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猫咪尿床咋回事(通用20篇)

浏览

4799

文章

267

篇1:宝宝尿床怎么办?6个方法有效治疗尿床

全文共 1593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小时候穿纸尿裤,从没觉得尿床是件麻烦事,当不穿纸尿裤很长时间,孩子还经常尿湿床单,很多妈妈真的是无可奈何,偶尔一次尿床其实不必紧张,但是如果三岁以后孩子还是总尿床,这就需要家长注意了哦。那么,宝宝尿床怎么办?6个方法有效治疗尿床。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宝宝尿床怎么办

1.不要让孩子在白天的时候过度劳累,最好为孩子安排一次时长为一个小时的午睡。

2.晚餐要清淡些,注意让孩子少饮汤,也不要让他喝太多水。

3.提供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不要让孩子在睡觉之前过度兴奋,并提醒他睡觉之前上厕所。

4.让孩子有一个起床小便的意识。在孩子睡觉之前提醒他在什么时候起床上厕所,家长要关注宝宝上厕所的大概时间,并适时提醒孩子上厕所。

5.可在白天锻炼孩子的憋尿能力,晚上孩子就可以争取的更多的时间清醒并起床去上厕所。

6.如果以上的方法没有效果,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尿床的饮食宜忌

饮食宜进

1.温补固涩类:适合肾气不足的患儿食用。比如糯米、山药、莲子、桂圆等。

2.清补类:适合肝火过旺的人食用。比如薏米、莲子、山药、鸭肉等。

3.干饭:减少晚饭时摄水量,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干饭。

4.动物性食物:比如猪腰、肝、肉类等。

食疗法:

(1)荔枝肉

食材:荔枝十粒。

做法:剥皮直接食用。睡前食用,最适合秋季、冬季食用。建议连服一到两个月。

(2)鸡肠

食材:鸡肠一份,白糖些许。

做法:将洗净的鸡肠烘干并研磨成粉,加入白糖,搅拌均匀。每次取食其中的五分之一,和着温水服用。睡前服用,建议连服五天。

饮食禁忌

1.牛奶、巧克力、柑橘类。据调查,过量食用上述食物是导致孩子尿床的主要原因。家长应控制孩子食用这些食物。其中,约有六成遗尿是因为孩子过量饮用牛奶所致,若是孩子戒除睡前喝牛奶的习惯,那么尿床基本上可以不再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2点,其一,上述食物进入人体会进行变态反应,促使膀胱壁膨胀,致使膀胱容量变小,同时会使平滑肌变粗糙引起痉挛;其二,宝宝在食用此类食物后夜里会睡得更沉,有尿时不易从睡梦中醒来去上厕所。

2.辛辣、刺激性食物。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易兴奋,如果吃了此类食物,会导致脑部皮质功能失调,可引起尿床。

3.白天限制饮水。白天无需可以控制患儿的饮食量,但应要求他至少尝试一次憋尿,以锻炼其憋尿能力。

4.晚上饮水过多。一般来说,下午4点以后即可控制孩子的饮水量。晚饭不宜吃流质食物,之后建议尽可能少喝水,可使夜间排尿量减少。

5.多盐多糖。食物中含盐糖过多会让孩子喝更多的水,家长需要控制孩子对盐糖的摄入量。

6.生冷食物。孩子摄入过多的生冷食物对脾胃、肾不好,可能会加重病症。

7.利尿食物。孩子应谨慎食用西瓜、赤小豆等食物,该类食物利尿,以免加重病情。

▲如何预防宝宝尿床

一般孩子在五岁以后不尿床了,倘若妈妈们发现小孩子在五岁以后还是有尿床现象,那么就可以确诊为尿床症了。男生生长发育比较缓慢,尿床情况可能还会久一点。

1.母乳喂养

通过调查发现,是否母乳喂养与孩子是否尿床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相对而言,母乳喂养的孩子较少出现尿床问题。临床上,在尿床的孩子中,仅有百分之六的患儿曾接受母乳喂养(>3个月),甚至有的患儿从未有母乳喂养,男生尿床的比率是女生的两倍。这是因为母乳喂养的孩子其脑神经、泌尿系统发育更为完善。

2.食疗

中医普遍认为尿床是因为孩子肾阳虚所致。倘若妈妈们发现孩子手脚冰冷,身材瘦小,可以为孩子们进行食疗。例如炖狗肉,烹调时可以放入一些枸杞,效果很好。

3.憋尿

白天锻炼孩子的憋尿能力,将两次上厕所的时间间隔拉长,这可以使孩子的膀胱的容积变大,并且让孩子懂得控制排便的方法。

4.药物

在医嘱下服用药物。例如抗利尿荷尔蒙。

一般来说,经过上述治疗,大约3-6个月以后,大多数的孩子就不会再遗尿了。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宝宝尿床是怎么回事,治疗有偏方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2岁以前的宝宝,控制大小便的肌肉能力尚未成熟,所以尿床是自然而然的事。宝宝偶尔的尿床,爸爸妈妈用不着过多的担心。如果宝宝尿床持续在三岁以上了,家长们就要怀疑宝宝可能患上了遗尿症。那么,宝宝尿床是怎么回事,治疗偏方吗?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宝宝尿床是怎么回事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双方小时候均患遗尿,其子女遗尿敲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中有一人小时候患遗尿,其子女途尿的发病率约为44%。

2.膀胱容量小

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对遗尿儿童进行膀胱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他们的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儿童,平均要小50%。

3.睡眠过深

遗尿的儿童晚上都睡得很深,叫也叫不醒,即使叫醒了,往往也还是迷迷糊糊,尿了床也不知道。由于睡得太深,以至于大脑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因而发生遗尿。

4.心理因素

亲人的突然死亡或受伤、父母吵架或离异、母子长期分离、黑夜恐惧受惊等原因均可导致孩子遗尿。

5.排尿习惯训练不当

有的家长给孩子使用尿布的时间过长,使孩子不能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有的家长把孩子唤醒以后,让他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最后,也没有看看孩子是否已经小便了,就把孩子往床上一抱。这样,孩子就不可能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构成条件反射。

♦宝宝尿床治疗有偏方

1、取适量的韭菜子,用擀面杖碾细碎,与面粉做成小饼蒸熟。每天适量食用。温补肾阳,用于小儿肾气不充所致的遗尿。

2、鸡蛋1枚,白胡椒7粒。将鸡蛋敲破1个小孔,放入白胡椒,再用纸把小孔糊起来,蒸熟食用。每天吃1枚鸡蛋。尤其适合小儿脾肺气虚型遗尿。

3、韭菜根25克,洗净后切碎,用干净纱布包起来,绞取汁液,加适量水煮开后温服。每天2次,连服10天。

4、五倍子3克,研末,醋调外敷脐部。10天为1个疗程。

5、鲜李子150克,绿茶2克,蜂蜜25克。将鲜李子剖开后置锅内,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钟,再加茶叶与蜂蜜,沸后起锅取汁。清热利湿,柔肝散结。

6、揉丹田。丹田穴位于下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操作时揉此穴100下。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常用于治疗小儿先天不足、疝气、遗尿、脱肛等。

以上即为关于孩子总是尿床是怎么回事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孩子长大了还尿床? 孩子尿床的处理方法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你的孩子是不是长大以后还会有尿床的行为?你对于孩子尿床的事情是不是非常烦恼?你是否希望有解决孩子尿床的好办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孩子尿床的解决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1.处理孩子尿床的原则

爸爸妈妈通过观察,了解到孩子尿床的心理与习惯以后,可以通过以下的一些做法来进行改善。

第一,爸爸妈妈不能因为孩子尿床了就打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的心里因为尿床而产生一种内疚感和恐惧心理。

第二,在孩子大一些之后,可以训练孩子晚上起来尿尿的习惯。

第三,如果孩子尿床了的话,可以让孩子跟自己一起洗床单,晒床单....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记住,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2.孩子为什么会尿床

据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孩子尿床的解释:在孩子小的时候,生殖系统还未发育成熟,但这时大部分孩子的膀胱都有性意识,所以,儿童时期的性兴奋没有地方派遣,就会直接作用在泌尿系统上。

因此,孩子晚上尿床的发生原因其实和儿童时期的性兴奋有关。但是,这只是大部分的孩子尿床的原因,有的孩子尿床可能是因为孩子自身有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

大部分孩子尿床的行为都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行消失,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寻找到代替性快感的其他方式。

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夜间控制小便的能力的发展成熟的时间要比白天晚上晚一到两年左右。这就代表着,孩子白天睡觉的时候已经没有尿床的行为了,但是早上一觉起来还是可能会出现尿床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爸爸妈妈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孩子尿床的事情,到孩子再长大一些,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孩子就自然不会尿床了。

3.处理孩子尿床的方法

a.如果孩子年纪还小的话,爸爸妈妈最好还是给宝宝用尿不湿或者专用尿垫,这样宝宝如果尿床了的话,就不用换床垫,会比较简单一点。宝宝尿床后,只需要给宝宝换掉尿不湿与垫子就可以了。

b.宝宝长大一点之后,爸爸妈妈可以按照宝宝的排尿习惯,在晚上的时候叫醒孩子,这样时间一长就能够慢慢养成孩子夜间小便的能力。

c.如果宝宝能够做到在晚上的一个固定时间上厕所的话,爸爸妈妈就要加深宝宝的这个习惯。如果孩子还不满三岁,爸爸妈妈可以在晚上抱着孩子去洗手间,千万不要怕麻烦,养成好的排尿习惯,对宝宝来说是很有用的。

d.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一起缓解尿床时产生的心理压力。在孩子尿床以后,爸爸妈妈要好好让宝宝了解一下自己的尿床行为,舒缓孩子的心理压力。

对于孩子尿床,爸爸妈妈的第一反应不能是责骂孩子,而是要去缓解孩子的心里压力。孩子尿床之后,他其实是很紧张和害怕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尿床的行为自己会逐渐减少的,所以爸爸妈妈不用特别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宝宝尿床后,妈妈不该做的四件事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妈妈们非常头疼宝宝尿床问题,但是并不会重视这件事情,只将它当做宝宝生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那么,宝宝尿床后,妈妈不该做的四件事。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责骂

当宝宝尿床后,千万不要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外,责骂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个必然,不会因为你的责骂而省略。

2、过早排尿训练

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在宝宝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了。但这么小的宝宝对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刻意而为反而会让宝宝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

3、让宝宝长时间坐便盆

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宝宝唤醒后,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其实有时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这样做就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4、刻意起夜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尿床,就会在夜里反复叫醒宝宝,让他排尿。但这样做,常使得宝宝的膀胱不能得到充分扩张,很难产生明显的尿意。宝宝不想尿,你偏要叫他尿,这是多么让他感到厌烦的事啊!而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他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宝宝尿床怎么办?

1、睡觉前一定要让孩子上厕所,睡前一个小时尽量不要吃水果或喝太多的水。

2、每隔一段时间(根据自己孩子排泄的周期)叫醒孩子上厕所,一定要叫醒,让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正确的地方上厕所,而不是迷迷糊糊在床上。

3、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以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1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

4、膀胱功能锻炼: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5、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前给宝宝洗个澡,这样能减少尿床的产生。实在不行,洗个热水脚也可起到相应的效果。

6、宝宝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潮湿的被褥会使宝宝更易尿床。

注意:

妈妈在夜间让宝宝起来尿尿时,一定要彻底叫醒宝宝,让他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排尿。有些妈妈怕影响宝宝睡眠或着凉,常常让宝宝在朦胧中平卧排尿,这种方法可起不到帮助宝宝建立正常排尿反射的目的。久而久之,宝宝在睡眠中,如外生殖器受到触动或做梦都可以引起排尿,反而增加了尿床的次数。

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八岁孩子尿床的原因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5岁以上儿童尿床是一种病,如果5岁以上还尿床,家长一定要注意了,很可能你的孩子得了遗尿症,希望下面总结的知识点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山东省济南军都医院遗尿症诊疗专家马素芝主任指出,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对孩子尿床的问题并不是很重视,在他们的观念里认为尿床是件自然的事,有哪个孩子不尿床?但是如果孩子到了8岁,还经常尿床的话,家长就要警惕!这种尿床实际上是得病了,医学上称做‘遗尿症’。

遗尿症主要是排尿的大脑神经中枢系统功能不健全,导致膀胱充盈时,大脑无法接收到信号,孩子无法从熟睡中醒来,从而导致尿床现象。一般通过吃药并不能有效解决尿床问题,而且自愈率非常低,一般有遗尿症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甚至还会尿床。

遗尿症小儿的生活起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应该避免白天过度劳累,按时休息,晚上早点睡觉,因入睡后3小时膀胱内便贮存一定的尿液,而此时正是睡眠最深的时候,孩子很难自己醒来,家长睡前叫醒孩子排尿一次,可避免尿床;晚饭不要过咸,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以免引起口渴;鼓励孩子白天多饮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水果。同时家长应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对孩子的进步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帮孩子树立信心。

小孩遗尿症的危害有哪些?

儿童遗尿症如不及时治疗,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是非常大的。如影响智商,尿床儿童比正常儿童智商低17%-23%。影响健康,导致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差、挑食、厌食等。影响第二性征发育等。再次提醒家长:望子成龙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千万别因“尿床不是病”的错误观念而延误了专业治疗时机,在治疗之前一定要选择一种有效治疗遗尿症的方法。

遗尿症的主要原因

1、遗传因素: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国外报道,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其父母双方或单方有遗尿症的历史,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2、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引发儿童遗尿症。

3、心理因素:家庭发生变故,长期遭受父母打骂,黑夜恐惧受惊,精神紧张,均可导致孩子遗尿。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医学教。

4、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排尿,长期如此引发儿童遗尿症。

5、膀胱功能成熟延迟: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有人曾经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和膀胱B型超声检查,发现遗尿症患儿的膀胱容量比正常人少30%~50%。

6、疾病的因素: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龄前宝宝尿床应该何时采取治疗措施?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大多数孩子3岁半或4岁后夜间不再尿床。但是如果4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那么,学龄宝宝尿床应该何时采取治疗措施?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儿尿床最好在学龄前治疗。

虽然部分尿床的孩子会随着自己身体机能逐渐成熟而改善,有些可以不治而愈。但其自然痊愈率每年实际仅有10%—15%,因此有一部分孩子,成年了还会尿床,甚至可能终身与之为伍。

大孩子尿床,不仅治疗困难,更多的是心理压力。哈尔滨遗尿症医院遗尿症治疗中心李主任说,在小儿推拿专科,经常碰到家长带着十几岁的孩子来求诊,甚至还有成年人在百般无奈之下,到小儿推拿专科接受治疗。

长期尿床的儿童大多免疫力低下,消化吸收能力差,人瘦弱,面色不好。然而更重要的是,还容易导致儿童出现心理疾病和行为异常,有些表现为孤僻、自卑、性格内向、敏感,大部分尿床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处世能力差、容易焦虑、恐惧集体生活。因此患了尿床必须及早治疗,否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般来说,尿床的孩子在3周岁以上、学龄前治疗最好。”“遗尿症”是一种慢性病,晚治疗不但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会加大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

同时,建议家长睡前尽量少给孩子喂奶粉、水果等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如果发现孩子夜间经常翻来翻去,要不怕麻烦,多给小孩把把尿;此外多给孩子吃些补肾和脾的食物。

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家长不可给孩子乱用治疗方法,应带孩子上国家正规医院,由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免耽误病情,导致病情的发展。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儿童3岁后尿床的3大病因:

现代医学证明,孩子尿床的根本原因有三个:

脾胃虚弱,功能紊乱,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中枢神经发育不健全,尿感信号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大脑;

膀胱括约肌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收缩力减弱。

孩子尿床一定要及早治疗,千万不要拿孩子的健康和未来作赌注,导致终身遗憾。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如何帮宝宝告别尿床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帮助宝宝尿床

如果想帮助宝宝改善尿床的习惯,首先在宝宝睡前就要让宝宝减少对水分的摄入,睡觉之前的一段时间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或者牛奶,并且在宝宝入睡之前让宝宝先排一次尿,这样晚上如果不是喝太多水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尿床,也有个别宝宝排尿的频率比较高,就需要妈妈多长观察宝宝大概多长时间要一次,然后提前带宝宝排尿。

其实宝宝三岁之前尿床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我的主要食物都是奶,而奶大多数都是水分,所以吃完奶之后会经常排尿,但是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尿床次数会逐渐减少,到一周半以后晚上如果把宝宝含起来排一次尿,基本上不会尿床,有的时候偶尔由于特殊原因尿一次床也是正常的,不需要过多担心,但是宝宝长到三周岁以后还是每天频繁尿床的话,这就需要带宝宝检查一下尿床的原因。

有的时候宝宝肾功能发育不全,就会有夜里遗尿的现象,这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病情,基本上吃点药就能好,但是如果遗尿症比较严重的话,需要按疗程吃药,同时也要排除宝宝有其他病变造成的夜里尿床,有的时候宝宝平时不尿床,偶尔突然一次尿床,也可能是晚上喝水太多,或者是白天玩的太累,半夜睡得太香不能醒,直接尿到床上了。

排除掉宝宝生病原因引起的尿床,妈妈在晚上宝宝入睡的时候可以定时喊宝宝起来排一次尿,这样养让宝宝养成习惯,晚上宝宝有尿了之后,自己就会起来排尿,其实有些宝宝天生对这尿意的刺激比较敏感,到了晚上有尿自己就会醒,这在小的时候就能表现出来,比如在婴幼儿时期晚上有尿完了就会来回动,如果妈妈认真观察的话,基本上可以让宝宝晚上不尿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让宝宝不尿床的方法,原来很简单的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的成长健康是都很关注的,家长是都希望孩子能健康的,对于孩子的也是不能忽视的,孩子尿床也是都关注的,那么,让宝宝不尿床的方法,原来很简单的。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解决宝宝不尿床的方法

1、睡觉前一定要让孩子上厕所,睡前一个小时尽量不要吃水果或喝太多的水。

2、每隔一段时间(根据自己孩子排泄的周期)叫醒孩子上厕所,一定要叫醒,让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正确的地方上厕所,而不是迷迷糊糊在床上。

3、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以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1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

4、膀胱功能锻炼: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上述就是对让宝宝不尿床的方法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家长是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护理,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8岁小孩尿床怎么回事

全文共 2323 字

+ 加入清单

8岁小孩尿床怎么回事?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

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中国男孩子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夜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面的这些因素有关:

病因分类

l.真性尿失禁 膀脱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或麻痹,使膀胱失去贮尿功能,有尿即排出,亦称自主膀胱。

2.假性尿失禁 下尿路梗阻,慢性尿潴留患者,膀胱过度膨胀,膀胱内压升高,使尿液被迫溢出,称假性尿失禁,又称遗尿。见于先天性隐性脊柱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还见于5岁以下健康儿童,小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排尿神经反射弧建立不牢固,在夜间熟睡时,尿液自动排出,称尿床,随着生长发育,可自行停止,不代表病态。

3.应力性尿失禁 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当患者咳嗽、大笑、打喷嚏等使腹压突然升高时,有少量尿液可不自主排出,见于老年人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青壮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亦见于妊娠子宫压迫膀脱;肿瘤压迫膀胱。

4.先天性尿失禁 见于先天性尿路畸形,尿道异位开口,脐尿管未闭,尿道上裂,膀既阴道瘘。

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

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环境因素

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另外,还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

小孩尿床的预防及保健措施:

预防

一般小孩过了五岁就有能力不尿床了,过了五岁还尿床的就可以诊断成夜尿症。一般五岁还有十分之一的小孩尿床,过了13就只有百分之一了,并且男孩比女孩生长发育慢,尿床的相对要多。母乳喂养的宝宝少尿床。临床发现,在尿床的小孩中,只有6%经过母乳(超过三个月)喂养,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母乳喂养,其中男女尿床的比率也达到了2:1。通过母乳喂养的小孩,脑神经发育和膀胱稳定性和泌尿道括约肌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母乳对小孩尿床的控制确实是有益的。

1、可以在天气寒冷的冬天炖狗肉给小孩吃,里面放些桔皮,花椒,有一定的效果。曾经就接触过一个此类案例,通过调节饮食治好了尿床。

2、在白天延长小孩两次尿的时间,增加膀胱的容积,帮助小朋友了解如何控制小便。

3、可以采用药物,如抗利尿荷尔蒙等。

保健

①平时宜常进食具有补肾缩尿之功食物,如羊肉、狗肉、虾、雀肉、龟肉、田鸡、狗肾、猪膀胱、鸡肠、猪脊骨、塘虱鱼、茼篙菜等。健脾补肾的药粥,山药、芡实、莲子、苡米、金樱子等,亦可变换食用.且持之以恒。

②饮食不宜过咸或过甜,忌食生冷,晚餐少进汤粥、饮料及高蛋白食物。

③晚饭菜中少放盐,少喝水,少喝汤。

夏天是治疗尿床的最佳时间,但还有些父母认为夏天孩子尿床轻了,可能过一段就好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夏天治疗尿床的效果优于其他季节,尤其对冬季高发的尿床、尿急、尿频,夏季是治疗的最佳时机。由于气候炎热,许多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冬季多发病在夏季处于间歇期,在冬季症状凸现的夏季会减轻或者暂时消失,随着季节的转换,它们还会卷土重来。这时万万不能认为情况好转而放松治疗,应该抓住时机,在高发季节之前做好治疗预防。中医传统理论表明:“攻其弱而治之,轻者可去其根,重者则获功倍”。夏天是人生理机能最为活跃的季节,此时人的精力充沛,免疫力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强。由于皮肤水分蒸发量大,每天睡眠时间相对较短,因而尿床的症状表现减轻,这并不是自愈的象征。劝告遗尿患儿的父母不要因天气的变化尿床症状的减轻就动摇了治疗的决心,应抓住最佳治疗时机,为孩子治好遗尿。

改正孩子尿床的习惯:

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遗尿症是暂时的功能失调,消除精神负担,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1、为避免孩子夜间熟睡后不易醒,白天应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中午最好安排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2、晚饭菜中少放盐,少喝水,少喝汤。

3、睡觉前制止孩子过度兴奋,要孩子养成睡觉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习惯。

4、父母要培养孩子自觉起床小便的习惯。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点起来小便”,父母还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钟点到来之前叫醒他,让他在清醒状态下小便。

5、训练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为一种方法,每当出现尿意时主动控制暂不排尿,开始可推迟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对孩子时常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哪一天没有尿床,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另外。父母千万不要责怪,惩罚孩子。

孩子尿床的类型

昼夜尿频型

夜尿次数多,经常≥2次,伴有白天尿频。

觉醒障碍型

觉醒障碍突出,白天无尿频。

夜间多尿型

夜间尿量多,但是尿床的次数不多,白天无尿频。

混合型

昼夜尿频+觉醒障碍或昼夜尿频+夜间多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9岁男孩尿床一般是什么原因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尿床孩子长不高、尿床孩子智商低、尿床孩子心理疾病多、尿床孩子成人后问题多。九岁孩子还是会尿床就要注意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9岁男孩尿床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岁男孩尿床治疗方法

矫正习惯

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遗尿症是暂时的功能失调,消除精神负担,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1、为避免孩子夜间熟睡后不易醒,白天应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中午最好安排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2、晚饭菜中少放盐,少喝水,少喝汤。

3、睡觉前制止孩子过度兴奋,要孩子养成睡觉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习惯。

4、父母要培养孩子自觉起床小便的习惯。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点起来小便”,父母还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钟点到来之前叫醒他,让他在清醒状态下小便。

5、训练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为一种方法,每当出现尿意时主动控制暂不排尿,开始可推迟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对孩子时常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哪一天没有尿床,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另外。父母千万不要责怪,惩罚孩子。

2岁男孩尿床的原因

1、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孩子曾受了惊吓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责骂等。

2、不良卫生习惯有: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经过有效治疗尿布,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尿渍刺激等。

3、环境因素有: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4、孩子睡眠过沉也是原因之一:据有关人士对尿床的孩子进行脑电图观察,的确存在着此因素。只要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孩子尿床现象必将大大减少并最终不再尿床。

5、遗尿症:遗尿症是一种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常见于儿童2岁以后,表现为每天尿床,病因较为复杂,通过日常的纠正、训练无法得到康复,需要极其专业的技术才能。

3岁男孩中药治疗方法

对于各种功能性遗尿患儿,尿床治疗中医将之分为肾气不足型、脾肺气虚型、肝经湿热型、心肾不交型。

1、肾气不足的小儿遗尿,每晚可多次尿床,尿清长味不大,平时在天气寒冷时,小便次数多,面色苍白,缺少光泽,神疲乏力,四肢发凉、怕冷,或下肢无力,智力较同龄儿童稍差,舌质淡苔白滑等证。治疗要温补肾阳,中药可用:益智仁,补骨脂,茯苓,山萸,菟丝子,五味子,桑螵蛸,肉桂等.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2、若小儿除遗尿外,兼见一些肺脾气虚证,如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稍动就出汗,舌淡苔薄白等证,则应补益脾肺以固涩小便,方药可用:党参,黄芪,白术,益智仁,白果,柴胡,山药,乌药,鸡内金,芡实,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3、肝经湿热型的症状主要为:夜间遗尿,其尿量不多,但味腥臊,尿色较黄,兼见性情急躁易怒,面赤唇红,口渴好喝水,舌红苔黄等。治疗应该泻肝清热,中药可用: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白果,甘草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食疗可选猪膀胱1个,益智仁(或薏米,或糯米,或莲子)。将猪膀胱切开洗净,装入上述任何一种药,放锅内炖熟后服食。每天1次,连服5~6天。简单的方法还可取益智仁,醋炒研细末,分3次开水冲服,连服6~7天。

4、心肾不交型表现为梦中遗尿,睡眠不安,烦躁叫扰,白天多动少静,或手足心发热,形体消瘦,舌尖红有刺苔薄,应清心滋肾,方药可用:生地,竹叶,木通,黄连,肉桂,甘草,黄精,玉竹,桑螵蛸,益智仁等,遗尿的小儿夜间一般多不能自醒,因此,中药方剂中一般可适当加清心醒神之品,如莲心、麻黄、菖蒲、远志等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宝宝四岁半还尿床正常吗 该怎么办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4岁半还遗尿,到底算病不­

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来到医生诊室。医生询问情况后淡淡地说:“岁数还小,根本不算病。回家训练训练孩子就行。”母亲听完大放苦水:“别人家的孩子1岁多就不尿了。我的孩子眼看5岁了还尿炕,怎么能说没病呢­。”说完,她从兜里掏出一份医疗广告,带着哭腔说:“人家都说了,孩子3岁以后还尿炕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大夫,我求求你,给好好治治吧。”

小儿泌尿外科医生告诉记者,医学上认为孩子控制排尿行为的神经系统完全发育成熟是在5周岁之内的事情。因此临床上只要孩子小于五周岁,医生就不会诊断其患上遗尿症。有些孩子之所以在1岁多就不遗尿,只是神经系统发育较快、较好而已。如果孩子在5周岁以后还遗尿,则应该到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小儿发育科接受规范治疗。首先应检查尿常规,看遗尿是否是由泌尿系统炎症导致;其次做一个腰部X光片,看孩子是否患有由“骶裂”带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有时,泌尿系统彩超或B超也有必要做。它能看出孩子泌尿系统是否有畸形。总之,科学的检查和治疗很重要。家长不要因“3岁以后还尿炕会影响智力发育”之类的说法而乱了阵脚。

方法不得当,白训练半年

陈女士的儿子今年7岁,被医生诊断为遗尿症。此后,她按照医生的要求,每天夜里11点起床,帮助他排尿。可是大半年过去了,儿子尿床的问题丝毫没有得到解决。

医生说,有些家长虽然准时准点地帮孩子接尿,可是并没把孩子人家完全叫醒,所以就做了无用功。训练期间,孩子在睡前两小时内不要喝水、吃水果。这种训练要坚持至少半年以上才可以。如果训练后仍不见效,医生还可以给孩子做尿流动力学检查,或者用药物干涉膀胱的兴奋性。

医生说,虽然孩子在5岁以后遗尿可被诊断为遗尿症,但是有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自然消失。而且从临床观察来看,大多数患遗尿症的孩子是神经系统发育较晚和生活习惯不佳造成的,经过训练可以痊愈。所以,家长对治疗孩子的遗尿要有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解决孩子尿床的方法,孩子尿床不用愁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尿床又称遗尿症,是指3岁以后的小儿在睡眠中经常出现不自主地排尿。可发生于夜间或白天,但多发生于夜间,又称夜尿症。那么,解决孩子尿床的方法,孩子尿床不用愁。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要解决孩子的尿床问题,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六个方面:

1、避免白天过度劳累,安排孩子按时休息,晚上早入睡,养成睡前排空小便的习惯;

2、晚餐时应减少对流质食物的摄入;临睡前不宜喝水或牛奶,不吃西瓜等水分多的水果;

3、进行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途中断排尿,自己从1数到10,然后再将尿排尽,这样做可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4、积极治疗引起遗尿的原发性疾病,如包皮过长、糖尿病、蛲虫病,尿路感染等;

5、总结记录。家长需每天记录孩子尿床的原因、次数,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予鼓励;

6、掌握孩子经常尿床的时间,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及时的让他改掉尿床的毛病也很重要,要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的话不妨试试以上的集中方法。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儿童尿床的原因

全文共 2149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尿床非常常见,如果孩子发生了尿床,是怎么回事呢?儿童尿床的原因是什么?儿童尿床如何预防?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儿童尿床的原因吧!

儿童尿床如何预防

饮食禁忌

1、牛奶、巧克力、柑、橘:美国学者对小儿遗尿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饮食中牛奶、巧克力和柑橘类水果过量,是造成小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其中牛奶过量造成的遗尿达60%。只要停止进食上述食物,遗尿现象几乎可立即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食物在小儿体内可以产生变态反应,使膀胱壁膨胀,容量减少,并能促进平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同时,这一变态反应会引起小儿睡得过深,在有尿时不能醒来,导致遗尿。

2、辛辣、刺激性食物: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兴奋,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因此,在膳食中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白天限制饮水:对于小儿遗尿者,白天不要过度限制其饮水量,要求患儿每日至少有1次随意保留尿液到有轻度胀满不适感,以锻炼膀胱功能。

4、晚餐后饮水多:下午4时以后,督促小儿控制饮水量,忌用流质饮食,晚餐尽量少喝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减少夜间排尿量。

5、多盐、糖和生冷食物: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饮多尿,生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故应禁忌。

6、玉米、薏苡仁、赤小豆、鲤鱼、西瓜,这些食物因味甘淡,利尿作用明显,可加重遗尿病情,故应忌食。

儿童尿床的原因

1、尿床与神经调节系统——即大脑皮层、脑干及脊髓初级排尿中枢与支配膀胱、尿道的阴神经、腹神经、盆神经、骶神经等。由于大脑、脑干的功能发育延迟,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弱或脊髓及各神经传导通路障碍等,致膀胱及尿道控制失约而遗尿。

2、尿床与膀胱——因膀胱功能发育延迟,不能安全行使自主控制能力而出现储尿期的无抑制性收缩,使膀胱容量小、敏感性高、顺应性差;膀胱充盈期和收缩期感知能力不高,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低于睡眠觉醒阈值;膀胱压力感受器功能异常,不能提供预警信息等,使之未醒先尿。

3、尿床与尿道——尿道的关闭功能不全,即不稳定尿道引起遗尿;尿道畸形如先天性狭窄等。

4、尿床与睡眠觉醒功能障碍—睡眠觉醒功能发育迟缓、觉醒功能障碍是遗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功能障碍可因膀胱充盈及收缩的感知功能不全或过度疲劳使睡眠过深而引起,也可因排尿功能不全或发育迟缓而引起。

5、尿床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正常人ADH分泌白天比夜间少(1:2.5),尿量随ADH的分泌而发生相反的变化(白天和夜间尿量比约为3—4:1),部分遗尿的孩子因夜间ADH的分泌不足(1:1.4)致夜间尿量增多,产生稀释尿,加重膀胱的负担而遗尿。

6、尿床与遗传——遗尿症患者中约有30-40%有家族史,经研究认为是多基因遗传,发生的概率由于种族、地域不同有一定差异。一般双亲遗尿患者孩子发生率为77%,单亲遗尿患者孩子发生率为44%,双亲均无遗尿使者孩子发生率仅15%。

7、尿床与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突发精神刺激,如恐惧、惊吓、暴怒、悲伤、强大的心理压抑及行为异常,意识错乱等均可引起遗尿。这些因素又会成为孩子成长及成人持久的难治性遗尿的原因。

8、尿床与疾病——引起遗尿的疾病来自多个系统,有器质性、炎症性、代谢性、和外伤性等,常见的有: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脑病、脑肿瘤、脑血管病、多发性脑脊髓膜硬化症、脊髓的炎症及肿瘤、出血、脊膜膨出,腰骶椎隐裂等。

泌尿系统疾病:畸形(尿道狭窄、尿道口狭窄、尿道下裂、尿道瓣膜、膀胱颈梗阻及男性包皮、包茎等)、炎症(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龟头炎)、结石、肾功能损伤等。

其它疾病:如慢性腹泻、腹痛,久咳不愈的气管、肺部疾病;与代谢相关的异位垂体后叶、垂体及肾性尿崩症、糖尿病等;与血液有关的严重贫血、高血钙、低血钾等;与不良习惯有关的手淫,惰性;其他有睡眠呼吸障碍症、过敏症等。

9、尿床与脏腑功能——祖国医学认为遗尿与脏腑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如膀胱发育延迟,功能薄弱,特别脾、肾、肺虚弱而引起。

肾为人体生命的根源故称先天之本,肾藏精,主发育、生殖、生髓、通脑。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气足可温热膀胱、行气化水,膀胱固摄有权,开合有度;肾阳气虚则命门火衰,阴气极盛,故有“下焦竭则遗溺失禁;肾气虚则心肾交火,心燥易怒;肾气虚则骨不健,骨不生髓则脑不健,生长缓慢或胖而不壮,智力低而笨拙。

脾虚尿床。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华之源,脾阳健旺,自可制水,升清降浊。脾阳虚则胃蠕动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致胃分泌值降低,唾液淀粉酶及胰淀粉酶减少,致胃纳不佳,水谷运化不良,气血生化无源而不能涵养先天之本,致肾虚膀胱虚而遗尿。

肺虚遗尿。肺主气,又为上水之源,具有宣通肃降的功能,如肺气虚则失宣降,水液运行泛滥致膀胱失约而自遗;如肺火上炎必然灼伤阴液致升腾之水不能下降,必致下焦炽热,导致大便干燥、膀胱湿热、小便短少,素有痰湿内蕴,入睡沉迷不醒,呼叫不应,常可遗尿。

肝经湿热遗尿。肝经湿热,火热内迫也致膀胱自遗。

10、儿童尿床除了有遗传因素、脊柱裂或脊柱隐裂外,最后延续成为遗尿症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长不科学的排尿训练。不科学的排尿训练包括:1.在非膀胱充盈期的过度叫尿或把尿;2.在膀胱充盈期不叫尿或把尿,如长期使用纸尿裤等尿垫;3.尿床后训斥或惩罚。科学的排尿训练仍是治疗儿童遗尿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五六岁孩子为何还尿床?这正常吗?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患有遗尿症是令父母很头痛的一件事,不仅让增添家长的负担,而且最关键的是儿童遗尿症严重危害着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五六岁孩子为何还尿床?这正常吗?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儿童遗尿也是令家长烦心不已的事。如果光是在婴幼儿阶段尿床的话,那还可以理解,孩子小嘛,谁小时候没尿过床呢?可是,孩子要是长大了,到了五六岁甚至十几岁以后还尿床的话,那就有问题了。别说家长没辙,就是孩子也觉得害羞,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感。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及早治疗。

曾经有一位女士带着她的十来岁的儿子来看病,她说,尿床真是麻烦事啊!孩子他爸现在都三十好几的人了也尿床,您看,现在连儿子也遗传了!孩子尿床也就是了,可是这爷俩一起尿床,我真想给他们每人买一个尿不湿!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我们不排除有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而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来说,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

其实,中医认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尿床60%是由于肾气不足所造成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肾气不足与成人的肾气虚并不一样,成因也不一样。儿童肾气不足多是先天性的,主要是遗传所致;成年男性的肾气不足则主要是由于性生活方面的消耗所造成的。虽然两者有所差异,但中药在治疗肾气不足方面的用药却是一样的。

肾气不固是遗尿的主要病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如早产、双胎、胎怯等,使元气失充,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尿液,而为遗尿。

此外,也由于孩子在小的时候缺少教育,没有养成夜间主动起床排尿的习惯,任其自遗,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性遗尿。

只要孩子的泌尿系统没有器质性的问题,遗尿症的孩子及尿频的孩子在中医理论上来讲多以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尤以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最多见,那些患有肾炎的孩子也多伴有遗尿的现象,所以在日常的饮食中,家长可以给这类孩子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改善肾虚的状况,遗尿症、尿频、尿多的现象自然会消失的。

尿床的孩子容易产生羞愧、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造成性格缺陷,遗尿症严重影响大脑发育,常会出现身体矮小、反应迟钝等症状,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尿床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一种大病,但往往不被孩子家长所重视,甚至有的家长还打骂孩子,怒斥孩子,使其在得不到治疗的同时,免疫力持续下降,智商降低或提高速度减慢,心理障碍增加。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表现为晚上盗汗。当过了16岁,阳气不是那么足的时候,此时孩子就表现为手脚冰凉。所以,当肾气很虚的时候膀胱气肯定是虚的,膀胱气不足,它的约束机制就失常。因此,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它的信息传递和它的约束机制就会出现障碍,这个时候,就是尿了以后,自己也不知道,这些孩子只要是晚上老老实实地睡觉,不踹被子不盗汗,遗尿自然就解决了。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遗尿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存在一定比例的儿童,其遗尿症状会延续到成人,鉴于此,还是尽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为宜。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八岁老尿床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男孩八岁还经常尿床是怎么回事?大多数孩子2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是如果2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小孩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夜遗症”、“夜遗尿”。小孩尿床也是病?听起来挺新鲜的,其实一点儿都不稀奇。

有这种情况的日常生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白天不要过于劳累,否则夜晚如果睡得太深有尿液的时候不容易觉醒

2、注意避免夜间睡前喝过多的水分

3、可以试试口服服氯酯腥和维生素B6。

男孩八岁还经常尿床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2-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子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夜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面的这些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2、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3、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4、疾病因素。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警告!孩子五岁后还频频尿床要重视

全文共 2053 字

+ 加入清单

夜间遗尿,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叫尿床,小宝宝尿床很正常,但是长大后再尿床就要引起重视了。那么,警告孩子五岁后还频频尿床要重视。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5周岁以上孩子尿床要重视

对于尿床这件事,毛医生说家长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非常重视,都陷入了一种焦虑状态,另一种就是完全不当回事。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今年暑假,毛医生就碰到了一名家长带着12岁的儿子来就诊,这个孩子每天晚上至少要尿床2次,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但是家长都没有重视,这次之所以来就医,是因为9月份开始,孩子要去上寄宿制学校了,这样频繁的尿床,可能床单会不够用,才来看医生。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觉得孩子尿床没关系,长大了就会好的。这样的说法部分正确,因为5周岁以上的孩子,尿床的发生率大约是11%左右,随着年纪的增长,发生率会逐渐降低,到10周岁的时候,会下降到2%。”毛医生说,不过这只是从统计学上来说发生率会下降,对于孩子个体而言,无法预测以后到底是否会自愈。

不少发生尿床的孩子,都会产生不自信的情绪,因为在发生尿床的时候,家长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失望乃至责骂,让孩子们产生挫折感,长时间的尿床,更会产生社交障碍,所以需要积极干预尿床,而不可坐等以后可能的自愈。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满5周岁以后,每周发生至少2次以上的尿床,就可以基本判断属于遗尿了。对于这些孩子,毛医生建议家长先带孩子到专科门诊看一看,检查到底是哪种原因导致的遗尿。

孩子遗尿和大脑神经发育有关

治疗孩子尿床有不少民间偏方,如吃猪膀胱就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偏方,对于这些偏方,毛医生说根本无效。从原理上来说,这种偏方就是中医的以形补形,用吃猪膀胱的办法来补孩子的膀胱,其实大约三分之二的孩子尿床和膀胱没关系,而是和大脑发育有关。

“有些焦虑的家长一听和大脑发育有关,就会马上联想到智力,其实孩子尿床和智力没关系,而是大脑内的神经发育不健全导致的。”毛医生说,从性别上来说,男孩子神经控制系统的发育比女孩子晚,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男孩子比女孩子晚熟,所以男孩子发生尿床的比例比女孩子高。

人类的大脑会分泌一种抗利尿激素,在白天的时候分泌比较少,白天的尿量就比较多,晚上的时候这种激素就会分泌多一些,尿量就少了。神经未发育成熟的孩子,晚上这种激素分泌就会比较少,夜尿量增加,就发生了尿床。

除了神经发育的因素,和父母也有关系,如果父母曾有尿床的情况,孩子也容易发生,尿床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少部分孩子是因为膀胱容量太小导致尿床的,这类孩子才需要从膀胱的治疗上入手。

“还有一些家长来看门诊的时候,会说自己的孩子晚上睡得很沉,想帮孩子把尿都不行。这类孩子我们称为存在唤醒障碍的孩子。成人会被尿憋醒了,没有唤醒障碍的人晚上会有尿意,就不会尿床。”毛医生说,除了以上这些原因,还有极少的孩子身上多种原因共同存在,这样治疗起来就要多种方案并行了。

5周岁前不必刻意训练孩子夜间上厕所

对于尿床的干预措施,现在临床上手段很多,毛医生说大致分为服药和培养反射弧。对于神经发育以及唤醒障碍方面的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对于膀胱容量比较小的孩子,可以携带一个报警器,这种报警器会感应到孩子遗尿的情况,提醒大人把孩子抱起来尿尿,大约持续半个月后,就会帮助孩子形成晚上尿尿的反射弧了。如果膀胱容量实在太小,也可吃点帮助肌肉松弛的药,扩大膀胱容量。

“用药问题,有的家长有担忧,其实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都是安全的。”毛医生说,比如神经发育问题,他会建议家长给孩子吃点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就是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其可能的副作用是也许会解不出小便而导致水中毒,不过只要不在服药前大量喝水,这种副作用不会出现。

“有不少家长会问我,多大的孩子晚上要叫起来上厕所,我个人建议5周岁之前没有必要刻意去训练孩子晚上上厕所,因为孩子生长发育激素的分泌都是在夜间,如果打断孩子的睡眠,床单是没有尿湿,生长发育却受到了影响。”毛医生说,家长可以用尿不湿,神经发育成熟后,自然就不用尿不湿了。

■网友互动

网友123456:我女儿12岁了还遗尿,为什么?

毛建华:你女儿这个情况一定要治疗了,建议及时来门诊。我们医院有遗尿门诊,门诊的时间是每周四下午沈辉君主任坐诊,周五下午傅海东主任坐诊。请提前预约。

网友崇双七:我儿子9岁,这几天白天午睡会尿床,有时还用手去抓小鸡鸡,问他说是有点痒,这是怎么回事?

毛建华:你儿子这个情况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建议在当地医院先化验一个尿常规,如果正常的话,再考虑是否是尿床。

网友skywings:宝宝快四周岁半了,白天小便很正常,但夜间一般还要解两次小便,还常解出,状态不稳定,需要就医吗?

毛建华:4周岁半的话,年龄上还不到,建议再观察到5周岁,如果5岁之后,每周2次以上尿床,再来医院看。□通讯员王雪飞本报记者黄淼君/文

对于孩子遗尿这一疾病,只要做到及早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孩子经常尿床怎么回事

全文共 1540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太小不能控制自己的排泄系统,尿床也是很常见的,很多妈妈经常是刚给宝宝换了裤子和床单,过一会儿又尿湿了,有的孩子已经很大了还是尿床,那孩子经常尿床怎么办?孩子尿床该怎么做?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避免尿床该做的事

①睡觉前尽量少给宝宝喝水,含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葡萄、橘子等也最好别吃了。

②让宝宝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

③别让宝宝在睡前太兴奋,或者看紧张、刺激的动画片。

④白天不要让宝宝玩得太兴奋,户外活动要节制,每天坚持午睡1-2小时,便宝宝易于夜间被叫醒。

⑤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前给宝宝洗个澡,这样能减少尿床的产生。实在不行,洗个热水脚也可起到相应的效果。

⑥宝宝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潮湿的被褥会使宝宝更易尿床。

⑦妈妈可以用心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宝宝在哪个时段最容易尿床,掌握规律后,每天夜里就在这个时间范围里叫醒宝宝让他尿尿。次数为一夜1-2次,不可过多,否则就会影响宝宝睡眠。

注意:

妈妈在夜间让宝宝起来尿尿时,一定要彻底叫醒宝宝,让他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排尿。有些妈妈怕影响宝宝睡眠或着凉,常常让宝宝在朦胧中平卧排尿,这种方法可起不到帮助宝宝建立正常排尿反射的目的。

宝宝尿床 妈妈不该做的事

尿床不是宝宝的错。3岁以下宝宝的尿床多数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宝宝并不是有意而为。

(1)不要责骂

当宝宝尿床后,千万不要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外,责骂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个必然,不会因为你的责骂而省略。

(2)不要过早排尿训练

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在宝宝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了。但这么小的宝宝对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刻意而为反而会让宝宝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

(3)不要长时间坐便盆

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宝宝唤醒后,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其实有时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这样做就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4)不要刻意起夜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尿床,就会在夜里反复叫醒宝宝,让他排尿。但这样做,常使得宝宝的膀胱不能得到充分扩张,很难产生明显的尿意。甚至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他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宝宝尿床的偏方治疗法

1、白果羊肉粥

材料:白果10克一15克,羊肾1个,羊肉、粳米各50克,葱白3克。

制作方法:将羊肾洗净,去臊腺脂膜,切成细丁;葱白洗净切成细节;羊肉洗净;白果、粳米淘净,再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熬粥,待肉熟米烂成粥时即成。吃羊肾、羊肉、白果,喝粥,每日2次,温热食。

功效作用:补肾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

2、蜂房散

用蜂房100克,放在瓦片上,焙至半焦后研磨成粉末,一日两次,白天一次,临睡前一次,每次2克用开水冲服。可治疗小儿夜半遗尿症状。

3、白果茶

用红枣5粒切开,白果3粒,枸杞子3克,加水在锅中煮约10分钟,每晚临睡前让孩子将食物连汤一起吃下,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一尿道的症状就会明显有改善。

4、白果炖猪膀胱

材料:新鲜猪膀胱1只,白果15克,或加薏米、莲子适量,白胡椒15粒。

制作方法:猪膀胱切开洗净,装入白果,或加薏米、莲子,撒入白胡椒。炖烂后分次食用。

功效作用:固肾缩尿。适用于小儿体虚遗尿,小便无力,周身疲累,纳差者。

5、艾灸脐周

如果孩子遗尿的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家长在还可以动用艾条帮孩子艾灸肚脐周围,每次灸约10分钟左右,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佳。

6、药物敷贴

用生硫磺粉5克,葱白3枚,捣烂如泥后外敷于肚脐中,一天换一次,适用于下焦虚寒所导致的小儿尿床;用五倍子、五味子各等份为末,用热醋调成稠状后敷于小儿肚脐中,每日更换一次,使用于小儿气虚不能固摄型遗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您的孩子尿床吗?小孩尿床怎么治疗?

全文共 1725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尿床,又称遗尿症,通常指孩子在熟睡时身体不自主地排尿。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并不认为尿床是一种病,总是认为孩子喝多了水或是孩子太懒,而对孩子进行责备和打骂。那么,您的孩子尿床吗?小孩尿床怎么治疗?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妈妈小王日前私信“城市快报亲子版”新浪微博,说她的孩子亮亮今年6岁,最近晚上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尿床,大概持续两周了。小王不知该怎么办,想请专家给出专业的意见。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刘冬冬说,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每周两次以上,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

刘主任说,遗尿症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10岁以下宝宝。尿床宝宝在5岁时发病率为15.0%-20.0%,7岁时发病率为10.0%,虽然每年以15.0%的比例自然消失,但仍有1.0%-2.0%的宝宝症状持续到成人,而且男孩比女孩多见。

危害

可能形成性格缺陷

宝宝尿床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发性和继发性)。生理性原因主要是宝宝神经系统调控膀胱功能的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当尿液蓄满时,不能及时醒来等。

因病理性原因尿床的宝宝,不仅夜间尿床,白天尿量或排尿次数也多,这种情况通常与许多疾病有关,如小儿糖尿病、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尿路感染,一些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等。

长期尿床可对宝宝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会导致宝宝缺乏自尊心、处世能力差,还会使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产生焦虑及愤恨的情绪。如不及时治疗,会使宝宝身高偏矮、偏瘦或虚胖。孩子因尿床而羞愧、胆怯、敏感、自卑,恐惧集体生活,形成性格缺陷。此外,尿床还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导致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滑。

原因

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在我国,男孩子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面的这些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大部分尿床宝宝有家族史。据研究父母双方有尿床史者,子代发生率比较高。

2.睡眠觉醒障碍。大部分宝宝夜间睡眠过深,难以唤醒。膀胱虽然充盈但是宝宝仍不能从睡眠转入觉醒状态,这种觉醒反应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的。

3.膀胱功能障碍。主要指膀胱容量减少,相当一部分宝宝膀胱容量较正常儿童减少。此类患者常伴有白天尿频、尿急症状,甚至有湿裤现象。

4.精神心理因素。尿床宝宝的感情紊乱略多于正常儿童。增加宝宝生活中的应激,如兄弟姐妹、双亲间的争吵,不适应新环境或其他一些损伤,都与继发性遗尿有关。绝大多数情况下尿床宝宝没有过多感情和行为问题,不应将尿床误解为反叛或捣蛋行为。一般而言,单纯性尿床宝宝精神方面是健康的。

5.不良的排便习惯。有些宝宝习惯过度抑制排尿和排便,如两腿交叉扭曲或坐在脚后跟上,每天排尿仅2~3次和严重便秘,会明显增加尿床和尿道感染机会。

应对

帮助宝宝进行膀胱训练

尿床不是宝宝的错。家长千万不要责骂宝宝,应对宝宝多一些宽容和忍耐,帮助宝宝控制排尿。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避免宝宝过度疲劳以致夜间睡得太熟。睡眠多的宝宝,白天一定要睡2-3小时。睡前不宜过于兴奋,尽量小便后再上床睡觉。

2.晚餐避免过晚,餐后限制汤水、牛奶等液体的摄入。

3.使用湿度报警器。湿度报警器能将尿床宝宝在膀胱充满尿液前从睡眠中唤醒,报警系统已被证明是原发夜间遗尿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此法安全、经济、无副作用,但短期内不能见效,须长期坚持使用。

4.帮助宝宝进行膀胱训练。家长尽量让宝宝在白天多饮水,使膀胱容量扩张,当宝宝要排尿时,家长嘱其尽量憋尿,直到不能忍受为止,增大膀胱容量;另外,宝宝在白天排尿时,排尿过程尽量做到排尿中断再排尿再中断……加强尿道外括约肌和腹内肌对排尿的控制,以控制膀胱颈部下垂,达到夜间控制遗尿的目的。

5.家长应正确对待宝宝的尿床问题,鼓励宝宝消除紧张情绪,树立信心。家长要多给宝宝关怀、安慰和鼓励,不要讥笑、辱骂、责备宝宝,更不要对外宣扬,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6.必要情况下使用药物治疗。

对于,孩子尿床的生理现象,靠对孩子打骂是不管事的。只要打取正确的治疗与预防方法,才能使孩子避免尿床。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孩子尿床坚持行为治疗是根本,别治疗错了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家长常常为孩子尿床而苦恼,而遗尿常常又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小儿遗尿症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那么,孩子尿床坚持行为治疗根本,别治疗错了!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这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以减轻或改善遗尿患儿的症状为目标的心理治疗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训练方式:

(1)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他有尿意时,忍住尿10分钟左右,每天训练1~2次。目的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以达到夜间排尿次数的减少;

(3)定时训练:在以往常常的尿床时间提前15分钟叫醒孩子起床小便,并让他走动下,在清醒状态下把小便排尽。这样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

家长牢记孩子得了遗尿症,不能责怪孩子,不能太着急,要有耐心,强化训练、心理治疗是很慢,一定要进行循序渐进治疗,不要过分依赖药物,以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为什么有的人会尿床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出生不久的小宝宝总是裹着尿布。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婴幼儿不能很好地控制何时何地排尿。但随着生长发育的逐渐完善,小孩子尿床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到了5岁的时候,绝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摆脱令人难堪的尿布。不过,仍有一部分孩子会一直受到尿床的困扰,个别的甚至到了成年还会尿床。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说来,对于正常人而言,夜间的尿量要少于白天的。一方面是由于夜间饮水少;另一方面入夜后激素会调节肾脏的功能,使尿液的生成减少。入睡后,人体感受器可没有休息,它们会监视膀胱的容量变化,并向中枢神经“汇报”。一旦存留的尿比较多,人就会被从睡梦中唤醒,起床排尿。

少部分人在睡前喝了太多的水,或者饮用了一些有利尿作用的饮料,便在夜间也产生了过多的尿液。如碰巧此人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来自感受器的刺激没法将他从睡眠中唤醒,结果急迫之下只好“就地解决”——尿在床上。这是尿床最常见的原因。此类尿床可能与遗传有关。

除此之外,某些药物、疾病、精神和心理因素也会引起尿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