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精品20篇】

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纪念日,伟大国际领袖马克思,这位伟人逝世于1883年,他逝世的这一天被定为马克思逝世纪念日。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今天,问学吧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浏览

5689

文章

23

篇1:土地污染对大气环境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土地污染必然引起和促进其他环境要素污染,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中;土壤中容易挥发的有机物,会散发到空气中,形成污染。

同样,大气污染也会影响土壤的安全,例如工业排放的各种大气污染物中,以粉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为主,这些污染物会通过自然沉降以及降水的过程,落入土壤中,导致污染。随着各种交通工具流动越来越频繁,它们排放的废气也成为大气污染源。汽车使用的汽油中含有铅,公路两侧的土壤就形成了铅污染带。

土地污染除了会污染大气,还会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造成经济损失以及危害人体健康。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当人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会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今天小编对土地污染对大气环境有哪些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还请关注其他的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哪些等更多的土壤污染安全小知识,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环境污染是一种生态破坏,随着我们对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系统化,人们越来越发现,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物种大灭绝在很大程度上与全球扩散的环境污染有密切联系。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1.遗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污染条件下,种群的敏感性个体消失,从而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污染引起种群的规模减少,由于随机的遗传漂变,降低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污染引起种群数量减小,以至达到了种群的遗传学瓶颈,即使种群最后实现了完全的适应,并恢复到原来的种群数量时,由于建立者效应,从而造成遗传来源单一,遗传变异性的来源也大大降低。

2.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污染物的直接毒害作用,会阻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使生物丧失生存或繁衍的能力。污染引起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丧失了生存的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和积累作用,使食物链后端的生物,难以存活或繁育。

3.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

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主要是由于生物对突然发生的污染在适应上可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故生物多样性会丧失;污染会改变生物原有的进化和适应模式,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向着污染主导的条件下发展,从而偏离其自然或常规轨道。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在遗传、种群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降低。

4.生态系统的杂性降低

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污染直接影响物种的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础;污染大大降低了初级生产,从而使依托强大初级生产量才能建立起来的各级消费类群役有足够的物质和能量支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趋于简单化。

今天小编就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空气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那么,空气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臭氧层破坏导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在离地面10—55千米的平流层里,大气中的臭氧相对集中,形成了臭氧层。大气中有了臭氧层,起着净化大气和杀菌作用,可以把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线都过滤掉,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而且使许多农作物增产。臭氧过浓会使人体中毒,而臭氧含量减少,紫外线就长驱直入,使人体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农作物减产。

第二,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酸雨的危害遍及欧洲和北美,我国主要分布贵阳、重庆和柳州等地。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质恶化,对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植物叶片和根部吸收了大量酸性物质后,引起枯萎死亡。酸雨进入土壤后,使土壤肥力减弱。人类长期生活在酸雨中,饮用酸性的水质,都会造成呼吸器官、肾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据估计,酸雨每年要夺走7500-12000人的生命。

第三,“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

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形成了一座无形的“玻璃房”,在地球上产生了类似玻璃暖房的效应。本来,这种“温室效应”是正常的。但是,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骤增,“玻璃房”的吸收太阳能量也随之增加。于是,在地球上产生了干旱、热浪、热带风暴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由此可见,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更多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污染食品安全影响

1、真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真菌的种类很多,其形态和构造也比较复杂。有的真菌为单细胞,如酵母菌和部分霉菌。有的真菌为多细胞,如食用菌和大多数霉菌。虽然有些真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酱、制造面包等,但有些真菌也通过食品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如大型真菌(蘑菇)可一引起食物中毒,一些真菌如假丝酵母、隐球酵母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人的感染。但真菌中对食品安全威胁最大的是霉菌

2、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我国的食物中毒中,细菌中毒事故占98.5%,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种类很多,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人类关系密切。有些食品如食醋、味精及多种氨基酸都是应用细菌制造的。但是,很多细菌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其中很大部分是经食品传播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感染型和毒素型两大类。凡食用含有大量病原菌的食物引起消化道感染而造成的疾病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凡食用由于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的食物所造成的中毒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3、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病毒是非常小的微生物,引起植物、动物和人类的许多疾病,这些感染不是随机发生的,每类病毒有它自己的典型的宿主范围。病毒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血液、食品、接触动物等。在食源性感染中,最相关的是那些感染肠道细菌,并经粪便或呕吐物排泄出来的病毒。

今天小编对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什么是食品生物性污染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发展意味着新的建设,改变原有的生境是毫无疑问的,由此对生物多样性也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城市中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实践证明,影响城市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因素很多,城市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复合生态系统,而且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加上城市所处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多样,所以各城市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很明显的差异。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并具有以下特征

1.城市生物多样性由市郊向中心区梯度性减少

很多研究证实,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由乡村或城市周边保护区向城市中心区逐渐增大,城市中许多分类单元包括植物、鸟类、昆虫以及哺乳类动物,其物种多样性在空间分布方式上由市郊向城市中心呈明显的递减趋势。

2.野生物种多样性由城市中心区向城郊逐渐增加

城市发展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了城市生境严重破碎化和岛屿化,使许多天然绿地和城市水域生境往往被隔离形成人工建筑物中的”孤岛”。岛屿化生境对于生物的生存是十分不利的。

3.城市化增加了外来种入侵的概率

人为引进的大量外来物种以及原生生态系统面积保留愈来愈小,为大量侵入种的进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今天小编就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水体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水体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质下降,利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的现象,那么水体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一、致癌作用

根据相关统计,全球水体中已经识别的有机化合物有2000多种,其中,饮用水中含769种,包括26种致癌物,18种促癌物,45中致突变物。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毒的无机物和重金属,比如自来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氯代烃类。不同的致癌物质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不同癌细胞进行刺激,引致疾病。如果居民长期饮用含有这些物质的未达标的水,会大大增加人们的患癌率和死亡率。

二、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受到污染的水会通过饮用或者食物链到达人体,最终造成急性或者慢性的中毒。比较常见的有甲基汞中毒、镉中毒以及氰化物中毒等金属中毒、有机物中毒及农药中毒。其中,大量的铅、钡等元素也会对人体产生威胁。

三、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

生活废水中所排出的粪便等生物性污染物进入人体,会极大地提高人们患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几率,比如伤寒、痢疾、霍乱等。某些寄生虫病也可以通过水流进行传播,对人类的安全健康造成威胁。

四、水体生物性污染的间接影响

水体生物性污染会引起一系列间接影响。比如某些污染物控制在一定标准的水,虽然无害,但是会对水的味道、颜色等方面产生作用,造成异味、异色等问题,阻碍水的正常使用。同时,相关标准下的铜、锌的含量会对微生物的生长繁衍造成影响,进而降低水整个系统的自净能力,引发相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影响生物处理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处理废水的一种方法。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生物法处理废水,可大体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大类。那么影响生物处理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生物处理是指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

影响生物处理的环境因素

(1)温度:有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高温发酵消化时间短产气量高,杀菌灭卵效果好;

(2)PH及碱度:厌氧发酵的最佳pH值应控制在6.8~7.2,低于6或高于8,厌氧效果明显变差,挥发酸的数量直接影响到PH值,故反应器内应维持足够的碱度;

(3)碳氮比,适宜的碳氮比为C/N=10~20:1;

(4)有机负荷率,厌氧消化的控制速率是甲烷发酵阶段,因此过高的有机负荷可能导致有机酸的积累而不利于甲烷发酵的进行;

(5)搅拌:适当搅拌是必须的,以防止形成渣泥壳和保证消化生物环境条件一致;

(6)有毒物质,应控制在最大允许浓度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带来多方面的益处,例如,它为我们提供原材料,还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超过60%的世界人口直接依赖植物来获得药材。在过去一个世纪,人们将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农业用地,并利用生物多样性,从中得到了许多益处。尽管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变化的活动使不少人获益,但社会因此需要承担的成本往往大于所有惠益。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在为庆祝5月22日发表的一个声明中指出:气候变化预计将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之一。联合国气候小组2007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1.5至2.5摄氏度,那么在目前已评估过的动植物物种中,可能将有20%至30%面临更大的威胁。报告还显示,除此之外,生态系统将面临更加难以承受的变化。最近的气候变化,如某些地区的气温升高,已经有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气候变化影响物种的分布、种群大小、繁殖或迁徙的时间,以及病虫害爆发的频率。预计到2050年,气候变化可导致许多生活在某些特定地区的物种灭绝。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可能会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流失的罪魁祸首。

今天小编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土壤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环境,通俗地说,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土壤污染是指环境要素中的土壤环境受到了破坏,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导致土壤污染的原因有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

当土壤受到污染,会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土地受到污染后,污染物含量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都可随地面径流或土壤侵蚀而部分流失,引起污染物的扩散;作物收获物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也会向外环境转移,即通过食物链进入家畜和人体等。施入土壤中过剩的氮肥,在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分别形成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铵、氮气。前两者易于淋溶而污染地下水,后两者易于挥发而造成氮素损失并污染大气。

今天小编就土壤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关于其他的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哪些还请关注更多的土壤污染安全小知识,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土壤污染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吗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那土壤污染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吗?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大气环境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土壤污染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不仅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还会直接导致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另外土壤污染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土壤污染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如果您还想了解如何改良土壤的酸碱性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安全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生物变异对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通过受精作用直接传递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是不能传递给后代的,然而生物变异环境影响是什么?

生物变异小知识:

1)污染物的直接毒害作用,阻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使生物丧失生存或繁衍的能力。例如,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杀灭对农作物有害昆虫的同时,也杀灭了一些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

2)污染引起生境的改变,使生物丧失了生存的环境、例如,昆明滇池从50年代到90年代,由于水体污染导致富营养化,高等水生植物种类丧失了36%,鱼类种类丧失了25%,整个湖泊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显著降低,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单一。

提醒您:为了防止对环境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做好措施,多了解一些环境污染知识和生态破坏知识来保护环境,另外也要学习一些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等相关的问题来帮助自己避免变异的现象发生。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和生态破坏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还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而且生物多样性保护易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全球性的联合行动。

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

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构成生物多样性,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3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1、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动物呼出二氧化碳,吸入空气,调节环境中的水汽和温度,也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3、微生物能够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如将一些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净化环境,有的微生物如固氮微生物还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植物生长的有机物,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地球上物质将难以循环,环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今天小编就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及受威胁状况研究

全文共 228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复杂的地质历史和生态环境孕育了许多两栖爬行动物。然而,自2004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发表以来,包括两栖爬行动物在内的脊椎动物的威胁状况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评估。为了全面评估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的濒危状况,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和蒋建平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组受环境保护部委托,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红色名录研究”和“中国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红色名录研究”项目。

红色名录的研究基础离不开中国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1998年至1999年,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主办或参与的《中国动物学爬行》第1、2、3卷相继出版,对中国爬行动物的整体种类进行了总结。到目前为止,十多年来没有人修改过中国的爬行动物物种名录。因此,在红色名录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邀请了国内相关专家(包括台湾和香港)确定了我国爬行动物的分类体系,并对中文学名进行了必要的规范,最终确定了有效种,排除了无效种,整理出2013年以来在我国发现的461种爬行动物(包括2种区域灭绝),形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爬行动物红色名录》(以下简称《爬行动物红色名录》)。之后,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增加和删除。截至2015年4月30日,共鉴定出中国爬行动物3目30科132属462种,其中鳄鱼1属1科1种,陆龟6科18属33种,穿山甲23科113属428种。该名录在中国科学院和环境保护部的支持下,被收录到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16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光盘中(原链接2)。目前,中国现存的爬行动物种类约占世界爬行动物种类的5%,居世界第八位。

两栖动物名录主要依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动物实验室主办的《中国动物学——两栖动物》和《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地图集》。截至2014年6月,还邀请了国内外(包括台湾和香港)相关专家对中国境内408种已知两栖动物进行了评估,形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两栖动物红色名录》(以下简称《两栖动物红色名录》)。在2015年新增物种后,《两栖动物名录》被纳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和环境保护部资助的2016年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年度光盘。它于2016年5月22日在北京正式发布,供用户免费访问和查询(原文链接2)。目前,中国现有的两栖类物种约占世界两栖类物种的6%,居世界第五位。

《爬行动物红色名录》、《两栖动物红色名录》和《其他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于2015年5月23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2015年第32号公告的形式发布(原链接3)。随后,《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首次以开放获取期刊文献的形式发表(文章发表于《生物多样性》(2016,24(5): 500-551),原文链接4)。

在爬行动物红皮书中评估的461种物种中,有2种为区域灭绝,34种为极度危险物种,37种为濒危物种,66种为易危物种(VU),78种为接近危险物种,175种为非危险物种,69种为缺乏数据物种。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有137种爬行动物受到威胁(包括极度危险、濒危和脆弱),占总数的29.72%,包括31种乌龟、67种蛇类、38种刀鱼和1种藏红花,高于201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的世界爬行动物受威胁比例(13.61%)。在所有受威胁物种中,受威胁比例最高的是扬子鳄(100%)和海龟(91.18%)。中国爬行动物特有濒危物种有39种,占特有物种总数(143种)的27.27%,占受威胁物种总数(137种)的28.47%。长江以南的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最受威胁的物种。爬行动物受到人类的严重干扰,主要表现为栖息地退化、栖息地破碎化、过度利用和污染、气候变化等。(文章发表在《生物多样性》(2016,24(5): 578-587),原文链接5)。

在《两栖动物红皮书》评价的408种物种中,有1种已灭绝,1种为区域灭绝,13种为极度濒危物种,46种为濒危物种,117种为易危物种,76种为近危物种,102种为非危物种,52种为缺乏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有176种两栖动物受到威胁,占被评估物种总数的43.1%,明显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物种的受威胁率(30.8%)。中国特有两栖动物272种,其中48.9%为濒危物种。对两栖动物威胁最大的是球虫(63.4%),明显高于无尾虫(39.0%);受威胁最大的科是隐鳃亚纲(仅1种,100%受到威胁)、小鲵科(86.7%)和双鳃亚纲(78.1%)。11个省、自治区的濒危物种占本省、自治区两栖动物总种数的30%以上,四川(40.8%)、广西(39.2%)和云南(37%)分别位居前三位。栖息地退化或丧失、捕获和环境污染是受威胁两栖动物的三大风险因素(文章发表在《生物多样性》(2016,24(5):588-597),原文链接6)。

尽管自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中国一些濒危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存条件有所改善。然而,两栖爬行动物中缺乏“明星物种”,许多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处于相当危急的境地。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受威胁状况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广泛的研究对象、最完整的信息和涉及的最多的专家。这对我国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进一步加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种群和栖息地监测及相关科学研究仍是今后开展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物种救助行动的关键基础工作。

文章的原标题是“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威胁研究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有什么影响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环境是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但也不断影响环境,就像水可以载船,也可以覆盖船一样。

物种的生存离不开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谈论保护物种。除了保护物种本身的生理健康外,最重要的是保护其生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生物的生存和生长离不开环境。

同时,它也影响着环境。例如,微生物可以将土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可以通过生物的生理代谢来实现,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沙漠植物稀少;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例如,沙漠中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可以适应一定的环境。例如,鲫鱼生活在池塘中,适应水生环境。然而,当天气特别干燥时,当池塘干燥时,鲫鱼就会死亡,这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生物学也会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数千英里堤坝、蚁巢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表明生物学对环境有影响。因此,生物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有什么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还具有抑制沙漠化进程的作用;生物多样性有助于调控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 维持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如果生物越多样,群落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环境就越稳定。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实行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可以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

为了保护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可以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入侵可在个体、遗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水平上产生影响,造成物种濒危、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并严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生态安全的关键。然而,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生物种类丰富,是我国生物资源宝库。但现在,只要是飞机草入侵的地方,其它本地物种就很难生长,原因是飞机草可分泌有化感作用的化合物抑制其它草本植物发芽和生长,排挤本土植物并阻碍植被的自然恢复。飞机草现在已经侵占了大量的农田和荒地,使海南岛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外来种在其侵入区内,除了直接的生存竞争对当地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干扰、破坏外,还以其他形式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在南非,对14种引进的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130多种害虫均系本地种,它们原来并不取食这些农作物,由于引进的外来植物促使这些本地种昆虫改变了食性,从而造成了灾害。

今天小编就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核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然而核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都有哪些?辐射对环境会造成哪些污染?

辐射污染小知识:

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等污染物通过空气传播,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大面积酸雨。酸雨会改变覆盖区的土壤性质,危害农作物和森林生态系统;改变湖泊水库的酸度,破坏水生生态系统E腐蚀材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酸雨还可导致地区气候改变,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人类发展核能技术,尽管对反应堆已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但世界范围内的民用核能计划的实施,已产生了上千吨的核废料。这些核废料的最终处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数百年内仍将存在放射性危害。

提醒您:大家可以使用辐射检测仪来检测辐射的危害范围,然后及时做好针对性措施,这对避免辐射污染环境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也可以多了解一些辐射污染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乱砍乱伐

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由于植被被破坏,动物得以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动物将迁居或死亡。

(2)乱不滥杀

受利益的驱使,许多人对野生动物大肆捕杀,导致生物种类大大减少,从而引发了严重的虫害,危害农作物等一系列生态危机。

(3)植物入侵

生物入侵指的是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生物入侵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流窜到了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

损失。

近年来,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一种原产南美洲的叫作薇甘菊的“植物杀手”悄悄地登陆了,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适宜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没过多久,荔枝树、香蕉园,以及花木扶疏的美丽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长满了薇甘菊。这些入侵者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目前,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害虫的入侵,每年危害我国森林的面积达150万公顷。豚草、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水葫芦等恶性杂草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大肆蔓延,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破坏。

人类破坏环境的污染物的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生物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环境生物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

①阳光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日储存能量。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小麦、玉米等。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层较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人参、三七等。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如蛾类多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鼠妇(潮虫)总是存阴暗的地方出现

②温度

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温度也影响生物的分布。如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香蕉、菠萝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

③水分

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如在干早的荒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的动植物能生存;而在雨量充沛的地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④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等。

特别提醒:生物圈虽然能为各种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和一定的温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对各种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②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如图)。

③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细菌为生,兼为有类“治病”。

④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⑤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

特别提醒: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各种生物,如影响某一株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不仅包括它周围的杂草、农业害虫、鼠类等,还有它周围的其他小麦植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光污染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污染问题最早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国际天文界提出,他们认为光污染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发亮造成对天文观测的负面的影响。后来英美等国称之为“干扰光”,在日本则称为“光害”。

广义的光污染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甚至是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亦可算在此列,光污染所涉及的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光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光污染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这就造成了过渡照明的情况。而过度照明对能源的无意义使用造成浪费,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天由于“过度照明”所浪费掉的能源相当于200万桶石油;

第二,光污染影响了动物的自然生活规律,受影响的动物昼夜不分,使得其活动能力出现问题。此外,其辨位能力、竞争能力、交流能力及心理皆会受到影响,更甚的是猎食者与猎物的位置互调;鳞翅类学者及昆虫学者指出夜里的强光影响了飞蛾及其他夜行昆虫的辨别方向的能力。这使得那些依靠夜行昆虫来传播花粉的花因为得不到协助而难以繁衍,结果可能导致某些种类的植物在地球上消失,并在长远而言破坏了整个生态环境。

第三,光污染还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有碍其生长,导致其茎或叶变色,甚至枯死;对植物花芽的形成造成影响,并会影响植物休眠和冬芽的形成。光污染使得湖里的浮游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如水蚤,因为光害会帮助藻类繁殖,制造赤潮,结果杀死了湖里的浮游生物及污染水质。

由此可见光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大,难怪各国都着力解决光污染的问题。更多的光污染知识介绍,更多光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吗的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