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昆仑关烈士20篇

昆仑雪菊产于新疆昆仑山北麓克里阳山区,又叫克里阳雪菊、冰山雪菊、高寒香菊、天山雪菊、昆仑血菊等,昆仑雪菊是功效独特价格适中的健康礼品之首选。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昆仑关烈士,供大家参考!

浏览

6950

文章

598

赵生明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赵生明烈士纪念碑为正定县文物保护单位。

995年5月10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广惠寺院内西北角,此碑通高2.07米,碑座为长方形、高0.56米,坐北向南。正面刻“永垂不朽赵生明烈士纪念碑”,碑阴刻赵生明烈士生平事迹。

赵生明,1917年出生,陕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入伍,是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二十九团副团长。1947年8月24日,晋察冀野战军四纵队奉命解放正定城。在四纵政委的带领下,人民解放军从正定城的西南角攻入城内,赵生明率领的二十九团追击一股国民党军到了这座华塔附近。敌人躲进塔内,从古塔的二层平台上,居高临下,频频向我军扫射。为了保护华塔这一珍贵文物,赵生明果断命令停止炮击,改用轻武器进攻,为此我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上午10时30分,赵生明在指挥战斗时被敌流弹击中,英勇牺牲,年仅30岁。后来在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团共同围攻下,最终生擒了匪首,正定获得最终解放。战后,赵生明同志被授予“大功功臣”,当时野战军司令员的--、四纵政委的--邦都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正定人民为纪念赵生明烈士,1947年将他牺牲时所在的这条南门里改名为了生明街,后来老百姓口口相传,叫转了音,就成了生民街,这也是正定城虽有四门,而在村街名称中只有三“门里”的原因。198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任县委书记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命县委、县政府在此处立了这块纪念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苏军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苏军烈士纪念塔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军烈士纪念塔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一批 1961.4.13

地址:长春市人民广场

年代:1948年

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是否开放:是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位于斯大林大街人民广场中心.广场占地一万平方米。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为了纪念在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苏军在此修建了这座纪念塔.塔为苏式造型.采用花岗岩大小方石条分六个层次垒砌西成。塔高为27.5米,塔身方形锥体底层边长6米,顶层边长2米。塔座为圆形,面积314平方米.有四层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喀喇昆仑是哪个国家的?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喀喇昆仑山脉位于塔吉克、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边界。从阿富汗最东部向东南延伸约480公里。宽度约为240公里,长度为8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为世界上高山和高纬度之外最长的冰川最集中的地方。塔吉克、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边界全都辐辏於这一山系之内,赋予这一僻远的地区巨大的地缘政治意义。

喀喇昆仑山脉位于塔吉克、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边界。喀喇昆仑山脉,“喀喇昆仑”缘自突厥语意为“黑色岩山”。喀喇昆仑山是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大山脉,亚洲著名山脉之一。喀喇昆仑缘自夏语“黑河”或“黑水”一词的音译,出19世纪初的英语作品中。按突厥语解释,喀喇昆仑意为“黑色的磐石”,此名称的出现早于英文作品。

喀喇昆仑山脉是中国西藏与克什米尔间的一条走向与旁遮普·喜马雅山(大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相平行的大山脉。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通过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共有19座山超过7260米,8个山峰超过7500米,其中4个超过8000米,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川。其周围簇拥着数以百计的石塔和尖峰。

喀喇昆仑山脉绵延数千公里,呈西北一东南走向,耸立在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克什米尔边界上。喀喇昆仑山脉总共有19座山超过7260米。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其周围簇拥着数以百计的石塔和尖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株洲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炎陵县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艰苦奋战,三千多名干部战士和红军家属英勇献身,死难的群众达三万多人。为缅怀和纪念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和家属,教育人民,1979年,县委在城西湘山修建“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1980年11月1日对外开放。

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湘山公园的重要景点之一,与湘山古塔相距200米,碑塔相映,互为生辉。是炎陵县城群众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对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湘山上,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一座高23.5米、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花钢岩堆砌成的“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

纪念碑建于公元1967年,记载着为炎陵县(原名酃县)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贡献,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名字的英雄事迹。从这里可以了解炎陵的革命史。

红军桥

横跨洣水上游碧江河上,为纪念1928年毛泽东指挥的接龙桥战斗,在当年铁索桥的位置重新修建的。红军桥全长112米,经跨120米,桥宽2.12米。整座桥由木质底板、钢索和钢索围杆构成。走过这座桥,会使人们感到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激

发起对革命前辈的无比怀念。

名人园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炎陵县开展革命斗争,以及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炎陵籍人士而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曹亚范烈士殉国地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曹亚范烈士殉国地,位于辉南县金川镇金川村附近谭家房场。

曹亚范,又名曹青山、曹俊生,1911年生于北京。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团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三师政委、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等。1940年4月8日,在金川县小金川屯附近谭家房场(今属辉南县金川镇)不幸以身殉国,年仅29岁,曹亚范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大龙湾岸边。

1935年5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成立,曹亚范被任命为第二团政委,开始了抗日武装斗争的戎马生涯。1936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扩编为三个师,曹亚范任第三师政委。7月,中共东满、南满省委合并为东南满省委,曹亚范被选为省委委员。1937年初,曹亚范任抗联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率部活动在临江、抚松、濛江一带。“七·七”事变后,曹亚范按照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命令,率二师主力在金川的回头沟等地,运用伏击、夜袭等战术,积极主动地打击日伪军。

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曹亚范率部继续活动在濛江、辉南、金川等地打击敌人。1940年4月8日,曹亚范在濛江县龙泉镇西瓮圈密营被叛徒暗害。社会上流传的曹亚范和2名抗联战士行至金川县小金川屯南田福岗时,路遇小金川屯农民宫运森、张凤山二人。曹亚范求宫、张二人给买点粮食,张答应后回村,宫被留在山上做人质。傍晚,张凤山一直未回来,宫运森卷烟抽,也给全班长一支,宫运森乘全班长点烟时不备用斧子将其砍死之说是根据这位化名“全班长”衣兜里有一枚曹亚范印章。这是历史误传。曹亚范牺牲时年仅29岁。

信息来源:柳河县委党校

金川村:金川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戴志敏烈士陵墓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戴志敏烈士陵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戴志敏烈士陵墓位于雷平镇公益村东面的黑水河畔。1979年1月建成,同年5月重修。

陵墓、墓碑均用水泥建成,周围树有钢筋水泥花栏杆。每逢清明节和“五四”青年节,当地干部和群众、青少年、学校师生都分别到此祭扫烈士墓,开展各种纪念活动,缅怀革命烈士。

戴志敏(1959—1979),湖南省桃源县人,1976年毕业于桃源县龙潭中学。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曾连任五届班团支部书记。197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广州部队某部三营炮兵连,任七班班长。197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预备党员。1979年1月4日,在本县太平公社公益大队与左安大队交界的黑水河段中,为抢救落水壮族儿童和战友而光荣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阮伯淇烈士故居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阮伯淇烈士故居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阮伯淇烈士故居位于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上官巷路12号,年代为道光年间(1821-1850),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阮伯淇烈士系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人,1932年投身革命,历任中共福安市委委员、书记等、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市工作部闽东临时工委副书记、中共闽东地委副书记。该房子座落于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上官巷路12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坐北向南,为砖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整体平面布局为正方形,占地面积为1070.4平方米。主要由门弄、天井两厢房,主屋、后天井两厢房及抱厦组成,主屋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明间彻明造,饰假屋面。两侧稍间设私厅,前有小天井,显得温馨雅致。现在房子还有一户人家在住。

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该建筑物四周墙基为准。

棠溪村:棠溪村地处潭头镇中心部位,距福安城区18公里,是福安市上半区独村人口最多且村落最大无自然村的行政村。全村667户2803人。棠溪村目前有四张名片:2012年12月被评为“福建省生态文化村”;2014年3月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2014年3月被评为“福建省绿色村庄”,2014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68。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茅輋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茅輋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龙川县铁场镇茅輋村南越山。

始建于2002年。坐西南向东北。纪念碑方尖状,三级,青砖砌成,水泥沙浆批挡,总高约8米。碑台边长1.3米,高0.35米。第二级边长1米,高1.4米,正面嵌有中共铁场镇委员会、铁场镇人民政府2005年冬刻制的志略碑,右面嵌有铁场革命烈士英名录。碑第三级方尖状,正面阴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顶镶嵌有一个红色五角星。纪念碑前是110平方米的水泥地坪,坪前面有九级台阶;后部有水泥护坡。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铁场建立基层组织,并先后设立11个秘密联络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茅輋建立铁群队90多人的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斗争。

铁场镇:铁场镇位于龙川县中部,毗邻梅州市的兴宁、五华县,著名的霍山风景区东南面为我镇辖区。广梅汕铁路横贯全镇9个行政村,并设有三级火车站,228省道经圩镇连接兴宁、五华境内的205国道,村村通公路、电话。中国通信、中国联通在我镇均设有发射台,通讯方便。韩江河、洋田河两条河流流经我镇。全镇总面积251.9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8.461万亩,耕地3.5357万亩。辖3。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王孝锡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王孝锡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孝锡烈士纪念馆位于古豳文化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东面,占地110平方米,以时间为序,共分为九大板块,展出了王孝锡烈士早期革命活动期间的图片、图书、遗物百余件。

王孝锡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早期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也是甘肃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王孝锡在甘肃早期的革命活动中,他曾借助国民党西北特派员等多重身份进行地下革命斗争活动,宣传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为陕甘两省早期的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创建了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彬宁支部以及甘肃省第一个革命青年组织—青年社。

2010年,县委、县政府在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古豳文化旅游区的同时,以充实景区红色文化内涵,弘扬革命精神,继承烈士遗志,开展红色教育为目的,筹建了王孝锡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县红色旅游景点的空白,也是我市红色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景点之一,纪念馆先后被评为甘肃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庆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庆阳市廉政教育基地。

王孝锡生平

王孝锡,1903年出生于甘肃省宁县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并结识了魏野畴等共产党人。1925年,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对陕西军阀吴新田统治和五卅运动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为了恢复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工作,当时在冯玉祥部队工作的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刘伯坚、邓小平推荐王孝锡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兰州开展工作。到达兰州后,王孝锡首先整顿了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之后担任青年部长,加强省党部的进步力量,并建立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他还担任了甘肃省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甘肃政治委员会会长及第二军事政治学校政治处处长等职,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王孝锡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回到家乡宁县坚持斗争。在他领导下,成立了中共彬(陕西彬县)宁(甘肃宁县)支部,王孝锡任支部书记。不久,又扩大成立了中共太昌区委,下辖宁县、长武、泾川三个支部。八七会议以后,他热情赞扬八七会议后出现的革命形势,并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以行医为掩护,深入陕甘交界的十多个县的农村进行调查,分析当地农村的阶级状况、政治地位及对革命的态度,并开始秘密筹划、组织农民进行暴-动,建立革命政权的斗争。

王孝锡的革命活动,使得反动当局惊恐不已。1928年11月26日,王孝锡被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逮捕。在狱中,面对一次次的酷刑审讯,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进行了顽强不屈斗争,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并写下了“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的豪迈诗句。

1928年12月30日,敌人将王孝锡押往刑场。通往刑场的路上,王孝锡奋力高呼“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精神不死!”等口号。凶残的刽子手举起马刀向他身上乱砍,鲜血飞溅,仍挡不住他高昂的口号声。刽子手又用毛巾塞进他嘴里……王孝锡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朗底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朗底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1978年

地址:恩平市大田镇朗底圩侧

从抗日战争开始,凡数十年,我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等部转战于斯。-统治者屡屡发兵『进剿』,战争频繁,在通天垅、观音尖、镬蓋山等发生大小战斗十余次。人民军队为保护革命根据地,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先后有近百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内有朗底英烈二十余名。

为慰忠魂,激励后人,朗底公社党委会于1959年2月,立碑于朗底圩侧。1977年迁碑于脊朗边。1987年再迁今址。此碑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三部份组成,碑坛四周有栏墙,碑座高3.5米,分两层,碑阳高7米,略呈梯形,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隶书大字,碑前有碑阶七级,整座建筑物由红砖砌成,外表用水泥石米批荡。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恩平市人民政府

大田镇:大田镇位于恩平市西北部,锦江河上游,东邻恩平市平石办事处、良西镇,南至恩平市江南办事处、那吉镇,西与阳春市春湾镇接壤,北与新兴县卫国镇交界。省道1979线(恩贵公路)横贯全境南北,距325国道14公里、开阳高速公路7公里。恩平市最大的河流--锦江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境内四面环山,中部平坦,整个地形呈盆状,属丘陵地区。1988年,大田镇被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四平解放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四平解放烈士纪念塔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此塔位于四平市铁西区英雄大街与新华大街交汇处广场中央,西与四平战役纪念馆毗邻、东距四平火车站约600米。整体建筑由塔、牌坊和塔园组成,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纪念塔通高23.25米,塔基为2级圆台,最大半径为15米。底座为9级圆台,最大半径为9米。以花岗岩威石条砌筑。底座上建有8面体塔室,室内中空有扶梯直通塔顶,室外环立20根瓜楞大柱支撑塔室顶盖,将塔身凌空托起。塔身呈四棱锥状,水刷石面。塔顶冠以铁制红色五角星,正面顶部嵌装一台8楼时钟。

牌坊建在纪念塔正前方约30米处,通高5.91米,水刷石面。底座为5级长方台、高0.65米,最大底边长13.98米。其上并排竖立4根方柱,内侧2柱高5.26米,间距3.78米。外侧两柱高4.66米,与内侧两柱间距为1.78米。柱的止方为匾额、呈扇形,水刷石面。正中匾额上冠以铁制红色五角星。塔园呈圆形,以塔基为圆心,半径为54米。园内种植花草、松柏常青。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0领导的军队同-军队先后在四平进行了4次战役,共歼灭-新一军、新六军,七十一军等部6万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吉纵队一师师长马仁兴等数万将士壮烈牺牲。

为纪念解放四平而英勇献身的将士和他们的丰功伟绩,1949年1月,辽北省政府提出修建纪念塔方案,同年9月19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和东北军任予以批准。1950年5月7日,举行奠基仪式,1952年竣工。

塔身正面,竖向限刻-题词:“为人民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右面为高岗题词:“日月同光,山河并寿,人民战士永垂不朽”。左面为林枫题词:“中华人民优秀儿女万古千秋”。背面为陶铸题词:“成仁有志花应碧,杀敌留红土亦香”。牌坊匾额及对联为阎宝航所题。匾额为:“四平市烈士纪念塔”。牌坊内侧两根方柱正面对联为:“革命事业垂千古”,“烈士光辉照山河”。以-题,于1954年到1971年间先后被刮掉,仅“四平市烈士纪念塔”几个字保留下来。

1961年4月13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此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董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小董革命烈士纪念碑为钦北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小董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小董大虫岭,年代为当代,类别为非文物建筑。

2012年8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董镇:小董镇位于钦北区中部,南距钦州市区28公里,北距首府南宁82公里,全镇面积150.3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1平方公里;全镇辖16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1万,其中城区人口2.8万;现有耕地面积36210亩,林地面积110757亩,水果种植面积44812亩。小董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麻通、小董三黄鸡等农副产品享誉区内外。辖区交通便利,南防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昆仑雪菊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全文共 1232 字

+ 加入清单

昆仑雪菊又叫天山雪菊、冰山雪菊、高寒香菊、雪菊,那么,昆仑雪菊有什么功效作用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昆仑雪菊的功效:

昆仑雪菊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化湿止痢、解酒护肝、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活血化瘀、和胃健脾,昆仑雪菊的作用是治目赤肿痛、湿热痢、痢疾,昆仑雪菊食用禁忌是血压过低者谨慎饮用昆仑雪菊。

昆仑雪菊的介绍:

名称:昆仑雪菊

别名:天山雪菊、冰山雪菊、高寒香菊、雪菊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大肠二经。

功效:清热解毒、化湿止痢、解酒护肝、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活血化瘀、和胃健脾。

主治:用于目赤肿痛、湿热痢、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各家论述::全草:味甘,性平。有清热解毒、化湿的功能。用于急、慢性痢疾,目赤肿痛、湿热痢、痢疾等。《新华本草纲要》

饮用方法:日常饮用,沸水冲泡每杯 6-8 朵,高血压,高血脂症状者可酌情加量,建议使用透明玻璃器皿冲泡,可多次浸泡饮用。

药材来源:昆仑雪菊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蛇目菊的全草。

雪菊冲饮方法:

1、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一次取5-8朵冲泡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对患有高血脂的人,一般服用15克到20克就可以直到平稳降脂的作用。

2、预防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一次取2-4朵冲泡,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

3、失眠者:每天开水泡上3到5克,对经常失眠者效果特别好;

昆仑雪菊的作用:

1、昆仑雪菊能营养心肌:野菊花含菊醇、野菊花内酯、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其水提取液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肌供氧量,保护缺血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

2、昆仑雪菊能抗菌消炎:中医认为,野菊花性凉,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健脑明目等功效,对肺炎、鼻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等有明显效果。因此具有杀菌、抑菌、消炎、预防感冒和慢性肠炎的功效。

3、昆仑雪菊能调节三高:野生昆仑雪菊是维吾尔族世代传承下来的一种养生、保健的天然植物。具有高效降血脂、软化血管、去除体内垃圾,达到人体的体液平衡,主要对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有着特殊的疗效。

4、昆仑雪菊能清肝明目、益肝补阴、美容养颜、润肠通便之特性。对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与饮酒造成的肝脏伤害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昆仑雪菊能减肥养颜:由于昆仑雪菊具有去除体内垃圾的功效,因此利于消脂减肥和排毒养颜。

6、昆仑雪菊能改善睡眠质量:长期饮用昆仑雪菊对经常失眠者效果也很不错。

昆仑雪菊与天山雪莲一样,都是新疆的名贵土特产,且都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依据资料记载,天山雪莲对于治疗风湿关节炎、通经活血等有显著效果,而昆仑雪菊对于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具有显著疗效,对于治疗经常失眠也有相当好的效果。昆仑雪菊是维吾尔族世代传承下来的一种养生、保健的天然植物。具有高效降血脂、软化血管、去除体内垃圾,达到人体的体液平衡,主要对冠心病、高血脂、高血糖有着特殊的疗效。

昆仑雪菊能具有五大功效,包括调节三高、减肥养颜、抗菌消炎、营养心肌、改善睡眠质量等,可见纯天然野生雪菊可以作为一种保健菊花茶饮品长期饮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钱兴烈士塑像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钱兴烈士塑像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为钱兴烈士塑立的雕像。钱兴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1922年考入协和乡(今安华乡)凤南初级小学。1926年入怀集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27年考取怀集县初级中学。1931年到广州入知用中学读高中。同年秋,转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就读,参加秘密“读书会”,后参与组织“社会主义思想小组”。

1933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34年参加中山大学地下党领导组织的《时代文化》读者会,后转入广州各大学进步学生组织成立的中国青年同盟,任中山大学“中国青年同盟”的支部书记。1935年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积极组织发动中山大学学生响应。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广州市委宣传部长兼中山大学党支部书记。1937年初,调到香港0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工作。同年底,调任0厦门市工委书记,并负责漳州市工委的工作。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调到漳州中心县委,先后任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并负责云霄、平和、诏安县委的工作。1940年冬,受党组织指派到桂林筹建广西省工委,后任工委书记。

1942年7月,桂林“七九”事件后,转移到灵川活动。同年10月,到钟山县英家乡白沙井组建省工委临时机关,继续领导广西的地下革命斗争。1944年夏,受0中央南方局指示,在桂东北、桂东南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同年秋,把省工委机关迁到钟山县黄宝村,后搬到昭平县黄姚中学。1946年9月,解放战争爆发后,积极领导组织桂林、柳州、南宁、梧州等城市的爱国-,同时在农村开展反对-征兵、征粮、征税的“三征”斗争。1947年4月,在横县西区六秀村主持召开有广西地下党各地区领导人员参加的“横县会议”,传达0中央上海局香港分局的指示,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积极组织武装起义,开展武装斗争,开辟游击区的广西对敌斗争方针。同年7月,在广东省广宁县寮炭岗召开粤桂湘边工委扩大会议,当选为粤桂湘边工委副书记兼粤桂湘边纵队(西江纵队)副政委。同年8月15日晚,在广东省怀集县领导怀南起义,建立怀南游击根据地。

1948年5月,-派疯狂“围剿”游击根据地,他负责绥江下游的反“围剿”斗争,率领留守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同年9月,把留守部队整编为一个大队,任大队长。是年11月,在怀集县坳仔仕儒村山头遭敌袭击,不幸牺牲。

30年代的前期,在广州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有一个杰出的学生领袖,他就是被中顾委委员曾生同志誉为“救亡擎旗手”的钱兴。钱兴(1909。5~1949。11)出生于广东省怀集县(解放前属广西)诗洞镇凤南村一个颇为富裕的家庭,原名发年,号发瑞。之后为了表示自己“毕生要为复兴中华而奋斗”的抱负,改名为“兴”。早在怀集中学读初中时,他就受到了班主任兼语文课教师、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刘平楷烈士故居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刘平楷烈士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刘平楷烈士故居

刘平楷烈士故居位于县城东正街11号,原为其父光绪十八年(1902)所修,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由前后两幢房屋及天井、花园组成,两房均为木石结构,通面阔12米、通井深7米,一底一楼,单檐悬山顶式,建筑坐北向南,南面临街。1950年后,改作它用,几经兴废现仅存遗址。

1986年10月22日,彝良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彝良县县城东正街11号

刘平楷(1902-1930) 云南省彝良县人,字履端,又名少猷、少泓、少尤、绍猷,化名陈伯言、一飞、朱铨等。1902年10月9日生于彝良县角奎镇。1922年5月到北京,先后求学于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立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期间受李大钊、邓中夏等的革命熏陶,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丰山公园内。纪念碑建于1984年12月,一说是为了纪念在东江地区的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另一说是为了祭奠阵亡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员而建,并在1990年7月列入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此碑占地1.5万平方米,高16.7米,碑身宽1.8米,底座宽6.4米,碑前有六尊人物雕像,碑后有一面浮雕墙。

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1.5万平方米,高16.7米,碑身宽1.8米,底座宽6.4米;碑的正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聂荣臻题写的碑名,另外三面有红棉、青松和翠柏的图案。碑座有铜铸的楷书碑文,讲述东江地区人民从-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对革命的贡献。

纪念碑前方有一座纪念广场,广场两侧有六尊在1986年设立的花岗岩人物雕像,分别刻划了虎门销烟参与者、同盟会成员、东江工农革命军战士、中国工农红军战士、抗日战争女战士、解放军战士。广场前面有一座牌坊,以麻石凿雕而成,匾额刻有“东江浩气”四字。纪念碑背面有一面弧形的浮雕墙,名为“东江革命伟业浮雕墙”;墙上嵌入六幅铜铸浮雕组画,每幅画各高2.3米、宽3.7米,题目分别是“虎门销烟”、“誓覆清廷”、“东征奏捷”、“捍卫苏区”、“抗日烽火”和“解放凯歌”。

碑前的人物雕像与碑后的浮雕墙,均是由张松鹤、潘鹤、李汉仪、梁明诚、陈淑光合作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黄静源烈士殉难纪念碑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静源烈士牺牲地方——安源半边街广场。

黄静源是湖南郴县人、安源工人运动领袖。1925年9月21日被反动军阀逮捕,随即被押往萍乡监狱。在狱中二十多天,他始终不为敌人的利诱和酷刑所动摇。10月16日,黄静源被敌人枪杀在半边街广场。黄静源牺牲后,安源工人不畏--,在这里举行了追悼会。并于次日将烈士遗体秘密抬至醴陵,隆重装殓,再用火车将灵柩运往长沙。

1926年9月,北伐军到达安源,恢复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并改名为萍矿总工会,萍矿总工会领导工人开展了一系列政治活动。10月16日,召开二万多群众参加的大会,纪念黄静源等烈士牺牲一周年,并在此建立了“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碑文由株萍铁路总工会委员长朱少连撰写。纪念碑座北朝南,高2.4米,宽1.56米,长2.6米,占地面积40平方米,

1984年10月,被列为萍乡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被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迪口西坑游章华、游仲铭、游吓生烈士合葬墓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迪口西坑游章华游仲铭、游吓生烈士合葬墓为建瓯市文物保护单位。

迪口西坑游章华、游仲铭、游吓生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西坑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

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西坑村西北侧300米处,坐东北向西南,长6.8米,宽7米,面积47.6平方米。整体呈“凤”字型,墓丘壁以水泥筑砌,墓前立三个石碑,自左向右分立阴刻游章华烈士、游仲铭烈士及游吓生烈士墓碑,墓碑均高约0.87米,宽约0.4米,立碑单位建瓯县人民政府第六区公所,立碑时间1953年12月。该烈士墓对开展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墓葬坐东北朝西南,以71.3平方米的墓葬本体为保护范围呈不规则梯形;保护范围西南边长4.1米,西北边长5.4米,东北边长7.4米,东南边长计7.0米。

建设控制地带: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分别向西南延伸26.5米至进山的村道,向西北延伸20.4米,向东北延伸20.3米,东南延伸18.2米;建控面积2413.15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潘涛烈士故居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潘涛烈士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潘涛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鲤南镇仙安村池头自然村。

潘涛烈士故居是中共仙游县委早期开辟的地下联络站之一。据张兆汉回忆:当年中共仙游县委书记郭寿銮和林植、余光、罗维、罗迎祥、张兆汉以及团省委巡视员邱荣泉等经常到这里开会、接头。潘涛母亲及妻子为他们安排食宿、站岗放哨等,竭力为革命活动提供后勤保障。

潘涛烈士故居为单层土木结构民房,位于上厅左侧,共3间房,占地面积140平方米。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潘涛(1911.2-1937.6),原名陈如晃,又名陈耕,福建省仙游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毅然将自己的家作为地下革命活动据点,并无私地贡献钱和物给党组织作为革命活动经费。1932年5月任中共仙游县委委员,同年9月调任莆田中心县委委员和莆田工农红军游击队政委,率领游击队在莆田沿海打土豪、斗恶霸,建立游击根据地。1934年4月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百烈士岩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三百烈士岩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三百烈士岩位于弋阳县姚畈乡张家村东北面的北山腰上。

远古的地质运动,流水的溶蚀,冰期的洗礼。造就了三百烈士岩这样一处神奇的自然溶洞。

三百烈士岩既是一道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是一处具有纪念意义的胜地。1931年2月14日,姚畈一带的人民正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欢乐之中,国民党五十五师的两个团却正加紧对苏区姚畈一带进行疯狂的“围剿”。敌人来势凶猛,这一带的苏区干部及部分赤卫队员、养伤的红军战士和当地的群众三百余人撤进了昧家村后的一个石灰岩溶洞里,以抵抗匪军的疯狂“围剿”。溶洞座落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敌人用炮火攻了数日难以奏效,于是羞恼成怒,丧尽天良,灭绝人性地向洞内施放毒气烟雾。洞内的三百多军民没有一人向敌人屈服,一直坚持封生丽两聂后一刻,几百米长的洞内布满了烈士的遗体。

1950年,党中央派出的革命老根据地南方慰问团来势盯张家村祭悼烈士们,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将此岩洞改称为色百烈士岩”,并立碑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

据初步探测,三百烈士岩总长达到700多米,约有数千平方米面积,分为7个关隘,每一个关隘之间都由低矮或窄长的通道衔接,每关内都有其独特的景致。

从一个窄小的洞口匍匐钻进岩洞内,便觉得一下子走进了近千平方米的艺术宫殿。在这座巍峨轩敞的大厅,可谓布置的富丽堂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道缓缓而下,只见右侧竖立着一对乳石蜡烛,一尊 寿星塑像和化钱炉映人眼帘。厅内高达成lO米,顶上悬着朵朵的石莲花。又似辉煌的吊灯。左侧豁然又开一洞。洞内弯弯,分外幽静,走不多远。忽闻石裂洞开,流水声由远而近,一条地下河正在日夜奔腾不息,不知从何来,又不知流向何处去。 从第一关出发走入第七关,关口狭隘,狭道长的达到近30米,短的也有数米。关口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沿着低吟浅唱的流水前行,仿佛在艺术的长廊穿行,一种惊喜、高深莫测的感觉时时揪住你一颗激动不己的心。那光怪陆离的穹顶,那千姿百态的岩石浮雕,或吊或立的钟乳石,还有那一丘丘一层层的数尺见方的梯田,煞是可爱,让人联想翩翩,仿佛黄土高原的微缩景观再现。

在这天工巧夺的画面上,似人似兽,有花有草,若玉石堆砌,琼瑶嵌镶的雕栏画栋、楼台亭阁,一切都是那么晶莹皎洁,滑润光彩。如同精心雕琢过的美玉。

进入第七关内,一幅流动的美丽画卷象清风一样扑面,迎面一道高数米瀑布似乎从雪峰云巅飞泻而下,半空突被岩石阻拦,溅起朵朵水花,一叠又一叠,形成一道三叠瀑布。造就了三百烈士岩一道绚丽多彩的绝景。

神奇的三百烈士岩,还有许多等待人们发掘它的秘密,暂时还未被人们发现的纵横交错的深洞里,一定还有许多人们难以想象的奇妙景象。

三百烈士岩,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人类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子长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子长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子长烈士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子长县城瓦窑堡北面齐家湾坪上,是我国兴建较早的纪念馆之一。国务院1989年批准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民政部、陕西省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谢子长是西北人民革命和西北工农红军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为了纪念他对党、对人民的伟大功勋和卓越贡献,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3年拨小米500石兴建了子长陵。1947年,蒋胡匪军疯狂侵犯边区时,烧杀抢劫,将陵园毁为废墟,广大人民对这一血腥罪行,莫不切齿痛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革命烈士之英灵,极为重视,将子长烈士陵园改为子长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分墓区和纪念区两部分。墓区建有吊唁厅,东西两侧有四柱走廊,厅内墓室安放着谢子长烈士的柏木棺材,正厅摆放着各级党政军领导人和社会各团体敬献的花圈和纪念物。

纪念馆主轴线上矗立着谢子长烈士的花岗岩雕像,总高6米。雕像前是革命烈士纪念塔,总高9米。塔身携刻着民族革命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两侧辅轴线上各建八角厅一座。亭内竖着党政军领导人和党政机关题写的石刻碑十六通。八角亭前是陈列室,陈列以谢子长革命活动为主线,以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

纪念馆自兴建以来,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重视。纪念馆以庄严肃穆的建筑,松柏葱郁的园林艺术和林立的碑刻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谒陵群众和国际友人。已成为“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