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世民为什么推倒魏征的碑(汇集20篇)

浏览

4150

文章

197

篇1:李世民要袁天罡斩90条龙脉,为何他少斩了两条?

全文共 1847 字

+ 加入清单

每次一提起袁天罡的时候,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毕竟有很多与袁天罡有关的话题,都可以说是很让人捉摸不透的,因此人们就会对他产生这样的印象。而据说,当年李世民派袁天罡去斩龙脉的时候,命令他斩掉90条龙脉,但是袁天罡最终只斩掉了88条,还剩下两条龙脉没有斩掉,这是为什么呢?这两条龙脉有何特别之处呢?1.李世民为何要斩龙脉

李世民以不光彩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当他坐拥天下时,却害怕自己重蹈覆辙别人的命运,因此,他便派袁天罡测“王气”,袁天罡得出90条龙脉,李世民便让袁天罡斩断所有龙脉,他只斩了88处,留下2处各出一帝王,袁天罡为什么没有斩断所有龙脉呢?

“风水”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玄术”之一,如果说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就是通过自然界的力量、磁场能量等形成一定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来判断出凶吉。但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风水”便成为了人们比较关注的学问。

尤其在建筑宫殿、房屋,甚至是墓地时,都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及原则朝廷选址,因而成为选择最佳地址的一门“玄学”。在历史上最有名的玄学家就是唐朝的袁天罡了,而在他身上发生的种种“事迹”更能证明他是一位“玄学”高人。

“玄学”的内容较为广泛,除了风水之外,相术也是其中之一。袁天罡虽然出身贫寒,但自幼喜爱读书,善于钻研“相术”,刚到洛阳时,他就已经小露锋芒。当时有几个人同时找袁天罡看相,都被袁天罡一一言中,既而名声大噪。

其中关于武则天幼年时,也有过相面一说。据说,当时武则天的父亲找袁天罡为其家人看相,袁天罡指着武则天的两位哥哥说“官可三品,保家主也。”三品大员已经是朝廷重臣,家人自然是喜不自胜。

当时的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家人谎称是男孩,袁天罡观了她的相之后感到惊叹,预测说:“如果是女子,以后可为天子。”《新唐书》记载:武后最幼,姆抱以见,绐以男,天纲视其步与目,惊曰:“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后来真的当了皇帝,并且改国号为“周”,由此可见其“玄学”掌握得极其精通。这样有名的人才,自然会得到李世民的重视,于是便召入宫算大唐的“风水”运势。

经过袁天罡的推算,一共算出了90条龙脉,李世民自然是容不得别的地方再有天子出现,所以,影响大唐江山气数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要全力除之。2.袁天罡为何留下两条龙脉

其中最有名的一条龙脉就是“蟠龙山”,在其“龙颈”处有着明显被挖凿的痕迹。这就是当年袁天罡所推算出的龙脉之一,李世民便命人砍断“龙颈”,这样在此地就无法再出天子。但袁天罡却留下了两处龙脉没有砍断,一处是山西太原,一处是安徽砀山。

山西太原,当时袁天罡以离唐朝龙脉太近为由,没有砍断此龙脉。而在唐太宗死后,武则天便当了皇帝,或许有朋友认为此龙脉与武则天无关,但武则天母亲杨氏乃是隋朝皇室宗亲,祖籍便是山西太原。

安徽砀山则是梁太祖朱温的出生地,唐朝正是灭亡于他的手里而建立的后梁,可以看出袁天罡还是推算得极其精准的。

而袁天罡之所以留下这两条龙脉,主要原因就是砍断龙脉,改变自然的运势自己也会遭受“天谴”的,正所谓天机不可泄漏,一旦泄漏便会引发“天怒人怨”而折寿。因此,袁天罡留下了两条龙脉,便历史的轨迹依旧滚滚向前。

对于袁天罡的“玄学”也是褒贬不一,半信半疑,但他和李淳风所推算出来的《推背图》却是推算到了中国两千年以后的命运,后来因为“天机不可再泄”,而停止了演算。

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有些历史事件却是有着惊人的巧合,所以也让袁天罡在后世之人的心里留下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地位与印象。而“玄学”的奥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3.袁天罡的故事

隋朝宗室

相传袁天纲为隋文帝杨坚之子,生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初。因皇后独孤氏杀其母,抱给袁家抚养。

仙女之子

民间传说袁天纲和李淳风是亲哥俩。一说同母异父,一说是一母所生双胞胎,由袁、李两家抚养,都是画上的仙女所生。

断马入河

传说有回袁天纲与李淳风跟从唐太宗出游,看见河中有两只分别为赤毛和黑毛的马。太宗要他们推算哪只马先入河。袁天纲占得离卦,离为火,便断言是火般赤毛的马先入水。李淳风则认为:遂木取火,应先见黑烟才见火,应该是黑毛的马先入河。结果李淳风猜对了。但他却谦称不是袁天纲,他就不能推算出烟和火的奥妙关系了。

推背图

贞观十七年,《推背图》是李淳风和袁天纲共同编写出版。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纲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李世民是怎样开创贞观之治的?

全文共 293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唐朝时期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明君,虽然当时的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逼迫李渊退位让位给自己,但是,其实皇位的争夺本身就是一场智慧谋略和胆识的综合性的比拼。胜者为王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了。不过,李世民上位后开始减轻农民的负担,社会一片和谐。李世民还开创了当时的贞观之治,关于李世民这个人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吧!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李世民生平

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生於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5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後称长孙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此後,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杀薛仁杲(薛举之子),败宋金刚、刘武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後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

此後,李世民与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间互相倾轧,分为两派。宰相裴直、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跟随李建成、李元吉为一派,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随李世民为一派。大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将领李靖、徐世绩、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政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侄子,强迫高祖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医治最终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5月病死於长安含风殿。葬於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善於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徵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

丰功伟绩

不拘一格用人才,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个政府机构之间权力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危害与影响;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让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3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3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3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对高句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胜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由于社会安定,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古代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基础;

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唐太宗能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开创“贞观之治”。是中国人千年称颂的好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身体健康的李世民,为何会突然的暴病而亡呢?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身体那么健康,为何突然暴毙?

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这也是历史上的记载。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李唐皇族全部都会有遗传性的疾病,比如唐高祖以及唐高宗等等。

李世民在很早的时候就会征战四方,一直身先士卒,早就已经战死了好几批的马人,同样也是一身伤病。当时的太极宫本身就是建设在低洼的地带,进入到夏季之后更是潮湿闷热,李世民在登基成为皇帝时,就是因为经常性的闷热而感觉到伤痛,每年夏季全部都会离开,到其他的地方避暑。

在进入到后期的时候,李承乾选择谋反,一时之间让李世民的精神会受到比较大的打击,政治规划一瞬间也会被扰乱,身体根本就没有办法和之前比较。这是自己一手培养长大的儿子,更加是自己和皇后之间的结晶,两人一直都会非常看重这个孩子,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居然会选择谋反,这必然就会遭受情绪上的打击。

唐太宗李世民在临终之前就曾经已经做好一些比较周密的安排,将长孙无忌等人留下来成为辅政大臣,而且还暗中准备一些保险。这就意味着李世民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状态,明白早就已经回天乏力,因此这根本就不是突然的死亡,而是早就已经准备好后事。

在进入到后期身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差,更是病入膏肓,回天乏力,也会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谓的这些丹药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效果,会导致病情变得更加的可怕,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死亡并不是死在这些丹药上,也并不是因为突然死亡在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异常,这应该就是遗传性的疾病,因此这就导致身体已经出现了一些异常。在离开人世之前也早就已经感受到一些异常,因此才能够有机会做好一些妥善的安排,让大家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世民什么样的女人娶不到 李世民为何要娶两个寡妇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为何要娶两个寡妇?

李世民选择娶了两个寡妇,这其实和寡妇的出身有一定的关系,李世民娶她们这完全就是出于政治的目的。这两个女子的祖父就是之前非常有名的大将军,为了能够得到整个家族的支持,所以许多的人都想要能够娶到他们家的孩子,这就能够有效增强自己的实力。

一、第1个寡妇

命运还是非常悲惨的,原本是关中名门,但是在出生之后不久,父亲就已经去世。在女子长大之后就顺利的出嫁,可没有想到自己的丈夫就被牵扯到造反案件中,最终就被牵连处死当时就是要抄家。可是因为只是一个16岁的小女孩,所以根本就没有处决,8年之后就嫁给了李世民。

二、第2个寡妇

李世民在迎娶这个女子的时候,也同样迎娶的堂妹韦尼子,而这个韦尼子,这一个女子其实也同样嫁过人,而且也同样是一个死过丈夫的寡妇,为什么还是会得到李世民的青睐呢?这里就要说到王玄英,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就是王世聪的儿子,在被李世民镇压之后,必然就被人伤害。

三、两人受尽宠爱

虽然这两个人都嫁过人,可是依然是得到李世民宠爱的,特别是第1个女子,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之后,为此就成为了贵妃,在后宫之中这一个位置还是至高无上的,可以说这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同样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但是说来说去我们也会知道李世民的宠爱,无关真心,这完全就是为了个人的政治,为了个人的地位。所以在看到这里时,相信大家都能够明白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其实很多人都说这也是能够理解的,要知道在皇宫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真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李泰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李泰为何没当上太子?

是因为李泰对于皇位有一种谋夺之心。唐太宗在废掉对方的时候,也曾经多次的告诉大臣,虽然自己还是非常喜欢儿子,但是他还是应该废掉,这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有了一种想要谋夺的心。

李世民认为皇位无论如何是不可以谋夺的。一旦一个人如果想要去谋夺皇位,那么这个人自然就不可以当皇帝。一旦这一个人打算去谋夺皇位,那么必然就不可以成为皇帝。这个话其实对于李世民来说还是非常关键的,不仅仅是李世民历史上的这些皇帝,全部都会认为皇位根本就不是靠谋夺。

上天注定要给你这个位置,那么必然是你的,如果上天不打算给你这一个位置,就算想要去夺也并不可能会落在你的手中。

历史上的皇帝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保证位子的神圣,让所有的人不要一直都想着这件事情,因为就算是惦记也没有任何的作用。只有安分守己那么并不会选择造反,这件事情,其实对于李世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李世民也会选择杀掉自己的哥哥,最终获得了皇位。

就是因为从这两方面考虑李世民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去用这样的手段来夺得位置,如果儿子用这样的手段去夺得位置,那么在李世民的心目中也会觉得,可能以后自己的事情也会被大家不停的说,那么通过这一些事情,我们也会知道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个谋朝篡位者。这些可能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在看到这些故事时,是不是也会觉得有一些不可思议,这也是我们所需要注意的一些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李世民发动政变的时候,为何李渊没有管呢?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李渊为什么坐视不管

原因是不敢管不能管,没有能力管,从这里自然就能够明白。从玄武门之变就可以看到李世民来势汹汹,希望能够尽快的拥有皇帝之位,甚至不惜残害自己的兄弟,在此时李渊真的是不敢管。

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李渊根本就没有能力管。虽然是皇帝,但手中没有多大的权利,李世民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沙场上征战平定,早已为大唐创下了赫赫战功。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功高盖主,在朝台上已经形成了两个派系,一个就是支持太子,一个就是支持李世民。

在朝堂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这两个派系之中,李渊其实就好像是一个虚壳一样,仅仅只有一个华丽的外表,却没有实际的权利,在此时,虽然觉得李世民有一些残忍,可自己到底能够做什么呢?

李渊之所以会架空无数的原因,都在自己的身上,大唐建立之后,李渊没有选择剥夺李世民,还有李建成的兵权,两个人手中都有兵权,能够掌控整个国家的大局。李渊之前的一些所作所为早就已经让大臣心灰意冷,要知道刘文静绝对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一直跟随着李渊。可是仅仅只是说出了一句话,直接就被残忍的杀害

朝中有无数的大臣,对李渊本身就会有一些不满,因此也没有特别的中心,在遭遇玄武门之变之后,自然就会直接站在李世民的身边。从这里可以看到李渊之所以,不管是因为没有权利,而且也根本就不敢去管,只有踏踏实实的去等待结果,这才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万一哪一方赢了,也只能够说没有能力本身就是没有任何的价值吧,当然也可以让大家看到,在当时的后宫中真的是比较残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武则天与李世民没有孩子,为何与李治却有6个孩子?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五千年文明经历的朝代不计其数,其中伟大的帝王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其中只出了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这位女帝有着传奇的一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的一生有两位夫君。在当时封建的王朝那可是炸了锅的大事,百姓们明面儿不敢谈论,但当时枯燥的生活里私下里免不了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奇怪的是武则天跟李世民相守相伴了11年,但两人并未生下一子,但武则天与李治诞下六子,这究竟是为何呢?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在历史上14岁时,便因为美貌而被李世民选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名"武媚",之后便是长达11年的陪伴。但在这11年的岁月中,武则天和李世民未生下一个孩子,要知道当时李世民还正值壮年,这一现象实在是有些奇怪,而相比之下,武则天在和李治结合之后,没几年便生下了6个孩子,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倒11年的陪伴,武则天和李世民就从未与儿女之情?

1、我们前面也都提到了。武则天是在14岁时,被李世民召进宫中,此时李世民后宫已经有十数位妃嫔了,且皇子十几个、皇女二十多个,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正常人,在何况武则天和李治在一起后,立刻便为其生下了6个孩子,所以说武则天的身体也很正常,并且,武则天进宫正是因为其美貌被李世民看中,所以也不应该有看不上眼的原因,那能解释两人为何没有孩子的原因,可能就是两人间并未有过多的情感交集,武则天虽然被李世民招进宫,但却没怎么"翻牌",一直没能生下孩子。

2、就是因为武则天宫中地位太低导致的。皇宫中最不缺是是什么?那当然是美女了。而武则天进宫时也才区区五品才人,在宫中地位并不占优势,可能连见皇帝一面都很难,那就更不要说侍奉皇帝了,所以这也是为何李世民、武则天没有孩子的原因。

3、对于武则天,我们不能不提当时的一个传言。相传在武则天还很小的时候,唐朝著名相士袁天罡为其看过面相,预言其将来必定是帝王,也许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了,所以在将武则天招进宫后,故意对其冷落,使得两人之间未诞下一个孩子。但宿命终究是躲不过的,李世民死后,其子李治爱上了武则天,并将其迎回宫中生下6个孩子,最终武则天更是凭借李治的宠爱,逐渐把持唐朝军政大权。

4、还有一个野史记载,就是在634年时,李世民就已经不具备生育能力了(武则天进宫是638年)。因为在此后,李世民就再也未增添新子了,而这可能是李世民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而这也是武则天进宫后,11年未生下一个孩子的直接原因。

而武则天本身就是极具野心的女人,再跟李治生下6个孩子之后,其野心也在不断膨胀。虽然此前未能更李世民生下一个孩子,但李世民去世前,武则天就已经将目光对准了李治,李治登基称帝后,再去感应寺祭拜时,武则天就给李治暗送秋波,最终李治也拜倒在了武则天的石榴裙下,并在国丧期满之后,便迫不及待的迎武则天进宫,此时的武则天就已经还有身孕了。最终在李治的宠爱之下,一步步登上高位,并最终手握国家大权。

所以说,武则天陪伴在李世民身边11年,一直未能生下孩子,其很大原因可能跟李世民有关。而武则天不愧为中国的女皇帝,从一个五品才子,一举逆袭成中国首位女皇帝,可谓是中国古代女强人的杰出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唐初三大名将是谁?李世民眼中的三大名将是谁?

全文共 1405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是唐朝的建立者,也是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的开创者。虽然李世民的皇位得来并不是名正言顺,但是的确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凌烟阁,我们都知道,李世民为了纪念那些跟随他征战的功臣们,将他们的画像都挂在了凌烟阁之中。在这些功臣中,我们知道的很有功绩的,诸如秦叔宝、尉迟恭等,但是在李世民眼里,他们都算不上是“唐初三大名将”。那么,到底谁才算得上是三大名将呢?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人才辈出,秦叔宝,尉迟恭,李孝恭、李靖、李勣、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李晟、韦皋等一大批名将,有的为大唐的建立征战四方,有的在维护边疆安全中战功累累,有的在维护中央统治,对地方藩镇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不是唐朝的建立者,但确实唐朝和历史上最出名的皇帝之一,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就是卓越的军事家,那么被李世民称为唐初三大名将的人是谁那?

李勣原名原名徐世绩,字懋功,一生经历战阵无数,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669年12月31日,李勣病逝,李治命令百官送葬到未央旧城西北,所筑的坟依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建筑,以此表彰李勣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唐初得到相同待遇的,只有李勣。

李道宗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一生参与破刘武周,破王世充,灭东突厥、吐谷浑,征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为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作为大唐的皇亲国戚,犹如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在唐初宗室之中,只有他和河间郡王李孝恭最受时人的称赞,。对于他陷害薛仁贵,但其实那是小说之言,不是历史,也被小说严重丑化,但是晚年遭长孙无忌、褚遂良的陷害,流放象州,途中病死。历史上的文成公主不是李世民的女儿,是李道宗的女儿。

薛万彻本为隋将,后与兄长薛万均同自幽州降唐,因征讨梁师都有功,授车骑将军,随罗艺四处转战其他起义军,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赏识。玄武门之变时,带领东宫兵马力战,甚至反扑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以太子首级,他才放下武器带领数十骑逃入南山。后来唐太宗赏识其武勇,屡次遣使招谕才复出拜将。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屡立大功,尚太宗妹丹阳公主。

薛万彻入朝,与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关系密切,谈话中,薛万彻再次表示了对朝廷的抱怨,而且说:“今虽患脚,坐置京师,诸辈犹不敢动。”房遗爱对他说:“公若国家有变,我当与公立荆王元景为主。”以推翻高宗李治的统治。不久,事泄,薛万彻被捕,但拒不承认,后来房遗爱出面作证,薛万彻这才伏罪,临行前,薛万彻大声说:“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说罢,解开衣领对监斩官大声喊道:“亟斩我!”但刽子手刀下无力,第一刀没有砍准,万彻大声呵斥:“何不加力!”连砍三刀才斩下他的首级。

害人终害己啊!长孙无忌在宫廷斗争中败下阵来,也走上了李道宗的那条路,被流放黔州,后被迫自缢而死。长孙无忌间接帮了武则天的大忙,他将李唐宗室中一些颇有能力的人,比如李道宗、李恪全部害死,到头来没人能阻止武则天夺取唐朝的江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孙皇后去世之后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为何不立后?

之所以没有重新立皇后,是因为这件事情关联比较大,随时都可能会打乱唐太宗的政治部署,甚至还可能会动摇整个大唐的根基,因此就没有选择立皇后。

长孙皇后从小就会比较喜欢读书,知书达礼,在和李世民走到一起之后,始终都会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一直都会站在李世民的背后,始终都会支持李世民的决定。李世民虽然有很多的妃子,但是很明显皇后就是自己心中无法取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女子。放到整个封建时代来看,长孙皇后完全可以进入到前5,这也是李世民事业上的一位得力助手,会非常懂得分寸间的拿捏。

玄武门之变之后长孙皇后也会展现出母仪之风,安慰朝中的文武百官。李世民曾经说过,自己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和自己的皇后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这可能只是一位皇后,但是起到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在这次的政治变化中也能够起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可以说确实很不错。

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也同样告诉李世民一定不要厚葬,甚至也并不需要陪葬,一切从简即可。那个时候李世民一直难过的不停流眼泪,这个贤良淑德的女子早就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以忽视的一部分,更是成为了一个沉重的回忆,所以从此之后也没有立皇后。因为在李世民的心中,没有任何一个女子能够有效比得上自己的皇后,两个人的一生携手20多年之后还能够葬在一起,可以说也是没有任何遗憾吧。这样的真情放在民间也是比较难得的了,更何况是被称之为无情的帝王之家,当然人们也会觉得这个女子的所作所为也同样是受之无愧,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出色的皇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李世民玄武门政变为何找尉迟敬德不是秦琼 玄武门政变什么时候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尉迟敬德敢作敢当,粗豪忠朴;秦琼早期身经百战,受到很多的伤,身体多病;故李世民找尉迟敬德。据史书记载,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

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朝首都长安城玄武门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这次政变,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掌握了皇权,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玄武门是唐朝皇宫的北门,位置重要且防御严密,是皇城内的重要屏障。当时,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已经年迈,而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争斗已经公开化。李建成作为皇太子,拥有大量支持者和权力,而李世民则通过自己的实力和才干,逐渐积累了大量势力和支持者。

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削弱了李建成的势力,并且提高了自己在皇宫内的地位。他还秘密训练了一支精锐的部队,准备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政变当天,李世民率领他的部队,在玄武门埋伏。当李建成和李元吉经过时,李世民和他的部下突然袭击,杀死了他们。李世民还派兵占领了皇宫内的各个重要地点,控制了整个皇宫。

李渊在政变后,被迫让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后宫。李世民则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唐朝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玄武门之变虽然是一场流血政变,但在唐朝历史上却有着重要的意义。玄武门之变为唐朝的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为唐朝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这次政变也成为了后世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话题。

对于这次政变,历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是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唐朝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李世民的个人性格和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李世民是如何打消对房玄龄的怀疑的呢?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状告房玄龄谋反,李世民是如何处置的?

李世民之所以会打消怀疑,主要是因为这就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人,而且无论怎么样都不会选择居功自傲,一直以来都会善于去发挥别人的长处,也就是因为如此才会得到李世民100%的信任。在当时的玄武门事变中,更是做出了一些出色的成绩,成为了李世民的贴心人,能够成为这样的一个宰相,在这背后本身就会有这许多的不可思议吧。

一、善于发挥别人的长处

房玄龄一直都会善于发挥别人的长处,比如和杜如晦在政治上就会搭配。对方在决断事情这一方面是比较有见地的,因此两个人之间一直以来都会合作的非常不错,始终都会先做出一些谋划,然后就等待对方做出一些决判。在这一方面李世民,自然就会逐渐的打消怀疑,毕竟一个如果真的有心想要抢夺地位的人,怎么可能会选择这么做呢?

二、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宰相本身就是一个权力比较高,但是风险同样也会非常高的位置,稍微一个不小心很有可能就会万劫不复。可是房玄龄这一些年来一直都在任劳任怨,一直都在勤勤恳恳没有反驳,也没有劝诫所有的事情都会以李世民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自然不可能会有任何的怀疑性。

三、从来不会居功自傲

房玄龄虽然说拥有着出色的成绩,在当年的玄武门事变中也是一个主要的核心人物,但是却从来不会乱说话,为人非常的低调,两个人的默契真的是别人所没有办法理解的。甚至如果被其他的大臣白脸色也并不会反驳,总是会自我批评,看一下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做错,其实这样的一个人物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会让大家觉得非常的不错,因为这样的人就是懂得韬光养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常何可以决定李世民的生死存亡是真的吗?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玄武门之变中,常何真的可以决定李世民生死存亡吗?

常何确实可以有效决定李世民的生死,主要是体现在多个方面,虽然说官职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官职。

一、起到守护安全的作用

守门大将在当时就能够有效守护地位的安全,无论是王侯亲卫还是高级官员,全部都需要经过玄武门,同样也需要把武器全部的交出来。这三兄弟都会在自己的皇府居住,如果准备进入到李渊的皇宫内,必须要经过玄武门,因此这一个位置显然就会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建成为了能够除掉李世民,特意选择去收买,这是很可惜,对方早就已经投靠李世民,因此没有任何的作用,简单来说,这只不过是安插的一个特务。

二、关闭玄武门

李元吉和李建成早就已经经过玄武门,在这个时候他一直都会选择把玄武门关闭,李世民直接就选择带领下手从4周杀出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已经知道大事不妙了,正打算直接冲出玄武门,但是却始终无力回天。就是因为如此才会导致李元吉还有李建成直接就惨死在万剑之中,李渊知道已经无力为天,虽然说自己有一些不愿意,但是也没有任何的作用,是能够选择让位。

三、将李建成部下隔离在外

以市民能够把自己的将士带入到其中,提前的做好埋伏就应该感谢这一个人,如果不是这一个人的帮助也不可能会成功,另外也可以把李建成的这些部下全部的隔离。这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去发动一些军事政变,这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感谢他,如果没有他的存在,那么玄武门事变,根本就不知道到底,鹿死谁手的时候真的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情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李世民为什么想立李恪为太子?最终为什么选择了李治?

全文共 138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立太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不光是在为自己选择继承人,更是为这个国家选择一个可以接替自己延续下去的力量。唐太宗李世民就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先是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晋王李治,但是在李治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还是犹豫了,他想要改立李恪。那么,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想,最终为何还是选择了李治呢?

在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中,因为李世民曾经考虑过立为太子,而他后来被长孙无忌加害,所以引起很多人同情,在一些电视剧里,李恪的形象也都很正面。但回到当时的具体历史情景来说,李恪是不太可能被立为太子的。

李世民只是说过,李恪“英果类我”,算有一定程度的赏识,但还说不上最赏识。看看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是什么态度,对李恪是什么态度?

李承乾就不用说了,从小李世民就非常宠爱,即便后来谋反失败,群臣商量要处死,李世民还舍不得,最后才下诏废为庶人。贞观十九年,承乾在贬所病死,李世民还特地废朝,以国公礼下葬。

再来看魏王李泰。李泰以文学著称,又编纂《括地志》,书城之后,李自成各种赏赐。当时李泰已经出居长安延康坊的府邸,李世民亲临李泰宅邸的时候,下诏长安死罪免死,延康坊居民免一年租税。之后,李世民还想让李泰入宫住在武德殿,只是魏征反对,才作罢了。李泰被贬逐之后,李世民还经常提起他,并且对大臣说“我心念之不已”,说明即便他已经觉得李泰为人过于阴险,但依然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相比之下,李恪更早的记录并不多,只是在晋王李治已经被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又反悔,想改立李恪,才说了“英果类我”的话。但在长孙无忌表示反对之后,他就马上放弃了,并没有进一步坚持。这之后,李恪就被外放到地方去了,齐州都督。没多久,因为与乳母的儿子赌博,被告发后,被撤了都督的职务,封户也被削减了三百。

参与赌博这个事儿可大可小,但这么容易就被处理,说明李恪在李世民心目中本身地位就不高,只是找个借口处理他而已。为什么呢?

本来外放李恪,就是为了保证李治的太子地位不受威胁,同时也可以避免李恪因为觊觎太子位置,被坏人利用。但外放为都督,这是有兵权的职位,李世民可能事后也意识到不太合适,将来有可能起兵叛乱,所以就找了个借口罢免了都督职位。

既然李世民并不是太看重李恪,为什么又要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想立他为太子呢?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在经历了李承乾和李泰争立事件之后,剩下的皇后嫡子就只有李治了,如果李治还不行,接下来就是庶子了。而庶子中,李恪不仅他妈是隋炀帝女儿,而其他也是当时还活着的李世民的庶子中最年长的,自然就轮到他了。

其实从李世民一贯的行事风格来看,他这时候试探长孙无忌的意思,并不是真心想立李恪为太子,只是试探一下长孙无忌而已。因为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关系太深了,从玄武门之变开始,长孙无忌就参与了,到后来又长期当宰相,但李世民这时候显然对他并不完全信任,是有所怀疑的。但他这样试探的结果是害了李恪,让长孙无忌对李恪提高了警惕。

高宗继位后,一开始长孙无忌主导下,将立刻又外放为梁州都督,这显然是为了安抚李恪,防止他有其它想法。因为当时高宗刚继位,最需要的是保持稳定,避免出现大的动荡。但不久之后,就借着房遗爱谋反的案子,大肆株连,顺便就一起把李恪杀了,以绝人望。

皇家的孩子就是如此,往前一步当上皇帝就可以生杀予夺,主宰别人的命运,往后一步就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是吸李渊乳头么?跪而吮上乳怎么正确理解?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事变成功后并没有杀掉李渊,毕竟如果把自己的爹也杀了那就遗臭万年了。不过李世民杀掉自己的两位兄弟,估计也是把李渊吓的够呛,这样的儿子以后还要怎么面对呢?当然李世民也想到了这点,所以就有了“跪而吮上乳”这件事情,从字面上看难道是李世民吸李渊的乳头么?当然不可能这么辣眼睛了,李世民只是通过这个比喻来证明自己还是李渊的好孩子。

《资治通鉴》上曾记载了一件事,武德九年六月记事: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这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李渊开始质疑父子间感情,李世民却以吮吸其乳的方式,来表达亲近之情。这就有点让人惊讶了,为何李世民要如此做呢?难道李渊拥有丰满的乳房,能喂其喝奶?

这话还得从头说起,当时大哥李建成与三弟李元吉合谋,想要杀害李世民。不过此计被李世民识破,反而来个将计就计,在玄武门中斩杀了自己的兄弟。虽然他自问没有过错,但若想要登上皇帝之位,此事难免产生许多流言蜚语,而且就连李渊那边都无法过关。于是李世民暗中下令,让尉池恭保护李渊安全,实则监控其一举一动。

经历过分风浪的李渊,对这个小伎俩,又怎会看不穿呢?于是他特意招来李世民,表达出自己对他的信任,以此来换取自由与安全。李世民也深谙其道,通过吮吸乳头的方式,为天下百姓秀了一把演技,改变流言蜚语的方向。

有人觉得这种做法,实在太让人恶心,但李渊却对此并不奇怪。其实在古代,这种行为确实大有深意。胡人留有“尚乳崇拜”的风俗,李渊恰好便是北周贵族,身上仍然留有胡人血统,因此,在唐朝皇室的很多做法中,都带有很鲜明的胡人特征。在如此环境的熏陶下,李世民为摆脱不孝的罪名,做出说“跪而吮上乳”行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李世民和李治都宠爱武则天 最后为什么只有李治让她做皇后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李治宠爱武则天但是为何只有李治让她做皇后

李治对于武则天有感情同样也是一种深厚的感情,就是因为如此才会最终让他成为皇后。

李治一开始真的非常喜欢武则天,在这一个喜欢之下,所以也会想要让他成为自己的皇后。在这一个态度上也同样会比较坚决,其实所有的人都会比较反对,可是他依然还是选择一意孤行。

李治之所以愿意为了武则天而选择放弃所有,这其实就是因为内心的这份感情,所以才非得让武则天成为皇后。其实他也希望武则天能够有一个机会可以和自己并肩战力,也希望两人在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的感情上不会有任何的遗憾。所以才不会管外界人的反对,所以说在这段感情中必然也同样是付出了很多的情感。

全心全意的喜欢上武则天,也愿意为了武则天而付出所有,不过两人在经过了无数的事情之后,也同样开始走向一条猜忌的道路。因为全部都是皇家的人,一个是皇后一个是皇帝,难免也可能会因为权力而出现争执,一开始他根本就不相信武则天,为了想要夺得权利,而一直都做一些小动作。所以才会把很多的朝政全部都会放到武则天的手上。

但是事情就是如此地有趣,武则天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权利,马上就做了很多的事情。如果他们是一对非常平凡的夫妻,那么也不可能会有更多的争夺,只是很可惜他们根本就不是平凡的夫妻,也就意味着根本就不可能会只有感情在后续的问题出现时,他们之间也同样会有着权力之争。相信就是因为这一些原因,才会导致逐渐的走向一条陌路,这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特别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李世民:我死后你怎么办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我死后你怎么办

这其实是李世民问武则天的一句话,那时候的武则天入宫之后,得到了李世民的宠幸,但是身为皇帝,肯定是要担忧自己以及后辈的皇位的,也是担心有人夺权,所以有一次他问道李淳风,而李淳风则是说到一句武代李兴,这一句话便是让李世民瞬间意识到可能是武则天的问题。

所以,后来的一次机会,李世民问道武则天说,如果朕死了,那你该怎么办,李世民的这句话意思就是问道武则天,考验她,看她是怎么样的回答,而武则天也是知道了之其中的意思,于是说道,如果你死了,我就离开朝廷出家,一直到死去。

如果武则天说的留在朝廷了,一直到老去,估计李世民就知道了武则天的野心,就会立刻处死她,但是武则天知道了李世民的意图,自然不会那么说,也就逃过了一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汉武帝一辈子都没解决匈奴,为何李世民一战突厥就亡了?

全文共 2287 字

+ 加入清单

匈奴在古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一个很难缠的敌人,古代的王朝与匈奴之间也是有过很多年的恩怨,有过和平也有过战争,而汉武帝是抗击匈奴的一个重要人物,不过虽然汉武帝对匈奴可以说是毫不留情的痛击,但匈奴的问题实际上却并没有完全被解决,而后世唐朝时期,李世民却一战就解决了类似的突厥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距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汉武帝对待匈奴的态度

汉武帝——刘彻,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在其统治下国家强盛,疆域庞大。但在汉武帝心中一直有一根刺让其日夜辗转,这根刺就是匈奴。边疆的掠夺、战火一直围绕着这个庞大的帝国,而汉武帝也从登基到驾崩一直没有拔掉这根刺,这也成了汉武帝永远的遗憾。而反观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面对边疆劲敌突厥却在上位仅仅四年的时间里就解决了,这是为何呢?

首先二人对待边疆入侵者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案,先说说汉武帝。汉武帝主要以军队讨剿为方针来处理匈奴的问题。其出兵的频率,动员的人数可以说都是倾尽国家所有军事的力量,决心之大可见一斑。例如元光二年(前133年)汉武帝便派遣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韩安国五将军,率30万汉军去击杀匈奴军,但是最后军情泄露导致30万大军无功而返。

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在漠北之战才初见起色,卫青率领的中原大军将匈奴驱赶到漠北以西换来了短暂的中原安定,但接踵而至的是巨大的经济复苏工程和无穷无尽的边疆劫掠。(虽然消灭了匈奴的主力,但是残存的匈奴势力从原来的大规模侵略变成了小股力量的骚扰和抢劫)。

《孙子兵法》强调“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意思就是战就会有损失,怎样才算好呢孙子也给出了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按照孙子的说法汉武帝对待边疆侵略者的应对方法完全不及格。2、李世民对待匈奴的态度

再看李世民是如何对待边疆的敌人,其外交手腕可以说异常老辣,在玄武门事件后,突厥颉利可汗想趁大唐局势不稳来占便宜,所以便带了20万突厥大军浩浩荡荡来到渭河以北,准备给新登基的李世民来一场“欢迎典礼”。而李世民却给其打了一套“太极”就化解了。首先他布置了一些疑兵,其次还亲自带了几个人去和颉利可汗谈判,大致内容就是:你过来不就想要钱吗,给你便是,但是如果你想进长安,那你来吧,看看你还回的去吗?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直接给突厥颉利可汗整蒙了,没办法,拿钱走人。李世民这种应对策略足以看出其不光有勇更加有谋,非常精准的摸清了突厥的脉,然后巧妙的用点钱将其送走了事,这种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真是厉害。

在第一次与突厥交锋后,李世民对待边疆突厥问题更加条缕清晰,直接采用了统一战线的方法。啥意思?就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李世民很清楚单纯用武力突厥是灭不完的,而且频繁的征讨代价太大,不如搞分裂,从内部让他们瓦解,那不就容易了吗。这招真的够狠的,因为突厥也和匈奴一样都是由多民族、多部落组合而成的,他们都有一个致命的通病就是团结程度。

《史记·匈奴列传》也写过一笔对匈奴大军的评价“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见敌则逐利,如鸟之聚”。

李世民就运用了这点大作文章,先封了在突厥受气的突利可汗为北平郡王,并且给了大量的钱财,这样一来突厥这边第一个战友到位了,基本的眼线已经有了。接着李世民又拉拢了西突厥薛延陀部落的首领夷男,这哥们了不得,手里养了三十万人,为了争夺突厥一哥的位置跟东突厥不和并且频频交战。这时李世民第一个兄弟起到了作用,把这个重要的情报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一听直接封夷男为草原大哥,真珠可汗。夷男就这么成为了大唐的第二个边疆兄弟。

629年,李世民通过两个兄弟的帮助成功发兵东突厥,并且大获全胜,第二年3月就生擒了颉利可汗,自此不可一世的东突厥烟消云散。而后面为了解决西突厥好兄弟夷男日益壮大的问题,李世民同样多用钱财,并且拉拢周边受压制的部落让他们监督着夷男。最后夷男去世,李世民抓住其政局不稳的机会又处理了西突厥,仅仅四年突厥就解决的干干净净,李世民真乃高手也!3、匈奴最后的历史

公元4世纪,匈奴人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在并州离石起兵立汉国,称汉王,后称帝,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311年刘渊子刘聪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

318年,匈奴贵族靳准杀死刘粲,自立为汉天王。刘聪族弟刘曜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赵,之后刘曜消灭了靳氏。

328年,羯人石勒擒杀刘曜,次年在上邽杀其太子刘熙及其将相公卿等三千余人,汉赵亡。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在中国北方衰落后,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匈奴与鲜卑不断混血通婚,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赫连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之后击败东晋军队,夺下了关中地区,以长安为都。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政权,史称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433年蒙逊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牧犍弟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凉。460年,高昌北凉为柔然所攻灭。融入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进入辽东半岛。

一小支匈奴进入辽东半岛,融入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之后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统一中原。匈奴也在这期间融入各民族之中。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成为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李世民死都不放心的大臣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死都不放心大臣

为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开始变得鼎盛起来,但是在李世民统治的时候,朝中有一位大臣,就连李世民最后要死的时候也对他不放心。在李世民最后病倒在床上的时候,他就思考着一个问题,他在想他的江山以后是否还会姓李,而让这一问题困扰李世民的那位大臣名字叫徐懋功。

徐懋功他曾经为唐朝打下了不少的功绩,并且也为唐朝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李世民一直都对他很不放心,因为徐懋功的态度总是很中立的。有一次徐懋功生了一场大病,那时候,李世民就赶紧派太医去给他医治,太医说当时需要一位药引,就是皇帝的胡须。李世民也毫不犹豫就拔下自己的胡须,为徐懋功医治。后来徐懋功病好,即便是知道了皇帝的这一举动,很是感动,但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

后来在唐太宗临终的时候,他只好把自己的儿子李治叫过来,给李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给自己的儿子想出了一个试探徐懋功的办法。说在他死了之后,要把徐懋功贬官,用这样的方式来试探他,如果他并没有反抗,欣然接受,那么就把他升职为唐朝的宰相。如果他对此很不满,并且有反抗的举动,那么就直接杀了他。李治在李世民死后也确实这样做了,而徐懋功也并没有任何的不满,对于贬官的举动欣然接受,所以最后也成功的成为了大唐的宰相。

徐懋功他从来都不参与皇室之间的斗争,因此,这也是他最后能够取得宰相之位的原因。但是他的后代并不像他一样安分,他的子孙就曾经带兵攻打过武则天,所以在徐懋功死后也是不得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李世民墓有没有打开?是什么原因?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的墓地位于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出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西北22.5千米的九嵕山,属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那么考古学者有没有进入昭陵一探究竟呢?

李世民的墓地尚未发掘,原因是不能尽可能保存文物本身的材质,由于有前车之鉴定陵事件,很多文物被挖出来后,没有得到很好保存,导致文物遭受极大创伤,因此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表示:除非有很大的把握,否则不要轻易挖掘皇陵,国家现在对于考古挖掘实行抢救性和保护性挖掘,如果挖掘会导致文物受损,则是不妥当的行为。

综上所述,李世民墓地尚未发掘,遵从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文物的原则,在科技能力没有达到条件的情况下,暂时不会展开挖掘,这是古人留给后人的遗产,应给予最大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李世民篡位成为皇帝,为何还是千古一帝?

全文共 2111 字

+ 加入清单

千古一帝”这个称呼,可以说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有过这样的称呼,其中还是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最为有名。不过他们其实还是存在有不少争议的,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尽管他在位期间,唐朝发展非常好,可是毕竟他这个皇位得来的还是不正当,是靠他自己杀掉太子,甚至可以用“篡位”来说,这才得到了皇位的,如此一来,李世民就成了“得位不正”的皇帝,这在古代是一件非常严肃重要的事情的。但为何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李世民可以被称作是千古一帝?李世民究竟能不能当的起这个称呼呢?1.李世民篡位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李建成曾经下毒谋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2.李世民篡位为何还是千古一帝

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李世民对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唐朝的人口只有二百九十万户,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下,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在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唐朝与当时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来往。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足就为人所津津乐道。他为中华民族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3.李世民的死因

其实从一些唐朝大臣们的描述,和后来史学家的一些研究,也找到了李世民的死因,怪不得不好记载,其实是当年是因为吃所谓的“长寿药”,在史料中也有记载,说当年中东台侍郎郝处俊,就曾劝说皇帝别再吃这种药了。

这么一位盛世皇帝,要是因为吃丹药致死的话,确实在史料上不好记载,其实在李世民壮年的时候,也不屑于吃这种东西,他少年从军,擅长骑射,也可以说是马上打下来的天下,在去世的六年前,他经常外出围猎。

但是在他去世的前六年里,仅仅有一次他外出围猎的记载,从贞观17年开始,朝廷就就极其的不安定,因为太子李承乾谋反,所以被废除太子之位,最终抑郁而终,而李泰等人,也一直在积极准备企图争夺储君。

为了不让皇子们自相残杀,他也是耗尽了心思,再加上早年到处征战,身体也有了不少隐疾,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打击,让他身心疲累,晚年的太宗皇帝,确实患有重病,而此时的他,已经是廉颇老矣,企图通过丹药来实现长寿。

在贞观22年,王玄策大败天竺那伏帝国,带回来了一些俘虏,其中有一个方士叫做那罗迩婆婆寐,他自己说自己已有两百岁了,有一种方式可以长生,对于当时的太宗皇帝来说,这是个救命稻草。

于是就这样开始吃丹药,但是这些丹药,全部都是用朱砂、水银、硝石等炼制而成,这根本不是丹药,而是催死的药,或许刚吃的时候觉得很不错,但是长期服用这种药物,就会导致人重金属中毒而死,果然吃药没两个月,李世民就“因病去世。”

其实在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因此而死,清朝的雍正皇帝,也曾吃过这种丹药,最终暴毙,乾隆为此十分生气,杀了那些为雍正炼丹的道士才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