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应城门板遗址【通用20篇】

?1982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突尼斯举办科学研讨会,大会在一项决议中号召各成员国倡导并推行“4·18国际古迹遗址日”。那么,2016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是什么呢?下面问学吧小编告诉你。

浏览

6498

文章

1000

篇1: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观光小火车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国家遗址公园观光火车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明宫遗址公园在今西安市北郊的龙首原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明宫是唐初规模较大的一座皇宫,位于当时长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居高临下,气势宏伟。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此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整个公园遗址范围非常大,坐着观光小火车是最方便快捷的游览方式,观光小火车涵盖了大明宫遗址公园精华的部分,而且车内还有讲解,可以更详细的了解整个遗址公园的内。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向北500米左右观光车售票处

开放时间:

9: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观光车)形似小火车,每次30元/人 包括环绕整个景区一圈(约20分钟一班车,各停靠景点随时上下)

交通

乘2、17、22、38、46、104、209、216、263、309、409、517、703、801路公交车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站下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晓锦遗址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晓锦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

晓锦遗址坐落在距资源县城13公里的晓锦村后龙山上。它的发现起源于当地群众蒋家祥提供的线索,1997年冬引起广西区文物工作队的重视,确认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下,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于1998年10月到11月、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以来先后三次发掘晓锦遗址,揭露面积800多平方米,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陶片、炭化稻米和果核等,并发现墓葬与建筑遗迹。

这里出土的石器大都是磨制石器,有坠、镯、球、钻、锯、砺石等20多种,陶器有罐、釜、钵、碗、盘、纺轮、器座、支脚等。出土炭化稻13000多粒。

经有关专家对原始文化层与出土文物进行分析,晓锦古人类遗址至少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应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期可能至商周时期。该遗址南区文化堆积层为6层,北区为9层。

经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进行的14C测定,出土的古文物在3000至6000年以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梁嵩故居遗址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梁嵩故居遗址为平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梁嵩故居遗址

级别:县级

时代:五代

地址:大鹏镇龙街

以故居遗址(包括土阁墩)为中心前后左右100米为保护范围,150米为控制地带。跑马坪中心为点前后左右80米为保护范围,100米为控制地带。以故居遗址(包括土阁墩)为中心前后左右150米为控制地带。跑马坪中心为点前后左右100米为控制地带。

1989.7.20

平南县人民政府(平政发[1989]136号)

梁嵩,龚州(今广西平南)人。字子高,又字仲邱。生卒年 不详。五代十国南汉白龙元年(925)状元。梁嵩自幼勤奋好学,善诗文。南汉刘龑帝效法唐制,开乙 酉进士科考于广州。梁嵩在殿试时作《赋荔枝诗》:“露湿胭脂 拂眼明,红袍千裹画难成。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 生。桔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金门若有栽培地,须 占人间第一名。”被皇帝赞赏,点其为状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马家塬遗址及墓群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马家塬遗址及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塬遗址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桃源村马家塬,面积约80万平方米。属齐家文化和战国时期。

2001年发现。2006年、2007~200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发掘。遗址包括齐家文化遗存和战国墓群。其中,齐家文化堆积层厚1~3米,属于常山下层类型,发现了横篮纹泥质红陶片和夹砂红陶片,断崖上还发现大量的灰坑和房屋遗迹。墓地由59座墓葬和祭祀坑组成,以大型墓葬为中心呈半月形分布。墓葬均为阶梯式墓道竖穴偏洞室墓,大中型墓葬均随葬有装饰精美的车辆,出土的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金银器、玻璃器和玻璃态材质的器物。

马家塬遗址是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战国时期祭祀坑、墓葬群的大型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战国墓地发现的阶梯式墓道竖穴偏洞室墓是新发现的一种墓葬形制,不见于以往的考古发现中,为战国时期西戎文化以及秦戎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木河乡:木河乡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县中西部,距县城12公里。全乡共辖15个村,72个村民小组,3724户,19132人。2006年全乡粮食总产量5670 吨,人均产粮食297 公斤,人均纯收入1304元。木河乡位于甘肃省张川县中部偏西,平均海拔1650米,年均降雨盆55毫米,年平均气温3℃,全年无藉期156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059万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382。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航空发动机厂遗址

全文共 16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航空发动机遗址为毕节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航空发动机厂遗址

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旧址位于贵州省大方县羊场坝镇乌鸦洞。

原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政府是计划将这个厂建在天生桥下的,但由于防空的原因,后来就改建在了同是乌鸦洞的更靠里面的隐蔽的深洞里。由此,厂房和出口也在天生桥的另一方了。

这个上世纪40年代的老工厂的遗址,竟然在这深山老林里会有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工厂。虽然这个在解放后依然在使用与运作的工厂于80年代初已经迁到贵阳,留下的遗址规模仍然是可观的。厂区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分-区和生产区。从现321国道线北侧的大门进去,古树参天,数幢西式建筑分列道路两旁,这便是生产厂区。

最具有战时特色的是生产区的精工车间设在厂区道路终端最为瞩目的乌鸦洞内,共三层,底层990平方米,为各类仓库;中层800平方米,为机工车间;上层700多平方米,为总装配车间。洞口有石砌护墙,上边还有成排的机-的射口,看见当年的守备森严。洞内设有通风设备,使洞内空气流通。洞内的厂房结构严谨、紧凑,里面保留的是文革中的大型标语,构成历史的另一个画面。

各类办公楼和辅助工场林立在洞外山丘上,虽然年久失修,却错落有致,保持着当年的姿态。

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的1939年,面对十分严峻的抗日形势,-航空委员会决定兴办我国航空工业,筹建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最初选址在昆明,筹备期间就被日军狂轰滥炸于襁褓之中。后决定选址于贵州省大定县(今大方县)羊场坝的乌鸦洞中。

由于缺乏建厂资金,国民政府一方面向全国大量发行“航空彩票”,一方面借蒋介石50大寿之机,在全国大举“献机祝寿”,共筹集了344万美元。这就是所谓“蒋介石用自己的生日寿金搞三线建设”的由来。其实,还不是用全国人民的血汗钱买自己的好名声嘛?

工厂建成后,由蒋经国出任名誉厂长。第一任厂长是清华留美高材生李柏龄;第二任厂长王士倬是清华大学教授、钱学森的导师,我国第一座航空风洞就是由他主持设计建成的;第三任厂长为顾光复。生产厂长、总工程师汪福清,系1942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博士,回国后参与航空发动机厂建设、试造工作,为我国第一批1000马力航空发动机制造做出了杰出贡献。1949年解放后任贵阳矿山机械厂总工程师。1956年被评为一级工程师(最高级),是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1983年后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在这里还有许多工作过并为后来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技术人才。

1942年底开始投入生产,1943年开始装配,到1944年装配试车,完成第一批发动机3台。

1943年3月20日,蒋介石曾到该厂视察,并于天生桥下5万多平方米的大草坪内与1700多名职工一起聚餐。当年蒋介石住过的建筑,如今原貌仍然保持完好。不过蒋介石当年的那些题词石刻都已经被磕掉,留下的只是痕迹了。

到1947年初,30台航空发动机终于完工。由航委会随机抽取一台装在昆明第一飞机制造厂生产的飞机上,由昆明直飞南京,证明发动机性能良好。至此,大定厂已完成了我国自制第一批航空发动机的历史任务。后航委会因无法支持该厂再生产航空发动机,该厂利用其技术优势,立即转入民产,成为西南最大的汽车发动机配件生产基地,所生产出的优质配件誉满大西南。

1965年初,根据国家“三线”建设部署,南京金城机械厂、株洲331厂、西安430厂以及部分院校的700余人利用贵州大方县羊场坝原“航发厂”厂址创建国营金江机械厂,隶属于贵州航空工业管理局,归口中国航空工业部。成为当时航空军机配套液压泵、马达的重点生产厂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国营金江机械厂从大方迁至贵阳市并筹建民品分厂。至此,大方县这个当年重要的工厂就成为了遗址。

还好的是,这片遗址保存了下来,并且上世纪90年代已经列为贵州省第三批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待条件成熟向国家申请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有说已经联系下资金的来源,准备在这里进行保护性的开发。

羊场村:羊场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林家遗址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林家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家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林家村北,大夏河南岸二台地上。文化内涵以马家窑类型为主,包含有马家窑类型早、中、晚期的文化遗存,是马家窑类型的代表性遗址。

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曾先后在这一带调查,发现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辛店等文化遗址十余处。1977年4月至7月和8至11月发掘总面积将近3000平方米。发现马家窑时期房屋遗址27处,制陶窑址3处,灰坑98个。从地层上初步搞清林家遗址马家窑类型文化遗存早、中、晚三个阶段的堆积关系,为文化遗物分期奠定了比较可靠的基础。

此外,还清理齐家文化房屋遗址三处,墓葬一座;汉代木椁墓一座,唐代土洞墓六座和大致同时期的水渠一段。出土马家窑时期的石、骨、陶、铜器等三千余件。并在窑穴、房址内陶器和灰层中,发现大量稷和少量粟、-籽等谷物、油料的标本。出土兽骨种类和数量亦较多,这些重要资料的发现,为全面认识和进一步研究马家窑类型文化的内涵、性质以及其他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实物例证。

最重要的是在遗址的房址(F20:18)0土了一件青铜刀,在H54灰坑0土了铜渣。铜刀由两块范浇铸而成,表面平整,薄厚均匀,短柄长刃,刀尖圆钝,微上翘,弧背,柄端有明显的安装木把的痕迹。通长12.5厘米。1981年经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研究所检验,为含锡青铜,距今约4700年,是中国迄今的最早的一件青铜铸器,此发现将我国铜制工具史提前千余年。也充分证明东乡地区是中华民族最早开拓的区域之一。

2006年5月,林家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甘沟驿遗址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甘沟驿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甘沟驿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甘沟驿镇甘沟驿村三社祖厉河东与当地一条小河的交汇处,遗址呈四方形,长约200米,宽约140米,面积约2800平方米。遗址北临小河,西临祖厉河。遗址西现保存有部分城壕,城墙系黄土夯筑,四角有墩,基宽6米,内高5米;外城墙高7-9米。南、北面城墙明显可见两个马面,北面城墙坍塌严重;东、西城墙明显可见一个马面。城门南北对开,南城门有瓮城。城内现有当地群众修建的庙宇,城内其余地方荒芜。地表可见青花瓷片。据《会宁县志》记载,此城筑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明代驿城,是会宁通向靖远的一处重要驿站,为研究会宁地方史志的重要史迹。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沟驿村:甘沟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库里翁考古遗址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景点介绍

距离科洛西城堡5公里。公元前14-13世纪,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亚该亚人来到这里,这里才作为殖民地发展起来。主要景点是能够容纳2000人的古罗马露天剧场Roman Theater。

剧场建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时被地震破坏,2世纪时又重新修建。当初,可容纳3500多人。三世纪时盛行动物格斗比赛,看台下面至今还有关动物的小屋。现在,夏天还可以利用剧场演出。

相邻的还有5世纪大地震后修建的公众浴池遗址。7世纪遭到破坏。桑拿和休息的房间,都铺有漂亮的马赛克,现在依稀可辨。

是塞岛最著名,最有特色的考古遗址之一。

塞浦路斯尼科西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家镇遗址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高家镇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旧石器

类型:古遗址

地区:重庆市丰都县

批次:第五批

高家镇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桂花居委,地处长江右岸第三级阶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6′54″,北纬30°00′16″。文化遗物分布在海拔173---180米之间,面积约1万余平方米。为旧石器中晚期遗址,文化层厚约5米。该遗址于1993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三峡文物工作队在丰都库区调查时发现,同年5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著名旧石器时-古学家张森水教授实地考察后加以确认。1995年10月至12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双古所)和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在丰都县文管所的协助下对高家镇旧石器遗址正式发掘,并以遗址为实习基地,开办了三峡地区旧石器考古培训班,为三峡地区培养了一批旧石器考古工作的业务骨干。此次发掘共布2×2米的方19个(称为A区),发掘面积64平方米。文化遗物埋藏在距地表6.7米以下的砾石层中,部分已经胶结或成砾岩。清理了三个水平发掘层,厚度30—50厘米,出土石制品1500余件,其中绝大多数为石核,少数为加工生活资料的石器,如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1998年2月至4月,中科院双古所对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品,石制品大部分发现在原生地层,部分发现时已暴露在地层剖面。高家镇遗址是一处很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露天遗址,分布面积大,在华南地区实属罕见,对于探讨长江流域乃至东南亚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价值。2000年9月7日,经重庆市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花社区:桂花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位于三嘉乡锦章村。1932年2月12日,谢子长带领西北反帝同盟军,在三嘉乡锦章村举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将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李杰夫任政委,杨仲远任参谋长。全军300余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成立,正式打出了工农革命的旗帜,标志着陕甘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95年3月,中共正宁县委确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为正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盖孜驿站遗址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盖孜驿站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盖孜驿站遗址

西汉时代著名外交家张骞曾经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进而又拓展了中国通往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隋、唐时代,朝廷为了及时掌握边疆军情和传递军令文书,均在“丝绸之路”通道上建立了星罗棋布的驿站,并以“丝绸之路”为主干道,将邮传驿站路线向西延伸至天山南北各地,唐代著名边塞诗曾云:“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诗圣杜甫也有诗“邮亭传急符,来往相追及”讲述历史上交通邮传事业的兴旺发达。

在通往红其拉甫口岸,西去巴基斯坦的“中巴公路”上就有一处闻名遐迩的汉代驿站,这就是克孜勒苏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盖孜村附近的盖孜驿站。滚滚滔滔的盖孜河从帕米尔高原深处涛涛而下,真正是惊涛拍岸,激起千堆雪。一路咆哮,一路奔腾,气势极其壮观。站在盖孜河谷曲折蜿蜒的公路上隔河相望,可以看到对面山坡上有一片用石块垒起来的围墙,占地10余亩。围墙中央有一座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的石头房子,具有粗犷的原始美。其高不过3米,屋顶用黑褐色片石覆盖,昔年凿石的痕迹历历在目。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对盖孜驿站有这样一段记载:“盖孜河畔上的盖孜大队,有一连三间石头房子,已倾圮。从遗址看,当时可容纳数十人居住。在古丝绸之路的葱岭古道上曾起过重要作用。”这个盖孜驿站便是我们所介绍的在今阿克陶县境内的盖孜驿站遗址。

流水匆匆,岁月悠悠,盖孜古驿站虽已沉寂在乱石和杂草丛中已无昔年的马蹄声声、人言沸沸、篝火通明、热闹非凡的景象,但它却向中外游客传输着这样一条信息:即帕米尔高原远在汉代就有了官办的驿站。盖孜古驿站东西两侧的悬崖峭壁上各有一条细若游丝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象一条脐带向远方延伸,当年祖先开拓这条古道的艰苦卓绝令人感慨万千,无比景仰与崇拜。在盖孜村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段英勇悲壮的故事。

相传,汉代,从疏勒(今喀什市)到竭盘陀(今塔什库尔干)没有一条道路相通,来往官客商贾只有望山兴叹,失望而归,留下了不尽遗憾。汉代驻疏勒的一位汉族-心急如焚,他在奏明朝廷后,便亲自率领100名兵士到盖孜河谷进行实地堪察,他决心打通这条中西通道,并面对高山大河庄严宣誓,路不通,宁死不归!他集中300兵丁和当地500农牧民日夜作战。他身先士卒,不怕艰苦,甚至在被巨石砸断腿骨的情况下,还让几个士兵抬到筑路工地视察。他这种崇高的忘我精神使兵民深受感动,士气十分高涨。从关内来到边疆服役的兵士十年不归,艰苦奋斗了8个春夏秋冬,这条咽喉要道终于开通。而这位汉族-也由一个英武青年变得老态龙钟,须发皆白,犹似昆仑山头白雪皑皑。

为了方便来华使者官吏及商贾邮役避暑消寒挡雨遮风,地方-在盖孜村附近修了一座驿站,也就是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的盖孜古驿站。十分不幸的是,古驿落成之日,这位汉代-也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最终死在了盖孜河谷,他瞑目前叮咛再三,不要将他的尸体运回疏勒,而是就近掩埋在盖孜驿站附近,以便能够与古驿站相毗邻,目睹东来西往官客商贾的热闹景观。

盖孜古驿站自汉代以来数千年间人迹不泯,为来往客商提供食宿和方便。直到清代末年,盖孜村有一个名叫买买提阿吉的维吾尔人还在此开设客栈食堂,热情接待来往客商。时至今日,盖孜村的白胡子老者讲起买买提阿吉还是活灵活现,兴趣盎然。置身盖孜古驿站,目睹石屋内被炊烟熏得乌黑锃亮的四壁和脚下一堆堆似有余温尚存的灰烬,不能不使人深感历史之高邈,岁月之悠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叠溪地震遗址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叠溪地震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叠溪地震遗址位于茂县较场乡东南2.5公里,岷江东岸二级台地上,背靠七珠山,下临岷江河,面积22万平方米。据文献记载,叠溪汉为蚕陵县,唐初为冀州,明为叠溪千户所,清改为卫,民国隶茂县。而叠溪城为“贞观时筑,明洪武十一年御使大夫丁玉讨复故地,命指挥童胜复筑。高一丈,围三百几十丈,门四。成化间重修。”叠溪城扼松茂要道之冲,即是军事重镇亦是商留集散地。

1937年8月25日,此地发生7.5级强烈地震,山崩地裂,台地下陷,古城沉没,城中军民三千余人全部遇难。地震后古城仅残存东门瓮城一角,南墙一段石狮、石辗、石碑、石缸各一。该遗址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地震毁灭的古城遗址.是国际地震界研究地震的重要现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黔西观音洞遗址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黔西观音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西观音洞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沙井乡井山村,为旧石器时代遗址,时代约从距今20万年到4万年。

洞穴堆积厚达9米,分为上、下两部分。已经发现石制品3000多件,种类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等多种。石器的原料、制作与类型组合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了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已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20多个种类,其中尤以剑齿象、犀牛等的数量为多,与早期人类的狩猎活动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为研究早期人类在西南地区发展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

黔西沙井观音洞的出土文物,经中国古人类学家鉴定,是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证明早在五、六十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正宁秦直道遗址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正宁秦直道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横有秦长城,竖有秦直道,与万里长城一样工程浩大,撼人心魄的秦直道遗址,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一。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与秦长城、兵马俑并称于世。两千多年前,由秦始皇下令派蒙恬将军率30多万大军用两年半的时间修建而成(公元前212年——210年)。秦直道北起九原郡,南抵秦都咸阳,全长700公里,路面平均宽度约4米,由于道路大体南北相直,如剑直劈,宽广直通,故称“直道”。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两千多年后的秦直道虽然久经风霜、沧海桑田,但遗址依然清晰可见,直道在庆阳市境内约三百里,正宁境内由蔡头湾至艾蒿店长约八十里。

秦直道加快了秦、汉等朝中央政府与北方各地的联系速度,保证了政令畅通,直道连接了中原和西北地区两大民族,对我国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韩岔遗址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韩岔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韩岔遗址位于会宁县大沟镇韩岔村韩岔社李家脑梁湾。

韩岔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农机路,西至东坡屲,北至东坡屲,南至韩岔李宪章承包地。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大沟镇:大沟镇位于会宁县中北部,东邻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田坪乡,西接韩家集乡和四房吴乡,北靠新塬乡和土门岘乡,南与平头川乡接壤。总流域面积287.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大沟村,距县城67公里,国道309线横穿境内4村17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480户,总人口22323人。 自然资源:属黄土高原区,地形为坡陡梁多、沟壑纵横的梁峁山地,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牛角沟遗址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牛角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旧石器时代

牛角沟遗址位于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东庄社牛角沟泾河北岸的一条冲沟内,面积约7000平方米。

1976年发现。遗址采集有砍伐器、刮削器及动物化石等,并出土了人类头盖骨化石,包括一小片右额骨鳞部,右顶骨大部,较完整的右颞骨,枕骨大部和左顶骨一小部。人头盖骨化石在牛角沟高约40米的坡面台地内出土,1984年2月,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是一个20岁左右的女性头盖骨,距今约5万年,被命名为“泾川人”。

“泾川人”在人类进化系统中处于晚期智人阶段,其所显示的人种特征与蒙古人种相符。泾川人化石的发现,证明在五万年以前泾川地区就有人类生存,填补了甘肃省人类化石发现史上的空白。对揭示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具有重要价值。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徐家坪-岳家坪遗址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徐家坪-岳家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坪-岳家坪遗址位于漳县城关镇徐家坪村西北200米 。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不详,断面暴露有白灰面居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黑彩平行带纹、弧线三角纹、圆点纹,器形有罐、鼓腹罐、钵、尖底瓶、壶等;齐家文化夹砂红、灰陶和泥质红陶片,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折肩高领罐、双大耳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树坬遗址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树坬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树坬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点:吴起县新寨乡树洼村

保护范围:东至河边,南至湫滩沟,西、北靠山。

2008年,树坬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寨乡:新寨乡位于延安市吴旗县西北部,距县城26公里,总土地面积298.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1810户7700人,党员363人。有乡属单位9个,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13所。乡政府驻地新寨过去是一座古城堡,北宋时赐名矜戌堡,明代改称新寨至今。境内山川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355.95米,最高海拔1755米,年均降雨量380多毫米,无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明长城——龙洲堡遗址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龙洲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龙洲堡遗址位于靖边县龙洲镇龙洲一村,时代为明,类别为古遗址。

明长城——龙洲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洲镇:龙洲镇位于靖边县城东南22公里处,东与杨桥畔镇接壤,南与青阳岔镇、小河镇为邻,西与天赐湾镇、镇靖镇相连,北与张家畔镇、杨桥畔镇毗邻。全镇区域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3508户,13130人。地形地貌以山、涧、丘陵为主。境内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地表水储量丰富,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盛产玉米、马铃薯、小米、大葱及小杂粮等。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咸头岭遗址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咸头岭遗址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咸头岭遗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咸头岭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1981年发现,1985年、1989年及1997年三次发掘共1241.5平方米。遗址面积1万多平方米。发现有房基柱洞、红烧土堆积、灰坑出土等遗迹。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橙黄陶和白陶,纹饰以绳纹为多,贝划纹、贝印纹次之,还有划纹、弦纹、叶脉纹、编织纹、附加堆纹及彩绘等,器类有釜、罐、圈足盘、盆、钵、碗、豆、杯、筒形杯、器座等。既有圜底器、圈足器,也出现了圜平底及平底器。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次之,种类有斧、锛、凿、刀、杵、敲砸器、砧、砺石、球等。与大梅沙遗址Ⅰ期较为接近,年代为距今6000多年。清理墓葬一座,随葬品有陶器鸡形壶等,时代为商时期。此外,还发现有东汉墓、宋墓。

大鹏街道:大鹏街道地处深圳市东部的大鹏半岛,隶属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总面积82.81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距深圳市50公里,离盐田港码头30公里,到沙头角海关35公里。经盐坝高速公路和坪西一级公路到深圳市区的车程30分钟左右,往返香港十分便捷。 改革开放以来,大鹏街道的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引进了1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形成了一个工业体系;开发了四大景区40多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