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竹石竹石的作者是谁【20篇】

浏览

6212

文章

501

篇1:石竹梅怎么养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石竹梅,其性耐寒、耐干旱,不耐酷暑,夏季多生长不良或枯萎,栽培时应注意遮荫降温。喜阳光充足、干燥,通风及凉爽湿润气候。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石竹梅怎么养。

石竹梅的花语: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姹紫

石竹梅是多年生草本,常作二年生花卉栽培。茎光滑多分枝。原产地为南欧,本属共约300种左右,属名“圣花”,种名“有胡须的”意思。石竹梅是很好的切花,插瓶时很耐久,也可用作布置花坛、花境。

石竹梅叶长披针形,对生。聚伞花序,大形,顶生而呈伞房状;花美丽,有红、紫、白、粉红等颜色,并常呈复色,花瓣边缘有细锯齿,单瓣或重瓣,芳香。花期4月-10月,集中于4月-5月。蒴果长椭圆形,顶端4~5齿裂。种子扁圆形,黑褐色。

石竹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唐代司空曙在《云阳寺石竹花》写道:“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作者以悠闲的心情描绘出石竹的形态,以蝶、榴显示出石竹的重视。宋代王安石爱慕石竹之美,又怜惜它不被人们所赏识,写下《石竹花二首》,其中之一“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芬敷浅浅红。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解度春风”。

明《花史》载“石竹花须每年起根分种则茂。”扼要地总绍了石竹宜经常分栽的特征,清《花镜》也提到“枝叶如苕,纤细而青翠。”石竹花虽不是名贵花卉,但五彩缤纷,变化万端,性强劲,耐寒,从暮春季节可开至仲秋。

石竹梅的花语,是一则温馨的小故事,一位慈爱母亲不畏天寒地冻,不畏高山险阻,为患病的儿子上山采药。最后伟大的母亲感动了花仙子,花仙子赐予石竹梅,治好了她儿子的病。母亲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姹紫。

石竹梅怎么养:

1.当播种苗长1-2片真叶时间苗,长出3-4片真叶时移栽。株距15厘米,行距20厘米。移栽后浇水,喷施新高脂膜,提高成活率。

2.光照与温度生长适宜温度15 - 20℃。冬季应放温室,温度保持在12℃以上。生长期要求光照充足,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夏季以散射光为宜,避免烈日暴晒。温度高时要遮荫、降温。 3.浇水与施肥浇水应掌握不干不浇。当株高10厘米时再移栽1次。秋季播种的石竹,11-12月浇防冻水,第2年春天浇返青水。整个生长期要追肥2~3捉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要想多开花,可摘心,令其多分枝,必须及时摘除腋芽,减少养分消耗。石竹花修剪后可再次开花。

3.病虫害防治

常有锈病和红蜘蛛危害。锈病可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红蜘蛛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石竹梅的介绍:

石竹梅,也叫石竹花。花店老板说它叫“相思梅”,至于为什么这么叫,不得而知。它的花朵很小,只有一角硬币那么大;花单开,五片有细碎齿状边缘的花瓣,看似柔弱,却开得生气勃勃;叶对生,叶子有一点儿像夹竹桃的叶子,叶和杆都碧绿光滑,给花儿作了最完美的衬托。

石竹梅,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国,别名:中国石竹、 洛阳石竹、石菊、绣竹 ;花色多样,有粉、红、紫红、白或复色;单瓣或重瓣;有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四大名著作者 四大名著作者分别是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与高鹗(后四十回由高鹗完成),《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四大名著作者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吴承恩。《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又被称之为《石头记》 ,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文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

《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进行描写,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的全称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者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想表现什么 作者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现了什么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想表现出“雪”的景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是忽然一阵春风吹过,好像千万棵梨树都开花了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雪后清晨的壮美景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千古名句。这首诗是作者即将出边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友人武某即其前任,为送他回京,写下了这首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而且还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的点睛之笔就是这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春花比作冬雪,从中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丽的湖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湖 美丽的湖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湖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的湖》一文从“静静的湖”、“雨后的湖”两个角度来写湖,描绘出湖的动态美和静态的美,动静结合地表现出湖水的宁静与美丽,表现出作者对湖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美丽的湖》的赏析

《美丽的湖》一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叙述,先总写作者对湖的喜爱,然后分别描绘了湖在静态时的美景与动态时的美景,全面地表现出湖的美丽,从而抒发了作者对湖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文章的最后,作者总述全文,再次点明“湖是美的”。

《美丽的湖》的原文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怎么整天那么欢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么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雨丝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轰”,礼炮响了,大会就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色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江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江雪流露出作者什么心情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江雪表达诗人心中孤单寂寥的心境。全诗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借江边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心中的孤寂,借外部世界的纯洁寂静表现出一种孤傲清高的心灵境界。

《江雪》

柳宗元 〔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赏析

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句描绘出纯洁而寂静的天帝,在这个天地里,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这样宛若虚无缥缈、远离尘世的画面及其背后浩瀚无边的冰雪世界,给人一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想象,这首诗也描绘出诗人凛然不可侵犯的孤高性格。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静夜思是谁写的 静夜思作者的简介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平日喜欢饮酒作诗,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静夜思》、《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扬州旅舍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诗的一、二句是写的作者在异乡产生的错觉,将“月光”比作“浓霜”,形容了月光的皎洁,也表达了季节的寒冷,同时利用这两点烘托出自己身处异乡的凄凉之情。诗的三、四句是通过作者的神态来描写的,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描写得更加深刻。整首诗构思细致而深曲,鲜明地勾勒出了一幅月夜思乡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竹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竹石表达作者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这首诗注重表现了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用岩竹的坚韧顽强,烘托作者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竹石》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托物言志,通过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比喻自己自己风骨的强劲,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诗村夜的作者 村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村夜》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描写的是秋天的季节。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忆江南》等。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赏析

《村夜》这首诗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整首诗清新恬淡,让人可以感同身受。诗的一、二句渲染了秋夜的凄清,甚至可以听见虫子的鸣叫声音。诗的第三局是过渡句,将景色从村庄转向田野,描绘了一副新的画面;诗的最后一句则是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看见大自然的如此美景之后,不禁发出了感叹,沉醉其中。整首诗用词灵活自如,将山村的景色描绘成一副又一幅美丽的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陋室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陋室铭》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赏析

《陋室铭》通过对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陋室特点

1、品德高雅:惟我德馨。

2、环境幽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友人典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情趣古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歌唱祖国》词曲作者是?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王莘

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王莘,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50年9月15日,出差到北京的王莘看到排练游行队列中的神采飞扬的群众队伍和幸福可爱的少年儿童,想到新中国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令人心潮澎湃,心中充满了创作激情,32岁的王莘灵感突现前面四句歌词脱口而出。

王莘(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著名作曲家,是歌曲《歌唱祖国》的作者。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1936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天津音乐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协常务理事、 天津市音协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

1932年,14岁的王莘来到上海,在先施百货公司当一名见习店员。1935年,受到上海民众掀起的抗日救亡爱国运动的影响,怀有强烈的爱国意识,结识了左翼进步音乐家冼星海、吕骥、孙慎等人。

参加了冼星海、吕骥领导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到浙江宁波等地积极宣传抗日。1938年他奔赴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1942年,王莘开始担任群众剧社的领导工 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小歌剧《宝山参军》和大量歌曲,1949年1月,王莘率群众剧社的同志们进入刚解放的天津市。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

1950年9月15日,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天安门时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吸引,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32岁的王莘灵感突现前面四句歌词脱口而出。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出来。回家到时,王莘与妻子王慧芬同声哼唱,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微信读书怎么申请作者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随着软件阅读的发展,微信也推出了阅读。有些朋友不知道如何成为微信阅读的创作者。让我们来谈谈成为创作者的过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进入微信官方账号聊天界面,点击点击我,弹出投稿合作,打开投稿合作菜单,获取合作推送文章,打开会议介绍相关投稿注意事项和投稿人zd类型,一般以邮箱地址为主。你现在可以投资你的作品了。也许下次你可以在微信官方账号上看到你的作品。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个微信官方账号。当然还有很多,比如青年地理杂志、一纸荒原、杂乱无章、花边阅读等。你可以找到合适的微信官方账号投稿。

以上是成为微信阅读创作者的过程,希望能帮助那些不会加入微信阅读创作者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金色花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金色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金色花》这篇文章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原文刻画了一个天真顽皮的孩童形象,借孩子童真活泼的语言,生动地书写了孩子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

《金色花》的原文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作者是谁 苟利国家生死以是谁的句子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是林则徐,出自他所著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译文

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雪公主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格林兄弟

白雪公主作者是格林兄弟。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人的合称,他们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的搜集者。两人因经历相似,兴趣相近,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故称“格林兄弟”。

白雪公主的作者是格林兄弟。白雪公主(Snow White)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见于德国1812年的《格林童话》。讲述了白雪公主受到继母皇后(格林兄弟最初手稿中为生母)的虐待,逃到森林里,遇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历史学家巴特尔思据称白雪公主的历史原型是1725年生于德国西部美茵河畔洛尔城的玛利亚·索菲亚·冯·埃尔塔尔。

美丽的白雪公主受继母的嫉妒而被多次置于死地,最后在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的帮助下获得新生。爱慕虚荣、贪恋美貌的王后总是爱问镜子:“魔镜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当镜子说是白雪公主时,王后就伪装成巫婆,骗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吃下毒苹果的白雪公主被随后出现的王子救了,最终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王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经过17年的考证和讨论,德国西南部小镇洛尔的童话学者自信地表示,白雪公主来自他们的家乡。一时之间,洛尔成为全球白雪公主迷关注的焦点,远自日本甚至哈萨克斯坦的电视台均来采访。洛尔童话协会主席巴特尔斯表示,白雪公主名叫玛丽亚·冯·埃特尔,是于1729年6月15日在洛尔出生的贵族。

玛丽亚成长的古堡变成了一座博物馆。馆内有一面“会说话的”镜子——这种发声玩具在18世纪曾风行一时,而洛尔当年正是制造这种“魔镜”的中心。这块镜子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玛丽亚的“恶毒”后母,即父亲菲利普的第二任妻子克劳迪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作者作品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渔火诗歌点亮渔火的河面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点亮渔火的河面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在《渔火》这篇诗歌中,点亮渔火的河面作者想起了“眼睛”。河面上映照着的渔火就像是一只只睁开的眼睛,从而营造出了一幅静谧而美好的江边夜景,表现出诗人愉悦的心情。《渔火》的作者是诗人谭旭东。

《渔火》的原文

作者:谭旭东

夜静悄悄的

河水

是一个乖孩子

听月亮妈妈的话

睡觉了

渔夫点亮了渔火

河水

就像睁开了眼睛

在说着梦话

谭旭东的介绍

谭旭东在1991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主要作品有《母亲与孩子的歌》、《夏天的水果梦》、《生命的歌哭》等。谭旭东主编、翻译童书“成长的书香”系列、“为我的宝贝大声读”系列和《鸟儿们的小吃店》等近200部,出版文学理论批评著作《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寻找批评的空间》和《文学批评之维》等8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哪里 作者是谁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唯一的生存精品是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丝绸的颜色。作品以长卷的形式,采用分散的透视构图方法,生动地记录了12世纪东京(又称汴京、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行各业人民的生活条件,是北宋都城汴京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形势的写照。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对人们习俗和日常生活的简单描述,而是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下隐藏着神秘感。明线下交织着一条心悸的暗线,也是一幅具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通过表现惊马闯郊为伏笔,为整卷矛盾铺平了视觉中心。船桥的危险与桥上武官员的矛盾高潮,以及军事懈怠、消防不足、城消防不足、城市防御松懈、国门开放、商业侵街、商人囤粮、酒灾等场景。张择端通过绘画和建议,对城市防御、安全、交通等许多社会问题提出了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江南佳丽地的作者是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江南佳丽地的作者是谢朓,字玄晖,斋号高斋,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

全诗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作者简介

谢朓,字玄晖,斋号高斋,建元四年“解褐入仕”,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建武二年,出为宣城太守,因又称谢宣城。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因泄露江祏兄弟欲立始安王萧遥光事,遭构陷,死于狱中。谢朓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山水诗创作。谢朓以其清逸流丽、工细自然的诗笔,描写了以宣城为中心的皖南山水,对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作了新的开拓和发展,给后来的唐诗以良好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夫与蛇的作者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农夫与蛇的作者是伊索,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曾可能是埃塞俄比亚人,后做过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农夫与蛇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完集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农夫看到蛇冻僵了,非常可怜,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用体温让它苏醒过来。蛇受到了惊吓,等到完全苏醒了,便本能地咬了农夫,杀死了农夫。农夫临死之前非常后悔伤心地说:“我想要做善事,却由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

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讽刺了那些恩将仇报的恶人和帮助恶人的伪善的人,告诫我们要学会辨认是非,不要被美好的事物蒙蔽了双眼,因为狐狸也会哭泣、蛇也有落难的时候,所以这则寓言告诫我们要明辨是非,教导人们不能对敌人仁慈!在没有知道别人身份,不要随意轻信别人,坏人不会因为你的热心而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秋夕,夜色微凉,心中孤寂,且看作者如何表达心情!

全文共 126 字

+ 加入清单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

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