿巴亥,这中间其实也会有一些私人的因素。在这一个后宫中有人春风得意,必然就会有人失落失意,阿巴亥在后宫中可谓是如鱼得水。但是皇太极的母亲就是因为这个女子突然到来,马上就失去了宠爱,只能够郁郁寡欢,在郁郁寡欢中因为疾病而离开人世。

阿巴亥与代善的送食风波,本身就应该是被污蔑,有人说这应该就是皇太极的手笔。作为后宫的女子,怎么可能会选择这么做呢?在这后面肯定也会有许多人,只是这肯定就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情。代善和阿巴亥在双双失宠之后,谁才能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当大家在分析之后才会知道这必然就是皇太极。

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阿巴亥现在就已经成为了争斗场上一个主要的牺牲品,在男人逐渐争斗的过程中,女人的事好像根本就不足一提,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完全也并不需要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年时期的努尔哈赤决心起兵攻打明朝?

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努尔哈赤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努尔哈赤是当时厉害的一个人。在当时的明朝时期,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比如当时的满族等,这些名族一直是明朝被攻打的对象,说到努尔哈赤为什么要下定决心攻打明朝呢?其实,这与当时努尔哈赤的父亲被杀害有关,当时的努尔哈赤年轻时期经历比较惨,幼年时努尔哈赤的母亲就死了。最后让努尔哈赤忍无可忍的是自己的父亲还有爷爷被害,关于努尔哈赤的相关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

清太祖努尔哈赤生于1559年,即明朝嘉靖三十八年。那时明朝建立了近二百年,经历过辉煌也巩固了政权,但在1644年却被努尔哈赤创建的大清所取代,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努尔哈赤下决心推翻明朝的呢?

努尔哈赤,满族人,满族的前身是女真,在明朝时女真分为四个分支,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那时,明朝廷为统治辽东各个少数民族,对于蒙古,女真族等采取不同的政策,有打有压,有拉拢有诱惑,有瓦解有分化,当时因女真里的两个分支东海女真与黑龙江女真与明朝廷相距较远,居住又比较分散,对于明朝没有太大的威胁,明朝重点打击对象是蒙古与海西女真,而建州女真却在这样的环境下悄然壮大。

后来有人提出异议,说当时的辽东总兵李成梁虽然在辽东平定边疆很有功劳,其实,反过来说,努尔哈赤后来的崛起也是由李成梁的养虎为患造成的,或许这并不是名将李成梁的本意,但事实上真的就是在李成梁平定辽东的时候,努尔哈赤表面上与时任辽东总兵的李成梁关系非常密切,甚至结成亲戚关系,也有说当时努尔哈赤与总兵李成梁两家是非常熟悉非常了解的,但或许努尔哈赤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关系,蒙蔽麻痹了身经百战的大明辽东总兵,也或者明朝当时集中精力打击蒙古,遏制海西女真的壮大而忽略了建州女真的成长,终于在努尔哈赤准备了三十六年后,有了与大明抗衡的条件。

但是,这种发展势态也是由于一些小因而引起的,凡事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或许一件大事的起因就是由于那么一点点看似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就象一座大厦都是从一小块砖头垒起的一样,努尔哈赤想推翻明朝的决心也是如此。

当时建州女真最强大的部落就是努尔哈赤外祖父王杲所在的部落,王杲曾做过明朝的建州右卫指挥使,而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则先后做过建州的左卫指挥使。 那时明朝正处于万历皇帝怠政时期,皇帝及朝廷官员思想涣散,中枢瘫痪,许多政策引起民众的不满,就是在这个时候王杲借口明朝廷断绝贡市,部众坐困为由,进犯当时的明朝重镇辽阳和沈阳,于是明朝就派兵清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这一仗的结果是明军“毁其巢穴,斩首一千余级。”而王杲在乱中逃跑,后又被抓住施以“磔尸剖腹”,那个时候努尔哈赤已是十五六岁的少年。

王杲死后,他的儿子即努尔哈赤的舅舅阿台回到古勒寨接替父亲做了寨主,明朝又派人再一次来清剿,面对不利的局势,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就想从中劝解一下阿台投降,可是,明军却先是诱惑寨内人投降,后又杀尽寨内所有男女老幼,这一仗明军又斩杀二千多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就在其中。

当努尔哈赤得到这个噩耗,悲痛万分,他立刻前往明朝负责边民的官员处质问:因何杀了他的祖父和父亲?!明朝的官员则不置可否,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是有意而为,纯属误会。然后归还了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的遗体,又给了努尔哈赤三十匹马等做为补偿,那一年努尔哈赤25岁。

两个亲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明朝无辜杀害了,这个不共戴天的仇恨自此在努尔哈赤的心里就种下了,从此,努尔哈赤就成为女真人向明朝发起挑战摧毁明朝的第一人,也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1644年努尔哈赤创建的大清取代了大明,而努尔哈赤也就是清朝的第一任皇帝清太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努尔哈赤真的是病死的吗?揭秘努尔哈赤真正的死因

全文共 1461 字

+ 加入清单

在明朝时期,对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实行了“分而治之”的政策。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就曾在女贞地区建立了卫所。在明太宗时期,女真纷纷依附,由此可以看出当年大明王朝是非常强大的。

努尔哈赤原本就是明朝“建州卫”的地方官。“建州卫”是明朝最早建立的女真卫所之一。努尔哈赤的工作,便是对明朝“征调惟命”,以及“朝贡以时”。明朝统治者希望努尔哈赤成为一位“不侵不叛之臣”。

一代枭雄努尔哈赤——从小部落的酋长一跃成为大金国的“英明汗”

我们都知道,努尔哈赤的野心不仅于此。他虽然没有公开反明,并且同明朝保持着朝贡的关系,但是他作为女真部落杰出的领袖,满心所想的都是发展和统一。

我们都知道,女真散落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各地,部落很多,习俗也不尽相同。在努尔哈赤行动之前,各部落征战不止,互相劫掠。事实上,广大女真人内心强烈希望能够结束这样混乱的局面。

正因如此,在努尔哈赤大力招抚女真的政策推动下,许多女真部长前来“归顺”。努尔哈赤先统一建州,次及海西,逐步扩张其势力。建州女真的统一,其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为统一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和东海女真诸部奠定了基础,也为向明朝开战做了准备。随着军事、经济实力增强,努尔哈赤迅速崛起称雄。

经过多年征战和尽力招抚,努尔哈赤统一了各部女真,并且聚集了相当数量的蒙古人、汉人。至此,努尔哈赤从小部落的酋长,一跃成为大金国的“英明汗”。

努尔哈赤建国后不久,便以“七大恨”为由,向明朝发动进攻。所谓“七大恨”,其中心思想便是怒斥明朝对女真人的歧视,以及发泄他的怨愤。“七大恨”是讨伐腐朽的明王朝的檄文,也是激发满族人民反抗明朝贪官污吏的号召。

次年,明为了消灭后金,调兵十余万,分四路直指赫图阿拉。可想而知,此时女真部落无论是在兵力还是在军事装备方面,均处于劣势。但努尔哈赤沉着应战,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仅用五天时间就取得了关键战役——“萨尔浒之战”的胜利。

此次战役改变了辽东的军事形势,成为后金与明兴衰的转折点,明朝从此由战略进攻而转入防御。努尔哈赤经过短暂的休整,便率军连下辽阳、海州、盖州等七十余城,基本上占领了辽东地区。

其后,努尔哈赤进攻宁远,却遭遇了“滑铁卢”。明将袁崇焕拒不投降,他采取“凭坚城,用大炮”的防守策略,以逸待劳,击彼之短。在他的坚决抵抗下,努尔哈赤屡攻宁远不下,军队伤亡惨重,最终败退沈阳。宁远一战,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的神话就此终结,“唯宁远一城不下,遂忿恨而回”。由此可见,这一战对努尔哈赤的打击很大。

努尔哈赤的死因,被朝鲜人公布

一代枭雄努尔哈赤含恨而终,死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长期以来,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学界议论纷纷。

根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的记载来看,努尔哈赤是病死的——“帝不豫,诣清河温泉沐养……大渐,欲还京……八月十一日庚戍时崩”。意思是说努尔哈赤先是身体不舒服,去泡了一下温泉之后感觉好一些,但最终还是病逝了。

根据记载,朝鲜翻译官韩瑷来明时,正巧见到了袁崇焕,袁崇焕很喜欢他,便将他安置在自己身边,因此韩瑷得以亲眼目击“宁远之战”的全过程。这一战结束后,袁崇焕曾派使者向努尔哈赤“致歉”:“老将(努尔哈赤)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袁崇焕)”。此言嚣张至极,可见,袁崇焕实际上是在冷嘲热讽,目的就是在心理层面再次打击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先已重伤”,现在又受到精神打击,最终“因满恚而毙”。也就是说,由朝鲜人的记载来看,“炮伤”加上“恚(恼恨)”,才是努尔哈赤的真正死因。用今天的网络用语来说,就是袁崇焕的“物理攻击”加“魔法攻击”,杀掉了努尔哈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阿巴和加麻札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阿巴和加麻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巴和加麻札位于新疆自治区喀什市的东北郊。

阿巴和加麻札是喀什地区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及其家族的墓地,包括墓室、礼拜寺、讲经堂等,始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规模日益扩大。

陵墓是整个建筑物的主体,近于长方形,底宽约35米,进深为29米。在陵墓的四角各有一个圆形的立柱半嵌在墙内,圆柱底直径3米左右。圆柱的顶端,各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召唤楼,楼顶有一弯表示伊斯兰标记的新月。陵墓屋顶是用土块砌成的半圆形大穹窿,其圆拱直径达17米多。用普通的土块砌成如此大直径的圆拱,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水平。在墓的穹窿顶端,也有一个圆筒形的小楼和一弯新月,与陵墓四角的小楼和新月遥相对衬。陵墓全高约26米,以绿色的琉璃砖从上至下贴面,在砖面上还写有一些古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伊斯兰宗教训诫。

礼拜寺外殿装饰华丽,最外层的列柱柱头形式多变,柱身雕刻细致。位于礼拜寺转角处的高大塔楼与大门两侧的塔楼,构成了伊斯兰教的建筑特征。主墓室内共埋葬着阿帕克和卓一家五代共72人。(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代就有方便面?努尔哈赤最早吃方便面是真的吗?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方便面这种事物,肯定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吃过,方便面是很多人在饥饿时候的小零食小点心,如果你认为只是在现在才发明了方便面。那就大错特错了,早上古代满族时期。便有了方便面,当时的方便面没有现在的精致,因为,其实,满族也是一个不简单的民族。当时的努尔哈赤一心想着灭掉明朝,建立新的王朝,所以。努尔哈赤成为古代上吃方便面的第一人,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到满族食品,很多人便想到慈禧小窝头、沙琪玛,还有满汉全席等。但专家认为满族游牧阶段的食物是比较单调的——

到沈阳故宫参观时,很多人会问:“皇帝平时都吃什么?4月12日,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理解答了这个问题:“其实,这要从满族的食品发展说起。满族经历了游牧生活、定都沈阳、入关三个大致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满族食品都有各自的特点。满族游牧阶段的食物是比较单调的。”

渔猎、征战中以“方便面”为主

满族生息繁衍在关东大地的白山黑水之间。自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后,为建立起庞大的清帝国,满族人开始四处征战,并为此付出巨大。

李理首先向记者介绍了满族在渔猎生活和征战时的食物:“那时,努尔哈赤要率领各部落到处征战,因此要随身带很多食物。满族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出征打仗时,多是将谷子、糜子、小麦、高粱、玉米、大豆等磨成粉并炒熟,形成了便于携带的方便面,随时能吃上几口。”可以说,努尔哈赤是“方便面”最早的使用者之一。

渍酸菜、熬皮冻是满族人的发明

李理告诉记者,由于满族人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也发明了不少特色食品,对东北的饮食习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白肉血肠、拆骨肉、猪肉酸菜炖粉条、皮冻、冻梨等都源于满族。

聪明的满族人知道,一到了冬天,他们的狩猎会受到很大影响,生存也会很艰难,于是他们学会了养猪、养羊等。在冬天食品短缺时,将猪杀后,把肉冻上,再将猪皮煺毛后,切成小块加水煎熬成粘状,盛入容器里,凝固后切成小块食用。这就是后来的“皮冻”。

为了应对冬天,满族人在夏秋季节就开始准备,将喜欢吃的茄子、角瓜等制成干菜。把大白菜或其他青菜发酵渍酸菜,或用盐腌成咸菜。也就是从那时起,白肉炖酸菜成为满族人最喜欢的菜肴之一。还有,冻秋梨也是满族人发明的。东北冻梨很有名,清朝入关后,许多王公显贵仍喜欢吃这口,每年都要从东北运送大批的冻梨进京,以供其享用。

李理对记者说,常言道,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到了夏季,春暖花开,万物勃发时,满山遍地长出各种可食用的野菜,如猫耳朵、大叶芹、小叶芹、猴腿儿、蕨菜、刺嫩芽……这时满族人已准备好了大量的肉酱,蘸着野菜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努尔哈赤的一生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末年国力渐弱,为了巩固北方边防,皇帝大挥一笔,封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封疆大吏,其中就有后金的缔造者努尔哈赤。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因为认了辽东总兵李成梁为干爹,当上了官二代,获封建州卫都指挥使,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但努尔哈赤因惧怕李成梁,表面上仍忠顺于明朝。

到了万历四十四年,李成梁病逝,统一女真各部的努尔哈赤,立马扯起了大旗,公开起兵反明,在赫图阿拉城成立“大金”,自封后金大汗。接下来的几年中,努尔哈赤率领他的后金八旗,连战连捷,打得明军丢盔弃甲,并夺取了明廷辽东重镇沈阳,基本奠定了金国在辽东的局面。

1626年,努尔哈赤觉得差不多了,准备向关内进攻。谁知到了宁远城下,被一炮打成了重伤,不久便一命呜呼。

十年后,后金的第二位皇帝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金这个国号,彻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努尔哈赤有哪些本事为什么能奠定大清根基?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努尔哈赤是当时满族充满智谋的人,不过,说到努尔哈赤这个人,他的早年生活是非常的艰苦,努尔哈赤幼年时候自己的母亲死了。青年时独自在异乡生活,同时自己的父亲和爷爷也被杀害,当然了,真的也是成为但是努尔哈赤奋力消灭明朝成立清朝的一个直接的原因,努尔哈赤后来还平定了女真各部,贡献还是非常大的。为什么努尔哈赤有这么大的本事?具体的一起来看看!

努尔哈赤以一介流浪乞儿起家,转瞬间横扫东北,奠定了大清吞并天下的根基,这与他过人的帝王心术是分不开的。

早在他还没有一统东北的时候,各方部落都对其虎视眈眈,谍影重重,努尔哈赤连觉都睡不踏实。一天夜里,他正在炕上打盹,忽然被门外的异响惊醒。但他一声也不吭地操起钢刀,悄无声息地摸出门去。

借着朦胧的月光,只见前面有一个人影,手执明亮亮的利刃,紧贴着墙根,正在挨屋子地探头探脑,像是在寻找什么。努尔哈赤蹑手蹑脚走过去,用刀背将那夜行人拍倒在地。紧接着,就听努尔哈赤放开喉咙,大呼小叫起来:“有贼啊,快来捉贼啊……”

护卫听到喊声,急忙奔跑过来,仔细一看,说:“老大,这不像是贼,分明是敌人派来的奸细……”努尔哈赤却呵斥道:“胡说,你当我不认得奸细长什么模样?这家伙明摆着,十足的一个偷牛贼。”

护卫还要说什么,努尔哈赤却制止了他,喝令将那夜行人揪起来,厉声问道:“老实交代,半夜三更你鬼鬼祟祟的,是不是看中了我家的肥牛,想要偷走?”

那奸细还在犹豫,就听努尔哈赤再次吼叫一声:“你招还是不招?到底是不是偷牛贼?如果敢不招,大刑伺候!”奸细被吓得一个激灵,急忙就坡下驴:“我招,我招,我全招……我真不该见财起意……我就是个偷牛贼!”

努尔哈赤得意扬扬地对护卫说道:“我早就说过了,这家伙肯定是个偷牛贼,果然没看错吧?”护卫心里说不出来的别扭,极力提醒努尔哈赤,那人肯定是个奸细,却被努尔哈赤一瞪眼:“别打岔,看我好好教训教训他!”又见他指着奸细的鼻子,一顿苦口婆心,谆谆教导:“小伙子,不是我说你,你看你有手也有脚,干点什么吃不上饭?怎么可以做贼呢……”

如此这般,努尔哈赤籽那名奸细狠狠地教育了一番,直到那家伙涕泪交加,发誓要痛改前非,再也不干偷牛盗驴的营生,努尔哈赤这才尽兴,给那奸细拿了几锭银子,放他走了。

奸细抓起银子,飞也似的逃了。这时候护卫再也忍不住了,大叫起来:“他分明就是个奸细!”“还用你说?”努尔哈赤冷笑道,“你当我没见过偷牛贼长什么模样啊?我一见他那鬼鬼祟祟的背影就知道他是个奸细。”

护卫听得糊涂了,努尔哈赤笑着说:“我问你,现在咱们部落的势力,是不是能够称雄辽东?”那护卫连连摇头,就这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差得远呢。努尔哈赤又冷笑道:“对,我们势力不足,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韬光养晦,千万不能引起其他部落的注意。一旦我说破了他是奸细,就等于和对方把底牌掀开了,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万一他威胁我们,又该怎么办?杀了他吗?这岂不是正好给了对方进兵消灭我们的借口吗?如果任由对方污辱,却不敢吭声,那我们以后就更抬不起头来了……所以,今天这事只能这样。只要事情不说破,就仍然有回旋的余地。”

《孙子兵法》说:“古之善胜者,胜于易胜者也。”只有在有必胜把握的前提之下,才可以进行战争。努尔哈赤一生中几乎百战百胜,正是因为他从不迷信军事冒险主义。在弱小的时候,绝不贸然挑战强者的力量,以免陷自己于被动;在强大的时候,绝不放过摧毁弱者的机会,以免错失良机。这就是努尔哈赤的必胜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与太子偷情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努尔哈赤为何隐忍宠妃与太子偷情

这应该是真的,因为在历史上一直都会有着详细的记载,但是努尔哈赤这始终选择隐忍并不是特别宠爱妃子,而是因为家丑不可外扬,毕竟这个太子是合法的继承人,不想因为这件事情就导致父子关系决裂。

一、身边妃子告状

身边有一个妃子就告诉努尔哈赤,阿巴亥有了外遇。努尔哈赤一开始根本就不相信马上,就派人去调查,发现自己宠爱的妃子果然和人偷情。偷情的人确实有一些不简单,居然是自己的太子,这确实有一些麻烦,因此努尔哈赤就只能够告诉妃子,一定不要说出去,等到自己找到证据之后一定会收拾两个人。

二、努尔哈赤心中万分的难受

当时心中会觉得有一些难受,但是整个事件都会有一些不对劲的地方。这个妃子之所以能够得到情报,原来是两个宫女在吵嘴的时候不小心说漏嘴的这种事情,真的打死都不可能会说,这两个宫女又怎么可能会说出来呢?再说如果两个人真的打算偷情,又怎么可能会曝光,必然就会做好保全措施,不会被大家轻而易举的发现,所以这件事情有蹊跷。

三、最大的获利者是皇太极

有许多人都会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阴谋,整个事件最大的获利者就是皇太极。皇太极的亲生母亲死后之后,皇太极并不受到父亲喜欢,相反阿巴亥的儿子更受父亲的喜欢。皇太极会认为就是因为这一个人才会导致自己备受冷落,从此之后可能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位置,很有可能皇太极发现了两人偷情的事情,然后偷偷的秘报。但是家丑不可外扬,努尔哈赤在知道之后也无非只是流放了事,没有想到皇帝,居然还会遇到这等无奈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关系,两人究竟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关系?

全文共 4025 字

+ 加入清单

李成梁这个人物很多人应该也是比较熟悉的了,他是明朝后期的一位名将,不过李成梁虽然能力很强,很厉害,但是为人却不怎么样。而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如果不是因为李成梁死了,努尔哈赤根本不敢发动萨尔浒之战,因此明朝也就根本不会灭亡。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有道理呢?李成梁对于明朝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真的能到了阻止努尔哈赤进攻的地步吗?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两人之间又有没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今,很多史料显示,万历二年(1574年)十月,李成梁在攻破王杲的古勒山寨后,王杲“乘隙侥幸逃脱”,却忘了带走努尔哈赤。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努尔哈赤被李成梁俘虏,并结交了李成梁。

这里有一个问题,努尔哈赤被李成梁俘虏了,李成梁为什么不杀他呢?这位以“捣巢、灭之、犁庭扫穴”而天下闻名的将军,他为什么能放这个敌人子嗣一马呢?1、李成梁为什么不杀努尔哈赤

根据史料记载,李成梁之所以没有杀努尔哈赤,是因为努尔哈赤非常机灵,眼看势头不对,他立马装作可怜兮兮的小孩,抱住李成梁的马,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请求李成梁放了他。李成梁见其可怜,没有杀他,反而把努尔哈赤留了下来,让他当了自己帐下的一名小兵。

时奴尔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马足,请死。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卵翼如养子。——《姚宫詹文集·卷一》

原来,李成梁之所以不杀努尔哈赤,是因为脑袋一时发热,他喜欢上了这个孩子。

在史学家眼中,李成梁之所以不杀努尔哈赤,不是因为喜欢小孩,而是有下面这些原因:

第一,努尔哈赤是女真贵族社会的一名成员,家族背景显赫。如果随随便便地杀了,会激起女真人的不满,进而叛乱。

第二,努尔哈赤的爷爷是明朝合格的内奸,在这次围剿王杲的军事行动中,正是这个人带的路,明军才能大获全胜。如果把努尔哈赤杀了,会让他的爷爷觉昌安伤心,徒增无谓的矛盾,所以不能杀。

第三,努尔哈赤是一个合格的人质,李成梁如果把他留在身边,会让他的家族投鼠忌器,无法再起二心,只能继续为大明王朝服务。

第四,李成梁有一个非常长远的计划,他要在建州女真里扶持一个新的领袖。在这些人选中,这个出身贵族,却懦弱无比的努尔哈赤,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人选。

因为上述四个原因,李成梁没有杀死努尔哈赤,反而把他留了下来,从此留在帐下了。

我个人认为,上述这些结论,不太可信。

在当时的情况中,努尔哈赤是一个什么人?他是一个父亲不要、爷爷不爱的流浪崽!如果努尔哈赤有人疼、有人爱的话,他犯得着跑到外公这里,最后被俘虏吗?李成梁杀了这种人,他的爷爷和父亲会造反吗?

至于李成梁慧眼识珠,准备把他培养成为建州女真人领袖的说法,更无从说起。当时,女真贵族遍地都是,李成梁为什么不找一个现成的,非要培养一个啥也没有的小娃娃呢?

除此之外,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明军刚刚攻陷古勒山寨,正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这个李成梁和明军均杀红了眼的情况下,在这个一片混乱、谁也顾不了谁的背景下,努尔哈赤仅仅靠一个“抱成梁马足”的动作,就能够得到“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的结果,这真的可能吗?

如果您不服我的观点,那好,让我们用李成梁的视角,来重新演绎一遍这个故事。

当天战役结束,李成梁高高兴兴进入古勒山寨时,突然之间,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个小孩,这个小孩突破了所有的警卫,直接冲到了李成梁的马下,抱着马腿,痛哭流涕了起来。

看见这个痛哭的小孩后,李成梁啥也没问,就产生了恻隐之心,也不管这个小孩是不是恐怖分子、是不是谁的余孽了。李成梁把这个小孩收入帐下,让他当了自己的一个亲兵。

现在,看出这个故事的端倪了吧。

如今,咱们碰上一个陌生人,都得小心谨慎一番,生怕这个人另有图谋,然而,面对这个陌生人时,李成梁二话不说,直接委以重任,并收之麾下,李成梁的心胸,是不是也忒宽广了点?他不怕这个小孩另有图谋,就是一个刺客,捅他一刀吗?2、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真的见过面吗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商榷一番。实际上,李成梁与努尔哈赤这个见面的故事,也完全真实可信。因为,这个故事有一个前提,一个很少在历史书中被提起,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李成梁早就认识努尔哈赤,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就超出了一般的情谊。根据现在学者肖一山《清代通史》的记载:“努尔哈赤常随祖出入辽将成梁家,如童奴然,成梁亦抚之如子。读书识字,好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十六岁始归建州……”

这段文字,一共阐述了三个重要信息:

第一,在努尔哈赤十六岁之前,他随祖父经常出入李成梁家,且不止一次、两次,努尔哈赤根本不把自己当外人。

第二,李成梁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他将努尔哈赤“视为其子”,可见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第三,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府内做一些书童之类的工作,他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学习深造、钻研我国的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除此之外,由于老在李成梁家混,所以努尔哈赤与李成梁一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明朝官员杨鹤就直言不讳地说道:“如柏(李成梁次子)与奴酋有香火之情。”

总之一句话,努尔哈赤与李成梁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亲。

正是因为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所以在明军攻陷古勒山寨后,面对这个抱马腿的小孩,李成梁才能一眼就认出他,并对努尔哈赤产生了同情之心,最终赦免了他。反之,正是靠这种长期交往、朝夕相处的情谊,努尔哈赤才能在深陷绝境时,采用这种“抱成梁马足请死”的方式,救自己一命。

这种解释,才合情合理。这种解释,才是李成梁不杀努尔哈赤的真正原因。他们之间,早就认识。这,才是历史的真相。书归正传,虽然变成了一名俘虏,再次回到李成梁府后,努尔哈赤的身份已经大大降低,但是,努尔哈赤依旧快乐无比,毕竟在李成梁家的生活,要比之前那种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好得多。

有一些文献说,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府中当人质时,当过书童、侍卫、侍卫长,还持戈上阵,参加战斗,李成梁还亲自辅导他,面授其带兵打仗之道。

在李成梁的辅导下,努尔哈赤的本领与日倍增,以至于在未来的战争岁月里,努尔哈赤的用兵之道中,多多少少会有李成梁的影子。3、李成梁和穆尔哈赤鲜为人知的关系

从历史的角度看,努尔哈赤和李成梁之间,永远有一种难以解释的关系。这两人的行动配合之默契,时间之紧凑,目的之明确,都让人瞠目结舌。

他们中的一个想统一建州,另一个就玩命支援他;他们中的一个想统一女真,另一个就玩命地消灭其潜在对手;他们中的一个想攻击大明王朝,另一个则马上识时务地“退场”。

纵观史料,李成梁一直有一个不会改变的行为准则,那就是——谁强大,就打谁;谁不服,就灭谁!蒙古如此,建州女真如此,海西女真也如此。

然而,在一个人身上,李成梁的这种习惯,却彻底失效了。

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

整整十年,努尔哈赤从一个弱小的部落首领,逐渐变强变大,最终统一了整个建州女真。对于这么一个充满野心的家伙,李成梁却视而不见,这岂不是一件咄咄怪事?要知道,叶赫部刚刚冒了一个泡,就被李成梁胖揍,差点没被揍死!

因此,对于李成梁的这种举动,很多史学家们都使用了一个术语——选择性失明;很多史学家都得到一个结论——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他们就是一伙人!

那么,努尔哈赤跟李成梁真的是一伙人吗?两个字:非也。纵观李成梁的历史,他那一成不变的行为准则,实际上要有一个前提——忠心。对于李成梁而言,强大的人,强大到足以威胁国家的程度,就必须消灭;但是,忠心的人,即使强大到足以威胁国家的程度,也可以保留。

这个逻辑,貌似正确。

在李成梁的眼中,东北一代鼠匪横行,他需要一只完全听话的“猫”,好替自己去抓那些讨厌的小老鼠,而在他眼中,努尔哈赤无疑是一只最听话的小猫。这个“养小猫抓老鼠”的办法,是李成梁一直扶持努尔哈赤,任由其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在很长的时间里,努尔哈赤很好地扮演了“小猫”的角色,并无时无刻地表示自己的“忠心”。万历十七年(1589年),为表示对明朝的忠臣,努尔哈赤二话不说,直接斩杀了不听明朝命令的克五十。这个克五十是何许人也?他是努尔哈赤最好的朋友,甚至比他的亲人还要好!

因此,在明廷的眼中,努尔哈赤斩杀克五十的行为,无疑就是一种大义灭亲。万历十八年(1590年),为答谢努尔哈赤替朝廷讨伐奸孽,斩首了克五十,明朝送给了努尔哈赤一个超级大礼包。这个大礼包包括:

一、晋升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

二、赏赐努尔哈赤代表其身份的奢侈品,蜀锦一匹,上等丝绸两匹,折彩绢三匹,素纻丝衣一套,名贵靴袜各一双;

三、特别恩准开市贸易三天。除了这份超级大礼包外,明朝还特意送给了努尔哈赤一份惊喜。这份惊喜就是——明朝命他进京朝贡。万历十八年(1590年)七月,这是努尔哈赤第一次进京朝贡。虽然在后来,努尔哈赤还要多次进京朝贡,但是,对于努尔哈赤而言,从这一刻起,这个“土锅村民”终于实现了梦想,他将用自己的双眼,去见证那个让自己魂牵梦萦、浮想联翩的京城,并将大明王朝的繁华、富庶,以及它的虚荣、腐败尽收眼底。

也许,努尔哈赤当时的心情,跟千年前的西楚霸王一样,当看见大明王朝金碧辉煌的皇家宫殿、风景秀丽的皇家园林,以及无数璀璨夺目的珠宝后,也会由衷地感慨:“彼可取而代也!”

虽然努尔哈赤有这个野心,但在实现这个梦想之前,努尔哈赤要将这个念头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即使要韬光养晦,努尔哈赤也有很多事情可干。

在京城期间,努尔哈赤坐着自己的四人小轿,他把京城所有的府衙都拜访了一遍。在拜访期间,努尔哈赤也相当会来事,礼物都是一车一车地送,酒都是一壶一壶地敬……按照明史学者孟森的言语,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在这一前提下,明朝官员们集体称赞努尔哈赤,称他为“明朝忠诚的卫士”。若让努尔哈赤镇守建州,那就是第二个“王台”,可保大明边境万年太平。

努尔哈赤的公关能力,真不是一般的强。明朝那帮经验丰富、高智商、高情商的官场老油条,竟然都被他忽悠了。

此等结果,你不服,都不行。这只“小猫”,就是这样的乖巧懂事。然而,虽然明朝官员们被努尔哈赤忽悠了,但海西女真却非常的清醒,这些人清楚地知道:这个努尔哈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莽古尔泰是嫡子,为什么没能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非嫡又非长,为何却能继承大位?

之所以没有继承努尔哈赤的位置,这主要就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是因为皇太极特别的痛恨,他一直都会从中作梗,再加上莽古尔泰本身就生性比较鲁莽。没有一点点的政治头脑,因此也没有得到一个支持,最终就会输给皇太极。

一、皇太极痛恨至极

莽古尔泰的母亲衮代的母亲一直都会得到努尔哈赤的喜欢,家中所有的大小事务全部都是经过这一个女子,但是皇太极的母亲根本不受宠,而且在29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人世。这就意味着根本就没有人会关心皇太极,因此皇太极特别痛恨眼前的人,这必然就会从中作梗。

二、皇太极怂恿

莽古尔泰虽然是一个特别英勇善战的人,但是为人相对比较鲁莽,而且也没有什么政治智慧,经常性都会得罪皇太极,这就让皇太极觉得非常的生气。比如有一次皇太极让对方进攻比较密集的南面,而在后期军队受创直接就抱怨是皇太极造成。可事实的真相并不是如此,而是因为军队根本就不听号令,皇太极也表示一定要检查清楚,如果举报的是诬告,就必须要从重的处罚,其实这就是皇太极故意想要除掉对方。

三、生性鲁莽

这虽然是一个大家都比较喜欢的人物,但是他确实是一个特别鲁莽,而且也根本就没有政治头脑,更加不懂得明哲保身,这才没有办法安享晚年。代善就是一个非常明哲保身的人,因此才能够成为铁帽子王,也可以拥有着幸福的人生。凭借着自己特别傲慢的性格,再加上根本不懂得政治手段,所以所有的兄弟也不可能会支持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导致后来输得彻彻底底。要想成为一个王,并不是如此的简单,除了需要自己有实力之外,同样需要不停的去辅佐身边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努尔哈赤的一生做过哪些事情?有哪些功绩?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历史,我们都会追溯到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年代。然而实际上,努尔哈赤其实并不是清朝的开国之君,因为他当年建立的是后金,充其量是一个后金大汉。直到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手里,才将国号改为“清”。

但从努尔哈赤的庙号“太祖”和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来看,清朝人是把他当成开创之君的,悦史君认为,努尔哈赤的一生也对得起这份殊荣。

努尔哈赤之前,女真各部处于被明朝分而治之的境况,可以说从金朝被元朝灭掉后,就是一片混乱,努尔哈赤虽然刚开始实力不济,但他有自己的打算,以“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为指导,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统一了女真各部,还拥有了“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这么广阔的地盘,建立了后金政权。

努尔哈赤还根据自身的发展,将都城从赫图阿拉一迁辽阳,再迁沈阳,为之后孙子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等人入主中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努尔哈赤之前,建州女真人并没有文字,因为之前的女真文已经失传了,他们跟外界的交往,要么是汉文,要么是蒙古文,这对内部团结有很大的影响。

为打破这种尴尬局面,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赫舍里·额尔德尼巴克什与扎尔固齐噶盖,参考蒙古文和汉文,创制出了满文,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满族人的内部凝聚力,而且保留了很多东北亚地区的文化资料,成为后世的宝贵财富。

努尔哈赤是马上的统帅,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他创建了八旗制度,也即满洲八旗,后来又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倚靠八旗军,努尔哈赤先后取得哈达之役、辉发之役、萨尔浒之役、沈辽之役、觉华岛之役等大捷。

尤其是在萨尔浒之战中,面对比自己强大很多的明军,努尔哈赤采取“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取得了主动权。

努尔哈赤对蒙古部族的做法更是经典,他知道硬拼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明英宗被俘就是教训,而且明朝长城还是最长的,但这并没有解决问题。

努尔哈赤采取了彻底的联姻政策,双方互相婚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漠南蒙古编入八旗,喀尔喀蒙古实行旗盟制,厄鲁特蒙古实行外扎萨克制,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以大汗为首,八大贝勒共议国政,这样能够广泛团结上层力量,协调内部利害关系,但也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到了皇太极手里,这项制度就已经遭到了破坏,等到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在位后,就已经彻底放弃了,开始捡起了中原王朝皇帝唯我独尊的气派,所有亲贵都靠边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在辽东崛起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是大明皇朝内心觉得愧疚,第二是皇帝的态度影响到大臣,第三是皇帝根本就不在乎。大明皇朝会认为,努尔哈赤之所以会成长,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实力强大,而是因为自己的扶持。如果自己选择放弃扶持,这就意味着一事无成,而这种骄傲自大,才会造成后期的结果。

1、内心感觉到愧疚

大明皇朝在剿灭边境时,不小心杀了努尔哈赤的家人。所以在这一个阶段可能就会心存愧疚之心,在看到努尔哈赤崛起之后,自然就会比较纵容。努尔哈赤当时在知道自己的亲人被杀之后,马上就质问大明皇朝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亲人杀害。大明皇朝自知理亏,只是很可惜,人死了不能够复生。只能够选择补偿努尔哈赤。比如,就会将他称之为龙虎大将军,每年都会丧失很多。

2、皇帝的态度导致大臣不敢多说

大明皇朝在历史上可以一直屹立不倒。这些大臣显然也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再好的大臣也没有办法低的挡住奸臣的挑拨。在这种情况下,也导致大臣根本就不敢去提边境的问题,如此一来必然就会导致努尔哈赤快速的进入到发展的阶段。

3、皇帝根本不在乎

大明皇朝因为不小心将努尔哈赤的亲人杀掉,但是大明皇朝却始终选择偏袒。这也是为什么努尔哈赤在灭掉敌人之后,大明皇朝还是选择扶持选择纵容。努尔哈赤一直都会利用这些丧尸,然后去发展属于自己的部落,最终将自己的仇人给杀死,获得了第1次的胜利。

后期就逐渐的创建女真族,大明皇朝认为之所以会如此的崛起,是因为自己的扶持,所以对于一个需要自己扶持的小部落,又怎么可能会放在眼中?接着在快速发展时已经是大明皇朝做没有办法抵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努尔哈赤最宠美妃为何被勒死殉葬?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为何被逼殉葬

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那个时候女人的地位本来就比较低,难免就可能会成为权力的工具。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的乱世枭雄,努尔哈赤就是其中的一个。作为一个枭雄,自然就会有很多的妃子,而其中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就是阿巴亥。

因为长得非常的漂亮,而且也会特别讨人喜欢,因此很快就成为了大妃。这在当时也是非常少见的,在成为宠妃之后一直都留在努尔哈赤的身边。在成为腾飞的20年时间内,努尔哈赤一直都非常的喜欢,而且也拥有了很多的孩子。这就好像是寻常人家的幸福家庭一样,就好像是普通的夫妻能够拥有很多的孩子,一直以来相处的都非常的幸福,得到了无数人的喜欢。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女子能够有效霸占丈夫长达20年的宠爱,这也就意味着是一个有心机有手段的人,肯定不是一个如此简单的女子。因此看尽繁花万万千的努尔哈赤也终于知道,这个女子的魅力在经过相思的煎熬之后,必然就会把冻结将近一年左右的阿巴亥,恢复原先的位置,然后让女子留在自己的身边。

可是后来努尔哈赤突然的死亡,阿巴亥马上就站出来,去宣读临终的遗言。可是多尔衮,这一帮贝勒哥哥们马上就安排了一出闹剧,让阿巴亥殉葬,轻而易举就能够打发这个女子,从此之后只能够选择留在努尔哈赤的身边。

在看到这里时我们也会知道,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悲催的女子,虽然说有手段有智谋,但是很显然,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好的作用,最终就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更是成为了权力的工具,只能够就这么失去自己的性命,让人觉得非常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37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明王朝政治越来越腐败,边防也越来越松弛,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趁机扩大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它的领袖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贵族,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的官员。努尔哈赤从小就练习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十岁那年,母亲死去,他的继母待他不好。努尔哈赤不得不离开家庭,和当地小伙伴在一起,在莽莽林海里打猎、挖人参、采松子、拾蘑菇,然后把这些山货带到抚顺去卖掉,挣钱过活。抚顺的集市很热闹,女真人常在那里用山货跟汉人交换铁器、粮食、盐和纺织品。努尔哈赤在抚顺接触了很多汉人,学会了汉文,他还挺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一类小说。建州女真有好几个部落,互相攻杀。明朝总兵李成梁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来加强统治。努尔哈赤二十五岁那年,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带引明军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得到消息,带着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正碰上明军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害。努尔哈赤痛哭了一场,葬了他的祖父、父亲,但是想到自己的力量太小,不敢得罪明军,就把一股怨恨全集中在尼堪外兰身上。他跑到明朝官吏那里说:“杀我的祖父、父亲是尼堪外兰,只要你们把尼堪外兰交给我,我也就甘心了。”明朝官吏只把他祖父、父亲的遗体交还他,但不肯交出尼堪外兰。努尔哈赤满腔悲愤回到家里,翻出了他父亲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分发给他手下兵士,向土伦城进攻。努尔哈赤英勇善战,尼堪外兰不是他的对手,狼狈逃走。努尔哈赤攻克了土伦城,继续追击,趁机又征服了建州女真的一些部落。尼堪外兰东奔西窜,最后逃到了鄂勒珲(今齐齐哈尔附近),请求明军保护。努尔哈赤也追到那里。明军看他不肯罢休,怕因此引起战争,就让努尔哈赤杀了尼堪外兰。努尔哈赤灭了尼堪外兰,声势越来越大。过了几年,统一了建州女真。这就引起女真族其他部的恐慌。当时的女真族,共有三部,除了建州女真之外,还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中有个叶赫部最强。公元1593年,叶赫部联合了女真、蒙古九个部落,结成联盟,合兵三万,分三路进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听到九部联军来攻,事先做好迎战的准备。他在敌军来路上,埋伏了精兵;在路旁山岭边,安放了滚木石块,一切安排妥当,他就安安稳稳睡起觉来。他的妻子看了很着急,把他推醒,问他:“九部兵来攻打,你怎么睡起觉来,难道真的你给吓胡涂了?”努尔哈赤笑着说:“如果我害怕,就是想睡也睡不着。”第二天,建州派出的探子回报敌兵人数众多,将士们听了也有点害怕。努尔哈赤就解释说:“别害怕,现在我们占据险要地形,敌兵虽然多,不过是乌合之众,一定互相观望。如有哪一个领兵先攻,我们就杀他一二个头目,不怕他们不退。”九部联军到了古勒山下,建州兵在山上严阵以待,先派出一百骑兵挑战。叶赫部一个头目冲来,马被木桩绊倒,建州兵上去把他杀了,另一头目看到这情景也吓昏过去。这一来,九部联军没有统一指挥,四散逃窜,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击败了叶赫部。又过了几年,基本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过程中,把女真人编为八个旗,旗既是一个行政单位,又是军事组织。每旗下面有许多牛录,一个牛录三百人,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打仗。这样既推动了生产,又加强了战斗力。为了麻痹明朝,他继续向明朝朝贡称臣,明朝廷认为努尔哈赤态度恭顺,封他为龙虎将军。他还多次到北京,亲自察看明朝政府的虚实。公元1616年,他认为时机成熟,就在八旗贵族拥护下,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附近)即位称汗,国号大金。为了跟过去的金朝区别,历史上把它称为后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诸英是努尔哈赤最看重的接班人,为何会被赐死呢?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为何被杀?

诸英性格相对来说比较残暴,而且和老臣之间有一些不和,这就导致努尔哈赤只能够选择放弃这个儿子,然后将这个儿子处死。努尔哈赤与诸英的关系其实很好。一直都很好,只是很可惜,根本就跟不上变化,可能是因为生长环境的缘故,因此就导致性格比较自私,比较残忍。

在代理管理军务期间和许多的老臣结下冤仇,努尔哈赤一直都会比较看重自己的大儿子,也同样会给出很多的机会,就是希望能够让他成长。但是很显然这个儿子并没有让自己满意,反而还让自己特别的失望,虽然好像处理政治这一方面是比较有能力的,但是为人的态度很差,完全不懂得尊重,作为一些老前辈怎么可以承受被晚辈藐视呢,因此自然就会让这些老前辈觉得有一些不满。

努尔哈赤幽禁诸英,甚至让赶紧悔过,可是却始终不悔改,最终导致被处死。和老臣之间的矛盾早就已经被看在眼中,可依然还是希望儿子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然后却并没有处理好,更是进入到更加激烈的阶段,无奈之下就只能够去做出一个选择。在被幽禁期间同样不思悔改,也许在他的心中完全不在乎这所有的一切,但是在父亲的眼中则认为早就已经失去了分寸。

诸英的死其实与努尔哈赤,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个父亲,根本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让孩子经常性在战场上生长,这也不至于会导致自己的价值观出现明显的变化。另外也是因为当儿子和这些大臣出现矛盾时,根本就没有做好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