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安十二时辰曹破延为什么杀焦遂优秀20篇

长安公园位于广东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区,占地面积22亩,总投资3800万元,是长安镇政府为广大群众和外来员工提供的又一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安十二时辰曹破延为什么杀焦遂,供大家参考!

浏览

5734

文章

113

篇1:长安十二时辰许鹤子是谁?许鹤子为什么在意张小敬?

全文共 1497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剧情非常的紧急,一直都在强调时间这个观念,而剧情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当时看着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很有可能他们都是很有作用的,正派也不能全当好人,反派也不能全当坏人。剧中有一个当时长安的大明星许鹤子,她一出场整条街都沸腾了,这个许鹤子到底是什么人?经历了骚乱之后,为什么许鹤子对张小敬那么在意?

《长安十二时辰》又更新了,剧情一如既往的刺激烧脑,尤其是张小敬拦截狼卫的伏火雷马车那段,不要太刺激!

在前面的剧情中,狼卫们其实并没有多么讨厌,他们也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家乡。然而当他们拔刀刺向长安无辜百姓的时候,小编就觉得不能忍了,必须速度解决掉这些恐怖分子。

编剧也十分给力,整个过程中丝毫不注水,张小敬拼着一口气迅速拿下了三辆马车。在这个过程中,小编的神经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上,看着张小敬赤手空拳跟狼卫们打斗时,一颗心都是悬着的,然而小编很疑惑,张小敬身上明明有佩刀,他为什么不拔刀呢?

张小敬的佩刀在前面是有过交代的,这把刀是张小敬的上司用来侮辱他的。多年来张小敬一直佩戴着它,但却从未用过它,难道说张小敬已经忘了这把刀其实也是可以杀人防身的吗?

在张小敬拦截狼卫的过程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的表现也是相当给力了。他先是把崔器的兵权移交给了张小敬,在遭遇了靖安司众人的抗议时,仍旧没有动摇他对张小敬的信任,紧要关头更是亲自上阵将最后一辆马车引到了无人处。这个小神童是真的在为长安百姓的生命负责任,他的所作所为与只顾皇城安危的右骁卫军官形成了鲜明对比,李必这个英雄小编反正是粉上了。

都说张都尉捉狼时间紧任务急,大家看着张都尉跑酷的时候也是十分紧张,然而就是在这么紧张的时刻,长安城里总有一个明星人物拉慢了进度,这个人就是许鹤子。

许鹤子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正是张小敬独闯狼窝,崔器带兵援救的时候。崔器因为不满张小敬出卖暗桩小乙,故意挑了一个比较拥堵的路线,途中就遇到了许鹤子登台表演。

许鹤子表演的歌曲正是龙波曾经唱给瞳儿的歌曲,这首歌真的挺好听的,但龙波和许鹤子究竟有什么关联却是小编绞尽脑汁都猜不到的。

最初小编还挺烦许鹤子的,毕竟在这么紧张的时刻,因为许鹤子的缘故拦住了崔器等人援助张小敬,害得张小敬差点丢了性命。但张小敬这边的高危,搭配许鹤子这边的歌舞升平,却正好呼应了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许鹤子第二次出现时气氛更紧张,正是狼卫们赶着伏火雷准备为害长安的时候。许鹤子的粉丝们与狼卫们起了冲突,亡命之徒们索性大开杀戒。许鹤子的弟弟许歌不幸掉到了狼卫的马车上,亲弟弟遇险,许鹤子再顾不上明星形象,一边追着马车一边大声呼救。

许歌最终被张小敬救了下来,许鹤子对张小敬十分感激。张小敬拿下第一辆马车的时候,周围的群众们也是阵阵欢呼,在他们看来,张小敬就是英雄,而不是死囚。

张小敬做好事不留名,他没有追求荣誉的心思,现实也不允许他对群众们的感激欢呼作出回应。许鹤子为了知道张小敬的名字,拦住了匆匆赶来救人的崔器,最终得知了恩公的名号。崔器问许鹤子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张小敬的名字,许鹤子只说要替恩公祈福。

小编觉得以许鹤子的身份和影响力,她如果真的感恩张小敬的话,一定不会只是简单的在家里替他祈福。她是一名歌者,一定也擅长写词,如果她把张小敬的事迹写成歌词宣传出去,张小敬就真的成了英雄。

都知道张小敬是一名死囚,以林九郎为首的一群官员们正在搜集他的罪证,企图利用他扳倒太子。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后,张小敬仍旧是一个死囚,届时能够救他的,应该只有许鹤子了。

《长安十二时辰》剧情就凑刺激,断不可能出现无用之人。许鹤子的存在,除了映衬大唐的繁荣富强之外,应该还会决定了张小敬最后的生死,你们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是好是坏?林九郎结局怎么样了?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右丞相林九郎其实就是原著中的李林甫,只不过这次剧版把的确存在的历史人物都改了一个名字,以免出现争议。李林甫在历史上是一位权臣,也是使得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所以这次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林九郎的定位肯定不是一个善茬。林九郎和太子争权,李必站在太子一边誓要帮助太子继承皇位,所以他们在宫内最大的对手便是林九郎,那林九郎的阴谋究竟会不会得逞呢?

林九郎是好是坏?

有不少电视剧可谓是演出了电影的效果,像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其中一部,这部剧真的是太精彩了,无论是演员的台词功底、演技,还是服装和化妆,画面效果都拍出了电影般的水平。气势恢宏,看的完全停不下来。最重要的是,终于没有开头的片头曲了,这样直接开门见山太精彩了。而很多人想知道剧中的林九郎是不是李林甫,还有林九郎到底是好是坏?

《长安十二时辰》中右相林九郎位高权重,向来与太子为敌的他,也将太子的亲信李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林九郎作为剧中反派人物之一,据悉,他对应的,正是历史上的李林甫。

李林甫相信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他是唐朝宗室之后。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被晋升为右相,此后十九年的时间中,李林甫仗着自己宰相之位,排斥异己,祸乱朝纲,后来爆发安史之乱,也是因为李林甫重用安禄山所致。

李林甫曾经与武惠妃为伍,打算拥立武惠妃之子李瑁为太子,但是奈何武惠妃不幸病逝。之后纵然李林甫几次三番规劝唐玄宗,想要让李瑁入主东宫,可唐玄宗却看中了年龄更长的李亨,李亨被立为太子,李林甫的奸计未能得逞,此后,他便想方设法的与太子为敌,想要动摇李亨的太子之位。

历史上李林甫阴险、圆滑、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就像《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林九郎那样,李林甫的坏,是那种不动声色,城府极深的坏。他总是表面和颜悦色,背后使起阴招来却又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可惜的是唐玄宗晚年被李林甫所蒙蔽,没有看清他专横奸诈的嘴脸,最后竟将大唐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剧中林九郎的设定,应该就是一位反派人物。

林九郎结局

在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太子和右相林九郎暗中斗争都想夺权,在剧中林九郎已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宰相,那么《长安十二时辰》中林九郎结局会怎么样呢?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尹铸胜扮演的林九郎,是一名宰相,是有历史原型,林九郎的历史原型是右相李林甫。在剧中,林九郎很有计谋,而且很受皇帝的其中,皇帝看中林九郎的才能,连皇权都想交到林九郎的手中,但是,在这其中,还有一个人对皇权很看重,那就是太子。

而李必又是太子的人,太子与林九郎又是死对头,所以,不管为了什么,李必是必定会扶持太子执掌皇权的,因为一旦林九郎拿到皇权,那么李必负责的靖安司就可能不会在存在,所以,目前,权倾朝野的林九郎最大的对手是李必和张小敬。

不过,从林九郎的历史原型李林甫的结局来看,李林甫被封为最高的官职是晋国公,又兼尚书左仆射。不过,病逝后,李林甫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可惜的是,后被杨国忠诬告谋反,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不过,因为电视剧只有25集,所以林九郎的结局应该并没有出现在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为什么针对太子?林九郎的原型李林甫是什么下场?

全文共 1944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的林九郎的目的,就是想要让皇帝颁布他的诏令,如此一来,大唐的所有事务都交给他来处理,那么面对自己的政敌,也就是太子一方,林九郎就更有权势去打压他们了。可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林九郎现在这样打压他,难道不怕以后他报复自己吗?在历史上林九郎的原型李林甫,他的最终下场又是什么呢?

《长安十二时辰》中右相林九郎位高权重,向来与太子为敌的他,也将太子的亲信李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林九郎作为剧中反派人物之一,据悉,他对应的,正是历史上的李林甫。

李林甫相信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他是唐朝宗室之后。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被晋升为右相,此后十九年的时间中,李林甫仗着自己宰相之位,排斥异己,祸乱朝纲,后来爆发安史之乱,也是因为李林甫重用安禄山所致。

李林甫曾经与武惠妃为伍,打算拥立武惠妃之子李瑁为太子,但是奈何武惠妃不幸病逝。之后纵然李林甫几次三番规劝唐玄宗,想要让李瑁入主东宫,可唐玄宗却看中了年龄更长的李亨,李亨被立为太子,李林甫的奸计未能得逞,此后,他便想方设法的与太子为敌,想要动摇李亨的太子之位。

历史上李林甫阴险、圆滑、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就像《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林九郎那样,李林甫的坏,是那种不动声色,城府极深的坏。他总是表面和颜悦色,背后使起阴招来却又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可惜的是唐玄宗晚年被李林甫所蒙蔽,没有看清他专横奸诈的嘴脸,最后竟将大唐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们不光可以透过影像一窥当年盛世大唐的恢弘气度,感受缉凶捉贼、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氛围,但最令小编感兴趣的却是盛唐光辉掩映下朝堂斗争的波诡云谲。

电视剧创作苦于审核问题,对原著小说中涉及的一些历史人物做了不同程度的易名处理,比如主人公之一,靖安司司丞李泌被改成了李必;而他的老师,靖安司一把手,朝廷三品秘书监贺知章则被谐音成了何执正,但这都无碍整部剧的精彩。

整部剧中权谋斗争最为激烈的双方当属右相林九郎和太子李玙,看过原著小说或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应该不难猜到林九郎的原型是唐玄宗时期那位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而太子李玙则是平定安史之乱、后即位称帝的唐肃宗李亨(其实,历史上李亨在被确立为太子之前曾有过好几个名字,有一段时间的确名唤李玙)。二人在剧中的阴谋阳策虽有“艺术化地杜撰”,但他们你来我往的权谋斗争在历史上却是真有其事。

按理说,太子贵为东宫储君,那是迟早要继承大统的。在朝堂摸爬滚打多年,深谙权谋的李林甫应该是不遗余力地巴结讨好这位未来的帝国继承人。可事实却恰恰相反,稳居相位近二十年的李林甫却处处与太子李亨为敌,大有不把后者从太子之位撸下来就绝不罢休的架势。

二人的恩怨要从李亨尚未加封东宫之时说起,那时李亨还叫李玙,只不过是唐玄宗诸子中不太起眼的一位皇子,凭借着“遥领”的挂名军功而获封忠王,加官司徒。

737年(玄宗开元二十五),时任太子李瑛与庶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因各自生母不得玄宗宠信而私下有所怨言,后被驸马杨洄告发。玄宗宠妃武惠妃得知后对此加以利用,意欲构陷三位皇子,以便让自己的儿子入主东宫。

一向善于揣摩武惠妃心思的李林甫得知此事后,决心投其所好,在朝堂助其一臂之力。在内有武惠妃的枕边风,外有李林甫为首的一干佞臣的多番进言下,太子被玄宗废为庶人。738年(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太子李瑛和二王更是被玄宗下诏赐死。

太子被废杀后,东宫空悬,玄宗李隆基便召李林甫进宫商议储君人选。尽管武惠妃此时已经病逝,但李林甫还是决心押宝其子寿王李瑁(他不仅是武惠妃最为疼爱的儿子,也是杨贵妃的第一任丈夫)身上,于是数次向玄宗推荐李瑁。

玄宗本就疼爱李瑁,也确有将其列为储君的打算。但醉心帝王制衡之术的玄宗一看李林甫等人如此“看好”李瑁,担心一旦封李瑁为太子,朝臣会纷纷依附其门下,这样便会对自己的皇权形成实质性威胁。

于是玄宗决定立年长且势单力薄的忠王李玙为太子。不久,李玙被立为皇太子,改名为李亨。

李林甫一看入主东宫的并非自己极力保荐的寿王李瑁,这让他十分担心李亨登基之后对自己秋后算账,于是打算不惜代价也要将李亨从东宫太子的位子上拉下来。

在这之后,李林甫不仅使手段将李亨的妻兄韦坚、亲信皇甫惟明贬官,甚至还逼得李亨不得不休弃太子妃韦氏。羽翼尚未丰满的李亨对此也只能是多番忍让。

面对李林甫对自己儿子的多番打压,贵为天子的玄宗对此心知肚明,但却很少出面干预阻止。玄宗皇帝这种“冷淡”态度其实就已经说明了一切,或者说是玄宗不愿意看到太子一派实力过分强大,因此李林甫对太子系的持续打压可以说是得到了玄宗的默许。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这句话或许就能为我们解释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林九郎为何敢于对太子李玙步步紧逼。

每每在剧中看到太子如履薄冰的样子,小编我就不禁想到一句古话——“ 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长安十二时辰龙波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龙波究竟有何目的?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已经开始在网上热播了,虽说该剧播出没有多长时间,但是凭借着易烊千玺超高人气使得这部电视剧备受关注。但是不得不说这部剧所使用的道具确实精良,演技也是杠杠的。在这部剧中,龙波这个角色的目的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好奇,那么在这部剧中龙波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龙波的真实身份有是什么呢?

而事实揭开龙波的真实身份以及过往的遭遇,那么也就知道个大概。电视剧中人物简介上是这样介绍龙波的:看似是一位普通的异域教徒,实在暗藏心机。这简单的一句话,就说明了龙波这人不简单的,事实上也是如此。

据悉,在原著小说中,龙波的本名叫做萧归,曾与男主张小敬为国出生入死,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愿意以身殉国,当然,他们没有死,只是当他们从战场回到家乡的是,非但没有嘉奖,还迎来陷害,张小敬成为了死囚犯;萧归回来之后得知自己的姐姐被当地的县令污辱致死,而他想为姐姐讨个公道却找不到能为他主持正义的地方与人,因为官官相护,这使得他很沮丧,同时也心生怨念,恨天子、恨国家。

自此之后,萧归改名龙波,制定计划,想要颠覆这个国家,为姐姐报仇,若不是张小敬的存在,他或者也就真的成功了。据悉,张小敬虽然是成为死囚犯,但后来在机缘巧合可以“戴罪立功”,并且他内心也是正义的,也就扛起了拯救全城百姓性命的重任,与李泌携手,共同揪出真凶。而在原著小说中,龙波最后死在了张小敬的面前,蛮让人揪心,若不是那些不公,龙波也会是保家卫国的铮铮汉子。

据悉,在原著中,龙波并没有官配,不过在电视剧中却是有的,官配是鱼肠,关于二人的结局也是悲剧,因为,最后,龙波死了。据悉,《长安十二时辰》龙波是由演员周一围饰演的,他出道多年,有《我不是药神》、《金牌律师》、《红色》等多部代表作,而在生活中,与妻子朱丹低调幸福,婚后也育有爱情结晶,一家子其乐融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长安十二时辰平康坊为什么那么多青楼?平康坊是什么地方?

全文共 3453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长安一共有一百零八坊,每一坊也都有自己的名字,根据剧中人物的叙述,我们能知道能记住的其实并不多,但是其中有一个地方却是一直都出现的,平康坊。而且每一次提到或者来到平康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青楼和青楼姑娘们了,而且林九郎的相府也在这里,这个平康坊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青楼呢?

1

随着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唐朝的文化和蛊毒长安也跟着火了起来,长安是唐朝的都城,唐朝的昌盛也使得长安被赋予了特别的美丽。

长安的美在于繁华,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商人、旅客、遣唐使、胡姬、昆仑奴,还有各种各样的店铺和货物,人们都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

长安的美在于它的感性与柔情,英俊的少年郎对相爱的女子最好的承诺就是许她一世长安。

长安的美在于它的严谨与理性,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整个长安被分为了棋盘大小的108个坊市,其实有110个,每个坊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张小敬等人为了击败突厥人想要焚毁长安的计划,在长安和他们开始了猫捉老鼠的战斗,整个过程危险重重,九死一生,可是凭着张小敬坚定的拯救长安的信念,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守护长安。在整个过程中,除了指挥中心靖安司所在的光德坊,其中提到最多的便是平康坊。平康坊是长安最大的娱乐区,也是极为重要的消息传递中枢。

2

平康坊就是集娱乐和享受为一体的地方。

长安夜间实行非常严格的宵禁制度,从一更三点(即为晚上20:12,一更为19:00—21:00,一更为五点,一点相当于24分钟)的暮鼓,到五更三点(4:12)到晨钟,严禁老百姓随意上街走动,一旦犯禁,抓住了就是五十大板。可是长安内坊里却有一个不夜城,这便是平康坊。

不必否认平康坊有长安最大青楼,可是青楼不单是为人们解决生理问题的地方,这里的青楼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人们派遣烦忧,寻找爱情。

根据唐代孙棨在《北里志》中对平康坊之妓家情形叙述甚详:“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妓中有铮铮者,多在南曲、中曲。其循墙一曲,卑屑妓所居,颇为二曲轻视之。其南曲中者,门前通十字街,初登馆阁者多于此窃游焉。二曲中居者,皆堂宇宽静,各有三数厅事,前后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右对设。小堂垂帘,茵褥帷幌之类称是。诸妓皆私有所指占。

位置:通过孙棨的描述可以知道平康坊相对于曲江在城的北边,百姓都把平康坊称为“北里”。

平康坊分为三曲,北曲为较为低下的妓女所居,中曲和南曲居住的都是极为高雅的青楼女子,她们诗琴书画无一不精,而且有单独的阁楼居住,她们这样格调的女子可不是有钱就能够见到的,她们更多的是凭借技艺生存,她们是平康坊的坊中难得一见的风景。

3

平康坊的女子会根据评判标准有优劣之分。唐代社会最注重青楼女子的技艺,能歌善舞者居首,诙谐言谈居次,音律再次,居住及饮食最末。除了这种标准,另一种是以技艺为主,色居次位,身份再次。

确实可以理解平康坊并不是简单的青楼,这里的女子都是琴棋书画每样都精通的女子,“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所以当时的青楼中花魁并不是非常美丽的女子,反而是文学修养极高的女子。许多刚到京城应试的考生都会住在平康坊,一些青楼女子甚至可以作为他们开蒙先生。

青楼女子的顶级叫做“都知”(du),也称为“席纠”,就好像一场宴会的主持人,她不仅要活跃气氛,还要懂得各种诗词典籍、成语俗话,当大家在行酒令的过程中评判对错,让“觥纠”(负责罚酒的姑娘)去罚酒,要使整场的宾客都高兴,就是能够镇住全场。难度系数之高可以想象,这样的角色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做好的,担任这个位置的通常都是顶级艺妓。在《红楼梦》里鸳鸯就做过“席纠”的角色,她先喝了一杯酒开始做令官,带着大家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酒会。

4

平康坊女子的服务方式也有两种。第一种,居馆迎客,这种就是等着客人上门就可以了;第二种,应召出局,这种方式在当时非常流行,青年才俊、达官贵人出游踏春或是上元佳节赏灯都会早早到平康坊邀约女子,如果出门游玩没有女伴相陪会是一件非常失礼和丢面子的事情。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花非彼花,正是平康坊的美丽花容。

大唐文风开化,尚文狎妓,人们以逛青楼为风流韵事,因此平康坊声名远扬,想要进入平康坊中曲和南曲还是要破费一番功夫的。

5

进入平康坊的规矩:平素里,即便不是头牌,就算是稍有名头的姑娘,也都有各自的规矩,并非有钱有权就能随便见。最重要的是,中唐文风极盛,许多名贯长安的歌姬,都有以诗探花的雅事,若无拿的出手,或者让姑娘看对眼的诗词,根本进不得门,更遑论一亲芳泽了!

a、平康坊的规矩是“新郎君嫖资加倍”。

b、入门先喝酒,开宴要付300钱,入席乐队奏乐和酒菜上席才可请名妓娘子出来。

c、平康坊的妓女在每月逢八日可以到坊内的保唐寺听尼姑讲经说书,这也是文人们免费赏春的机会。

d、平康坊以汉族妓女为主。胡姬大多集中在西市、义宁坊、居德坊等西部里坊内。

e、唐朝最顶尖的名妓叫做“都知”,依据她们做“席纠”与作诗的能力来评判。

f、名妓主动赠诗必须和一首。

在唐代仍然少不了封建包办婚姻,因此很多新郎新娘都是到了成亲那天才知道彼此的存在,盲婚哑嫁又有规矩束缚着,想要产生出爱情非常的困难,所以平康坊应运而生,这里不单是解决生理问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文人墨客寻找爱情和心灵伴侣的地方,白居易、苏轼、杜牧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当时民风开化,并不会介意娶青楼女子为妻。

6

于是在平康坊这样的地方也诞生出了很多的爱情故事。

平康坊青楼中的爱情故事。白居易写过一世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这就是他写过年少相识的裴兴奴的。白居易在唐宪宗时任吏部侍郎,曾与好友贾岛、孟浩然探访长安名妓裴兴奴。兴奴颇有才气,尤善琵琶,她看重白居易的才华,与他往来密切,并愿以终身相托。可是后来阴差阳错嫁给了商人刘一色衰而爱驰,刘一家中有妻子,只把裴兴奴安置在一条游船上,偶尔才会来看她。兴奴伤心弹琵琶正好让江头送友人的白居易听到,两人这才重逢,几番周折裴兴奴获得自由便一直陪在白居易身边知道他去世。

除了白居易之外,曾经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也是唐朝名妓薛涛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苏轼和他的爱妾王朝云也是相识于微,“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诗词苏轼救了身为歌姬的王朝云,也才有了他们后来的故事。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写给一个青楼女子的。柳永也因为替青楼女子填词而出名。青楼中的女子也并不都是坏女人,在她们身上也最真挚的感情。

7

除却爱情,平康坊消息中枢的地位就极为凸显。平康坊在大唐东市的西侧,太极宫皇城的东南方,北侧为崇仁坊,因此平康坊也成为也是网红黄金地段。如今的位置大概在建国门外和和平门外的陕西日报社,西安市建筑设计院到机电部7院那一带。

平康坊就在皇城边上,而且还多官中要员的住宅都建在平康房内,比如宰相李林甫的主宰就建在中曲。唐时各地方驻京办事处叫做进奏院,崇仁坊内有进奏院二十五个,而平康坊内有十五个。由于崇仁和平康两坊紧挨着,很多驻京办事处的人员都住在平康坊。并且刚考中的举子想要做官便要到崇仁坊跑官,那么少不了也多拜会官员们,那么所有的消息便在平康坊中流传开来。

8

平康坊的消息传递中枢的作用分为明面上的和暗中的,明面上的消息在大家玩乐和茶余饭后就可以讨论知晓,但是暗中的消息却不是遮掩得到的。平康坊不仅仅承担着青楼为人们派遣烦忧的功能,其实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个地下长安,这里的长安和表面的繁华完全不同,这里黑暗恐怖,让人毛骨悚然。

在剧中这里由一个叫做葛老的黑老大掌握,这个地方也是官府无法触及的地方。他在这里不仅私下开设赌场、为青楼培训姑娘,而且他还贩卖着各种各样的消息,只要能够付出同样价值的筹码便可以的得到想要的消息,张小敬为了争分夺秒查到对手的消息做出了一个人一生中最难以做得决定,用自己兄弟的命来换取消息。这就是人性的抉择,这里的险恶不是单单数语就可以描述的,这里让人明白“每一个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你做出什么烟的选择这是你的本心,但是你要对选择之后的后果有足够的觉悟。”

长安108坊,每一个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和意义,其中平康坊最让人记忆犹新,浮华无波的外表下暗潮汹涌,正如我们所处的环境,每一天都是无数的事情在发生,可是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暗中保护着我们,保护着整个城市,这一种感觉才是“长安”给然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平康坊可以存在的理由。人不能够太势利,总要有理由才去做什么事情,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想要整个城市变得更美好,我们便可以付出全部的力量去爱护它、守护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安十二时辰檀棋骂张小敬登徒子,唐朝人是怎么骂人的?

全文共 3745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当中,檀棋面对张小敬,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应该就是“登徒子”了,登徒子可不是什么好词,这相当于我们现代骂人的话,说张小敬是好色之徒。但是在我们听来,这样骂人很显然就比现代人骂人要高级多了,那么唐朝人都是如何骂人的?古人爆粗口的话,我们现代听起来,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长安十二时辰》渐入佳境,张小敬跟檀棋撒狗粮的画面百看不厌。

张小敬每每想撩檀棋,檀棋一口一个“登徒子”。越骂,张小敬越是喜欢。

慢着,什么是“登徒子”?其实来自于一篇古代的自媒体文章,战国时楚国的宋玉写了一篇《登徒子好色赋》,就跟现代的“标题党”一样,古人没工夫细细琢磨文章里的内容,一看标题就自嗨起来,登徒子=好色,记住了!

想想也是佩服,唐代人骂人都这么斯文的吗?骂个流氓还得引经据典有出处,

很多人不禁感慨:古人就是有礼貌啊!毕竟连个粗口都不会爆……

这个锅古人是拒绝的。虽然没有现代的“三字经”杀伤力大,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骂人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生活在开明盛世,幸福指数在历史各朝代中居高不下的唐朝人,是怎么花样爆粗口的。

男女老少各有特色

唐朝毕竟是中华文明的顶峰,骂起人来也颇有大唐气度。

不像我们的国骂,男女无等,“老少咸宜”。唐朝人在爆粗口方面,有着不成文的“隐性规定”:男女老少分开,对妹子和小孩子客气,对糙汉子嘛,只能说,更加“具有想象力”。

对男人

专门骂成年男性的、适用性最广的就要数“xx汉”。在唐代,是一个贬义的粗话,而且应用广泛——前面加上职业就行。如“军汉”、“田舍汉”(农民)。

唐高祖李渊就曾经指着名相房玄龄的鼻子大骂他“读书汉”,明目张胆歧视读书人啊!或者加上别的形容词,组成“老汉”“痴汉”。

咳咳,在这里要申明一下,唐代的“痴汉”并不是指骚扰女性的色狼,而是指此人愚笨不堪的意思,痴乃痴笨的意思。

对女人

处在一个讲究封建礼教的时代,男人之间骂的糙一点无所谓,对广大妇女同胞还是要有所收敛的。逼急了,也就出来一句“妇人之见”——换成通俗话来说就是“没见识的傻老娘们懂个啥,不跟你一般见识”。

不过如果“妇人”一词用到男性身上,就不是太美妙了。唐代名将高仙芝曾经埋汰他的副将“面似男儿,心如妇人”——长者一张粗犷的男人脸,内心却像个女人一样婆婆妈妈,胆小懦弱。

就算犯错,被老婆暴打的鼻青脸肿,唐朝男人也不过骂老婆一句“悍妇”。说实话,在唐朝那个妹子普遍彪悍的年代,这是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太好说。唯有在自己心爱的小妾要被老婆卖掉,可能才会跳着脚骂“妒妇尔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跟现代不讲究的直接把女性骂成特殊职业者不同,唐朝人是绝对不会这样子去骂一位良家妇女的,“娼妇”“妓女”就是实指红灯区的特殊职业者,在唐代的地位并不如想象般低。譬如,唐代长安城的名妓天下皆知,现在有吗?

不过,唐代有种人是可以被明目张胆进行人身攻击的。

唐朝人骂奴婢,就没那么多顾忌了。“贱婢”大家应该也是听说过的,不过在唐代,“贱”并不是我们现代的对一个人品德性格的贬义形容,而是指人的身份卑贱。同时,在看脸的时代,年老色衰的老年妇女也会被不客气的来一句“X老妪”。

对孩子

七八岁,猫狗嫌,熊孩子自古欠揍。

《旧唐书》中有载,唐宪宗被白居易惹恼了的时候,曾骂过:“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耐!”当然,皇帝也就是骂一骂,生完气,继续让白居易给自己添堵。“小子”这个词渐渐成了全年龄层男性通用骂词。

市民工商都跑不掉

我们都知道,古代社会大致分“士、农、工、商”四类,既是职业类别,也是社会等级。对于这四等人,唐代的人民群众也有不同的粗口形式。

作为国家管理统治阶级,拥有自命不凡的本钱的“士”这个阶层,也不要妄想能够逃脱热情奔放的唐朝老百姓的调侃。他们有一个专用名词——“醋大”,经常前面还会加一个形容,“穷”。“穷醋大”!经常看古装剧里面,老百姓嘲讽学识不丰却偏爱搞一点酸文假醋的落魄读书人是“穷酸秀才”,原来这个叫法也有历史渊源。

这个阶层就很有意思了。古代的中国向来强调“重农抑商”,一边拼命压榨农民,一边在宣传口号上拼命抬高农民的地位。只不过,高坐庙堂的官员们是否真的在心里尊敬农民,爱护百姓,我们就不好随便说了。我们只知道,唐朝的官员更易在骂人时,经常互讽对方为“田舍奴”“田舍儿”。

就连皇帝也受到了社会风气的熏染。李世民骂魏征就是个大名鼎鼎的例子,有次太宗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魏征本身也是大族出身,绝非田间地头的老汉,李世民一口一个“田舍汉”,是不是带着统治阶级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雷海宗先生有本书《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讲中国的军人地位一直持续下降。

唐朝的武将,社会地位算是很高的了,但是吵起架来依然免不了被人说是“兵奴”“老兵”“兵家子”。尤其“兵家子”的说法,在魏晋南朝时期,门阀士族追求清贵高雅,厌恶俗物,最不喜流血流汗的兵事活动。如果能当太尉或者大将军就算了,中下级武将基本是人人避之不及,还要背后轻蔑的对那些寒门武将来一句“兵家子也”。

在世家大族势力还没有完全消融的唐代,“兵家子”差不多是对兵将爆的粗口中最不客气的话了。《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十九岁从军,一直说自己是个粗人,心理上低人一等。

工商等贱籍

官员之间互相骂对方是农民就算了,如果是两个农民之间发生矛盾爆粗口怎么办?不要紧,还有比他们社会地位更低贱的不是吗?至少农民阶级还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当工匠手艺人或者从事商业活动的,那是想都不要想了。也因此对他们的讽刺也更加的不客气:“市井儿”、“市井无赖”、“乞索儿”(叫花子)、“贱人”(卑贱的人)……

和 尚

唐朝大型佛教,和尚这个阶级的人员也迅速增多,人多了,素质良莠不齐,容易惹事。惹恼了别人,人身攻击是躲不了的。“秃奴”、“贼秃”我们还略有耳闻,“粗行出家儿”你听说过吗?唐范虑《云溪友议》中有言:“粗行出家儿,心中未平实,贫斋行到迟,富斋行则疾。”这里的“粗行出家儿”指的就是修行不到家,行为低劣的出家人。

鬼神动物来助阵

鬼神

唐代佛教兴盛,在皇室的引领下几乎全民信佛。佛教中的神鬼,也会在一不小心爆粗口的时候被积极运用。

“夜叉”是梵文"Yakşa"的译音,《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记载中说,夜叉是鬼的名字,行动敏捷又迅速,相貌丑陋还喜欢害人。这么一个新鲜的“洋词”尤其受到了广大男同胞的喜爱,“母夜叉”一词直到现在大家也不陌生(笔者要做一下澄清,女性夜叉相貌美丽)。

动物

从古到今,狗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到了双方对骂的时候,往往需要高频率使用“狗”来显示友谊。

不要以为皇帝就金口玉言不骂人,皇帝怼起人来也相当狠。

《旧唐书》曾记载过玄宗时期的宰相张说对他的政敌宇文融爆过的粗口:“此狗鼠辈(卑劣下贱的人),焉能为事!”包括我们在清宫剧里面经常能听到骂奴仆的专业用语“死奴才”,在唐代也被叫成“死狗奴”。

敦煌文书《张义潮变文》中有载:仆射与犬羊(回鹘兵)决战一阵,回鹊大败。而安史之乱中双方将领临战叫骂,更是不留情面——“你认识我吗?”“不认识你谁啊”“我是大将白孝德!”“是何猪狗!”颇有现代的反骂风采。

这里直接就把敌人称之为犬羊了,呵呵,突然想起了几年前吃瓜群众对于某位日本高层的称呼,巧妙地发挥了人类的好伙伴“狗”的象征意义。

地域的歧视历朝历代都有,唐朝的地域的歧视非常严重。但跟今天不同的是,唐朝的地域的歧视目标,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

唐朝时期,岭南还处于近乎是原始未开发阶段,对于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唐朝人来说,东南地区都是未开发的蛮夷之地。不信就举两个例子:

第一,唐朝的岭南地区是被被朝廷当作刑犯流放地的首选地,大文豪韩愈现在被潮汕人奉为开启潮汕人文渊薮的关键人物,赵朴初先生说,韩愈“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但朝廷并不是派韩愈来广东振兴文化来的,而是贬谪到此处罚悔过。

第二,唐朝宫廷里太监主要来源地就是岭南,太监可不是岭南地区的特产,而唐朝宫廷每每选择将岭南的幼童作为宦官来“培养”,可见岭南地区在唐朝的地位低下。

在语言层面,岭南地区由于尚未开化,民风彪悍,被称之为“獠子”。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獠子”本来是针对楚人来说的,楚国的地域范围大致在湖南、湖北地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朝,楚地几乎已经完全与中原文明融为了一体。华夏版图进一步扩大到了岭南地区,所以这一地区的人民就成了为帝国全新的歧视对象。

地域歧视不仅对内,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开放包容性极强的盛世王朝,民族交流和通婚都是常态,因此对外来民族普遍友好。

但是怒火一上头,“非我族类”的封建思想还是要出来作一下怪的。本来“夷、狄、戎、蛮”自周朝时就是对中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卑称,但是我们知道李唐皇室起自于北周鲜卑政权,世代通婚什么的……因此一般爆粗口,就直接上民族称呼了。

《旧唐书》有载,玄宗时期具有高丽血统的名将高仙芝,有一次触怒了他的上司,上司破口大骂:“啖狗肠高丽奴!啖狗屎高丽奴!”这个骂法毫无皇帝的架子,都是大白话,连翻译也都免了。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盛世王朝,其文化之繁盛,民俗之生动,仅于这些不太雅观的“粗口”中,也可见一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长安十二时辰檀棋和严羽幻什么关系?严羽幻为什么帮檀棋?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虽然人物众多,但是主角还是有的,与张小敬情投意合的檀棋,或许正是这部剧的女主角,而檀棋与李必之间产生了嫌隙,甚至对他不再有信任,檀棋想要救下张小敬,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向皇帝求情,可是她人微言轻,于是她找到了严羽幻,也就是杨贵妃,令人没想到的是,她们竟然是认识的,她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檀棋,虽然是一个女婢,但的的确确是有“女主光环”的,檀棋虽然身份低微,但却每次都能够得以转圜,在火盆上跳舞救人,活埋后被挖出来,姚汝能为了她险些丧命,李必为了她答应永生为太子做奴。

而且喜欢男主角张小敬的女人那么多,张小敬却唯独喜欢檀棋,檀棋也在这短短的一天内,爱上了张小敬,被不少认真看剧的观众批为“恋爱脑”。

在最新的剧情中,更是能够感觉到,编剧为檀棋“开挂”,她这样一个奴籍,能在永王身上要来进宫证物,而且还是圣人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姐妹!

光后面这一个关系就无敌好吗?什么右相、太子、永王,说话都不如杨玉环好使啊,人家正在那边互相攀咬,玉环出来一句“四郎”,就将那群臣王给撵下去了。

这样的关系给了檀棋,檀棋就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杨玉环如是说道:“按说你从前帮过我,那时候随寿王春猎,恰逢寿王争太子位失利,正遭一众王公贵人冷遇,以至于不知何人放鹰来袭我,幸而被你一箭救命。”

这段剧情也是厉害,专门解释了檀棋为何跟玉环的关系好,檀棋还是真是一个“风云人物”。

寿王可以说是严羽幻,既杨贵妃的“前夫”,寿王李瑁是唐玄宗第十八子,母亲武惠妃先后生了几个孩子都没活下来,所以李瑁出生不久,就被送到了伯父宁王李宪家,对外谎称是元氏所生,十几岁的时候入宫被封为寿王,后来在洛阳娶了杨玉环,再之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封了贵妃。

不过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杨玉环彼时还不是贵妃,她还是一个太真,这一点是很符合历史时间轴的。

檀棋是李泌身边的一个下属,一直跟随在李泌的身边,檀棋和张小敬因为查案慢慢走到了一起,两人互生爱慕之意,不过,两人的身份是他们在一起的巨大沟壑。

李泌是靖安司实际主脑,说棋神童,他手段犀利、杀伐果决,看似清高孤傲,实则有血有肉。而张小敬则是一个孤胆英雄,强悍聪明,本性善良有慈悲心,讲义气,大写的江湖儿女,九年长安帅练出的是如何在泥潭中生存,在毒鼠虫蛇中杀出血路。

张小敬身上背负血案,他与檀棋之间原本是不可能会在一起的,但由于他揭穿了敌人的阴谋,保护了长安城,所以,他最后能与檀棋在一起,也是正常的。

在小说结局中,李泌曾对张小敬说了一段话:“可惜此事过后,靖安司是肯定保不住了,我大概也要被赶出长安去。不过你放心,我答应给你赦免死罪,就一定会做到;檀棋想跟你,也随她,我将她放免——只可惜了太子,他以后的处境,只怕会越发艰难啊……”

这句话说明了张小敬会被赦免罪行,而且檀棋也获得了自由,而张小敬和檀棋两情相悦,自然会在一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长安十二时辰圣人赦免张小敬了吗?圣人失踪为什么其他人都不寻找?

全文共 1941 字

+ 加入清单

圣人口口声声说自己不希望把江山交给一个不懂得民间疾苦的太子,但事实上,圣人他自己才是真的不懂民间疾苦,太子反而比他明白的多。圣人被龙波劫持,张小敬和龙波都一直在好好的保护他,可他偏要自己溜走,还想让人将自己送回去,却不知道自己准备托付江山的林九郎一直在忙着弹劾太子,他一点也不希望看到圣人活着回去。

萧规挟持皇上出逃,明明张小敬和檀棋能救人,为何迟迟不动手?时机尚未成熟,张小敬不能救,一旦救下了圣人,萧规就成了弑君的罪犯,就连他们的第八团也会背上谋逆的罪名,第八团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大唐的罪人。

张小敬对萧规说:不能让第八团背黑锅,咱们的兄弟是守大唐死的,不能让他们的后人,没脸给他们上坟。我想让你活着,干干净净地活着。以张小敬和檀棋的身手,救下圣人应该不难,但他从萧规挟持圣人的时候,就没有想要马上救下圣人,而是顺势挟持了扮做严太真的檀棋,并告诉檀棋一切要听他的,他有信心救下圣人。

圣人张小敬要救,萧规他也想救,所以,张小敬在等待一个既能够救圣人,又不至于害萧规的时机。

在上元节从死牢里出来的张小敬,一天之内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因为抓贼人被放出来,但是最后要抓的贼人却是自己过命的兄弟;——因为抓贼人,他亲手杀死了自己在地下城的暗桩,第八团的兄弟丁老三也因他而死,他要保护的闻染为死了。

圣人被萧规挟持,如果他贸然救下圣人,发生了“用伏火雷袭击花萼楼”如此大的事情,圣人震怒之下一定会追查到底,到时候,萧规怎么办?自己是死囚,萧规也免不了一死,他们第八团将从此从大唐的历史中抹去,即便后人会想起第八团,恐怕也是因为第八团的兵曾经刺杀过圣人。张小敬觉得,不能让第八团的兄弟背这个黑锅,那样对他们来说就太不公平了。

所以,他在等待时机——他会给圣人讲他们第八团当年遇到的一切事情,以及活下来的九个人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他们曾经誓死守卫边疆,退伍后,九个人却被朝廷遗忘。在权贵的欺压下,死的死、坐牢的坐牢的。萧规觉得朝廷对他们太苛刻了,才有了刺杀圣人的想法,如果圣人能答应不再怪罪萧规,同时给第八团所有死去的战友荣誉,张小敬会让萧规放了圣人。

不是常说,人活着就是因为信仰吗?第八团就是张小敬等人的信仰,而他们信仰的内容就是:第八团的故事得流传下去。当年烽燧堡一役活下来的只有九个人,这九个人中,只有闻无忌的女儿闻染生活在长安,闻染就成了他们的希望,他们希望第八团的故事,通过闻染让更多的人知道,再不济,闻染的子孙后代应该知道,然后一代代流传下去。

然而闻染却死在了王蕴秀的刀下(话说这个王蕴秀哪都有她,也是够讨厌的了)。闻染死了,张小敬和萧规的希望没了,第八团怎么办?这是闻染死后,萧规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因此他临时改变计划,亲自上了花萼楼。

本来萧规是打算手刃圣人的,可是当圣人说出他们第八团成员的名字、说出他是旗手时;以及,圣人知道当年班嘉运把第八团的兵当成了诱饵,吸引敌军来袭击烽燧堡,然后一举把敌军歼灭,只是第八团却只活下来九个人……

圣人知道当年所有事情的真相,并且于去年杀了班嘉运。到这个时候,支撑萧规的所有理由瞬间崩塌——原来第八团并没有被遗忘。箭已在弦上,他不杀圣人,就是圣人杀他,萧规没有选择。想到了张小敬说的可以带圣人去看民间疾苦的话,他决定先挟持圣人再说。

龙波翻出鱼肠留下的衣服,让张小敬交给檀棋换上,圣上和张小敬偷偷做交易,他自诩有天助,所以这么多年遭遇暗杀无数至今毫发无损,圣上承诺赦免张小敬无罪,赐封檀棋为五品大员,而且可以世袭,否则龙波一旦发现檀棋是假冒的,他们都会有生命危险,张小敬对他置之不理。

为了第八团,为了萧规,张小敬也会救下圣人的。只可惜,在第43集,圣人逃跑了,而萧规决定和张小敬一起先找到圣人再说。

逃脱的圣人并不好受,他先是从猪圈出来被当成了偷猪贼,浑身衣服都破破烂烂的又有一身恶臭,这样的外形谁会认为他是大唐的圣人呢,只会把他当成一个落魄的叫花子吧。所以当圣人当街拦住一辆马车,还说人家运气来了,想要上马车的时候就被马车里的人打了一巴掌。圣人都懵了,估计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挨打吧,龙波都没有打他,倒被一个买的正六品小官给打了。不过为了重新当上皇帝,圣人忍了,他说只要肯帮他,他必有重赏。

可是他那个样子谁相信他呀,而且遇到的还是一个不讲理的买官的小人,当场就被打倒在地了。这一段感觉看的特别爽,编剧还挺大胆的,居然让圣人当街挨揍。不过这样也好,也让圣人知道知道他在皇宫里是圣人,出了宫他其实连个普通百姓都不如。

皇帝做到他那样也真是挺惨的,现在的圣人信任的也只有郭利仕了,谁都想让他死,不管是太子还是林九郎,都想让圣人悄无声息的死在宫外才好,这样就没人阻碍他们得到最高的权力了。所以张小敬才说其实圣人在他和龙波手里才是最安全的,可惜呀圣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安十二时辰圣人是哪个皇帝?圣人为什么不喜欢太子?

全文共 2362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的历史背景是发生在唐玄宗时期,所以剧中所说的“圣人“实际上就是指的李隆基。李隆基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但他在晚年却犯下致命错误,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而且李隆基还时刻提防太子,最后被逼无奈才主动禅位。剧中李必一直在保护太子,不想让太子在圣人那落下把柄,这也是李必的使命之一。那在历史上,李隆基和太子李亨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长安十二时辰》现在在热播,由何监组建的靖安司,这是属于太子一派,主角自然是易烊千玺主演的司丞李必,他与雷佳音主演的小人物张小敬一起破大案。李必心中只有太子,因为他觉得太子的新税法可以造福百姓,所以李必尽心办事是为了向圣人证明太子之能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翻开历史,你就会发现李必尽心办事只是为了防止圣人抓住太子的把柄,尽此而已。

圣人就是开元盛世开创者李隆基。李隆基是干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才完全掌握权力。所以对于他来说亲人才是对权力最大的威胁。他一生都在打击自己最亲的人,首当其冲自然就是太子。

太子越能干,皇帝越害怕,用这一句话形容李隆基没有任何过分之处。因为他始终认为权力最大的威胁就是自己的亲人。

这是他贯穿他一生的想法,也是他一生在努力防止出现的事情。

李瑛是唐玄宗继位三年就立的太子,到开元二十五年被废,被废的原因很简单。

唐玄宗对武惠妃很宠爱,武惠妃因为是武则天一脉的后人,所以想立皇后,大臣都很反对,她就想到曲线方式,希望通过孩子被立为太子,然后再反过来自己成为皇后。

每一天都在唐玄宗面前说太子想害他们母子。同时他指使唐玄宗的驸马杨洄指控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潜构异谋,欲害寿王李瑁。

唐玄宗信了,他当时就找宰相商量该怎么处理。

张九龄力劝不可以这样,同时他举了晋献公,汉武帝,晋惠帝,隋文帝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听信了宠妃之言,最终祸而生乱。

所以他提出的观点就是不能废,请唐玄宗三思。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国本,难于动摇——《旧唐书.列传·卷五十七》

很明显张九龄是支持不废太子的,张九龄的态度从侧面表达了太子的能,这让唐玄宗很有压力。

这个时候,武惠妃一派的也就是剧中的林九郞,历史原型李林甫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

结局是什么?太子被废,最后被杀。武惠妃阴谋得逞,张九龄的位置被李林甫顶替。武惠妃笑到最后了吗?

太子被废之后,从理论上来说寿王也就是杨贵妃的原配老公该被立为太子。因为满朝文武都支持立寿王。唐玄宗如此狠辣对待自己的原太子,让大臣心寒,传递出来的一个最大的信号难道不是让受宠的武惠妃孩子当太子?

李林甫也觉得这样。

但关键的时候唐玄宗犹豫了,理由很简单,当所有人都支持寿王,那就代表着寿王立后,就拥有可以动摇自己的权力了。所以他立了一个背景不强的忠王李玙为太子,理由就是李玙年龄最长。

李玙后来改名叫李绍,最后在《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年份,天宝三年才改名李亨。

太子李瑛最终被杀的原因就在位太长,已经积聚很多力量,得到很多朝臣支持,唐玄宗感觉到威胁才借武惠妃的手杀了这个儿子,这叫先下手为强,因为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以及李世民太子谋反,还有他自己经历过的杀韦后,杀太平公主的血腥夺权,使得他坚定地认为亲人不可以拥有强大的权力。

武惠妃发现自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久就抑郁而终了。

他很清楚李林甫恨太子,就故意放任李林甫冲击太子,时不时的敲打太子。只要有一批人团结在太子身边,他就利用李林甫除掉太子身边的人。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中提到的韦坚,皇甫惟明等人。

最惨的就是唐玄宗的养子,唐朝一代名将王忠嗣,也就是剧中元载的未来的老婆艾如演的王韫秀的父亲。他北伐契丹,三战三捷,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大破吐蕃北线主力。所以王韫秀说自己的父亲很牛,这一点也不是吹牛的。但这么牛的人仅仅因为李林甫的一句话,说他想奉李亨为帝。唐玄宗就想将他处以极刑,丝毫不念他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为大唐立下的大功。最后在哥舒翰请求下保住了性命,四十五岁就抑郁而终。

谈到这里再谈一个人物,安䘵山。

李亨,王忠嗣曾多次上书说安䘵山会反,张九龄当年也力主杀掉安禄山。安䘵山与哥舒翰是死敌,唐玄宗知道他们不和,曾经设宴希望他们讲和。所以哥舒翰死命相求自然也有共同的利益在。

为什么要重要安䘵山?李林甫的一句话揭露了唐玄宗的心思。李林甫说安禄山是武人,又是寒族,容易控制,不会陷入党争,不但如此,如果重用安禄山,那么他必会感恩戴德。

后来安禄山遇到太子不行礼,别人责他,他说我是蛮人,我只知道皇帝,不知道太子是谁。按理论上将你对储君不敬这是大罪。唐玄宗听完反而很开心。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唐玄宗对太子防到什么程度。

所以他放任李林甫攻击太子,使得太子每天坐立不安。太子恨到什么程度,当唐肃宗称帝之后与李泌也就是剧中的李必对话:上尝从容与泌语及李林甫,欲敕诸将克长安,发其冢,焚骨扬灰——《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四》

希望将李林甫挫骨扬灰,这如同杀父之仇,最终被李泌劝下。

所以这里可以想象太子过的是什么日子,但偏偏太子又很懂得隐忍,不犯错,让唐玄宗抓不到把柄,所以这让唐玄宗很纠结也更害怕,所以只能不断地打击和打压太子,太子因为压力大年轻之时就已生白发。所以《长安十二时辰》李必越尽心办案,越会让太子被圣人猜忌,越会让圣人借林九郎的手去打压太子。因为太子越能,圣人越怕,这或许就是唐朝的怪圈了。结语

最终的大结局就是安史之乱开启,太子在灵武称帝,唐玄宗跑到四川去了,在临走前,太子诱惑陈玄礼发动兵谏,杀了杨贵妃一伙人,也算出了一口恶气。最后父子反目,甚至纵容李辅国去欺压唐玄宗。

唐玄宗的一生精力都在防太子,最终还是没有防住 。

有人说权力是药可以让人发狂,的确,为了权力,父子之间已无一丝亲情,只剩尔虞我诈,这是皇家之悲哀,也是权力害人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长安十二时辰闻染为什么要毁了长安?闻染是最终幕后黑手吗?

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生长在一个地方的人,一般都对自己的家乡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很多人都非常怀念自己的家乡,但是对于闻染来说,尽管她生长在长安,却对这座城市恨之入骨,恨不得把长安的一切都毁掉才心甘。为什么闻染会有这样强烈的恨意?难道说闻染是剧中的幕后黑手吗?闻染想要毁了自己的家乡,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她有这样的念头?

闻染的父亲闻无忌和龙波以及张小敬都是从烽燧堡一役中幸存下来的九人之三。

十年西域兵的生涯结束后,张小敬被调回了长安任职不良帅一职,而闻无忌则带着女儿在长安城的安业坊开了间香铺。多年的战友情使得张小敬和闻无忌亲如兄弟,他们时常把酒言欢,而闻无忌的女儿闻染自然和张小敬也十分亲密。

张小敬叫闻染丫头,狠绝毒辣如他也只有在闻染的面前才会表现出温柔的一面。

狼卫入侵后,张小敬以死囚的身份受命在十二时辰之内挽救长安。可是生在长安,被长安城的一方水土养大的闻染却恨死了长安。

用闻染的话说,她要复仇!因为永王看上了闻无忌的那间香铺,于是联合当地官僚和混混强拆铺子,最终闻无忌被活活逼死在了安业坊拆建事件中。(原著是敦义坊)

当年在西域那么惨烈的战役中都没有死掉的闻无忌却死在了家门口的长安城里,而张小敬为了替他报仇,怒杀上司和熊火帮三十多人并在亲手教训了永王之后自投罗网。

闻染最亲的两个人一个死了,一个即将被执行死刑。闻染是靠着复仇的念头活下去的,不过这妹子很任性,为了将张小敬捞出死牢杀光所有人都在所不惜。当然这也是因为她对张小敬的感情绝非只是爹爹的战友那么简单。但从目前的剧情来看,闻染的人设遭到了大改,非但帮不了张小敬反而各种拖后腿。闻无忌的胆大和机智闻染看来只继承了前半部分,她的复仇也是各种三观扭曲。张小敬这出生入死地深入狼窝已经自顾不暇,还要顾着闻染那个反社会人格的暴力女,也是苦不堪言。

相信对于看过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的朋友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对于没有看过小说,正在看电视剧的朋友,并不是很了解这些人物关系。今天我就给大家捋一下这部电视剧中的人物关系。

张小敬早年和闻染的父亲闻无忌是战友,曾一起参加过烽燧堡之战。烽燧堡之战之后,他们两人作为幸存者都活了下来,闻无忌开起了小店谋生,而张小敬则是去作了不良人。后来平王贪恋闻染的美色,杀了闻无忌,才导致张小敬为闻无忌报仇,杀了熊火帮的人才犯罪入狱,我们在观看电视的时候能够看到闻无忌将闻染托付给张小敬的场景,这是闻染和张小敬如此亲密的只要原因。

作为电视剧来说还穿插了一些感情线,闻染深爱着张小敬;而张小敬也是因为闻染才会入狱,才有了后面的剧情发展。

闻染的身世注定了她是一个带着仇恨的角色。她的父亲一心为大唐,然而却落得如此下场,更因为大唐的官吏互相包庇而最后不得善终;而她心爱的男人也因为帮他父亲报仇锒铛入狱,可以说她已经对大唐失去了希望。一个女人如果失去了希望,那么她的报复将是很可怕的。其实也是对于大唐那个时候的官场腐败的讽刺。

闻染原本是个内心善良的女子,因为父亲的死对大唐产生了恨意,而因为张小敬的照顾心生爱意。两个生命中最爱的男人都因为大唐落得如此下场,可笑的是这两个男人都曾经为保卫大唐出生入死。付出与回报如此极端的差异扭曲了闻染的内心,这才是她要毁了长安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长安十二时辰昆仑奴葛老是如何来到长安城的?他是被卖到长安的吗?

全文共 1972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相信大家都在看了,话说张小敬来到平康里追查龙波的下落,直接是找到了妓院的黑老大葛老。一位裹着猩红大裘的人在灶边盘腿而坐,怀中还撸着一直小黄喵。当大裘花落,姚汝能这才发现里面裹的是一位瘦小干枯的老人,皮肤黑如墨碳,一头卷发,嘴唇偏厚,一看就知道不是中土人,这赫然是一名老昆仑奴!这昆仑奴眼神亮而凶狠,说的一口流利官话,丝毫听不出口音。

面对姚汝能的疑惑,张小敬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位葛老本是海外僧祇奴,大约在神龙年间被卖入长安,先在一个姓葛的侍郎家为奴,后来被卖入青楼做仆役。寻常昆仑奴,性情憨厚温顺,头脑不太灵光,唯有葛老是个异数。他能说会道,左右逢源,混得风生水起,很快竟说动主人将其放免,脱了奴籍。

这些年来他专为三曲青楼猎人,倘若有姑娘不服管或跑了,他还管调教抓捕。久而久之,葛老凭着心狠手辣,成了平康里最大的人贩子,隐然成了坊中一霸。棚屋区就是他的天下,所有的姑娘都知道,宁惹相公,莫恼葛老。

说的很明白,葛老是僧祇奴。僧祇是唐朝时期国人对非洲东岸地区的称呼,也叫僧耆或者金抵。当时大唐和非洲的交流都是通过阿拉伯地区的大食人作为中介,大食人就把东非沿海岸岛屿称为“桑给巴尔”,僧袛就是桑给巴尔的音译。慧琳《一切经音义》记载:昆仑,时俗也作骨论,海外岛中夷人也,甚黑,裸行,能驯服野兽猛象等,种类繁多,有僧袛,突弥,骨堂,轼蔑等,皆鄙贱人也。国无礼仪,抄掠为活。爱啖食人,如罗刹恶鬼,言语不正,异与诸番。善入水,竟日不死。

那么葛老是怎么被大食人从遥远的非洲东海岸贩卖到中土大唐的呢?宋代的僧袛国被译为层期国,赵汝适《诸番志》记载:昆仑层期国,西有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虬发,诱以食而擒之。专卖于大食国为奴,获利甚厚。

于是一条线索出来了。

葛老本是非州东海岸某岛上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孩,终日采食野果,追逐野兽,过着野人生活,虽然艰辛,但是无忧无虑。有一天,岛上来了一帮层期国的商人,拿出好多好吃的食物给他们吃,还跟他们说,层期国有很多好吃的食物,随便吃,想吃多少吃多少,而且不用像他们每天跟野兽玩命。葛老和他的小伙伴听了,两眼放光,就跟着这帮商人上了船,来到了层期国。

他们被直接用车子拉到集市上,并且装在笼子里。有的小伙伴哭闹喊叫,强项不服,直接被当场打死了。这帮商人露出狰狞面目,跟他们说,只有听话,才有活路。过了几天,一帮身穿白衣的大食人把他们从层期国商人手中买下,装到了船上,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葛老和几个幸存的小伙伴从大唐广州港口上了岸。途中生病的伙伴都被抛到海中喂了鱼。大唐武后神龙年间,葛老二十岁,被大食人卖到长安城中一位姓葛的侍郎家为奴,葛侍郎在神龙政变时被杀,葛府家奴被太平公主接收,太平公主被李三郎干掉后,葛老又被辗转卖入平康里的青楼做仆役。青楼是个鱼龙混杂之所,藏污纳垢之地,最适合阴险狡诈反复无常的人生存。葛老十五岁从家乡被卖给大食人,三十五岁成为青楼仆役,二十年的传奇经历把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非洲黑人变成一个阴险奸猾的大唐人贩子。他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道义,没有怜悯,没有同情,没有仁德,只有天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之下皆为蝼蚁。所以他对落入手中的无辜女子毫不留情,因为这就是她们的命。

人各有命,不可强求。

因此葛老跟张小敬和姚汝能说道:“外人都道平康里是个天上销魂处,个个都是仙女神姝,却不知这背后多少污秽。得了淋疮的姑娘、毁了容的凤魁、生来畸残的娃娃……无处可去,无人收容,全都如污水一样流聚到了此处,坐等转生。老奴坏事做尽,从不怕下什么无间地狱——嘿,已然身在其中羯磨,早不觉新鲜了。”羯磨(梵语:karma),佛教术语,意译作“业”。意即一个人生命中的自然与必然事件,皆由前世所作作为决定,前世有因,今生方才有果。葛老意思,这些悲惨女子之所以落到如此悲惨境地,都是前世种下的恶因,怪不得谁,当然更怪不得他。

可怕的是,张小敬跟葛老有着同样的价值观。他把瞳儿情人放走后,又让葛老把瞳儿拉回妓院继续干活。身边一直看不惯的姚汝能愤怒了,你们咋能这样欺负一个弱女子呢。你们还是人吗?言下之意是,张小敬应该让瞳儿跟着情人一起走。但是张小敬抬起头,眼中尽是嘲讽:“你是说,让她跟随这种人回家,结局会比现在更好?”姚汝能“呃”了一声,答不上来。类似的案子他接触过,确实几乎没一个是好结局。张小敬冷冷道:“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她选了(从妓)这条路,就该早早有了(认命的)觉悟。你若觉得可怜,把她娶回去便是。”

姚汝能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地闭上了嘴。当然张小敬的诡辩是错误的。第一,瞳儿属于逼良为娼,并非出于本性想干这一行,把她救出去就是脱离苦海,至于她跟着情郎过不好,那只能说她遇人不淑,不能说她选择错误。第二,从良的声妓过得好的很多,起码可以老大嫁作商人妇,还能给白居易之类的落魄文人弹上一曲《琵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长安十二时辰元载历史原型是谁?元载娶了王韫秀吗?

全文共 1290 字

+ 加入清单

元载的出场实在是很特别,上元节取暖,雇了一众侍女围成一个圈,自己坐在圈子里面,而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元载的那个小侍女胖丫头,和理发店店主的女儿季姜差不多的年纪,加上唐朝独特的妆容,就像是从唐朝古画中走出来的一样。不过这个元载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而在剧中还和被闻染带给狼卫的大将军的女儿王韫秀有故事,元载娶了王韫秀吗?

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中,元载是一个不起眼但是却很关键的人物,他在大理寺任职,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也非常不讨喜的人,不是反派做的事情却比反派更让人厌恶。

原著中元载掺和了不少的事,在永王因为想要霸占闻染而逼死闻染的父亲的时候,永王和封大伦就是找元载扣押的张小敬,元载极其精明,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他攀附上了永王。

最后封大伦也死在了元载的手里,封大伦原本想劫持闻染,没想到却找错了人,劫持了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王韫秀,而元载也很厉害,他让王韫秀不要说出真实身份,将原本简单的问题计划成了一出英雄救美的传说,而王韫秀竟然对他生出了情愫。

在最后的结局中,元载竟然还好好的活着,而且还和檀棋做了交换,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小说中元载的形象,和历史上的元载还是很相似的。

剧中元载刚出现时都以为是个无关紧要的角色,他在大理寺任职,是个自私自利,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元载总是暗中使坏,比明面作恶的反派更可恨,为了自身利益攀附永王,扣押张小敬。

张小敬和封大伦有旧怨,封大伦想挟持闻染让张小敬自投罗网,没想到抓错了人,把王忠汜的掌上明珠王韫秀当成了闻染,元载知道王韫秀的真实身份后,让王韫秀不要暴露,然后策划了一场英雄救美的戏码,嚣张跋扈的王韫秀竟然被元载感动,按照历史轨迹来看,王韫秀最后嫁给了元载,不得不说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历史上元载出身贫寒,聪敏好学,天宝初年考中进士,之后开始了他的官宦之路,唐代宗即位后深得圣宠,位至宰相,从此元载独揽朝权,排除异己,恃宠而骄,陷害忠良,慢慢地,唐代宗对他有了厌恶之心,大历十二年,元载全家被坐罪赐死,唐文宗即位后,元载被追谥为忠。

元载的妻子是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之女王韫秀,王韫秀是唐朝名媛和女诗人,以凶狠暴戾为名,自从元载当上宰相后,王韫秀更是嚣张跋扈,最后被皇帝处死。

剧中元载刻意接近王韫秀是想当王忠汜将军的乘龙快婿,借此飞黄腾达,与大理寺文官相比,他更想立足朝堂之上,成为权倾朝野的大人物,最终元载会为他的野心付出惨痛的代价,一家人被他所累,魂归九泉。

历史上元载出身寒微,在得到皇帝宠信之后他独揽朝政,排除异己,种种劣行逐渐引起皇帝的厌恶,最后将其全家赐死。而小说中元载竟然没死,这一点让人难以理解。

据唐史记载,元载(713~777年),字公辅,陕西岐山县人。唐朝中期唐代宗时官至宰相。协助铲除李辅国和鱼朝恩,深得皇帝宠信,其后独揽朝政,排除异己,专权跋扈,专营私产,大兴土木,大历十二年,被唐代宗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逮捕,全家赐死。

可见,历史上真的有元载这个人,而且还是个唐朝重臣,和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元载有些相似。

另外,元载的原配妻子王韫秀历史上也真的有这个人,并且为唐朝大将王忠嗣之女,性格暴戾狠毒,结局也被赐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长安十二时辰狼卫曹破延为何实力圈粉?一位在拿生命演戏的演员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古装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已经是在网上开始热播了,这部剧中紧凑的剧情,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以及口人心弦的打斗,已经让这部剧成为了今年屈指可数的良心之作了。随着剧情的发展,伏火雷引发的爆炸场面让人震撼,张小敬与狼卫曹破延之间的打斗让人感动。曹破延作为狼卫的手里,先从一开始就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身上发生的每一场打戏都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最后与张小敬的对决,尤为的震撼,拳拳血肉,长刀穿背,真的是用生命演戏

有这样一幕,张小敬用手把曹破延的脑袋按在了墙上,随后用力将曹破延的脸狠狠地在墙上蹭出了一道血印子,观众看着都疼!

即使演员做了一些保护措施,但是这样用力的在墙上摩擦,演员也是有一定风险。

为了让打斗场面更为真实,演员真的很拼,也正因如此,曹破延这一角色的形象,让更多的观众记在了心里。

曹破延是一个悲剧人物,为了女儿,不惜一切代价。本集中,垂危时刻找星星的片段,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这一幕也是在小乙之死后的又一大泪点!

曹破延的扮演者是吴晓亮,蒙古族演员,1985年7月22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出演过《烟花易冷》《绣春刀Ⅱ:修罗战场》等多部影视剧,演技真的赞。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场戏的爆炸场面,太震撼了!

从该剧幕后特辑来看,爆炸产生的火焰瞬间爆发出来,距离张小敬和崔器的距离相当近,一个不慎便有可能引火烧身,雷佳音险被火烧,现场还有火焰道具,为爆炸场面增加效果。

正是剧组的良心制作,吴晓亮这样的演员精彩演绎,我们才能看到这部近年来为数不多的诚意之作,也重拾了观众对国产电视剧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身为宰相为什么只是正三品?三品以上官职有哪些?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中,林九郎的历史原型人物就是唐室宗亲李林甫,李林甫成为礼部尚书后成功拜相,但官位只是正三品。可能在很多人眼里都当宰相了怎么也应该是个一品官,为何李林甫只有是个正三品呢?这就和唐朝制定的官阶品级有关了,当时宰相已经不再是朝廷最高的官职,他的前面还有三师三公。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唐朝官阶的规定制度,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右相林九郎(原型为一代奸相李林甫)实际掌控着大唐朝政,品阶也不过是正三品。这与大家传统观念中的丞相至少也得官居一品大相径庭,但是这一描述与实际中大唐的官制相当吻合,比较符合史实。大家也许会猜想,宰相才不过是正三品,那么正一品和正二品的官阶有什么样?有都是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获此殊荣呢?

唐朝的职事官官阶分九品三十个品阶。一品到三品只分从正,有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共分六个品级。从四品到九品,不仅分正从,在正从的基础上又分上下,这样又有二十四个品阶。共计三十个品阶。

正一品对应的官职: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师三公。应该说,上述的官职虽然品阶非常高,但是在唐朝官制下,并没有实权,而且不常设,一旦有担任相应官职的高官去世或被罢黜,其官职就不再递补。获得正一品的官职,意味着皇帝对此人地位的肯定和尊崇,用来表彰其重大贡献。

从一品对应的官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这三个官职的级别和地位会比正一品略低一些,既然一品官职是用来尊崇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或皇亲勋贵们的闲散勋职,那么,二品官阶又是哪些?

先看看正二品对应的官职: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这一职务本来在大唐开国初期是有常设的,但是,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在武德年间曾担任过尚书令这一职务,在他当上皇帝之后,这一职务再也没有人敢担任,因此实际上被废弃不用。从二品对应的官职:朝廷中央的官员有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这里的“太子三少”都是虚职,用来奖励功勋卓著的老臣。而尚书左右仆射虽不是虚职,却也没有常设。

从唐朝实际情况看,唐朝朝廷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唐太宗登基后不再设置),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林甫的官职被称为右相,也就是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按照唐朝官制,这一职务是正三品。李林甫最早是以礼部尚书拜相,官居三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长安十二时辰》中设定的时间是在天宝三年(剧中以天保年间代替),按照史书记载,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更改官制官名。李林甫改为右相兼尚书左仆射,加光禄大夫。根据大唐的官制,尚书左仆射已是从二品。当然,从二品的尚书左仆射是宰相,正三品的中书令(右相)也是宰相,唐玄宗给李林甫加尚书左仆射衔是对他的恩宠和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安十二时辰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李必选择修行,张小敬不再踏入长安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网剧就这么在优酷上面悄咪咪的开播了,没有任何宣传透露给观众。在这部电视剧从一开始开拍的时候到现在,话题的热度是只增不减的,所说不是原著粉,但是冲着演员的阵容,还是选择了入坑。不过看了几集后感觉是非常不错的,在配乐、色调、镜头等各方面都给人很舒适的感觉,是一部良心之作。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备受期待的莫过于易洋千玺和雷佳音了,00后初出茅庐演员与公认老戏骨同台飙戏精彩上演。雷佳音饰演的主角张小敬堪称神还原,那种因为过于通透世故而造就的玩世不恭,以及极其执拗的正义感,都被演绎得活灵活现。

易烊千玺的形象和气质在我看来,是符合李必这个角色的,演技也靠得住,只是在对上雷佳音的时候,台词弱了一点。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原来只求一方安定的张小敬,在经过一系列惊人遭遇后,开始渐渐懂得七尺男儿的责任感。张小敬在很小的时候便参了军,但这并没有激发他为国家付出的勇气。整日游手好闲,浑浑噩噩,即使是当了长安城的安保,也没有在其位谋其职,整天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正是由于他的工作态度,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因为工作上的疏忽,被别人设计背锅,最后关进监狱。张小敬为了自保,不得不应靖安司的要求,选择戴罪立功。再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搭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总算认真起来。在多番努力下,他开始探查出线索。有一伙人打算在上元节的时候制造混乱,伤害百姓。因为在上元节的时候,百姓们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如果爆炸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候,原本吊儿郎当的张小敬开始严肃起来,终于明白自己身上任务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长安百姓的性命,他进一步进行探查,竟然还发现靖安司的惊天秘密。靖安司里面有这伙人的内应,为了拆穿这伙人的真面目,他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在最后一刻,那一伙人的面目终于露出来了。长安城的百姓可以安心的过一个上元节了,张小敬也有了脱身的理由,但是也不得不永远的离开长安城。

《长安十二时辰》小说的最终结局是李必和张小敬成功的化解了长安城内的危机,并且揪出了幕后元凶,而真正的幕后凶手是贺东。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李泌想离开长安找一个地方修行,而张小敬也不再是死囚犯,他恢复了自由身。

说实话,对于结局我是不喜欢的,我宁愿相信是安禄山布了全局,也不愿看到是贺知章或他义子所为,这个结局说得通也说不通,虽然悬疑的结局就是要让人想不到,但有些具体的东西还是要给观众解释清楚,因为这部剧,以及原著小说都很烧脑。但不得不说,四字弟弟真的是越长越帅,这部剧值得一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长安十二时辰各人物历史原型分别是谁?历史上这些人是做什么的?

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的背景设定在唐朝时期,不过虽然是唐朝时期,剧中的很多人物必定都有历史原型,比如前面的剧情当中让人感觉非常好奇的皇帝,他是一个非常神秘的角色,因为一直都活在人们的评价中,从来没有露面,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也都有历史原型,今天就一起来介绍一下剧中众人物的原型分别是谁?

《长安十二时辰》正在播出当中,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给大家的电视剧,因为整部剧不仅制作精良,也是一部十分注重历史的电视剧,无论是从服装、道具、造型还是场景,这部剧都给大家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长安。

不仅如此,出现在本剧中的人物,都对应出历史上的原型,每个人物都有据可查,这一点值得称赞,不知道这些人物的原型,你都认识吗?

易烊千玺饰演李必,原型是历史上的李泌,字长源,在7岁的时候就被唐玄宗赏识,号称神童,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

在本剧中,李必是靖安司司丞,是保卫长安的重要人物。

雷佳音饰演张小敬,历史上有无张小敬不知,但肯定是有不良帅的。但是在姚汝能所写的《安禄山事迹》中,曾提到过张小敬这个名字。在剧中有这么一段话形容张小敬,那就是“十年西域兵,九年长安帅”,而这个“帅”字就是“不良帅”。

在历史上,唐代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不良人,而管理这些不良人的人,就被称为“不良帅”,剧中有不少不良人的戏份。

韩童生饰演的何执正,原型是贺知章,剧中出现了贺知章的经典之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由此可以印证。

芦芳生饰演的姚汝能,原型就是姚汝能,他是唐代官员,历史上记载的并不多,只知道他曾任华阴县尉等职。写有一本书名为《安禄山事迹》传于世。

在剧中姚汝能到底是好是坏暂且不甚明了,不过目前来看,姚汝能还是一心为了大唐好的。

在张小敬捉狼卫的时候,路遇一名骑马的书生,此人名为程参,其原型就是历史上的岑参,那一句经典的诗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便是出自他的大作,而历史上的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不过这角色在剧中真的是个话唠欠揍型呀,不知道出狱之后,张小敬会不会狠揍他。

与李必敌对的一方是右相,叫做林九郎,原型是李林甫,老谋深算,擅用权术,口蜜腹剑这个成语的起源,就是李林甫,在剧中也是个大反派。

剧中太子的原型为唐肃宗李亨,在历史上十分器重李泌。

剧中张小敬和李必一直要抓的狼卫,原型是突厥残部,突厥人的图腾是狼。东突厥在唐贞观受打击灭亡,归降的被安置在朔方一带,在唐高宗之后,突厥的影响力逐渐在中国消失,狼卫想要在长安制造大混乱。

除此之外,还未登场的角色,历史上也有原型,圣人就是唐玄宗,此时还没有发生安史之乱,此时的大唐还是表面上的繁华,后面登场的太真历史原型就是杨玉环。

仔细看这部剧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角色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原型,不仅是如此,服装、道具、场景高度符合大唐。只是不知道,这些角色的历史原型,你都认识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长安十二时辰萧规和龙波什么关系?蚍蜉是什么组织?

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萧规这个人,在剧中已经出现了,只不过他用的是另外一个名字,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还以为是另外一个人。而蚍蜉则是一个组织,虽然没有端掉老窝,但是前面的剧情中已经有了暗示,那就是曾经出现过一句话当中就有蚍蜉,而说这句话的人,正是龙波。那么,龙波和萧规到底有什么关系,而蚍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李泌说张小敬是天真的人,萧规也说张小敬是天真的人。可纵观全书,恐怕只有萧规一人,是真正的天真。死守烽燧堡时,萧规曾对张小敬说“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那是当兵的本分。能让这旗子在我们死前不倒,就算是不负君恩。”这是军人的血气。

那时的萧规是不惜用自己的血肉捍卫大唐国土的战士,他说宁愿死在这,也好过死在家乡的城头。这是何等执拗的爱国。可离开了战场的他,却亲人遇害,被逐离乡,亡命天涯。

他不是大唐的子民吗?他比不上长安的百姓吗?可有人站出来保护他吗?

在那些本该保护他的人眼中,他如同蚍蜉一般贱命一条,不值一提。没有人记得,自己脚下的太平土地,是他捻弓搭箭,死守不退,用命拼出来的。而同他一样的人呢?尚有千千万万。所以,萧规称自己为“蚍蜉”。

当张小敬问他这些年的遭遇时,他的语气淡淡的,仿佛在说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平常事一样,他不再感到痛苦,因为他的痛苦已经写进了恨里。他恨朝廷的不公,也恨没有人能站出来,为他讨回一个公道。

于是他站了出来。他精心策划了一场惊天大局,为自己,为姐姐,为蚍蜉,也为闻无忌张小敬,讨回一个公道。他为自己取名龙波。有道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为什么说他天真呢,“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纵使他炸毁了灯楼,杀光了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上人又如何,凭蚍蜉之力,当真能给改朝换代吗?但是萧规不在乎。“曹随萧规”用在这儿可能不太合适,但是不难将马亲王为萧规命名时的想法与这个词套在一起。

萧规做的事,历代前朝糜烂之时,都有人做过的事。 张小敬要救长安百姓,可迫害长安百姓的到底是萧规还是朝廷?他张小敬李泌可以杀一人救百人,为何萧规就不能杀万人振朝纲以救天下呢。

萧规的失败不在于计划和旗帜的不完美,而在于杀皇帝救天下人只是他为自己想出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说到底,他的密谋中,藏着一己私欲。他想报仇,代价是长安。即使这能警示朝廷,但这一切的出发点,终究还是他内心深处的恨。

他是个多么天真的人啊,他以为他的袍泽张小敬的想法会跟他一样,他以为张小敬会理解他这一切所作所为,他以为十年西域兵的情分下,张小敬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背叛他的人。

从两人在水力宫相遇那一刻起,萧规便不再是步步为营的龙波,他变回了那个有了依靠便毫无戒备的年轻弓箭手,可以轻易地将自己的后背交背交付给张小敬。

这大概是全书人性体现的最令人唏嘘感慨的地方。可最后大唐龙旗包裹住两人的身体,在斜阳总从城墙上跃下,他才明白,毁掉他的计划的,正是他最信任的人。十年前,龙旗裹住两人,向生;今日,同样的情景,却是向死。这或许是萧规一生中最讽刺的一幕。

鱼肠行刺,萧规将张小敬一脚踢开;灯楼燃烧的那一刻,萧规想到的是张小敬是否安全逃到水力宫;两人双双落水时,大唐的龙旗缠在萧规的脚踝和张小敬的腰上,将张小敬一并救上了岸。

更讽刺的是,李泌、姚汝能……长安城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怀疑过张小敬,除了萧规。而萧规,死在了他的怀里。萧规没有指责他的背叛,他只是疑惑和不解。当他明白张小敬的执拗却又大笑,此时他的心里已经没有恨了,那些恨又回到了最初的痛苦。

“人总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信任了你,你背叛了我,这都是活该。也好,让我死在自己兄弟手里,也不算亏。”“等到了地府,再让第八团的兄弟决定,我们到底谁对谁错。”他的笑声凄厉而尖锐。

第八团是他心头的朱砂痣,十年西域兵是他这一生中唯一一段能算进生命的时光。闻无忌有爱女,张小敬有长安,第八团对于萧规来说,要比其他人来得更都重要的多。

直到临死时,他依旧将张小敬认作他第八团的兄弟,依旧是他可以托付后背的兄弟。自始至终他都从未变成龙波。龙波不过是他自我保护的手段。他到底还是那个天真的萧规。

就算他大仇已报,皇帝已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没有人,会给他一个公道。这就是长安。

王国维先生有词一首,“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廖落尔安归?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朝欢宴胜平时。”送给萧规,蚍蜉撼树之震撼,不过须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长安十二时辰菜名叫江山是什么意思?何监骂皇帝有什么含义?

全文共 1728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圣人,对太子的怀疑,实在是让人看得费心,明明是自己的儿子,他却始终不相信,还一直在众人面前羞辱太子,故意给太子找茬,元宵晚宴上面端上来一个名为江山的菜,让太子随便吃,太子吃也是不对,不吃也不对,只好称不舒服下去了,惹得何执正顾不上其他,直接对皇帝破口大骂。

《长江十二时辰》在前期低调宣传,后期凭借精湛剧情迅速在网上爆火。最近在网友的不断催促下,《长安十二时辰》终于加更了。这部剧剧情走向也是越来越清楚了。

《长安十二时辰》精彩的不仅仅是武戏,文戏也拍得巧夺天工。尤其是闻染为了不成为张小敬的软肋,而选择死在王韫秀刀下的时候,《长安十二时辰》的剧情发展了一个巨大的变化,龙波和张小敬守护的希望没有了,龙波决定当面与圣人展开斗争。何监在兴庆宫的宴会上死谏圣人的那场戏,不知道让多少观众大呼过瘾。

在上周的剧情当中,宴会开始之前,右相与太子之间的斗争也是火药味十足。在最新一集的播出里,何监终于说出了在心里压抑了五十多年的秘密。

茶余饭饱后,何监便开始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还说自己的亲生儿子被送去南方当兵,到现在十几年都没有见过。而自己收养何孚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其实就是不想死的太孤独,想要一个为自己送终的孩子在身边,结果却没想到发生这种事情。何监好端端的为何讲这番话呢?他讲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何监表面上在感慨人生的世事无常,实际上在提醒圣人:自家儿惹人怜。何监希望圣人不要被右相迷惑了双眼,忽视了自己的孩子。

今天的宴会简直就是鸿门宴,圣人居然要太子拿那道名为“江山”的菜。太子要是拿了,那就是谋逆大罪;但是不拿,又是抗旨不尊。在圣人三番五次羞辱了太子以后,太子终于忍不住愤然离场了。就在右相不依不饶要圣人治太子的罪时,何监终于忍不住站起来了“江山也有老臣一份”,说完拿起桌上的事物就开始吃。从这一刻开始,何监就开始了反击。他全面爆发怒斥圣人昏庸,简直有损大唐颜面。

这一段的演技爆发不仅仅要归功于编剧的写词功底,也多亏了何监的饰演者韩童生的演技。观众在看的过程中,纷纷被带入何监痛斥圣人的画面,纷纷点赞留言觉得骂得非常的对。

长安十二时辰加更,巨大信息量涌来,有些地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不愧是网友号称的“智商检测神剧”,幕后主使到底是太子还是徐宾?圣人对右相和太子的态度到底如何?现在都是一团迷雾。

龙波这根线已经明确了,就是带着第八团的旗号,诛杀圣人,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为第八团正名,至于杀了圣人后,百姓如何、大唐江山如何,并不在龙波的考虑之下。

令人惊喜的是书生程参这条线,此前一直被关押在靖安司的程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三言两语摆平吉温,强力扭转个人命运,可以说,程参是长安十二时辰当中的智商担当,跟徐宾、元载不相上下,是长安城里最最聪明的人之一。

最关键的是程参在千头万绪中,破译了徐宾的惊天秘密,除了发现徐宾没有死之外,还发现徐宾留下的书卷破译之后,竟然是:上元灯节,圣人杀太子。

对于这个秘密,徐宾为什么会故意留在家中,其实是匪夷所思的,也有可能是一种误导,毕竟圣人杀太子,和太子杀圣人,这两种剧情,在剧中都有所体现。

圣人对太子的态度一向不好,剧情里对右相更加信任。太子也有理由以下犯上,杀害圣人,右相也说过,狼卫一案,就是太子自导自演的。花萼楼大宴群臣,圣人除了责罚太子以外,还给太子出了一个相当大的难题,圣人要求太子带头共享一道名曰“江山”的大餐。

圣人曰:朕的江山,今天就和你们分了吧!太子李玙凝滞。惊心动魄一触即发。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的两难境地,被演员周陆拉表现得淋漓尽致,好评。吃了就是要拿圣人的江山,不吃,就是逆罪,番外小邦使节说的好:逼到这份上,就只能造反了!

也就在这个两难的节骨眼,太子李玙却假称身体不适,先行告退,此时圣人也没有阻拦。这就相当令人匪夷所思了。按理说,圣人既然有心查办太子,就没必要在花萼楼大宴上羞辱他,直接拿下也不是不可以的。

另一角度考虑,太子在此时离去,也相当可疑,龙波此时要通过大灯毁掉花萼楼,诛杀圣人,太子离去,恰好躲过此劫,李必在跟太子汇报的时候,太子第一反应是:不想回去。难不成是早就计划之内的事?圣人的试探,恰好让太子有理由离开?长安二十时辰果然是“智商检测神剧”,没点脑子,还真看不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长安十二时辰闻染结局怎么样了?闻染身份揭秘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剧版《长安十二时辰》给闻染的设定做了一些改动,在原著中闻染就是一位普通的小女子,但在电视剧里闻染变成了一位极具正义感的女侠。很多人应该都看出来了,闻染喜欢的人就是张小敬,而且张小敬早年还救过她。不过闻染的死让人感觉有些突兀,还没将角色完全塑造成功就领了盒饭。可能这也是因为剧集缩短造成的影响,现在是将剧情推动放在了第一位。

闻染结局介绍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自开播之后就好评不断,在播出之后关于这部剧的剧情和演员都屡次上热搜。而剧中闻染这个角色十分的重要,不仅部柔弱,还在关键的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不少网友都很喜欢闻染,那么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闻染喜欢谁?闻染最后和张小敬在一起了吗?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古装悬疑电视剧,里面不仅剧情跌宕起伏,层层环绕,而且画质清晰,给人一种电影的感觉。剧中的几个女演员都巾帼不让须眉,有模有样的,很多人都想知道闻染喜欢着谁,还有她的结局究竟怎样了。

闻染是张小敬战友闻无忌的女儿,因为永王贪图美色,被人意外打死,至此之后,张小敬出于兄弟情一直在身边保护她不受伤害。张小敬为了保护她不惜和官府作对,杀死上司,绑架威胁永王,只身一人捣毁了熊火帮,这些闻染一直看在眼里。

闻染一开始把他当做兄长一样,之后渐渐喜欢上他,但是张小敬一直把他当做好友的女儿看待,丝毫没有男女之情。所以闻染是很难和张小敬在一起的,不过他们就像是亲人一样,互相照顾着对方。

闻染身份

《长安十二时辰》闻染是闻无忌的女儿。闻无忌是张小敬在第八团的战友,他被永王逼死之后,张小敬代替他照顾和保护闻染,两人之间的关系仅是如此,根本没越雷池,并非儿女私情。

闻无忌只有闻染这一位女儿,他曾经和张小敬一起参加过烽燧堡之战,虽然没丢性命,却断了一条腿。之后回乡下靠开小店谋生。永王贪图闻染美色,强抢民女的过程中打死了闻无忌,当地县官包庇永王,还纵容熊火帮闹事。

张小敬亲手杀死上司,还曾挟持永王,这才把闻染给救下来。从那之后,闻染来京城定居,开了一家香粉铺子谋生。因为与王韫秀出游而被突厥狼卫意外抓走,由此卷入各方势力斗争中。

小说中的闻染头脑虽然聪明,却是柔弱女子,根本不会武功。电视剧对闻染人设做了变动,闻染不仅会武功,性格也够霸气,英姿飒爽,很有女侠风范。来到京城之后,她一直在打击熊火帮,用自己的方式报仇。

她从来都没忘记过父亲的死,更没忘记张小敬因为帮她被害的有多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长安十二时辰皇帝为什么要让林九郎代政?明明有太子为什么用外人?

全文共 3006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出现了一个看上去很奇特的局面,皇帝要将政事全部交给右相林九郎,自己却要与贵妃寻欢作乐去。要说历史上的唐玄宗,的确是一位明君,不然也不会让唐朝走上巅峰,但是也是个昏君,否则也不会有安史之乱。而在剧中就更奇怪了,明明自己有儿子,还有太子,太子做事也很好,可他就是不用,还要把国家交给一个外人,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他到底想做什么?

1、唐肃宗、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三角矛盾

唐肃宗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和李林甫(右相林九郎原型)之间,便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过,两人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唐肃宗基本处于劣势,甚至有几次还出现了生命危急。

这里可能便会有朋友好奇了,为何一位宰相还有能力威胁到太子的性命,难道皇帝就坐视大臣欺负自己的儿子吗?

事实上,这件事唐玄宗的态度还真的一直保持着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只有在太子势力被打压下去,事情涉及太子生死的时候,他才会出面表示:韦坚、皇甫惟明事件中,太子两位心腹大臣死去,本人也被迫休妻自保。《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载: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为其兄坚讼冤,且引太子为言;上益怒。太子惧,表请与妃离婚,乞不以亲废法。知太子孝谨,故谴怒不及。……凡坚亲党连坐流贬者数十人。

玄宗的态度,反应出了帝王世家薄情的一面,即便是父子兄弟,也会相互提防。

在唐玄宗眼中,太子身为自己继承人,太有实力就很容易像唐太宗曾经那样逼迫自己父亲让位;但如果太子没有实力,那你怎么配当太子呢?你父亲我可是开创了开元盛世“万国来朝”的男人。

所以说,唐玄宗和李亨之间的关系非常玄妙,玄宗想当着皇帝不管事,就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来管理朝政。如果让李林甫来做事情,他的身份是臣,这是以君臣的角度来处理问题,但对象换成李亨,大家就会理所应当把这当做皇权过渡,那样放出去的权力,可就收不回来了。

用《长安十二时辰》里,右相林九郎的话来说,那就是:今日,若圣人彻底让渡皇权,我唐,便开了天地新法。君臣明暗配合,君以相为盾,以守为攻,无为而治。至此,无对无错,无功无过,无善无恶。如此治国之术,先进无匹,前所未有。如此更可摘去诸位臣工,在圣人面前的表演之状。凡事,仅由法制,只要法理正确,千秋万代,将铭记我大唐在天保年是如何地繁盛无双。

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如果这不是从奸相角色说出来,那便是提前欧洲900年,领悟了“君主立宪制”制度的思想巨人。但整件事情,其实都只是他一手炮制的骗局,下面,便随我一起来看一看这手绝妙布局背后的真相吧。

2、唐玄宗让政李林甫的整件事情经过

李林甫这个人啊,实在可怕,在位19年,害死过一个太子、两个王子、大文学家李邕、李亨的舅子韦坚、边将实权派皇甫惟明、四镇节度使王忠嗣……

安禄山的一生,对李林甫那是相当畏惧,只要李稍微不满他,安禄山就觉得大祸临头。不得不说,纵观历史上的奸臣,能够像他这样位高权重、顺风顺水的没几个,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李林甫在官场上的手段有多高超。

李林甫的手段,思路上其实就两步:1、解读人心;2、损招多。

在设计让唐玄宗心甘情愿让出权力的事件中,李林甫这两步走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两步中的第一步解读人心方面,一开始仅仅是李林甫和牛仙客“知帝惮幸东都”,这消息放在别人眼中,仅仅就是:唐玄宗不想去洛阳,只想宅在长安城里。

有什么大毛病吗?没有,顶多有个宅男唐玄宗罢了,毕竟他自己也说过,在长安一住就是十年,这期间都没有看看大好河山的爱好。

但李林甫和牛仙客这两位宰相知道这件事情后,却生生玩出了一套骚操作,牛仙客这位奉行“独善其身,唯诺而己”原则的宰相咱不谈,毕竟他都是跟着李林甫的脚步走,只求稳稳妥妥的一个人。

李林甫在这件事情上,是这样想的:既然玄宗皇帝不想去洛阳,那我就给他展示一下长安的富庶,提高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吧。

这件事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易指的是唐朝粮食产量还是挺稳定地,只要鼓励百姓生产、多从商人处购买基本就能满足长安城百万百姓生存所需,这也是过往长安百姓的生活方式。

但还有难点,其中主要包括两项:1,天宝年间的唐王朝接年发生灾害,粮食减产严重;2,长安的漕运(漕运是古代运送粮食到京城的主要方式,隋炀帝修的隋朝大运河就有为了运输粮食的考虑在里面)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了。

咱们看这情况,显然都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那么,李林甫为了能够在玄宗面前露脸,会想出什么骚操作呢?他还真的有,两种方法:

一,和籴法;

和籴法由来已久,起源于汉武帝时期,这个方法主要用于供应粮食需求大、产量低的大城市,还有紧急储备粮用。

和籴法的玩法便是由国家出钱,在粮食丰收的时候或者粮食产量高的地区,用低价收取粮食储备起来。这个方法好在可以降低国家获取粮食的成本,能够有效应对灾荒和城市用粮问题。但弊端也很明显,那些依靠粮食过活的外地商人、百姓便无法用低价获取生活物资了。

二,赋粟助漕。

李林甫采取的第二个法子,就更加拉仇恨了,他为了保证长安一带粮仓的富足,好给玄宗呈现出国泰民安的假象,竟然——加收赋税,来弥补漕运不足的问题。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便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这一切的目的竟然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权势。

不得不说,权力真的是比毒品更具有诱惑力的东西,因为它可以实现人类心中绝大多数地欲望,所以许多人为了得到它不惜放弃理想、荣耀、良知,彻底沦为欲望的傀儡。

李林甫做的事情,效果也是非常棒地,仅仅数年,就“国用稍充”棒到唐玄宗思考的问题已经从赏赐财物到了“让政”的程度。当时,唐玄宗正在大同殿用餐吃饭,旁边是亲信高力士。唐玄宗便对高力士提起这件事情:“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

高力士听到这句话,有多震惊已不可知,反正我看到这句话差点把喝下去的茶喷出来。在玄宗正在沉醉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构想时,高力士给了他当头棒喝:“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

高力士的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有三层:

1、李林甫的做法看起来让国库短时间粮食充足了,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国库钱财空虚,想要从事商业的人便会增多;

2、天子权力的变动,要遵守祖宗的规矩;

3、皇帝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权威,怎么能如此轻易交出去呢?

帝斋大同殿,力士侍,帝曰:“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力士对曰:“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

高力士的这番话,让幻想中的唐玄宗“不悦”,善于揣摩人心的高力士马上跪地磕头,口中说道:“心狂易,语谬当死”。见到老伙计这幅模样,唐玄宗还真惩罚不成?玄宗也是个高情商的人,他马上:帝为置酒,左右呼万岁。

玄宗的意思很明白了,刚才的事情纯粹就是:酒桌上的事情,算不得真的,但如果你们敢出去说些什么,那问题就是另一个性质了。别看唐玄宗看似越老越携带了,甚至得到儿子李瑁的老婆杨贵妃之后“从此君王不早朝”,但他的精明和高傲却一直在。

他既想成为名扬千古的明君圣君,让后代万世记住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景象,同时,他自己晚年又沉迷上了享乐。不得不说,李林甫这个懂人心、计谋多的奸臣,完美符合了唐玄宗此时的心理预期,这也导致了天宝年间,唐玄宗对其宠幸有加的局面出现,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到来,很大程度上便是玄宗这种懈怠思想作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