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类是宇宙中的过客(汇集20篇)

浏览

3747

文章

1000

人类开发太空的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神秘莫测而又无边无际的太空,为什么人类对它这么感兴趣?自古至今,有多少人想探索太空中的奥秘,多少人想利用太空来为人类服务?历史上不少民族都有“星相学家”就是其例证之一。确实,太空中蕴含着无穷的奥秘,还包含有极其丰富多彩的资源。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太空的开发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太空的开发将会给千家万户带来欢乐和财富。比如,利用太空的高真空、微重力进行一系列科学试验,利用空间技术加深对地球资源的信息工作,太空中的通信卫星为电话、传真及电视转播提供优质服务,太阳能的空间开发利用  总之,太空开发对人类的整体发展有着巨大、长远的意义,可以为人类子孙后代造福,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

就拿卫星来说吧。50 年代后期,人造卫星刚刚上天的时候,全世界的人民曾为之欢欣鼓舞,不过当时人们还只是为人类这一创举感到兴奋、自豪,对它的实际意义认识并不深。时至今日,卫星在通讯、气象、电视转播等方面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地位,几乎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已密不可分。卫星还在地质探查和地球资源、生态保护等方面成了功绩卓著的主力军,同时也成为军事上重要的信息来源。卫星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它所直接或间接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几乎是无法估量的。

再说说航天飞机和航天站吧。现在有不少最尖端的科学试验往往要在太空中进行,因为在地球上你总是会受到地心引力和地磁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在太空试验站中,科学家还利用它的特殊环境条件制造出了某些在地球上目前还无法制造的物质。

同时,太空航行和探秘大大开拓了人类的眼界和思维角度,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又反过来促进了人们对自己居住的星球——地球的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人类的登月活动和宇宙开发技术的迅速发展还促进了许多相关科学技术的进展,并大大增强了人类对整体发展前景的信心。

至于太空开发的远景,那更是辉煌、壮观,十分诱人。比如,从月球上取回的物质样品,使科学家产生了在将来利用月球以至金星等星球上许多稀有元素的计划。据说,以月球上的氦 3—作为未来地球上的补充能源的计划已列入科学家们的议事日程。人们还设想利用阳光来制造不夜城,在太空中建立太阳能发电站,在太空中设立特殊物质的加工厂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空旅游、太空居住点也都是有可能实现的,太空技术的发展将能使人们对地球与小天体的万一碰撞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看得更远一些,有朝一日,人类若与更先进的外星人取得联系,彼此帮助,那将给地球带来什么成果简直无法形容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气候异常与人类疾病的联系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气候疾病研究人类时时受到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和明显的就是气候变化。气候异常与人类疾病的联系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气候异常与人类疾病的联系如下:

1.哮喘、过敏和呼吸道疾病

气候变暖会改变植物生长周期,导致过敏增加。降水量太大,次数太多,都会刺激肺部的霉菌疯长,而干旱则会使空气中灰尘变多。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增多和加重。

2.癌症

空气污染和有毒垃圾的倾倒会导致癌症高发。化石燃料会增加空气污染物和导致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一些垃圾填埋点,造成化学物质泄露,这些会使患癌的风险增加。

3.心脑血管疾病

气温升高使空气颗粒污染增加,加重心血管疾病。高温、热浪、极端天气及空气质量变化都会影响心脑血管的健康。

4.胃肠道传染疾病与营养不良

海洋温度上升也会使某些细菌增加,牡蛎等海鲜食物传播性疾病的几率更大。气温升高还会影响沙门氏菌等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活性发生变化。

5.发育异常

在出生前及儿童早期发育阶段,营养不良会造成发育异常。研究人员认为其罪魁祸首是污染物和生物毒素。原因包括极端天气、过量使用杀虫剂等。

6.心理健康和与压力相关的疾病

与气候异常相关的灾难使大量人口或背井离乡,或死于非命,这给幸存者造成极大心理创伤。

7.神经系统疾病

有害藻类等生物毒素、应对农业变化而使用的杀虫剂、新电池工艺及紧凑型荧光灯产生的金属污染等,都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猛增。

8.洪灾后疫情带来的传染性疾病

水温更高会导致更猛烈的暴风雨,进而导致洪灾,而污水处理厂的有害物质则再次泄漏回水域及饮食系统,造成疾病传播。

9.传病媒介与动物传染病

研究人员称,天气是影响传病媒介与动物向人类传播的传染病几种主要原因之一。

10.热浪致病与死亡

几乎每年夏天,人们都会听到这样的报道,足不出户的人也会被扑面而来的热浪夺去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天文学和人类的生产活动

全文共 2411 字

+ 加入清单

110.地球运转规律是制定历法的基本依据

历法是天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日历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都有重大的意义,因而世界各文明古国历来十分重视历法的编制和研究工作。中国古代一向把历法的改革当做重大国事,自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以来,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提出过 100 多种不同的历,在世界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部好历的制订可以促进生产,在中外历史上都有过因改历不善而导致社会骚乱的记载。

早在 4500 年前,轩辕黄帝就制定了天文历法。《史记》卷一,五帝本记第一中写道:“于是(尧)命令羲氏、和氏,恭敬的顺应上天,从日月星辰的运行,定出一年的历法,敬谨的把时令传授给百姓,分别命令羲仲住在扬谷的地方。敬谨的迎接旭日的初升,管理督导春季的耕种。日夜的长度均等,傍晚乌星正在南方出现,依据这景象来定准春分的日子。人民于是都分散到田野里,鸟兽也在生育交尾。再命令羲叔住在南方大交山,管理督导夏季的农作,敬谨的祀日并记下日影。白天最长,傍晚火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此一景象来定准夏至的日子。人民于是尽全力助耕,鸟兽的羽毛也变得稀疏了。再命令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敬谨的恭送太阳的隐没,管理督导秋收。日夜的长度均等,傍晚虚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此景象来定准秋分的日子。人民于是喜悦和乐,鸟兽也长出新的羽毛。再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管理考察农作物的储藏。白天最短,傍晚昴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这景象来定准冬至的日子。人民于是都停留在室中取暖,鸟兽的羽毛也长得茸茸的。确定一年为 366 天,又用置闰的办法来调整四时的误差。确实的整饰百官,各种事业都欣欣向荣。”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辕黄时代天文学就开始得以发展,并紧密地同人民的生产活动及生活的时日的推算相结合。

也许是由于尼罗河的年年泛滥,古埃及大约于公元前 27~22 世纪就开始根据天狼星的偕日升来预报尼罗河的周期性泛滥。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巴比伦尼亚还把一年定为 360 天,或 12 个月。这种原始的历法十分粗疏,每月 30 天,与朔望月的周期不符;而一年 360 天又与一回归年的实际长度不一致,所以时常加入闰月,作必要调整。但巴比伦人对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测得很准确。在公元前 4 世纪末,他们所测得的朔望月和近点月的精度已达秒的量级。可见,他们和古代中国人一样,利用天体的出现于夜空的时间变化来确定农时季节。

一般地说,所谓历法就是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具体地说,就是安排一年的月数及每人月的天数,使每年能在相同的月份及大体相同的日子里发生季节的变化,从而便于按照日历所规定的时日来进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当然,年中的月和月中的日都必须是整数。

从天文学观点,“年”的长度实际上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从地球看来,就是太阳在天球上所作的周年运动。然而,如果选用不同的参考点就有不同长度的“年”,现代的历通常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这称为“回归年”—一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其长度大致是 365.2422 日。应该指出的是,回归年并不是地球的公转周期。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是以恒星作参考点,因此其公转周期称为“恒星年”,长度约为 365.2564 日,比回归年略长一些。其原因是因为春分点受岁差和章动的影响,平均每年抽西移动 50″左右。月也是一种比日长的单位,其原来的意义是以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运动为基础的。古代人类很早就利用月亮的这种运动来测定时间。同样,因为参考系的不一就有不同的长度,出现不同意义的“月”。通常可分为:“朔望月”,它是指月相盈亏的变化周期,约为 29.5306 日。“恒星月”,它是指月亮连续两次通过某恒星的时间间隔,长度为 27.3217 日。从理论上说,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是以完全独立的三种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因而,它们之间没有整数的比例关系也是很自然的。但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需要,希望在一定精度下,把它们统一起来,这就是制定历法的基本原则。

111.天体(特别是太阳)的活动对人类生态环境有直按影响

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除了为地球创造了合适的生态环境外,太阳还以其他方式影响着地球。早在 1801 年英国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就发现年雨量与太阳的黑子数的多少有着一定关系,这便是最早的日地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日地关系”已发展成为介于太阳物理与地球物理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这门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太阳活动的地磁效应、太阳活动的电离效应、太阳活动与极光、太阳活动与宇宙线、太阳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太阳活动的其他效应。

上面所列举的方面,都是太阳活动可能引起地球上各种活动的变化。经过数十年的资料统计往往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例如,至今人们虽然对于太阳活动如何影响气候的具体机制缺乏了解,但人们对 80 年的降雨量的统计与太阳的黑子活动相比较,发现其间有明显的周期相关性。树木年轮的疏密也与太阳核子数间有一定的关系。

除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而外,过去人们对于其他天体可能对地球的影响是重视不够的。中国流行一句谚语:“杞人无事忧天倾”。天果真是蹋不下来吗?考虑天是否会塌下来的问题会是“庸人自扰”吗?按现代宇宙学的观点,如果宇宙是“闭合的”,那么它迟早是会“塌”的。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而杞人的“忧虑”倒是提出此问题的“先导”了!当然,那将是数十亿甚至是数百亿年后的事了。这对于鄙薄科学的功利主义也许仍是“庸人自扰”吧!但无数的小行星和彗星碰撞地球的可能性大概总不是“天方夜谭”了吧?各个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上所留下的“宇宙弹坑”,说明了产生巨大爆炸威力的小天体对行星及其卫星的碰撞事件是频繁发生的。1994 年发生的相当于 5 亿颗原子弹爆炸规模的彗木相撞,如果发生在地球上,那我们这些热衷于“种内竞争”的人类,是否都将成为地球下一个地质世纪的石油资源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人类没有蜜蜂还能生存吗?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我们知道世界上超过80%的农作物是开花植物。为了实现授粉和繁殖,这些作物必须由授粉者授粉。在极少数情况下,动物如风、水或鸟会无意中帮助作物完成授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的授粉是由昆虫完成的:蜜蜂、甲虫、蝴蝶和蜻蜓。

蜜蜂是一种授粉昆虫,在传播花粉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上76%的粮食作物和84%的植物依靠它们来传播花粉。亚利桑那大学的昆虫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教授大卫多维茨说:“没有蜜蜂授粉,地球上的大多数植物都会消失。”

在这样一个没有蜜蜂的世界里,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点绿色。就热量或体积而言,50~90%的人类食物直接来自开花植物。这些作物包括我们的主食,如大米和小麦,以及水果和蔬菜。此外,开花植物间接地为我们提供食物——它们是动物的食物,我们吃动物肉制品——从牛肉到鸡肉和大多数淡水鱼。

在人类意识到蜜蜂和人类之间的重要关系之前,许多蜜蜂已经灭绝了。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其他问题,蜜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例如,在农业中滥用化学制剂导致蜜蜂死亡或神经系统损伤;更严重的是,全球变暖正在打破蜜蜂孵化和春天植物开花之间微妙的同步。只要同步误差达到几周,许多开花植物将难以获得充分的授粉,开花过早或过晚的植物将不能结果,而授粉的蜜蜂将因错过花期而挨饿。

然而,蜂群数量的急剧减少可能会导致生物链的断裂。生物专家指出,蜜蜂对生态系统有平衡作用,特别是对高山地区的种群。没有蜜蜂,高山地区植物的授粉将受到影响,并将从有许多植物种类的混交林转变为有单调植物的松林。

如果蜜蜂完全消失,所有需要蜜蜂授粉的植物也将面临灭绝,因为它们不能繁殖后代,而以这些部分灭绝的植物为食的动物将很快灭亡。随着食物链的崩溃,人类最终会因为找不到食物而灭亡。当然,以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许多作物甚至可以跳过授粉,通过转基因工程或喷洒化学物质实现开花结果。然而,这样种植的食物好吃吗?还是我们想象中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这种食物安全吗?

无论多么微小的物种在生态环境中消失,这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物种的消失至少会影响其生物链前后的物种,甚至人类和整个自然。有时这些影响不能立即出现,但不出现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保护蜜蜂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因为食物链中某些关键环节的断裂往往会很快导致整个食物链乃至整个生态链的断裂。

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和生命都值得尊重和保护。人类生存的根本途径是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谐相处,调整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利用人类的力量使自然环境和生态更加和谐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们能看见宇宙中的物体吗?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认为我们一定能看见这些物体。在某些情况下,我认为引力作用可以探测到光不能探测到的物体。所以通过引力作用在“天狼星A”中发现了以前看不到的“天狼星 B”,而且还发现了从来没看到过的海王星等等。

在星系中,所有的物体都向中心聚集。但是位于银河系边上的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恒星更像是一个绕恒星旋转的行星,所以我们认为绕星系中心旋转的恒星离中心越远转得越慢。我们太阳系就是这样,行星离太阳越远转得越慢。

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波速,我们可以决定离中心不同位置的星系的旋转速度,并证明出在可以测出无线电波波速的星系中恒星绕星系中心旋转的速度是相同的。

这个结论和万有引力定律相矛盾,科学家们不想放弃万有引力定律。为了选择其一,他们必须这样猜想,即星系团没有聚集在中心部分,而是分散在整个星系里。那么,我们看到的一团恒星在向中心聚集的情景是不是真的呢?

另外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这些星系在一个特定的星团中趋向于结为一体。然而,假如我们计算每个星系从它所包含的星球中所应该拥有的吸引力,以及一个星团中众多星系相互之间运动的相对速度,我们会发现,这里没有足够的引力使星团聚集在一起。然而,它们又确实聚集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在星团中有着另外一种我们不能察觉的物质,它大量地存在着,提供足够的引力使星团处于如此的状况。

这种另外的、无法看见的物质是什么呢?天文学家并不知道答案,他们推断它是一种“下落不明的、神秘的物质”,但是在我们确定这种物质是否存在之前,必须等待进一步的证据。我们可以说,假如这种物质确实存在的话,它可以有足够的量关闭整个宇宙,并使我们相信在数亿年后,每一个物体都将开始收缩。无论我们获得多少成就,许多问题

依然包围着我们,困扰着我们。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例证。书 名 宇宙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飞碟中有人类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随后在空军的新闻稿中表示,曼特鲁上尉身上没有着弹的痕迹,机体没有燃烧,也没有放射能。曼特鲁上尉的座机残骸散布在 1 平方公里的地面。据判断在到达地面前就已经分解了。

这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战争英雄,为什么会做那种足以令人丧命的 6000 公尺俯冲呢?而一向沉着冷静的曼特鲁上尉居然连发出紧急信号的时间都没有,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

空军当局在事件后立刻发表如下的见解。“事件发生当天,将目击的物体误认为金星。曼特鲁上尉随后追踪,全

力冲至高空,然而因为氧气不足,失去意识,坠机身亡。”

金星即使在白昼,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出来。但是判断当天金星的位置和光度,金星应该难以看到。物体出现在哥德曼基地之前,很多人早已发现“物体高速移动。”他们证实物体西向欧威兹罗波,然后呈 V 字形旋转折回东方。当时在控制塔观测物体的西库斯上校等专家指出“那些物体像冰淇淋蛋卷的形状”、“是骇人听闻的巨大金属性物体”。大家产生错觉误以为是金星。

金星误认说是明显摆脱窘困的借口。尽管 UFO 研究学者强烈要求,空军并没有发表曼特鲁上尉的调查报告书。甚至对事件的细微部分予以保留,结果使人们的疑惑更加强烈。空军尚未公布控制塔和曼特鲁上尉的通信内容,难道是曼特鲁驾驶的飞机太接近 UFO 而遭攻击坠落?——为了证实这些臆测,一年后,空军亲自撤回金星说。

之外,出现另一种误认说,认为曼特鲁上尉看到机体的天盖反射光,或是追踪幻日(类似太阳圆光的气象)的踪影。并否定曼特鲁长时间未发现光影。

1956 年,空军 UFO 调查机构“project 布尔布克”负责人鲁佩特打出热气球说。

——事件发生于 1948 年俄亥俄州南部的克林顿空军基地,利用气球进行海军的机密实验。当热气球冉冉上升,它的姿态与目击者叙述的“冰淇淋蛋卷”和“降落伞”像极了。气球升上 3 万公尺的高度,便成为一个巨大的飞碟。这个实验因为仅仅只有一部分的关系者知道。因此,曼特鲁上尉抱着审慎的态度质疑。——鲁佩特上尉叙述。

气球说具有说服力,立刻引起大众的支持。但是凑巧在同年,从控制塔人员口中透露惊人的事实,说明为什么曼特鲁上尉的最后通信没有公布的原因。他清楚听到曼特鲁上尉以激动的声音喊叫着:“到底怎么回事?里面有好几个人!”

数年后,哥德曼基地的空军情报员证实“曼特鲁上尉的尸体被晒成蒙古烤肉般的高热状态。”

曼特鲁上尉一接近 UFO,看见可怕的光景。巨大的 UFO 内部,确实有几个人影。之后不久便发生曼特鲁坠机事件。难道是曼特鲁上尉撞击 UFO 的高热光束时发出的惨叫声后,不久当场死亡的吗?

到目前为止,美国空军尚未公开本事件关键性的调查报告书。当局置之不理的情报只有这件吗?何时能够揭开随机散落高空的曼特鲁上尉的死因,以解除被误认为死于事故的污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那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同胞上

全文共 216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资助的“中国发现古人类新化石——许昌人”研究项目被评为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步”。研究发现,徐长仁具有东亚古代人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双重特征,而不具有非洲原始人的特征。有些人认为这否定了“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说法,但也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不管现代人是如何起源的,地球上只剩下一种人类,智人。然而,在过去,有几种“同胞”留下了他们的印记。让我们穿越时空,与这些史前同胞有一次偶然的相遇。

乍得的人类祖先——乍得人

乍得查克斯人的康复(维基百科)

看着上面的沙人康复地图,也许你会有条件地问,“这不是黑猩猩吗,我们怎么能把它算作人类呢?”

清楚地告诉你,它真的是人类。根据古人类学的定义,灵长类动物和“长时间直立行走”的能力是成为人类的两个主要标准。这一标准包括所有人类动物,包括智人,以及早期出现的南方古猿和查奇,都可以算作人类。

乍得的查奇人生活在700万到600万年前。它们生存时间的上限非常接近人类和黑猩猩开始分离和进化的时间(大约700万年前)。换句话说,只有那时人类才真正开始独立存在。

尽管乍得沙河人的脸与黑猩猩相似,但他们的脸更扁平,牙齿更小。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骨髓被插入头骨的位置与人类相似,而人类不同于黑猩猩等猿类。基于此,学术界普遍认为乍得沙河人有能力长期直立行走。

如果上述观点得到证实,乍得的查赫人肯定会成为最早适合长期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无愧于人类祖先的称号。

千年一遇——奥里林·图根恩斯

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让乍得人在乍得直立行走,那么2000年在肯尼亚图甘山脉发现的化石奥瑞林图甘尼人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通过三维重建扫描和对相关化石的研究计算,科学家们发现,奥里木生活在大约610万至580万年前。股骨转子窝结构和股骨颈关节皮质厚度的IS值接近人类,骨盆形状更适合直立行走。所有这些都表明,奥里林是一种善于直立行走的动物。

根据在同一个地方出土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化石,图根恩斯可能生活在干燥的常绿森林中。它们直立行走从树开始(在树枝之间),它们的前肢用于抓握和保持平衡,就像今天的猩猩一样。

猩猩在树枝间直立行走(新技术)

自从化石在2000年被发现,也就是基督教教义中提到的千年(耶稣出生于公元0年,此后每1000年就是一个千年),奥里林·图根恩西斯也被称为千年人。

几种灵长类动物的前肢化石(黑猩猩的前肢,图格恩斯的前肢,现代人的前肢,从左到右)和图格恩斯的恢复(网易新闻)

终于,它倒下了——猿猴

前面提到的乍得国王沙阿和奥里林·图根恩西斯都表现出足够强壮的直立行走能力,但是他们的生命仍然主要是在树上度过的,很少落到地面上。直到580-440万年前,一种叫做猿的动物出现了,这种情况才改变。

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盆地发现了猿类化石。这个学名的意思是生活在地面上的类人猿。其中,早期的物种是卡拉巴古猿,晚期的物种是原始猿(也叫拉米达猿)。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犬齿更接近黑猩猩,而后者更像人类。

原始地质遗迹的牙齿化石(腾讯科技)

从颈部枕骨大孔的碎片来看,猿的头部刚好在颈部上方,而不是像四足动物那样直接在前面,脚趾骨也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征。

原始地质遗迹的骨骼和复原(万维网技术)

Cadabapithecus化石(维基)

以摇滚闻名——南方古猿阿法瑞斯

南方古猿也叫南方古猿(这个属叫做南方古猿,这个名字是以发现南方古猿的地方命名的)。简而言之,afarensis是研究得比较透彻的古代人类之一。在所有出土的阿富汗猿类化石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名叫露西的女性。当化石被发掘出来时,由于其高度的完整性(40%),挖掘者高兴地演奏了披头士的经典歌曲《钻石天空中的露西》,以示庆祝,因此化石被命名为露西。

露西的骨骼(维基百科)

露西和她的族群生活在370万至300万年前的上新世晚期的东非,以水果为主食。与早期的“人类”相比,以露西为代表的南方古猿表现出更多的类人特征,如骨盆的髋骨更宽,臀部更圆更短。股骨越来越厚了。下颌和牙齿变短,面部变平,脑体积也增加(约380-430毫升)。

相关模拟实验表明,露西和其他南方古猿阿法瑞丝不再像黑猩猩或大猩猩那样以前倾姿势行走,但下肢骨骼的力量不足以完全直立它们的身体,它们很可能是用弯曲的腿行走。

露西复苏地图(凤凰文化)

最有争议的人——南方古猿的源头

在南方古猿进化之后,我们的祖先继续朝着人类的方向进化。大约197.7万年前的更新世,一种叫做南方古猿的生物生活在南非。

与早期南方古猿相比,源头物种的脊椎与直立人非常相似。骨盆也更宽。纤细的手指和厚实的手腕显示出制造工具的能力。头骨正在向高而圆的形状发展。根据这些特征,一些学者把南方古猿作为人类动物的祖先。

细长手指骨(凤凰网技术)

然而,对于这种说法有很多争议。因为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南方古猿比已知的人类动物,如“能人”,至少晚了50万年,而且它的大脑体积也相对小得多。因此,有些人认为南方古猿的源头可能只是人类进化史中的一个分支。

南方古猿的源泉化石(凤凰网技术)

只有在更多的化石文件被发现后,南方古猿源泉的确切位置才会被揭示。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自从我们与黑猩猩分离以来,人类一直在朝着更直立的身体、更扁平的脸和更大的大脑体积发展,并逐渐学会制造工具。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揭示人类学习制造工具后的历史,请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物种灭绝与人类的关系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初步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那么物种灭绝人类的关系都有哪些?

生态破坏小知识:

简单上来说就是野生动物灭绝会造成生物链失衡,人类和生态系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自有人类以来,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在不断进行着.生物靠生物链而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食物链而连接着.比如猫头鹰灭绝,那么,就它不能控制田鼠的数量,没有猫头鹰,田鼠便会无限制的繁衍,田鼠数量泛滥对人类庄稼造成影响,庄稼收成下降,导致饥荒等的出现.所以一旦生物链失衡,最终人类也会灭绝。

提醒您:物种灭绝后,对我们人类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并且可以学习一些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相关的问题,另外也可以多了解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帮助自己。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人类历史上的十大瘟疫是哪十大?

全文共 141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肺炎比较严重,好在团结一致算是抵抗住了,那么我们也不妨回首看看,在人类历史上有哪些瘟疫,下面小编做了一个盘点,那就是人类历史上的十大瘟疫分别是哪十大,看看这些瘟疫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吧!

1、黑死病(1347-1351)

黑死病在人类历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数高达7500万,其中欧洲的死亡人数为2500万到5000万。

2、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1950)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是指1855年始于中国云南省的一场重大鼠疫。这场鼠疫蔓延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先从云南传入贵州、广州、香港、福州、厦门等地后,这些地方死亡人数就达10万多人。单在印度和中国,就有超过1200万人的人死于这场鼠疫。

3、查士丁尼瘟疫(541-542)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它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最早感染鼠疫的是那些睡在大街上的贫苦人,鼠疫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万人不幸死去。

4、伦敦大瘟疫(1665-1666)

伦敦大瘟疫是指一场于1665年到1666年发生在英格兰的大规模瘟疫。在这场瘟疫中,有七万五千到十万人丧生,超过当时伦敦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5、美洲瘟疫(16世纪)

欧洲人到来之前,这里居住着400万到500万的原住民,其中大多数都在16世纪几十年间死去,有历史学家甚至称它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

6、米兰大瘟疫(1629–1631)

1629年至1631年,意大利爆发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称为米兰大瘟疫。包括伦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约28万人死亡。米兰大瘟疫是黑死病开始后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后一次大瘟疫。

7、莫斯科黑死病(1971年)

莫斯科最初出现鼠疫迹象是在1770年底,到1771年春季变成流行性大瘟疫。当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设立隔离区,销毁被污染的财产,关闭公共浴池等。此次大瘟疫造成市民的极度恐慌和愤怒。整座城市的经济陷入瘫痪,主要是因为许多工厂,市场,商店,和行政大楼已被关闭。接下来是粮食严重短缺,造成大部分莫斯科人的生活水平日益低下。

8、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

公元前430到前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1/2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有专家认为此疫即鼠疫。雅典鼠疫是一场毁灭性的传染病,袭击了整座古希腊罗马城。

9、古罗马“安东尼瘟疫”(公元164—180年)

古罗马“安东尼瘟疫”是因为传染而引起的。据史书描述得此传染病的症状为:剧烈腹泻,呕吐,喉咙肿痛,溃烂,高烧热得烫手,手脚溃烂或是生了坏疽,感到难以忍受的口渴,皮肤化脓。估计总死亡人数高达5百万。马赛大瘟疫(1720–1722)1720年,马赛遭逢瘟疫侵袭,这是该市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难,也是18世纪初欧洲最严重的瘟疫之一。1720年,法国马赛突发瘟疫,影响了整座城市和周边城市,造成10万人死亡。

10、马赛大瘟疫(1720–1722)

1720年,马赛遭逢瘟疫侵袭,这是该市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难,也是18世纪初欧洲最严重的瘟疫之一。1720年,法国马赛突发瘟疫,影响了整座城市和周边城市,造成10万人死亡。这场瘟疫来得快,去得也快,马赛很快从瘟疫中恢复过来。经济只用了短短的几年就恢复了,并发展很快,贸易扩展到西印度群岛和拉丁美洲。截至1765年,人口增长恢复到1720年之前的水平。这场瘟疫不像14世纪发生的黑死病破坏性那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说信息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有史以来,信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原始时代,当人们遇到野生动物时,他们会以各种形式将这些信息传播给其他人,以减少他们的伤害。在现代社会,信息的作用就更不用说了,它的传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当你遇到什么事情时,他给你一点提示,你就会得到你需要的信息。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海外电话或互联网与远方的朋友交流信息。总之,信息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你在信息室生活和工作。你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获得你需要的信息。从这个层面来说,信息不等于数据,数据只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不会随着物理设备负载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医生诊断和治疗病人首先要了解病史和病情,然后测量脉搏,测量体温,有时还要看心电图、x光片、实验室报告等。医生从这些口头、书面和图像数据中获得各种有助于治疗的信息。

气象工程师使用各种仪器记录大量的数据,如风向、风速、降雨量、温度和湿度,然后绘制气象云图,获取气象信息。

人们用眼睛、耳朵、鼻子和其他器官来感知单词、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气味等的存在和变化,并从中获取信息。

简而言之,现代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大量的信息。人们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大量的原始信息,然后对它们进行分类和选择,或者用计算机对它们进行处理,以获得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有哪些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植树造林好处

1.森林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森林是“物种之家”,是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基因资源的最大储存库。世界上物种的50%以上在各类森林主要是天然林中栖息繁衍。

2.森林能够保持水土

森林能够调节径流量和枯水期的水量,还能保持水土,降低河水泥沙含量,减轻洪涝灾害等。另外,森林对防止河床升高、水旱灾害等方面,也有根本性的减缓作用。

3.森林能够涵养水源

森林是天然的“绿色水库”,能促进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环。落雨时,有20%以上的雨量被树冠和枝叶截留,5%~10%被地面落叶和杂草截留并吸收,森林内团粒结构的土壤能较快地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据不完全测算,我国森林年水源涵养量为3473亿吨,相当于现在水库总量的75%,每年水源涵养价值达2500多亿元。

4.森林能够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

5.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而使空气清洁、新鲜。

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

6.森林能防风固沙。

森林可以通过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减少风蚀的强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树的强大根系,可以固着土壤颗粒。

今天小编就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还请了解更多上的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宇宙中关于太阳系的五个有趣冷知识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充满了成千上万令人赞叹不已和难以置信的状况。也许,大伙儿对宇宙的震撼早就见怪不怪。那麼,今日就换个口感,为大伙儿汇总宇宙中五个相对性平平淡淡却十分趣味的冷门知识。

1.能浮在水面上的大行星

坚信大伙儿对木星也不生疏,壮观而独特的环形构造让其喜获「太阳系的晶石」之美名。但是,针对这颗太阳系的大牌明星,有一点将会并不是广为流传——木星事实上可以飘浮在水面上。木星的均值相对密度只能0.70克/立方分米,比水密度要小,放到水中浮起来是稳稳的。

但是前提条件是,你得先寻找充足大的海域,看过下边这幅图你也就懂了。

2.保存期较长的足印

1969年7月21日2点56分(UTC),尼尔机械纪元·阿姆斯特朗的左腿迈到了月球,人们初次踏入了地球上以外的农田。如同阿姆斯特朗常说「它是一个人的一原地踏步,确是人们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尽管自1972年阿波罗17号每日任务完毕后,人们就再也不会走上过月球,可是载人航天先行者们在月球上留有的踪迹却基本上能永久性常存。由于月球上沒有空气,因此就不容易产生风,生物学家估算这种足印最少能储存上百万年。虽然前不久的一项研究表明月球遭到陨石撞击太过经常,估算每八万年就需要换脸一次,但这保存期也還是够长的!

3.自动焊接的金属材料

在宇宙真空泵中,存有一种十分趣味的状况——当二块类似金属材料直接接触时,他们会全自动地结合在一起,如同被电焊焊接一样,这就是说白了的「冷焊(Cold welding)」。

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外太空确实很空,空到当二块金属材料触碰时彻底沒有化学物质将他们分隔,以致于他们互相触碰后就顺理成章地粘合在一起。在地球上因为空气的存有,及其金属表层 通常会产生空气氧化膜,冷焊不容易当然地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冷焊是航空航天行业不可忽视的关键点,初期通讯卫星出現的一些结构力学难题就与冷焊相关。此外,1992年伽利略号高增益天线的开启出现异常也是冷焊造成的。欧航局(ESA)在2010年曾刻意发布一篇毕业论文谈及这一难题。

4.一天比一年还长的全球

依照界定,一天指的是大行星匀速转动一周所花销的時间;一年则指大行星绕母星自转一周所花销的時间。针对地球上而言,一年等于365天,一年比一天要悠长得多。但是,针对金星而言则要不然。金星匀速转动一周的時间为243个地球日,自转一周的時间则只能224.七个地球日。换句话说,金星上的一天比一年还长。

5.地月中间能够 塞下七大行星

月球是间距地球上近期的纯天然星体,二者的均值间距约为38.4万公里。这针对天文学的限度而言确实微不足道得能够 忽略。殊不知,便是在这个微不足道得能够 忽略的间距里边,得以塞下太阳系中别的的七大行星。这事实上恰当地显现出了宇宙的宽阔与茫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宇宙第一速度 宇宙第一速度是多少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宇宙速度是7.9千米/秒,它是指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因为第一宇宙速度被广泛运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当中,因此也就有了“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和“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的别称。

因为地球上存在着地心引力,如果我们需要将航天发射器发射到宇宙当中,就必须要摆脱地心引力对发射器的影响,只有当发射器依次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发射机才能够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

当发射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它就可以在不需要动力的情况下,就能够围绕地球进行运动,如果需要飞行器脱力地球的引力,飞离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此时就需要将发射器的速度提高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11.2千米/秒。当发射器需要飞出太阳系时,其需要达到的速度就是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16.7千米/秒。

人们发射航天器时只有当发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才能脱离地球引力,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当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后,它又会以7.9千米/秒的速度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第一宇宙速度也分别有两个别称:也就是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类真的是猿人进化来的吗?有哪些证据?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虽说达尔文已经面世有着200多年了,但是如今还是有很多人在质疑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根本就不是猿人所进化而来的。那么在科学界,科学家又是如何确定人类就是通过猿人进化而来的呢?有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猿人的化石了。

众所周知,最早期的人类基于对世界的认知是世界上的生物都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以后也会是什么样子的。就比如说孔雀和狮子等等,很多生物都是在世界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的。为了能够解释这套理论,也是就有了神造万物的说法,认为世界就是神灵所创造出来的。

然而后来科学家在对生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的化石,于是这些古生物学家变发现,其实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大量的生物,只不过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如今已经是看不到了。由于当时很多所谓的“科学家”其实都是信奉上帝的,所以很多科学家都会感叹道:“神为何如此的残忍?创造了生命,最终却又毁灭了它。”而且他们还发现,上帝不只是一次俩次的进行毁灭,也就是说生物灭绝对于地球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后来还是博学家的达尔文由于经理了航海科研经理和一些考古发掘,他发现目前地球上还存在的生物和以前已经灭绝的一些物种有着一些联系,于是他花了足足5年的时间进行可靠,做记录,最终完成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由于宗教原因,达尔文虽然没有在书中详细解释人类是怎么进化的,但是只要读完这本书的人会发现能够根据书中的知识点推演出一个结论,就是人类肯定是某种生物进化而来的结果。

后来随着科技技术越来越先进,随着越来越多猿人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的出土,经过研究了解到,人类是在大约800-1000万年前与猿类的祖先分家之后,由于某种特定原因,使得非洲东部的猿人最先拥有了直立行走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体毛开始褪去,大脑开始增大,开始实用语言等一些技能,最终进化成为了如今的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细菌真菌动植物人类危害

细菌和真菌中某些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物质,成为病原体,致使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有些腐生细菌能使食品腐败变质;有些真菌如青霉、曲霉,使食品、衣服等发霉变质、长毛腐烂等;还有一些曲霉如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素,使人致癌。

大型真菌中的蘑菇,有些种类本身含有毒素,称毒蕈(毒蘑菇),如毒蝇鹅膏、毒伞、花褶伞(“狗尿苔”)等,误食了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宇宙学和时间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对于时间本质的认识,总是和我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密切相关的。按照哲学家玻普耳(Karl Popper)的说法,宇宙学的问题,是一个任何有思考能力的人都会感到兴趣的问题。宇宙的大尺度结构,也就是星系层次以上的结构,应该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给以适当的描述。

这是因为,在这样的尺度上距离变得如此之浩翰,使得牛顿的引力理论不能再适用了。虽然宇宙中的物质平均密度极其低,时空的平均曲率也非常小,但是由于距离非常大,许许多多小的局部曲率总起来就产生了非常可观的影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第一次让物理学家们能够系统地研究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并且冷静地以科学的方式思考宇宙的起源问题。

观测天文学日益积累的观测资料,使我们得以运用它们去对照验证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模型。然而,我们在宇宙中占据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我们的太阳是一个典型的中年星(它的年龄大约是 46 亿年),质量平常,位于离银河系中心 30,000 光年处。银河系像一只巨大的旋涡状圆盘,百分之九十的物质形成大约 2000 亿颗恒星,聚集在它的几条旋臂上,其它的物质则为气体或尘埃。

我们的太阳系处在一条主旋臂的一个小分叉上。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已经被限定,并且探测宇宙其余部分的手段也相对薄弱,这使得可用的有关宇宙的天文观测数据极其有限。但这种资料的缺乏却给宇宙学家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天地。有些科学家打趣说,宇宙学还不如算命。确实,宇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实验室,但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实验室。通常的实验方法,是要能够系统地控制实验现象,这样才可能鉴别出潜在于大自然中的规律性。但是,天文学家的实验室却不受人的控制。我们只好根据天外飞来的信息,去推测天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类粪便如何处理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人吃五谷杂粮就会进行排泄,而很多人对其人类粪便处理法并不了解,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人类粪便都有相关的处理方式,小编给大家讲解下人类粪便如何处理。

随着城市污水管网的普及,将粪便经污水管网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在国内得到逐步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粪便经预处理后,与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垃圾卫生填埋场合并处理的方式,即处理后的上清液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粪渣进入污泥处置系统或与垃圾一起填埋。国内采用此方式建成的粪便处理站有20余座。

目前,少数发展较快的沿海城市模仿欧美粪便与污水合并处理模式,且已接近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极少数大城市正沿着日本粪便处理厂的模式在发展,即建立粪便单独收集处理系统,但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绝大部分城市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粪便处理系统的多样化模式类似,但在技术水平上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第一次工业革命什么时候开始的?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变化?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实大家应该知道的,这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非常广大的好处,所以这一次的工业革命也经常性的出现在了我们熟悉的历史考题里面,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一次的工业革命是什么开始的呢?结束的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呢?给人类带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结束时间:19世纪4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机器生产代替了了手工生产,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汽船”、“蒸汽机车”的发明,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迅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

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用于纺织工具)。

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大大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3、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为工业机器生产做出巨大贡献。

4、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推动而航海事业的发展。

5、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使国家城市间的交通更加便捷。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类长寿的5把钥匙是什么

全文共 2287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想活到100岁,也许可以从诺贝尔奖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长寿,平均寿命高达77.2岁,比仅获得提名的科学家平均寿命高1.4岁。日前,据美国《读者文摘》报道,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总结出几把延缓人类衰老的“钥匙”,帮你开启长寿大门,那么人类长寿的5把钥匙是什么呢?

长寿金钥匙———乐观,生活有目标

“人要想健康活到100岁,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其中,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总和,谁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

洪昭光表示,一项在世界三大长寿地区进行的调查,以及上海、北京市长寿老人的调查都得出同样的启示:要健身,先健心。有了心理健康,才能生理健康。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生活习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有的老人喜吃肥肉,但有一点却中外都相同,那就是长寿者都心胸宽阔,乐观开朗,心地善良、随和。没有一位老人心胸狭窄,鼠肚鸡肠,这样的人活不到100岁。

几位诺贝尔奖得主也强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一是要乐观。美国妇女健康研究(WHI)调查了10万名妇女,乐观者在该研究的前8年死亡的危险比悲观者小14%。研究者希拉里?廷德尔博士指出:“乐观是重要的保护伞,这种人有强大的社会网络并能很好地处理压力。”二是有目标。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一项涉及1200多位老人的新研究发现,无论是远大目标,还是旅游或读书等近期目标,只要生活拥有目标,生存优势就更大。研究中,生活有明确目标及计划的老人,死亡率比其他老人降低一半。

第二把钥匙———多补维生素D,少吃猪肉

一项为期10年、涉及54.5万美国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吃4盎司(约113克)左右牛肉或猪肉的人,早亡危险比更少吃肉的人高30%。虽然早期研究表明,大量吃红肉会导致心脏病和结肠癌,但是这项研究首次以大规模的调查揭示了多肉饮食对寿命的影响。

“这是因为,红肉里含有较多的雌激素,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而且红肉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较少,使肠蠕动减弱,进而使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更长,增加直肠癌的风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目前,在几大类食物中,红肉的摄入是最容易过量的,而一旦过量,它对人体的危害又是巨大的。健康的年轻人、活动量比较大的可适当增加红肉的摄入,但老年人、消化能力差的人则要相应减少,心脏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更要减少红肉摄入,可用鱼肉、鸡肉等白肉代替。

另有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亿人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水平过低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一项新研究发现,“阳光维生素”摄取不足的成年人早亡危险增加26%。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副教授迈克尔?梅拉米德博士表示,除了喝强化牛奶和适当补充维生素D之外,还应该每周晒晒太阳,每次10—15分钟,最佳时间为上午11点至下午3点,可以达到补充维生素D的理想效果。

第三把钥匙———坚持步行“三五七”

世界顶尖心脏病专家、纽约哥伦比亚医学院OZ博士表示,保持年轻的最好方法是散步。如果5分钟走不了1/4英里(约400米),那么在3年内死亡的几率会骤增。可能的话,尽量与配偶一道散步,有助增加说话机会;一起打网球还能建立亲密关系。但这并非锻炼的全部好处。更重要的是:生命在于运动,夫妻多活动,双方更能延年益寿。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不仅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还能降低高血脂,使动脉硬化变软,让人脑子更清楚,防止老年痴呆。那么,怎么步行最好呢?洪昭光表示,掌握好3个字即可:三、五、七。“三”指最好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运动5次左右,只有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才能有效;“七”指有氧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心率+年龄=170左右”为宜。这相当于一般人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说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分钟,50+120=170。如果身体素质好,有运动基础,则可以多一些,达到190左右;身体差可以少一些,年龄加心率达到150左右即可。总之,步行运动要量力而行,否则会产生无氧代谢,导致不良影响或意外。

第四把钥匙———夫妻多牵手

“在街上,经常能见到一个现象,‘海归’夫妇或是外国夫妇散步时会手牵手,而在国内呢,大多数夫妻散步时都相距半米到一米,男的在前边走,女的在后边跟着。”洪昭光提倡,夫妻应该多牵手走路。因为人有一种“皮肤饥渴”,皮肤的接触能产生明显的心理和生理效应,通过生物电传导,让夫妻双方体内都释放内啡肽。内啡肽一多,免疫力就提高。

美国密歇根州密歇根大学一项超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尽管都有压力,但男人和女人如果能用大部分时间去关爱配偶,他们自身死亡的危险性就能减少36%。科学家推测,关爱可以让人释放“结合”催产激素,去对抗能升高血压和干扰免疫系统规律的一种压力激素———皮质醇。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现,尽管有压力,但是在7年时间内,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照顾配偶的人,死亡风险降低36%。

第五把钥匙———人缘好

大量调查资料发现,百岁老人都具有好人缘的共同特点。社交生活越少,大脑里会有越多焦虑引起的化学物质,就越可能生病。一项针对276个18到55岁的成人研究表明,有6个以上朋友的人比更少朋友的人抗击感冒的能力强4倍。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应对紧张的缓冲器,有益于心脏健康。”几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均指出,长期精神紧张会削弱免疫系统并加速细胞老化,最终让人的寿命缩短4—8年。而人缘好的人,心情一般会很好,体内大量分泌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利于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迅雷游戏中大冲锋生化模式怎么才能成为人类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迅雷游戏中大冲锋每轮游戏开始,都会有10秒倒计时,倒计时结束会随机选择最多4位、最少1位玩家作为人类,每个玩家被选取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迅雷游戏是迅雷针对广大游戏用户推出的综合网络游戏平台。提供大型网络游戏、网页游戏、以及游戏辅助工具迅雷游戏盒子、游戏论坛交流服务。

迅雷游戏大厅的精选游戏下载功能可搜索到超过1000款游戏资源,查询、下载、安装更新升级为一体,能够协助游戏用户快速找到网上的游戏,一键式操作完成游戏查询、下载、安装过程,让玩家跳过复杂的配置直接享受游戏的乐趣。

迅雷游戏大厅包含了斗地主、连连看、桌球、中国象棋、五子棋、四国军棋、拖拉机、德州扑克等10余款棋牌休闲游戏,而且无需注册帐号登陆进入游戏,让你随时与3亿雷友一起互动PK。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疯狂斗地主!牌更好,炸弹更多,真正让你体验到极限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到达夸克和轻子

由于粒子加速器的发展,质子及中子的同类新粒子陆续被发现,这些粒子被命名为“强子”,数量超过100个,但若把这些强子依其性质加以分类,便可发现其中具有某种规律性。为此,盖耳曼和茨威格在1964年分别提出了强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所组成的理论。导入夸克之后,质子和中子的诸多性质及反应都能获得圆满解释,质子之中有夸克存在于1969年获得证实。

目前,我们已经确认了有上下夸克等6种夸克及电子等6种轻子存在,这些夸克和轻子被认为是物质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同时通过对基本粒子的研究,也了解到自然界中的“弱力”、“强力”、“电磁力”、“重力”是物质之间最基本的四种作用力。

对基本粒子和宇宙起源的共同研究发现,四种力在超高能量状态有可能结合成一种力。根据大爆炸理论,初生宇宙便是处于这种超高能量状态。大爆炸之后随着宇宙温度的下降,首先是重力、随后是强力、电磁力和弱力各自分离产生。

统一电磁力和弱力的“电弱理论”已经完成,科学家正在研究加上强力的“大统一理论”以及再加上重力的“超统一理论”。

1994年,惟一未被确认的“顶夸克”被美国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找到了。近年来,加速器及实验设施的不断改良所引发的物理学新闻不绝于耳。例如1997年,根据日本“超级神冈”的观测结果显示,中微子可能具有质量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正在建造的名为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加速器,预定于21世纪初叶启动,希望能为我们解开基本粒子质量及反物质的谜题。

向宇宙之谜挑战

夜空中闪耀的群星,看上去像是环绕着地球。公元2世纪古希腊的托勒密建立了一个众天体以太阳为首环绕地球的体系——“天动说”,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到支持,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从天动说到地动说

迈入16世纪之后,波兰的哥白尼提出“地动说”,主张众天体以太阳为中心公转。比起天动说,地动说更能简洁地解释天体的运行,但因当时天动说是绝对权威,所以地动说并未得到重视。

丹麦人第谷的天体观测资料使得他的德国助手开普勒得以在17世纪初叶建立了有关行星运动的“开普勒定律”。和开普勒同一时期的意大利人伽利略率先将望远镜运用于天体观测,并因而发现了木星的4大卫星和太阳黑子等。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支持了哥白尼的地动说。

17世纪后半叶,英国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能够正确计算行星的运动。牛顿的老友哈雷之所以能预言哈雷彗星的出现,也是从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成果。此外,在19世纪,科学家还根据天王星轨道的偏差计算出海王星的位置,从而发现了海王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