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原清平县县委旧址通用20篇

西安事变旧址,始建于1932年,占地11亩,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主要包括蒋介石的行辕五间厅和兵谏亭及西安事变期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住宅止园、张学良公馆;指挥部新城黄楼;以及发生事变和处理事变工作的主要活动场所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旧址现建有西安事变纪念馆,1986年12月建成开放。并举办有“张学良将军生平展”、“杨虎城将军生平展”和“西安事变”等基本陈列。共展出700余件历史照片、大量历史文件及几十件文物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浏览

5378

文章

65

篇1:中共榆林县委旧址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榆林县委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榆林县委旧址

时代:1946年

地址: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瓦岗寨村

保护范围:旧址本体外扩5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200米。

2018年,中共榆林县委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镇川镇:镇川镇是全国有名的商贸重镇,素有“塞上香港”、“旱码头”的美称。她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南65公里处,东南毗邻米脂县,西邻横山县,总土地面积59.87平方公里,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全镇辖32村,1个居民办事处,中、省、市、区驻镇单位45个。总人口3万多人,镇川镇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列入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7年被省体改委列为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抗日战争期修水中心县委地下联络站旧址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修水中心县委地下联络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修水中心县委地下联络站旧址位于修水县义宁镇黄土岭鹦鹉街24号。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击国民党顽固势力,做好驻修水的国民党第三十集团军等部队的抗日统战工作,奉中共湘鄂赣特委和修水中心县委指示,中共地下党员、修水县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副总干事杨抱爱以创办“抱爱医院”为名,建立了地下联络站。

当时修水中心县委驻在离县城60华里的马坳乡下,杨抱爱常带着来修工作的地下党员步行到马坳,同中心县委书记甘卓吾联系,接受任务;国民党驻军中地下党员和修水中心县委的联系,也是通过杨抱爱取得联系的。1940年3月29日,杨抱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抱爱医院因此停止了地下活动。

中共修水中心县委地下联络站旧址属西式风格建筑,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80平方米。2007年9月,修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修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共监利县委旧址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监利县委旧址位于荆州市监利县朱河镇下街199号。

1931年6月16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扩大会议,各县县委书记参加(当时监利县委书记黄友楷),会上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省临时委员会,崔琪(监利县朱河镇崔岭村人)任省委书记,杨光华任组织部部长,夏曦任宣传部部长(兼),临时省委常委4人,省委委员6人。监利县委书记黄友楷就监利情况做了汇报,鉴于监利县城为国民党占领区,朱河是省委书记崔琪的故乡,群众基础很好,特别有董达三、胡良法等一批进步青年参加革命,而且地理条件较好,水路可直达洪湖和长江,请示临时省委批准,于1931年9月至1932年6月,中共监利县委机关设于朱河镇吴家巷。

朱河镇:朱河镇地处风景秀丽的洪湖西岸,紧傍黄金水道长江,距国家开发区岳阳40公里,长江开放港口城陵矶3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荆岳公路、荆洪公路穿境而过,是湘鄂两省四县市农副产品集散地。有版图面积123.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逾10万,辖50个村,3个居委会。朱河自古繁荣,素有“小汉口”、“金朱河”、“香港市场”之誉。自宋朝立埠,至乾隆年间,“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共和东县委旧址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和东县委旧址位于和平县东水镇街镇东水中心小学。

1940年11月,党组织派陈坤贤到东水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1年2月,中共后东特委决定从和平县委分出和东县委,由陈坤贤任县委书记,组织部长骆维强,宣传部长骆灿,--部长林镜秋,青年部长刘奇。县委设在东水中心小学,上属后东特委领导,下辖和东片党组织。

该校始建于1940年,后经多次重修,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

东水镇:一、人口、户口、辖区村、居委会个数情况东水镇地处东、俐江汇合处,水力资源丰富,水能巨大。全镇总人口37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4983人,总户数6801户,其中农业户6398户;辖区19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其中少数民族村1个。二、区域面积、耕地、林地面积情况全镇区域面积15270公顷,其中镇区占地面积3公顷;耕地面积1206公顷,其中水田973公顷,林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位于吴江区桃源镇铜罗民主街6号,年代为民国。

2014年6月30日,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被公布为苏州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桃源镇:桃源镇地处-两省交界处,位于吴江市最南端,行政区总面积61.41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和29个行政村,总人口4.68万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桃源镇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新型小城镇、江苏省文化先进镇等。分别座落于南、北两个社区的桃源中学和青云中学教育质量并驾齐驱,名列全市前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旧址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旧址为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科普教育基地。

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旧址

年代:1947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

地址:船山区河沙镇栖凤村

简介: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旧址位于船山区河沙镇栖凤村3社,1947年中共川北第二工委派共产党员王子度回遂,在此设立秘密机构开展活动。1947年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在此成立,王任书记,着手建立地下武工队与敌斗争。旧址别名“一品轩”,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坐东朝西,建筑面积245平方米,占地面积345平方米。正房面阔9.6米,进深8米,通高8米,走廊为木制栏杆。现保存较完整。前为街房三间,单檐悬山式屋顶,穿斗梁架,面阔9.6米,进深8米,通高8米。后面楼上为寝室,楼下为茶社,从后门可通后山,便于地下党开展革命工作。

栖凤村:栖凤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云和诏县委成立地旧址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云和县委成立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云和诏县委成立地旧址位于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乌山十八间。

1934年10月,红三团六连指导员卢胜奉命率部挺进乌山,开辟了以云霄半岭、桥头为中心的乌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秋,从浮凤苏区实施战略转移的潮澄饶红三大队、特务大队及饶和埔县委仅存的三位县委老前辈也先后来到乌山,与卢胜部会合。为加强对云和诏三县交界地区的领导,1935年10月,闽粤边特委常委何鸣在乌山十八间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云和诏县委,任命蔡亚民(蔡蔚林)为书记,陈耀潮兼任组织部长,陈老诏任宣传部长,原潮澄饶县委书记调特委工作,任特委驻云和诏特派员。1936年2月,蔡亚民因在肃反中受疑而出走香港,由特派员张敏兼任县委书记。云和诏县委隶属于闽粤边特委,下辖7个工作区,共建立了100多个支部,发展了500多名党员。云和诏县委直接领导下的乌山革命根据地,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南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承接粤东和闽西两大根据地的战略枢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云和诏县委先后隶属于漳州中心县委、闽南特委、闽南地委。云和诏县委领导英雄的乌山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争,直至闽南全境解放

云和诏县委成立地位于乌山十八间的山洞内,四周山木林立,因现代生产活动,主要是当地群众开采水晶,已将遗址破坏,现场未能发现相关历史遗迹。

信息来源: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通贝村:通贝村位于和平乡山区,属革命老区村,现有通贝、坑仔尾两个自然村。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26户,总人口875人。全村共有党员34名,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面积约1.3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0%。全村有耕地597.6亩,山地9628亩。全村以茶叶、枇杷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通贝村位于红色革命圣地—乌山的山脚下,出产优质的早熟枇杷,发展富有特色的红色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社迳圩三南县委旧址-原陈石泰店房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社迳圩三南县委旧址-原陈石泰店房为全南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社迳圩三南县委旧址-原陈石泰店房年代为1938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社迳圩(原陈石泰店房)。

2018年12月4日,社迳圩三南县委旧址-原陈石泰店房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北面正门外墙向外延伸7米至民房,西南外墙向外延伸1米至民房,西北外墙向外延伸5米,东南外墙向外延伸6米至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社迳乡:社迳乡地处全南县最北端,周边与广东南雄、信丰县崇仙乡、本县陂头镇、龙下乡接壤,既是黄田江和桃江两大水系的交汇处,也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区域,距县城65公里。2001年撤并乡(镇)由原来的上江乡和社迳乡合并为社迳乡。现全乡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6万亩,耕地面积10752亩,辖7个行政村、85个村小组,总人口约1.3万。全乡共有党员390人,党支部1。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旧址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7年12月,方志敏等共产党员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成功领导和组织了弋(阳)横(峰)武装起义,开辟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1931年初,革命根据地开始向衢县境内发展。1936年10月,浙皖特委所属的中共衢(县)遂(安)寿(昌)中心县委在遂安县(今淳安县)白马乡横源田村正式成立,县委书记严忠良。中心县委下辖6个区委,其中衢县境内有两个,即太真乡的中共石柱岗背区委和灰坪乡的中共上坪田区委,分别为中心县委的第一、第二区委。之后,浙皖赣游击根据地党组织和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游击斗争的全面展开,1990年8月23日,原中共衢县县委、县政府于在灰坪乡上坪田村建立了“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旧址”纪念碑。2007年1月,“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旧址”被衢州市委命名为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初,在衢江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灰坪乡党委、政府在灰坪乡杜家田村建立的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陈列馆,整个场馆占地约350平方米,分为“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活动”、“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衢州”、“革命精神励后人”三个部分,场馆内还陈列了当年战士留下的战斗、生活遗物,及模拟当年战士生活的场所。陈列馆门口的一面大理石墙上刻着方志敏的名言:“矜持不苟,舍已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2010年,陈列馆被评为衢州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衢江区廉政教育基地。2011年陈列馆增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衢州市党史、衢县党史简介以及衢州市的重大事件介绍等,制作了《红色灰坪》专题片,定制了红军服等,还将廉政文化教育熔入其中,使廉政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并挂牌成为衢江区委党校灰坪分校。2014年授牌衢江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教育基地。

建馆以来,衢江区机关部门多个支部组织党员,和企业等外界组织人员到“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旧址”进行以“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接待受教育人数达25万余人。“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陈列馆”建成后,衢江区充分发挥其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营造浓厚的农村基层廉政文化氛围。

上坪田村:衢江区灰坪乡上坪田村,位于衢州市区以北70公里处,东连上方镇,西邻淳安县,北接千岛湖,南接灰坪乡白塔新村,村庄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亩,全村共有191户,659人,6个村民小组,29名0党员。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2850元,集体经济收益8.5万元,村庄道路畅通,环境优美,有原始次森林4000亩,竹林5000余亩;原0衢遂寿中心县委旧址纪念碑,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闽赣省建东县县委、建东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闽赣省建东县县委、建东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赣省建东县县委、建东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龙湖镇王坪村。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攻克黎川,随之建立了建(宁)黎(川)泰(宁)根据地。为了打通中央苏区与赣东北苏区的联系,1933年初,建(宁)、黎(川)苏区党组织派贺来龙、贺洪标等人到南城硝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4月,建立了中共硝石区委,由贺来龙、贺洪标、赖保秀先后任区委书记。10月下旬,硝石区委在龙湖王坪召开代表大会,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邵式平在会上宣布了省委关于建立中共建东县委的决定。

王坪村:王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共平和县委旧址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平和县委旧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平和县委旧址位于平和县九峰镇积垒村,年代为1927年。

简介:始建于清代,由静逸公祖祠和兴全公祖祠组成。1926年10月,广州农-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共产党员朱积垒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随北伐军回到平和开展农-动,11月在兴全公祖祠成立上坪村农民协会,同年冬在静逸公祖祠创建中共平和县第一个支部,朱积垒任支部书记。作为平和县共产党早期机构旧址,静逸公祖祠、兴全公祖祠是土地革命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实物见证。

保护范围:静逸公祖祠四周墙体东扩60米至村道,南扩65米至村道,西扩20米至村道,北至县道秀秀线南侧红线。

2018年,中共平和县委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积垒村:积垒村位于九峰镇西部,与广东大东镇交界,是革命老区村,现有442户1685人,有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党员36名,耕地面积987亩,山地面积15740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蜜柚、耕种水稻、外出务工,人居分散,家园优美。村财年收入130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共河源县委旧址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河源县委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委员会旧址位于东源县叶潭镇儒步村村委会。

1940年6月,中共河源县委在叶潭麦畲和合屋成立后,于1940年9月至1941年8月迁至现旧址进行办公。

该旧址建于民国期间(1930年),坐西北向东南。建筑原为儒步村缵修小学,原建筑在2000年被拆建重修为儒步村委会办公楼,现仅存斗门及部分围墙,原形不详。总面阔12.5米,总进深28.2米,建筑占地面积353平方米。

信息来源: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儒步村:儒步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县委、县苏维埃旧址世昌公祠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县委、县苏维埃旧址世昌公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县委、县苏维埃旧址世昌公祠位于长汀县四都镇红都村,年代为1930-1935年。

简介:建于清代,由门楼、雨坪、下厅、天井、上厅组成,占地面积501.38平方米。门楼坐西朝东,大厅坐南朝北,二落一进,砖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1930年5月,中共四都区委、区苏维埃在世昌公祠成立,区委书记陈清,区苏维埃主席赖兴银。1934年9月,为建立以四都山区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从原长汀、兆征两县划出部分区域组成汀西县委、县苏维埃。县委、县苏维埃设于世昌公祠,省委派曾洪飞任县委书记,赖兴银任县苏维埃主席。1934年10月至1935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曾设于此。

2018年,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县委、县苏维埃旧址世昌公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红都村:红都隶属长汀县四都镇,距集镇所在地1公里,位居梅溪河两岸。东毗濯田镇水头村,南邻羊古岭村,西依同仁田塅与同仁村一目之遥,北以同仁塅为界与渔溪村相望; 海拔高度360米,连接汀红公路交通便利,区域面积6.33平方公里,,林地9966亩,非林地面积2211亩,耕地面积1171亩,现有人口1064人、236户,辖7个村民小组。【村风村貌】红都村是县精神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修铜宜奉县委、县苏、红军医院旧址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修铜宜奉县委、县苏、红军医院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修铜宜奉县委、县苏、红军医院旧址(修铜宜奉临时县苏旧址、修铜宜奉临时县委旧址、修铜宜奉红军医院旧址)

九江市修水县

20世纪30年代

保护范围:

1、修铜宜奉临时县苏旧址(黄港镇林场矮子坑):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10米.面积:1514.06平方米;

2、修铜宜奉红军医院旧址(黄港镇杨家坪老医院):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延伸至河边,南延伸至山脚,西延伸屋后坎边,北延伸9.77米.面积:414.81平方米;

3、修铜宜奉临时县委旧址(上奉镇麻洞村黄家塘):以文物本体为界,南延伸4米,西延伸1.39米,北延伸1.94米,东同文物本体.面积:83.08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共蕉岭县委第一次代表会旧址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蕉岭县委第一次代表会旧址为蕉岭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蕉岭县委第一次代表会旧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12月,中共蕉岭县第一次代表会在新铺镇尖坑村上赖屋赖汉文家中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30多人,会议选举产生了由7人组成的“中共蕉岭县委”,徐持担任县委书记。旧址建于清末。坐西北向东南。由横屋、天井、大门等组成,为一横一天井布局,总面阔8.30米,总进深19米,共计房屋6间,占地面积15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94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墙基泥砖墙,前、后、左、右都有门通往屋外;梢间为敞厅,后墙开有小门通往屋后山丘,该厅为当年中共蕉岭县委第一次代表会旧址。该屋记载了革命历史足迹,对于研究蕉岭县革命史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经蕉岭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蕉岭县博物馆

尖坑村:梅州市蕉岭县尖坑村位于蕉岭县新铺镇。我村辖23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606户,人口2265人;全村总面积5.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1.3℃,年降雨量约为1600毫米,气候特征亚热带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村特色经济收入有水稻,上一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4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共遂安中心县委旧址戴壁光旧居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遂安中心县委旧址(戴壁光旧居)为安岳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遂安中心县委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安岳县石羊镇万家沟遂安中心县委书记戴壁光旧居

1934年2月,中共遂安中心县委书记余若萍在石羊镇万家沟戴壁光家组织召开党、团员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共石羊特别支部,由戴壁光任书记,戴作凡任组织委员,刘必禄任宣教委员兼秘书。特支号召党、团员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粮、抗债斗争,并从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团员,扩大组织。到该年3月,石羊特支已发展到4个支部,有党员27人、团员20余人、农会会员100余人。不久,遂安中心县委也移至戴壁光家。该年8月,县委书记余若萍调省委工作,戴壁光接任遂安中心县委书记职务。

戴壁光(1907~1934),男,安岳县石羊镇万家沟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石羊特支书记、遂安中心县委委员、书记等职,1934年12月在遂宁被军阀杀害。

石羊镇:石羊镇位于东经105.37″,北纬29.56″,距县城44公里,全镇幅员面积62.4平方公里,耕地2061.6公顷,其中田1391.2公顷,土670.4公顷。辖22个行政村,225个村民小组,26个居民组,总户数15699户,总人口50644人,其中农业人口43267人。【自然资源】地处浅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全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祠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祠)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祠)位于潮阳区贵屿镇龙港村龙光路,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

2010年3月22日,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祠)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贵屿镇:潮阳市辖镇。1952年设潮阳县第八区,1954年改贵屿区,1956年撤区改建贵屿、南阳、上练三个乡,1958年合并为贵屿乡,同年改上游公社,1959年更名贵屿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边缘,与普宁市接壤,距潮阳市府31.2公里。面积52.4平方公里,人口10.3万。另有旅外侨胞6万人。境内水泥公路四通八达,并与广(州)汕(头)公路相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惠中权故居暨中共靖边县委旧址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惠中故居中共靖边县委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惠中权故居暨中共靖边县委旧址

时代:1940—1943年

地址:靖边县镇靖镇镇靖村

保护范围:旧址院落内。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0米。

2018年,惠中权故居暨中共靖边县委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镇靖村:一、基本情况镇靖村位于靖边县城南7公里处,曾是靖边县政府所在地,现为镇靖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总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辖三个村民小组,340户1178人,共有党员49名,其中女党员9名。人口居住较集中。境内大中型水库2座,水资源较为丰富,为发展水产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2元。二、经济发展1、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庵仔自然村马坪中心校。

大革命失败后,漳浦一批共产党人李联星、陈元宰等在马坪镇后康村的马坪育才学校以教学为掩护,宣传革命道理,整顿农会组织,发展农民入党,成立党支部。1928年1月10日,在共产党人领导下,马坪农会向国民党军第11军实行武装--抗捐,揭开福建农民武装反抗国民党新军阀斗争帷幕。--农民遭到--,死伤数人。惨案发生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致函漳浦党组织。接到省委指示信后,大坑、丹井、马坪、官浔相继成立了党支部。在这个基础上,于1928年春,在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派人指导下,在马坪中心校成立中共漳浦临时县委。3月,正式成立中共漳浦县委,领导漳浦各地农会武装实行武装反抗,驱逐第11军撤出闽南。

中共漳浦县委成立旧址马坪中心校于2004年6月被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被中共漳浦县委、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马坪镇:马坪镇位于漳浦县东北部丘陵地带,北与龙海市白水镇交界,东与前亭镇和白竹湖农场接壤,南与佛昙镇毗连,西与赤岭乡为邻。四面环山,以“马山”和“大坪岭”得名为“马坪”。全镇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镇办场。全镇共4297户,17724人,耕地面积21万亩,山地33万亩。 全镇有耕地21万亩,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水果、蔬菜。山坡地33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共龙川县委旧址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龙川县委旧址位于龙川县回龙镇园田村袁高榕屋。

鹤市暴-动-失败后,龙川特支和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遭到疯狂的围捕杀害。生还者均被悬红追捕,被迫背井离乡外出谋生,龙川的革命斗争活动逐渐由川南地区向川中、川北转移。

为适应新的革命斗争形势,1929年1月,东江特委决定在大塘肚成立中共龙川县临时委员会和龙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以领导和组织大塘肚农会以及龙川中、北部地区的农会抗租废债,打击地主豪坤等--势力。叶卓任县临委书记,陈锦华为副书记;胡燧良任县临革委主任,曾彪、吴子廉任副主任。同时建立龙川县游击大队,陈锦华兼任大队长。同年12月,中共龙川临委遵照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关于至龙川工作如已有相当发展可以成立县委”指示精神,在回龙园田禾场背召开龙川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到会代表30余人,大会通过成立中共龙川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选举陈锦华为县委书记,叶卓、曾彪、吴子廉分别为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少共书记蓝素娥为妇联主任;选举袁祥钦为县革委主任;县委、县革委机关驻地设园田禾场背袁高榕家;下设赤岗、龙母两区委,傅仕添任赤岗区委书记,张权任龙母区委书记。

园田村:园田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