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类是宇宙中的过客热门20篇

浏览

3730

文章

1000

宇宙的起源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起源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 150 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 1946 年创建的。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秘密:太阳的光和热与昼夜交替,月亮的柔和与相位变化,满天星斗的旋转循回,寒暑变换的周而复始,流星的出没,日月食的奇迹,彗星的来临,天有无边际,天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早在十六世纪以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 落下闳、张衡、 祖冲之、一行、 郭守敬等,设计制造出精巧的 观测仪器,通过恒星观测,以定岁时,改进历法。产生了“ 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 浑天说”——天地象鸡蛋;“ 宣夜说”——天没有一定形状,无限高远,日月星辰都漂浮在空中等宇宙理论;在西方,公元二世纪,托勒玫提出了 地心体系,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托勒玫体系在一千多年后的十六世纪才被 哥白尼的 日心学说打破;之后,丹麦天文学家 第谷创制了大型精密的天文仪器,并对行星运动进行了精密观测和记录,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根据第谷的观测资料总结出行星运动的 三大定律与开普勒同时代的、近代天文学的创始人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星空,发现金星的园缺变化,木星的四个卫星和它们的绕木星运动,给予哥白尼的日心体系有力的支持。1666 年,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了 万有引力定律并由此建立起天体力学,还发明了 反射望远镜和棱镜的分光。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准确预测到一颗大彗星回归的时间为 75~76 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近一百年,人类对天体的研究由太阳和太阳系逐步扩展到恒星世界、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星系集团,并触及到宇宙的结构和演化。60 年代发现了类星体、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分子。今天,人类已亲自登临月球  神秘宇宙的面纱已徐徐掀开,“浩瀚无垠的宇宙”展览仅向青少年朋友展现一个已知的太空世界,浩淼太空中还有更多更多星辰的秘密等着你们去探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一部波澜壮阔的宇宙史诗——沙丘

全文共 2641 字

+ 加入清单

沙丘》是著名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长篇系列小说。它还提到了该系列的第一本书《沙丘》。这是弗兰克·赫伯特的代表作。

《沙丘》系列以阿拉卡西斯沙漠之星为背景。它不仅获得了星云奖和雨果奖,还被读者评为“历史上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不安全和压力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战争、猜疑和仇恨的结果。这是沙丘最重要的主题。《沙丘》系列规模非常大,是一部科幻史诗

内容摘要

沙丘的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未来,那时人类已经超越了地球,建立了星际帝国。整个社会由三种力量控制,一种是垄断星际运输的宇宙协会,另一种是星际帝国政府,另一种是控制星球领土的地方皇帝(大公)。这三股力量共同统治着整个星际帝国。

在许多当地的皇帝中,有一个叫崔帝的公爵。崔棣家族在帝国中一直占据着很大的地位。也许是因为他的强大力量,国王觉得他会威胁到他的统治,所以他找了个借口把阿特雷特的封地移到一个荒凉的星球——阿拉喀斯。

崔棣公爵被流放到远离他统治中心的阿罗齐斯星。让国王放心是合理的,因为阿拉喀斯大部分是一片荒凉的沙漠。然而,阿拉克斯星生产的是一种类似香料的物质,是一种治疗老年病的特殊药物。拥有这种物质意味着拥有最大的财富。

这引起了崔迪的敌人哈康宁男爵的嫉妒,他想尽一切办法从崔迪手中夺取这个星球。他说服国王借他无敌的沙都卡军队向阿拉喀人发起猛烈攻击。虽然崔棣和他的军队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抵抗,但是没有胜利的希望,最后崔棣自杀了。阿拉卡西斯星被军团占领后,成为哈肯尼男爵的领地。在这一转变中,受到弗里曼人尊敬的半弗里曼行星生态学家利特-凯恩也被哈肯尼谋杀了。

崔迪的儿子保罗和他的母亲谢哈在一场混战中逃脱。保罗仍然是一个少年,但他的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意志。他们逃进了沙漠,遇到了弗里曼,一个生活在沙漠中的自由人。

自由人,这些自由人,可以说是帝国法律之外的人。他们有很强的战斗力,是一个团结精神很强的国家。他们在沙漠里住了很长时间。他们在沙漠腹地建造了许多洞穴,并住在地下。

年轻的保罗做了很多努力,让弗里曼夫妇接受他为他们中的一员。当第一次接受一个古代的自由人仪式时,保罗的预知能力被完全激发了,所以他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的一切。这种特殊的功能使保罗成为预言之子。人们见证了先知吉维兹·哈迪亚克,一个连接时间和空间的救世主。谢赫也被尊为教母,而弗里曼人视保罗为他们的领袖。

保罗在成长过程中,掌握了控制沙漠中大型沙虫的能力,这在黑色素的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罗和行星生态学家利特-凯恩的女儿佳妮·查尼相爱并结婚,成为弗里曼人的一员。他们把战斗技能从比吉斯姐妹传给了所有的弗里曼部落,这使得弗里曼人更加有效。

在成为弗里曼人的领袖后,保罗·阿特雷迪将他的名字改为保罗·莫雅迪。他开始计划改变阿拉克斯星的气候,希望为沙漠获取水源。有了水,整个经济和生态将会改变,这给基尼人带来希望。

保罗·莫雅迪的存在逐渐为人所知。他的力量与日俱增,威胁着帝国。哈肯尼首先感到这个死敌的存在威胁到了他对阿拉克斯星的统治,然后与国王一起策划了一个新的阴谋,要求再次派遣沙杜卡军团去占领弗里曼人。

这一次,国王亲自出去了。他领导了萨杜卡军队,开始了对阿拉喀人的残酷血腥镇压。由于激烈的战斗,沙都卡军队被击败,全军覆没。阴谋家哈肯尼也被消灭,从而改变了整个帝国的局势。萨杜卡团失败后,保罗成为最强大的弗里曼军队的领袖。他控制了强大的米兰基武器,也控制了帝国的经济和帝国的命脉。在这种情况下,弗里曼军队开始进军宇宙,以开展圣战。

《沙丘救星》的第二部仍然以保罗为主角,他的弗里曼军团是不可战胜的。在圣战中,他成为整个宇宙的领袖,人类世界最终完全统一在马特奥的宗教统治之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无休止的血战让弗里曼很沮丧,他尽了最大努力来恢复这个极度混乱的宇宙的正常秩序。

然而,一旦掌握了权力,腐败将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在不到12年的时间里,帝国内部的腐败与旧势力的野心结合在一起,给保罗留下了很多危机。在这场生死之战中,保罗失去了他的视力和预知能力,但凭着他先前准确的预知能力,他选择在完成剩下的任务后独自踏上沙漠之旅。他的职位将由下一任马特奥接任。保罗正走向自己的死亡,但人类的进步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结束。相反,人类正在走向一个理想的未来。

这部小说是为了阐明生命的意义。然后,《沙丘》提供了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比如: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类?人们怎么能真正被称为人类呢?像哈肯尼这样的邪恶的人能被称为真正的人吗?这些问题仍然在第三部沙丘小说《沙丘的孩子》中提出。当保罗的儿子莱托二世变成一只长着人脸的大沙虫时,他也被认为是一个人?什么是人?赫伯特一直在寻找答案,在他的小说中,他一再用人性来回答。然而,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人类必须始终探索人性的完美。

如果第一部小说《沙丘》以保罗为主人公,描述了这位15岁的年轻英雄是如何奋斗并最终成为阿拉奇斯的救世主,那么第二部小说《沙丘救世主》就有点像电视剧,通过情节取胜,以及圣战是如何一步步击败帝国的。保罗成为领袖后,他最终放弃成为神,与人一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沙丘之子》中,莫兰吉的生命创造者扎胡路,也被称为永恒之父,而保罗的孙子勒托成为了永恒之父。“人变成上帝,上帝变成人,人和上帝互相改变”,这让人们感到尴尬和困惑。

第四部小说《沙丘之神》表明,无论人们多么有能力,他们都无法预见所有变化的结果。在阿拉奇引入水和湿气后,肯人破坏了马兰热的生态。当然,阿罗汉星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小星星。它膨胀到很大的尺寸。就整个宇宙而言,没有平衡人类如何生存?赫伯特的主张是:不要干涉人类!

如果你必须想出一个救世主,也许这就是死亡的错误!结果,人们伤害了自己,一切都失败了。

说明:“沙丘系列”由两部三部曲和六部小说组成。这本书叫做《沙丘》,是第一部三部曲的第一部分。整个系列的开头也被普遍认为是最好的作品。它分为三章——“沙丘”、“摩阿迪”和“先知”。

作者简介

赫伯特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沙丘》是科幻小说的杰出成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像他一样创造出如此传奇的真实小说世界。因此,《沙丘》包括雨果奖和星云奖也就不足为奇了。不幸的是,他于1986年2月11日突然去世,这是科幻世界的一大损失。赫伯特把他一生的杰作贡献给了世界,因为读者永远不会因为这部伟大的科幻小说而忘记他。

这个世界上能让我们吃惊的东西越来越少,能让我们吃惊的书也越来越少。我面前真的有这样一本书,久违的感觉真是难以言表。如果我再告诉你一次,让我震惊的是这本书是一本畅销书和科幻小说,你能相信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ps如何简单制作宇宙光束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教程主要是向大家分享ps简单制作漂亮的宇宙光束方法,教程很不错,很值得大家学习,大家快快来学习吧!

方法/步骤

1、在ps软件中,新建一个3500*2500的文档。背景色填充为黑色,如图所示

2、然后创建渐变填充调整图层,样式改为对称,缩放改为83%,如图所示

3、接着新建一个图层,填充为绿色,把绿色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溶解,不透明度改为2%,如图所示

4、再新建一个图层,填充为白色,把白色图层的不透明度改为17%,如图所示

5、接下来创建通道混合器的调整图层,如图所示

6、最后创建照片滤镜调整图层,如图所示

7、效果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人类的历史有多久?

全文共 1464 字

+ 加入清单

基于对各种猿类化石和人类化石在形态学上的比较解剖学研究,它们的相对和绝对年龄由各种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并且各地的人与各种猿类和其他高级灵长类动物之间的蛋白质大分子差异被用于以变化率计算它们的起源年龄。今天,人类学家普遍估计,大约在7800万年前,古猿已经变成了直立行走的两足人类祖先。

然而,在世界各地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只有400多万年的历史,更早的人类化石还没有被发现。从400多万块人类化石来看,虽然仍有许多空白,但总的来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前人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

1.前几个阶段。以南方古猿化石为代表,它也被称为南方古猿阶段。南方古猿化石于1924年在南非北开普省的图恩附近首次被发现。这块化石是一个儿童头骨的自然模型,其各个部分与整个大脑相连。。r·达特教授进行了这项研究。他看到头骨非常像猿,但它有许多人类特征。虽然大脑很小,但有些特征更像人类,而不是黑猩猩的大脑,而且下巴上的臼齿与人类相似。从枕骨大孔在头骨底部的位置判断,头骨的主人用两条腿直立行走。因此,1925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这是猿与人之间的真实类型,是人与猿之间的“缺失环”,并将其命名为南方古猿。然而,究竟是人还是猿,在人类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因为人类学界普遍认为大脑是人类的象征。

后来,在南非和非洲其他地方,尤其是东非,发现了更多这样的化石。经过各种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才逐渐一致确认它是人类进化系统初始阶段的化石,被归类为原始人类科,并成为原始人类科下最早的属。

南方古猿化石可以追溯到400多万年前。这种类型的化石可分为两种类型,细长型和粗壮型。苗条型进一步进化到能人的下一阶段,而粗壮型大约在100万年前灭绝。

2.有能力的人的舞台。自1960年以来,在东非的奥杜韦和肯尼亚的特卡纳湖岸边的库比富相继发现了同性恋者的化石。最早的时间是240万年前。归入原始人家族的能人扩大了大脑,开始用石头制造工具(石器),后来进化到直立人的下一个阶段。

3.直立人阶段。直立人化石始于19世纪末印度尼西亚爪哇猿人的发现,这引起了关于它是人还是猿的争论。自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北京人的化石和石器相继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被发现,从而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进化史中的地位。直立人也有许多类人猿的特征,所以通常被称为猿人,但他们在人类进化系统中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它们本质上不同于猿和现代猿。

人们经常把猿和猿人混淆起来。猿是最接近人类的动物,因此也被称为猿或类人猿。今天世界上有四种猿,包括亚洲的长臂猿和猩猩,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以及其他漩涡中的猿。长臂猿更小,也叫小猿,另外三种猿更大,也叫巨猿。简而言之,类人猿和人类一样是类人猿,类人猿和人类一样是类人猿。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他们不是指活着的猿,而是指古代猿。

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现了直立人化石。在非洲,最早的直立人化石可以追溯到今天的170万年前。在亚洲和欧洲,最早直立人化石的年龄仍有争议且不确定。因此,一般认为直立人起源于非洲,然后分布到亚洲和欧洲。然而,最近有报道称,在爪哇发现的猿人化石可以追溯到180年前,比在非洲发现的还要早。由于年代测定的不稳定性,仍然很难做出最后的结论。直立人是在北京人时代的晚期。过去,北京人的最新报告是23万年前的,最新报告是40万年前的。直立人之后是智人。

4.智人阶段。智人一般分为早期智人(古代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智人)。晚期智人开始于10万多年前,其解剖结构与现代人相似,因此也被称为解剖学上的现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人类为什么会出现衰老问题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的一生中,必然要经历出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因此衰老是不可避免地一定要到来的一个过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出现衰老问题呢?

关于衰老的机理国内外科学家们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几十种理论或假设,但是目前尚未得出统一的或圆满的结论。

有人认为,大肠中的食物在大肠杆菌的作用下,分解出一些毒素,被人体吸收后引起人体长期的慢性中毒,就发生了衰老。

有人认为,衰老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脱氧核糖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以及合成蛋白质的功用,这种自身复制的过程会产生误差,由于长期的反复的误差的累积,就会导致后代细胞功能的改变,甚至发生细胞的死亡,从而表现出整体的衰老。

有人认为,寿命长短是由预先的时刻表规定了的,这叫生物钟学说。生物钟规定了细胞分裂的次数和细胞分裂间隔的时间。研究发现人体约由500万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大部分从胚胎时开始分裂50土10次后便停止了正规的分裂,于是细胞死亡,人体就衰老了。

有人认为,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胸腺功能下降才造成人体衰老的。担负细胞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即t细胞)随着胸隙退化而明显减少,使得人体易得癌症和被病菌感染,以及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神经系统障碍引起衰老的研究中,有人认为,由于年龄增大,神经系统不能很好地调节全身功能,促进了衰老。也有人认为,人过60岁之后,神经细胞每天大约减少10万个,而且神经细胞不会再生,所以造成衰老。还有人说是由于脑细胞树突萎缩和褐色素增加,造成一系列大脑病理变化,才引起人体衰老的。

其他还有很多衰老学说,例如:自由基学说;蛋白质的交叉结合说;内分泌系统失调说;溶酶体膜的损伤,以及细胞内触媒的过分消耗说等等。造成衰老的起因有许多理论和假设,目前尚未定论,还待继续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我们人类的作用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地球影响分为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当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颗比宇宙年龄还大20亿年的恒心

全文共 1800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久以前世界还是一片虚无,突然之间万物出现了,因为一个大爆炸宇宙诞生了,恒星和行星也接着出现了,很快便形成了星系和相关的系统。但有没有可能因为某种事物的出现,而使我们已知的一切化为泡影,令伟大天文学家的努力化为徒劳呢,比如说一颗比宇宙还要老的恒星。为此我们冒险前往遥远的未知宇宙,来看看这颗令人困惑的恒星,这趟旅程将带领我们前往地球200光年以外的天平座系中,就是那颗蓝色的光球HD140283,它也被称为玛士撒拉星,以神圣的经典中这位活了快1000年的人来命名,对人类来说非常久远。

但如果我们要谈论的是宇宙的话,数字就会变得令人难以想象了,你可能已经知道宇宙大概存在了138亿年。至于这颗恒星吗?10亿年,但你可能从没意识过这到底有多大,10亿秒等于30年,走10亿步能让你绕着地球赤道走15圈,如果你现在从一开始数要数到10亿,那大概要95年才能数完。现在再把这些数字乘上13.8次,我们不禁感慨宇宙真的很大。那这颗恒星有多少岁呢?它大概活了比宇宙还多出2亿年,又是一个大到难以想象的数字吧,让我来帮你吧,6又1/2年刚好就有21秒,因此这已经不是模棱两可的先来后到的时间。它确实比宇宙还要老得多,这就是它神秘的地方,科学家们也已经困惑了一个世纪。

最近的研究也许终于能解决这项世界之谜,不过也可能只是带来更多的后续疑问。首先让我们先将宇宙与我们人类来比较一下,和人类一样,宇宙中也有小颗恒星,它们年轻又稚嫩,它们努力燃烧充满生命力。宇宙中也有一些中年恒星,它们老了一点也重了不少,少了份慷慨激昂,我们的恒星太阳以46亿年的年纪来说就算是这一类。最后还有年长的恒星,它们变得更慢,暗淡了许多,肯定不再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玛士撒拉星就算是恒星中的老爷爷。而恒星的寿命取决于两个因素,恒星的质量以及比氦和氢重的元素数量,简单来说恒星中的金属越多就越年轻,利用这些数据就能帮助我们推测玛士撒拉星爷爷的年纪。

首先这颗巨星非常暗,因为它数10亿年来都一直在将氢气转化为氦气,而它的燃料也快用尽了,它的里面也几乎没有金属,尤其是铁。专家最终发现它形成时,宇宙中几乎没有这种元素,这也再次证实它的年纪真的是非常大。这违反了所有逻辑,因此科学家们竭尽全力反驳这一理论,而天文学家霍华德·邦德博士试图证明玛士撒拉星比宇宙还要年轻。他利用哈勃望远镜来取得更精确的资讯,并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事。邦德博士发现天文学家在计算恒星的年龄时,完全忘了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恒星与地球的距离,距离较远的明亮恒星,看起来和离我们较近的暗沉恒星会一样亮,而亮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在他自己的计算中,他成功发现这颗最老的恒星并不像先前估计已经存在161亿年,其实只有145亿年,但还是显示它比宇宙老。

研究又中断了,但这次间隔时间不长,2014年天文学家再次降低了星体的年龄,玛士撒拉的年龄已经降到了142.7亿年,而如果考虑到评估中可能产生的错误,那误差值大约在700到800万年之间,因此玛士撒拉的年龄来到较为合理的138亿年,也许它并没有比宇宙老,不过大概跟宇宙差不多。至于让伟大天文学家的努力化为徒劳这件事,方德博士认为宇宙年龄和玛士撒拉之间的相似性使大爆炸确实存在的科学证明。它们可能一起在爆炸中出现,并自爆炸中心开始扩张。这也让我们想起德国天文学家提出的新数据显示,宇宙的年龄可能只有114亿年。

科学家透过测量恒星的运动来预测宇宙膨胀的速度,让我们做个小实验,拿一个气球,在上面画一些点,每个点都算是一个星系,现在帮气球充气,点和点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对吧,这就是宇宙扩张。只不过宇宙扩张的速度会随着时间加快,你会看到临近的星系和星系间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彼此远离,考虑到时间和扩张的速度,科学家才能算出宇宙的新年龄,而这又让宇宙比玛土撒拉还要年轻不少。

研究结果不断改变,但科学家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开始研究我们尚不熟悉的暗物质,我们无法直接侦测到暗物质,因为它不会发光,不会吸收光,甚至也不会与光产生反应。就是这样所以才会称为暗物质吗?但是它确实会影响周围的星体,因此我们才能发现它的存在。其实有点像空气,你看不见,但你知道你的确有吸入空气,还有你也能看见树被吹动着。另外就是飞机也是因为空气才能在天上飞,暗物质会是玛士撒拉起源的答案吗?目前还没有人知道,这颗古老恒星的谜团还没解决,我们只能继续等待,看看科学家还有什么新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宇宙中的星球会相撞吗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大的天体,特别是象恒星这样的天体是基本不会相撞的。首先是它们的轨迹非常固定,第二它们相互之间离得非常的远,统计学上在银河系里平均相隔4.5光年,说得更具体形象一点就好象是在北京有只蚂蚁在它的运行线路里行走,上海也有只蚂蚁也在它的运行线路里行走,它们相向而行,每天跑一米远,看起来可能会碰到一起,但实际上最大可能性是它们离得最近时也是在几十公里以上,这种可能性都是非常小的,此时看上去可能象双星,但却在不断远去,相撞的概率几近于0,所以大的天体是不会相撞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天文学家已经通过高倍望远镜,发现在宇宙的深处有两个正在相互碰撞的星系,并且通过难得可贵的“星系透镜”捕捉到了碰撞图像。星系碰撞在宇宙中相当普遍,也是星系演化的关键。而在在星系中有无数的恒星系,包括恒星的自体;尘埃,如星云等组成的运行系统。例如银河系就是一个包含恒星、气体的星际物质、宇宙尘和暗物质,并且受到重力束缚的星系。科学家预测,银河系将在大约30亿年后同仙女座星系开始“亲密接触”,并用十亿年的时间融为一体。但是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并不会受到干扰,因为即使在星系中恒星之间的距离也十分遥远,并不会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发生碰撞。

今天小编对宇宙中的星球会相撞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宇宙诞生前到底什么样?

全文共 1864 字

+ 加入清单

大爆炸理论认为,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在某个时刻,整个宇宙(包括所有的恒星、所有的星系、所有的东西)只有桃子那么大,温度超过1万亿度。

新浪科技新闻,北京时间5月6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物理学家告诉我们,起初宇宙处于无限密度和温度的状态,可以想象为一个无限致密的球体。然后,这个小球体爆炸了,产生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原子、分子、恒星和星系。

但是最近,新的理论物理研究发现了一个可能的窗口,可以看到非常早期的宇宙,并指出这个时期可能并不“非常早”。相反,这可能只是最新“爆炸-反弹”周期的一部分。这个循环至少发生过一次,可能会永远持续下去。

当然,在物理学家决定放弃大爆炸并选择“大爆炸-反弹”周期之前,这些理论预测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测试。

大爆炸理论

科学家们已经对早期宇宙有了很好的理解,这就是我们熟悉并广泛接受的大爆炸理论。在这个模型中,很久以前的宇宙比现在小得多,热得多,密度也大得多。在138亿年前的早期宇宙中,构成今天我们所有人的所有元素都是在大约12分钟内形成的。

大爆炸理论认为,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在某个时刻,整个宇宙(包括所有的恒星、所有的星系、所有的东西)只有桃子那么大,温度超过1万亿度。

令人惊讶的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观察都证实了这个奇妙的故事。天文学家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从观察年轻宇宙留下的电磁辐射到测量最轻元素的丰度,发现它们都符合大爆炸理论的预测。据我们所知,这是早期宇宙最准确的写照。

尽管如此,我们知道大爆炸理论的框架是不完整的——缺少一块拼图,而这块拼图是宇宙本身最早的时刻。

这是宇宙中最大的难题之一。

火宇宙

问题是我们用来理解早期宇宙的物理学(广义相对论和高能粒子物理学的奇妙而复杂的大杂烩)只能把我们带到大爆炸的时刻。当我们试图推进宇宙的第一个瞬间时,数学变得越来越困难,直到它不能被应用。

物理学家尚未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大爆炸开始时的“奇点”,即密度无限的点。从表面上看,这告诉我们,在某个时刻,宇宙被塞进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点。这显然是荒谬的。它真正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新的物理学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理论工具还不够好。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需要一些新的物理工具,一些可以在超高能下处理重力和其他力的东西。这正是弦理论所提倡的。它可以作为一个物理模型,能够在超高能量下处理重力和其他力。换句话说,弦理论声称可以解释宇宙的最初时刻。

弦理论最早的概念之一是“ekpyrotic宇宙”,它来自希腊语,意思是“火”。在这个概念下,我们对大爆炸的了解是由它之前的其他事件引发的——大爆炸不是开始,而是更大过程的一部分。

在“火宇宙”概念扩展之后,一个受弦理论启发的理论,即循环宇宙,诞生了。从技术上来说,宇宙不断循环的概念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比物理学还要早,但是弦理论已经为这个想法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正如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这个“循环宇宙”不断在大爆炸和大紧缩之间反弹,这可能是回到过去的永恒,也可能是进入未来的永恒。

根据大反弹的理论,每个周期都从一个平滑的小宇宙开始,但它不可能像奇点一样小。此后,小宇宙逐渐扩大,变得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扭曲,并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崩溃。与此同时,它变得越来越平滑,最终减小到其初始体积。然后,相同的循环重新开始。

在开始之前

“圆形宇宙”理论听起来很酷,但是早期的数学模型很难与观测结果相匹配。当我们真正尝试做科学研究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主要障碍是如何匹配宇宙微波背景的观测结果。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诞生38万年后遗留下来的热辐射,被称为“宇宙中最古老的光”。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宇宙微波背景之前的一切,但如果我们想从理论上修复早期宇宙的物理学,这些“角落”模式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圆形宇宙似乎是一个简洁但不正确的概念。然而,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携带着“火宇宙”理论的种子。在2020年1月发表在arXiv数据库上的一篇论文中,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伯特·勃兰登堡(Robert Brandenberger)等研究人员探索了这一理论的数学困难,并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因素。他们发现,在“反弹”的时刻,即当宇宙收缩到一个非常小的点并返回到大爆炸状态时,理论预测可以与观测试验的结果相一致。

换句话说,尽管这个关键时期的物理学非常复杂(理解仍然有限),但它确实允许我们对宇宙的时间和位置进行根本性的修正。当然,为了全面测试这个模型,我们必须等待新一代的宇宙学实验。在那之前,“宇宙诞生之前是什么”将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原标题:大爆炸前发生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类位于食物链的什么位置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食物链指各种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联合到一起的一个序列,就像一根链条一样,是环环相扣的。与大自然中存在十分复杂的食物关系相比,这样的食物链呈现出来的关系是非常简单的,那么人类位于食物链的什么位置

生态破坏小知识:

“纯粹自然环境”中,人类个体属于中层消费者,缺乏捕猎器官,战斗力相比同重量的肉食动物中严重落后,狩猎意识低下,杂食。而且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极易因食物感染导致死亡。人类已经逐渐丧失了脱离工艺或者工业生存的能力,不适合自然竞争的规则了。(非洲马赛族也有工具,火,低级的基建设施,电力以及药物。)

实际情况下,与其从食物链中找人类的地位,还不如说人类在自然生态中属于“癌细胞”。

提醒您:为了避免破坏食物链,我们一定要学习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帮助自己,另外也可参考一些破坏食物链有什么后果等问题来帮助自己。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收藏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类在32000年前的石器时代就已学会煮粥了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人吃什么?也许你提供的是燕麦片。早在32000年前农业文明萌芽之前,集体猎人就开始吃燕麦了。

意大利巴黎洞穴中的打磨石器(照片来源:斯特凡诺·里奇)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玛尔塔·马里亚迪·里皮告诉我们:这是已知的最早的关于人类食用燕麦的研究。这是她和他的同事通过分析在意大利南部古代打磨工具上发现的谷物淀粉推断出来的。

马里·奥迪·里皮说: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将野生燕麦磨成粉末,可以用来烹饪或烘烤简单的小圆面包食用。

也许他们在碾磨谷物之前也会暴露在阳光下,或者他们会在寒冷的天气里晒干谷物。马里奥迪里皮指出,这种方法可以使谷物易于研磨和储存。

虽然这一多阶段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但也有很多好处。谷物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通过磨成面粉更容易运输,她认为面粉对古代游牧部落至关重要。马里奥迪里皮的团队也希望继续研究古代石磨,以发现更多的古代植物食物。

意大利巴黎洞穴壁画(照片来源:斯特凡诺·里奇)

只要你知道人类社会已经大量生产谷物近20,000年,你就会明白蔬菜饮食真的很棒。伦敦大学的考古学家马特·波普说:“饮食、植物食品加工实验和文化多样性之间的潜在联系值得探索。我们已经有了加工树根和香蒲的证据,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我们熟知的谷物,”波普说。“如果我们系统地探索古代的石磨技术,我们会发现这种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类进化的另一个例子是欧洲重力文化。在旧石器时代,他们拥有先进的创作技术、艺术品和精确的埋葬系统。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埃里克·特林克斯说:尽管古代石磨非常古老,但早在32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学会捣碎食物,寻找不同种类的野生谷物。

(蝌蚪君编译自新闻学家,原作者爱奥那岛·特沃德尔,译者王耀,转载时必须注明蝌蚪的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宇宙正在以多大的速度缩小?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人们把和我们银河系一样的天体叫做银河系。著名的仙女座M31也是银河系。我们不仅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这些星系的姿态,还使用分光镜将它们的光分裂成彩虹般的带状(也称为光谱),然后测量和研究光谱的横切线。结果表明,银河系越远,光线越红越弱。银河系越远,它离我们越远。

问题是“宇宙在收缩吗?”但是宇宙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膨胀。

人们把和我们银河系一样的天体叫做银河系。著名的仙女座M31也是银河系。我们不仅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这些星系的姿态,还使用分光镜将它们的光分裂成彩虹般的带状(也称为光谱),然后测量和研究光谱的横切线。结果表明,银河系越远,光线越红越弱。银河系越远,它离我们越远。

后退速度被称为“哈勃常数”。虽然有点不准确,但估计每百万光年的后退速度是18.4公里/秒。因为M31星系是230万光年,它周围的空间正在以大约42公里/秒的速度扩张。看起来速度并不太快。然而,要问150亿光年以外的速度会是多少,答案是276,000公里/秒,接近光速300,000公里/秒。远远超过这个速度,我们就无法观察到它,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到达了宇宙的边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宇宙真会收缩为一个点吗?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有一条新闻,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指出,宇宙将在未来收缩到一个点。所有的文明,所有的爱和恨,所有的财富和荣耀都会消失。在网易和其他门户网站上,这个消息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许多人认为这是“普遍真理”。

宇宙的最终结果是最伟大的哲学问题之一,也是最伟大的科学问题之一。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宇宙未来的命运就像放在桌子角落里的生鸡蛋,非常危险——有麻烦的时候随时都可能掉下来。当然,也有可能永远不会摔倒!

目前的太空状态就像一个怀孕三个月的孕妇的肚子,正在加速变大。这是基于实验观察。这种增长趋势是由一种叫做暗能量的东西引起的。科学家仍然不知道这种暗能量是什么。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会产生排斥力。有趣的是,宇宙中仍有一些暗物质,它们能产生相互吸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就像是一场拔河。暗能量是强还是暗物质仍然很难判断——如果暗能量很强,宇宙将会膨胀到无穷大。如果暗物质有望获胜,宇宙迟早会收缩到某一点。

所以,问题是,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目前的情况是,我们人类还没有确认什么是暗能量和暗物质(这真是一个悲剧!).也就是说,我们看不到这两个拔河人是谁,只看到拔河绳在晃动——看起来好像是现在。因此,在这个时候,人类还不能判断宇宙拔河的最终结果。

因此,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展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时空的涟漪可以解释宇宙的神秘存在

全文共 1475 字

+ 加入清单

一项研究有助于解释宇宙最大的谜团之一:为什么物质比反物质更多? 这个答案可以反过来解释为什么从原子到黑洞,一切物质都存在

宇宙起源之时

数十亿年前,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不久,宇宙膨胀使我们的宇宙呈指数级扩张,并将能量转化成了物质。 物理学家认为,膨胀最初会产生相同数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当它们接触时会相互抵消。 但是随后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天平倾向于物质,使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和触摸的一切事物都存在。 这项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新研究表明,这种解释背后的时空波动很小。

这项研究的首席作者加州大学博士后杰夫·德罗说:“如果从物质和反物质的相同成分开始研究,通常会一无所获。因为反物质和物质带有数量相等但正负相反的电荷,一切都会相互抵消并毁灭。“显然,我们的宇宙并非如此。 研究人员认为,可能存在一些非常奇怪的基本粒子,称为中微子,它们不带电荷,但可以像物质或反物质那样发生反应。

研究人员倾向于认为,宇宙在大爆炸之后将冷却约一百万年,并且将经历相变(从一种物理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物理状态),从而促使中微子分解产生比反物质更多的物质。

宇宙膨胀会将小型宇宙扩展到宏观范围,并将宇宙能量转化为物质。 根据这个新理论,宇宙膨胀后的相变导致物质的含量比反物质略大,并且还产生了宇宙弦,该宇宙弦会在时空产生轻微的波动– R. Hurt/Caltech-JPL/NASA et Kavli IPMU/ESA

有关宇宙弦的理论

为了探索这种理论的可能性,德罗尔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不同的理论模型。 根据他们的计算,这种相变产生了很长而且细小的能量线,能够贯穿宇宙,将其命名为“宇宙弦”。 这些宇宙弦可能是时空中非常微小的波动(引力波)的来源。 在我们的宇宙中,最强的引力波发生在超新星爆发期间或两个黑洞合并时,但是据说宇宙弦引起的引力波要比迄今为止我们的仪器所探测到的弱得多。

但是,当团队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对这种假设的相变建模时,他们做出了令人振奋的发现: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宇宙弦都会产生引力波,观测站都可以检测到,例如欧洲航天局和宇宙大爆炸观测项目的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LISA),以及日本航空航天局的十赫兹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DECIGO)。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理论物理学家塔梅·瓦西斯帕迪(Tanmay Vachaspati)总结说:“如果这些宇宙弦以足够高的能量产生,它们将产生引力波,而这些引力波可以由配备适当技术的天文台探测到。”

相关知识

拉广义相对论里,引力波是时空个涟漪。当投掷石头到池塘里时,会拉池塘表面产生涟漪,从石头入水个位置向外传播。当带质量物体呈加速度运动时,会拉时空产生涟漪,从带质量物体位置向外传播,箇时空个涟漪就是引力波。

弦理论(英语:String theory),又称弦论,是发展中理论物理学的一支,结合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为万有理论。弦理论用一段段“能量弦线”作最基本单位以说明宇宙里所有微观粒子如电子、夸克、中微子都由这一维的“能量线”所组成;换而言之,弦论主张“弦”以不同的振动模式对应到自然界的各种基本粒子。

较早时期所建立的粒子学说则是认为所有物质是由零维的点粒子所组成,也是目前广为接受的物理模型,也很成功的解释和预测相当多的物理现象和问题,但是此理论所根据的粒子模型却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比较起来,弦理论的基础是波动模型,因此能够避开前一种理论所遇到的问题。更深的弦理论学说不只是描述弦状物体,还包含了点状、薄膜状物体,更高维度的空间,甚至平行宇宙。弦理论目前尚未能做出可以实验验证的准确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宇宙中存在独自生存的超大黑洞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超大质量黑洞属黑洞中的一种,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00万倍至100亿倍。在所有的星系的银心,包括银河系在内,都会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对于黑洞这一神秘又恐怖的天体,科学家一直不断的潜心研究,并试图发现一些新的讯息。日前,天文学家就首次发现宇宙中存在独自生存的超大黑洞。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天文学家们利用超长基线阵列(VLBA),首次发现一个抛弃宿主星系、几乎“独自生存”的超大质量黑洞,这种情况极其罕见。研究人员表示,此类天体或许在宇宙中还有,但发现它们却可遇而不可求。

此次,包括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在内的多家机构研究人员,使用超长基线阵列制作了超过1200个星系的超高分辨率图像,并结合了之前通过红外及射电望远镜进行的大规模巡天观测。研究表明,几乎所有超大质量黑洞都盘踞在星系的中心,只有一个位于ZwCl8193星系簇中的对象与该模式不符。

该超大质量黑洞被命名为B31715+425,所在的星系簇距离地球超过20亿光年。不可思议的是,该黑洞周围有一个与它的“体型完全不匹配的小星系,而它却正在加速逃离另一个它本该身处其中的大星系。

天文学家分析认为,在数百万年前的一场“近身肉搏”中,较大星系是获胜方,剥离了较小星系内几乎所有的恒星和气体,却把它的黑洞“剩”下了。这个较小星系被蚕食后剩余的部分十分可怜,只大约跨越3000光年,而我们的银河系都要横跨10万光年。

团队成员表示,此次超长基线阵列的数据质量非常高,获得了超大质量黑洞高精度位置信息,从而发现这一此前从未遇到的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类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用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流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用也清楚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人体需求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5.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6.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程

口腔糖类末尾消化的地方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质末尾消化的地方胃蛋白酶

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7.关注食品安全。

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9.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流:

10.血液的成分和功用

11.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用

血管种类概念和功用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流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12.心脏的结构和功用(P68图)

13.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14.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15.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16.尿液的构成和排出进程。

17.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构成:

18.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用: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用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抚慰、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2)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理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作用症状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的发育,调理生长发育。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胰岛素调理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2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惹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构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第八章暴胀与宇宙之始

全文共 458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要抽足二斗烟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我请您在 50 分钟内不要和我说话。”

我们已经浏览了暴胀宇宙的思想及其在观测上可见的后果。关于宇宙在早期如何膨胀的这一图景,迄今为止在很可能取得成功的那些理论中依然居于领先地位。一旦研究了 COBE 卫星取得的更多结果,我们也许就能说出这一理论预言究竟是与宇宙背景辐射的强度变化相符还是相悖。但是,就像那些老练的理论家所做的那样,我们不妨假定宇宙学的这种研究方法正确可取,那么它对宇宙开端的问题又会有何影响呢?

首先,我们应该回想一下暴胀出现的条件——存在着 D 取负值的新型物质,这正好与奇点定理中所假设的相反。在一个暴胀的宇宙中,著名的奇点理论不再适用,因此我们不能对字宙的开端作出一般性的结论。它可能有过奇点开端,但也可能并没有这样的开端。然而,尽管存在着这样的不确定性,暴胀仍以异乎寻常的方式使我们更充分地认识了整个宇宙早先可能曾是什么模样。

当我们讨论暴胀开始时,我们将此过程描述为:它在宇宙中处处以同样的方式出现,实际上,它在一处和下一处却是稍稍不同的。假定膨胀伊始,我们就把宇宙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的大小都相当于光自从膨胀开始以来刚能越过它。每个区域中的条件都将与其他区域稍有差异,结果由这些物质场引发的暴胀阶段在每个区域中将会持续不同的时间。在某些区域中,暴胀持续的时间比另一些区域中长得多,那个小小的微观区域急剧地胀大,以至变得尺度至少达 150 亿光年。但是在另一些区域中,实际上并不出现暴胀,最初的那个小区域几乎完全没有长大。我们由此得到的随机暴胀宇宙图景如。

我们可以为宇宙——它可以是无限的——设想某种混沌的随机初始状态。某些空间区域中的条件容许出现相当规模的暴胀,以产生一个尺度恰如我们今日所见的可观测宇宙。在其他区域中则不然。如果我们一直能远眺到我们这个可见宇宙的视界之外,那么我们最终就会遇上另一些区域,它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暴胀。这些区域的密度和温度可能与我们自己可见的这部分宇宙大不相同。

这种宇宙观念使我们预期视界以外的情况将与我们这个可见宇宙很不相同。更有甚者,人们在考察某些暴胀宇宙模型时,还发现一个暴胀区域中的条件可以和另一个暴胀区域中具有更根本的差异。甚至空间的维数也有可能彼此互不相同。

这种随机暴胀宇宙的想法,是前苏联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于 1983 年首先提出的。它将某种全新的考虑注入了极早期宇宙的整个研究工作。我们已经说明,宇宙的巨大尺度及其如此高寿并非偶然的巧合。它是被我们称为“观测者”的那种生物化学复合体能够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经历了不同程度暴胀的所有微观区域中,只有暴胀程度足可使其尺度

① 《红发会》,福尔斯斯探案之一。故事中,毕生听完委托人对案情的离奇陈述后,问福尔摩斯准备怎么办,后者作了章首引文中的回答。此处寓意本童内容精微艰深,须敛神凝思——译者达百亿光年的那些区域,其存在时间才会长得足以形成恒星和比氦更重的元素,后者对生命复合体来说则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一剖析中,我们知道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那些微观区域不太可能经历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暴胀,我们也不能仅用“简直不可能”寥寥数字就把这整个暴胀图景都排除在外,因为我们必定会发现我们自己正栖身于某个“不太可能”的大区域之中。此外,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就一定会有某些区域经历足够的暴胀,而形成一个类似于我们这个可见宇宙的区域,它的尺度和年龄都大得足可维持生命。

林德还注意到,这种随机暴胀图景还有一个始料未及的特征。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个暴胀区域,那么其内部的微观随机涨落就能确保它的某些部分本身也将满足暴胀的条件;因此这些部分又会暴胀,如此等等,以至无穷。暴胀一旦开始,它似乎就会永远继续下去。在我们的视界以外,必定存在着仍在经历暴胀的区域。看来,这一过程可能并没有什么开端,不过这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随机”暴胀和“永恒”暴胀(见图 8.2)这两种方案阐明的是,暴胀宇宙的思想以何种方式拓宽了我们的时空观念。它引导我们领悟到:整个宇宙不知要比我们称之为可见宇宙的这一小部分复杂多少。在引入暴胀宇宙理论以前,讨论这样的可能性只是一种玄学上的东西。暴胀宇宙模型则基于科学的粒子物理模型,将这些不寻常的可能性转化为在宇宙早期阶段完全言之成理的条件产生的可能后果。在提出暴胀之前,我们认为下述想法是相当可取的:即平均说来可见宇宙与宇宙的其余部分是很相像的。现在我们可不这么想了。

然而,尽管暴胀宇宙学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引人入胜的新的可能性,但它们毕竟是处于种种不确定的氛围之中。暴胀能使我们了解,为什么我们观测到的这部分宇宙呈现出与其如何开端无关的种种性质。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特征。它使我们能在对过去的一切未必了如指掌的情况下理解并预言现在的状况。然而,这也有它的弊端。如果现状并不强烈地依赖于宇宙怎样开始膨胀的具体性质,那么我们也就不能凭借观测今日的宇宙来推断其起源的具体细节了。

但是,如果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暴胀,那又会怎样呢?或者,如果对于上述那些永远暴胀的区域,我们只是专注于其中某一个区域的历史,情况又会如何?如果我们对它逆着时间往回追溯,我们又可能会发现什么?当然,我们可能会再一次发现一个密度和温度均为无限大的奇点。但是,还存在着许多别的可能性。图 8·3 展示了彼此差异颇大的 4 种可能性,它们皆与我们所知的宇宙相符。它们描绘了下述的假想情景:

* 时空和物质的宇宙并非出现于某种密度无限大的状态,它一诞生就具有有限的密

度,井在某种膨胀状态中继续下去。

* 宇宙从早先的某种收缩状态,经过某个密度达于极大值的最小尺度而“反弹”到

某种膨胀状态。

* 宇宙从无限久远的过去一直保持着的某种静止状态突然开始膨胀。

* 宇宙越往过去尺度越小,但其尺度永远不会变成零。它没有开端。我们的知识为什么如此靠不住呢?为什么将我们的理论往回外推到这最后几分之一秒钟、以决定它们会不会导致某种明确的宇宙开端,竟然是如此困难呢?我们已在前文中勾画出膨胀宇宙历史上的几个关键性阶段。在膨胀1 秒钟之后,宇宙的条件已冷到足以用人们熟悉的、在地球上尝试和检验的物理学来描述,而且我们还拥有从那时遗留下来的直接证据,可供检验我们再现的宇宙史是否正确。回溯到膨胀开始之后仅约 10-11 秒,我们遇到了与今日地球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中相仿的条件。在此时刻之前,宇宙所处的条件就不是我们能在地球上模拟的了。此外,在这样的能量水平下,我们关于自然定律的知识同样也是不确定的。因为我们还正在建立关于物质的基本粒子、关于这些基本粒子怎样相互联系、以及关于它们对宇宙膨胀过程将会有何种影响的正确而完整的理论。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爱因斯坦引力理论能很好地描述整个宇宙的膨胀这样一个前提假设下进行的。诚然,爱因斯坦的理论已经非常成功地通过了迄今对它所作的全部观测检验。但是,当回溯到膨胀之始时,它就不是那么畅行无阻了。正如牛顿对引力的描述在面对接近光速的运动、以及面对极强的引力场产生的力时不再奏效那样,我们同样预期会遇到一个连爱因斯坦的优美理论在其中也会最终失效的世界。如果我们试图探测膨胀之初的 10-43 秒,那么就会遇到这样一个世界。这一时代称为“普朗克时期”。在普朗克时期,整个宇宙将变得为量子不确定性所主宰,我们必须寻找自然定律的最后的综合形式:引力将与描述物质基本粒子和辐射的 3 种力统一到某种包罗万象的“全能理论”①中去。如果我们要确定膨胀究竟有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开端”,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在该时期中引力的行为举止。这种举止正好反映了物质的量子特征。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过去 70 年间建立的微观世界量子图景之详情,来理解普朗克时期有何等奇特的性质。那既是物理学中最为精确的部分,也是我们周围技术上的奇迹——从计算机到人体扫描仪都建筑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之上。当我们试图观测非常小的东西时,观测行为本身就会显著地干扰我们正在测量的状态。其结果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同时测量一件东西的位置与运动的精度。在微观世界中,我们不能预言测量或其他相互作用的肯定结果——而只能预言观测到某种特定结果的概率。人们通常指出物质和光——我们常将它想象为微小的粒子——在某些情况下呈现出波的性质。这样就开启了种种很奇特的新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你将两个位相不同的波相迭加,那么其中一个波的波峰就有可能与另一个波的波谷相抵消。然而,你应该设想这些粒子波仿佛是“情绪波”,而不是水波。也就是说,它们是信息波。如果某种情绪波扫过了你的邻人,这就意味着在那里更有可能发现某种情绪行为。与此相似,如果一个电子波到达你的探测器,那就意味着你将更容易在那里探测到一个电子。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每个物质粒子的波动行为是什么样的,以及该物质表现出某种特定行为的可能性如何。

每个物质粒子都有一个与其类波量子特征相联系的特征波长。当事物的尺度远大于它们的量子波长时,就所有的实际目的而言,人们通常都可以忽略由它们的量子波性质引入的不确定性。对于像你我这么大的物体,量子波是非常非常小的;当我们过马路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非常放心地忽略汽车的类波特征①。

①    “全能理论”,原文 Theory of Everything,目前尚无定译——译者

①    乔治·盖莫夫(George Gamov)为向消闲的读者解释物理学思想而写的《汤普金斯先生奇遇记》(The Amusing Adventures of Mr Tompkims)是一本极有趣味的书。书中对于假如物体的量子波接近于物体本身的真实大小时世界看起来会是什么模样作了非常出色的说明。对于汤普金斯先生来说,玩台球变成了一次假设我们将上述考虑用于整个可见宇宙,今天,它的尺度不知要比它的量子波长大了多少,所以我们在描述它的结构时可以全然忽略量子不确定性的微乎其微的影响。但是当我们逆着时间回溯时,在过去的每一个时刻,可见宇宙的尺度都比较小,这是因为当宇宙年龄为 T 的时候,可见宇宙的尺度就是光速乘以年龄 T。普朗克时期 10-43 秒是很重要的,因为当我们达到这一极早的时刻,可见宇宙的尺度就会变得小于它的量子波长。整个宇宙变得被量子不确定性所左右。当量子不确定性压倒一切时,我们就不知道粒子的位置,也不能确定空间的几何学,这样我们也就不可能定出粒子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我们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激励宇宙学家们去尝试创造某种新的引力理论,在这种理论中,要充分包含引力的量子特征,并用它来发现可能的量子宇宙。我们将探讨从这些大胆的研究中涌现出来的某些想法,它们不是故事的结局,而可能只是结局的一小部分。但可以肯定,最终的故事在处理我们对于宇宙本性所钟爱的种种想法时,至少也会是同样地不寻常、同样地带有根本性。

我们在图 8·3 中展示了膨胀宇宙开端的可能图景,图中说明了昔日之宇宙大小可能如何的种种情形。在某些情况下,空间和时间、以及一切的一切,皆存在着某种位于奇点的表观开端。在另一些情况下,空间和时间始终存在。但是,还存在一种更微妙的可能性。假定时间的本性随着趋近于普朗克时期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么,宇宙之开端与时间自身的根本属性岂不就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难分难解的两个问题?

患精神分裂症的异常经历——原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类如何应对台风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来临时,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可能无法战胜它。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事先想好应对策略,以减少财产的损失。那么人类如何应对台风?通过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

面对狂风暴雨时:

我们要把家里的门窗都关好,如果发现有玻璃松动或者门窗开缝的,一定要立马用胶带把它们粘贴好。免得狂风来了,把玻璃门窗刮的哗哗响,加速破坏。

遇到刮到的树木建筑时:

如果你的附近有被刮倒的建筑或者树木,千万不要靠近,免得狂风再次卷起物体袭击人类。

开车遇到狂风骤雨时:

一定要减速慢行并仔细观察周围情况。一旦发现车辆有失控的可能,立即找个安全地带停车。留意周边有无要坠落的物品、有无深水坑。

电线被吹断导致家中断电时:

于户外的你发现断的电线在路面上,勿要靠近,勿要捡拾。在家中的话,发现突然断电,则要立马把电脑、电视等电器的插头拔掉。

发现高空有坠物危机时:

自家的阳台等高处如果放有花盆或杂物的应立即搬入室内。发现别处有高空坠物的最好快些联系救援部门。

发现有摇摇晃晃的广告牌时:

台风来袭,安装不牢的广告牌可能有坠落的可能,此时千万不要在大型(小型也不要)广告牌底下及周边通过,离得远远的。

暴雨来临,发现家中有漏水时:

多发生在平房区,如果暴雨时期发现屋顶漏水切不可贸然上屋顶搭雨棚,以免大风对自身造成危害。

家中进入,不少物件浸水发霉时:

家中如果进水了,趁早把木制家具、电器等垫高,避免泡水。至于食物也要放在高处。烹食时,食物也要煮熟透了再吃,至于发霉的就立马扔掉。

人类应对台风的措施有很多,上述方法就可以很好的预防台风的来袭,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如台风来临前有何预兆,可以登录进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宇宙中最冷的地方,零下272度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中最冷的地方,零下272度

半人马星座的行星状星云,距地球5000光年。1979年被发现。温度仅有零下272℃,比绝对零度(零下273.15℃)仅高1.15℃。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温度低于背景辐射的天体,也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最冷的地方。

距地球5000光年的布莫让星云(BoomerangNebula),是在1979年由瑞典和美国天文学家利用架设在智利的

巨大望远镜发现的,它在1980年取名为“布莫让”,是因为它看上去像加长的变成弯形的“飞去来器”(布莫让是英文飞去来去的音译)。

布莫让星云是宇宙中最冷之地,温度只有零下272摄氏度。这个极度寒冷的行星状星云坐落于半人马星座,距地球5000光年。行星状星云在中央明亮恒星进入生命最后阶段剥离气体时形成。

布莫让星云是宇宙中最奇特的地区之一。1995年,天文学家萨哈和尼曼借助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瑞典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发现了布莫让星云这个迄今为止发现的宇宙最冷之地。

这个星云的温度只有零下272摄氏度,只比绝对零度高1度。即使来自大爆炸的背景光温度也超过布莫让星云,前者的温度为零下270摄氏度。布莫让星云是已知发现的唯一一个温度低于背景辐射的天体。

布莫让星云的外形酷似一个蝴蝶领结,由速度达到每小时31万英里(约合每小时50万公里)的强风所致。在强风的吹动下,超冷气体远离濒死的中央恒星。

天文学家表示这颗恒星在1500年时间里每年损失的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一。布莫让星云的质量是其他类似天体的10到100倍,快速膨胀使其成为宇宙中已知温度最低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宇宙光点明灭间的灿然与超然

全文共 5242 字

+ 加入清单

在刘早期的科幻小说创作中,《温超岛》不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而是一部震撼读者心灵的优秀作品。像同时期的作品一样,道用很大的篇幅来描述技术的辉煌与美丽,用密集的知识演绎来展现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未来世界。不同的是,当技术之美和无限的想象力被自由展示时,宗教殉难窃取了整部作品的基调,这也与作品的标题紧密相连,表现了作者对科学真理的殉道者般的追求。韩嵩在《我为什么欣赏刘·》中曾说:“何(刘·)写了一些很有技术味道的科幻小说,但其背后的东西和骨子里的东西实际上是形而上学的。在《温超岛》中,这种情感最为明显。也就是说,有一种哲学意义,一种宗教意义。”

“温超道”描述了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的建造。科学家将利用它来寻找宇宙的统一模型。在爱因斯坦的赤道即将开始的前一天,英雄丁仪和他的妻子和女儿在爱因斯坦的赤道上完成了“环游世界”的实验。但是当他回到实验室,沉浸在一个虚幻的梦里时,一个比梦更虚幻的场景把他带回了现实——地球周围的加速器突然蒸发了!加速器的发射台覆盖着绿草,这与沙漠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这时,出现了一个自称是宇宙风险解决者的外星文明。作为高级文明的发言人,他告诉科学家,加速器操作产生的能量将导致真空衰变,然后地球、银河系甚至宇宙将被毁灭。科学家们也从冒险者的口中知道,他们的文明已经获得了普遍的统一模式,但是因为“知识密封原理”不能传递给人类。为了获得宇宙统一的神秘,科学家们决定与冒险者做一笔交易,用他们的生命换取真理,以确保知识的封闭。最后,冒险者们同意在沙漠中建造一座真理祭坛,让想知道宇宙奥秘的科学家们登上祭坛获取真理,然后在十分钟内摧毁它。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走上神坛,在空中变成明亮的火焰,飞得越来越高。霍金是科学界的领军科学家,他坐在轮椅上爬上圣坛,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真理的祭坛沉默了,冒险者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悲伤地意识到他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结果,一场轰轰烈烈的殉难仪式结束了。许多年后,丁仪的女儿成长为新一代的物理学家。她抬头看着星星,问霍金的问题。她接着问,“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她的母亲和冒险者一样困惑。故事结束了。

一个角色,殉难

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道在舞台上有着大量的人物形象,包括为了真理而不惜自我毁灭的科学家形象,贴近现实的科学家亲人和爱人形象,以国家利益为人民代言、限制科学家的国家元首和政治家形象,以及拥有先进文明、用上帝般的眼睛俯视地球生命的外星智慧生物形象。以下是对几个重要文学形象的分析。

“温超道”的故事始于丁一家三口在量子加速器中的“环球旅行”。丁一出现在刘的六部小说中。他的形象相似。他是一位具有科学信念的精英,是一位具有独特才华的科学家,是刘心目中科学家的代表。“丁一”是“定义”的谐音。刘作品中的人物多为类型化人物,主要是为了促进情节的发展而设置的,丁仪也不例外。刘曾说:“科幻文学没有抛弃人物,但与主流文学相比,人物的形象和地位已经大大降低。”在他看来,角色不需要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越是自我生命的角色,就越有可能冲淡科幻小说的成分。然而,在《温超岛》中,丁一的形象略有不同。作品一开始,他就展示了与妻子和女儿的对话,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丁毅看来,物理甚至占据了他的全部,所以他不得不为妻子和女儿“挤出”一些空隙。他“真的别无选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他被世俗情感和自我信念所牵引时的不安和纠结。他并不冷酷无情,但物理学像上帝一样根植于他的精神世界,所以这个家庭只能在他的心里挤出一个小小的空间。当丁仪走上真理的祭坛,文汶大声喊着不要把他变成火球飞走的时候,我们似乎已经看不到他内心的波动,可以预见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理性的自我,把他的国家抛在了一边。令人惊讶的是,他停下来,转过身,轻轻地抱起女儿,安慰她,并试图让她明白他要做什么。那一刻,他又回到了父亲的角色,浑身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丁逸是相当有人情味的,但面对物理时,他却变得狂热起来。为了把它推到科学殉道者的面前,这部小说总是表现出他冷酷的理性和近乎无情的一面。它也悄悄地突出了他内心波动的几笔。这种叙述更能对比丁仪对科学的热情,也能让我们一步一步窥探他走向神坛的内在路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容忍这一角色。面对人类情感与科学真理的对立,丁仪毅然选择了为真理而牺牲生命。他用文汶去动物园的比喻,说如果他这次不去,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语言简单而均匀,但力量惊人。他已经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全部信念——道(知识)。他可以在晚上死去。丁逸其实早就准备好了,只是在等待这个机会。这是一次朝圣的经历,与道德无关,但对个人来说却非常伟大,意味着一次非凡的宗教体验。刘曾用康德的名言无畏地说,他害怕天上的繁星,但他心里并不重视道德。也许这就是我们人类天性中的好奇和崇高。面对宇宙的无限神秘,丁仪有着童心。他知道他的生与死就像一只在天地间的蜉蝣。他自己的存在只是一道闪光。真正巨大和奇妙的是心灵和宇宙之间的精神联系。这位学者无限放大了物理科学的神圣性,当面对真理的祭坛时,他抛弃了世俗的情感、国家的利益和集体的荣耀,就像踩在一粒灰尘上一样。

另一位文章中有更多笔墨的科学家是日本物理学家松田隼。他第一次出现是在睡梦中通知丁逸,当时他发现加速器已经蒸发了。面对加速器的消失,他脸色苍白,双手微微颤抖,情绪剧烈波动。他的第二次露面是当他得知他们永远不会知道宇宙的真相时,他坐在草地上说,“在一个未知的宇宙中,我的心脏懒得跳动。”宋天的第三次亮相直接造成了一场悲剧。与之前的两种行为不同,松田隼·成毅能够带着微笑和决心走向圣坛,尽管他美丽的爱人劝阻他自杀。这一幕被认为震惊了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松田隼·成毅是一个能从另一个角度使科学家群体形象的精神概念更加“形而上学”的人物。与丁毅的温柔和一丝纠结不同,他表现得更加冷酷无情,就像一台发条走不完的机器。他是一个科学狂人,他真正地诠释了“生命是宝贵的,爱情更昂贵,如果是真的,两者都可以扔掉”。如果说丁仪的殉难不足以拒绝和震撼他对妻女的挽留,那么宋天的形象让人们明白了殉难的意义——一种自私的自我救赎,当他们感叹美好生活的消逝。《宋天》中没有对“人性”的描述。刘·曾在与江·的对话中说:“当我写科幻小说时,它变得残酷了。”刘的思想无疑是前卫的、纯粹的、脱离现实的、科幻的、科幻的。正是由于这种纯粹的能力,我们沉浸在他精心构建的科幻世界中,思考了几千年,看了几千英里。

本文最后一位科学家是霍金先生,他代表了物理学的学术权威。霍金是站在刘笔下的人类科学金字塔顶端的一位老人。文章中的描述生动、生动,有点滑稽,将霍金坐在轮椅上缓慢走向真理的祭坛比作一只在树枝上爬行的昆虫。在真理的祭坛前,人类科学的精英巨人是如此虚弱:“他柔软的身体,似乎被剥去了骨头,瘫倒在轮椅上,就像一根蜡烛,在高温下变软,即将融化。”尽管如此,他还是成为了最后一个到达圣坛以获得真相的殉道者。霍金的形象象征着人类文明对宇宙的软弱和不屈。然而,当霍金问,“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天空是空的,真理的祭坛没有给出答案,冒险者被困在那里不知所措。在霍金问题的帮助下,人类已经东山再起。在科学界,霍金的魅力正是如此。

这篇文章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宇宙风险解决者。这个有趣的角色一出现就震惊了地球上的科学家,科学和技术超出了人类的能力,导致了真理祭坛的出现。关于地球外生命和地球上人类之间的关系,这篇文章的想法非常有趣。它既不是“三体”式的掠夺与反抗关系,也不是“支持人类”中“兄弟”(外星智慧生命)之间友好而复杂的暧昧关系,而是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在冒险者的眼中,地球文明只是一个“婴儿”级别。地球文明的兴起是一个孩子在成人的监护下玩火。即使非常危险,也有必要在危险趋势出现之前阻止人类文明的进化。冒险者来到低级文明的地球,以一种上帝般的态度凌驾于人类精英之上。然而,当他们被问到宇宙的终极问题时,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尴尬。即使他们已经掌握了普遍统一的核心模式,他们仍然无法回答这个宽泛的问题。也许除了他们的文明,还有更高层次的文明,或者他们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在这一幕之后,作者改变了他的写作风格,将他的视线来回穿梭到15年后,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然而,在“智慧”的神话被打破后,对更高文明生活的无所不知的形象,即冒险者,在一瞬间崩溃了。

刘在《温超道》中以他人的视角描绘了一群具有最高人类智慧的科学家,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精英的殉难之路。从真理祭坛的建造到人类在祭坛上的毁灭,这一段很长的历史在现实中被他用几天时间浓缩,讲述了一个宗教仪式的全部故事,也让我们领略到刘对细节把握的雄壮笔法。

宇宙,终极

科幻小说通常包含对“人性”(伦理+宗教)和科学的复杂观点。刘的科幻作品表现出更加深刻的人性与科学的纠葛。与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紧密相连的是人们的上下搜索和奋斗。刘总是从上帝的角度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进行鸟瞰,在人性与科学的夹缝中注入温暖的暗流。

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自孔夫子。孔子说:“早上听道,晚上死。”这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著名句子。孔子只是在这里阐明道在他心目中的最高地位,而刘作品中的道之死,却成了一个令人恐惧、震惊世界的真实形象。刘的眼睛无疑是在宇宙深处。他的眼睛盯着这个地方,他的思想是生成的。通过描写科学家与冒险家的对抗、与国家元首的争论、与亲人和爱人的告别,道逐渐在刘的心中揭示了宇宙之道,建构了人类认知范围之外的宇宙哲学。正如刘所说,"科学之美一旦展现在人们面前,其震撼和净化心灵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这篇文章中,科学家像飞蛾扑火一样疯狂地用生命来换取真理,在冒险者看来,这是人类唯一明智的举动。因此,他们的殉难也得到冒险者的认可,并帮助他们建立了真理的祭坛。

对于宇宙来说,人类的生命只是一瞬间,光点在闪烁。在光点显现后消失比生活在无知中要好。这也是宗教所提倡的最终目的——永生或灭绝。《温超道》中地面上殉难科学家的人性已经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为普遍真理而殉难的大无畏精神,犹如一道闪电似的石火。虽然它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但光会延伸到宇宙无尽的虚空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家不仅能获得普遍真理,而且还能在宇宙中产生一丝生命的明亮灭绝。已经太聪明了,不能再聪明了。因此,冒险者说:“现在你应该明白,追求宇宙的终极真理是文明的终极目标和归宿。”“你很幸运,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从未离开这个世界去死亡”,这与《三体》中的说法是一致的。文章提到,一个人的外貌会触发冒险者设置的警报系统,并在老年生活中引起恐慌。这恰恰表明,人类文明具有在短时间内积累财富的强大力量,也意味着人类跨越愚昧的必由之路。科学精英的毁灭对宇宙来说只是微小的尘埃在阳光下闪耀的一瞬间,而这种对人类的光辉是耀眼的,因为它是精神信仰的又一次胜利。刘一直强调科幻文学要“超越自恋”,反对“人文主义”。在他看来,科幻小说描写的重点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人可以被隐藏起来,以物体或意识为主角。因此,将会有冷酷而理性的科学家和外星人扼杀他们摇篮中的情感。然而,科学家们不把自己看作世俗的名字、兴趣、感情和欲望的方式可能与庄子与人、神和圣人的浪漫联系在一起。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变成火球,飞得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他们还宣布人类文明的火花正在被点燃,并朝着终极信念前进。

在作品的最后,刘巧妙地设计了终极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并在霍金的帮助下问了它。自古以来,人们的好奇心主要集中在宇宙的星空上。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关注人和自然、人和人自己,但没有人问及星空的目的和宇宙的目的。这个命题可以说是空洞而深刻的。难怪冒险者听了之后会面临巨大的变化。也许,在宗教哲学领域,即使是最完美的技术也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小说《温超岛》通过巧妙的构思、完整的情节叙述、精细的技术描写和极其激烈的冲突处理,已经成为一部不亚于长篇巨著的巨著。整部作品从“温超道”逐渐被建构成一个概念性的故事,这是对一群不懈追求科学完美的科技狂热分子的精神致敬。然而,由于这种明确的意图,工作中的科技思维是不够的。因此,尽管这部作品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但从科幻小说的角度来看,它不能算是刘最好的科幻小说作品。

在故事的结尾,已经成长为新一代物理学家的文汶(丁仪的女儿)再次提出“宇宙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终极问题,这表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不会因为一群科学精英的消失而停止,而是会继续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统一的奥秘。这也是刘希望看到的结果。刘曾经回答说,他不知道文章中设计的终极问题。他曾在采访中强调:“写科幻小说的人应该保持他们的世界观不稳定。如果他们太坚定,想看清楚一切,很难写出任何小说,尤其是科幻文学,这是关于人类的困惑和探索。至于我自己,我对人类社会没有明确的看法。也许这是本书和另一本书中的情况。”正是这种自觉的“飘忽不定”的创作思维造就了刘的科幻世界和一系列优秀的硬科幻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爆炸前的宇宙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爆炸前的宇宙

这个宇宙是在远古时代大爆炸后开始的。仅1厘米左右的小宇宙,以猛烈的爆炸力膨胀以后,变成现在的形态,这种膨胀迄今仍持续进行着。大爆炸以前的小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呢 霍金认为,这般细微的宇宙可用量子力学来说明基本粒子的活动。现在的宇宙中,时间与空间很明显的是属于异质的,但量子宇宙的世界中,这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差别。“时间”是以虚数表示。就是说时间与空间全是相同的形状,井然有序地并列,呈现安定的形态。没有开始,也没有境界。有时,时间从虚数转化为现在的实数;从没有空间的状态,通过虚时间的宇宙,转化成真时间的宇宙,这种过程也可借隧道效应比喻“从无至有”的发生。然而,当形状完全相同的时间与空间的有秩序的排列被扰乱时,乱像因而产生,只有时间向不同的方向移动。也因而产生大爆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