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氏总祠堂(推荐19篇)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浏览

265

文章

183

五塘龚氏祠堂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五塘龚氏祠堂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塘龚氏祠堂位于义乌市上溪镇五塘村46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

五塘村:五塘村概况 五塘村位于上溪镇北边,距离上溪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全村共有农户269户,人口611人,土地面积320亩,全村共分为8个村民小组,党员24人,村两委成员5人,2008年人均收入8087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素质的提高,村集体研究讨论了村庄整治方案,近年来基本完成了村庄“小五化”工作,建立了村图书室,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李氏祠堂遗址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李氏祠堂遗址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祠堂遗址位于永年县临洺关镇,年代为明。

李氏祠堂遗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洺关镇:临洺关镇,永年县城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河北省较大乡镇。全镇现辖32个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其中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行政人口7.8万。邯郸市首批小康乡镇,首批现代化建设试点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十强乡镇”、河北省“百强乡镇”。 临洺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临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闫庄闫氏祠堂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闫庄闫氏祠堂为阳谷县文物保护单位。

闫庄闫氏祠堂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县阿城镇闫庄村。

2014年,闫庄闫氏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闫庄村:阳谷县阿城镇闫庄村地处山东省阳谷县城东隅,黄河北岸,北邻324国道(齐南路)。古称“青龙街”,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闫庄村是省级文明村,全村总人口1200人。2007年,闫庄村被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村”。2010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闫庄村名列其中.闫庄村于清康熙八年建村,古称“青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晏氏故里祠堂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晏氏故里祠堂为进贤县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清代

类型:古建筑

地址:进贤县文港镇沙河晏家村

简介:

晏氏祠堂为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晏几道家族清代建筑,民国维修,朝南,面宽5间,2进1天井,22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后进损坏严重,2008年维修。

文港镇: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地处赣抚平原,是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被誉为“华夏笔都”,东靠316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北邻温厚高速公路,西有抚河川流而下,是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故里。全镇辖16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总面积54.53平方公里(其中小城镇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0亩,人口7万人,其中城镇居住人口3万人,是城镇化率较高的乡镇。改革开放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冠县革命烈士祠堂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革命烈士祠堂为冠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冠县革命烈士祠堂年代为1972年,位于冠县清泉街道办事处。

2012年,冠县革命烈士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泉街道: 清泉街道地处冠县县城驻地,办事处于2010年10月由原冠城镇划分成立,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 心,下辖41个行政村,辖区总人口8.2万人,耕地面积4.7万亩。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原冠城镇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街道办事处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加快。街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谢氏始祖祠堂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谢氏始祖祠堂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谢氏始祖祠堂

位于泗门镇后塘河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明代余姚籍状元谢迁倡议建造。现存建筑除门楼外均为清代重建,占地2200多平方米。该祠坐北朝南,由门楼、前厅、中厅、后楼、积谷仓组成,规模较大,格局完整,彩绘生动,是浙东姚北地区古代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2010年4月26日,谢氏始祖祠堂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泗门镇:[地理风貌]泗门镇位于市境西北,距市区23公里。古时又称四门、第四门。境域西南原有汝仇湖,水面达十万亩,汝仇湖堤东开四门以便放水灌溉,四水为泗,故称泗门。境域面积66、3平方公里,东与小曹娥镇、朗霞街道相邻,南与马渚镇相接,西毗临山镇,北濒杭州湾,与海盐县隔水相望。辖东蒲、镇南、上新屋、海南、镇北、泗北、陶家路、万圣、相公潭、谢家路、夹塘、小路下、湖北、楝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兰村祠堂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兰村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泸溪县兰村的祠堂,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乡间的绿野上。它们虽地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仍体现了湖湘建筑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湘西地区的特点。

兰村的祠堂都是砖木结构建筑,青砖墙体四面围绕,其内为木结构屋架。

高耸的青砖围墙,将外界的杂乱尘世阻隔在外,更增添了几分家族祠堂的庄重气氛。两侧的封火山墙处理也很有湘西的地方特色。正门入口的立面也十分讲究。门洞外用灰浆砌筑门套,大门上方两侧的墙体上有铁壁虎一对,做成避邪图案或宝瓶、花瓣等形状。这些构件都表达着劳动人民对家族的尊重,对这片故土的热爱。

祠堂内部布局上,稍微讲究的祠堂入口处为亭阁木构建筑,等级差一点的则为门廊。中间为开敞天井,后部为议事和祭祖用的大堂。大堂两侧各有小间,供储藏祭祖用具及祖宗牌位。

有些祠堂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毁弃,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可以依稀看到往日的辉煌。

祠堂是一个宗族的圣殿。家族内部的许多大事都要在此议决和进行,而到祠堂参加祭祀仪式则是这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共同祭祀,话着的人与祖先或多或少地在心灵上得到了沟通,同时也增强了宗族成员的同源意识,使相互之间更加亲近和团结。

这种场所以围绕家族活动为目的,这正是几千年来祠堂兴盛不衰的原因。处在兰村小村落中的祠堂,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也不失精致,可见对“家”的重视和眷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观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乐山宋氏祠堂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宋氏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乐山市宋氏祠堂位于乐山市中区罗汉镇龙窝村6组,占地面积约贰拾亩,貌对峨眉仙山,背靠乐山大佛,位于乐山至沙湾之间、距乐(山)沙(湾)快速通道1.5公里,屹立于大渡河江畔,属罗汉镇辖区,山环水绕,风景雅秀,是个名胜之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四百多年风雨,是全省保存较完整的民间宗祠。

宋氏祠堂是明末清初之际的建筑,木质结构,四周砖墙,古典式建修,占地面积约20亩,貌对峨眉仙山,背靠乐山大佛,山环水绕,风景雅秀。祠宇修造考究,布局典雅,祠前左右两面大门,门前刻有人物故事,雕刻精湛,栩栩如生。两门前中央之上,书有“宋氏宗祠”四个大字,触目动人,气势轩昂。进门即是两边厢楼厢房,沿厢房往前至宗堂,左右均有石梯五步,靠前中央是万年台,其台有20根60至80公分木柱支撑,台侧右有化妆楼,左为鼓乐楼,可唱戏演出,台脊有二龙绕顶,厢房台面也有各色雕像,优美壮观。

正面是宗堂,宗堂内塑有历史文化人物。元代三品监察御史宋元泰祖先,形象威严敬仰。宗堂正面是炮台,炮台两侧有四步石梯。宗堂、炮台与万年台遥遥相对,炮台左右沿边是红石栏杆。栏杆上雕有各色石瓜、石果及各类形象石兽18个,状态逼真。宗堂内望板上彩绘富有深刻意义的图案,一方格一幅,美妙生动,真令人发出欣喜的遐想。宗堂左右除过厅,各有两大间至三大间的空房。

后面是花园,花园中有百年桂花古树两株,及各色奇异花草,花园左右各有一个小门,正前一大门,供人们出入,花园后是几大间正厅。全宇可容纳三千人,不受日晒雨淋,人们来此,自有一种新奇的特殊感受,似觉另有洞天之感,是一座稀罕的古祠宇。

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5米。占地面积0.375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南、西、北外延95米,东至大渡河西岸。占地面积3.59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张秋马家祠堂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张秋马祠堂为阳谷县文物保护单位。

张秋马家祠堂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县张秋镇东街。

2014年,张秋马家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秋镇:张秋镇位于县城东部。张秋之名最早见于唐五代时期,北宋设张秋镇。1940年成立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1964年撤县建镇,先后设张秋区、张秋人民公社。1984年设张秋镇至今。 张秋镇位于阳谷县城东二十公里,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壤,北与阿城镇毗邻,辖区总面积53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人,其中回族1780人。闻名中外的武松打虎景阳冈坐落在辖区内,京杭大运河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龙家祠堂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龙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家祠堂

龙家祠堂建于1932年,是一座仿清建筑,极具规模。龙家祠堂建在小松山脚下的龙潭边,距昭通城西南十公里,为龙云家庙。仿照昆明吴三桂的金殿而建成,但其规模又比金殿大得多。祠堂建于民国21年(1932年),祠堂坐南向北,四周有高大厚实的石墙,由于建于兵荒马乱年间,护墙上沿设有枪眼和垛口,正面左右接护墙外有二层尖顶炮楼。左为祠堂,右为庄院,最前立照壁一堵,门开两侧。

据说,龙云一步一步走出昭通,经历磨难当上了云南省主席后,为建家祠,昭通有名的风水先生翻山越岭寻龙点穴一直到永丰簸箕湾的小松山,举目望去,可看到龙山寨、望海楼,小松山脚下有龙潭水,便附会龙入大海,选定在小松山脚下修建龙家祠堂。

192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不久,龙云捐巨资创建了昭通联合女子中学,发展家乡教育。1931年,龙云又捐资创办云南第二民众教育馆,1933年又捐资修炎山小学。龙家祠堂修建后,龙云又于1934年捐资对附近的农田水利进行了治理,深挖河道,使水道畅通,水患减少,沿河人民深受其利。

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南约12公里的永丰镇簸箕湾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僧格林沁祠堂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格林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僧格林沁祠堂在东城宽街47号。又称显忠祠。祠堂坐北朝南。由仪门,享殿及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式建筑。仪门3间。东西配房各5间。二门前有一碑亭,亭内有石碑,碑高4米余。碑阳为满文,碑阴无字,碑侧雕龙。二门l间。民国时,建为怀幼小学,后更名进步小学,现为宽街小学。祠的主要建筑保存完好,是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僧格林沁(?一1865),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大臣,都统。在镇压捻军中,被义军杀死。光绪年间为他立专祠。

景点位置

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47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阳朱氏祠堂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三阳朱氏祠堂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阳朱氏祠堂位于歙县三阳镇,时代为民国。

三阳朱氏祠堂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阳镇:三阳乡位于歙县南部,地处皖浙交界处,座落于美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脚下,是黄山市规划的中心乡镇。被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林语堂喻为“东方小瑞士”。三阳乡交通便利,有徽杭公路穿乡而过,有徽杭高速公路(三阳设有道口)直通黄山、杭州,有唐三公路通往千岛湖。乡土面积121.8平方公里,现辖19个行政村,152个村民组,21120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84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周氏祠堂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周氏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祠堂(又名敬爱堂)位于宁国市胡乐镇胡乐村下中川。

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七月戊子日。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长37.5米,宽17.2米,共有木柱76根,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对联,建筑面积1145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进。该祠堂是在清朝“神童”周赟祖父辈们手中建造的。周赟7岁能诗,9岁作《六声图》,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他首创的《六声韵学》得到清廷兵部尚书曾国藩赏识,奏请清廷授以二品教官。该建筑是目前宁国市境内规模最大的清代古建筑,于2004年10月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堂本体外,东南边外扩2米至水田交接处,西南边外扩35米至祠堂前小河处,东北、西北边至屋檐滴水。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边75米至滑下路边,西南、东北、西北边各外扩25米。

胡乐村:胡乐村地处宁国市胡乐镇西南部,青龙湾水库上游,皖赣铁路.宜黄高速.S323.S215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村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0亩,山场面积28000亩,其中山核桃2300亩,毛竹6200亩,杉木林8700亩,天然林10800亩。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胡乐支部.梅川支部),共有正式党员89名,预备党员6名。胡乐是一个拥有1000余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氏祠堂

全文共 1526 字

+ 加入清单

高氏祠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氏祠堂位于沩山乡沩水村、沩山盆地西向边沿,北、东、南三面环山,山上古樟杂树环绕,西处于丘陵之间的梯田,顺梯田与丘陵之间的乡间小道即为沩水村级公路,沩水伴公路,流水永不停息注入沩江。

高氏祠堂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为950米,周围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古柏青松,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冬暖夏凉,为避暑纳凉、参观揽胜的佳境。

高氏祠堂,西距沩山集镇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密印寺4公里,距离宁乡县城76公里,沩山集镇沿沩水河堤有简易公路通往祠堂,交通较为方便。

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9.13平方米,由正殿(含戏楼)、厢房、五福堂三大部分组成。

高氏祠堂建筑雄伟壮观,构思严谨,庄正肃穆,配合和谐,是宁乡县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

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9.13平方米,由正殿(含戏楼)、厢房、五福堂三大部分组成。

由沩水村级公路沿乡村田园小道约120米,进入高氏祠堂正殿,正门上方手书“高氏宗祠”四字,四字上、左、右周边绘八仙、招财、进宝彩绘图案,形象栩栩如生。进入正门即为戏楼台底,过道宽阔,左右为正房,台底两旁木柱以鼓形麻石为基,两两相对,延伸到台口。台底用木柱支撑形成架空的台基,台前有柱2根,左右有木制楼梯可上戏台。木结构戏楼长6.4米,宽5.2米,万字格护栏,间镂雕龙、凤、荷、梅等雕刻、纹饰精致、古朴。

四合院内地坪长20米,宽15米,东北、东南两角各栽植桂花树1棵,东北角有麻石古井一口,为长年保护祠堂的生活人员汲水使用,左右两侧为厢房,对称排列,各有房屋五间,走廊立柱为八边形杉木立柱,以麻石为基,跑马楼全为木结构,护栏为万字格,保存完整。

由厢房两侧拾七级踏步而上为五福堂,木柱、石墩、木梁、木檩,全为木制构件。正厅上悬挂“祖德流芳”牌匾,下供奉高氏先祖牌位,五福堂为高氏后裔供奉祖先牌位及祭祀,议事处所,长17.6米,宽10米,庄正高阔空爽。

1995年高氏后裔成立了高氏联谊总管会,高正平任会长,1995年、1998年,在县文物部门指导下,高氏后裔对祠堂进行了简单的维修,高氏后裔在此举行一年一度的宗族大会。

高氏祠堂建筑雄伟壮观,构思严谨,庄正肃穆,配合和谐,是宁乡县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

一、高氏祠堂是清代高姓族人为纪念先贤、纪念先祖而建的庙堂,是高氏宗族的象征,反映了当时高姓人口繁衍兴旺,权威位重的历史文化。

二、高氏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护栏等雕花,彩绘逼真,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建筑艺术价值。

三、高氏宗祠是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宗族、家庭、社会伦理道德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宁乡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宁乡县两个文明建设,振兴中华民族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995年,高氏族人六修族谱,定族规、家训,成立了高氏联谊总管会,高正平任会长。

2005年4月5日,宁乡县人民政府宁政发[2005]4号文件《关于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高氏后裔专门派驻人员管理使用,地方政府和周围群众切实注意保护,高氏宗祠保护较好。

沩山乡:沩山乡地处宁乡县西部山区,距县城92公里,与安化、桃江二县毗邻,是湖南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有名的茶叶之乡。村级区划调整后辖6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3097户,11237人。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5.58公顷。最高海拔1100多米,云雾锁山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沩山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遗址众多,密印寺、大沩凌云、芦花瀑布等构成了有名的沩山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鹤峰李家祠堂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鹤峰李家祠堂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祠堂

位于鹤峰县走马镇金岗村。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有前厅、正屋。均面阔14.6米,分别进深7.2米、4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二层楼。前厅为穿斗式构架,正屋明间抬梁式构架,两山穿斗式构架。封火山墙,山墙设有侧门。该建筑是鄂西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祠堂之一,对于研究鄂西宗祠建筑形制和特点具有典型意义。(第五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金岗村:金岗村位于鹤峰县东南部,杨铁线贯穿全村,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9亩,其中水田574亩,旱地565亩,茶园面积1128亩,猕猴桃面积60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25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500亩。全村327户,村民1100人。村“两委”4人,党员32人,男性党员28人,女性党员4人,流动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金岗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茶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岐山祠堂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岐山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歧山祠堂,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歧湖村,为五开间四合院硬山造建筑。纵进深29.15米,通宽20.4米,占地面积748平方米。整个建筑分门楼、大厅二进。大门外原有照墙,今已拆除。门楼五开间,中间大门,两侧边房,大厅下设闸式高门槛,门前左右各置刻花长石凳。门檐上雕有鱼龙状牛腿,轩梁间刻云彩纹饰。大门两旁外墙上有装饰精致的仿木砖雕。

大厅面宽20.15米,屋架结构明间抬梁式,用材粗大,梁上立卷刹短柱支托小抬梁、檀子。大厅前走廊为卷蓬顶,廊间穿插枋以及牛腿、雀替等部件全为镂雕装饰。其中枋额两面高浮雕亭台楼阁、历史文物、飞禽走兽等图案更为精致细腻。

歧山祠堂最引人注目处是大厅内的梁上柱间,无麻雀栖巢,无蜘蛛结网,无虫蛀蜂咬等现象,其中奥妙尚带进一步探索研究。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高桥镇:高桥,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港口城市宁波的西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东依宁波市城区,南眺栎社国际机场,西濒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北枕黄金水道姚江,杭甬高速公路和省道甬梁线从东到西横贯全境。全镇户籍人口4.87万人,辖20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和3个居民会,镇域面积53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渠河赵氏祠堂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大渠河赵氏祠堂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渠河赵氏祠堂位于张羌街道大渠河村,年代为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大渠河赵氏祠堂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羌街道:南张羌镇位于温县城东3公里,东临赵堡镇,西接温泉镇,北与北冷乡接壤,南到黄河,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1公里,全镇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滩区非耕地面积1.2万亩,辖15个行政村,10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7万,现有26个党支部,党员84 1人。素以铸造、制鞋业发达驰名,享有“铸造之乡”、 “鞋业之乡”美誉。 独具特色的工业经济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福安黄氏祠堂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福安黄氏祠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祠堂位于阳头,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重建。清顺治十三年焚于火,仅留后近。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仿明建筑重建,乾隆十六年淹于水,乾隆三十三年再度重修,现为清仿明代建筑,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

祠堂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516平方来。从东至西,依次为石牌坊(今已不存),仪门(仅存北端门),北宋古井、半月池、照壁、宗祠正门、戏台、大厅堂、祖宗堂、后院。建筑为砖木结构,单檐、双坡顶、以马头墙和廊屋组成封闭式建筑,别具一格。

祠堂分三进,深57.3米,宽18米。戏台屋顶建有牌楼式太子亭,飞瓦重檐气势磅礴。祠内14根大柱分两列挺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厅堂祖宗堂之间天井雨亭别具一格,是明清建筑中上乘之作。祖宗堂正中设太祖龛,两侧廊室设各设支派祖龛。堂后有院,南则有祀房。

宗祠建筑工艺精巧,大量采用木雕、彩绘,花鸟人物楚楚动人、活灵活现。楹联、匾额琳琅满目,无不展现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牌匾等文物曾送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家族谱展,享有盛誉。

2019年10月7日,福安黄氏祠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董仲舒祠堂遗址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董仲舒祠堂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董仲舒祠堂遗址”位于枣强县王常乡后旧县村村西,始于明代,对于我们研究和探讨董仲舒儒学文化和明代祠堂建筑风格等提供了重要依据。董仲舒,枣强人,西汉经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对《春秋》领悟深透。在继承发展传统儒学基础上。创立了新儒学。汉武帝采纳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确立儒学为国家政治学说。从此开两千年封建社会奉儒学为正统思想之先河,历代封建帝王称他为“阐道醇儒”,世人称“董二圣”。

他的主要著作《春秋繁露》、《春秋决事比》、《春秋决疑》、《举贤良对策》等。现董仲舒祠堂遗址上,保存有董仲舒保护室一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董仲舒石像,置于内。保护室东西8米,南北6米,占地面积为48平方米。遗址,东西长151米,南北150米,占地面积为22600平方米。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韩安甫及妻姚氏施财重修祠宇,明三暗五。匾额“阐道醇儒”,门两侧木雕对联“才贯天人共仰廷陈三策,文兼敦化永传学富五车”,绿瓦盖顶,饰有脊兽,飞檐翼张,雕梁画栋。木雕阁内奉董仲舒石像。院落幽深,苍松参天,东西廊庑各二间,石碑一通。昂首怒目。歇山大门,门楣董子祠,门内一影壁,四周高墙围绕,祠前有一角亭,内立三策碑,左右一古井一池塘,正前方有长方平台,寓意属笔对策。历经风雨沧桑,天灾兵祸,民贫无力修善而倾圮。

地址:枣强县王常乡后旧县村村西

咨询电话:0318—2026053

王常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6.1公里。乡政府驻地后东王常村。前旧县村为枣强县最早县治所所在地,后旧县村是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故里。该乡交通便利,枣(强)景(县)路、石(石家庄)德(州)路从境内横穿而过。乡级公路通往县城。全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皆为自然村。全乡共6810户,21110人。该乡地处清凉江及其东支流之间,地势低洼,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碧江泰兴大街祠堂群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碧江泰兴大街祠堂群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碧江泰兴大街祠堂群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由尊明祠(五间祠),澄碧苏公祠,丛兰苏公祠,逸云苏公祠和何求苏公祠等五所明清祠堂组成。

尊明祠 又名兹德堂,俗称“五间祠”,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头进和中座,面积1107.2平方米,整所祠堂从形制到建材都保留着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建筑总宽32.45米,中座深三间,七架粱加前后各四步梁,纵深达14米,这尺度在省内现存的五开间,七架梁古建筑中实为罕见。

华南理工大学东方建筑文化研究所对尊明祠的评价是:其建筑梁架及石柱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形制为民间祠堂中少见的五开间,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其大殿建筑风格雄大而不失优雅,细部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何求苏公祠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祠内尚存明代古井一眼。现存祠堂面积386.28平方米,硬山墙,龙船脊,祠堂两旁有门巷。一座砖石结构的牌坊把天井隔成两半。牌坊双面石刻坊额,前面坊额“世承天宠”,是明代诗人学者,南园后五子"之一,陈村人欧大任题赠,其上款苏顺为北厅房的十三世祖,受封“儒林郎”,与欧大任是亲家;背面坊额“博学鸿词”,是刘庶“为乾隆元年部举鸿博古侪苏老先生珥题”。苏珥号古侪,北厅房二十一世祖,是广东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乾隆元年曾被荐举而没有赴京应试。

逸云苏公祠建于清代,面阔三间,深两进,总宽10.88米,深16.8米,建于清代中后期,为碧江苏氏北厅房的私伙祠,镬耳山墙,灰塑博古脊,建筑主体完好。头进水磨青砖外墙,凹肚式大门。后座大堂仅设两根金柱,瓜柱抬梁式梁架前端借助次间前檐墙承托,结构有别于常见的祠堂四柱大厅。厅内红石祭坛,仍十分精美。

丛兰苏公祠建于清代中期,与澄碧祠隔一小巷,两所祠堂在巷内有侧门互通。丛兰词面阔三间,进深三座,总宽11.4米,深34.3米,面积381.1平方米,后寝已坍塌。丛兰词的建筑布局与澄碧祠十分近似,但规模略逊。中座大殿的金柱柱质呈花瓶状,雕刻精美。

正门仍保留着苏鹤题写于清嘉庆十一年(1767年)的石门匾,可见其建筑年代晚于澄碧祠。

澄碧苏公祠

澄碧苏公祠

澄碧苏公祠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祠堂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三座,总宽12.75米,深37.14米,面积473.53平方米。镬耳山墙,博古脊,砖雕墀头。头进设塾,花岗石方柱弓梁,雕刻精细。外山墙两旁为对称的外巷,均设巷门楼,形似青云巷。

碧江社区:碧江社区居委会位于北滘镇镇区东北5.8公里处,是顺德的“东大门”;辖区总面积为8.9平方公里,共有12个居民小组,社区常住人口28000人,其中户籍人口14827人。据县志记载:碧江源于宋代建村,古称“迫岗”,因村内土岗有二岩石相互挤迫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称碧江,并沿用至今。碧江原属番禺紫泥司龙头堡,明景泰三年(1452年)划入顺德县治,民国期间属第三区。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