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九下文言文曹刿论战翻译【20篇】

英语是现在的国际通用语言,学习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许多地标、产品上都会标注英语,但有时候我们看见英语单词会觉得很熟悉,却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就来了解一下monster的意思吧。

浏览

548

文章

1000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全文共 212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

题型一:断句

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2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

方法指导:

1.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解释的方法:

(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3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方法指导:

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4

题型四:合理想象式描写

方法指导:

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要注意:文字简练,生动形象。

5

题型五:人物分析

方法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6

题型六:比较探究

方法指导:

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秦西巴纵麑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另一版本

鲁之贵人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见其哀,纵而与之。麑随母而去。孟孙怒曰:“吾猎得麑,尔纵之,何也?”秦西巴曰:“但不忍耳。”孟孙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秦西巴以一麑而不忍,又安能亏吾子乎?”

译文

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另一版本】鲁国贵人孟孙君打猎打到了一只小鹿,便让秦西巴先带回去,准备杀了吃掉。结果秦西巴走在回去的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随着他,并且啼叫。秦西巴不忍心,于是把小鹿放了,还给了它的母亲。小鹿跟随着母亲离开了。孟孙君很生气地说:“我打猎获得的小鹿,你放了它,为什么?”秦西巴说:“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过了一年,孟孙君又把他召回来担任太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我的儿子呢?”

启示

孟公角度:我们要知人善任。秦西巴角度: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

注释

①纵麑(ní):放走小鹿。麑,小鹿。

②窃:私下,谦辞。

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

④使:派,命令,让。

⑤猎:打猎。

⑥烹:烧,煮。

⑦啼:啼叫。

⑧忍:忍心

⑨居:过了

⑩安:哪里

11.诚:的确

问答

解释加粗的词语:

1.持归烹之:拿

2.居一年:过了

3.求麑安在:哪里

翻译句子:

1.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

2.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何况是对人呢!

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用原文回答)

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

1.我们要知人善用。

2.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

3.知错就改。

4.不计个人恩怨。

5.自己认为正确就不要怕得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文言文字义道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道dào

“道”字是会意字,金文两边合起来是“行”字,表示道路,中间是“首”字,表示领头。合起来指领路。“导”的本字,表示引路、领路。

①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②途径,方法。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③风尚。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④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⑤思想,学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⑥天道,规律。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⑦志向。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⑧取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⑨说,讲。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 共工触山小古文翻译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一怒之下,用头撞击不周山,天柱折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后,水神共工向火神发动进攻。担当先锋的大将相柳、浮游,猛扑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宫,把光明宫四周长年不熄的神火弄灭了。大地顿时一片漆黑。火神祝融前来迎战,所到之处,云雾廓清,雨水齐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现光明。水神共工将三江五海的水汲上来,往祝融他们那里倾去,导致大地再次陷入黑暗。祝融只得请来风神帮忙,风助火威,火乘风势,炽炽烈烈地直扑共工。

最后共工他们被烧得焦头烂额,东倒西歪。共工率领水军且战且退,祝融他全速追击,直逼水宫,水神共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迎战。最后火神祝融获得了全胜,共工狼狈地向天边逃去。到了不周山之后,共工又羞又愤,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整理

全文共 3433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阶段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1

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例: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

此为何若人——《公输》

为与此同类——《公输》

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判断。

例:

斯是陋室——《陋室铭》

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例:

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

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装

例: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二)宾语前置

例:

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木兰诗》

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

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

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

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微斯人,吾谁与(谁)归——《岳阳楼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满井游记》

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

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输》

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

何以(何)战——《曹刿论战》

忌不自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介词结构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例:

投以骨(以骨投)——《狼》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祭以尉首(祭)——《陈涉世家》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童趣》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相与步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

不戚戚于贫贱(戚戚)——《五柳先生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

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使命》

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

躬耕于南阳(耕)——《出师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师表》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鱼我所欲也》

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例:

又七年,(自)还自扬州——《伤仲永》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

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满井游记》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例:

盖简桃核修狭者(桃核)为之——《核舟记》

其两膝相比(两膝)者——《核舟记》

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

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更有痴似相公(痴)者——《湖心亭看雪》

鸢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诸郡县苦秦吏者(郡县),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省略主语

例: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我)还自扬州——《伤仲永》

(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

(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

(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吾)由是感激——《出师表》

(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此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

(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二)省略谓语

例: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三)省略宾语

例:

问(之)所从来——《桃花源记》

便要(之)还家——《桃花源记》

使(之,身子)与台齐——《童趣》

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

愿为(此)市鞍马——《木兰诗》

投(之)以骨——《狼》

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

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

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

与(之)俱来——《隆中对》

将以(之)攻宋——《公输》

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四)省略介词“于”

例:

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

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

驱之(于)别院——《童趣》

与同人饮(于)楼上——《山市》

彼其受之(于)天也——《伤仲永》

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

急湍甚(于,比)箭。——《与朱元思书》

寓(于,在)逆旅——《送东阳马生序》

坐(于,在)潭上——《小石潭记》

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醉翁亭记》

独守丞与战(于,在)谯门中——《陈涉世家》

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陈涉世家》

一厝(于,在)朔东,一厝(于,在)雍南——《愚公移山》

(五)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例:

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石壕吏》

4

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例: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二)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文言文承宫樵薪苦学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译文

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给许多学生讲解《春秋》。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解释

1.少孤:年幼丧父。2.明:精通;懂得。3.授:传授;教。4.诸:所有。5.好:喜欢,爱好,喜好。6.怪:奇怪。7.索:索要8.承宫:东汉人。9.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10.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11.樵薪:砍柴。12执苦:干苦活。13.庐:屋子。14.笞(chi).:用竹片鞭打。15数:几。16欲:想要。17樵薪:砍柴。18执苦:干苦活。【启示】勤奋能使人有所作为。【承宫樵苦学里众学生为什么要阻止猪的主人打承宫?】《春秋》中有一个原则是“仁”

阅读

【文言知识】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孤②明:懂得③庐:房前④笞:用竹鞭打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3、理解古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承宫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文通假字

全文共 2664 字

+ 加入清单

1.之

①动词,去、到、往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杀之《陈涉世家》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④“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公将鼓之

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⑦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2.者

①结构助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结构助词,的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宜多应者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⑦语气词,不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其

人称代词,自己、我、我的,他、他们,它

而不知太乐之乐其乐也(自己的)《醉翁亭记》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他)

指示代词,这,那专其利三世(这种)

副词,表推测或委婉语气,大概,也许,难道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其真无马邪道(难道)

4.而

①转折连词,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述而》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未有问而不告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②修饰连词,相当于“地”。面山而居

③顺承连词,可不译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④表顺承的连词,然,这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⑤表顺承的连词,就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表顺承的连词,来挟天子而令诸候《隆中对》

⑦表递进的连词,而且国险而民附《隆中对》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⑧表承接,并且默而识之《论语?述而》野芳发而幽香

⑨表假设,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⑩表并列溪深而鱼肥

5.以:

介词,(从、由,把、用、拿、用来、拿来,因为,靠、凭借、根据)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出师表》

悉以咨之(拿来)《出师表》以衾拥覆(拿来)《送东阳马生序》

生以乡人子谒余(用)《送东阳马生序》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出师表》必以分人(拿)《曹刿论战》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陈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出师表》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送东阳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以其境过清(因为)

何以战(靠、凭借)必以情(根据)《曹刿论战》

②连词遂许先帝以驰驱(表目的,为)《出师表》

③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

④连词,表顺承。

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咨诹善道(用来)《出师表》

无从致书以观(来)《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以便)《岳阳楼记》

以激怒其众(来、以便)《陈涉世家》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至)以伤先帝之明(以至)《出师表》

⑤动词,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⑥副词,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6.则

①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②副词,那么

则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霸业可成《隆中对》

③连词,表假设,若,如果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之《孟子二章》

万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④连词,表转折,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⑤连词,只是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7.于

①比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②对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③在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④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⑤从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重点复习《陋室铭》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一、重点字词

名:出名,有名。

斯:这。

是:判断动词。

惟:只。

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上:长上。

入:映入。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调弄。

素:不加装饰的。

乱:使……乱,扰乱。

案牍:指官府文书。

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课文分析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__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__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4.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5.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饿乡记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饿乡记讲述了守志之士宁穷饿致死,也不愿仰人鼻息苟且偷生。凡不能坚守节操,希图苟活者,必混同流俗,为人所用。至于王侯贵戚因遭变故而被迫入饿乡者,也不能与守志之士同日而语。

全文翻译

我的朋友黄越甫曾经过饿乡,回来同我说:“这乡里很好,不是俗人所知道的。”我起初不以为然。近年来,同越甫一起去,不到半路,觉得路很险峻,好像不能忍耐;再勉强向前走,忽然气象更加宽大,别有一个天地,那山水茫茫一片,让人忘却贫贱富贵。

俯视王侯卿相,差不多蚂蚁一样的尊荣。他们吃着高粱肥鲜,醉饱要死,(我)只觉得他们特别可怜!伯夷、叔齐同我说这饿乡的来历,和到这里的君子们,并且说:“他们没到这里时,虞舜和商朝的大臣傅说、胶鬲,都流连这乡;后来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许多人,来拜谒我们请求入饿乡。

因为天要降大的责任给这人,一定先要使他经历这乡,来增加他们的才能。你们俩大概也是这样吧?”我笑着不相信,可是很高兴乡人不拒绝我,就几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齐谈古论今,盘桓流连,尽兴而归。遗憾王绩、苏轼不能跟我一起游历啊。

寓意含义:

人初生没有多少不同,然而最终至于大不相同,是习惯造成的。人有习惯,起初不知它为什么不同,就此一天天不同,那是志向造成的。志向不同,习惯就不同;习惯不同,人就不同了。志向是学问的关键,是走向善或恶的车或船。关键正,那么没什么不正的;关键不正,也没有什么是正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口技》

全文共 1960 字

+ 加入清单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小说。作者,字,

人。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A.适逢,正赶上B.会议C开会D.会合

(2)众妙毕备()A.毕生B.毕业C全、都D.完了

(3)宾客意少舒()A.少量B.稍微C减少D.年轻

(4)不能名其一处也()A.名字B.名声C.出名D.说出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3分)

5.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3分)

6.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

有什么作用呢?(3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2)既而儿醒()

(3)一时齐发()(4)众妙毕备()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虽人有百手()

(3)不能名其一处()(4)两股战战()

8.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9.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田子方教育子击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塞翁失马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鸿烈集解》,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塞翁失马翻译

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

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

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劝学第四段翻译 劝学文言文第四段翻译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变成了深渊,蛟龙从这里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也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为它永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作者简介

《劝学》的作者是荀子,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劝学》是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文中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文章的第一段讲了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360极速浏览器如何调整翻译栏设置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360极速浏览器调整翻译设置的方法如下:

可以将使用特定语言的网页设置为一律自动翻译。点击翻译栏末尾的选项,然后选择一律将[语言]翻译成中文(简体中文)。

控制是否为特定网站和语言显示翻译栏。点击翻译栏末尾的选项,然后选择以下选项之一:

1.如果在访问使用某语言的网页时不希望显示翻译栏,则请选择一律不翻译[语言]。

2.如果在访问某网站的网页时不希望显示翻译栏,则请选择一律不翻译此网站。

即使针对某网站或语言停用了翻译栏,在需要时,只要右击任一网页,仍然可以选择翻译成中文(简体中文)。只要访问了不是用任一首选网页语言所撰写的网页,就会触发翻译栏。

360极速浏览器是一款极速、安全的无缝双核浏览器。它基于Chromium开源项目,具有闪电般的浏览速度、完备的安全特性及海量丰富的实用工具扩展。此外,为了更适合国内用户使用,它加入了鼠标手势、超级拖拽、恢复关闭的标签、地址栏下拉列表等实用功能,配合原有Chromium的顺滑操作体验,让浏览网页时顺畅、安心。

360极速浏览器是国内最安全的双核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集成了独有的安全技术,充分利用360的优势,集成了恶意代码智能拦截、下载文件即时扫描、隔离沙箱保护、恶意网站自动报警、广告窗口智能过滤等强劲功能,内置最全的恶意网址库,采用最新的云安全引擎。

360极速浏览器是国内主流双核浏览器中唯一全面继承了chrome“沙箱(sandboxing)”技术的浏览器。它能将网页与flash都安排在沙箱保护中运行,所以,当某个网页出现错误或者被病毒攻击时,不会导致整个浏览器或者其它程序关闭。

360极速浏览器在安全性能上也延续了360作为国内互联网第一安全厂商的优势。采用创新的“云安全”防护体系,“云安全”恶意网址库实现了对恶意网站、网址的实时监控和更新,并第一时间对用户进行安全预警,可以有效遏制钓鱼网站为用户设下的各类欺诈陷阱,大大提升风险控制的防范等级,堪称为病毒木马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薛谭学讴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薛谭学讴》出自古籍《列子·汤问》,这篇古文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要虚心好学,追求多学多问,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薛谭学讴的原文

《薛谭学讴》的作品原文内容是: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学讴的翻译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量止住了流动的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此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文言文鲁恭治中牟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据《后汉书》改写)

注释

中牟令:中牟县的县官。

雉:俗称野鸡。

徒:只会。

德化:用道德感化

任:用

阴:暗中

阡陌:田间小路

反:通“返”,返回

状:陈述,描绘

译文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罚的方式。朝中大官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暗中派人到中牟县去视察。那人与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树下。有一只野鸡经过,在他们旁边停下,旁有一个小孩。那个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野鸡才是幼鸡,不能抓。那人很惊讶,对鲁恭辞别说:“我此次前来,是要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我久留只会打扰贤者。我将快速返回,把情况报告袁安。”

文言知识

徒。可解释为”白白地“,还可解为”只“、”人“等。上文”久留徒扰贤者耳“中的”徒“,解释为”只“、”只会“。又,”歹徒“、”匪徒“,这”徒“是指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记游白水岩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记游白水岩》讲述了苏轼与小儿子游玩奇山异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作者写了这篇短文,以此记述与小儿游山玩水的过程,可见当地风光,也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貌。

原文内容: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全文翻译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无题》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应觉:是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

6.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7.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8.东风:春风。

9.残:凋零。

10.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11.镜:照镜,用作动词

12.但:只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言文翻译 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言文出自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是:富贵不能迷惑他,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意志,为强权逼迫时也不屈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提出的大丈夫之道。

富贵不能淫的原文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原文节选如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爱莲说》

全文共 1552 字

+ 加入清单

一、内容梳理

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贵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异。

2、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句式特点:骈散相间,音韵私韵,顿挫有致。

二、重点字词

蕃:多独:仅,只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鲜:少宜:当然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益:更加

三、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中考试题

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

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可以不同流合污,保持高尚人格。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

5、某市在确实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示例一:赞成兰花,兰花无论位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二: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三: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6、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围绕“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作答,要写出两点以上。

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正直的高贵品质。

7、“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是“贪慕富贵,随波逐流”。“予独爱莲”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8、“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有何意蕴?

表现出周敦颐和陶渊明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9、《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从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水陆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1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全文的中心句(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2、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作君子。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玉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写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交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展示诗人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编辑推荐: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陋室铭 刘禹锡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一、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闻名,著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出灵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受到扰乱,动词用作使动词。

二、古今异义

1、鸿:谈笑有鸿儒。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丝竹: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馨:惟吾德馨。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4、形: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三、重点实词

1、谈笑有鸿儒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竹:本指管乐器。

乱:使……乱

10、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11、何陋之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