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凉寺古墓群【精品20篇】

盗墓笔记的小说的兴起,也形成了一股盗墓风潮,更有盗墓案被媒体披露、被人民所知所关注。下面由问学吧小编为你介绍盗掘古墓罪辩护词的相关法律知识。

浏览

352

文章

225

篇1:宫保鸡丁发明者丁宝桢是谁?济南发现丁宝桢古墓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丁宝桢是晚晴名臣,曾担任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官职。丁宝桢私下对烹饪也是颇有研究,据说宫保鸡丁就是丁宝桢创造出的一道菜品。很多人不明白“宫保”二字是什么意思,其实“宫保”是丁宝桢获得的荣誉官衔,所以他便把这道菜起名为宫保鸡丁。最近,在山东济南发现了一座古墓,推断墓主很有可能就是丁宝桢。详细情况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近日,山东济南祝舜路附近工地发现一古墓,清末名臣丁宝桢第六世孙丁峻介绍,丁氏族人据史料和附近居民说法,推测该墓主人系丁宝桢。史料记载,清廷封丁宝桢为太子太保,系荣誉官衔宫保的一种。有一种说法称,丁宝桢被称为“丁宫保”,而川菜宫保鸡丁正是丁宝桢所发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工地已停工,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清代墓地,但墓主人身份等仍需确定。

据丁宝桢第六世孙丁峻介绍,丁氏宗族宗亲会此前就知道丁宝桢墓地在此区域,1958年时,经平坟后墓地原凸起部分和墓碑消失,此处变成平地。但丁家后人曾多次探访此处,向当地居民了解墓地此前所处的具体位置。

2018年,丁峻得知此处将被开发,2019年2月找到开发商协商,并多次找人挖掘多处,但并未发现墓穴。6月初,他从开发商处得知工地陆续挖出一些人骨,于6月8日到了当地。“当时墓穴已经被损毁了不少,西墙、北墙都有损毁,在墓室里边发现两个头骨。”丁峻说,史料记载丁宝桢夫人去世后先葬于此处,丁宝桢去世后与夫人合葬。“丁家不少人葬于此,但丁宝桢的墓应该是最大的,根据墓室的规模和出土头骨,我们宗亲会推测此处是丁宝桢和她夫人的合葬墓。”

新京报记者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科了解到,得知消息后已有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查,目前工地已停工。根据墓葬形制来看,初步判断该墓地为清朝墓葬。工作人员介绍,虽史料记载丁宝桢葬于此区域,但因该区域面积较大,也未发现相关出土文物作证,墓主人身份等信息仍有待考核。目前,文物部门已逐级向上申请发掘此墓。

丁峻介绍,据家里老人传说,丁宝桢十分热爱美食,曾亲手教厨子做菜。他先后在湖南、山东、四川等多地任职,“他喜欢吃炒鸡丁,在湖南当官时在炒鸡丁里加了辣椒,到山东后又在原基础上加了葱和花生,后来到了成都,又在里边加了花椒。”

新京报记者 康佳 卢海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楼坝古墓遗址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楼坝古墓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楼坝古墓遗址

楼坝地处水富县东南部,距县城16公里,与四川宜宾市横江镇隔江相望。近些年来发现大批的东汉古崖墓群和战国?西汉土坑墓群,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多种文物十分珍贵,是研究滇东北战国、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重要依据。

从楼坝古崖墓群和战国?西汉土坑墓群0土的蜻蜓眼琉璃珠,青铜器、陶俑等文物中,可见昔日僰人的生活轨迹及“南丝绸之路”上通商往来的繁忙景象。如今,南经丝绸之路上已不见山间铃响马帮来和栈道纷争的刀光剑影,却留下了古渡拜台、古楼子、古石寨、石板寺、唐家古堡、邓家祠堂等古迹建筑和车车灯、牛灯等民间歌舞。

古代墓葬镌刻着一段段古老的历史,有关专家作出了“楼坝是春秋时期巴蜀文化向滇地过渡并发展的重要通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迅雷游戏中修魔邪魔古墓如何进入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迅雷游戏中修魔邪魔古墓进入方法,回到角色所在国家的王城中,往南城门的方向,按“M”键进入区域地图,可以查看有个古墓的标记或地图坐标输入(78,72)寻路;点击NPC“金童”即可进入邪魔古墓。

迅雷游戏是迅雷针对广大游戏用户推出的综合网络游戏平台。提供大型网络游戏、网页游戏、以及游戏辅助工具迅雷游戏盒子、游戏论坛交流服务。

迅雷游戏大厅的精选游戏下载功能可搜索到超过1000款游戏资源,查询、下载、安装更新升级为一体,能够协助游戏用户快速找到网上的游戏,一键式操作完成游戏查询、下载、安装过程,让玩家跳过复杂的配置直接享受游戏的乐趣。

迅雷游戏大厅包含了斗地主、连连看、桌球、中国象棋、五子棋、四国军棋、拖拉机、德州扑克等10余款棋牌休闲游戏,而且无需注册帐号登陆进入游戏,让你随时与3亿雷友一起互动PK。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疯狂斗地主!牌更好,炸弹更多,真正让你体验到极限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晒肚子岭古墓群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肚子古墓群为白银市文物保护单位。

晒肚子岭古墓群位于白银区强湾乡,年代为新石器,类别为古墓葬。

2014年7月4日,晒肚子岭古墓群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强湾乡:强湾乡位于白银市区南郊14公里处,距黄河9公里,东临四龙乡,西与皋兰县黑石川乡、石洞乡毗邻,南依水川镇,北靠王岘乡。东西长约24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总面积248平方公里。白兰高速公路、国道109线横穿东西,白榆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全乡辖7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750户,10345人,总耕地面积28564亩。乡政府驻强湾村,辖强湾、白崖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莫格德哇古墓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

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位于玛多县花石峡境内,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对象。长期以来,由于无专门管护人员,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受到盗墓者疯狂挖掘,古墓遭受到严重破坏,遍体鳞伤,千疮百孔。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就像一幅忧伤而风情万种的画卷镶嵌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默默地注视着草原的万千变化,倾诉着它对世人的寄托,显得是那么的沧桑和无奈。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是玛多县旅游业名胜景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吴氏古墓群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吴氏古墓群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古墓群位于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自墓群边线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为文物保护范围。

龙泉镇:龙泉镇是2002年下半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原十字路镇和美仁坡乡合并而成立,镇政府设在原十字路政府所在地。地处东线高速公路7—22公里的东西两侧,东以南渡江为界,与龙塘镇、旧州镇隔江相望;西邻遵谭镇;南靠新坡镇;北接龙桥镇、龙塘镇。全镇总面积7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227.4亩,坡园地17119.01亩,水旱田12108.39亩,总户数7050户,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八岭山古墓群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八岭山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周及明代墓群。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南与长江相望,北与纪山为邻。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2�15′02″~112�15′07″,北纬30�33′74″~30�33′82″。面积约4000万平方米。是楚王族墓地和明辽藩王墓地。

八岭山古称“龙山”,又名八宝山。自然风景优美,“八岭松云”为旧时江陵八景之一。相传楚庄王等十余座楚王墓及明代辽藩十一王墓俱在此。八岭山古墓群东自八岭山镇新湾村和马山镇安碑村,西至八岭山镇杨场村,镇园林场、铜铃村。经调查,现存有封土堆的墓葬400余座和众多无封土的墓葬。这些冢墓多为春秋战国时期土坑墓,亦有明代的砖室墓。在古墓群范围内还分布多处早期古文化遗址。

有封土的东周墓葬主要有:

平头冢,封土高约17米,周长约260米。北有一陪冢,封土高约7米,周长约70米。两冢相距10余米。

冯家冢,封土高16米,周长300米。陪冢成列。

换帽冢,“相传因蜀将关羽曾在此换帽而得名。”封土高约15米,周长约200米。

仙女庙冢,封土高约10米,周长约150米。

落帽台,“史载东晋桓温之参军孟嘉于此登高酒酣,风吹帽落作文尤绝故名。”封土高约9米,周长约140米,台顶平面约70平方米。

明辽简王墓,封土底径约60米,残高4.5米。为朱元璋第十五子朱植之墓。朱植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封卫王,二十五年(1392)封辽王,就藩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建文年间移藩荆州。永乐二十二(1424)薨,谥曰简。次年葬于此。1987年发掘,砖砌墓室由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及左右耳室组成。出土铜器有锁、带盖锅、盘、瓢、提梁炉及器盖等;锡器有圜底钵、盘、壶、鼎、杯、勺、筷子等;漆木器有碗、盘、车、马、龟、木俑等;其它有金钉、银币、铁锁、陶缸等。

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岭山镇:八岭山镇地处湖北省荆州市西郊约10公里,位于古城荆州、古纪南和古万城三大古城之间。全镇国土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4万亩,丘陵岗地1.8万亩,辖18个村3个场和1个居委会,人口3.5万人。境内交通便利,荆州至辽王墓硬化公路直通仝镇,南部紧连318国道,东部与207国道相邻,省宜黄高速公路横穿辖区,并留有八岭山出入口。电讯业发展迅速,程控电话延伸到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江南古墓发现比甲骨文要早1500年的文字,到底是什么?

全文共 1779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甲骨文可以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了,而现在发现的甲骨文当中,有一些是可以解读出来的,但还是有一些并没有解读出来。不过,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在甲骨文之前,是不是还有一些更早的文字,这都需要考古人员去发现才能知道了。然而在一座江南古墓当中,发现了一些比甲骨文还要早1500年的文字,这种文字又是什么呢?1.甲骨文简介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之一。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很多人不认可考古,认为考古无非就是挖掘古人的坟墓,出土古墓中的各种稀世珍宝,然后展览与各大博物馆中,用以收取门票。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考古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历史、古生物、地质、人类起源等的科学。大多数的考古都是研究史前时期,就算挖掘的古墓,也是抢救性挖掘。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保护古墓,保护墓中的文物,若是没有考古,绝大多数的历史文物将在历史上消失,或许是被盗墓者盗掘贩卖,或许是因为自然的原因消失殆尽。

中华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在在考古上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其年代距今3600年左右。尽管还发现了很多史前的遗址,出土了不少的史前珍贵文物,但还不能证实中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因为西方人制定的历史定义中,历史的象征是“文字”和“城邦”。而我国在江南的一次考古中,意外的发现了比甲骨文早1500年,距今5000年的古城以及古文字。

一般来说,我国发现大型史前遗址的都是在中原一带,但这次的发现却是在曾经被认为是“蛮荒之地”的江南。这次的考古发现不仅在国内影戏深重,而且还有望改写世界历史。考古发现的这个古城遗址便是“良渚古城”,远古文字便是“良渚文字”。要知道,良渚文化最早发现于1959年,在几十年的考古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如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的“神人纹玉琮王”。

对于考古家来说,这些国宝级的文物自然非常的重要,但更在意一些看似一般的文物,这些文物就是古人一些日常的石器,如石钺。因为这些石钺上有着非常多划刻,一开始没有人重视这些划刻,但随着考古的进行,越来越多这样的石器的出土后。有考古家开始猜想“五千年前,古人刻那么多笔画在石钺干嘛,莫非是象征这是谁人之物”。经过研究,这些刻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已经被良渚刻符已经被鉴定为一种远古的文字。3.良渚遗址的文字

考古家、古文字专家徐新民还表示“良渚遗址,尤其是庄桥坟遗址出土的这些石钺是一种远古文字,已经相对的成熟且初具系统的文字”。至于古人为何要将这种远古文字刻在石钺上呢?该专家还推测,石钺其实就是良渚古人的一种书写材料,与商代的甲骨、战国的竹简是一样的。随着良渚文字的出土,证实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并非是甲骨文,在甲骨文之前还有着更古老的象形文字。

不仅如此,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于2013年7月9日,平湖市博物馆馆长杨根文表示,这是中国最为原始的文字无误,但文字背后的历史还有待考古研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学界对于良渚文字有着两种说法,一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字,是中华多元文化的象征;还有专家认为这些远古的文字与甲骨文有着传递关系,属甲骨文的前身文字。

良渚文字被发现后,还有待改写某些世界历史,毕竟在此之前,国外尤其是西方都认为中国的文字只有3600年的历史,出土的这5000年文字直接改写了这个说法,也改写了此前认为的最古老的文明属苏美尔以及古埃及,证实中国有着不亚于这两个古老文明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梅花垄古墓群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梅花古墓群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垄古墓群位于滁州市全椒县,年代为汉、南北朝、宋。

梅花垄古墓群以广平园艺场为中心,西南至卜集乡西石行政村的大汪、韩庄、胡姚等自然村;西至峨嵋行政村的高庄、田谷、大何、小钱、大王、山吴等自然村;北至广平乡浦北行政村和洼李自然村;东到程家市汽车站。墓区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公里。在此范围内,古墓“棋布星列”堪称“奇观”。

2012年,梅花垄古墓群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程家市行政村,西南至卜集西石行政村,西至峨眉行政村,北至广平行政村、浦北行政村和洼李自然村。

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切木尔切克古墓陨石景区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切木尔切克古墓陨石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切木尔切克古墓葬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阿尔泰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墓群,给人带来一种外来文化的感受。据考古工作者对它的初步分类,大致分作四大历史时期的产物,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塞人文化,而多数是唐代突厥人的活动的遗迹。墓区除古墓以外,还有文字石刻、岩画,这些可能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等民族的遗迹。

古墓大约有100余冢,分布在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墓有大、小两种,有的较集中,有的较分散。较大的一座长约65米,宽35米。

切木尔切克陨石群位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西部5公里处。陨石堆砌在平缓的丘陵地带。陨石块堆积的小丘,高约3米,散落范围东西长39米,南北宽11.3米,约百余块,石块呈灰黑色,质地密实、坚硬,略有磨圆,棱角大多呈平滑状,轻击石面发出铿锵的金属声,被称为闯入地球的天外来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扎滚鲁克古墓群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扎滚鲁克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滚鲁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处绿洲边缘地带的台地上。墓地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先且末国时期,第二期属于且末国时期,第三期为东汉至魏晋时期。

目前发现五片墓地,近千座墓葬。一号墓地墓葬分布相对集中,东西宽750米、南北长1100米,面积达825000平方米。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洞室墓等。一、二期以多人合葬为主,三期多为单人或二人合葬。出土的两件木竖箜篌乐器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珍贵文物,还有具有特色的陶器、骨木器、精美的毛织品、鸟纹刺绣织物等。

扎滚鲁克古墓群代表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反映了这一地区汉通西域以前至魏晋的社会发展概貌,遗迹现象和出土文物表现出古且末国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丝路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为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尚屯唐代古墓群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尚屯唐代古墓群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尚屯唐代古墓群位于罗庄区盛庄街道办事处吴白庄社区西北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校园内,年代为隋唐五代,类别为古墓葬。

尚屯唐代古墓群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盛庄街道:盛庄街道辖尚屯村、陈家白庄村、花埠圈村、前盛庄村、后盛庄村、红土屯村、大埠东村、十里堡村、吴家白庄村、大菜园村、葛庄村、寇对河村、店子村、留邻庄村、李家白庄村、付家白庄村、许冲村、孙对河村、黄对河村、王对河村、崔王庄村等21个行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南轩古墓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南轩古墓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轩古墓位于澄迈县永发镇,时代为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本体边缘为界,东面向外延伸10米,南面向外延伸8米,西面向外延伸16米,北面向外延伸14米。

永发镇:永发镇位于澄迈县东部,2002年7月由原永发镇、新吴镇合并而成。全镇下辖19个村(居)委会(17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94个自然村,1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万人。全镇属热带气候区域,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7℃,日照时数2060.5小时,年均降雨量1756毫米。土地总面积12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共有4.4万亩。永发镇交通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广州横枝岗古墓是什么意思?古墓是什么朝代有什么文物?

全文共 265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悠久,在我们的脚底下,或许一直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古代遗迹,而因为一些开垦、建房、修路等等的行为,或许会挖出不少古墓来,很多古墓都是无意当中被发现的。而最近,在广州横枝岗,就发现了一个古墓群,而且这些古墓还不是同一时期的,其中包括有很多个朝代。那么,从这些古墓里面还发现了一些什么呢?1.广州横枝岗再发掘近60座汉至清代墓葬

广州横枝岗再发掘清理近60座汉至清代墓葬,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文物近500件(套)!今早(12月24日),记者探访这些古墓葬,触摸近2000年前的历史。

这些古墓葬位于恒福路与麓湖路交界处东北角的山岗上。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约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墓葬,有木椁墓、也有砖墓;有些墓穴里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有些晚期墓还打破了早期墓葬。考古工作人员在有序地清理墓穴里的随葬器物。

今年7月至12月,配合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工程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并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后,对勘探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告诉记者,现场发掘的面积有450平方米。目前,现场已清理墓葬57座,其中汉墓11座、晋南朝墓13座、唐墓2座、宋墓1座、明墓5座,以及清墓25座,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文物近500件(套)。

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勘探发现的古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晚期墓葬打破早期墓葬的现象频繁。在已经清理的50多座古墓葬中,汉墓和和东晋南朝墓分布集中、数量多、规模大。汉代墓葬均为竖穴木椁墓,时代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墓葬保存较好,随葬器物丰富,以陶器居多,此外还有铜剑、铜镜和铜钱等。2.墓葬情况介绍

引起考古工作人员特别注意的是,现场M27、M28两墓并列,考古人员判断很可能是夫妇合葬墓。M27墓的墓口面积有28平方米,M28墓的墓口面积有27平方米。

“这是广州近年来发现的少有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墓葬。”易西兵介绍,这两座墓原本有封土堆,墓穴深度超过1米,最深有2米多。墓中的棺椁都已腐朽,但能从随葬器物出土的情形大概推断出墓室的结构,是大约仿照先人生前的房子布局来摆放棺椁和器物。

这两座墓的随葬器物最为丰富,其中M27墓已发掘出90多件,M28墓已发掘了50多件;出土的仓、灶、井、屋等模型明器具有岭南地方特色,其中的干栏式陶屋、陶簋、陶灯等特色明显;M28墓随葬的珠饰由260粒水晶、玛瑙、琥珀等质地的珠子、管饰组成,十分精美。

而现场的东晋墓普遍规模较大,结砌讲究,墓砖纹饰规整。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虽多被盗扰,这些东晋墓仍留下了一批青釉瓷器和滑石猪等器物。其中一座墓的墓砖有“大兴四年”纪年文字,为广州地区东晋墓的断代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此外,工地宋墓出土的带柄龙纹镜也是近年广州考古发现的精品。

据了解,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项目用地地处广州市“桂花岗-狮带岗-横枝岗”地下文物埋藏区内,是地下古墓葬重点埋藏区。

横枝岗一带多为山岗地貌,地处广州古城东北郊,距广州古城中心(今北京路、中山四路一带)直线距离约3公里。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横枝岗一带配合建设工程进行了数十次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清理两汉到明清时期墓葬近千座,出土了大量文物。

“这里是广州先民们很重要的埋葬场所。”易西兵表示,清理发掘的这些古墓葬,反映出古代人“侍死如侍生”的丧葬习俗。据介绍,现场考古工作争取在本月底结束。考古工作人员在全面、科学收集资料,妥善保存出土文物后,将配合城市建设发展,把考古现场交给工地施工方,进行回填复绿。3.周边考古成果十分丰富

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南侧即广州环城高速以南区域在广州市“桂花岗-狮带岗-横枝岗”文物埋藏区。这一带多为山岗地貌,有狮带岗、横枝岗等。历年来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清理古墓葬逾百座。1954年4月,在小北登峰路市保育院工地发掘明代墓葬2座。

1954年12月,在小北横枝岗发掘西汉、东汉、南朝墓5座。1955年12月,在横枝岗疗养院工地发掘汉、六朝、唐墓28座。同年,在登峰路七星岗发掘一座“永兴二年”纪年晋慕。

1986年5月,在狮带岗麓湖住宅区发掘唐代双室砖室墓1座:8月,在广州大学校区发掘3座东晋砖室墓。1996年1月,在横枝岗市肿瘤医院工地发掘大型南朝基2座,其中一座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发掘结束后在原地保存;5月,在麓景西路狮带岗市燃料公司工地发掘座西汉土坑墓;7月,在下塘西路金鹿山庄工地发掘汉唐墓葬3座;9-10月,在横枝岗1号工地发掘汉至明清古墓葬23座。

1997年7-8月, 在淘金北路珠江实业公司工地发据西汉至清代墓葬10座;9月,在横枝岗95号市胸科医院工地发掘汉唐古墓葬5座。

1998年11月,在下塘西路飞鹅岭东麓发掘唐幕2座;在广园中路云台花园酒家工地发掘明代墓葬2座。1999年6-9月,在恒福路内环路建设工地发掘古墓葬35座;1999年9-10月,在麓湖路广州艺术博物院工地发掘南朝墓2座。

2000年底-2001年初,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西汉至清代古墓葬15座。2001年4-5月,在下塘西路市政扩路发掘古13座;9月,在解放北路金

桂园工地发掘唐宋水井2眼;同年,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古墓葬33座。2002年1月,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西汉和唐代墓葬8座。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在该工地再发掘古墓葬7座。

2006年7-8月,在麓湖公园麓鸣酒家工地发掘西汉、东汉、晋南朝、唐、明代墓葬10座;同年,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汉唐墓葬20余座。2011年11月,在横枝岗1号大院工地发掘汉六朝唐代墓葬10座。

2017年4-8月,在横枝岗路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一批工程用地共发掘古墓葬134座,共出土金器、铜器、铁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741件(套)。

2018年7月-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二批工程用地(综合住院楼中西部)发掘古代墓葬79座,共出土铜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654件。

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二批工程(综合住院楼东部及肺科病房楼)用地发掘古代墓葬63座,共出土铜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339件(套),采集墓砖等标本46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西坡古墓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西坡古墓为沂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坡古墓年代为汉,位于蒲汪镇西坡村西南1500米,类别为汉。

2018年5月31日,西坡古墓被公布为沂南县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汪镇:蒲汪镇位于沂南县最东部,与日照市接壤,总面积99.8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5.5万口人,9万亩耕地, 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41元。 近年来,蒲汪镇坚持科技兴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形成了以瓜果生产、畜牧养殖、大棚蔬菜、花卉、烤烟、桑蚕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拥有名优果品面积1.8万亩;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五金墩古墓群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五金古墓群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金墩古墓群

位于兰江街道凤亭村大庙自然村西山山坡,为汉至六朝时期墓葬分布密集区域,规模较大,规格较高。余姚文保所藏国家一级文物、西晋时期青瓷蜥蜴把鸡头壶就出土于此。该墓群对研究汉至六朝时期这一地区的葬俗和社会生活情况具有重要价值。2010年4月26日,五金墩古墓群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兰江街道: 兰江街道是余姚市人民政 府驻地,位于市区西南,距市政 府驻地5公里,因境域地处姚江蕙江地段,历代盛产中国四大名兰“国字兰”著称,古诗有“一曲蕙兰飞彩 ”,旧称蕙江、亦名兰江,街以江名。东隔市区商业街南雷路与梨洲街道相接,南连四明山麓,西与梁弄镇、马渚镇和上虞市永和市镇接壤,现境总面积53.71平方公里,有耕地16361亩、山林26551亩,常住人口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天子庙古墓群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天子古墓群位于斗南街道办事处小古城社区居委会东1500米。1974年发现,经1975—1999年五次发掘墓葬140多座,出土春秋晚期至西汉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玛瑙器等文物数千件。41号墓出土的“巫师纹铜鼎”、“五牛盖铜筩”、“双钺形铜戈”堪称“滇文化”之稀世珍品。市政府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子庙古墓群因始建于明的天子庙而得名。庙内存嘉靖十六年(1537)《重修土主庙碑记》等碑共三块,记述“元梁王据滇时筑城”(今小古城)和明永乐沐氏倡建寺庙的史实。

五牛盖铜筩、巫师纹铜鼎、铜鼓简介:均为国宝文物,战国“滇文化”稀世珍品。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呈贡县小古城天子庙古墓群41号墓出土。是古代滇池地区农耕文化、原始崇拜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代表性实物,曾代表昆明市两次赴京,参加“1985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展”和“第七届亚运会中国文物精华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青云山古墓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青云古墓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山古墓位于临沭县青云镇卢官庄村村东约1公里,年代为汉,类别为古墓葬。

青云山古墓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镇:青云镇位于山东省临沭县西北部,辖27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人口5.2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9.2万亩,其中白柳面积 青云镇3万亩,素有“白柳之乡”的美誉。青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临沂机场25公里,岚山港60公里,石臼港100公里,连云港80公里,青岛港280公里,北临兖石铁路,南靠327国道,225省道纵贯青云镇南北,长深高速(长春至深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长安清凉寺

全文共 1299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清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长安曾被誉为“中国佛教第一大县”,北接古城西安,南至终南山北麓。境内山水秀美,风景宜人,名胜古迹众多,梵刹大寺林立,故有嘉言: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古来就有“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玉楼台”之美名,道出了长安佛教深厚的历史积淀。

清凉寺位于长安区上塔坡村北凤栖塬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胜古刹。寺院坐落在一座自然形成的土山上,古时称为“清凉山”。自周泰时期,这里就是一座风水宝地,许多帝王在此建有园林,王公贵族,豪门大姓也在此建造别墅。在苍松翠柏,紫竹密林中,掩映着这座古老的寺院。不少文人墨客常到此游览酬唱,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有诗云:异花来绝域,滋蔓匝清池。名园依绿水,翠竹上青霄。这里地势高,视野开阔,气势宏伟,既濒临繁华闹市,交通便利,又相对独立,清幽安静。

清凉寺始建于隋朝,昔日殿堂雄伟,佛像庄严,松柏成林,信众云集,香火鼎盛。三阶宗创始人信行禅师在此设立三阶道场。唐时曾一度为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弘化的重要道场。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僧法演法师主持重修、扩建,金世宗赐额“清凉院”。明嘉靖二十八年再度修葺,但规模不大。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智朗法师驻锡清凉寺,制“古清凉寺”青石门额(此门额现存寺内)。1944年,国民党长安县对村庄土地进行测绘,编制《地基图》,确定清凉寺面积为80余亩,其中建筑面积十五亩,分南北两院。南院有僧房三间及大雄宝殿,殿内有弥勒玉佛一尊,隋代风格,造型精美,现保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馆。寺内现存民国甲戌年住持僧智朗建立的「古清凉寺」石碑一通。

1949年前后,显良法师、普照法师、广禅法师等在此常住。当时古清凉寺属十方丛林,松柏环抱,竹林幽静,佛事鼎盛,殿堂庄严,规模仍为可观。1950年,长安县法院搬迁至清凉寺南院办公。1963年,县党校、上塔坡小学分别设在此处。1971年文革期间,小学迁校改建,寺院被严重损坏,殿堂房屋被拆毁,树木被砍伐。1996年,落实宗教政策,清凉寺被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并划拨土地,用于寺院修复建设。1997年,长安县政府下发了《关於为恢复清凉寺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批复》,同年十二月清凉寺获得十六.五六七亩土地的使用证。1998年和2001年两次建成僧房二十间,灶房三间,饮水井一眼。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赴长安清凉寺祭拜祖母沈太夫人,寺院被再次大规模修葺扩建。

目前,清凉寺依清凉山势呈五重梯进式,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园林式寺院。全部建筑以古青石、琉璃、飞檐古建为特色,中轴线上分布有五重建筑,第一重是山门,第二重为天王殿,第三重为大雄宝殿,第四重为法堂、藏经楼,第五重为清凉国师塔。整体建筑为以中心轴基本对称的格局,按功能不同分为五个区域,包括礼佛区、僧众活动区、居士活动区、佛学苑、闭关院等五部分,风格为仿唐式古建筑。寺内外广植松柏翠竹,整个建筑依据清凉山的山势而上。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上塔坡村

乘车线路:西安市内可乘215、229、239、600、323、19路在电子科技大学(华美学院)下车,或乘321路在地勘院下车向西300米,乘260,4—13路在清凉寺站下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丰庄古墓群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永丰古墓群为莱西市文物保护单位。

永丰庄古墓群位于莱西市院上镇永丰庄村北150米处,年代为战国-汉,类别为古墓葬。

2009.12.9,永丰庄古墓群被公布为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丰庄村:永 丰 庄 村 村名由来 1850年(清朝道光三十年间),王、黄、周三姓迁此建村,因立村时村处一片草荒,故称西荒。后有一-由此路过,问及村名后,遂索笔施名为永丰庄。因王姓居南为南永丰,黄姓居北为北永丰,后统称永丰庄。政区人口 位于院上镇驻地西南5公里,大(夼)古(岘)路由村后自东向西通过。东离同三高速路出口4.5公里,交通方便。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