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鱼类生理学试题(热门20篇)

鱼肉作为瘦肉中一类说是不仅有营养,味道鲜美,不论是食肉还是作汤,都清鲜可口,引人食欲,而且还不增肥,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喜爱的食物。鱼类生理学试题呢?下面问学吧小编告诉你。

浏览

1947

文章

141

中华鲟是鱼类的活化石的原因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活化石。 中华鲟体型修长,体纺锤形,头尖,头顶骨片裸露。口下位,呈一横裂。口前吻腹有2对须。体被5列骨质化硬鳞,背部1列,体侧及腹侧各2列。尾鳍为歪形尾,上叶长,下叶短。中华鲟每年9~11 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仔鱼随波逐流至长江下游和河口滩涂索饵肥育生长,幼鱼移至浅海区生长,直至达性成熟。每年秋季,当中华鲟溯江生殖洄游时,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较大数量的中华鲟,故被称为“长江鱼王”。中华鲟在2013年没有自然繁殖活动发生,野生中华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2015年4月,中华鲟的幼鱼再次出现在长江口。

中华鲟

中华鲟是鱼类的活化石的原因

①中华鲟生理结构特殊,既有古老软脊鱼的特征,又有现代诸多硬骨鱼的特征。形近鲨鱼,鳞片呈大形骨板状;鱼头为尖状,口在颌下。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长江中的瑰宝!

②中华鲟是生活长江和珠江等水域里的稀有鱼类,在目前世界上仍然存活的27种鲟鱼中,中华鲟是最古老的,据今已经有1亿多年的历史。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无数古老的生物都先后灭绝了,然而,中华鲟却神奇地生存下来,所以,它被誉为鱼类中的活化石。

③中华鲟(Aclpenser Sinensis Grdy)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

④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⑤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中华鲟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深远意义。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海马是鱼类吗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海马属于鱼类,海马是海洋鱼纲生物。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海马行动迟缓,却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动迅速、善于躲藏的桡足类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

海马属头侧扁,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眼睛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

在自然海域中,海马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因为它们不善于游水,故而经常用它那适宜抓握的尾部紧紧勾勒住珊瑚的枝节、海藻的叶片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鱼类科学家“复活”濒危土著鱼--杨君兴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滇池金线鲃。

新华社昆明5月23日电(记者张楚怡东强)“鱼类的繁殖需要准确地满足各种复杂的条件,如温度、光线和水流速度。”杨走进当地的鱼类人工养殖基地时说,池塘里的鱼在快乐地游动。

杨,,59岁,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鱼类分类学、进化和种群生态学专家。

36年来,杨一直致力于保护珍稀鱼类。他带领他的团队通过人工繁殖“复活”了三种濒危的本土鱼类,从而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

“长期以来,保护稀有物种的重要任务一直落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和学术机构的肩上。我们必须充分动员群众,确保可持续和更有效的保护。”杨对说道。

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这种鱼在全国各省都是第一。大约有600种土著鱼类,其中有100多种稀有鱼类。

在云南众多的高原湖泊中,最著名的本土鱼类是滇池的金线鲃、抚仙湖的银鱼、星云湖的鲤鱼和洱海的弓鱼。

1983年,杨第一次到云南实地考察时,惊喜地发现云南有大量的土著鱼类。后来,他写了许多关于鱼类保护的论文。

目前,云南高原湖泊中的鱼类数量正在减少,约60%的本地鱼类已经基本消失。杨说:“我认为光写一篇论文是不够的。我必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尤其是当我在抚仙湖看到濒临灭绝的白鱼康郎的时候。”

抚仙湖距云南省省会昆明约60公里,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海拔1700多米,最大水深150多米。过去,银鱼是抚仙湖的主要鱼类,占湖中鱼类总数的70%以上,每年给渔民带来大量收入。

从1987年到1990年,银鱼的年产量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从1500吨下降到大约1吨。“由于外来鱼类的影响,抵抗海浪的白鱼数量急剧减少。当我们进行调查时,我们几乎抓不到野生银鱼。”杨对说道。

为了拯救这个物种,杨的团队在1990年开始了一次艰难的探索。

“失败是正常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反复观察、思考和实验。”杨对说道。

经过一年的努力,银鱼的人工繁殖实验于1991年获得成功,1993年有数百万银鱼被投放入湖中。

防浪白鱼。

“当当地人看到我们在放生白鱼时,他们问我们关于养殖技术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当他们觉得自己的生计与这个物种密切相关时,他们会更积极地参与保护。”杨表示,他终于找到了一条拯救濒危本土鱼类的“新途径”,并将养殖技术免费传递给农民,最终促进了周边地区白鱼的产业化。

目前,白鱼养殖者的年产量已达到10吨左右,抚仙湖的年产量也已恢复到8吨左右。“现在,农民在白鱼养殖上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他们绝不会让这个物种灭绝。”杨对说道。

2004年,在全球环境基金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杨的团队建立了一个25亩的土著鱼类人工养殖基地。该基地约有120种稀有的本地鱼类,其中约有40种是人工繁殖的。

杨在当地鱼类人工繁殖基地观察鱼类。

成功营救白鱼后,杨军星河和他的团队再次瞄准滇池金线鲃。经过三年的科学研究,终于在2007年实现了滇池金线鲃的人工繁殖,使滇池金线鲃成为继中华鲟和胭脂鱼之后第三个实现全过程人工繁殖的国家保护鱼类。

2018年5月31日,滇池金线鲃“鲃1号”获得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正式认定,并获得水产品新品种证书,实现了国家批准的云南省水产品新品种“零突破”。

“云南生物资源丰富,保护其多样性具有全球价值。虽然我的头发是白色的,但仍有许多濒临灭绝的鱼在等我。”杨对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江豚属于鱼类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江豚不是鱼类,而是鲸类。江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背鳍,而鱼类的特征是:使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繁殖方式为卵生;使用鱼鳍游泳,包括胸鳍、背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由此可见,江豚不符合鱼类的特征,所以不是鱼类,而是鲸目、鼠海豚科的一种小型鲸类。

江豚的体型和鱼类相似,整个身体呈灰黑色或灰白色,头部较短,眼睛较小,左右两叶的尾鳍较大,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背鳍,它的性格比较内向,性格会因为栖息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江豚的主要食物是鱼,但是也会吃鱿鱼和虾。江豚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普遍位于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以及我国热带沿海地区,例如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水域,而较为特殊的长江江豚,它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生活在长江水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微笑天使”。

江豚是长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近二十年来种群的数量快速衰减,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现在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华鲟是鱼类吗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鲟是鱼类。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到1.3米,体重50到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亿六千多万年前的鱼类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鱼是大家都熟悉的水生脊椎动物。它们身披鱼鳞,口有上下颌,能自由开合,有成对的鳍,能在水中自由游泳。那么,你知道约3.6亿年前志留纪和泥盆纪时的鱼是什么样的吗?

此中型食肉鱼类起源于三亿六千万年前,活跃于三叠纪的淡水及海水中。令人讶异的是这种始祖鱼仍存在于印度

洋的深海中,体长约一公尺半,体重约五十公斤。1938年12月22日,在世界科学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发现了陆上四脚动物的“老祖宗”—一向被认为早已绝灭的空棘鱼。这一天,在南非东伦敦港附近查伦马河口外5.6公里处的印度洋里,渔民们从80米深的海水中捕捞到条长1.5米左右、重57公斤多的奇异海鱼这条鱼全身被覆着粘滑的大圆鳞片,发出美丽的蓝艳艳的光泽。当它被捕获后,在甲板上竟顽强地挣扎了3个多小时才断气。渔民们谁也没有见过这种奇异的怪鱼,他们立即把怪鱼送到当地的博物馆,请专家来认定。

博物馆馆长考拉希奈·兰丝玛女士看到这条已经断气的怪鱼时,不禁惊讶地喊了起来:“啊,上帝!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呀?”这条怪鱼除有特殊的棒锤形的尾巴外,还有胸鳍、腹鳍和尾鳍。这是怎么回事?这种总鳍类鱼不是早在1亿多年前就已绝迹了吗?兰丝玛女士无法解答。她预感到事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立即给南非阿扎尼亚大学的美国科学家尼·史密斯教授打了一个紧急长途电话,请求给予帮助。

史密斯教授由于另有急事处理,迟到几天才赶到。这时,那条海鱼已经开始腐烂了。史密斯一看到那条奇异的怪鱼,立即意识到自己来迟了:如果能早来几天,将能看到这条珍稀海鱼完整的外貌和内脏,史密斯教授一边记着笔记,一边清理出内脏腐肉,用鱼皮作了一个标本。他经过周密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是生活在5000万至6000万年前的总鳍类鱼。这种鱼一向被人们认为早已绝迹,可现在仍然活着在大海里的品种。史密斯的结论轰动了世界生物学界,使许多阅历深颇深的学者名流都感到震惊。是啊,生活在五六千万年前的总鳍类鱼,不是早就绝迹了吗?它怎么会活到今天呢?难道历史上曾出现过某种奇迹,而使这个哺乳动物最早的祖先存活至今?这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引起古生物学家的浓厚兴趣。

史密斯为了纪念这次重大发现的发现人,特地把这条鱼命名为“兰丝玛丽亚”。这条“兰丝玛丽亚”不是别的,正是英国著名进化论学者赫胥黎根据化石所命名的空棘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珊瑚靠发出声音吸引鱼类“管家”?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珊瑚依靠吸引各种鱼类来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这些鱼通过履行一系列的“家务”职责来维持它们的生存环境,例如清洁珊瑚礁和清理死亡的珊瑚礁,同时为新的珊瑚生长提供空间。

近年来,大堡礁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珊瑚白化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科学家发现,健康的珊瑚礁发出声音与白化珊瑚礁不同,白化珊瑚礁总是很安静,无法吸引鱼类。所以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珊瑚礁上安装了水下扬声器。这些水下扬声器可以通过播放健康珊瑚的声音来恢复这些珊瑚的活力,使白化珊瑚对幼鱼更有吸引力。

原题:扬声器或帮助受损珊瑚恢复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鱼类是怎样为爬上陆地做准备的?

全文共 1563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四足动物的祖先登陆以前,它们的感觉系统和运动器官已经逐渐呈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它们拥有能在空气中发挥作用的听觉、视觉、神经系统以及形如四肢的鱼鳍,这些都为它们成功登上泥盆纪欣欣向荣的水岸,并在之后的3亿年中在陆地上称王称霸铺平了道路。

鱼类爬上陆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肺,可以在空气中进行呼吸;有四肢,可以支撑身体和运动;有能在空气中发挥作用的感觉器官,能在新环境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一系列身体结构的变化谱写了鱼类登陆的演化史诗。

早在四足动物的祖先登陆以前,它们的感觉系统和运动器官已经逐渐呈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为即将到来的陆地生活打下了基础。它们拥有能在空气中而不是水中发挥作用的听觉、视觉、神经系统以及形如四肢的鱼鳍,这些都为它们成功登上泥盆纪欣欣向荣的水岸,并在之后的3亿年中在陆地上称王称霸铺平了道路。鱼类登陆史诗中的英雄豪杰早已作古,只能通过地层中留下的蛛丝马迹拼凑起它们的残章断简。通过对一系列似鱼非鱼、似螈非螈的奇异化石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努力填补着从鱼到四足动物演化中的缺环。现在,这部演化史诗中最晦涩难懂的篇章正在缓缓展露真容。

科学家过去曾经认为,在泥盆纪炎热干旱的气候中,一部分鱼必须在水塘里的水干涸之前爬上岸转移到另一个水塘去,为了更长久、更灵活地在岸上爬行,这些鱼类中的一支演化出了四肢,变成了四足动物。然而,东格陵兰岛晚泥盆世的地层出土的早期四足动物——棘石螈,却与这一假说发生了矛盾。化石标本显示,棘石螈具有发育良好的鳃,长着8趾的桨状四肢,以及与鱼类一样的具有辐状鳍条的宽扁尾巴。所有这些都说明棘石螈是一种更加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它虽然已经长出了真正的四肢和趾,但却用来在河湖池塘中划水游泳,而不是在陆地上踽踽而行。因此,早期四足动物的四肢与趾并不像传统观念那样,是为陆地生活而进化出来的,它们早在四足动物登陆之前就因为遗传突变和个体发育上的变化而出现了。但是,由于早期四足动物在水中就拥有了四肢等能够预先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一旦旧环境的改变或者新环境的诱惑驱使它们必须要登上陆地的话,那么它们就已经具备了所需的硬件条件。这就是演化生物学上所说的预适应——用人类社会的话说就是:“成功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棘石螈已经是真正的四足动物。那么,它的鱼形祖先又是什么动物,长什么样呢?加拿大魁北克晚泥盆世的地层中发现的真掌鳍鱼属于肉鳍鱼类中的骨鳞鱼类三列鳍鱼科,这一大类被称为四足形类,也就是与真正四足动物形态相似、亲缘关系较近的鱼类的代表。真掌鳍鱼与早期四足动物在头骨、牙齿、偶鳍和脊椎等方面非常接近,因此它被认为是四足动物的直接祖先。这一理论早在1892年就由美国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凯普提出,并被以后大多数学者所赞同。1929年,当时已知最早的四足动物鱼石螈在北极圈附近的东格陵兰岛晚泥盆世的地层中被发现,成为真掌鳍鱼与后来的各种四足动物之间新的过渡类型。此后,比鱼石螈更早的四足动物化石又陆续在俄罗斯、苏格兰、拉脱维亚、美国等地被发现,又将四足动物的演化历史前推了1100多万年。

2006年,科学家描述了在加拿大北部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的提克塔利克鱼,又一次填补了鱼类从水到陆演化史诗中缺失的篇章。提克塔利克鱼在因纽特语中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的意思。它像鳄鱼那样,长着扁平的头骨和锋利的牙齿,在浅水中伺机捕食水里的鱼或陆地上的昆虫。提克塔利克鱼头顶的喷水孔(后来在四足动物中进化为耳孔)很大,里面已经具有与陆生脊椎动物相似的中耳构造;它的鱼鳍里具有原始的腕骨与简单的趾头,完美地展示了从鱼鳍到四肢的中间状态,这样的鱼鳍尽管还不足以正常行走,但是已经完全可以支撑身体了。至此,人们即便尚不能自夸对鱼类登陆史诗的每一行诗句都了如指掌,至少也能说已经对它的故事主线有了提纲挈领式的总体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鱿鱼属于鱼类吗?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属于

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亚纲十腕总目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不属于鱼类范畴。

鱿鱼,虽然习惯上称它们为鱼,其实它并不是鱼,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身体细长,呈长锥形,前端有吸盘。鱿鱼体内具有二片鳃作为呼吸器官;身体分为头部、很短的颈部和躯干部。身体细长,呈长锥形,其中两只较长。在分类学上,鱿鱼是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二鳃亚纲——十腕目的动物。

目前市场看到的鱿鱼有两种:一种是躯干部较肥大的鱿鱼,它的名称叫"枪乌贼";一种是躯干部细长的鱿鱼,它的名称叫"柔鱼",小的柔鱼俗名叫"小管仔"。鱿鱼是可以食用的,我们经常见到铁板鱿鱼,而且味道鲜美,是一种非常可口的美味。

鱿鱼头部两侧具有一对发达的鳃围绕口周围。常活动于浅海中上层,垂直移动范围达百余米。身体细长,呈长锥形,以磷虾、沙丁鱼、银汉鱼、小公鱼等为食,本身又为凶猛鱼类的猎食对象。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卵包于胶质卵鞘中,每个卵鞘随种类不同包卵几个至几百个,不同种类的产卵量差别也很大,从几百个至几万个。鱿鱼体内具有二片鳃作为呼吸器官;身体分为头部、很短的颈部中国枪乌贼(俗称"鱿鱼"),肉质细嫩,干制品称"鱿鱼干",肉质特佳,在国内外海味市场负有盛名,年产4--5万吨,主要渔场在中国海南北部湾、福建南部、台湾、广东、河北渤海湾和广西近海,以及菲律宾、越南和泰国近海,其中以南海北部湾、渤海湾出产的鱿鱼为最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潜水新玩法 模仿鱼类让海虾为你“刷牙”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媒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13岁男孩罗素·拉曼和他的父亲蒂姆·拉曼在巴厘岛潜水的时候,成功模仿鱼类,张口让水中的虾类进入并帮他洁牙。

神奇的是,水下的白色带状清洁虾顺利进入到了罗素的口中并且开始取出罗素牙齿间的“食物”。“感觉像是牙医在我口中进进出出地做各种小动作”,罗素兴奋地说,“有点痒但不是很厉害。”

罗素从6岁起就和父亲一起潜水,对水下活动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发现水中的鱼类会依靠虾洁牙。他和父亲在一块凸出的海绵状岩层附近发现了一个“牙齿清洁站”,清洁虾在这里提供服务。罗素大胆地在这里进行了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鲨鱼是猛兽还是鱼类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鲨鱼鱼类,属于软骨鱼类。

鲨鱼是依靠鳃来进行呼吸的,大多数卵胎生,体表由盾鳞、尾鳍和背鳍组成。

鲨鱼骨骼由软骨组成,额由腭方软骨组成,下额由梅氏软骨组成,不过,其外骨骼不是很发达。

鲨鱼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鲨鱼有不同的特征。大部分的鲨鱼游速快,游泳时,靠身体并配合尾鳍像蛇一样,向前摆动前进。鲨鱼牙齿尖利,嗅觉非常灵敏,可嗅到数千米外受伤人和海洋动物。

鲨鱼多数不能倒退,因为它很容易陷入像刺网这样的障碍物中,而且一陷入就难以自拔。鲨鱼的密度比水稍大,也就是说,如果它们不快速游动,就会沉到海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水污染对鱼类的影响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那水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呢?

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矿山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四大部分。水污染不仅让鱼生病,还会导致它们死亡。水污染会给任何野生动物造成伤害。尤其是人类对鱼的威胁最大,因为人们以各种方式污染水并影响鱼类资源。

水的污染导致鱼污染,随着食物链而进入人的体内可给人类带来危害,可发生急性毒性,出现临床症状如急性肠胃炎型,称为急性中毒。慢性毒性,慢性铅中毒、慢性汞中毒、慢性镉中毒等。对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经历了时间的积累之后才会有明显的效果。致畸、致癌、致突变,肉类污染物通过孕妇作用于胚胎,使之在发育期中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不能正常进行,出现畸胎,甚至死胎。

今天小编对鱼污染的一些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识别受过污染的鱼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的原因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鱼类(Fish),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部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杂交 的后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以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有些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大马哈鱼等。

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原因

鱼类是生存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以鳃呼吸,用鳍游泳。青蛙的幼体称为蝌蚪,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后则在陆上用肺呼吸,属于水陆两栖动物〕经研究发现,色类和两栖类动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科学工作者在对从地层下挖掘出来的各种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发现占代一种总鳍鱼头骨的膜成骨,与两栖动物头骨的膜成骨十分相似,两者的循环系统,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总鳍鱼的胸鳍和腹鳍,基部肉质十分厚实、鳍内骨骼的排列和古两栖动物的肢骨也很接近,而且古总鳍鱼已具有内鼻孔,可以利用肺进行呼吸。那么,鱼类是怎样进化到两栖类的呢?

大约4亿年以前的泥盆纪时期,在自然界的淡水湖泊、沼泽地里生活着一种数量繁多的总鳍鱼。这种鱼,体长1米多,呈纺锤形,在水中游动迅速,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到泥盆纪末期,地球上开始出现高大的木贼、石松和乔木形的藏类等真正的陆生植物。又过了几千万年,到了石炭纪地质期,因为当时陆地上气候温暖潮湿,这些陆生植物相应得到很大发展,种类繁多,生长茂盛。大量植物的枯叶凋落到河中,再加上有些沿岸或水中生长的树木,根部也在水中腐烂,结果使水质遭到败坏,水中氧气逐渐减少。生活在河水中的鱼类,部分由于水中氧气的不足而死亡,但也有些总鳍鱼,却利用胸鳍和腹鳍,将身体支撑起来,或攀附在水中的腐叶上,或爬上河边树根上以吸取空气中的氧气。一方面因为水质的进一步恶化,使鱼类对大气的依赖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因气候发生季节性的变化,使一些生活在浅水中的总鳍鱼,在旱季时不得不用胸鳍和腹鳍支持着身体,从一个干涸的河床爬到另一处有水的河中。这样,使其基部肉质变得十分发达,鳍内骨骼也慢慢起了变化,而变为与陆生动物五指型附肢相类似的排列型式。于是就逐渐演变成古两栖动物,成为陆上四足动物的祖先。

1938年12月,在非洲南部东海岸附近,人类首次捕获了一条活的总鳍鱼,并命名为“拉蒂迈鱼”,现通常称作“矛尾鱼”。这一轰动性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古两栖动物是由古总鳍鱼演变而成理论的正确,同时也打破了旧有的关于总鳍鱼类自7000万年前就已灭绝的说法。自1938-1975年间,人们在科摩罗群岛一带,捕获了80多条现代总鳍鱼。它们大约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洋中,体长1.28-1.80米之间,体重30-80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围湖造田对鱼类的影响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国不少地区曾出现大面积围垦湖泊,与河争地的热潮。据统计,全国被开垦的湖泊至少有100多万公顷,损失淡水资源调节量350亿立方米。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流域用水量剧增,湖泊来水量减少,入不敷出,水位下降,面积缩小,致使一些湖泊消失,一些大湖面积也大为缩小。围湖造田鱼类影响有哪些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围湖造田使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水生动植物的种类下降,数量减少。因为围湖造田建闸会使江湖隔断,洄游、半洄游鱼类的游动通道受阻,破坏了繁殖、肥育的生态条件,使湖区水产资源受到极大损害。同时,围垦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

大量的围湖造田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例如我国在解放以后,对长江中游进行大量的围湖造田,使得第一大淡水湖面,洞庭湖的面积迅速下降。同时,其他淡水湖的面积也迅速减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这些湖泊在水利方面起着接纳长江水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了长江水没有足够的空间分流,很容易造成洪灾,98年的洪灾就跟这方面有关系。

今天小编就围湖造田对鱼类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围湖造田有哪些利弊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为什么古代日本不能吃肉,只能吃鱼类?

全文共 1560 字

+ 加入清单

食物,是人类维持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没有食物的话,人类是没有办法长久生存的,而肉类,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量来源,现代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禁忌,但是在古代,吃肉也有很多禁忌,在中国是这样,古代的日本也是这样,古代日本人吃荤只能吃鱼肉,其他的肉类都不能吃,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只能吃鱼?

现在日本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文化传播做的也比较好,所以日本菜在世界上也比较流行,比如“神户牛肉”等还成了名品。但是,一直以来也有这么个说法:古代日本人是不吃肉类,只能吃鱼的。那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事还真有,古代日本的确是有肉食禁令,天武天皇统治期间(天武四年公布,675年),日本政府首次发布了食肉敕令,这个法令的基本内容是,在从四月一日到九月三十日这段时间,在禁止食用牛、马、狗、猴子和鸡(“五兽”)的同时,也禁止使用铁笼子、陷阱、机械装置的枪、拦水捕鱼的鱼梁。

为什么颁布这个禁令呢?一直以来认为是佛教的影响,不过其实也有别的因素,因为狗可以用来狩猎和看门;猴子在民俗习惯中是占有特殊地位的动物,也有些地方把猴子看作神的使者;鸡在弥生时代传入日本,在神话中作为神的使者而占据重要地位;牛和马则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不能乱吃。

但这个禁令其实影响不大,因为猪肉什么的都能吃啊,但是日本人不吃啊,为啥?因为受到佛教影响,所以不吃肉的习俗越来越深入人心。

天平胜宝四年(752),在总国分寺的东大寺大佛完工之际,举行了国家级活动——大佛开光仪式。在为纪念这一盛事的孝谦天皇诏敕中,全国全年禁止杀生,承诺向失去生计的渔民发放维持生活的米。

到了10世纪,僧侣、贵族、市民之间形成了将食肉看作罪恶的风俗。

但是鱼类一般情况是不禁止的,岛国禁止食用鱼类那就太离谱了。

而后来又受到神道教影响,日本人认为兽肉是不吉的,所以吃的越来越少,在一段颇长的时间里,日本人是甚少食用兽肉的,仅在日本武士在外捕猎到野兽时才会食其肉,或者当做“药食”来食用。

日本人不是不能吃肉,而是不习惯吃。

但是不要高估古代禁令的影响,战乱时节有东西吃就不错了,所以战国时代日本人打个猎有肉吃,当然不会不吃;不过在安稳时节,日本人吃肉吃的还是比较少的,只能吃鱼类。

一直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在风俗上和西方看齐,1872年1月24日,明治天皇宣布废除肉食禁令,并带头亲自公开食用牛肉,才终结了一般日本人不吃兽肉的历史,之前被视为污秽的牛肉,鸡蛋和牛奶甚至成了上等食品。

远古的弥生、古坟时代,日本人是原始的狩猎、打渔部落,当然什么肉都吃,比如古坟时代的出土遗迹里就有猪骨头。除了海里的鱼、贝壳类,野地里跑的野猪、鹿、熊、猴、狗、兔,日本人几乎无所不吃。

中国的佛教大约五世纪后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一下征服了日本贵族阶层。有学问的贵族和武士,纷纷成为僧侣,他们接受《涅槃经》等佛教教谕,认为杀生、吃肉是罪孽。

天武天皇统治期间(675年)发布了日本最初的禁止食肉敕令。禁食肉的对象主要为兽类,不包括鱼类和禽类,另外兔肉也被视为禽类,可以食用。禁止食用和狩猎的动物是牛、马、猿、犬、鸡,而鹿与猪则不在此列。

关于禁止肉食的原因,有一个许多人赞同的说法认为,这是为了遵从《涅槃经》的戒律。“①牛在农耕中承担了重要的耕田工作;②马在出行和货物运输中不可或缺;③狗在夜晚发出叫声使人警觉;④猴子和人相似;⑤鸡早上能报时”。不过,从禁止肉食令在此后反复多次发布的事实看来,食肉的习惯绝非是一朝一夕就改变过来的。

就这样,食肉行为在日本被长期禁止,除了在以取得毛皮为目的的狩猎中,作为副产品被一部分人食用的兽肉或鸟肉以外,纯粹为食用目的进行的狩猎,仅限于阿依努等部落的人群。

从天武天皇的最初敕令(675年),到明治天皇试吃牛肉(1872年),食肉在日本从禁止到公开允许,期间竟经过了1200年的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鱼类的性别比例是怎样的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观赏鱼

我们会辨别鱼类的雌雄,但是否了解鱼类的性别比例呢?这和基因遗传是否有关呢?通常情况下鱼类的性比大体上接近1:1。有些鱼类的性比则有很大的差距,如鲫鱼群雌雄比可达10:1,河鲈和食蚊鱼也有这种现象。在生殖时,产卵鱼的性比有不同的情况。湖北梁子湖的蒙古红鲐产卵鱼群中雌雄比是6—15:1;黄尾密鲴是3—15:1团头鲂是8—9:1。这种情况说明雄鱼可以多次排精。许多筑巢产卵的鱼类,如乌鳢、斗鱼产卵时,都是一雌一雄。产粘性卵的鲤、鲫、麦穗鱼等在产卵时也是成对地追逐。在产卵场上鳇鱼的性比也是1: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海豚是不是鱼类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海豚不是鱼类

海豚是一种哺乳动物,也是一种水生动物,只是跟鱼类的生活环境一样,而且它们的身体构造等方面跟鱼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很多人都会误会海豚是鱼类。海豚是具备鱼类的一些关键特征,如大多数鱼类采用的繁殖方式是卵生,而海豚采用的繁殖方式是胎生;鱼类是用鱼鳃呼吸的,而海豚是用肺呼吸的。

海豚是海豚科的一类水生哺乳动物的一个统称,也是小型或者是中型的一种齿鲸,生活范围较为广泛,生活在世界的各个大洋中,在内海、江河入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中也是有分布的,但也有个别种类是生活在内陆河流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海金鱼类热带鱼饲养方法

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红腰花鲈

海金鱼外观优美亮丽,仿捶体形,体色缤纷多彩。它们从外形上大部分极象雀鲷属鱼,但却有明显不同的是,该科鱼雌雄相差明显,主要表现为体色上,没有雀鲷属鱼那么活泼,其它基本相似。在水族箱中,海金鱼是非常好看的品种,是点缀单调造景缸中最佳调色剂。但是建议不要过多数量,使得造景缸看上去过于枪眼,失去自然的味道。

一、红腰花鲈

单品种成群饲养在600升以上水族箱。喜欢栖息在中水层,但也需要几个藏身地点用来栖息及躲避珊瑚缸强烈的灯光。鮨科这种鱼有一个显著特点,当占统治地位的雄鱼死了,这个族群的大一些的雌鱼会变成雄鱼,取代这个位置。食物跟其他鮨科鱼一样,在自然界的食物包括浮游生物及漂浮的丝藻类。在水族箱中,可以饲喂糠虾,富含营养的海虾,冷冻食物和其他适合食浮游生物的鱼吃的食物。一天建议喂食几次。

二、截尾花鮨



截尾花鮨

雌鱼为尾鳍末端为亮红色,雄鱼在背鳍上面有一个红色大斑点。最好在600升以上的水族箱中单品种成群饲养。雄鱼可以与几只雌鱼混养,也可单独饲养。喜欢在水层中间活动,但也喜欢有几个躲藏地点。鮨科这种鱼有一个显著特点,当占统治地位的雄鱼死了,这个族群的大一些的雌鱼会变成雄鱼,取代这个位置。在自然界的食物包括浮游生物及漂浮的丝藻类。在水族箱中,可以饲喂糠虾,富含营养的海虾,冷冻食物和其他适合食浮游生物的鱼吃的食物。一天建议喂食几次。

三、紫后

也叫紫色鱼。紫水晶的颜色,燕尾。身体是非常艳丽的紫色,鳃部是橘黄色的。像其他海金鱼一样,它们喜欢在水的中部游动,也需要洞穴和藏身地点。如果成群饲养,最好一只公鱼和数条雌鱼混养在600升以上的水族箱中。如果单独饲养,200升的水族箱就够用了。一个很难维持住的品种,很难开口,如果营养不良或感觉有压力,容易被细菌感染得病。最好提供活食。如果没有,提供冰冻的虾肉或其他动物性饵料也可,每天至少饲喂四次。

四、香拟花鮨



香拟花鮨

雄鱼颜色鲜艳,紫罗兰颜色,背部及背鳍是黄色。雌鱼为淡紫色,黄色的背及背鳍。可以在250升的缸中成群饲养,纯鱼缸、无脊或珊瑚缸都合适。喜欢在中水层活动,但也需提供几个藏身地点。鮨科这种鱼有一个显著特点,当占统治地位的雄鱼死了,这个族群的大一些的雌鱼会变成雄鱼,取代这个位置。食物跟其他鮨科鱼一样,在自然界的食物包括浮游生物及漂浮的丝藻类。在水族箱中,可以饲喂糠虾,富含营养的海虾,冷冻食物和其他适合食浮游生物的鱼吃的食物。一天建议喂食几次。

五、三色鲈

属于鮨科中比较容易饲养的品种。在红海、马尔代夫及大堡礁都有发现。雄鱼尾鳍是红色的,而雌鱼尾鳍是带红边的,颜色也是淡橘红色。可以和其他品种鱼和平相处,当刚入缸是要注意,如果混养的鱼凶猛有攻击行为,尽快分开饲养。单独饲养,100升就足够了,如果成群饲养,要35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鮨科这种鱼有一个显著特点,当占统治地位的雄鱼死了,这个族群的大一些的雌鱼会变成雄鱼,取代这个位置。主要吃浮游生物,如果缸中放海扇就更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7~9个月宝宝辅食添加鱼类顺序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妈妈经常会说“宝宝吃鱼会聪明”,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对宝宝身体的发育、大脑的发育都有好处。那么如何安排7~9个月宝宝辅食添加鱼类顺序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婴幼儿食品小知识。

从小到大,几乎每个孩子都在饭桌上反复听到老人家说:“吃鱼好啊,吃鱼聪明,要多吃鱼。”确实,鱼肉的营养非常丰富,不仅可以让宝贝聪明,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也是大有裨益。鱼肉这么好,当然要让孩子吃点了。大宝宝吃鱼一般没什么问题,而让鱼肉作为辅食给小宝宝食用则要注意了,相比于其他肉类,鱼肉属于海鲜,要让宝宝的味蕾和身体都接受。

给宝宝添加鱼肉辅食要看体质

相对于鸡肉、瘦肉,添加鱼肉辅食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宝宝是否为过敏体质。如果宝宝不是过敏体质,那么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尝试鱼肉辅食,但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那么妈妈们可以在1岁甚至更大些再让宝宝尝试鱼肉。在添加辅食之后,妈妈要留意宝宝是否出现不适、过敏等症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鱼辅食的添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鱼肉很有营养,而且有些宝宝还很喜欢这种独特的鲜味,但是也不可多食,一周吃两到三次就可以了,给宝宝添加辅食,仍然要根据均衡饮食原则。可以以鱼、肉、豆、蛋,轮流作为优质蛋白质的摄取来源,同时也可以分担风险并获取多样的营养和口味。

由于宝宝在1岁之前不能食用花椒、大料、姜葱等调味的食物,所以在给宝宝做鱼类辅食时,需要给鱼去腥的话,可以先将鱼肉煮熟,然后洒一点醋或者柠檬汁,就可以起到去除腥味的作用。

而去除鱼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鱼肉做好之后,爸爸妈妈使用筷子等工具剔除鱼骨,一般鱼背的肉刺比较少。

烹调鱼肉辅食的方式一样颇有讲究。一般以清蒸、水煮的烹调方式最好,而不宜使用油炸,另外由于鱼本身就有盐分,所以调味不要过重,以免给宝宝养成重口味的习惯。

妈妈一开始可以给宝宝喂食鱼汤,等宝宝适应之后,再加入米粥一起煮,之后可以经鱼肉压成鱼泥,加在粥或者面食中,用汤匙喂食。

适合宝宝吃的鱼类推荐

带鱼、黄花鱼和三文鱼非常适合孩子,鲈鱼、鳗鱼等也不错。

带鱼: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含量高于淡水鱼,再加上带鱼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更具补脑功能。而且,带鱼味道鲜美,小刺少,可减少鱼刺卡喉咙的风险。

黄花鱼:黄花鱼是非常适合孩子夏季食用的鱼类。黄花鱼营养丰富,新鲜的鱼肉中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碘等,而且鱼肉组织柔软,更易于孩子消化吸收。此外,黄花鱼肉呈蒜瓣状,没有碎刺,适合儿童咀嚼。

宝宝吃鱼类辅食注意事项:

选购新鲜的鱼类:肉质要有弹性、鱼鳃呈淡红色或鲜红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观完整、鳞片无脱落、无腥臭味等。

去腥:由于宝宝在1岁之前不能食用花椒、大料、姜葱等调味的食物,所以在给宝宝做鱼类辅食时,洒一点醋或者柠檬汁,就可以起到去除腥味的作用

除鱼刺:去除鱼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鱼肉做好之后,爸爸妈妈使用筷子等工具剔除鱼骨,一般鱼背的肉刺比较少。

三文鱼:三文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胎儿和儿童发育。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D、E,以及钙、铁、锌、镁、磷等矿物质,其肉质细嫩,口感爽滑,颜色鲜艳,非常适合孩子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鱼类地震前出现异常行为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发生之前,鱼类出现多种异常行为,例如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例如在唐山大地震之前,河沟里面大大小小的鱼惊恐万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旋、狂游、成群漂浮水面,有的呈昏迷状态,有的还翻了肚白,极易捕捉。

地震前鱼类出现异常的原因

1.声音在水中的传播要比在空气中传播得音量大且快,即使在水中发生一个很小的震动,在较远的地方也能听到。研究发现,大地震发生之前,在地应力的作用下,震源区地下的岩石结构和构造早已出现微弱的变化,呈现蠕动状态。在岩层摩擦的断裂面上会产生人所感觉不到的低频次声波和高频超声波。鱼类内耳和身体两侧的侧线感受器,能感受1~25赫兹的次声波和超过20000赫兹的超声波,即使水流压力出现一点儿微小变化或微弱的水流波动鱼也能感受到。当鱼接收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出现上浮、跳跃、翻白肚等极端异常反应。

2.鱼的侧线系统除了具有听觉的功能外,还可以接收地电流,地震前地电流微小的变化也可以引起鱼类的行为反常。

3.鱼是变温动物,体内没有调温系统,不能恒定体温,对于水温非常敏感。地震前水温的微小变化也可以引起鱼类反常。

今天小编对鱼类地震前出现异常行为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地震如何逃生以及更多的自然灾害知识和地质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水草缸中添加鱼类推荐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水草造景

喜欢水草造景的朋友会在水草缸中适当的添加一些小鱼,小鱼在水草间游动的景象会比单一的水草造景更生动。但是,在水草缸中放哪些鱼呢?小编就为你推荐几种,新手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不要养大型鱼和昂贵的鱼种,以普及型灯鱼和工具鱼为主,并放一些草虾清除藻类。

其次,必备的工具鱼(虾):花椒鼠(白鼠):3~4条,清除残食;黑线飞狐:2~3条,清除各种藻类;草虾:20~30只,清除丝藻绿藻以及腐败的草叶。

其它鱼类:红绿灯、宝莲灯、三角灯、红鼻剪刀、红(黑)管灯等等,总体数量不要超过50条(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以及够勤快,可以再多点)

鱼类添加的时机:

工具鱼以及普通虾类:2周后,加入之前请务必清除那些附着在缸壁、水管、吸盘表面的粘胶状物质,它们是细菌、重金属、蛋白质的混合物,具有一定毒性,对工具鱼是极大的威胁。

其它观赏鱼虾螺:根据水质状况而定,建议在开缸1个月后添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