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太阳晒的车能洗车吗【精选20篇】

浏览

5787

文章

1000

太阳的热能从哪来的?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四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是最高效的核聚变,有千分之七的质量损失。聚变产生的能量是化学物质燃烧能量的数千万倍。

太阳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地球传送着光和热,有了太阳光,地球上的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据计算,整个世界的绿色植物每天可以产生约4亿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与此同时,还能向空气中释放出近5亿吨的氧,为人和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气。

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那么太阳的热能从哪来的呢?

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四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是最高效的核聚变,有千分之七的质量损失。聚变产生的能量是化学物质燃烧能量的数千万倍。1KG的氢原子聚变成为0.993KG的氦原子,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4千吨石油和6千吨煤。核聚变需要一千万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发生,太阳中心温度可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相当于3000亿个大气压,在巨大的压力下,太阳每秒钟使用6亿吨的氢原子参与聚变,其中有400万吨的物质转化为能量,随时都在进行着四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核的热核反应。太阳至产生以来,只损失了万分之一的物质,能量都是在它七十万公里深处的核心产生,要通过一千万年才上升到表面。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的核心区域虽然很小,半径只是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产生核聚变反应之处,是太阳的能源所在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太阳能有水放不出来是怎么回事?要怎么解决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能有热水但是放不出来的原因有很多,可以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水在太阳能热水器里面流动的时候,是会产生水垢的,如果长时间不清理会堵塞进水管和出水管,导致水流不出来,需要对水管进行清洗和保养。

2、可能是太阳能的真空管坏了,真空管坏掉的话,太阳能无法被收集,水就无法被加热,这种情况需要更换真空管。

3、太阳能的管道出现了漏水的现象,导致太阳能不能正常使用,需要对管道进行检修。

4、太阳能吸热管上面灰尘太多,影响到了吸热管的吸热作用,导致太阳能不能加热。

5、可能是太阳能的储水系统发生了故障,白天储存的热水不够。

6、如果是自动上水,可能是探头出现了故障,导致不能上水,自然就没有热水了。

7、如果安装了全自动副水箱,可能是副水箱中的浮球阀关闭不严或失效,导致不断补充冷水,降低了水温,需要更换浮球阀及相关部件。

8、如果自来水的水压过高的话,及时太阳能里面有热水,也是放不出来的,可以把水表后的进水阀门稍微关小一点来调节水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太阳庙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太阳庙位于新生乡东南丘陵漫岗沟壑区,曾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每到秋季,这里七色撒金天织锦,五谷飘香地酿醇,游人来到此处好像置身于大自然的图画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新生乡

新生乡:拜泉县辖乡。1956年置新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新生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20公里。面积226平方公里,人口2.9万。有公路接202国道。辖自新、光复、新生、青山、新华、兴安、永胜、新育、自建、致富、正义、永发、兴盛、互助、和发、卫东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粮油加工、酿酒等厂及采矿。农业主产大豆、玉米、小麦、谷子,盛产甜菜、亚麻、葵花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太阳看起来像什么?

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太阳系的主宰和生命之源——太阳上来。不过,“太阳看起来像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似乎太明显了,任何人都知道,太阳是一个耀眼的大火球。

的确,这个大火球熊熊燃烧,放出灼热的光芒,使人不敢直视,哪怕只是几秒钟的时间,否则就会伤及视力。因此,对太阳进行确切的描述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太阳灿烂的光辉及其所发出的光和热对人类极为重要,在远古时代,它在许多神话中被人们视为神灵。世界各地都流传着太阳神的动人传说。其中最优秀的要算是古希腊的太阳神赫里阿斯的传说了。神话中的太阳神名为“阿波罗”,他每天都驾驭着烈焰飞腾的战车翱翔于天际。

我们已知的第一位“神论者”是古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他于公元前 1379 年登极,并创建了以太阳神(名为阿顿)为唯一天主的教派。出于对太阳的景仰,他改名埃赫那顿,但这一宗教并未使其长生。

基督教徒们心中的真神是万能的上帝,他们自然不会将太阳的位置凌驾于上帝之上,但他们也认为宇宙中再没有比太阳更有资格做为万能之主的象征的东西了。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可能直视太阳,例如,当太阳掩映在乌云之后的时候,以及在黄昏时分,阳光在穿过晚霞之后将变得较为黯淡。此时,我们就不用担心直视太阳会伤及视力了。

往往在这些时刻,太阳的表面会呈现出一些“黑斑”。中国的天文学家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并做了详细的记录。无独有偶,欧洲的天文学家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他们却从来未做任何记录,当时人们将这些遍布太阳表面的“黑斑”视为对太阳所象征的天主的肆意侮辱,而究其原因,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视觉错觉。

直至 1610 年末,伽利略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发现这些“斑点”的的确确是存在的,他还根据这些“斑点”在太阳表面位置的缓慢移动,计算出太阳的自转周期为 27 天,当然,这一发现引发了一场大争论,神学家以及教皇对太阳上的“斑点”感到恐惧,但是事实毕竟是事实,伽利略最终赢得了胜利并使敌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确切地说,太阳上的“斑点”并不是黑色的,它们只不过与太阳其他部分相比暗一些而已。当金星和水星运行到与地球和太阳成一条直线时,我们将发现它们是十分昏暗的,而它们靠近太阳“黑斑”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所谓“黑斑”比起金星和水星要亮多了。

1825 年,德国业余天文学爱好者萨谬·贺纳瑞奇·史奎克开始致力于对太阳和“太阳黑子”的研究。他花费了 17 年的时间对其进行观测(为防止强光灼伤眼睛,他在观测时极其谨慎),从而发现“太阳黑子”出现的数量以 10 年为周期(另据其他天文学家的观测,该周期为 11 年),他的研究开创了一门新学科——天文物理学。这是一门研究宇宙中星体物理性质的科学,直至今日,“太阳黑子”的成因仍是一个谜。

“太阳黑子”出现机率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852 年,英国科学家爱德华·塞宾指出地球磁场作用的强弱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基本相符,这一发现意味着“太阳黑子”具有某些磁场特性。1908 年,美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勒瑞·赫尔发现“太阳黑子”附近存在强烈的磁场。上文中所提到的所谓“太阳黑子”变化周期实际上是 20 年,在这 20 年中,每 10 年磁场的方向发生一次翻转。

1893 年,爱德华·芒德通过对前人记录的研究惊奇地发现,在 1645 年至 1715 年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有关“太阳黑子”的记录。芒德郑重宣布了他的这一发现,但未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这主要是由于那些早期记录的可靠性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

本世纪 70 年代,美国天文学家约翰·A·爱迪发现了芒德有关“太阳黑子”的记录,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核实。他不但参考了人们利用望远镜观测到的结果,同时也参阅了早年中国和其他国家天文学家们用肉眼观测的资料。他注意到“太阳黑子”沉寂期(1645—1715)是“太阳黑子”活动的最小周期,并称之为“芒德最小周期”。1645—1715 年间的芒德最小周期是有史以来最晚的一次,而“芒德最小周期”的成因至今仍是个未知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太阳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全文共 1566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年复一年地以巨大功率向宇宙中发出光和热,即辐射出能量。它已辐射了多久,并且还能辐射多长时间?它会不会随着时间消逝而不断减小辐射,使地球上的生命被冻僵?或者它会慢慢地增大它的辐射,使地球上的大洋沸腾而生命告终?自从人们对太阳进行有目的地观测以来,即使采用最精密的仪器,至今也没有测出太阳的辐射强度有缓慢变化的现象。根据在地壳最古老的沉积层中所发现的有机生命痕迹,也可看出太阳自很久以来就以不变的光度进行辐射。太阳长时期以来就这样强烈地辐射着,才使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在南非的特兰斯瓦尔,人们在翁弗瓦赫特地层的硅化岩中发现了和今天的蓝藻有相同复杂结构的,相当进化的单细胞组织。这证明了早在 35 亿年以前地球上就有生命存在,那时的太阳也必定具有和今天大致相同的光度。

太阳内不可能贮藏无限多的能量,因为它是一个有限的物体,由有限的质量所组成。我们可以测定它的质量,因为质量可以通过引力来显示。地球和众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由于受太阳质量的引力作用而被约束在一定的轨道上。根据每一瞬时离心力和引力相等的原理,可以算出太阳引力的强度,进而计算出太阳的质量(见附录 C)。若以吨为单位来计算太阳的质量,就需要一个 28 位的数字。维持我们生命的太阳辐射功率就是来自

这些太阳质量。计算表明,每克太阳物质在 1 年内必须辐射出大约 6 焦耳的能量。乍看上去它似乎不算太大,因为人体每克物质所发出的热量还比这个数字要大 1000 倍以上。但不同的是,人们为了补偿这个能量损失,必须每天吃东西,而太阳几十亿年以来却是靠自身来维持辐射。

太阳在长时期内以很大功率辐射出去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主要来源于化学变化?我们研究一种最简单的释能化学过程——燃烧。如果太阳由烟煤组成,它的燃料只能补偿 5000 年的辐射,然而太阳早在几十亿年以前就在向外辐射了。因此如果碳是太阳的燃料,那么太阳炉早就熄灭了。所有其他化学过程,也和燃烧一样产能都太少,不能作为太阳的能源。

上世纪末人们曾经进行过很多尝试,以寻求太阳的能源。由于太阳内部的化学过程所产生的能量都太少,导致人们联想太阳是否可能从外部吸热。在我们太阳系内充满了很多小的固态物体,它们运动于行星之间,被称为流星。流星现象是我们所熟悉的。当一颗流星闯入地球大气时,它被加热烧毁,在天空中发出亮光。某些流星在大气中不能完全烧尽,残余部分会落到地球上,这就是现在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陨石。太阳巨大的引力也必定能吸引很多在太阳系中运动的流星,它们将以很大的速度撞击太阳,碰撞时它们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是否这样产生的热可以补偿太阳的向外辐射?撞击太阳的流星物质,每克可以提供大约 1.9 亿焦耳的能量。为了补偿太阳的辐射,每年必须有大约为百分之一地球质量的流星物质落到太阳上。太阳质量的增加可以通过太阳的引力变强而被觉察到。它能使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发生变化,例如最近 2000 年地球轨道长轴要明显缩短。但是根据古代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载,没有发现太阳系运动状态有能测量到的变化,因此“流星假说”是不成立的。太阳不是由撞击它的流星所加热。

假若太阳可以将自身的引力能释放出来,这也是一种可能的能源。早在上个世纪,赫尔曼·冯·黑尔姆霍茨(Hermann vonHelmuholtz)——一位多才多艺的物理学家和医生,就已注意到这个可能性。如果太阳没有某些能量的输入,它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缩,它的半径将会变小。每克太阳物质会缓慢地向太阳中心靠近,即以较大的减速度下落。正如流星物体下落一样,这里也释放出能量。和流星假说不同,在这里是太阳物质自身的“下落”,但保持太阳的质量以及它对地球的引力不变。这个过程只能维持大约 1000 万年的太阳光度,仅仅是太阳已辐射几十亿年的百分之一。结论是太阳自身的引力能释放不能补偿太阳的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太阳风暴会影响气候吗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风暴中含有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带负电的自由电子、高能X射线、伽马射线等,如果这些物质直接到达地面,将产生灾害性的影响。但是地球受到地磁场和大气层保护,将绝大部分有害的物质挡在地球之外,为地球生物提供保护。但是仍然有少一部分的太阳风暴物质进入地球表面,给地球带来一系列破坏,那么太阳风暴会影响气候吗?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太阳风暴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可以造成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并逐层往下传递,直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

太阳风暴的其他影响

1.太阳风暴最主要的影响是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动;它还会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使其丧失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造成无线电通信中断;

2.太阳风暴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地壳,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例如,1959年7月15日,人们观测到太阳突然喷发出一股巨大的火焰。几天后,当这股猛烈的太阳风吹袭到地球近空时,使地球的自转速度突然减慢了0.85毫秒,而这一天全球也发生多起地震。

今天小编对太阳风暴是否会影响气候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木星的大红斑原来是被太阳晒出来的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宇航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家认为,“红斑”是木星高层大气中简单化学物质被阳光分解的产物。这项研究的结论与另一个主流理论相矛盾,后者认为木星的“红点”是“红色”的,因为木星云层下有红色的化学物质。

凯文·贝恩斯(Kevin Baines)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卡西尼号探测器小组的科学家,他说:“我们的模型显示,位于云层上层下方的大红斑上的大部分红色物质都没有颜色,在这种红色晒伤下的物质可能是灰色或白色的。”

自2000年12月以来,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贝恩斯和他的同事鲍勃·卡尔森和汤姆·莫马利从卡西尼号探测器上收集了一系列木星观测结果,并进行了室内实验。将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后,他们得出了上述结论。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紫外线照射氨气和乙炔气体,这是木星上两种已知的化学物质,来模拟太阳对大红斑极端高度的云层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一种红色物质。实验小组将这种物质与卡西尼探测器通过VIMS(可见光和红外光谱仪)观察大红斑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红色物质的光散射特性与大红斑模型完全匹配,大红斑模型模拟的红色物质是气旋型红斑的最高成分。

Baines说:“但是相反的主流理论对颜色的原因有另一种解释,它假设红斑的红色来自可见云层下爆炸的化学物质。然而,如果红色物质是从下面吹上来的,其他海拔高度的颜色也应该是红色。如果是这样,红点应该比现在更红。”

木星是一颗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的行星,其他元素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科学家们对理解导致木星彩云的元素组成感兴趣,因为这也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颗巨大行星的组成。木星有三个主要的云。这三种云在天空中有明显而具体的高度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上层云氨、中层云硫代铵和下层云水云。

至于为什么只有大红斑和木星表面的一些小斑点会呈现深红色,研究人员认为海拔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贝恩说:“大红斑海拔很高。它的海拔比木星其他地方的云层还要高。”研究小组认为,大红斑的高海拔不仅使它看起来像红色,而且加深了红色。大红斑上的风暴将含氨的冰粒吹到比平时更高的大气中,从而使它们暴露在更多的太阳紫外线下。此外,由于大红斑本身的风暴性质,这些冰粒被卷在一起,不会被吹到其他地方,导致红点云层顶部的红色比其他地方更深。

木星表面的其余部分看起来像一个橙色、棕色甚至几个深红色的调色板。根据拜恩斯的说法,这些地方明亮的高云较少,所以可以观察到大气中更多的彩色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太阳真的可能爆炸吗?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几十亿年后,太阳将成为一颗膨胀的红星,并进入一个剧烈活动的时代。然而,爆炸不会那么严重。就像天琴座环状星云一样,它会膨胀其气泡状的气体外壳,然后变成一颗白矮星,很快就会冷却下来。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也是一个热气球。根据不同的体积和不同的质量,恒星的目的地也会不同。较大的行星寿命较短,当它们度过一生时,会以爆炸的形式自我毁灭。

数十亿年后,太阳将成为一颗膨胀的红星,并进入一个剧烈活动的时代,但爆炸不会那么剧烈,就像天琴座环形星云一样,它膨胀了气泡状的气体外壳,然后变成一颗白矮星,很快就会冷却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热能来自太阳辐射吗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在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和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对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地热能来自太阳辐射吗?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还有一小部分能量来至太阳,大约占总的地热能的5%,表面地热能大部分来至太阳。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其储量比人们所利用能量的总量多很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它不但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而且如果热量提取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热能是可再生的。

绝大部分地热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今天小编就地热能是否来自太阳辐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尤里西斯太阳探测飞船的飞行路线有何特点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要使探测飞船离开黄道面,实现起来并不那样容易,它必须具备很高的速度。70 年代,引力支援技术得到充分发展之后,把探测飞船送出黄道面才有了可能。同时也决定了它必须在太空沿着弧形线路,先飞向木星并借助木星的强大引力支援再飞向太阳

美国发射的先驱者 11 号和旅行者 1 号、曾分别在 1979 年和 1980 年,受到土星引力影响而偏了轨道,偏离黄道面分别达到 17 度和 40 度,但对于要有效观测太阳南、北两极的尤里西斯探测飞船来说,这种偏转还远远的不够,这里要求作 90°的方向改变,才能满足要求。因此,科学家精心设计并安排了尤里西斯独特的飞行路线:1990 年 10 月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尤里西斯送入飞向木星的弧形轨道,速度每秒 15.4 公里,加上地球运行速度,相对太阳来说,其速度是每秒 45.2 公里,大约飞行 16 个月,也即在 1992 年 2 月抵达木星区域。这时离地球约 6.69 亿公里,距离木星 1060 万公里。为了使探测飞船充分利用木星的强大引力作用,获得速度支援并把轨道航向偏转 90 度,同时避免离木星太近而被它俘获,经过科学家精确计算,尤里西斯于 2 月 8 日先飞入距离木星表面 37.8 万公里的最低轨道,并用 17 天时间探测木星的磁场以及木星表面的等离子体、无线电波和 X 射线。此后,尤里西斯号将借助木星强磁场的作用,偏转航线,脱离由太阳系行星绕太阳运转构成的轨道平面,即进入垂直于黄道面的轨道面内飞行,成为经过两极地区飞行的太阳人造行星,这时它相对太阳的速度已达每秒 126 公里。

尤里西斯将在过去任何探测飞船从未到过的这部分太阳系空间里进行探测并邀游两年多时间,于 1994 年 5 月 25 日到达太阳南纬 70 度上空,用大约 4 个月时间飞越太阳南极区域并对该极区进行首次三维立体观测。1995 年 2 月初,尤里西斯由南而北,于离太阳 2.2 亿公里处跨越太阳赤道,在同年 5 月 26 日,飞抵太阳北纬 70 度地区上空,也用 4 个月时间对太阳北极及其附近区域进行探测。1995 年 9 月,它从太阳北纬 70 度地区上空飞离太阳北极区。经过 5 年的旅行,结束对太阳极区的探测考察任务后,尤里西斯便进入广漠的行星际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太阳为什么也会死亡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行,也就是公转。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

太阳

太阳为什么也会死亡

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50亿岁。随着太阳的衰老,其光度会稳定增加。在大约50亿年之内,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 太阳的核心将发生坍缩,导致温度上升,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太阳开始把氦元素聚变成碳元素。 由于氦燃烧产生的能量比氢燃烧产生的能量多,因此太阳的外层将膨胀,并且把一部分外层大气释放到太空中。当转向新燃料的过程结束时,太阳的质量将稍微下降,外层将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运行的轨道处(这时由于太阳质量的下降,这两颗行星将会离太阳更远) 。由于太阳能量的增长与半径增长不相称,太阳表面的温度将比现在低,从而变成一颗红巨星。这颗红巨星经过几十亿年后, 氦燃料也将消耗完毕。 像第一次消耗完氢燃料一样, 太阳的内核又会收缩, 内部温度上升。对很大的恒星来说,这一次坍缩会导致碳元素的聚变。 然而由于太阳的质量不足以产生碳聚变,这样它将变成一颗白矮星;随着内部温度和光度的降低,最终变成一颗不发光的黑矮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发射太阳船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迄今为止,除了冥王星外,其余行星和它们的主要卫星都有许多探测飞船临近进行过考察,研究了它们的运行环境、大气层和电离层特性,星球物质构成以及物理化学组成;拍摄了许多清晰照片,研究了它们的地质结构、表面形状、星球演变、有无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等,获得了许多信息,揭开了许多奥秘,把人类对行星本身以及太阳系演变的了解,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是否可以说,我们对太阳系的了解已经差不多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纵观过去 30 年来发射的各种宇宙探测飞船,我们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太阳黄道面内运动。黄道面,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其他行星运行的轨道面与地球运行的轨道面相交角度也很小;不仅如此,太阳赤道面也在这平面内。这样,我们也就发现,过去对太阳系的探测都是局限在太阳赤道的附近区域,而对其他区域,特别是对太阳的南、北两极区域还没有了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空白。

太阳两极和黄道面之外的区域里,也许有着开启太阳系秘密宝库的钥匙。那里有许多奥秘使科学家们感兴趣。例如,在太阳系范围内,行星际物质的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60 年代发射的先驱者 6 号至 9 号 4 艘探测飞船的观测表明,它很可能是随太阳磁场作螺线形分布。若如此,在黄道面外面,行星际物质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又例如,被称为冕洞的日冕,也即太阳最外层大气又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其温度和密度比周围地区低得多?冕洞是如何形成的?特别令科学家感兴趣并迷惑不解的是,极区冕洞常年存在,其面积之和是相当稳定的,约为太阳表面总面积的 15%左右,当一个极区的冕洞面积扩大时,另一个极区的就相对缩小。冕洞是太阳磁场的开放区域,那里的磁力线向太阳以外的空间张开。日冕稳定地向外膨胀,使得质子等热电离气体粒子顺着磁力线持续不断地从日冕向行星际空间流出,成为太阳风。冕洞就是太阳风的风口。行星磁场结构和地磁扰动等物理现象,受太阳风的影响很大,在太阳风的劲“吹”下,地球磁场受到压缩,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那就是磁层。更进一步全面探测太阳风,对深入了解日地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太阳出现大耀斑时,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太阳宇宙线)从冕洞向外涌出,影响地球,等等。所有这些使科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迫使科学家要发射能探测太阳南、北两极地区的探测飞船。在这样的客观需求背景下,就产生了所谓的“尤里西斯”计划。耗资 7.5 亿美元的尤里西斯号太阳探测飞船计划是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宇航局联合发起的。西欧宇航局提供探测飞船及其配备的一半仪器;而美国宇航局则提供另一半仪器以及发射手段和地面观测跟踪服务。1990 年 10 月 6 日,尤里西斯号太阳探测飞船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太空成功施放。

尤里西斯号探测飞船,重 380 千克,其中 55 千克为仪器设备,占飞船重量的 15%。它的主要任务有:研究太阳风和太阳磁场的三维结构图像,日冕、耀斑、太阳各种电磁辐射、行星际气体的空间分布、星际空间、宇宙尘、伽马射线爆发源以及引力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分时太阳的高度是多少

全文共 1844 字

+ 加入清单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第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那么你知道春分时太阳的高度是多少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春分时太阳的高度是多少,供大家阅读参考。

春分吃什么蔬菜养生

1、春笋

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笋。春笋脆嫩鲜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来,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笋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其纤维素、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而且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2、黄豆芽

春分时,正是黄豆芽大量上市的季节。黄豆芽性寒味甘,可以健脾养肝,恰好符合春季养肝补脾的特点。同时,在春天不少人会出现缺乏维生素B2,出现口角发炎的情况,黄豆芽中富含维生素B2,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

3、香椿

春分这个时候的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最好。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香椿还是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疾病的良药。

4、韭菜

春分时节值得一吃的还有韭菜。俗话说,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这时的韭菜嫩、鲜,最为好吃。从韭菜的营养成分含量来看,其中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韭菜中的膳食纤维丰富,能增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5、菠菜

春天里吃食的菜蔬还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6、荠菜

春季补钙首选蔬菜,非荠菜莫属。荠菜营养丰富,其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以及各种矿物质含量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含钙量接近同等质量牛奶的3倍。

春分时太阳的高度是多少

今年这个节气在3月20日,这一天昼夜等长,因为太阳的直射点是在赤道上。往后就是白天加长,夜晚缩短,炎热的夏季慢慢到来。如此继续推算,到了秋分日,太阳的直射点也在赤道,昼夜也是平分的。这天以后就变得昼短夜长了,只不过两者的移动方向不一样,在春分日的时候,太阳往北移动,秋分日的时候太阳则往南移动。

春分应该做什么

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

春祭

春分也是春祭的开始。春祭,即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吃春菜

孔子有言:“不时,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时节。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

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春分到,送出春牛图。春牛图是指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这些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家里都要吃汤圆,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踏青、放风筝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饮春酒

我国浙江、山西一带有在春分日酿酒的风俗习惯。古书中记载:“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

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多长时间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多久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笼统地说,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什么是太阳风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的外层大气,太阳日冕,持续不断地向外膨胀从而形成由太阳径向向外的等离子体流,通常被称为“太阳风”。

太阳风使彗星形成长长的向着反太阳方向延伸的彗尾。当人们欣赏美丽的彗尾的时候就可以想象太阳风的存在。在地球高纬区看到的多彩的极光现象,也是进入地球磁场的太阳风粒子经加速后在地球大气中沉降产生的。

太阳风的发现是20世纪空间探测的重要发现之一。经过近40年的研究,对太阳风的物理性质有了基本了解,但是至今人们仍然不清楚太阳风是怎样起源和怎样加速的。很明显,太阳大气通过太阳风的形式不断地损耗其质量和能量.

太阳风构成人类活动的外层空间环境。太阳大气的扰动通过太阳风传到地球,通过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有时会引起一系列影响人类活动的事件。例如通讯卫星失灵、高纬区电网失效,及短波通讯、长波导航质量下降等。太阳风的变化还可能会引起气象和气候的变化。由于21世纪人类将进一步利用地球的外层空间环境,太阳风是唯一能直接观测到的恒星风。对太阳风起源和加速机制的研究必然对这一普遍的“风”的现象-宇宙等离子体-的认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太阳风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和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太阳内部有许多的可转换的氢原子,它们不断聚变成氦原子,简单来说就是核聚变动。太阳核心区不断发生无数的“氢弹爆炸”,源源不断地供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

太阳不同于地球月球,它是一个炽热的气体大火球,可以发出光发出热量。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详细内容

1

太阳是在大约45.7亿年前在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形成。太阳形成的时间以两种方法测量:太阳目前在主序带上的年龄,使用恒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电脑模型确认,大约就是45.7亿年。这与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阳最古老的物质是45.67亿年非常的吻合。

2

太阳在其主序的演化阶段已经到了中年期,在这个阶段的核聚变是在核心将氢聚变成氦。每秒中有超过400万吨的物质在太阳的核心转化成能量,产生中微子和太阳辐射。以这个速率,到目前为止,太阳大约转化了100个地球质量的物质成为能量,太阳在主序带上耗费的时间总共大约为100亿年。

3

太阳内部有许多的可转换的氢原子,它们不断聚变成氦原子,简单来说就是核聚变动。太阳核心区不断发生无数的“氢弹爆炸”,源源不断地供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

4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知道了日地距离,再从地球上测得太阳圆面的视角直径,从简单的三角关系就可以求出太阳的半径为69.6万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由此可以算出太阳的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夏至哪里太阳辐射最高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在夏至日,北回归线附近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是最多的。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但是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热仍比地面反辐射放出的热量多,气温继续升高,故夏至日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节。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后进入伏天,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

夏至养生

夏至阳气最旺,生要注意保护阳气。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不要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要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拥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因为夏至过后就是夏季,夏季炎热,宜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适当的运动也是夏季养生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条件好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今天小编对夏至哪里太阳辐射最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太阳是恒星还是行星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行星恒星都是球体,都可以自转并围绕某个中心公转,但它们质量不同,构成的成分也不同,一个会发光一个不会,那么太阳是恒星还是行星呢?

太阳是恒星还是行星

从恒星的定义上来说,太阳是肯定能够符合恒星对于星球定义的。太阳内部的引力足以凝聚氢物质,且质量达到点燃氢物质的程度从而转化能量,使自己发光,光从这一点,太阳就可以作为恒星了。

在太阳系中,其中的八大行星都是在太阳的引力下,跟着太阳进行公转自转。太阳就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个恒星,其他星体要么属于行星或者卫星,要么是其他矮行星。它们的体积与质量都是无法与太阳相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太阳黑子的观测方法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黑子产生的带电离子,可以破坏地球高空的电离层,使大气发生异常,还会干扰地球磁场,从而使电讯中断。如果及时观察太阳黑子的产生情况,可以提前预报太阳黑子即将对地球产生的危害,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危害程度,下面带您了解一下比较简易的太阳黑子的观测方法

太阳黑子的观测方法:

1.准备一台天文望远镜,或是旅游观光望远镜。天文望远镜要一个太阳滤镜,放在望远镜物镜的前面,不要搞坏蜡烛熏黑的碳层,否则会很危险。

2.旅游观光望远镜的观测方法,等到太阳落山,还没落完,到太阳用肉眼看不刺眼时,就可用旅游观光望远镜进行观测。

1840年代德国的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黑子10-11年的周期变化规律。通过长期的观测,人们还发现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活动随时间变化的纬度分布也有规律性。一开始,几乎所有的黑子都分布在±30°的纬度内,太阳活动剧烈时,它往往出现在±15°处,并逐步向低纬度区移动,在±8°处消失。在上一个周期的黑子还没有完全消失时,下一个周期的黑子又出现在±30°纬度附近。如果以黑子的纬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出的黑子分布图很像蝴蝶,因而称作蝴蝶图。

今天小编对太阳黑子的观测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太阳会发绿光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发绿

1979 年 7 月,波兰快艇运动员乌尔班奇克率领“晨星”号帆船从旧金山往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方向驶去。到达萨摩亚群岛后,舵手突然高呼:“快看,那边有个绿色的太阳”,大家举目望去,那绿色的太阳呈现了二三秒钟,转眼即逝。几天后的傍晚,舵手和另外两个船员再次看到了绿太阳。在整个航行中,那神秘的绿色太阳时隐时现,像是在和船员们捉迷藏。那末金色的太阳是怎么会变成绿色的呢?船员们不禁感到神奇。原来笼罩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形成了一个“透镜”,位于地平线附近的太阳光通过“透镜”被拉长,分散成彩环,上缘是蓝色光和绿色光,下缘是黄色光和红色光。当整个太阳在地平线以上时,太阳本身强烈的光遮去了彩色光环;日落时蓝色光很快散射,而绿光可自由地穿过空气,这样人们就看见了太阳的绿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太阳果可以煮粥吗?太阳果煮粥有什么好处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果一种很美味的食物,和南瓜有点相似,但是两者是不一样的食物,那么太阳果是否可以煮粥吃呢?太阳果煮粥的话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介绍下吧!

太阳果可以煮粥吗

太阳果的味道基本和南瓜差不多,最好的做法是炖一些东西,例如鸡蛋、花肉等等,太阳国也是可以煮粥的,不过吃的时候建议放点糖更好吃哦!另外太阳果的不建议生吃,味道超烂!

功效作用分析

1、促进生长发育

太阳果中含有丰富的锌,参与人体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太阳果中的锌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固有成分,为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2、美容养颜

太阳果维生素A含量超过绿色蔬菜,因此太阳果被称为"最佳美容食品".3、抗衰老

太阳果中丰富的维生素A还可以去除人脸上老化的皮肤,让皮肤更加细嫩和光滑.4、解毒

太阳果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太阳果的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太阳果能起到解毒作用.5、预防结石和肾脏疾病

太阳果还有比较粗的纤维,太阳果的这些纤维可以帮助肾脏起到过滤人体垃圾的作用,因此太阳果可以预防肾脏疾病的6、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太阳果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胶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愈合,因此太阳果适宜于胃病患者.7、治疗糖尿病

太阳果的果肉内有一种特殊物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太阳果对防治糖尿病有特效.8、消除致癌物质

太阳果富含锌,有益皮肤和指甲健康,其中太阳果中的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具有护眼、护心和抗癌功效.

太阳果桑葚粥

材料:糯米100克,桑葚20克,南瓜(小)1个,水适量

做法:

1.用雕花刀在三分之一处将太阳果切成齿状.

2.将太阳果分成2半,用勺子将中间的籽挖出来,上锅蒸熟备用.

3.将米洗干净下锅煮半熟时放入桑葚一起煮.

4.煮至完全变数熟整个米汤变成了红色.

5.将煮好的桑葚粥盛入太阳果中就可以食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