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周

不周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不周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不周问题。

分享

浏览

557

文章

9

不周山在中国哪里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不周山象征着不完整、灾难。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只可惜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

不周山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在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关于不周山具体位置,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而山西省长子县的西山相传就是不周山,而精卫填海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另外又传说宁夏和甘肃境内的六盘山为不周之山的残骸。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神话中常说的不周山,你知道什么时候收回来的吗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不周山在2010年被中国政府收回,在分离了这么多年后,不周山再次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里。

不周山的历程:

1、不周山在更名之前叫作葱岭。曾经的不周山没有国家进行管理,它是一个三不管地带。一直到了清朝,在中国的边境上相邻的有一个名叫准格尔汗的国家,想扩大疆土,但是被清军与当地的原住部落相联合,一举歼灭叛军。并将贼首擒获,此后,葱岭属于清朝的领土。

2、当时中国的国土面积比起现在也是大了不少。盛极必衰,自然的趋势。乾隆对当前的一切很满意,开始担心被人推翻,于是开始实行一系列闭关锁国的政策。

3、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人世界强国唯我独尊的美梦,英国用大炮轰开了我国的国门,政府无能,俄国人又将我国不周山强行占领,这一占就是一百三十年。

4、在我国建国之后,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很多土地被收回,这里面便有不周山。在2010年的时候,不周山正式回到祖国的怀抱。

展开阅读全文

不周山大概在什么位置?是真实存在的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山海经》的应该都只有,书中有一座山叫做不周山,不仅仅是在《山海经》中,在一些神话故事里也经常会出现不周山的名字,这个在古代神话故事中传说的山名,在古人的描述中充满了神话色彩,那么你知道不周山在如今的什么位置吗?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不周山作为《山海经》里的一座山的名字,在古人的描述中充满了神话色彩。那么它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它究竟在哪里呢,也一直困扰着大家。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不周山终年寒冷,常年飘雪,凡人根本无法到达。据后来的多个文献考证,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不过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

传说,炎帝的子孙共工氏和皇帝的孙子颛顼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共工氏驾起飞龙,猛的撞向了不周山,随着一声震天巨响,不周山被共工氏拦腰折断,整座山顷刻崩塌,天地之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天空中的日月星辰,大地上的山川河流都变了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山海经》中记载的不周山是现实中的哪个地方?不周山在哪里?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不周山,最早的记载是在《山海经》当中,其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而有关不周山的神话传说,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就比如说共工,《列子》之中又有着这么一个故事: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因为猛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后来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在后世不少的书籍中,都有关于不周山的记载。

那么不周山是今天的哪里呢?其实很多人都想不到,他就是我们今天的帕米尔高原,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典籍中,很早就有人考证,帕米尔高原就是不周山,只是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两汉时期,帕米尔高原又被称为是葱岭,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葱岭作为一条专门的交通要道,很多人都曾在自己的游记中记载帕米尔高原。

比如唐代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也在自己游记中专门记录了葱岭,由于此地海拔很高,他提醒如果路过这里的话,一定要带足够多的食物,因为太高所以四周基本上很难见到活的生物,而且即便是烧水也不会烧开,而我国对于帕米尔高原的管辖,也是从两汉时期就确立下来,并一直延续到清朝。

不过到了清朝以后,帕米尔的名字就已经陆续替代了葱岭,而且清政府还专门派遣官吏,测量当地的地势,并根据地势来将当地命名,在清朝全盛的时候,帕米尔高原全境都是在清政府的管辖范围以内,只是随着到了末期,由于清政府的积贫积弱,当时英国欲染指中国西藏,而沙俄则看重了新疆,于是在私下签订了英俄协议,英国取得了瓦罕帕米尔,而沙俄则是取得了北部。

随着中国陷入经年累月的军阀混战中,无暇顾及西北边疆,因此领土损失也越来越多,即便是如此,中华民国时期的地图上,始终坚持宣称对帕米尔高原所拥有的主权,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和阿富汗政府经过协商,在划定的中阿边界的时候,承认放弃了瓦罕帕米尔。

2011年与塔吉克斯坦协商勘界以后,中国收回了1158平方公里的帕米尔地区领土,两国边界得到了确认,在失去128年以后,中国将帕米尔地区收回来,值得一提的就是,由于这里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站,因此在人文景观上也别具一格,同时又有浓厚的大自然气息,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如果一定要前往旅游,最好携带足够多氧气,因为这里的天气变化很快,尤其是他平均海拔就高达50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不周山在哪?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

全文共 3854 字

+ 加入清单

不周山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是一座神山,也就是被共工撞倒的那座山,之后引发了天塌事故,然后就有女娲补天的传说了。那么这个神话传说当中的不周山,又是在什么地方呢?神话总也需要一些来源,不会平白无故创造一座山出来,那不周山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不周山又为什么要叫做不周山呢?1.古书记载的不周山

《山海经· 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郭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市处,因名云。”

《大荒西经》:又云“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看来,此山名并非共工氏触之后才得名的,而是它本身就有些问题。

《淮南子· 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路不周以左转兮”。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原“不周”下有“负子”二字,系衍文从郝懿行校删)。”郭璞注:“《淮南子》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今本《淮南子·天文篇》作“天柱折、地维绝”)。’故今此山缺坏不周币也。”此山原为天柱,经共工触坏,始有“不周”之名。又《吕氏春秋·本味》云:“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山海经·西次三经》云:“不周之山……,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则此山以产美味见称。参见“天柱”、“共工”。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参见“杞人忧天”。2.不周山名字由来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

不周山因何命名,是否与“周山”对立存在,不得而知。但是不周山象征着不完整、灾难。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不完整、灾难的集合体。

这个神秘的不周山在什么地方,今天的人不知道。因此,所有的山都成了不周山,人对土地产生了泛敬畏。3.不周山相关传说

共工怒触

共工怒触不周山,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子女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把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以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不周山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几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神化,反映了原来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级的分化。

注:“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共工炎帝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参见百科词条“共工”、“杞人忧天”。

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于是炼五色石补天——《李凭箜篌引》(此为唐代作品)。

盘古

不周山与盘古的关系“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肌肉为田土。”看来不周山也是盘古的一个部分,不知道是哪个部分,可以称之为天柱,虽极其重要,但却“不周”。这个重要的东西虽然不周,但还有大用处:顶着老天爷。一旦撞翻,问题就大了。

《淮南子· 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句话的意思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周山就是天柱,二是不周山包含天柱。无论如何,这个天柱本身就有缺陷。翻译出来的大体意思是:过去,有个名共工的与另一个名颛顼的争夺帝位。共工因不能获胜而发怒,用头撞不周山,致使折断西北角的一条撑天柱子,和东南角的一条系地大绳。所以,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移动;而地面向东南方低洼,水和泥沙都流向东南。

展开阅读全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 共工触山小古文翻译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一怒之下,用头撞击不周山,天柱折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后,水神共工向火神发动进攻。担当先锋的大将相柳、浮游,猛扑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宫,把光明宫四周长年不熄的神火弄灭了。大地顿时一片漆黑。火神祝融前来迎战,所到之处,云雾廓清,雨水齐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现光明。水神共工将三江五海的水汲上来,往祝融他们那里倾去,导致大地再次陷入黑暗。祝融只得请来风神帮忙,风助火威,火乘风势,炽炽烈烈地直扑共工。

最后共工他们被烧得焦头烂额,东倒西歪。共工率领水军且战且退,祝融他全速追击,直逼水宫,水神共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迎战。最后火神祝融获得了全胜,共工狼狈地向天边逃去。到了不周山之后,共工又羞又愤,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

展开阅读全文

出水痘护理不周的后遗症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在绝大多数父母的眼中,他们的孩子,甚至比他们自己还要重要。因此,婴儿的健康,也是为人父母时时牵挂的,水痘的到来,是不少父母事先没有预料的。长期以来,很多父母都误以为水痘是一种小病,甚至不用治疗,不用护理,就能够痊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出水痘护理不周后遗症

一、出水痘护理不周的后遗症

出水痘护理不周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出乎父母的意料,父母要懂得如何科学地照料出水痘的孩子,别让他们成为以下其中的一员。1、有特殊“标记”宝宝

水痘发病时全身发疹,多见于背部,并伴有瘙痒现象,父母如果不多加注意,小孩可能会用手抓,疱疹浅表易破,被抓后化脓,容易留下疤痕。如果不幸疤痕留在小孩脸上,影响他的容貌,长大后可能会有自卑的心理。2、面瘫宝宝

水痘还可以造成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格-巴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水痘严重可导致面神经瘫痪,暂时性视力丧失的视神经炎和下丘脑综合征。如果孩子出水痘时不悉心护理,在室外吹风未将其隔离,或不听医嘱乱用抗生素,不仅水痘痊愈后孩子身体抵抗力变差,还有可能变成“面瘫宝宝”。3、智力迟钝宝宝

只要未继发严重细菌感染,普通型水痘预后良好,愈后局部亦不会留下瘢痕。但是,免疫功能低下,继发严重细菌感染的水痘患者,新生儿水痘或播散性水痘肺炎、水痘脑炎等严重病例,病死率可高达5%~25%。水痘脑炎的幸存者还可能会留下精神异常、智力迟钝、癫痫发作等后遗症。

二、如何护理“水痘儿”

1、隔离“水痘儿”

一般在家中隔离即可。居室要通风,但避免直接被风吹到,谨防患儿受凉;光线要充足,但应避免阳光直射,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家中如有其他未患过的水痘的小孩,应另择居住处或不与患者同住一房间。隔离应持续到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时为止。水痘的症状之一,是温和的发烧。水痘扩散期间开始发烧,水痘消失时便退烧。发烧期间,不要服用阿斯匹灵来退烧,因为这样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机会。2、给“水痘儿”剪指甲

避免用手抓破痘疹,特别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痘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双手清洁。可缝制一副毛边向外的手套,或者用纱布包裹他的手部。3、止痒有4招

(1)衣被不宜过多过厚过紧,太热了出汗会使皮疹发痒。

(2)洗澡水中放入4大汤匙碳酸氢钠苏打粉,每三至四个小时洗一次澡。

(3)旧袜子或者枕套里放些干燥燕麦,泡到澡盆里,过十分钟用这个水给宝宝洗澡能够起到很好的止痒效果。

(4)清洁皮肤后,在长水痘的局部使用含0.25%冰片的芦甘石洗剂涂抹。4、注意勤消毒

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家中如有其他未患过的水痘的小孩,应另择居住处或不与患者同住一房间。隔离应持续到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时为止。5、注意病情变化

注意病情变化,个别水痘宝宝可合并发生肺炎、脑炎,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时应及时送到医院。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出水痘护理不周的后遗症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

全文共 1497 字

+ 加入清单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已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儿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共工怒触不周山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

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②触:碰、撞。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④昔者:从前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⑨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⑩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阅读理解

(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4)尾声:借助神话解释了人类的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困惑,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赋予浪漫主义色彩。

小结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2)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含义

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正处黄河(约当今卫河)东岸附近。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居九有(即九州)黄河中游河西地区(约在今河南辉县境),在颛顼部落联盟的上流。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百姓。共工率领部落联盟修筑西岸河堤,防止水患。大水冲毁东岸河堤,殃及下流颛顼部落联盟。两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颛顼以共工违反天意为由蛊惑群众,共工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颛顼击败了共工。(实为争夺权位而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