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马圈沟遗址在哪(精彩20篇)

宋代瓷窑遗址好玩吗?据考证,这里是宋代规模较大的地方瓷器生产作坊之一。宋代窑址的发现,对研究宋代福建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有重大意义。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瓷业的繁荣,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宋瓷艺术,文人气、书卷气十分突出,注重个性,呈现出幽雅秀丽,温润含蓄,精美绝伦的艺术魅力。此时的景德镇青白釉瓷,烧制日臻完善,胎质纯净洁白,釉面晶莹润泽。景德镇影青瓷的青幽氛围,是宋代“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审美观的突出展现。

浏览

8122

文章

1000

篇1:米兰遗址

全文共 2459 字

+ 加入清单

米兰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兰遗址位于若羌县东80余公里的米兰农场团部东3公里处,是由8座佛塔、3座佛寺、汉屯田水利设施和唐代吐蕃古戊堡遗址组成的一处面积广大的遗址群落。是著名的古代西域名城鄯善古国伊循城遗址。在汉代屯田遗址地区的中心有突布提古城堡,城堡东南角有眺望台,登台眺望,屯田区的景物尽收眼底。在东南方沿着一条宽10—20米,长37公里的引水干渠,分布着16个屯田卒居住的群落和一个炼铁炉遗址。干渠引水于米兰河,沿线有七条支渠,采用双向灌溉集中分水的方式,灌区面积约45000亩。渠道布局严整,水头控制得法,在至今发现的古灌区中少见。如今灌区土地上敷有10厘米的沙砾,下面里肥沃的黄土层,其上还保留有当年犁耕的痕迹。三座佛寺中的一座叫“米兰西大寺”的遗址中曾出土过“有翼天使”壁画像。如今佛塔和佛寺均破坏严重。唐古戍堡遗址南临米兰河道,是不规则正方形,南北宽56米,东西长70米,四角有望楼,西有城门。戍堡中间低凹,北部是阶梯形大坡,从坡底至坡顶依次盖屋,屋皆平顶,下半截挖在土中,上半截土坯砌成。曾发掘出大量吐蕃文木简、吐蕃文书和唐代陶片。米兰遗址于1984年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保护范围为44.49平方公里。

米兰遗址是新疆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汉唐时期的重要遗迹。目前,在此发现的文物遗址保存较完整的共有15处(其中:戌堡1座、佛塔8座、佛寺3座、烽燧2座、灌溉水利渠道1处),除此而外,还发现有居址、窑址、冶铁遗址和墓葬等文物遗迹,这些遗迹大体上以戌堡为中心,散布在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2.5公里的范围内,地表散布有陶片、残破的石磨盘、小饰件、铁器等遗物,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和相关的文献记载来看:米兰文物遗迹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约为公元3~4世纪的遗存,晚期的为隋唐时期吐蕃势力渗入西域后所遗留下来的,这里直到9世纪后才逐渐荒废。

(1)、早期的米兰遗迹

米兰早期的文物遗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当时佛教活动的遗迹(即佛塔和佛寺),另一类是反映生产活动的遗迹(即灌溉水利渠)。

米兰的8座佛塔分布在米兰戌堡的周围,其中5座在戌堡西南约1.8公里处,彼此相距几十米到几百米。戌堡南约300米处有两座,另一座在戌堡东北约2公里处,佛塔的建筑方式分土坯砌筑和夯土堆筑两种,佛塔残高约3~6米,基底宽约4~10米,塔顶为圆拱形,大都已经残破。

在米兰佛塔和佛寺周围曾出土过一批珍贵文物。1906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此处盗去许多精美的佛头像、婆罗米文残纸等珍贵文物,尤其是他在一处佛塔(斯坦因编号M3)的回廊外壁盗走的"有翼飞天像"壁画尤为珍贵。1989年,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等人组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考察队考古组在米兰佛寺(编号M2)中又发现两幅与前者相类似的"有翼飞天像"壁画,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米兰的灌溉渠道位于前述遗址区内,由一条总干渠、七条支渠和许多斗渠、毛渠所组成,呈一扇形由南北展开,灌溉范围东西约6公里,南北约5公里。据专家研究,米兰的灌溉渠道的时代大致为汉唐时期(即始于早期,晚期继续沿用)。目前,学术界许多专家认为米兰就是汉代的伊循城。专家认为:米兰灌溉渠道的发现证明这里是一处屯田生产区,而其所处的年代与位置又与文献记载相吻合,因此,结合对这一地区丰富的文物遗迹研究,他们认为:米兰是汉代鄯善的伊循城,是鄯善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区域;是自敦煌沿疏勒河通楼兰、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的"丝绸之路"南道上的要冲。

(2)、晚期的米兰遗迹

米兰晚期的文物遗迹主要有烽燧和戌堡遗迹。据《新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唐初这一带原是土谷浑部落活动的地区,公元638年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发兵攻打土谷浑,土谷浑败逃青海北部,这一带遂为吐蕃势力统辖。从烽燧和戌堡的建筑结构、城内布局及出土文物分析来看,烽燧和戌堡遗迹为吐蕃占领时的遗迹。

在城内房屋遗址中,曾清理出300多件吐蕃文木简和文书,经专家考释,是一批涉及小麦种植、分占耕地、丝绸服饰等吐蕃人经济的珍贵资料。此外,还出土有:兵器、漆皮甲片、织物及工具、用木、陶、石制作的生产和生活用具,这些文物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米兰的两座烽燧均已残塌,一座在戌堡西南约1.8公里,另一座在戌堡东北约2.5公里处,全部为土坯筑成,均为方形,附近有小居住遗址。这两座烽燧同戌堡遥遥相对,组成了防卫设施,扼守在交通线上。除去以上两处重要遗迹,此处还发现有吐蕃人的窑址、冶址和墓葬等遗存,所出土的文物类型与风格和戌堡相同,均属同时期的遗迹。

(3)、米兰文物遗迹保护基本情况

1984年开始,若羌县在米兰文物遗迹处设立文物保护管理站,派专人驻站管护遗址,并树立文物保护标志牌、划定保护范围。在80~90年代,先后有中科院、自治区等地的专家学者对米兰遗迹进行了考察和初步的研究,为米兰文物遗迹的保护、研究、以及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米兰文物遗迹目前还未正式对外开放。米兰文物遗迹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后,若羌县已计划在此处修建保护围墙,在条件具备时,计划请专家对地表做必要的清理、对文物遗迹进行必要的维修。

(4)、米兰河(子母河)

米兰河位于米兰东侧,发源于阿尔金山腹地的阔什地区,源头可追朔到与米兰河相连的喀拉乔喀河,直至海拔5000米以上的喀拉乔喀山的终年积雪带。米兰河长110公里,最远通过长12公里的乌尊达什和依塔克艾肯注入吐乃木库多泉,属常年河,年流经量1.24亿立方米,因流经米兰绿洲而得名,也是传说中的子母河。

罗布泊镇:罗布泊镇行政区域位于新疆若羌县东北部的罗布泊地区,西北与新疆尉犁县为邻,北与哈密、鄯善接壤,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镇政府地处北纬约40度,东经约90度,现已成为新疆的第一大镇,也是中国第一奇镇。 2006年2月27日上午8.40分正式挂牌。罗布泊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北部,亚欧大陆的中心,塔里木河下游,《大清一统舆图》将这个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边区群众报社遗址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边区群众报社遗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霍家坪村。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边区群众报》随西北局机关迁址绥德县义合镇霍家坪村。报社设部、印刷厂、译电科、排字部等机构。1948年1月10日,报社改名为《群众日报》。在绥德期间,该报曾刊登短评《马文英事件的教训》和“无定河畔六烈士”等报道。1948年2月,迁到绥德城内南关,5月底,迁回延安。1949年5月27日,迁至西安出版。1953年1月,成为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报。1954年10月16日,更名为《陕西日报》。

霍家坪村:霍家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上塔遗址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上塔遗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上塔遗址

级别:省级

时代:新石器

地址:位于桂平市寻旺乡上塔村西南浔江南岸台地上

保护范围:东北自东塔起至西南的油榨村边止,西北自浔江南岸河边起至东南100米外止为保护范围。

建控地带: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相同。

公布文件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桂政发[1994]63号

寻旺乡:桂平市寻旺乡位于贵港市东北部,304省道横贯其中,黔江、郁江流经寻旺乡汇合后,流入浔江。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行政区城面积108.5平方公里。2004年末人口5.526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6‰,耕地面积0.2766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580万公顷。有农用机械动力2.706万千瓦,有林面积28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0%,二级公路里程15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枣林子遗址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林子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枣林子遗址 位于泾川县丰乡枣林子村西南2公里 。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周代文物并存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7--1米。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为细泥和夹砂红陶,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彩陶纹样有弧线三角纹、勾叶圆点纹,器形有盆、罐;齐家文化陶片为夹砂红褐陶,饰附加堆纹、锥刺纹、菱形刻划纹,器形有罐、鬲;另有周代夹砂、泥质灰陶,饰绳纹,器形有罐。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发展和与齐家文化的关系、周文化的分布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准噶尔古城遗址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准噶尔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准噶尔古城遗址

准噶尔古城遗址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城以东5km

处(距318省道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古城为方形,规模为500

X

500平方米,古城城墙为土墙,高5.2米,底宽8米,顶宽5米。看可分为墙皮和墙芯两部分,墙皮用上坯砌成,土坯长0.4米,宽0.25米,厚0.11米墙芯为夯筑,夯层0.15米,跨度4米。城墙土坯为灰黑色,至今保存完好。城墙的四个角上各有一个圆形的岗楼,北、西、南三面各有一门。城中的遗迹大都分布在偏北部分,有房设残垣,有夯土台等,散落的青砖、简瓦、瓦当、瓦片上有兽头、花等图案。在城的西北角有一藏式佛塔遗迹,发现有-、泥制佛像和铜念珠,1972年尚存,后遭雷击而毁。道尔本厄鲁特古城遗址是为数不多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未开发,四周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的考古旅游开发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桥畔遗址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小桥畔遗址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小桥畔遗址位于靖边县东坑镇小桥畔村,时代为旧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

小桥畔遗址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小桥畔村:小桥畔村位于靖边县城西35公里处,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紧靠红柳河沿岸,太中银铁路、青银高速横贯东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总土地面积13.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5069.6亩。辖8个村民小组,有822户3102人,有党48人,低保户40户95人,截止2019年该村有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24户63人:其中贫困户7户15人,脱贫巩固户17户48人;全村以玉米、洋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府谷古长城遗址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府谷长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

府谷县的长城,据史籍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初是魏国为了保障边境的安全曾在县境东部修筑长城。公元前355年,魏国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割让上郡15县(即今陕北榆林一带)给秦国。于是秦国也在上郡沿边修筑长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迫使匈奴向北退却150多公里占领河套地区,并在黄河北岸把燕、赵、秦三国旧长城连接起来,陕北遂为内地,称为“新秦”。到了隋文帝开皇二年(582),突厥大举入境,发兵40万,突破了长城线,纵兵在上郡掠杀,于是隋王朝开始重新修筑陕北长城,先后5次用民工148万人,历时23年。这些魏长城、秦长城和隋长城,至今已很难寻找,只是在某些段落偶尔可以看到痕迹。

府谷现有长城是明代所筑,当时称为“边墙”。据史籍记载,明成化年间,蒙古贵族首领毛里孩入境,延绥榆林大扰。成化十年(1474)闰六月,延绥巡抚余子俊奏准朝廷修筑边墙(即明长城),率领将士4万多人,“依山形,随地势,或铲削,或筑垒,或挑堑”,历时三月,修筑而成。这条长城东起清水营(今县境北),西至花马池(今定边县西北),全长约700公里。境内长城东起墙头角,与山西省河曲县内长城隔河相望,西至新民乡陈峁村,与神木县境内的长城相连,其间经过麻镇、大岔、清水、赵五家湾、木瓜、庙沟门、三道沟等乡镇的地域,全长100公里,计有长城墩台155个。城墙全用土筑成,城墩底座为石条所筑,城墩墙面用砖包砌。现长城墩台几乎全被拆除,长城北侧由于长年受西北风雨冲刷,大多形成坡状。长城南侧仍坚固挺立,夯土层清晰可辨。长城线上的转角楼、龙王庙墩台保护较好,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而举世瞩目。它作为中华民族龙的象征腾空而起,距岭摧涛,气象万千。它以轩昂气概,勇于冲突一切之势,遨游于茫茫中华大地中,使得炎黄子孙为之骄傲,使得龙的传人为之亢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九站遗址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九站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站遗址位于合水县蒿嘴铺乡九站(后九站)村。属寺洼文化。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遗址区和墓葬区。遗址区破坏较严重,文化层厚0.5--1.6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坑和居址,地表散布大量夹砂和泥质红、灰陶片。1984年发掘遗址75平方米,并发掘80多座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铜器、石器、骨器等700余件。陶器主要有鬲、豆、钵、壶、簋、马鞍口双耳罐及深腹罐等,多为夹粗砂素面陶,质地松散。器表多呈土黄色或褐色,火候偏低且不均匀。另出有戈、钏、刀、剑等青铜器。斧、锛、刀、纺轮等石器。骨器有锥等。该遗址对研究寺洼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

历史上的中央雷允飞机制造厂位于瑞丽市弄岛镇雷允村。该厂创建于1939年,它的前身是“中杭厂”。1942年,日本侵略军侵占缅甸,雷允飞机制造厂-毁弃。这是一座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中、美合资建设的飞机制造厂。工厂当时员工达2500人,曾制造飞机63架,组装50架。它不仅生产和维修了大批抗日战机,而且还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铜轴反转直升机,堪称世界之最。瑞丽雷允飞机制造厂,是云南最早的飞机制造厂。尽管过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当年的跑道遗迹仍在。一大块水泥浇筑的场子,边缘整齐结实,可以想象当时土建技术之高超,偶尔还能看见裸露的钢筋。场子一角有一座汉白玉纪念碑,上面简要记录了飞机制造厂的历史。纪念碑后面的竹棚中,一块水泥地边缘刻着“CAMC1939”(中央飞机制造厂的英文缩写)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淡家嘴遗址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淡家嘴遗址为城固文物保护单位。

淡家嘴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城固县城北约5公里的原公镇丁家村,系湑水河北第二台地边缘,距河一公里。198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是1980年农民耕种时发现。-物工作者调查,该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采集的陶片标本能看出器形的有:泥质红陶钵,分尖唇和园唇两种;泥质彩陶盆,敛口侈沿,鼓腹,饰园点三角连弧纹;夹砂红陶罐,分敛口侈沿,直口平沿和敛口凹沿等,泥质红陶尖底瓶,直口重唇,细颈;在夹砂红陶中,除饰粗绳纹外,还有细绳纹间凹状指纹。石器有斧一件(残),只存刃部;杵一件,利用长扁圆形自然石坐做成,小端有使用痕,长12.3厘米。从陶片分析,该遗址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宝山镇:宝山镇位于陕西省城固县东部湑水河畔,距县城5.6公里,东与洋县马畅接壤,西与五郎乡、原公镇相临,地处汉中市环线交通网,交通便捷、信息通畅。全镇辖10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4225户,15763人,土地面积27.51平方公里。杨丛仪墓座落境内。包含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新石器晚期文化、商代文化、汉代文化等几个时期遗存的宝山遗址蜚声海内外。近年来全镇实施 “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兰州湾子古石屋遗址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兰州湾子古石屋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兰州湾子古石屋遗址

1983年,兰州湾子西700米处发现一座巨型鹅卵石垒砌而成的石屋结构遗址,当地人称其为"鄂博"。该遗址为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也是一处最有代表性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该遗址面积近200平方米,残墙高近2米,厚达3米,近底部显坡状,分隔为前后室,主室居南占地100平方米,底部有柱洞,洞内残存木柱残段、北部有附室,南北并列,有门道彼此联通,由附室向东开门,建筑用材选自山前遍布的巨型卵石,石屋内侧壁平整。该遗址曾3次住人,后毁于火,出土有大型圈足铜、环首小刀、双耳鼓腹红陶罐、陶锉及马、羊、鹿的骨骼和炭化小麦粒等。同时出土的17具完整骨骸经鉴定具有明显蒙古人种特征,距今3285±75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朝末期。兰州湾子石屋遗址的发掘说明,早在3200年前,巴里坤已有大型草原石结构建筑情况,有很高的考古价值,1990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保护单位。

2002年7月24-8月5日,由西北大学文博系教授王建新主任带队,在此期间又进行调查,共发现建筑遗址11组100余座,古墓葬200余座,岩画1000余幅。王教授说:"像这样史前人类古遗址群在西北地区共有5处,兰州湾子古遗址群原貌保存的最为完整,在新疆古遗址群中不多见,是中国罕见的,进行有效的保护和适当的复原有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此,我县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并积极着手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同时,巴里坤县境内存在大量的岩画,岩画表面风化严重,从岩画的风格看,雕刻手法简单、粗犷,具有原始的岩画制作工艺。在兰州湾子就可以见到较多的岩画,岩画条理非常清楚,画的内容多为狩猎、放牧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锁阳城古渠道遗址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阳城渠道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锁阳城古渠道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桥子村南坝二队正南8千米处的戈壁荒漠中,分布于锁阳城东南。

1987年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从航片上看,各种渠迹如干渠、斗渠、支渠、毛渠等俱全,呈树枝状展布,有各种渠迹100余处。在锁阳城遗址南侧及东侧遗留的古渠遗迹比较清晰,今残存古拦水坝址一道长百余米,还有一条底宽16米、口宽20米的支渠。

锁阳城古渠道遗址地面遗存数量较多,对水利史、建筑史、农业史的研究,瓜州古代渠系网络遗址都具有重要价值。

锁阳城古渠道遗址归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阳城遗址。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建议包车前往

门票

40元/人,学生半价

景点位置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东南约7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南坡遗址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南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坡遗址·新石器时代·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南坡村。

保护范围:东至武成山,西至刘家台村,南至陇海铁路,北至蟠龙塬。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20米。

2003年,南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仓镇:陈仓镇隶属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东西长11.2公里,南北长40.5公里,总面积25.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办事处,6个社区。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耕地面积9000亩。镇党委下设2个村级党委、5个村级党支部,全镇党员总数971名。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突破60亿元大关,人均纯收入4031元。 陈仓镇自古就是一个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长江坝遗址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长江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江坝遗址地处大英县回马镇梨园村东300米处。该遗址分布在涪江右岸的台地上,遗址分布面积约240000平方米,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800米。遗址范围内是大量的农舍和农田,地表散见零星瓦砾分布,为农民翻土耕种中掘出。偏西位置原有古建筑贾公祠,是纪念唐代长江县主薄贾岛的祠堂,今已无存。祠东原有大坟包,封土堆原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据文献记载,该墓疑为贾岛衣冠墓或为宋代长江县县尉兼主薄崔毅墓。崔毅因敬慕贾岛亦可能葬于祠旁。今墓葬封土堆亦无存,和贾公祠一样地表已辟为农田。沿涪江两岸有一南北向、长约400米的断面。断面以东距涪江30—50米新修一弧形防洪堤。断面高约2.5米—3.5米,因洪水冲刷,文化层完全暴露。从断面观察,文化层堆积丰厚,包含物丰富,自上而下可分为五层。

专家对长江坝遗址进行现场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管理工作规范、有效。

保护范围:以贾公祠遗址为中心向北延伸1000米至梨园村小学,向东延伸800米至莲花井,向南延伸至白衣庵,向西延伸10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北延伸至凤凰山山脚,向东延伸200米,向南延伸至河堤,向西延伸200米。

回马镇:回马镇位于大英县涪江、郪江交汇处,东与蓬溪红江相望,南靠遂宁桂花,北邻射洪柳树。1997年12月28日,蓬溪县行政区划调整,新建大英县辖回马、郪口、金竹三个办事处,18个行政村,220个农业合作社,3个街道居委会。东西宽12公里,南北长10公里,幅员54.1平方千米。 农业资源:境内以浅丘为主,涪江、郪江沿岸多冲积平坝,分紫色土类和 潮土类,土壤层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米斯特拉斯考古遗址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米斯特拉斯遗址是中世纪时期遗留下来的一座城市,它建造在一个高约621米的小山上,坐落于塔伊耶托斯山的山脚下。遗址可以明显的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位于上面部分的是由法兰克人在山颠筑造起来的城堡、帝王宫殿建筑群、封建王室的住宅、几座修道院以及圣索菲亚大教堂。这些建筑物被一个具有两个大门的城墙包围起来;位于下面的部分则被另外一座城墙围绕着,这些建筑物的中心部分是于13世纪修建起来的圣杰米特厄斯大教堂。此外,一座修道院和14世纪修建的潘塔纳萨大教堂也位于下面的这部分建筑物中。

由于丝绸工业的发展,米斯特拉斯曾经是一处繁荣的商业中心,人群密集,熙熙攘攘。1830年,奥托国王兴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即斯巴达,这也是导致米斯特拉斯城市最终走向衰退的一个直接原因。在现今保存下来的这些遗址中,其中包括一些完美的拜占庭时期的建筑物和精美的壁画。

Archaeological Site of Mystras

必去理由:希腊最完美的拜占庭时期的建筑物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希腊[Greece]

景点所在省、州:伯罗奔尼撒大区 [Peloponnese 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扶眉战役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六军高望寺驻地遗址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扶眉战役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六军高望寺驻地遗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午井镇高望寺小学附近。

1949年7月12日,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6军攻占扶风午井镇。军指挥部设在镇里的高望寺小学。

高望寺始建于唐末,盛于宋初。原面积30余亩,大门左侧植唐代楸树一棵,右侧植宋代槐树一棵。古楸树原直径2米,因经火灾现1米左右、高26米,仍郁郁葱葱。寺院坐南向北,南高北低。现高望寺小学是在1928年创办的高望寺私立初小基础上经过改建形成的。高望寺小学附近有30多孔土窑洞,窑洞高约4米,宽约3米,深约5米。这些窑洞由于当时多年没人居住,蚊蝇很多。当天晚上战士们就地做饭用餐之后,就很快睡下了,第二天早晨5时左右集合即投入战斗,一路追击国民党军到岐山县罗局镇。

午井镇:午井镇位于县城西南七公里处,东与段家镇相连,南与眉县接壤,西与岐山毗邻,北与城关镇相望。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万亩。全镇辖16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9230户,36681人,是扶风县八大古镇之一,以北宋淳化年间理学家张载在贤山寺讲学,提倡井田而得名。西(安)——宝(鸡)渭北南环线和扶(风)——常(兴)公路在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坪遗址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三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坪遗址

三坪遗址位于安集乡三坪村,地处黄河南岸二阶台地上,面积约66万平方米。文物主要分布在头坪的旧庄窠大锅,尕鲁坪的上庄、尕塬,二坪的麻黄咀、高崖咀、坨子岭,三坪的圆地咀、犁地咀、城墙地。有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马厂及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四种文化类型的文化层。尤以马家窑类型为典型,出土的文物有瓮、罐、瓶、盆、钵等,还包括大量的石器、骨器等。1949年8月三坪村的圆地咀出土的一件彩陶瓮,厘米,泥质体型硕大,饰经旋纹为主体的花纹,花纹富有飞动气势,波澜壮阔,富丽流畅,造型古朴典雅,雄浑优美,制作精美,被誉为“彩陶王”,属马家窑文化。1954年由大队书记戚永年捐送政府,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1990年4月10日,邮电部还将“彩陶王”图案印制成纪念邮票一枚,发行国内外,使这一瑰宝大放光彩,另外还有马厂文化的双耳彩陶罐、齐家文化节的双耳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庆甸遗址与勐氏石城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庆甸遗址与勐氏石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庆甸遗址与勐氏石城

庆甸遗址座落在麦地村明王室(寺)后的老君山峰献山顶,距县城约5公里,为元朝天顺元年(1328)所置勐氏衙门。明洪武15年(1382)裁县后为勐氏部落首领衙门,当地称“勐家衙门”,座东向西、面向府城,前后相距百余米的3个山包,为县府前殿、中殿、后殿。前殿前有一块百余丈平缓之地,九龙山绕其南北,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林壑清幽。明万历26年,(1598)改土归流后即废。解放后曾先后出土1.25千克银元宝4个及明代文物数件。

勐氏石城为勐氏部落城堡遗址,位于新华乡牛尘山中部,当地人称“勐家地址”。距今400多年的勐氏部落的城堡,以石筑成,故名石城。遗址坐南向北,东面悬岩峭壁,西北为松林陡坡,仅南向有一公里多长的山梁切成3段,距石城300米左右有一口井,可供守城人饮用。勐氏城东、北、西三面以腾索塔木排,上垒石头如遇敌来犯,就砍断腾索,滚木檑石倾泻而下,守兵仅扼南面,易守难攻,是当时部落所建的重点城垒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水沟秦汉回中宫遗址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水沟秦汉(回中宫)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水沟秦汉(回中宫)遗址

水沟秦汉(回中宫)遗址位于县城北1公里香水镇水沟村西侧,面积约30万平方米,确认为秦汉遗址。亦有历史学者认为是秦汉“回中宫”遗址。遗址地表散布着大量的绳纹板瓦、筒瓦、云纹瓦当,出土有灰陶罐、铁灯、铁釜及“半两”、“五铢”铜币,还出土有铜弩机残件及泥质灰陶形地下排水管道等秦汉时期的建筑材料。《史记·秦本纪》记载,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宫。鸡头山在泾源县境内,当年秦始皇巡边曾驻骅回中宫。公元前166年,匈奴14万骑兵劫掠中原,在萧关(今三关口一带)与西汉北地郡都尉孙卬大战一场,孙卬英勇迎敌,战死疆场。匈奴撤离时焚烧了回中宫,至今遗址内还有火烧的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柳枝镇泉护村、安堡村,为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遗址。

遗址中发现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墓地和居址。墓地在元君庙,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发现墓葬共57座,其中45座分属于东西两个同时并存的墓区,每区墓葬可分三期,依早晚次序分列成3个纵行。除一部分单人墓外,28座是同时葬入的多人合葬墓,每墓少者2人,多者25人,均仰身直肢,头向西。居址位于泉护村,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房址有半地穴、地穴式两种。半地穴式为方形圆角,地穴式口部椭圆形。陶窑为横穴式,2、3座为一组。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面积大,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已成为研究仰韶文化、探讨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代表性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