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毛毡草的阅读理解(精彩20篇)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试卷上的一重要部分,占据分数也很高。有些学生觉得语文答案太灵活了,作答时难以把握,一不小心就会失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毛毡草的阅读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7081

文章

1000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全文共 7331 字

+ 加入清单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误区提醒

例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临于泉上者()

(2)佳木秀而繁阴()

(3)山肴野蔌()

(4)觥筹交错()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贮故书在壁间()

(2)徒见其浩然无涯()

7.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8.欧阳修少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答案:1.六一居士北宋(或“宋”)2.(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或“像鸟展翅的样子”)(2)开花,这里指滋长(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3.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野花、树木、风霜、水石”)4.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引出后面的三幅图画”“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5.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6.(1)旧,旧的(或“原来的”“过去的”)(2)“边”(或“际”“边际”)7.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8.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都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助读:

所选的两篇都是欧阳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传诵的游记,后篇是往事回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欧阳修的思想情怀。

第1题考查文化常识。易错之处是误填他人的字号,误填朝代。如果了解欧阳修字号的来历就不会记错。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见他怡情书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第2题、6题考实词解释。最易错的是“翼然”“蔌”“觥”三处,这些字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多见,答题时可能误将它们解释为“飞起来”“野草”“牛角”。此外,将“秀”解释为“出头”,也不正确。“翼然”,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然”,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现代汉语中还有这种用法。“蔌”,蔬菜的总称,这里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还用“山肴野蔬”一词,但“蔌”字不常用。“觥”是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秀”,原指谷物吐穗开花,这里指繁茂、茂盛。考生往往能大致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却不懂每个字的字义,所以容易出错。

第3题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语句翻译。“山间之四时也”是总收的一句,从这里向前找,找到表现山水之美的四时景物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译出。错误之处在于不能准确说出原文意思。能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也对,但缺乏美感,不是最佳答案。

第4题考写法分析。容易误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写太守野宴,由远及近的写法。这样作答只从取景的立足点看,没有从深层的因果关系去考虑。滁人安乐,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欢,写“滁人乐”是为了引出“太守醉”,为下文作铺垫。从全文看,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此处也是一种烘托。

第5题考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文意概括。最易造成失误之处是对“醉”的理解及由此引发的感情体验,误认为作者是一种“醉醺醺”的借酒排遣抑郁,看不到作者与民同乐,陶醉于山水秀色的积极生活态度。与一般的迁客不同,欧阳修在谪居时期,其人生态度也是积极的。

第7题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发现文集”“借书回家”三个要点概括叙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两点中的某一点,得到书的经过便说得不完整。如“从李家讨得韩愈的文集”或“发现几本破书就借回家读”。

第8题考查阅读感受。开放性题目,可从“好学”的角度谈感受。如果感受认识比较肤浅,或者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就有可能失分。能结合自身谈感受,或能对借书、好学作出合理的评价,认识到少时好学与后来大有作为的关系,作答就更深入一层了。

【典型例题透视】

例观山水之美景

【甲】《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

【乙】《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如盖(),如龙蛇()……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山者。(选文有改动)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娑。

1.“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3.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5.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

6.【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7.翻译下边的句子。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答案:1.《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2.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自此”后断一处不扣分)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达到。旦:早晨。4.“竖”“张”“走”5.“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7.介于香炉峰(或“山峰”)、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庐山之最(或“第一”)。(境:地方;胜:美好的,优美的;绝:最,极;甲:第一。重点看以上四个关键词,大意正确即可)

透视?助读:

这是两位历史名人讴歌山水的妙笔精品。

甲文选自《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也被称为“千古奇书”,是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写实著作。太和山即武当山,为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内。山中殿宇规模宏大,自然风景绝佳。本文记叙的土地岭是又一处美不胜收的桃源胜境。徐霞客对山岭间的景致给予了清晰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记叙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环境,匡庐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峰腋寺”,秀甲庐山,自然是绝胜之境。

感受山川形胜之美,是情操陶冶,也是审美享受。

第1题考查文体意识,对古代散文文体“记”的把握。“记”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以记事为主,一种以写景为主。“记”通过记事或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题干中的提示“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最近似”很重要。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看,《游太和山日记》以叙事为主,穿插景物描写,这和《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相似;《庐山草堂记》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这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似。

第2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的前提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前面的内容是粗略记叙行程中所到之处。这一句中先读懂“连逾”是“接连跨越”的意思,从这里起镜头掠过一片山岭,接着出现具体的景物描写,显出了几幅画面。写了桃李,写了山花,最后用“幽艳异常”收束,所以将句子断为:“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断开的每一处,都有相对完整的意思,连接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第3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溯:①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义;②追溯,是后起义。蹊:①小路;②蹊跷。及:①到达;②赶上;③比得上;④推及、顾及。旦:①天亮;②(某一)天。根据文中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溯溪行”,即“顺着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为“逆流而上”;“蹊径狭”,即“小路狭窄”,“蹊”“径”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屦可及者”,即“拄着拐杖穿着鞋子可到达的地方”,所以“及”为“到达”;“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为“早晨”。

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熟悉它们的义项;在结合具体的文言句子进行解释时,注意选出符合上下文的义项。

第4题考查主谓词语的搭配。所给的“竖”“张”“走”三个词语都是动词,必须明白和它们搭配的“幢”“盖”“龙蛇”是什么意思,接连三个“如……”的本体事物是“古松”与“老杉”的枝柯。“幢”是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名词,这里不是与建筑物有关的量词,“竖”可与其搭配;“盖”,古代称伞为“盖”,有遮蔽作用,所以与“张”搭配;“龙蛇”是蜿蜒行走的动物,可用“走”字作谓语。填入后,句子完整恰切地表达出对古松、老杉的形态描写。

此类题不是简单的用代入法就能济事的,一定要弄清相互搭配的词语组成后表示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在文中是否说得通。

第5题考查对阅读信息的提炼和文意把握。从“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中可以看出庐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解题时要针对问题找准相应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关键词语并限定四字作答。

第6题考查课内文言名句的默写和课内外知识的链接。考的是对《醉翁亭记》相关内容的识记,并由本文的描写引起联想。注意提示“四季之景的句子”,所写语句不可多出或遗漏。

第7题考查句子翻译。这个句子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有四点:其一,“介”字后面省去了“于”,翻译时要注意补上;其二,“其境”指代的是“那个地方”,说“草堂”反而不合适;其三,“胜绝”指“最美好的”;其四,“甲”,是“第一”的意思。词语的意思理清后,再将句子的意思理顺。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对常用的虚词、固定短语、修辞格以及特殊句式,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二是从宏观上,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不要断章取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不适合孕妇阅读的书籍有哪些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怀孕的女性来说,看书是最好打发时间的一项活动,这样不但能丰富自己的学识,而且还能让自己的心情变的平和安静,让胎儿能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那么不适合孕妇阅读书籍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激动人心的惊险故事

让人心跳加速的刺激性娱乐都会影响到胎儿安全,是孕妇不宜的事项,也是进行任何活动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所以不管是看电视、看电影或者看书,孕妈咪都不应该看那些情节紧张的惊险故事,特别是独自一人的时候,若发生危险,后果更难处理。如果你是一个对宝宝有责任心的孕妈咪就应该在孕期远离它们,不管你有多喜欢那些惊险故事。

2、哀婉动人的悲情小说

女性在怀孕期间心理是很脆弱的,情绪也很容易陷入低谷,特别是有的孕妈咪平时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在产前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所以,那些充满悲剧性的灰色情节小说虽然文笔优美、哀婉动人,但不适合怀孕的女性阅读。

3、悬念跌宕起伏的长篇小说

阅读多少也是会消耗体力的,即使在非常安逸的状态下,所以,孕妈咪阅读书籍的时间也要掌握一个度,不要长时间的沉迷于小说里面。现在很多作品为了吸引读者,情节制造的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孕妈咪若过分沉迷于这些情节,没有控制好阅读的时间,就会消耗过多精力,影响胎儿发育,必须严加预防。建议准妈咪阅读的书籍最好能有陶冶情操、稳定情绪的作用。

4、二手书和旧书

怀孕后,孕妈咪的免疫力下降,若接触二手书或旧书,很容易感染到上面的细菌、螨虫等微生物,大大增加感染疾病的几率,所以孕妈咪也不适合做翻晒旧书、打扫书架之类的事情,灰尘比较多。若孕妇比较喜欢看老书,可以先把旧书进行消毒处理后再看或者用电子书替代纸质的书本,当然用电脑屏幕阅读的时候,电子辐射是一个隐患,所以时间也要控制好。

5、边看书边走动

孕妇本来挺着个大肚子就行动不便了,若是一边看书还一边走来走去,很容易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撞到桌椅或者被其他物品绊倒,从而发生流产等危险的事情。建议孕妇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安静的坐下来,专注看书。

6、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

女孩子看电视、看电影、看书都有边看边吃零食的习惯,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就吃下过多零食,容易导致肥胖,而对于孕妈咪来讲,会因为妊娠反应导致饮食混乱,营养失衡,最终影响的还是胎儿生长发育问题,并且孕妇因为体形的变化在产后很长一段时间更难恢复了。所以,孕妈咪看书就看书,就没必要与饮食同时进行了,专注的为宝宝讲一个故事,看一些积极的书籍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孕期阅读书籍有哪些选材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适合孕妇阅读书籍,在选择上没有年龄段的限制,在体裁上也可以丰富多样、不拘泥任何一种形式,但总的来说,应当是能让心情安逸、陶冶情操、带来美好感受的读物;最好,是可以激起母爱、唤起女性温柔情感的作品;并且,考虑到孕妇的身体因素,这个时期阅读的书籍最好是散文、诗歌一类的,可以随读随放,长短由心,不受太多的时间限制。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孕期阅读书籍有哪些选材吧。

1、亲情绘本类:

比较其他文字读物,优秀的图画书中有着和谐动人的色彩、引人遐想的画面,可以给人在阅读的同时带来纯美的艺术享受,亲子阅读类图画书中简单又饱含爱意的故事,也适合有足够时间来回味它们的母亲们欣赏;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妈妈们先读了并且喜欢上的图画书,可以在未来再和孩子一起分享,那时候重读的滋味,一定与自己在孕期的阅读全然不同,这种一书两读、分享温情的机会,又怎么可以错过?

2、育儿书籍类:

这种书倒不是用来做胎教的,但作为亲子教育的重要一课,却也是最应当提前进行的。其实,如果在没有怀孕而是预备做一个母亲的时候,就先读一读这些书,会更加有好处。但是,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那么,在孕育新生命的这十个月里,作为一个乐于学习、善于阅读的母亲,抓紧时间来读一读这些书,总比在孩子出生后才发现自己对育儿的方方面面一片茫然要来得好得多。

3、有声读物类:

对于丈夫不在身边的孕妇,有声读物是一个很理想的补偿,对于喜欢自己朗读的准妈妈,有声读物也是一种疲惫时的调剂品,而且,一些有着优美背景音乐的有声读物,在阅读胎教的同时又起到了音乐胎教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不过,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有声读物是所谓的名作改编缩写版,由于改编水平不一,质量也良莠不齐,因此,在选择时应尽量避免这些种类的读物。

就是孕期阅读书籍有哪些选材的内容介绍,如果你对孕妇孕期必读书籍推荐等有关孕妇用品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孕妇类书籍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生物信息护照

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信息护照

①从2006年11月30日开始,凡欲进入美国境内的“免签证计划”成员国(例如欧盟和日本)公民不需要签证,但是他们必须拥有一张特殊的生物信息护照。

②生物信息护照是一种用生物识别技术制作的证件,也就是在一张电子卡上存储了有关持卡者身体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这些部位主要包括虹膜、视网膜、脸、手、耳、指纹等,还有嗓音、签字等信息,而且这些生物信息都可以数字化和信息化。这种新型的护照可通过光学读出方式来确认其真伪。电子卡上的机器可读区带(光学读出代码)可以将持卡人的真实面貌呈现给出入境口岸的读解机器;机器可读区带上的证件持有者的姓名、国籍、出生日期、性别、证件号码、证件有效期等可在读解机器上读出。检查人员将机器可读区带表示的信息与已经存放在远程中央数据库内的储存在模板中的信息进行对照,便可鉴别护照的真伪。这样一来,任何持盗窃来的或者伪造的护照的人都将被拒之国门以外。可以说,生物信息护照是目前最安全的护照。

③现在,很多国家的政府认为有必要推广使用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制作的证件。美国在2002年作了一次人口身份普查,结果发现有750万人冒充身份。在其他西方国家,也有不计其数的假护照、假身份证或者假驾驶证。而假身份证往往成为某些人犯罪的工具。

④一个文明社会应该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提供便利。那么,生物信息证件的使用是否能方便人们进行合法的活动呢?如果某人持有的一张证件集中了他身体多部位的信息,那么他是否会成为别人进行肉体攻击的目标呢?识别生物信息证件实际上是对信息卡的处理,如果各个出入境口岸的信息处理设备不统一,或者使用的算法不一样,那么在使用识别生物信息证件时错误率是否会升高?所有这些疑问的提出不是没有道理的。另外,今天旅客通过机场的证件检查口只需要十几秒钟,由于使用生物信息证件需要检查的项目增多,势必会让旅客延长等候的时间。由此看来,缩短证件检查时间也是生物信息证件制作技术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历来如此。人们为了安全而发明了更先进的技术,但是不法分子也会想出蒙混过关的种种手段。例如,他们可以用明胶制作能骗过检查设备的假手指。明胶手指按出的假指纹与真手指按出的真指纹差别甚微。但是,更先进的检查设备还是能够分辨出真假手指之间的湿度、电阻率、透明度、密度等指标的不同。尽管生物信息证件存在遗失、被盗和被人复制的危险,但是只要持有者保守密码,被盗用的和复制的证件仍没有效用。

1.下列对生物信息护照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它是“免签证计划”成员国公民2006年11月30日进入美国时必须拥有的特殊护照。

B.它足以数字化和集约化的方式存储了持卡者身体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的证件。

C.它是存储了持卡者身体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并能以光学读出方式辨认真伪的证件。

D.它是用生物识别技术制作并可以将任何假护照拒之国门以外的目前最安全的护照。

2.作者列举美国在2002年作了一次人口身份普查发现有75O万人冒充身份,其他西方国家,也有不计其数的假护照、假身份证或者假驾驶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④⑤两节内容,把当前“生物信息证件”还存在的弊端补充完整。

①持证者有可能成为被人进行肉体攻击的目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旅客通过证件检查口时势必等候更长的时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推广使用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制作的证件的必要。

3.②使用识别生物信息证件时错误率可能会升高④生物信息证件存在遗失、被盗和被复制的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东坡卜居》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11,见东坡,泣自若12。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13,遂举以售诸14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15宁16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17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18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19,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20迎母还旧第,竟不索21其直22。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11老妪:老妇。12自若:依然如故。13不肖:不成材。14诸:相当于“之于”。15诀别:分别。16宁:难道。17徐:慢慢地。18售:这里是“买”的意思。19券:契据。20翌日:次日。21索:求取。22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闻:

(2)东坡亦为怆然怆然: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即:________

(4)竟不索其直竟:____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译文: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译文: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

答: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

答:

二、(15分)7.(4分〉(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竟然)(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8.(2分)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9.(4分)(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忍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0.(3分)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答出“东坡还宅”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11.(2分)示例一: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红毛毡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边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其人置毡岸上"中省略了介词于译文:英国过去是被允许与中国进行相互贸易的。守边主帅看见他们来的人太多,便禁止他们上岸。红毛人坚持要求只要给他们一块毡毯大的地方就够了。主帅想,一块毛毡毯大的地方容不下几个人,便答应了。红毛人把毡毯放在口岸边,上面只站得下两个人,他们拉了拉毡毯,就可以让四五个人站在上面了;一边拉一边就不断有人登上岸来,一会儿时间,毡毯就扩大到一亩地左右,上面已站着几百号人了。这些上了岸的红毛人忽然同时把短刀抽出来,趁主帅不注意发动了进攻,抢掠了方圆好几里地。

注释:

①红毛人:旧时一些人对英国人以及荷兰人的简称

②固:坚持

③请:请求

④无几:没多少

⑤并:同时

⑥且……且……:一边……一边……

⑦刃: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欣赏型考点

全文共 1644 字

+ 加入清单

考点内涵解说】

提取型考题实际上是阅读题中的一种信息筛选题。其显著特点,就是要求考生直接选用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句子等内容答题。这样的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便于阅卷与评分。请看下面一些中考原题,答题要求很明确,那就是考生得按要求“提取”。

1、“我”跟陌生人交谈时,原来是如何设防的?用原文中的3个四字词语作答。

2、根据第3段文字的内容,在下图的4个空白处填写相应的词。

3、从这一段冲找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句子。

4.这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主要意思,写出这个句子。

5、写出文中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6.用浪纹号在原文中画出明确表现这段文字中心的语句……

一般来说,回答提取型的题一定要用文中原有的语句答题,特别是在题目中有规定的情况下。但有的时候,也可从原文出发但不一定完全用原文答题,在原文很长的情况下,可对原文的语言材料进行浓缩。

【基本层级练习】

(一)昆虫对花的颜色也是有选择的。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更有趣的是有些花还选择昆虫。例如金鱼草,它的花平时闭合着,等到它所喜爱的一种小蜂飞来的时候,花就立即开放了。别的小昆虫来“叩门”,它理也不理。还有待宵草,它的花到夜间才张开笑脸。这时候,有一种白天总在阴暗的地方的小蛾,就飞来帮它传送花粉。

1.写出概括表达全段内容的句子:

2.文中哪一个字表现了全段文字说明的重点:

(二)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仅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因为他带给人们科学的实践精神,他教给人们怎样批判旧的学说,怎样认识世界。他首先告诉人们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类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事物的本质。譬如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就不能让直觉支配,以为太阳等恒星都在绕地球转动,而不去全面深入地研究太阳系内全部行星的运行。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1.文中点出哥白尼发表地动学说意义的一个句子是:

2、如果要迅速了解“他教给人们……”这一部分的内容层次,应该抓住这样两个语句:

【发展层级练习】

(三)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路过他最后的安息地,留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夭,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窿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教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基象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文中有这样两个字形容了托尔斯泰的基本特征:

2.用浪纹线画出选文中能简述托尔斯泰墓特点的句子。

3.文中有一个句子点明了托尔斯泰是能够“安息”的,这个句子是:

4.文中写托尔斯泰墓“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一个具体描写参观者崇敬之情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一)名句积界与运用(15分)

5.杜甫在《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绵时盼望得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两句赋予山河以生命和情感,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自己虽仕途受挫却仍然要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恩主题阅读:无言之美齐齐哈尔卷真题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①一次在朋友家做客,吃过饭天已大黑。快10点了,我们仍然聊兴很高。忽然朋友拨了一串号码,等了一会儿,传来电话接通的声音。只是接通之后却不见她说话,电话那一端也是静悄悄的。

②朋友的眼睛微微闭着,一副悠然神往的表情。过了五六分钟,她把电话放下了,回头对我一笑,说:“很奇怪吧?”

③我点头。

④她说:“我在给我的母亲打电话。”

⑤我问:“那你们怎么都不说话?”

⑥她说:“我母亲是个聋哑人。”

⑦我奇怪地问:“那她怎么能听见电话铃响呢?”

⑧她说:“我母亲的电话就放在床头柜上,她每晚都侧着睡,就是为了能看见来电话时话机上的来电显示。其实那个电话就是我和弟弟打,因为母亲什么也听不见,看见话机上的来电显示就会知道是我或者弟弟。母亲接起电话的时候,虽然不说什么,可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和母亲的心离得很近!有时深夜我会打电话回家,就是想知道母亲有没有睡,她睡着了就不会接电话了。”

⑨我的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很深很深的感动,一下子想起了远方的母亲,我很久没有给她打电话了。朋友打电话的事就像一枚落入我心中的石子,激起了我沉积已久的亲情。

⑩朋友那一刻的无言,实在胜过千言万语。她让我看到了亲情的另一种美丽,安静深沉,却又直指人心。这种美丽的亲情,就是我们眷恋的一切,就是我们好好活着的理由!

(摘自《感动人生》)

19.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0.指出第②段画线句子所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加以分析。

21.你怎样理解文章第⑩段中加点的“另一种美丽”?

22.生活中你一定感受这样“无言之美”,请你写出当时的情景。

答案:

19.一是交代背景,是在天已大黑,朋友家做客时打电话;二是点题,用“不见他说话”“电话那一端也是静悄悄的”来点出题目中的“无言”;三是设置悬念,接通电话而不说话,技法读者的阅读兴趣;四是铺垫,为下文写母女电话中的无言做铺垫。

20.方法:神态;分析:通过对人物神态描写,写出了朋友拨通母亲电话的满足感。

21.是一种安静深沉,却又直指人心的亲情。

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清秋书简

全文共 1820 字

+ 加入清单

清秋书简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明古人对秋虫之鸣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的感受进行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2.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虫声此起彼伏、优美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秋之天籁的迷恋和陶醉。

3.在秋夜静静聆听,并以心灵去感受那细小的音韵。

4.自然界中的秋虫之声,富有音律美和节奏美,如同动人的音乐;由此联想到古典文学里秋虫的意象,具有文学的抒情美,令人回味;在秋虫的吟唱中,或邀友品茶,或倚灯夜读,这种诗意的生活令作者的内心宁静、温暖而美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全球气候变暖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

①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3月14日发表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这会使中国、印度和尼泊尔数亿民众在几十年后面临缺水威胁。

②报告说,喜马拉雅地区是除了北极之外全球最大的冰川聚集地,而现在那里的冰川却在以每年10米至15米的速度迅速消融。

③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小组主任珍妮弗·摩根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将会首先引起附近河流水位上升,造成大范围的洪水灾害……但在几十年之内,情况就会发生改变,河流中的水位将会下降,这意味着中国西部、尼泊尔和印度北部的居民将会受到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影响。”

④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说,当喜马拉雅冰川融水减少时,水力发电能力也会随之减弱,这会使工业生产受到影响。水量减少还会影响农田灌溉,导致庄稼减产。研究发现,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那么最短只要20年,气候变化就会达到一个危险的程度。在2026年至2060年之间,全球平均气温将会上升2摄氏度。摩根说:“所有国家必须明白,气温上升超过2摄氏度这个极限是非常危险的。”

⑤喜马拉雅冰川是亚洲七大河流——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萨尔温江(中国境内称怒江)、湄公河、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居住在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数亿民众都依靠这些河流供给水源。

【相关链接】

新华社电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性科学考察队队长、冰川研究小组负责人康世昌说,通过观测显示,珠峰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在不断扩大。

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直观上珠峰地区冰川退缩强烈。珠峰海拔6520米的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从去年的海拔6300米区域扩大到今年的海拔6400米的区域。导致珠峰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2004年珠峰地区冰川消融强烈。

1.请在“相关链接”中用横线画出能具体体现第①段中“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这一说法的语句。

答:

2.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只要”强调了什么意思?

答:

3.概括①—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答:

4.假如你是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性科学考察队的一名队员,科考回来后,针对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现象,你打算向世人提出哪些忠告?

答:

参考答案

1.【相关链接】第二段句子“珠峰海拔6520米的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从去年的海拔6300米区域扩大到今年的海拔6400米的区域”下画直线

2.强调时间之短,说明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气候变化达到一个危险程度将是很快就会出现的事情。

3.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的影响(或“后果”“危害”)

4.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要求:围绕“保护环境”来回答。示例:大家要增强环保意识,控制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一切诱因;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保护我们的唯一家园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语病题之阅读“进补汤”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考点训练:语病

阅读“进补汤”

4.班主任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小明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文浩:暗换主语,结构混乱。“久久不能平静”的主语应是“小明”,这是毋庸置疑的。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我认为,可改为:“班主任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小明,使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切不可“偷梁换柱”噢!

5.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文浩:“切忌”表否定,“不要”应删去。总不能提倡中学生写作文造假吧!我想起了一个类似“病例”——“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防止”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无需再用“不要”。二者犯同一语病——误用否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小说类现代文阅读训练二、杂志风波

全文共 2224 字

+ 加入清单

二、杂志风波

梅贻涵

楼下的郝奶奶拿着一本杂志站在门口:“这是你订的吗?”

我一看,正是我等得着急的那本《诗刊》,高兴地说:“是我订的,谢谢您了!这杂志怎么跑您那去了?”

郝奶奶审视着我,把手缩了回去说:“这杂志放进我邮箱里了,我看上面写的地址是你家。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我不好意思道:“郝奶奶,杂志确实是我订的,没事乱翻翻。”说完又去接。

然而郝奶奶仍没有要给我的意思,继续问:“那你的邮箱里有没有一本《家庭》?那是我订的。”

“没有。”

郝奶奶仍满脸似信非信的样子:“那我的那本《家庭》哪去了呢?按理儿,你的放到我的邮箱里,我的也应当放在你的邮箱里了!”说完见方厅的桌子上放着几本书,便颤微微地走进来,侦探般一本本翻起来。翻的结果当然没有,于是郝奶奶很是失望地说:“这就怪了,怎么会没有呢?”

“您别急,郝奶奶,说不准现在正在路上呢,明天就到了!”我安慰道。

“不可能,以往这个时候早就到了。”

见郝奶奶正探头探脑地觊觎我的卧室,我强忍着火气说:“郝奶奶,您老慢走!”

郝奶奶听出我在下逐客令,边往外挪边说:“如果你看到那本《家庭》,一定要给我!”

送走郝奶奶,想到他吃不到我做的鱼,我难过得要哭了。

第二天,我刚进家门,郝奶奶又来追问。我真诚地说:“郝奶奶,明天您不要上来了,如果有我一定会给您老送去的!”

郝奶奶没吱声,扶着楼梯一点点地挪下去了。

第三天,我刚推开单元门,郝奶奶便迎了过来,着急地说:“看看有没有我的《家庭》?”

我打开邮箱,里面什么也没有。

郝奶奶满是疑惑地说:“怎么会没有呢?”

这时郝奶奶对门的刘爷爷回来了,见我们都在楼厅里,很关心地问:“怎么了?”

郝奶奶便将事情说了一遍。刘爷爷咳了一声说:“嗯,这理对,应当是放错了!”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然后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我呆在一边,满脸涨得通红,心咚咚狂跳着说:“郝奶奶,别急,明天我去邮局帮您老查一查。”

可第二天正赶上母亲病了,在母亲那忙了一天,连养活自己的菜摊也没出。晚上回来,老远就看见郝奶奶、刘爷爷,还有居委会的几个老太太都站在单元门口张望着。我怯怯地走过去,他们立即向我聚拢来。一个戴红袖标的老太太如盯落网的罪犯般盯着我,很严肃地命令道:“打开邮箱!”

我胆战心惊地打开邮箱,但邮箱很争气,里面仍什么也没有。红袖标非常威严地对我说:“走,上楼去看看!”

“那天郝奶奶已翻过了,没有。”

红袖标正色道:“脚正不怕鞋歪,既然没有怕什么?”

我正想发火,刘爷爷在旁语重心长道:“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这句话如一把锋利的刀,一下子捅到了我的痛处,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我低着头,乖乖地带他们上楼,打开房门,让他们乱翻起来。

第二天,我急忙往邮局跑,到那一查,确实送完了,只是不知邮递员将它塞到了哪个邮箱里。从邮局出来,我不知回去后该如何面对那些鄙视与怀疑的目光,正心烦意乱,见一家报刊亭里正摆着那期《家庭》,急忙买了一本。

回来后,我敲开了郝奶奶的门。

郝奶奶拿着一个有许多裂痕的破瓦罐走出来,接过杂志,仔细看了看,自信地说:“这就对了,怎能没有呢!”说完顺手把那只破瓦罐扔到门外,哗地一声碎了。

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只破瓦罐。

(选自《第四届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起因:邮递员错送“我”订的《诗刊》,送丢郝奶奶订的杂志《家庭》。

经过:

结果:

2.结合上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刘爷爷)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然后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话里有话,请根据语境,分别说出它们的潜台词。

(1)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故事令人叹息,发人深思。读了本文,你会对文中的“我”或“郝奶奶”们说些什么?(不超过80字)

答案:

1.经过:郝奶奶等人三番五次来“我”家查询。结果:“我”买了《家庭》杂志送给郝奶奶,导致误会更深。

2.(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刘爷爷看“我”和邮箱时异样的情状,从而表现刘爷爷对“我”的怀疑(不信任)。(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神态描写),逼真地描写出“我”突然被刘爷爷的话揭到短处时的神情,表现出“我”的伤心、痛苦、无奈。

3.(1)郝奶奶怀疑这本书不是“我”订的,她认为“我”是个地位低下的人,不可能有这么高雅的爱好。(2)你以前犯过错误“进去”过了,不能再犯错误了。

4.示例:对“我”: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误解甚至伤害,我们应该学会冷静面对,正确处理,尤其不能自暴自弃,要相信别人最终会理解自己的。对“郝奶奶”们:对待犯过错误的人,不要采取怀疑、鄙视的态度,要学会尊重、理解、宽容,要相信别人能改过自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生阅读方法技巧

全文共 2720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是自我充电的最好方法之一,把阅读当成一种平常学习习惯,那阅读将会是最好的自学老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生阅读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生阅读方法技巧1

1.目标阅读法。

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大到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

2.快速阅读法。

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口阅读时不出声,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简化,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阅读时尽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文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阅读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耍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

3.以意逆志法

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小学课本中出现一些古诗、古代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意义的作品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加深理解。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4.十目一行法。

清传学者阮元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晒之。夫必十日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这是说精读之法。有的书要速读p那是为了快速摄取信息;有的书要精读,这是为了从内容到形式仔细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笔法、作者的旨趣。

5.写写画画法。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p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看了小学生阅读方法技巧的人还看:

小学生阅读方法技巧2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如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我先问学生喜欢雪吗?再告诉他们带来了《雪孩子》的故事。随着我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奇特、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我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欲知故事情节,请自读课文。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认真读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文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用猜谜语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如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时,我先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画图画,人人不能离开它。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都想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干什么。这样很自然的就去读文,看看兰兰的小手干了些什么。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 即逐字逐句精讲细读的阅读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当拿到一篇语言隽永,运用典范的好文章时,我们就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因为学生年龄小,如果干巴巴的让他们这到那到,等于白搭,必须动手训练。每次我们先让学生晃晃自己的小脑袋,摸摸自己的小耳朵,大声回答:准备好了。看上去这个办法很拙劣,但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真的非常有用。因为在晃、摸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得到了放松,相当于小小的课间操,他们的思想一下子集中起来了。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精读句段,则要求学生琅琅诵读,通过眼、口、脑、身,变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片断,想象情境,感受作品的美。

2、快读法 现今科学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快读法。快读法的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大意,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一般情况,老师可先提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在规定的时间里读完,接着,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时间一长,学生读得快,理解得也快。学生速读的习惯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3、批注阅读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预先,我们统一了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同时还做好读书笔记。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并在摘记中写上一句话体会。每周一次,并及时检查评比,既查数量,又看质量。每学期评选两次优秀读书笔记,要摘抄,学生势必筛选,要筛选,学生势必认真鉴赏品位。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

4、小组讨论法 在学会批注阅读的基础上,由老师找一些有阅读价值的文章,统一发给每一位学生。先请学生自己轻读一遍,读的过程中,请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小问号,然后同桌或四人小组一起讨论逐个解决,接着推派代表大组交流:我们小组刚才提出了这几个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对一些难度大一些的问题,由老师进行启发引导。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能在阅读中充分融进了自己的个性,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得以了培养。

总之,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趴下

全文共 1663 字

+ 加入清单

遵义

二、阅读(50分)

(一)趴下(18分)

①美国大西洋赌城的一个周末,一位老太太玩老虎机赢了一桶25美分的硬币。他决定先把这桶硬币放到酒店房间里,然后再下来和丈夫一起吃晚餐。

②老太太捧着那桶硬币走到电梯前。她正要跨进电梯,却发现里面早已有人——两个黑人!

③其中一个身材魁梧,高大得有些吓人。老太太惊呆了,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黑人要打劫我。但转而又想:不要心存偏见,这两个黑人看起来都颇有绅士风度。可她思想中的种族观念根深蒂固,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让她不知道是否该走进电梯。

④太太呆呆地站在那里,犹豫不定地望着那两个黑人,既紧张又害怕,内心还有一种羞耻感。她想:但愿他们不要看懂我的心思。可她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她犹豫迟疑的样子如此明显,任何人都能看穿她的想法。

⑤老太太的脸开始变红。她知道自己不能老是站在那儿不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她终于迈腿踏进了电梯。她避开他们的目光,面朝外,两眼呆呆地盯着已经关上的电梯门。1秒钟,2秒钟,3秒钟……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她内心的恐惧也在一点一点地堆积。

⑥电梯依然原地不动。“上帝呀!”老太太心想,“我已被他们困在了电梯里,他们是不是就要动手了?”她心跳加速,所有毛孔开始冒冷汗。就在这时,她听到一个黑人说:“Hitthefloor!”(趴到地上)。本能告诉她:千万不要反抗,照他们说的去做。老太太慌慌张张地放开小桶,双手按地趴下。那桶硬币“哗啦啦”地掉在地上,到处乱滚。

⑦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电梯里一片静寂。几秒钟后,老太太听到一个黑人非常礼貌地说:“夫人,如果你能告诉我们你住哪一层,我们很高兴帮你按一下按钮。”她抬起头,疑惑地看着那两个高大的黑人。他们伸出手,将她搀扶起来。老太太有些不解,惊魂未定,两条腿也不听使唤。这时,那位黑人解释说:“当我和朋友说‘Hitthefloor’时,我是要朋友按我们要去的楼层按钮,而不是让您趴到地上,夫人!”(英语中“Hitthefloor”有两个含义:趴到地上;按电梯的楼层按钮。)

⑧两位黑人互相对了一下眼神,极力控制住自己不要笑出来。老太太感到无地自容。她想:我的老天,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

⑨三个人一起动手,将滚落一地的硬币一一捡起,放回老太太的小桶里。电梯到了老太太所在的楼层后,两个黑人坚持要把她送到房间门口,礼貌地道晚安,转身离去。就在老太太走进房间的时候,她听到两个人在楼道里大声笑了起来。

⑩第二天一早,一束鲜花送到了老太太的房间——12朵娇艳的玫瑰,每一朵玫瑰花上都挂着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随鲜花送来的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两位黑人的名字。”(选自《读书文摘》2011年2月总第210期,有删改)

9.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3分)

10.第⑧段“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中的“错误”指什么?她为何会犯错?(3分)

11.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2.两位黑人给老太太送花送钱的目的是什么?文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13.读完本文,你从老太太和两位黑人身上各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一)趴下

9.(3分)老太太突遇两位黑人的反应。(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即可给分)

10.(3分)老太太误认为两位黑人要打劫她而趴在了地上。(1分)原因是:①没有听出两位黑人说“趴下”一词的另一层意思;(1分)②有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1分)

11.(4分)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2分)这样写的作用是: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2分)

12.(4分)送花的目的:①表明他们早已看穿了老太太的心思;(1分)②表现他们的宽容大度、友善、慷慨大方。(1分)这样安排的好处:①两位黑人的表现与老太太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主题(1分)②用两位黑人的宽容大度、友善和慷慨大主反衬老太太的狭隘偏见和视钱如命。(1分)(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即可给分)

13.(4分)从老太太身上得到的启示:不能以貌取人,要平等待人,不要有种族偏见;(2分)从两个黑人身上得到的启示:做人要宽容、友善、大度。(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救父记

全文共 1842 字

+ 加入清单

救父记原文:

我一直觉得当爹比当妈还要难。过于强的父亲,是无法逾越的模板,是高处投射的阴影。即使人不在场,也满屋影影绰绰——都是他的审判之眼;不够强的父亲,则往往被嫌弃无能,陷人的命运于烂泥,可又无力拯救,他是所有的罪魁祸首,他是所有的无可救药。

我爸不强,按照非此即彼的原则,我心目中的他,可能更类似后者。

我爸叫大兵,当了快30年的乘警——火车上的警察。30年的时间里,他三天在火车上,三天回家休息,而回家了也经常是出门和兄弟吃饭喝酒。所以,在我漫长的童年里,经常觉得和这个酷似我的男人不熟。

我爸工作时候的英雄形象我从来没见到过,他有时会收到单位的短信,然后若无其事地说:“又让我们抓逃犯。”听起来很FBI,但从来没听说过他破过什么大案,也不曾立过什么大功。

乘警“跑车”的工资不高,制度也严。带无票亲友上车,就有可能“脱衣服”(就是开除出公安队伍),工作也并不稳定。

我10岁那年,家族团团圆圆吃年夜饭,我爸抽了根烟,忽然说自己要被调到一个非常偏远的小车站。全桌人一时都愣住了,没人听说过那个偏远的小县城,也不知道我爸会在那里待多少年。一会儿,女眷开始尖利着嗓子抱不平,男眷冷静些,说:“这事求求人,还有回旋的余地。”

嘈嘈切切说了半天,女眷们决定当天就去求情。临出门,我妈看了我一眼,年夜饭还只吃了一小半,我怯怯地径自吃,正在进行清盘工作。我妈对我说:“你也一起去吧。说不定你还能说上话。”那时我已经出了书,附近的大人经常带着孩子参观我,算是个小名人,家族中人觉得我比较像一个人物。

一行妇女,浩浩荡荡地去领导家楼下等他。我也油然而生“缇(tí)萦救父”的责任感和悲壮感。冬天的晚上,等了三四个小时才听到车驶近的声音,领导下车,不无炫耀地和簇拥他的人夸张地大声告别很久。当他终于走近,埋伏在花坛附近的女将们立刻慌乱起来,我分明感到我奶奶在我身后推搡我,说:“跪下,跪下。”

我就这样仓促地跪下,甚至都来不及找到我该面朝的方向。妇女们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叙说着冤屈。领导挣脱开之后,我们又去他家按门铃,骚扰了几遍,但终究没有开门。

从前,我爸只有一半时间在家,即使在家也没什么存在感,可他真的与我们分离,家里没有个男人的无助无告才变得明显,经常想摊开两手哭丧说:“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爸爸在那个小车站工作了半年,我搭火车,又换“黑摩”去看望了一次。那个地方荒凉但有人情味。我爸爸让伙房杀了一只公鸡,一大半的肉,都堆在我的碗里。我吃的时候,看见院子里的几只公鸡走来走去,很是悠闲,不知生死的样子。

上周,我爸爸来看我,表示如果我在京城待不下去了,不要死撑,可以回家乡的小城里啃老。说着,地打开钱包,给了我五百元钱。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收零花钱,胸中泛起无限暖意。温暖并不是来源于钱,而是喜欢这种庸俗的亲情体现,感动于这种简单粗暴地对我好的方式,让我觉得茫茫的无人区里还有个依靠。

(蒋方舟/文,有改动)

《救父记》阅读答案:

1.解释下面的成语。

(1)罪魁祸首:罪:犯罪魁:为首的;首:头目。作恶犯罪的头目,也指灾祸的主要原因。

(2)心血来潮:来潮:潮水上涨。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

2.“缇萦救父”是个历史典故,调动你的课外阅读积累,再写出三个孝顺父母的历史典故。

答案:卧冰求鲤、恣蚊饱血、鹿乳奉亲

3.“救父”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答案:起因:父亲被调到一个非常偏远的小车站。经过:家里的女眷找父亲的领导求情。结果:父亲还是被调到了那个非常偏远的小站。

4.为了说明“父亲不强”,文章略写了父亲的哪些事?详写了哪些事?

答案:略写:父亲倒班休息时和兄弟吃饭喝酒;抓逃犯没有破过什么大案,也不曾立过什么大功;“我”看望他时,他给我吃鸡肉;到北京看“我”时给我500元钱。详写:为父亲调离一家人去求情的前前后后。

5.文中几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一例。

答案:(1)以“从前,我爸只有一半时间在家,即使在家也没什么存在感”,与“他真的与我们分离,家里没有个男人的无助无告”对比。(2)领导和簇拥他的人夸张地告别与对待我们一家人冷漠的对比。(3)文章开头以“过于强的父亲”和“不够强的父亲”对比。

6.有人认为文章的第一、二段是赘笔,可以删去;你的看法是什么?

答案:不是赘笔,而是为后文的叙述做铺垫。

7.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请你自制一张贺卡送给父亲,在贺卡上写上你想对父亲说的话。

答案:爸爸:我知道您为了这个家在一直奔波,爸爸辛苦了,我哦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您为这个家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爱恨交加说臭氧

全文共 1673 字

+ 加入清单

爱恨交加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①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1.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答:

2.把第②段中划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

答:臭氧是

微量气体。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B.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氧污染。

C.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害人类健康。

D.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面影响。

4.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答:

5.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

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①“保护伞”比喻:

②“毒药”比喻:

参考答案

1.臭氧越多越好

2.地球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一种含有3个氧原子的(点拨:考查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的具体运用,要善于把几个分句合为一个复杂的单句。)

3.D(点拔:注意阅读文末的“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4.列数字运用具体数据准确科学地说明臭氧浓度哪怕稍微过高都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危害。

5.①能吸收(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大气层上部或平流层的臭氧

②对人体有害的近地面浓度超标的臭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细致捕捉动物活动来展现初春生机的两句诗是

,。

【答案】(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马说》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语段(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17.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19.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3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

全文共 1519 字

+ 加入清单

(2017·重庆中考B)蓝色能源

①“龙宫”作为神话里海底龙王的居所,曾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围绕它产生了众多故事。现实中“龙宫”自然是没有的,但迄今为止,浩瀚的海洋仍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海洋蕴藏的财富,大海深处的奥秘……一切都那样诱人。

②当今最诱人的海洋资源之一就是“蓝色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也不同于融于水中的铀、镁、锂,而是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点。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③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热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能的1%转化为电能,相当于新增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也就是每小时能发140亿度电。太阳辐射热进入到海面,绝大部分被表层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因此人们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时,将海洋表面的温水引进真空锅炉,温水因压力突然大幅下降立即变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流入海洋,如此循环使用。一般而言,冷、热水温差在20℃以上即可发电,因此若能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都利用起来发电,前景将十分诱人。

④无边无际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引退千里。海洋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起伏现象就是潮汐。潮汐发电就利用了潮汐能,人们涨潮时将海水以势能的形式保存,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据初步估算,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小时。潮汐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甚至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⑤波浪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色能源。“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据计算,全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波浪能有20﹣3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度。波浪能的利用将有助于缓解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⑥古往今来,海洋一直以其阔大的胸怀哺育着人类,吸引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探索并利用蓝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蓝色能源,大有可为!

(原文有修改)

(1)读完这篇文章,说说你对蓝色能源有了哪些了解。

(2)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使用了那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可以在南海开发何种蓝色能源。

【材料】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5月份测得水深30米以内的水温为30℃,而1000米深处便只有5℃。

答案:

(1)①蓝色能源的概念;②蓝色能源的特点;③常见的蓝色能源类型;④常见蓝色能源的发电原理;⑤蓝色能源的应用前景。

(2)加点词语“几乎”不能去掉,几乎是表示绝大部分情况,太阳辐射热被表层海水吸收,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海浪的能量惊人。

(4)可开发温差能。根据上文,太阳辐射绝不大部分被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在冷热水温差达到20℃以上时,就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而南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年平均气温在25﹣28℃,表层海水与较低层水温差多在20℃以上,因此可在南海开发温差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味蕾上绽放的爱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味蕾绽放的爱

○黎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10、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三)6.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2分)

7、(1)把鲜花送给爱花的活着的人,送给需要的人。(2分)(2)她从丧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需要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用处。(2分)

8.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了守墓人诚实善良、富有爱心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妇人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转变过程,提示了生活的真谛。其次,还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了老妇人前后不同的神态。(指出手法2分,阐述合理2分,共4分)

(四)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花生两件事。(线索1分,两件事各1分。共3分)

10、“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1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1分。共3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生这种特殊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分,点明“上承什么”1分,“下启什么”1分,共3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放的爱”是引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存储的爱的赞美。(“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1分,“爱的赞美”2分,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