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精选13篇)

电视剧《军师联盟》正在热播中,那么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军师联盟汲布历史原型是谁?下面是Vanky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浏览

7291

文章

13

篇1:曹操临死前为何杀了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司马懿一直来都会小心翼翼,根本就没有给曹操留下任何的把柄,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去解决对方吧,因此就仅仅只是选择除掉了杨修。

曹操选择杀掉杨修,是因为杨修喜欢耍小聪明,因此惹怒了曹操,但是这也并不是一个根本的原因。首先杨修就来自于一个大家族,父亲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大臣,曹操在迎奉汉献帝之后,杨彪就出现了一些不满的态度,曹操在被激怒之后,自然就会罢免杨彪的官职,同时还诬陷对方勾结。

在众多人的求情之下,曹操才决定放对方一马,可是后来一段时间看着曹操一直篡夺大权,杨彪始终都会选择闭门不出,然后和曹操划清界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曹操,只不过是随意找了一个理由处死杨修,这好像能够达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希望可以警告杨修家族。

曹操在选择继承人时,杨修就一直站在曹操的边上,其实在那个时候曹操真的能够占上风,但是曹丕会有陈群,有司马懿等人的帮助。因此在进入到后期时,曹丕很明显就超过了对方,然后成为了皇帝,在这个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自然就需要削弱曹植。

曹植的谋士就是杨修,因为特别注重于名字,这必然就会成为继位之后的威胁,因此就决定拿杨修开刀,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杨修的风格,还有性格,真的就是害了自己。杨修如果能够懂得低调,就不至于会有这样的结果,司马懿在那个时候就会一直懂得明哲保身,始终都会选择保全自我,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些原因,才能够有效的避免自己被杀。相信在看到这里时,人们也会知道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在这背后本身就会有着不一样的一些设定,这一点也希望大家一定要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杨修之死告诉我们的道理

全文共 1624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曹操本来就是一个爱才的人,非常想把有才的人招到自己这边。但是就算如此,杨修也算是一个有才之人,但是曹操却还将其杀害,这是怎么会是呢?杨修到底是做了什么才会让曹操这么恼羞成怒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其一,杨修爱卖弄,杨修作为一名文学家,由于很有学问,而且也受到了曹操的重用,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个爱才之人,于是便让杨修做了丞相府的主簿之职,这虽然只是个闲职,但是却很有权利,因此可以看出曹操对杨修的重视。但是杨修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爱卖弄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卖弄事件有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阔”“一盒酥”“鸡肋”等一系列的故事。作为曹操的下属。杨修处处卖弄学问,而且在众人面前的风头盖过了自己的主人。

其二,杨修犯了古代皇家君主的大忌,不应该参与夺嫡之争,杨修在做曹操的秘书期间。曾参与了曹操的儿子曹植与曹丕的夺嫡之争,杨修曾为曹植出谋划策,使得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但是曹操知道这一切的主谋是杨修之后,便取消了这个念头,从此曹操便有了杀杨修之心。

其三,因为杨修是袁术的亲外甥,曹操与袁术的关系一直很紧张,由于这层关系,曹操便开始对杨修的不信任,而且当年曾与杨修的父亲杨彪有过节。为了报仇曹操也要杀了自己敌人的儿子。大家都知道得罪曹操的人在三国里没有一个好下场,当然杨修也不会例外了。

其四,杨修还故意揣摩领导的真实意图,曾多次泄露曹操重大的秘密,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小聪明,这一点是曹操最不能接受的原因。

2、杨修之死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要耍小聪明,老老实实做人

比如说一盒酥事件,曹操只是随手一写,心里可能就是杨修解释的那样,但曹操没说,身为下属就不能乱猜。否则领导的面子会挂不住。这就好比有些领导说话只爱说一半,身为下属的就应该多问。宁愿领导说自己脑子不灵活,也不能故意耍小聪明,否则你要是出了什么错,领导是不会承认的。

不要瞎搀和事,要老实做事

比如说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这本是就曹操自己的家事,也是未来魏国的大政之事,不是一般人可以介入的,但杨修却要搀和。这就好比公司两个副经理争夺下一任总经理的位置,你明目张胆跑去两人中间瞎掺和,肯定会得罪人。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是什么职位就干好什么事,整天像个万事通一样,到处指手画脚的人,通常不遭人喜欢。

不造谣,不传谣

比如说汉中之战的鸡肋事件,曹操没明说,杨修就动摇军心的说曹操想撤军,曹操杀掉他,完全是合情合理。这就好比公司领导要裁员,领导没公布前,就不要乱说,否则动摇士气,领导第一个要裁员的就是你。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在领导眼里,马屁精只要一个就好了,要想在公司、单位里面待的久一点,一定要管住自己嘴,老老实实做事,不要老觉得自己了不起。以上就是演义小说中的杨修之死的情节。下面再说历史上曹操杀杨修的原因。

3、杨修之死说明了什么

从演义《杨修之死》中观照,用一句现代话说,杨修的个性太过张扬、太能理解、并提前泄露了领导意图,最终获得了彻底被炒。

这一论点应该说与目前做事立世有违。

现在的企业求贤、个人创业,多要求要能伸张个性、尽可能地发挥才干。所谓“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无才有德,培养使用”。那么即使有德有才,如何被知道呢?依我看,可能只有去张扬表现了。

只要说你能借助企业平台创造效益,并与公司提前约定利益分配,那么,你发挥的结果一般来讲,是不会成为杨修的。

因而,在正确理解了“我从小所受之训诫”之后,又应从杨修的所做所为中吸取有益、有效之成份。

师长们之所以不让在小时读三国,是要我以杨修为诫,是担心从小就不务实,去勾心斗角;或象杨修一样只顾表现而不注意言行的负面后果。

这样又看来,三国还是要精读,以助能理解世事的运行原理;杨修也要学些,以便领导能发现提拔。只是要能把握轻重原则。

目前,经济市场、社会运行规则已经进入了一个“销售时代”,人人都在推销自己;包括做管理、做市场、做工作;甚至做官、做文、做人;如果不去主动张扬,怕的是工作没成绩,连生活也解决不了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杨修扶持曹植站错队了么?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杨修到底是因为杨修扶持了曹植还是因为看透了杨修内心的野心呢?其实杨修本身并不坏,而且才华横溢,只是文人的傲气太高导致给人的感觉太张扬,最后还惹怒了曹操。如果杨修没死的话说不定还能和司马懿在宫中斗一斗,未来曹家的局势也就更加扑朔迷离了,只能说杨修没有司马懿隐忍的能力招来了杀生之祸。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老兵聊到了曹操杀荀彧,那是因为荀彧阻挡了他称王称帝;然后又介绍了曹操杀崔琰,崔琰之死被称为三国第一冤案,冤在哪里呢?冤在崔琰既没有反对曹操称王称帝,也没有对他不恭不敬,一切都是因为曹操听信了谣言和谗言。

当然,读三国,莫名其妙被曹操杀死的人太多了,还有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当时名重四海,只是喜欢吹点牛,结果牛皮吹破了,曹操杀他连妻子儿子都不让存活。所以有网友在老兵前面的文章里写了一个评论,老兵觉得挺到位的,他说曹操就是个奸雄,让很多人喜欢的奸雄,但要说他是英雄那就是扯淡。

说曹操杀人,还有一个人的死,不少网友应该比较感兴趣,那就是天才杨修之死,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呢?对于这个问题争议非常大,据说有一种说法表示杨修被杀的导火索是因为他和曹操一起猜蔡邕在曹娥碑背面所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的含义,曹操问杨修:“你理解不理解?”杨修回答说“理解。”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曹操才说:“我已经解出来了。”

结果两人都猜中了其中意义,都知道是绝妙好辞,但是杨修猜得比曹操早,结果遭到嫉妒,最终被杀。

以上是《三国演义》的记载,很多人说那是小说,是罗贯中跟曹操有仇乱编的,不过关于曹操嫉妒杨修的故事,除了文学作品有记载,在史书《后汉书》里也有相关记载。有一次丞相府建花园,曹操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很多人都猜不出到底是什么意思。杨修却说:“丞相嫌园门太阔。门中写个‘活’字,不就是‘阔’吗!”所以杨修下令将门改小。结果杨修猜对了。

因为杨修屡屡猜透曹操的心思,这让曹操很不满意,非常不舒服,便有了要杀杨修的想法。

对此一些学者还是要反驳,说《三国志》里没有这样的记载。但杨修确实死在曹操的手里,这是不争之实。究竟杨修因何而死,《三国志》里有明确的记载,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他极力辅佐的曹植。

首先老兵是认可这样的说法的,曹操杀杨修可能有这么一层意思,但是用《三国志》来反驳《反汉书》,这个确实不是很妥,欺负一下《三国演义》就行了(其实曹娥碑的故事罗贯中是引用《世说新语》里的,并不是他乱编的。),为了证明曹操的伟大连《后汉书》都要欺负和否定,这个让人实在看不下去了。

其实在老兵看来,任何史料都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我们只能用来参考。关于杨修之死,肯定是方方面面的因素造成的,比如他有点骄傲,曹操早就看不惯他,然后又因为在接班人问题上站错了队,所以曹操就干脆把他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杨修有没有谋略?他的死其实不能全怪曹操

全文共 1658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来,说到杨修的死很多人都会想到曹操,因为最终是曹操杀了他。然而尽管如此,却不能说杨修是被曹操害死的,因为纵观杨修的一生,他这个人虽然很聪明,能看得懂曹操心里在想什么,可是他却将这些表露了出来,让别人都知道,大家都会认为杨修很理解曹操,可他只是小聪明,对于曹操的理解也不能算很透彻,否则就不会将这些事情都说出来了。

杨修之死为什么怪不得曹操,懂的收放自如才是大军师。在谋略上,杨修确实是一位大军师。从他辅佐曹植与司马懿辅佐曹丕中可以看出来,曹丕曹植两人来回过招而不败,能和司马懿打个平手也是很厉害了。只是为什么曹操要让杨修死?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想要释放更多,要懂得收敛。杨修就是一味的释放自己的才能,让曹操厌烦才惹来杀身之祸。

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针见血的指出,杨修之死与他的“恃才”和“犯曹操之忌”有关。《三国志》中也写到“太祖既虑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虽然提到杨修那“袁氏之甥”的身份也是导致其被杀的原因之一,但也承认杨修之死和他的才华有关。

于是这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说起才华的话,曹操手下,有才华的人真是不可胜数。像郭嘉、程昱、荀彧、贾诩之流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因为才华招来曹操的忌妒?那么是因为杨修的才华犯了曹操的忌讳吗?众所周知,曹操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就拿张绣来说,当年发动兵变杀了曹操的儿子和爱将典韦,后来又投降曹操,还是受到了曹操的礼遇。大度的曹操连杀子之仇都可以谅解,为什么就不可以原谅杨修对自己的冒犯呢?

那么是不是杨修有什么特殊的“才”,这才会让大度的曹操无法容忍,而一定要将他除之而后快呢?《三国演义》中杨修的才华主要是通过以下事件来体现的:

阔门事件

曹操让人造一座花园,造好后,曹操去看了一下,然后在门上写上了个“活”字就走了,结果是“人皆不晓其意”,杨修却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大家都不明白曹操在想什么,只有杨修看明白了门上的字的含意。并且很得意的把它告诉了别人。曹操知道后,心中便对杨修有“忌”了。

梦中杀人事件

曹操为了防止别人暗害自己,便对别人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让大家不要在自己睡着时接近自己,并装模作样的杀死了一个替自己盖被子的近待。结果是“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而又只有杨修了解曹操的意图,并对别人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知道后更是“恶之”。

曹操暗试曹丕、曹植事件

曹操想考查一下曹丕、曹植的临机处事能力。故意让两人出城,却在暗中吩咐门吏不让两人出城。结果,曹丕老老实实地退回来了,而曹植却在杨修的指点之下,杀了门吏。杨修又一次的料到了曹操的意图。而曹操知道后已经不是简单的“恶之”,此时的他已是怒火冲天。

从上面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杨修特殊的才华其实就是对曹操意图的洞察力。用夏侯敦的话来说,就是“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杨修就像是一个高明的心理专家,在“众人皆醉”之时,他却可以“独醒”。他总是可以准确的掌握曹操的心理动态。在杨修面前,曹操就像是被人扒光了衣服,所有的秘密都一览无遗。

曹操本来就生性多疑,他当然不会愿意自己的部下将自己完全看透。在部下面前,曹操更愿意保持一种神秘感,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部下。而曹操的大部分部下对曹操的意图的确是常常摸不着头脑。可曹操的种种小把戏却无法瞒过杨修,本来杨修把握住曹操的意图也就罢了,可他却不肯将之藏在心里,反而屡次把曹操的意图解释给别人听。

这样一来,曹操所追求的神秘感便荡然无存,他对部下的控制力无疑也会随之减弱。于是,当杨修再一次从一根“鸡胁”中看出曹操退兵意图,并毫不顾忌的将之告诉夏侯敦时,曹操终于对杨修忍无可忍,他以“乱我军心”为名,将之杀死。

可怜杨修看穿了曹操这么多次,却始终没有看出曹操早已经对自己死了杀心,还是一如既往地将四处传播曹操的各种意图想法,最终导致自己被杀。从这点来看,杨修也并没有完全看透曹操,他的才能只是小才小聪明,并没有什么大的谋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杨修的一人一口酥到底对不对?曹操的本意究竟为何?

全文共 1777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流传有很多说明杨修很聪明的故事,比如把曹操写的一合酥,拆分成一人一口酥,让所有人都把酥给分着吃了。这件事情虽然是杨修的聪明,但是曹操的脸上却未必挂得住,杨修此举看起来是显示了自己的聪明,但是他的这种聪明真的是正确的吗?曹操的本意究竟是什么,他真的是想要让一人一口吗?杨修猜的到底对不对呢?1.一合酥的典故

杨修之死,是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杨修之所以被曹操杀掉,与“一合酥”的典故不无关系。

“一合酥”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有人送了曹操一盒酥,曹操看见了,便提起笔,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杨修看见了,便拿起勺,舀了一勺放在嘴里吃了。旁边的人大惊,说,这是人家送给丞相的酥,你怎么能舀起来就吃啊?杨修笑着说,丞相不是写得很明白吗?他写的是“一人一口酥”。丞相下了命令,我们怎能不吃?于是大家就一人一口把酥吃光了。曹操出来看见了,问是谁的主意?大家说是杨修的。曹操也没说什么,就默默地进去了。

除了《三国演义》外,《世说新语》也有类似的记载。不过说的不是酥,而是奶酪。别人送了曹操一盒奶酪,曹操舀了一口来吃掉了,然后在盒子上写了一个“合”字。于是杨修对大家说,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因此,大家就一人一口吃了。

不管是奶酪,还是酥,两种说法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细节上有少许的不一样而已。那么,问题来了,曹操写“合”字,他的意思,真的是“一人一口”吗?

联系到曹操曾有个“活”字的典故,我认为,曹操应该是让大家一人一口的。2.杨修其他聪明之处

“活”字的典故,说的是曹操让人修一道门。工匠修好后,让曹操去看。曹操看完,什么也没说,就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大家都不懂曹操的意思。这时候杨修从那里走过,看见众人在议论,于是说,这还不明白吗?“门”上写个“活”字,就是“阔”。丞相的意思,就是嫌这个门修得太大了。于是工匠们把门改得小了一点。曹操又来看的时候,显得很满意。

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喜欢通过猜字谜的方式传达命令。也就是说,他有这样的嗜好。既然有这样的嗜好,在奶酪的盒子上写字,表达他的意思,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曹操在门上写个“活”字,表达门宽了一些。曹操的这种字谜的特点是,把实物和字结合起来,表达一种意思。而曹操写“合”字,所表达的意思,恰好也是和字和实物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曹操写个“合”字,传达“一人一口”奶酪的意思,也是恰如其分的。

不过,事情并没有完。既然曹操写个“合”字,确实是想表达“一人一口”的意思,为什么杨修猜中了,他反而不高兴呢?

要知道,曹操这样写,目的就是给人猜的。如果别人都猜不中,那么,他的这个命令,就没能传达下去。照这样来看,曹操是不应该不高兴的。可他为什么不高兴呢?3.杨修是不是真的猜对了

我认为,曹操之所以不高兴,并不是被人猜中了他的心思,而是被杨修猜中了他的心思。也就是说,如果是别人猜中了他的心思,他其实也觉得无所谓,但是被杨修猜中了,他就很冒火了。

为什么说杨修猜中了他的心思,他会很冒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秘书不该把领导的心思讲出来。杨修是丞相主簿,也就是曹操的秘书。作为当秘书的,你可以去猜领导的心思。而且只有去猜领导的心思,你才会明白领导需要什么,做的事情,才会让领导满意。但是,这种猜想,只能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不能说出来,更不能对外宣扬。一旦对外宣扬,那也就意味着,你会把领导心里的想法说出去。就比如后来发生的“鸡肋”事件,杨修就直截了当地把曹操心中的犹豫说给大家听了,曹操怎么会高兴呢?

其二,杨修不该用他的小聪明教曹植。当时曹操正在为选曹植为世子,还是选曹丕为世子犹豫不决。因此就想考验这两个孩子。要考验这两个孩子,就要知道这两个孩子的真实情况。但是每次曹操出完题,杨修立刻就把答案告诉曹植,让曹植照着答案去做。这样一来,曹操就得不到真实情况。所以,他对杨修的小聪明很冒火。

其三,曹操决定立曹丕为世子后,害怕杨修教唆曹植造反。由于曹植越来越放浪形骸,因此,曹操确定了立曹丕为世子。不过,立曹丕为世子,麻烦就出现了。曹植身边有杨修挑唆,这样一来,曹植肯定就会不服。只要曹植不服,必然会引起曹丕曹植的争斗。曹操可不愿意看到这一点,为防患于未然,只好提前把杨修杀了,避免他的儿子们内讧。

也正是这个原因,因此,别人猜中曹操的心思,可能他没什么。但杨修猜中了他的心思,他肯定很生气,要杀掉杨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杨修了解曹操为什么还故意惹怒他?杨修聪明却惹上杀身之祸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杨修其实非常聪明而且有才华,但是杨修的性格属于不讨人喜欢的类型,因为太喜欢彰显自己的聪明而且盛气凌人的样子一点亲和力都没有。杨修非常会看人,基本上能把曹操的想法给摸透,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到曹操的信赖,而且会觉得你是个威胁,当然杨修肯定也懂这些,但还是因为惹怒了曹操最后被杀。如果杨修还活着,起码也能制约下司马懿了。

做个名士是好事,当权者要么把他们供成“吉祥物”,要么就让他们为自己张目。但名士拂了当权者心意后,这日子就不好过了。比如边让、崔琰、孔融,还有杨修,字德祖。

阔字谜

杨修同学身上的小故事还挺多的,最出名的一个“绝妙好辞”,已经在曹操的典故中谈及,就不再重复了。先来个《世说新语》上的小故事,来自“捷悟篇”,杨修在给曹操当主簿的时候,承包了修建丞相府门的工作。

刚刚搭了个框架,只建了屋掾,曹操就出来观看,什么评价都没说,就让人在门上提了个“活”字。工匠们都不明白曹操啥意思,只有杨修一看就懂,让人直接把门拆掉,等新门建成后,杨修给出了解释“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显然是嫌门太大了”。

这是文化人直接交锋,一般人可想不出这种“脑筋急转弯”。顺便,想起个类似的故事,泰山上有个石碑,上书“虫二”俩字,也是缺了偏旁部首。不过这个谜底写出来更有诗意,“风月无边”,风月的繁体字去掉边框,就是“虫二”了,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合字谜

依然是《世说新语》贡献的小故事,曾有人送给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只吃了一点,就在盖头上写了个“合”字,随后传递给手下众人看。手下们看了都不理解曹操想干啥,他们做的就是轮流传递。

一直到杨修这才有不一样的操作,杨修看完这个“合”字,拿起来就吃了一口,当然他也为自己的行为做出了解释“曹公这是让咱们每人吃一口啊,都犹豫啥呢?!”把“合”字拆开,可以拆成“人”、“一”、“口”三个字,连在一起就是一人一口嘛。

杨修这个合字谜,配上荀彧的空盒子,真是相得益彰。

鸡肋军令

这次不是《世说新语》,而是来自《后汉书·杨震传》,杨修是他的玄孙。还是杨修担任曹操主簿时期,汉中之战后,曹操虽然败了一阵,但也把汉中的人口迁徙得七七八八。曹操一时间骑虎难下,想攻打刘备力不从心,想撤有不甘心。

心烦意乱之下,曹操随口给了一个军令,“鸡肋”。过来领命的将领完全不知道啥意思,杨修就给解释了一下“鸡肋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意思是曹公决定撤兵啦”。

杨修真是个机智的人,他怎么死的呢?曹操临终前几个月把他赐死的,因为杨修在“夺嫡之争”中站在了曹植这边,而且还多次揣摩曹操的心意,帮曹植讨得曹操欢心。然而曹植毕竟是失败者,曹操也不喜欢有这么喜欢猜测领导心理的下属,所以黄泉再会吧。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杨修:连曹操都忌惮的人, 死前不杀司马懿也要杀他

曹操:曹操:《世说新语》的作者一定是我的黑粉

孔融:孔融:我4岁就会让梨,你小时候做过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杨修、华佗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孔融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之所以选择这么做,是因为杨修咎由自取,孔融言多必失,华佗特别的固执。曹操是一个懂得珍惜人才的人,可如果人才不为自己所用,这必然就会直接横下心肠,不如就选择斩草除根,并不想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问题。

曹操杀杨修

这完全就是咎由自取。在曹植和曹丕争斗的过程中,杨修就选择站在曹植的边上,一直都在出谋划策。可等到曹丕获胜之后,杨修必然就会成为牺牲品,曹操卫生后接班人的安危必然就会选择直接的铲草除根。杨修经常性会揣摩曹操的心思,这就使得曹操一直都会比较嫉妒,又考虑到如果留在身边可能会留下隐患,因此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选择除掉对方,以免给自己留下影响。

曹操杀孔融

这完全是言多必失。当年孔融让梨的故事人尽皆知,但之所以会面临死亡,是因为自己口无遮拦。曹操的大儿子在私自取了甄氏之后。居然被孔融嘲讽,这件事情,必然也会让曹操觉得有一些特别的不可思议。曹操面子上有一些过不去自己,怎么说也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就算自己的儿子做错了事情,那么又怎么可以被别人如此的质疑呢?这种就会选择杀掉孔融。

曹操杀华佗

是因为过于的固执。华佗相信大家都会比较熟悉,这就是东汉末年非常有知名度的一位神医,曹操因为患有痛风病,因此就让华佗来到身边,华佗在治疗完毕之后就选择回家。曹操的头风病根本就无法根治,只能够调理,曹操就希望让华佗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永远都只为自己治疗。华佗是一个一直只喜欢闲云衍鹤日子的人怎么可能会容忍这一切呢?因此就选择拒绝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杨修被曹操杀死之后,他的父亲杨彪对曹操说了什么?

全文共 2899 字

+ 加入清单

杨修之死可以说大部分的原因都在他自己身上,他知道曹操在想什么,却又不完全知道,他的聪明是在揣摩曹操的小心思上,却看不到曹操对自己的厌恶与日俱增。杨修最终被曹操杀死之后,曹操有一次偶遇了杨修的父亲杨彪,杨彪的一席话让曹操不禁羞愧。那么,杨彪到底对曹操说了些什么呢?

陕西省勉县周家山镇柳营村,有一个叫黄泥岗的小山坡。据当地人说,这里埋葬着三国杨修,曾立有墓碑一通,碑上书写“汉主簿杨修之墓”,是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随着岁月侵蚀,墓地已难以寻觅。只有滔滔奔流的汉江,还在述说那段往事。

杨修,三国曹操的谋士,出生于官宦世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从杨修的曾曾祖父杨震到父亲杨彪,皆为四朝太尉,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尤其杨震是有名的“四知太守。”(部下送礼,言只有你我知道。杨震说:何为你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杨修自幼聪慧好学,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三国志》《曹植传》云:“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当时曹操军国事繁,杨修负责内外之事,所办结果事事合意,曹操非常满意。对杨修的才华,曹操也曾自叹不如。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绘声绘色地渲染了杨修的才华。

其一:“杨德祖(杨修)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杨修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一职,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亲自来视察了。看完之后,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杨修看见后,就立刻叫人把门拆了。建成以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是嫌门开大了”。

其二:“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教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曹操抚掌大笑。

其三:“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蓥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见卿,乃觉三十里’”。魏武王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蓥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苦合成一个‘辞’字;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其四:“及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操知状,于此忌修。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曹操率军攻打刘备的汉中之地。刘备兵强马壮,又凭险拒守,曹军久攻不下。曹操心中踌躇:退兵吧,无功而返,等于前功尽弃;继续攻打吧,一时又打不下,而且粮草也快用完了。曹操一边吃着鸡,一边思索。正在这时,来人请示,今晚军中的口令用什么?恰好曹操见盘里剩有鸡的胁骨,便随口道:“就叫鸡肋!”口令传下去了,主簿杨修便开始打点行装。有人问道:“主簿为何要收拾行装?”杨修说:“丞相已使用‘鸡肋’为口令。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可见丞相不久定会退兵。”大家觉得有理,便也都着手收拾行装。操闻知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曹操妒忌杨修的才华,怕后患无穷,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三国演义》诗云:“聪明杨德祖(杨修),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不过单是有才策,是不会被曹操杀头的。三国君王,曹操以雄才大略排第一。在他的麾下,谋士能臣犹如过江之鲤不可胜数。如屡献奇谋的郭嘉,奇变横生的贾诩,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有胆有谋的程昱等等。这些人军事和政治上的能力远过于杨修,却没有一个因为有才华而遭曹操忌杀的。实际上,还是因为杨修卷入了皇权立储之争,犯了大忌。此事见诸于裴注引《典略》云:“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与交好。又是时临菑侯植以才捷爱幸。……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

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自小聪慧,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建安“三曹”。曹植才10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他思路敏捷,每被曹操提问,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再加之性情率真,很讨曹操的欢心。还不惧讨伐征战,多次陪曹操出征。曹操曾有意把世子之位传于曹植。

杨修也是把宝押在曹植身上,不仅与曹植来往亲密,还暗中传授曹植如何应对曹操的考察。据说曹操曾想试试儿子曹丕和曹植的应变之策。一天,曹操命令他俩各自走出邺城门。但暗地里派人分付把守城门的官吏,决不能放他们出城。话说曹丕先到,被门官吏当场劝阻不得外出,曹丕无奈,只好退了回来。曹植问杨修咋办?杨修说:“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曹植走到城门时,也同样被门吏阻挡。曹植训斥道:“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马将门吏杀掉出城。于是,曹操觉得曹植真有才干。

后来有人密报曹操:“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曹操从此对杨修怀有戒心。为了让曹植在立储中胜出,杨修专门为曹植准备了十余条应对之策。曹操每以军国大事问曹植,曹植对答如流。后来曹丕暗地里买通了曹植府中下人,偷了杨修为曹植拟定的应对之策,并原原本本告诉曹操。曹操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表达了对杨修的强烈不满。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看来,立储为国之大事,杨修触碰了这条高压线。曹操才动了杀机,杀了杨修。杨修临死前叹息道:我本来就知道自己早晚会死的。

一代俊才杨修死于曹操之手。后来,曹操见到杨修的父亲杨彪,关切地问道:“杨公为什么变瘦了?”彪答道:“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意思是即恨自己没有管教好儿子,又思念疼惜自己的孩子。曹操听之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为了弥补愧疚,曹操给杨彪送了很多珍贵的礼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杨修犯了曹操眼中的大忌

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杨修是太尉杨彪的儿子,自然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贵公子,其实曹操也非常欣赏杨修的聪明,但是杨修最后却因为触碰到了曹操的大忌被杀。很多人以为曹操杀杨修只是因为杨修太过于聪慧,能看透曹操的想法所以被杀,其实真正原因并不是这样,而是因为杨修帮助曹植争夺嗣子之位,这才是曹操最不愿看到的。如果杨修控制曹植得到了太子位,那之后杨修便是曹家最大的威胁了。

三国里杨修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他博学多才,智慧超群,连曹操都自愧不如,但他同样恃才傲物,放荡不羁,最终死于太过聪明。《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颇带一些戏剧的意味,但实际上杨修是因曹操的大阴谋而死。

演义中所说的“鸡肋”事件是真实存在的,不过结果却大相径庭。曹操发布了一个夜间口令,号曰“鸡肋”,众人皆不得解唯有杨修看穿曹操的退兵心思,于是下令让人开始收拾行李了。

罗贯中说曹操正是抓住了杨修祸听军心之罪而将其处死,其实并没有,杨修不仅顺利回到许昌,而且还干了其他不少事。反过来说,足智多谋的曹操会这么耐不住性子,这么容易犯错被人落下口实吗?当然不会。

正史中的曹操远比演义中的要开明大度,他从来没有嫉妒过杨修之才,有绝佳聪慧的下属只会让他更高兴而不会吃醋。正相反,曹操还很钦佩杨修呢,让杨修做了曹植的老师,还赏赐行军主簿官职,让他管理魏国的公关协调工作。

杨修是大文学家,在他的熏陶下,曹植的诗词歌赋本领也很强,在曹操的儿子中,曹植的文学才能独树一帜。那么为什么对曹操帮助这么大的杨修,曹操还必须杀他呢?因为有不得不杀得理由。

曹植的“七步成诗”神话大家都清楚,但故事的背后原因恐怕少有人明白。试想如果曹植没有可威胁曹丕的资本,那么曹丕断然不会难为自己的亲兄弟,曹丕如此做的原因就是找个借口消灭曹植而已。

其实曹操在世时,就对曹丕和曹植谁为继承人一事犹豫不已,大伤脑筋。

曹植,才华横溢,行文可观,即使放眼历史也是数得着的文学家,曹丕虽也为“三曹”之一,但其文学功底在曹植之下;曹丕在政治和军事才能上略胜曹植一筹,而且他的智囊团队成员又比曹植的更胜一筹。

曹操思索再三,治理国家当然还是政治军事才能更为重要,外加司马懿是站在曹丕这一队的,所以他选择了曹丕为继承者。选择了司马懿,那么另一方的杨修就不能存世了。曹丕一立,必然要强化权威,稳固皇位,曹操不想儿子们互相残杀,因此他要做的就是提前安排好一切。

曹植逐渐诗性放浪,行事不拘谨,逐渐引起了曹操的反感,而杨修虽然看穿此事,却不能一下子远离曹植,只能继续与之厮混。更关键的是,杨修顺水推舟地加入曹植一方参与了残酷的夺嫡之争。

曹操自己家的敏感事物,杨修一个外人却从中施法受惠,他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的大忌。既然曹操心中已有人选,杨修再去支持落选的人,岂不是自找苦吃?

曹操最害怕的就是家门革命,他害怕死后,曹植不服,发兵抢班夺权,进而毁了一手创下的国家。并且一旦此事发生,杨修作为曹植的心腹,必定顺势成为幕后的操控者。杨修还有一个神秘身份,就是袁绍的外甥,曹植夺权成功后,杨修甚至可能怀有二心,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杨修必须死。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以杨修教唆曹植图谋不轨之罪将其处死,仅仅一百多天后,曹操病亡,曹丕登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曹操杀杨修的真相是什么?这点上杨修完败司马懿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杨修的死彻底让司马懿解放了,这可能也是曹操的失误,因为当时最能压制住司马懿的人就是杨修。但是杨修性格又太刚烈,不懂隐忍所以触怒了曹操结果被杀,要是杨修还在的话曹操就能最大程度的用好两人,毕竟能相互制约不会乱来。曹操爱人才但是人才太多也就开始随心所欲了,不把他放眼里的人几乎都成了刀下魂。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之子,出身于世代簪缨之家,敏而好学,学富五车,建安年间被举孝廉,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在初任主簿时深得曹操信任,《三国志》云: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又有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年少就胸怀韬略,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丞相后,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主簿等职。后来曹操逐渐发司马懿有雄心壮志,心里十分忌讳,然而曹操在死之前并没有杀掉司马懿,而是以泄露军事机密的罪名将杨修处死,司马懿、杨修都是栋梁之才,曹操为何会杀杨修而留用司马懿?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确实,曹操在世的时候,就已经看出司马懿“有雄豪志”,性格上有“狼顾之相”,但是却并没有杀他。

“有雄豪志”,就是说有大志向,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狼顾之相”是指狼在往前走的时候,总会左右看看,往后看看。意思是说它相当谨慎,做事滴水不漏。一个有远大志向,做事又滴水不漏的人,其实是相当危险的。既然这么危险,曹操为什么没有杀掉司马懿,为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无遮无碍的天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曹操为什么会放过司马懿,却杀了杨修?

全文共 1615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能够看得出来司马懿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如果留着他,日后保不齐会对曹家做出什么。但是,在曹操病重,生命垂危之际,却并没有对司马懿做什么,没有斩杀他,反而是杀掉了另一个人,杨修。我们知道杨修能够看破曹操心中的想法,几次惹恼了曹操,但是,杀掉他真的只是这个原因吗?曹操究竟为什么会放过司马懿呢?

说到曹操,有人觉得他狡诈,也有人认为他阴险,当然了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代明主。不管孰是孰非总之曹操绝对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他身处乱世,不仅剿平了四方贼寇,而且他还一统了北方诸侯割据势力,绝对算是一位英明之主。不过在整个曹魏集团不光只有一个曹操是能人,旗下众多谋臣武将都是不可小视的英雄人物,例如大家最熟悉的武将张辽,夏侯渊,典韦,许褚。谋臣方面有,郭嘉、荀彧,贾诩等。不守,在曹魏后期最为厉害的一位谋士便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

司马懿自赤壁之战过后,便被曹操任用,不过起初并没有跟随曹操出征,而是做了曹冲的老师。根据《魏略》相关资料记载,司马懿非常好学,而曹操之弟曹洪自认为才疏想要请教司马懿,不过司马懿却不屑于曹洪来往,最终曹洪将此事上书曹操,曹操知道后,便征招司马懿前去,后来曹老板,很快便发现司马懿有一副“狼顾之相”,从此对他特别忌讳。

长着一副狼顾鹰眼的司马懿,在公元215年跟随曹操一同出征张鲁,在打败张鲁之后,司马懿还建议曹操此时应该立即攻打蜀中,借刘备立足未稳之际,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不过最终被曹操拒绝!公元219年,曹操与刘备相争汉中,此时刘备已经雄踞蜀中数年,军事防御力已经今非昔比!曹操在汉中败在刘备之手,此时再回想起来当日司马懿的话,或许确实应该当初就打下刘备,或许不至今日之败,不过也在此时曹操也发现了司马懿的确非同寻常,不但智谋一绝,带兵打仗更是老道。

公元220年,曹操病重,他此时开始思考曹魏的继承人之事,随便也是曹操为后代铲除异己之时。照说像司马懿这样的人物如果任由其发展,绝对会成为曹魏的大敌。对于此事曹操还做出过如下言论:“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孤家事”既然曹操知道司马懿的狼子野心,但在曹操生命垂危之时,却并没有斩杀司马懿,而是将自己的主簿杨修下令给处斩了。

对于杨修的故事或许朋友们也不会陌生,此人家世显赫,四世太尉,可以算得上是汉朝元老家族。而杨修更是满腹经纶,最终进了丞相府担任主簿之职,而曹操任用他也是因为他才华不凡,说道这里就奇怪了,好好的一个文官为何会被曹操斩杀呢?而且还是在曹操临死前不久被杀头。这可真就有点冤了。众所周知,曹操为了继承人之事也是颇为苦恼!不过他最终想在曹植与曹丕两人当中选择一人来继承自己的位置。曹丕虽然才智平庸,但是深通官场之道,更是精通用人之道。而曹植,他才华出众做诗水平更是一流!不过在军事方面曹植根本不能与曹丕相提并论,不过此时杨修提前便为曹植准备好了一份手书,此手书便是为了应付曹操的考验。有了这份手书,曹植竟然通过了曹操的考验。

不过后来,曹操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对杨修也是大加责罚!除此之外,在攻打汉中之时,曹操因为久攻不下,而苦闷回营,回营之后便下达了口令“鸡肋”,当鸡肋二字传到杨修耳中之时,他便笑道:“曹公要退兵了!”众人皆不明白其中意思,杨修去解释道:“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然曹公不会因小失大!绝对会保存实力,因此必定退兵!

最终消息传到曹操耳中,杨修再一次惹怒曹操。不过这或许不是曹操要杀杨修的最根本原因,杨修其实还有一个身份,杨修之母乃袁术之妹,再加上杨修参与夺嫡之争这与当年袁绍的情况基本一样,再者杨修赞同复古一派,这与孔融一致,加上杨家复古一派势力强大,打压杨家也就是打压复古一派。曹操害怕自己死后,后代遭遇袁绍此前之变,为了消除此影响果断下令斩杀了杨修。

曹操正是考虑到如此多的影响,最终才将杨修处死,而对于司马懿,曹操临死之前,特别吩咐要让曹丕重用他,否则曹丕玩不过诸葛亮,这或许也是司马懿能够活下来的最根本原因!曹操最后吩咐曹丕要随时防着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曹操杀杨修为什么不把司马懿一起除掉?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本来杨修司马懿两人可以相互掣肘,谁也不会有太大权利做出出格的事情,但是曹操却因为杨修牵扯到立储之争所以把他杀了,那为什么不连司马懿一起给除掉呢?可能当时曹操也没想到司马懿今后会是曹家最大的敌人,而且那个时候的司马懿并没有显露出太多野心,不想杨修那样张狂,所以逃过了一劫,这也是司马懿忍让的性格给他带来的好处。

曹操,一生戎马天下,辛辛苦苦打下了的曹魏江山,在其死后不到五十年的时间,被司马氏所窃取,其中缘由很多,但多数缘由则是来自于他的儿子曹丕。曹操临死之前,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杀了杨修?

以曹操的秉性,他是非常喜欢曹植的,因为曹植的文采可以说是当世无人能出其右。曹操在曹冲早逝以后,就一直想让曹植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所以把一些有名望和有才华的人,安排到了临淄侯曹植身边来,为的就是要培植曹植的个人势力。

曹操虽然看出司马懿是个危险人物,但是还没有想到司马懿会威胁到自己子孙后代的江山。那时候,曹操虽然早已是北方军事集团实际的领导者,但是,实际上他还没有做皇帝。他的一门心思,就是让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当上皇帝。也就是说,他这时候关注的重点,是那些能够给儿子当皇帝带来威胁的人。

其实,当年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派人整理从袁绍处收缴的书信,发现自己这边果然有很多人与袁绍有通谋,拉关系拍马屁,摇尾巴泄军情,不一而足。依我看来这些人恐怕大多是建安以后投附来的士族,诸曹夏侯与兖州寒族(这些人已经历过张邈之叛考验)绝不会这么干。

杨修虽然死了,但是家族的传奇仍然在继续。家族的后代杨超的三个儿子,杨骏与弟杨珧、杨济共同辅佐司马炎,权势熏天。不光如此,家族中的杨炳和武元皇后杨艳及武悼皇后杨芷也是积极帮助他们。三杨专政期间,西晋统一大江南北后,国内一片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曹操不立曹植当太子的真相是什么?杨修帮了曹植倒忙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立储也是引来曹丕和曹植两兄弟相争,按照惯例都是立长,但是曹操非常喜欢曹植的才华,就连曹丕都认为曹操会把太子位交给自己的弟弟。但是曹丕之后做了几件惹怒曹操的事情,而且曹操身边的大臣也认为应该立长,所以最后还是曹丕顺利当上这个太子位,辅佐曹植的杨修还帮了几次倒忙。只能说曹植的性格还是有点太无拘无束了。

在曹操的20多个子女中,最杰出的两个可以说就是曹丕和曹植两人。他们都是卞夫人所生,曹丕是汉灵帝中平四年所生,曹植是献帝初平二年生,两人只差四岁。他们的母亲是艺妓出身,也不是曹操的长室,曹操的长室是丁丈夫,在前面的文章中老兵已经介绍过了。

这卞夫人虽然出身不是很好,但却性情和顺,知书达理识大体,所以曹丕和曹植都得到了良好的母教,但是在天赋上,网友们一直觉得是曹植的才华胜过曹丕。当时曹丕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小时候曹丕就比曹植努力,他觉得自己的文采不如弟弟,就更加注重骑射和武术的练习。

在曹丕所著的《典论》一书中讲了自己的经历。他说自己五岁的时候就学射箭,六岁学骑术,八岁能在马上弯弓射物。所以曹操每次出征打仗都要带上曹丕。

曹植因为才华横溢,天性率真,不好虚饰。他能跟曹丕争宠的就是自己才思敏捷这方面。据说曹植15岁的时候就已经很厉害了,他下笔不假思索,曹操看到他的文章,曾怀疑是叫别人代笔的。见父亲不相信自己,曹植跪伏在地上说: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何用人肋,父亲可以出题当面一试。

当时,曹操在邺城的铜雀台刚刚落成,曹操就带了文武百官去参加庆典,曹操让每个人写几首诗,曹植提笔很快就写成了赞铜雀台之诗,曹操读后很是震惊,于是便有考虑立曹植为接班人。

曹操打算培养曹植,便经常召曹植一起商量国家大事,也把一些政事交给曹植来处理,谁知道曹植在处理政事的时候也让曹操感到非常意外,早上交给他,中午就办好了。曹操一边高兴,一边又产生了怀疑,便派人去查,最终才知道这原来是杨修在背后捣的鬼。

杨修有鬼才之称,他也是曹植的朋友,他非常希望能让曹植成为太子,所以就暗中助曹植,谁知道好心帮倒忙,通过这件事曹操对曹植打了个问号。

而曹操最终决定放弃曹植很可能是因为另外一件事,在曹植23岁的时候,曹操出征孙权,他受命留守,这个责任以前一直都是曹丕担任的,所以曹操这算是给了曹植最后的机会。只是那曹植表现得并不很好,天天只知道在喝酒作诗。又一次,曹植喝醉了酒,在邺城魏王宫的御道上飙车,当然他飙的是马车,这可犯了大禁。曹植公子哥的作风终于惹怒了曹操。

后来曹操立了曹丕为太子,又除掉了杨修,甚至连曹植的妻子崔氏都被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