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地理《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优秀20篇)

浏览

2122

文章

332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寒带针叶林气候又称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65°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65°的地区,在北美洲自阿拉斯加到纽芬兰,在亚欧大陆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到前苏联远东地区的北部,都属于此类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长达6—7个月,月平均气温10℃以上月份只有1—3个月。气温年较差多在40℃以上。号称寒极的西伯利亚的奥伊米康,一月平均气温为-50℃,七月平均气温为15℃,绝对最低气温达到-73℃。年较差为65℃,是世界上最大的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250—500mm,集中于暖季。冬季降雪量虽然不大,但因气温低,蒸发融化慢,积雪厚度可达600—700mm。年降水量虽然不多,但因低温,蒸发微弱,加上有永冻层,不少地面处于过温状态,沼泽广布。由于有短暂的暖季,日照时间长,适宜于针叶树生长,所以针叶林分布广泛,又称副极地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因积雪期很长,积雪厚度大,故称雪林气候。

总结: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

编辑推荐:亚寒带针叶林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区时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区时

区时,是一种按全球统一的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

时区的划分,完全没有考虑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政治疆界。实际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正好跨一个时区。现实当中,世界各国往往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有些国家采用比理论时区快一小时的标准时,如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都位于中时区,但采用东一区的标准时。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时区的标准时,其中央经线和理论时区的中央经线相差7.5°,如亚洲的伊朗(东3.5区)、阿富汗(东4.5区)、印度和斯里兰卡(东5.5区)、缅甸(东6.5区),澳大利亚中部(东9.5区),太平洋中的瑙鲁(东11.5区),北美洲的纽芬兰和南美洲的苏里南(西3.5区)。

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地区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如朝鲜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的计时,北京时间即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亦即东八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或东经120°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还有的国家,采用的时区的中央经线既不是15的整倍数,也不是7.5的整倍数,如亚洲的尼泊尔使用的时间比东六区慢20分钟。

总结:此外,有些地处高纬度和中纬度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每年下半年要把钟表拨快一小时或半小时,称为夏令时。为了避免日界线穿过陆地,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增加了几处曲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日本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及领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小岛组成(2)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3/4,平原狭小。(3)气候: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4)资源:森林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贫乏

2.发达的经济(1)条件:有利→丰富劳力资源,较高科技水平,多良港,不利→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国外进口(2)经济特征:外向型经济(3)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4)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对象:美国,其次为亚洲和西欧最大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3.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四大工业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层、北九州

4.渔业发达,农业单产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热带气旋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

温带气旋也可由热带气旋变成,当热带气旋北移至温带一带,受西风槽影响而失去了热带气旋的特性,转变成温带气旋。另一方面,视其位置及强度,大型的温带气旋的影响范围可能会超过温带地区,连带亚热带地区也可受到影响。

热带性的温带气旋绝大多数由热带系统转换而来,其中TC占了有85%以上,故以TC为例。众所周知,TC是暖心结构,由CISK机制提供主要能量的一种中尺度系统,而当其在前方遇到强大的西风槽后冷平流时,常常会出现CISK因干冷空气的卷入而出现CISK机制无法继续有效运转,同时系统内部逐渐出现斜压位能,其实这其中又要分为几个阶段:

(1)槽前辐散加强期:TC受到高空槽前西南急流的作用,出现了辐散的增强乃至爆发,这在西北太平洋几乎所有转向TC的发展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具体表现为系统的对流瞬间爆发,并且移动逐渐开始显示出向东北方向的分量。

(2)槽中冷流进入,类SubTC期:当TC进一步深入西风槽后,系统逐渐受到槽中的冷平流影响出现斜压能。此时底层的冷气团缓慢渗透,同时极大幅度的抬升TC中原本携带的富含热带水汽的对流云团,以至于快速凝结降水,并降低对流云顶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系统呈现下冷上暖的对流稳定状态,所以很少会有新的大片对流爆发,同时系统自西南侧开始出现一条地面冷锋,云图上在冷锋云系的气旋性曲率中心一般偏心于冷平流进入的一侧。TC在此状态一般达到最大的转换期降水强度,但整体风速减弱明显,同时中心气压上升,TC在此状态维持约12-36小时。

(3)斜压位能替代凝结潜热,系统完成转换:当系统内出现暖锋时,则可以认为凝结潜热的替代已经完成,由此系统已经完全转为温带气旋系统(一般机构在此时开始停编),出现一冷一暖两条典型的锋面,但同时高层依旧维持少量的暖心结构,此阶段的降水以小阵性降水为主。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另外,也可为长时间干旱的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褶皱山结构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褶皱构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千米以上。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与受力作用方式关系密切。

褶皱构造山可以按构造成因分为:静态褶皱构造山地和动态褶皱构造山地。

1、静态褶皱构造山地是指背斜或向斜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山地。由于侵蚀作用的增强与时间长短的区别,又可分为:

①原生构造地貌未完全破坏,地貌形态与构造一致的,称为顺地貌。

②原生构造地貌基本被破坏,地貌形态与构造不一致的,称为逆地貌。

③逆地貌面经侵蚀破坏,使地貌形态再一次与构造一致的,称为再顺地貌。

逆地貌类型主要有:单斜构造基础上发育的单面山;发育于背斜轴部或节理较发育处的背斜谷;发育于向斜构造上的向斜山。

2、动态褶皱构造山地是指新生代以后的新构造活动形成的隆起或凹陷构造形成的山地地貌。多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皱隆起而形成山地。如中国西部的一系列横向山地。板块碰撞是其动力作用的基础。

总结:某一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使弧形顶部向前进方向突出。有些弧形山地不仅地层弯曲,而且常有层间滑动或剪切断层错动,使外弧层背着弧顶方向移动,内弧层向方向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珠海经济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珠海与澳门的横琴新区启动项目---珠海十字门商务区,继标志性建筑物“海之珠”诞生后,其城市设计概念中标方案已出炉,国际(亚太公司)的规划方案拔得头筹。

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按总工业输出额计,主要工业依次为:电子及通讯设备、电子仪器及机械、办公室仪器。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珠海从昔日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一跃成为新型花园城市,一个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初具雏型;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珠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已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珠海,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303项。日本的三菱、三井、伊藤忠、松下、东芝、佳能、日通、珠海紫翔,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塞拉尼斯、伟创力、壳牌,英国的BP公司,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飞利浦等3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已落户珠海。

重要发展机遇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已经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目前建造中,预计2015年通车。

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整个大桥将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建成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

这个计划中的长达29公里的大桥估计耗资20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庞恰特雷恩湖桥和宁波杭州湾大桥的世界第三长桥。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火山分布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是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

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以来,很多学者根据板块理论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认为大多数火山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少数火山分布在板内,前者构成了四大火山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板块学说在火山研究中的意义在于它能把很多看来是彼此孤立的现象,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以这个学说建立的火山活动模式也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如环大西洋为什么就没有火山带;板内火山不在板块边界上,用地幔柱解释它的成因似乎依据也不够充分。新近又有学者(李鸿业,1993)提出两极挤压说,揭开了地球发展的奥秘,他认为在两极挤压力作用下,地球赤道轴扩张形成经向张裂和纬向挤压,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经向和纬向构造带内。下图为全球火山和强震分布图,图中红色为全新世火山,数据取自Smithsonian研究所,白色为7级以上强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目录绘制。

总结:如若岩浆粘滞性数较低或挥发份较少,便仅有宁静式溢流。从部分熔融到喷发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差别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四川省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省

1、河流众多为发展内河航运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要识记: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长江等河流。详细地方在八年级上册P46页图2—32)

2、工业发展较快。攀枝花的钢铁工业、西昌卫星发射工业、成都的纺织工业等都较发达。

3、四川盆地内的“成都平原”因农业发达,而被为“天府之国”。

4、铁路枢纽——成都,它是宝成——成昆线和成渝线交会的城市。

5、丰富的旅游资源:九寨沟、峨眉山、黄龙寺、乐山大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新疆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

1.位置、地形

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轮廓的特点,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一大盆地,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是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地区的吐鲁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称,最低处的艾丁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4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

2.气候、绿洲和垦区

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部的克拉玛依油田是我国著名的油田之一。新疆的农业完全属于灌溉农业。新疆是长绒棉、哈蜜瓜、葡萄的主要产区,也是著名的畜牧业基地。新疆的细毛羊是全国的优良畜种。

3.矿产、交通和主要城市

新疆的煤、石油、铁和有色金属较富饶。全区初步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公路网。兰新铁路北疆段与中亚铁路接轨,使新疆变成了东联沿海、西出国门,对外开放的“门户”。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儿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长江中下游区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

1、自然条件分析:

(1)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著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春末夏初,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进入7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此时,热量充足,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旱任务很重。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

(1)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汛期释义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

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中国北方,冬春季节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碍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称为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人们习惯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期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据降雨、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

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连绵阴雨造成的。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

总结:每年五至九月份,江淮流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习惯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资源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⑵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⑶措施:

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日本群岛气候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温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很显著。尤其是北半球温带地区的大陆面积宽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更多。

气候

日本群岛属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于0℃外,其余均在0℃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八月,在海洋气团的影响下比较凉爽,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雨量丰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间;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达3,000毫米以上;濑户内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群岛降水不但丰富,而且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但每年有两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为热带气旋雨。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较多,而太平洋沿岸则夏季多雨。

河流

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水利资源丰富。降水较多,河水丰富,有较多的河水供工农业生产使用;同时,由于地形崎岖多山,富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达5,000多万千瓦,这对于矿物燃料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意义重大。但日本多数河流的航运价值不大。

自然植物

自然植物种类丰富,森林面积很大,热带性植物较多,且与温带性植物混生,还有许多固有植物,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日本地貌、气候、土壤复杂,在第三纪中新世以前日本与亚洲大陆相连,使日本有可能拥有亚洲大陆的一切植物种属;再加上日本没有受到冰河之灾,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种属,因而日本列岛植物种类丰富,约有1,000个属,5,500多个种。日本植物中还有很多特有种,在北海道和奥羽地方还有热带性植物与温带性植物混生的现象,例如在北海道就杂有热带性的桂树和花椒树。日本森林面积的比重很大,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8%。温带针叶林有松、杉和落叶松;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主要有栎属、山毛榉属、槭、栗、公孙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为山茶树、樟科、棕榈科等;南部多樱树。

总结: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

编辑推荐:日本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产业调整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种植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畜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

供给结构的优化.供给结构是指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间可以供应的比例,以及这种供给关系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供给结构包括资本(资金)结构,作为供应因素的投资结构,劳动力供给结构,技术供给结构,以及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资源供应结构等.产业结构优化就是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结构性调整,进行投资结构的调整,教育结构的调整,科技结构的调整等.

需求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政府,企业,家庭或个人所能承担的对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比例,以及以这种需求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它包括政府(公共)需求结构,企业需求结构,家庭需求结构或个人需求结构,以及以上各种需求的比例;它也包括中间(产品)需求结构,最终产品需求结构,以及中间产品需求与最终产品需求的比例;还包括作为需求因素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以及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等.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结构性调整.

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进出口比例,以及以这种进出口关系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国际贸易结构包括不同产业间的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也包括同一产业间的进出口结构(即进口和出口的比例).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国际贸易结构进行优化.

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对外投资),以及外国资本的流入,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外国投资或外来投资).对外投资会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使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两方面都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投资结构就是指对外投资与外国投资的比例结构,以及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和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及其各种派生的结构指标.产业结构优化也要对国际投资结构进行优化.

总结:中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增长方式转变,进而推动就业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一定程度上以内需替代外需,确实可以作为抗衰退、抗周期的政策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地名的8个记忆法

全文共 1885 字

+ 加入清单

1.兴趣记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注意力必然集中,记得快,记得牢。因此一定要把“死”地名变成“活”地名,学得生动活泼,记忆地名轻松而有兴趣。例如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可以这样讲:

(1)首先在地图上指出该城市的位置,并拼写拼读数遍。

(2)理解:圣弗兰西斯科是美国西海岸的大港口。中国人习惯叫它“旧金山”。旧金山的开发与华工的血汗劳动是分不开的。1848年在这附近发现大金矿,美国掀起了采金热,大量招募华工。我国东南沿海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当苦工。他们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修筑铁路,建设城市。因为该城是在采金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所以华侨最初称它为“金山”。后以区别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新发现的大金矿,便改名“旧金山”。旧金山是美国华人的最大集中地,市内有一条“唐人街”,聚居着华侨及华裔7万多人。这条街充满了中华民族的乡土色彩,到处可以见到广东酒家、北京饭店和馄饨店、豆腐店等;每逢春节,街上就有耍龙灯、玩狮子、打腰鼓、放鞭炮的,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团结力。这样有目的地串插历史故事,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既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又为难记的地名,打下了记忆的基础。

2.读练记忆法

要想牢记地名,单听教师口讲不行,应该眼、耳、口、手一齐活动,互相配合,共同参加记忆。一般教地名可遵循如下几个步骤:

(1)在地图上指出地名的正确位置。

(2)在地图册或课本插图上找出同一地名的位置。

(3)工整地写出地名(有条件的还可以写出外文进行对照)。

(4)工整地进行填图或记笔记。

(5)拼读地名(由慢到快,反复念读)。

(6)在课前、课后进行指图练习或填板图。

3.分散记忆法

一堂地理课上往往会出现很多地名,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全部记忆是有困难的。最好的方法是分散记忆,就是先统计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地名。对于其中必须记的、不一定要记的、应该先记的或后记的都要心中有数,然后集中力量,逐个解决。这样既可减轻负担,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北美洲”一章中出现的地名有很多,但如果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其中有的可以暂时不记(如伯利兹和一些州名等),有的是已学过的(如格陵兰岛等)。经过这样化繁为简,记忆这些地名就不会感觉困难了。

4.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包括联想和对比: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因此教地名必须注意联系: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因此教地名又必须注意对比,联系与对比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例如亚马孙河水量最大,应与刚果河水力最丰作比较;阿塔卡马沙漠最干旱,应与乞拉朋齐雨水最多作比较;巴拿马的科隆港,应联系到西德的科隆市……如此等等。这样既是讲新课,又是温习旧知识,天长日久,不知不觉就记忆了很多地名。

5.特点记忆法

任何地名都具有其特有的历史、宗教、位置、轮廓、自然、经济、交通等特点。如能注意这些特点,引起并激发兴趣,也能起到帮助记忆地名的作用。例如西亚死海,一听名称就感到惊奇,油然起兴。读到死海附近地势最低,湖水盐分最高,湖内鱼虾绝迹,周围草木不生,失足跌入湖中并不沉没的奇怪现象时,自然想象出“死海死海真奇怪,不会游泳也能玩”的意境,从而可以牢记不忘。此外墨西哥是“仙人掌之国”,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摩纳哥是世界小赌国,梵蒂冈是世界最小的宗教国等等,都属于特点记忆。

6.分类记忆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属于发展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总复习时编制地理表解,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经济、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列表对比,这样一方面可使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又可在比较中加深对地名的记忆。

7.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是最好的记忆方法,为了把机械的记忆变为理解的记忆,可了解一些地名的由来。例如落基山原意是“岩石山”;苏必利尔湖意为“上边的湖”、“高的湖”,指该湖位于五大湖的上游,湖水下注休伦湖和密执安湖;太平洋意即“平静的海洋”,因麦哲伦环球航行时途经此地,一路风平浪静,未遇风暴而取名;再如洛阳在洛水之北(江北岸为阳),江阴在长江之南(江南岸为阴),这样顾名思义都是有助于记忆的。

8.无意记忆法

就是给学生造成必学的环境,使他们不自觉地、被迫地进行学习和记忆。例如在教室或一些公共场所挂上中外地图及图片、塑制地形模型,放置地球仪等。学生经过长期耳濡目染,反复刺激,有意无意间会记忆很多地名。这对学生并不增加困难和负担,是记忆地名的好方法之一。

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如成立绘图小组,出地理谜语,举行象征性的“环球大旅行”游戏等等,都可以加强对地名的记忆,但必须围绕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台东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台东山脉位于中央山脉的东侧,是台湾最东面的一条山脉。因靠近太平洋,又称海岸山脉。台东山脉北起花莲溪口,南至台东卑南溪口,西接台东纵谷。

台东山脉西侧与中央山脉之间为著名的台东纵谷,又称纵谷平原,海拔50—250米,长约150公里,平均宽8公里左右,有铁路、公路纵穿,并有横向公路通往西部,但两侧谷壁陡峭,一遇山洪狂泻,交通便中断。

台东气候

台湾气候温湿,一般树木都是一年四季常绿的。然而,位于海岸山脉西侧的台东纵谷,随着寒流一次又一次的侵袭,青山翠谷叶焕丹红,映着朝曦,如火似锦,分外耀眼,展现出迷人的景色。在台东山脉西侧大约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着一条阔叶林带。其中青枫和枫香是最主要的红叶树木,其他还有台湾榉。台湾柃、黄连木和名称不雅的臭辣树等树木。这些树木的叶子到了秋冬岁暮天寒时,不约而同地从翠绿变为透红、暗红、橙红色,装点出“红叶满秋山”的美丽景色。此时,人们常来纵谷中观赏红叶,它们那不惧严寒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感叹不已。台东纵谷的一些村庄、溪流、温泉多取名红叶,而且在纵谷中的台东县延平乡和花莲县的万荣乡各有一个以红叶命名的村庄,各有一条以红叶命名的溪流,各有一个以红叶命名的温泉。台东县延平乡的红叶村还被称为“红叶风景线”,以招徕游人。

总结:在靠近太平洋一侧,多断崖峭壁,断崖逼贴海岸,浪潮侵蚀剧烈,悬崖峭壁的地形蔚为壮观,海崖的高度常达数百米至千米,形势险峻。主峰新港山海拔1682米,位于山脉的中部偏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国家和地区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地区

⑴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⑵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⑶分类

①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

②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

③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⑷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⑸重要概念

①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②国语界划分依据:自然界线(山脉、河湖、海洋)、数理界线(经纬线)、人文界线(民族、语言、宗教)

③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④我国的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陆地)+300万平方千米(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全文共 355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地理说难不难,但是需要举一反三,小编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初中区域地理复习的方法

初中区域地理问题的提出

1.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

2.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基于思维导图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通过这些教材案例的复习和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步骤: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只是不同的区域在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有所不同,如俄罗斯侧重自然要素中的矿产资源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巴西则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其所产生的人地矛盾问题。在中国区域地理中则更加突出该区域的特征和核心,如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等。

2.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的框架

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以具体区域为基点的教学向以区域地理要素和学习技能为基点的教学转变。区域地理复习更要突出和强化这一变化,通过对案例的复习让学生归纳和掌握有关的地理原理和学习方法,在处理新的区域地理个案时,知道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1) 搭建区域地理要素及其联系的框架

区域地理的复习实际上是对不同区域类型的把握:如世界区域地理的洲、地区和国家,中国区域地理的跨省区域、省级区域和省内区域,它们基本上都是沿着“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这样的内容线索来组织教材。我们可以利用发散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例如,知道区域地理要素主要有哪些;每个要素包括哪些方面;各区域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等(如图)。学生通过复习之后,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要从哪方面去认识、获取、解释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2) 搭建以区域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思维框架

在资讯日渐发达的今天,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学生对世界或中国的一些区域已具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往往是该区域的某些突出特征,是学生感兴趣又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方面。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区域地理学习的逆向思维模式:以主要区域特征为中心,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往往是由该区域的地域性即位置和范围造成的),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糅合区域地理各要素,去分析、解释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

如《黄土高原》一节,教材是由“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四个部分组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并由此分析位置和范围对该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最终如何因地制宜的改造和利用该区域。

3.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的考查应用

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从区域出发是指,复习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通过对区域地理案例的复习,建构区域地理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到区域主要是指区域地理的考查应用。区域地理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式,或利用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以此作为背景材料,将所学区域地理知识运用到复习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结合例题提供的图片、文字材料,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读。如问题3:工业的影响因素中,交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只要有优越的交通优势,资源和市场问题都可以解决,日本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但本题中,交通和资源相比较,资源(包括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图2)的优势更为巨大,问题的回答也就应围绕这一因素来进行。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环节中,还有很多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地方:如区域差异性的对比分析;学生复习成果展示等等。区域地理教学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去寻求更加理想、更具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大盘点

荒漠与荒漠化: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我国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石漠化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盐渍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荒漠化常与贫困相伴。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多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的变化,特别是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严重。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而且这里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黄土高原。

同学们要注意:

(1)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考查通常以经纬网图为切入点,同学们要注意典型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如秦岭(34°N)、大同(40°N);掌握11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2)黄土高原地区一些地理事物具有典型的地理界线特征,如长城、太行山脉、秦岭、祁连山脉等,同学们要掌握其地理意义。

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一般可从资源、市场、交通三方面进行分析。资源数量和质量具有优势,市场需求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源开发条件较好。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和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为基础的重化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三废”污染,给山西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来讲,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力资源越丰富;反之水力资源越贫乏。

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先要充分利用案例提供的各种数据、图表(气温变化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剖面图等),对流域内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再根据有利因素制定流域发展的方向,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河流径流量大小与季节变化、河水的流速、河流的通航里程;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经济因素主要有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城市的数量。

猜您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冷锋过境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冷锋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冷空气前锋,它是南下冷空气的先头部队,是影响中国的最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尤甚。

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气压较低

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降水集中在锋后,锋前也有)

冷锋过后会:

1、气温:下降

2、气压:先降后升

3、降水:锋后会下雨

4、天气:转晴

总结: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若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空气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在我国暖锋常出现于气旋中心的东侧,而且多与冷锋成对出现,暖锋过境时一般除伴有阴雨外,气压也降低,气温将升高。

编辑推荐:锋面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工业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业

主要内容见已发的工业相关内容补充

新中国工业的主要成就:①增长速度快:近50年来,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例如:原煤、钢铁、水泥、布匹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原油、发电量、化肥等也列世界前茅。②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轻重工业比较协调,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汽车、飞机、航天、核工业、电子、石油化学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缺。③工业布局日趋合理。一方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资源或原料丰富的内地新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或工业基地。例如,山西能源基地、兰州的石油化学工业、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钢铁工业基地西昌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④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石(石家庄)因具备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等有利因素,已开始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中西部的武汉、重庆、西安、兰州等地正日益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宁太高速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宁太高速公路起自南京

高桥门,向南经溧水,转而向东经句容的天王,在溧阳与扬(州)溧(阳)高速公路相交后,经金坛、武进与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相交,再经戚墅堰、江阴、张家港、常熟至太仓与上海的嘉浏(嘉定西至浏河镇)高速公路相接。该线路穿越了苏南句容、金坛、武进、张家港、太仓等没有高速公路的地区,实现了苏南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把我省经济最发达的苏南沿江地区与上海紧密相连,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有力的促进作用。线路全长261.4公里,估算总投资124.51亿元。

沪宁间2007年有第三条快速通道宁太高速公路是江苏规划建设的“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联三”部分,它连接了扬溧、锡澄、苏嘉杭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呈X形相交,不但使苏南高速公路布局更趋合理,而且可以大大缓解沪宁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公路的四个组成段根据交通流量的需求分期进行建设。全线有望在2007年建成通车。沪宁高速和312国道两年完成拓宽改造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连接南京上海的沪宁高速及312国道沪宁段交通流量急剧上升,312国道沪宁段双向两车道显然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而沪宁高速车辆拥堵、高速不高情况也非常突出。

为此,作为沪宁间快速通道的沪宁高速及312国道沪宁段陆续投入改造,其中312国道沪宁段按双向四车道、路面宽25.5米、行车时速100公里的一级公路标准实施拓宽改造,有望在今年年底贯通。沪宁高速江苏段扩容则采用全线8车道拼接方案,计划2006年竣工。建成后路基宽将达42.5米,全线日车流量达6.6万辆,其中苏州段最高日车流量可达8.65万辆。

第四条通道“新沪宁高速”已规划记者从省交通厅获悉,沪宁间第四条通道,一条“新沪宁高速”公路正在规划中。据有关负责人昨天透露说,“老沪宁高速”在穿越几大城市时,多在城市北侧,为促进经济平衡发展,“新沪宁高速”初步规划建在这些城市的南部,走向上部分路段基本与“老沪宁”平行,具体方案尚未最后敲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