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汇集20篇)

浏览

4992

文章

45

篇1:陶瓷烧制的八个过程是什么?有哪些?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1、练泥:采取瓷石,用铁锤敲碎到鸡蛋大小的块状,再用水碓舂打成粉状,经过淘洗,去除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2、拉坯:把泥团摔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顺着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基本模样。

3、印坯:印模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把晾到半干的坯,覆盖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再脱模即可。

4、利坯:把坯覆放在辘轳车的利桶上,边转动车盘,边用刀旋削,当坯体的厚度适当即可。

5、晒坯:把加工成型的坯,摆放在木架上进行晾晒。

6、刻花:使用竹子、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干坯体上刻画花纹。

7、施釉:普通圆器一般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是用吹釉。

8、烧窑:先把陶瓷制品装进匣钵里,烧窑时间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还要测看火候,由此决定停火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四千多年来,人们因为蚕桑丝绸而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在这种共同的文化圈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生产技艺,其中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丝织机具、织物设计和织造。而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方式则有家族、师徒、群体等形式。当地蚕农把蚕从卵到蛹到蛾的变化与人从生到死,再到灵魂升天的过程相联系,从而对蚕产生崇拜心理,敬蚕育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唐代中期所产的语儿巾名闻海内外。北宋时秀州绫已列为贡品。嘉兴又产锦,后人有诗赞曰:“宋锦由来出秀州。”至明清时,农村“桑林遍野”,集镇“蚕丝成市”,城乡“机轴之声不绝”,濮院绸“日产万匹”,王江泾被誉为“衣被天下”。丝绸贸易兴盛,万商云集,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在经济大流通中,嘉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丝绸之府”。

“清明轧蚕花”、“蚕花水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经久不衰。在民间,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如含山轧蚕花约起于南宋,历明、清而益盛。时间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时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便能得到蚕花“廿四分”(即双倍丰收之意)。因此,八方蚕农每年清明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或别在发髻,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或插在甘蔗上,相互挤轧,热闹非凡。家庭的主人还身背蚕种包,意为沾蚕神仙气,求得蚕茧丰收。

嘉兴市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传承社区和保护责任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蚕桑丝织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嘉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五年内将构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体系、制度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统技艺如何焕发新生机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技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代表了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科技的冲击,传统技艺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和生存空间。为了让传统技艺焕发生机,需要政府支持、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等措施的共同推进。这样才能让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技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传统技艺由于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新和进步,逐渐被淘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对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技艺的产品由于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量不断减少。许多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年龄偏大,年轻人又不愿意继承,导致人才断层。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传统技艺的知识产权,为传统技艺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传统技艺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结合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推陈出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传统技艺的传承需要人才,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并提供培训和实习机会,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传统技艺。文化传承传统技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应该注重文化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技艺,增强文化自信。

以中国的剪纸艺术为例,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变迁,剪纸艺术逐渐失去了市场需求,许多传承人陷入了困境。但通过政府的支持、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等措施,剪纸艺术逐渐焕发了新生机。现在剪纸艺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走向了世界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独具特色的桦树皮制作技艺文化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桦树皮工艺品也被我们称为“桦树皮制品”,其实主要是以桦树皮作为主要材料,也是一种纯手工、做工惊喜的一种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也是黑龙江地区一种比较特色的工艺品。那么,大家对于这种桦树皮制作技艺文化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黑龙江文化的角度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皮文化”。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篱笆、皮船、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如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

桦树皮具有很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以此制成的器皿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是狩猎民族喜欢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桦树皮器皿形式多样,主要有篓、箱、盒、碗等。这些用品是将桦树皮用兽筋等缝制而成,上面刻压着各种图案和花纹,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同时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传统的桦树皮加工技艺有四个步骤:一是剥取树皮;二是将皮子浸软或煮软;三是剪裁缝合;四是装饰图案。装饰手法有用砸压的,也有用剪贴的,各民族都把象征吉祥、喜庆、平安、丰收的图形装饰在桦树皮制品上。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如今,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变,已使很多赫哲人忘记了用桦树皮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的手工艺。付占祥是为数不多的仍在从事这种工艺的赫哲艺人之一。付占祥认为,这种工艺是赫哲族的传统文化,不能丢,丢了,本民族就失去自己的特色了。多年来,付占祥固守着这门技艺,还收了徒弟,希望能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桦树皮制作技艺之所以闻名天下,是因为桦树皮制品独有的特质——防水、隔凉、隔热、透气、防腐、杀菌、柔软、光滑、纹理细腻,而且各层纹理、色泽各不相同,既可剪裁、缝制,也可精巧的咬合,尤其可在上面雕绘各式图案。这些图案利用了桦树皮的自然纹理,经过巧妙的加工,可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目前,桦树皮制品已倍受国内人士地欣赏和关注,而且远销欧美大陆及东南亚地区,她独有的魅力赢得了更广泛地赞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当阳桥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当阳桥又名长坂桥

当阳市处于鄂西、沮漳河中下游,荆山山脉以南,东与荆门市接壤;东南与江陵相邻;南抵枝江;西与宜昌相连。当阳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108回的《三国演义》中发生在湖北的故事有76个,而在当阳的就有37个,因而当阳被称为“三国胜地”,也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和古战场,而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与长板坡了。

长坂坡位于当阳市玉阳镇常山赵子龙突出重围绝代雄西南,是中国最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之一。据传,《三国演锦屏草木识英雄义》、《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张飞大战曹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明万历年间,史官确认长坂坡为东汉常山赵子龙大战曹军的古战场。长坂坡又称当阳桥。因在当阳市北郊并西连长板坡而名。原名官桥。传说三国时蜀将张飞曾在这里横矛独退曹兵,改称横矛处。古有挡水坝,其上曾建张(飞)赵(云)祠,故又称坝陵桥。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追击刘备至此,张飞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大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吓得曹操回马而走,众将亦一起西奔,弃枪丢盔者不计其数。有诗云:“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遂成千古趣闻。现遗址尚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立石碑,上刻“张翼德横矛处”,以纪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温州人烧制的菜肴菜谱有哪些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去到温州旅游,少不了的就是各个景点的周游了,还有就是各个菜肴的好好品尝了,那么你知道温州人烧制的菜肴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温州人烧制的菜肴菜谱,希望能帮到你。

温州人烧制的菜肴菜谱:温州馄饨

材料

虾仁6两,绞肉6两,馄饨皮1/2斤,菠菜2棵,蛋1个,蛋皮少许,海苔片酌量,芹菜末1支,红葱头酥1大匙,高汤适量,胡椒粉1小匙,盐少许,香油酌量

做法

(1)将虾仁捣成泥状,加调味料及1/2蛋液打成馅料。

(2)菠菜以调理机打碎,拌入绞肉中,再加入另一半的蛋液拌成另一种口味的馅料。取出馄饨皮,将做好的馅料包进馄饨皮中由四周往中间折起即可。

(3)准备1锅水,煮开后将包好的馄饨放入锅中煮至馄饨浮起,中间约加2∼3次冷水。

(4)另准备一碗高汤,将煮好的馄饨盛起放入,加上蛋皮与海苔片,再撒点芹菜末及红葱头酥即可。喜欢的话,下一碗面加上馄饨就成了馄饨面了。

温州人烧制的菜肴菜谱:温州酱鸭舌

材料

鸭舌400g,大葱1根,老姜1块,大蒜2瓣,料酒30ml,生抽15ml,老抽15ml,冰糖10g,白糖5g,盐2g

做法

1、大葱洗净切成段,老姜切片,大蒜拍破去皮,鸭舌用流动水搓洗干净。

2、锅中加入足量的水,放入洗过的鸭舌,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煮5分钟,将鸭舌捞出,再用清水反复搓洗干净,煮过鸭舌的水倒掉不要。

3、锅中重新注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放入洗净的鸭舌焯一分钟后捞出沥水备用。

4、将沥水后的鸭舌放入碗中,加入15ml生抽和15ml料酒、白糖、盐、葱、姜、蒜拌匀后,放冰箱冷藏腌制5个小时。

5、炒锅倒入少许油,油热后放入葱姜蒜爆香,放入腌制过的鸭舌,加入冰糖、老抽、剩余的料酒,再加足量清水没过鸭舌表面,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煮20分钟至汤汁收干即可。

温州人烧制的菜肴菜谱:温州韭菜大馄饨

材料

馄饨皮26片,鲜肉馅400克,韭菜300克,紫菜丝适量,蛋皮丝适量,芹菜末少许,馄饨高汤适量,盐1/2茶匙,味精1/4茶匙,细糖1/4茶匙,香油1大匙

做法

1.韭菜洗净沥干、切细后备用。

2.取一搅拌盆,放入作法1的韭菜末,再加入所有调味料一起略为搅拌均匀。

3.于作法2盆中加入已作好的鲜肉馅,一起拌至完全均匀备用。

4.取一馄饨皮,取适量作法3内馅放上,将其包起捏紧缺口,重复此动作至材料用毕。

5.取一汤锅,水煮至滚沸后放入作法4的馄饨,转小火煮约2分钟后将其捞起,放入馄饨高汤。

6.食用前撒上芹菜末、紫菜,及适量的蛋皮丝即可。

温州人烧制的菜肴菜谱:红烧排骨

材料

排骨400克,姜片、大葱、八角、茴香、桂皮、草果、香叶、丁香、花椒各适量,盐、味精、白糖、料酒、酱油、色拉油各适量

做法

1、排骨斩成5公分的段,放入沸水中略焯一下,除去血水,捞起待用。

2、生姜切片;葱洗净后,去掉两头,打成一个葱结。

3、锅中放少许色拉油,开大火烧热后,转小火。下入白糖。

4、以小火慢慢炒化白糖,等糖融化变色,开始冒泡时,立刻倒入排骨,炒匀。

5、放入姜片、花椒和所有的各种调味料,炒出香味后,加入少量料酒和酱油,再略翻炒一下。

6、加入适量热水,放入盐和葱结。

7、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炖40分钟,至排骨熟软。

8、捞去锅中的葱、姜和其他大块调味料。

9、大火收汁,等汤汁浓稠时,加适量味精即可起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当阳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当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当阳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当阳市庙前镇境内的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巩河水库为主体,包括巩河水库部分水面及周边湿地和森林,总面积680.30公顷。湿地公园内鸟类、鱼类、水生植物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动物175种,植物375种。

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主体巩河水库有效蓄洪并与沮河洪水错峰,保障下游28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库每年还向当阳城乡供水2000万立方米,是当阳市人民的重要饮用水源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榫卯——一同见证快要消失的传统技艺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传统工匠来说,他们依靠双手来记忆。因为每个手工过程都会在他们手中留下痕迹。这款名为“榫卯连接”的应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为我们记住了榫卯连接技术,并赋予原本冰冷的技术以人文的温度。

1.保留传统的榫卯连接工艺,是在两个木制构件上使用的凹凸连接方法。这也是我国古建筑、家具和其他木制设备的主体结构。小时候,小梅的父亲告诉小梅,中国木匠不用钉子就能做家具。本应用程序展示了榫卯连接的结构和知识。它使用三维动画和手绘来呈现榫卯结构,榫卯知识涉及三个方面:木材、工具和历史。知识是基于中国传统家具和木工经典,内容质量很高。

2.工匠的巧思如果你愿意慢慢玩这个应用,你会发现开发和设计团队背后有工匠的巧思!双击具有3D效果的榫卯组件,您将看到组件打开和关闭的动画。3D动画效果还允许您自由翻转、缩放和从各个角度查看组件。观察榫卯制作工具时,每个工具的切换动画与该工具的使用习惯一致。你不用复杂的书面说明就能理解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除了这两个精致的互动设计,应用程序选择的图片和视觉设计也可以显示设计师的独创性。

3.打开情感设计和无用美的应用,你会听到木柴燃烧的小爆裂声,夹杂着夜晚昆虫的声音。这让人们无意识地回忆起童年时他们接近手工竹木家具的时光。榫卯的应用不仅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也教会我们在快餐生活中放慢脚步,欣赏一种没有功利主义的美。

来源:最漂亮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当阳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

当阳有神农架古老植物园,园内保存着很多古老的孓遗植物活株,最有名的是一棵千年铁坚杉,高约36米、直径2.45米,需六人合抱;树干坚硬,敲上去铮铮有声。据考证此树经历了宋、辽、西夏、元、明、清等朝代,曾经有一次这棵树遭到雷击,人们为了救活它,就在树底被雷击的地方加泥涂抹,放进一尊神农泥塑金像,远近的人们都来烧香。如今古杉伤口愈合,金像已经被裹在树干中了,很是神奇。

交通:

距木鱼镇6公里,海拔952米,从木鱼坪乘车过去10分钟就可以到了。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距木鱼镇6公里,海拔952米,从木鱼坪乘车过去10分钟就可以到了。

景点位置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神农架林区木鱼镇

木鱼镇:木鱼镇位于神农架林区南部,是神农架林区对外开放的窗口,镇0驻红花坪。总面积43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分别是:青天村、木鱼村、小当阳村、青峰村、红花坪村、茅胡村、三堆河村、九冲村;2个居委会,分别是木鱼坪居委会、红花坪居委会;23个村民小组,5108户,总人口11331人,其中:农户1747户,农业人口5723人,国土面积437平方公里。。 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武汉传统手工技艺:汉绣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女红是每个女子都要学的一门技术活。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出了,各种不同的绣法。今天介绍的是汉绣。汉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让我们一起走进武汉文化了解武汉传统手工技艺:汉绣吧。

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楚国的刺绣品已远销到西伯利亚地区,可见其刺绣业之发达。南方的楚国丝织业足以代表当时我国丝织品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屈原的《楚辞·招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楚宫丝织品图画,“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蒻阿拂壁,罗帐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翡帏翠帐,饰高堂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这种需求对刺绣品的生产、发展的刺激是不难想见的。同时,楚文化氛围下民间戏曲的发达、巫风巫术的盛行又为刺绣走向民间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汉绣的鼎盛期是清末民初。咸丰年间,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各地绣工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清末,在武昌的营坊口、塘角、白沙州、积玉桥和汉口的黄陂街、大夹街一带,开有许多绣铺,汉口还有一条绣花街。

当时的汉绣产品主要分三类:作为生活用品的有绣衣、绣枕、门帘、帐沿、绣鞋、头巾、围裙、荷包等,多用于闺阁陪嫁。其中,汉口的绣花戏衣颇具名气。二是装饰品。有壁挂、中堂、屏风、彩帐、堂彩、龙衣、狮皮、戏装、道具等。三是敬神赛会的礼仪用品,包括神袍、袈裟、彩幡等。

抗战时期,日军侵占武汉,汉口绣花街被烧毁,汉绣日趋凋零,技艺几近失传。新中国建立以后,汉绣才重放光华。80年代,汉绣产品已由原来的民用小绣品和少量古典戏剧绣服发展到帐帘、披风、被面、枕套、服装、大幅、中堂、条屏、折页、摇件和屏风等十多个品种。2003年,汉绣传人任本荣先生在汉成立了汉绣工作室,大力发扬汉绣技艺。

清嘉庆年间汉绣初见于江夏。咸丰年间汉口设织绣局,武昌已有苏洪发、万兴发、徐大华等名绣坊,形成武昌塘角街妇女刺绣加工基地。清光绪年间汉口万寿宫有绣铺32家,形成远近闻名的绣花街。

1910年,汉口美粹学社、彩霞公司的绣字、绣画荣获南洋赛会一等金牌奖;1915年,汉绣又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牌奖。解放后,汉绣大型壁挂《三棒鼓舞》、《闹莲湘》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汉绣戏衣为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汉剧名流余洪云、牡丹花、陈伯华等量身定制,受到赞赏。

汉绣以“平金夹绣”为主要特色,与全国苏、湘、粤、蜀等名绣驰名中外。具有色彩浓艳、华丽多彩、金碧辉煌、装饰味浓的艺术效果;针法与“四大名绣”迥异,是有其特色的精美刺绣工艺。汉绣是武汉地区具有自己风格的绣品,已有二百年历史。曾经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清末、民国),现在仍有传承。

猜你可能也喜欢: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沈阳故宫

有关宁波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具有地域特色的青岛话

极具艺术特色的青岛茂腔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长沙传统手工技艺:棕编文化

全文共 1933 字

+ 加入清单

棕编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早期的棕编大多都是编蓑衣帽子等。后来慢慢的样式多了起来,有动物花草之类的,吸引大多数的孩子喜爱。如今会棕编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这项技术眼看着就要消失了。让我们来保护它吧。首先要先了解它才会爱上它,一起走进长沙文化了解长沙传统手工技艺:棕编文化吧。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棕草制品,古来有之。长江流域的棕编主要产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四川、贵州、湖南和江南等地,以四川新繁棕编和湖南棕编玩具最负盛名。此外,贵州塘头棕编提篮、浙江武义棕绷亦很有名。四川新繁棕编是新都县新繁镇传统产品,有200多年历史。2011年10月,新都棕编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棕编是利用棕丝制成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是中国编制工艺的主要品类之一,是汉族传统艺术的一枝奇葩,已有近千年历史。细致精巧,朴实大方,棕编工艺在中国汉族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中国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一绝”。作品种类繁多,亦能按需制作,并可任意造型永久保存。

中国的棕编工艺

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新繁农妇用棕叶编制拖鞋、凉鞋,至1850年,逐步形成专门行业。民国初年,棕编凉帽在四川流行。二十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棕编业发达昌盛。新繁棕编技法多样,有胡椒眼空花和鸦雀嘴不透空等编制法。用其编制提兜省时省料,体轻质柔,装饰图案_灯灯花_等不透空,易编,正反面匀称,十分美观。

棕编历史

南方农民生产使用的雨具──蓑衣,就是用棕叶丝和棕绳制作而成。《诗·小雅·无羊》有“何蓑何笠”句。唐代张志和有歌咏江南渔家生活场景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浙南括苍山区华南虎经常出没,据说,曾有人被虎紧追不放,危急时刻,穿上蓑衣,老虎大惊,以为怪兽,竟落荒而走。

又说,上古时,虞尧为种田人出生,他登位时无衣可穿,就剥来毛棕编成蓑衣,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戴,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相传明代君王朱元璋小时放牛割草,也曾穿过“蓑衣”,可见人们利用棕制品的历史久已。

棕编选材

较精,生产季节性强,以棕丝白嫩柔软,精美适用,色彩明快,能负重,不吸潮为上。人们多在春秋季生产提包等,夏季生产鞋、帽等。品种主要有鞋、扇、包、帽、垫、盒、玩具等类。4月初,艺人们开始采集嫩棕叶,用排针将叶划割成细棕丝,搓成棕绳、级,经硫磺熏蒸、晾晒、浸泡等工序,制成洁白、柔软的材料备用,或将部分棕丝染色备用。

棕编的装饰方法因物而异。提包多用胡椒眼技法,即将等距排列的经线相交叉成为菱形,再用2根纬线穿于菱形四角。鞋、扇类产品采用密编法。帽、席等多用人字纹。用木、纸、泥模型编制的包等产品,其上织饰花鸟兽等图案。用白净的素色棕丝编制的器物像绸绢般华美。的用彩色棕丝以挑花、提花、织花等技法织成彩色装饰图案。

湖南棕编

采用老棕叶和棕叶芯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制成儿童玩具。其方法为先将采来的棕叶按纹路折叠,扎紧后放入开水锅里煮,煮至由青转黄成熟为止。然后日晒夜露,完全干透、变白,这样,制作后不变形,可存放十余年。

这种棕编往往采用结体穿插扎系的方法来构成形象,主要题材有蜻蜓、蚱蜢、青蛙、虾、蜈蚣、龟、蛇、金鱼、鸡、鹤、孔雀、凤等。有“单肚皮”和“双肚皮”等编法。编好后用附加物作些小点缀,如用鸳鸯豆(红豆)做眼睛,称为“点睛”。蛇眼用豆肉,蜻蜓用豆壳,虾则用整个豆粒,小动物的身子和脚爪用细铁丝作骨架。

据长沙已故著名棕编艺人易正文说,早在抗战时期,长沙地区就有人用棕叶编制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在街头叫卖。此种情形,重庆、汉口、南京、上海等都市街头至今仍可遇见。那些用棕丝串起的鸟、虫,黄中带青、清新朴实,在艺人手中微微颤动,仿佛活的一般,引来孩童和路人驻足远观。

棕编工艺上升为一种民间艺术,历史并不久远。上世纪30年代,湖南民间艺人易正文精研棕编技艺,才开始出现商品生产,棕编的品种、技艺得以发展。易正文对棕编兴趣浓厚,相传除认真学习他人技法外,他常伏草丛树下,观察昆虫、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觅食、争斗等各种活动姿态,刻苦钻研,所编蝗虫、螳螂等品种售诸市上,颇受欢迎,被誉为“湖南综编易”。这可能就是有文字记载的棕编“鼻祖”了。

即便是现在,搞棕编的人也寥寥无几。湖南历届中国工美艺术大师18个,12个是湘绣大师,搞综编的只有王文定一人。王文定,籍贯湖南,1952年生,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4年作品《综编》入选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猜你可能喜欢:

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语文化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多少?

南京艺术“奇葩”——高淳阳腔目连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当阳峪窑址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当阳峪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

当阳峪瓷窑遗址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遗址上尚存有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雕刻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一块,上载有:"世利瓷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可见当时规模之大。该窑传世产品以剔花瓷与绞胎瓷名闻中外。中央、省、地、市博物馆及英、日等国博物馆均有收藏。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季刊1933-1935年合定本第8卷刊文,给以高度评价。1951年我国考古学家陈万里亲临现场考察,并在1954年《文物参考资料》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谈当阳峪窑》的考察报告。1981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编的《中国名胜词典》中也列有此遗址。当代专家也评价说,在黄河一...

河南焦作

西村乡:西村乡位于修武县西北部太行山区,距县城30公里,全乡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总人口15346人,总耕地面积12843亩,属省定贫困乡。 为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西村乡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发展经济林和中药材。抢抓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完成经济林7000余亩,形成六条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当阳金水柑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当阳金水柑是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的特产。当阳金水柑果实橙红光亮、汁多化渣,浓甜爽口、风味醇香,品质优于市面上芦柑品种。

当阳金水柑,又称椪柑,被誉为“远东柑桔之王”。其味酸甜适中,食后味浓甜,花渣爽口,糖酸比值高达15-24.1,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可食率高,一般单果重120-140G,果蒂具放射沟,果形高桩或扁圆,以高桩形为佳,其果形指数为0.8-1,皮橙红或橙黄色,果皮蜡质层厚,皮松易剥,椪柑树形高大、紧凑,主枝直立,枝条削尖度小。

金水柑是当阳市农科部门精心培育的优质水果。自在半月、王店、双莲、慈化等地试验成功后,迅速向全市推广,产品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全市已发展金水柑10万亩,年产优质水果6万吨,被列为湖北全省柑桔优势产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相传将制陶技艺传授给西藏百姓的是谁 是谁将制陶技艺传授给西藏的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将制陶技艺传授西藏百姓的是文成公主,在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进藏下嫁松赞干布,将独特的制陶技艺传授给了当地居民。

相传将制陶技艺传授给西藏百姓的是文成公主,当时文成公主进藏远嫁松赞干布时把独特的制陶技艺传授给了当地居民的。

藏传黑陶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文成公主进藏远嫁松赞干布时途经玉树,将独特的制陶技艺传授给了当地居民,使“藏黑陶”成为藏汉文化融合的结晶。藏族民间艺人至今任孜孜不倦的用双手传承着黑陶文化。

据了解,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房间的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藏族的史书用大量篇幅来记载公主的事迹。文成公主来的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磁州窑传统的烧制技艺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位于邯郸市西部,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是磁州窑的主要产区。在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时期,峰峰地区已经能够生产优美的陶器,成为我国陶器的发祥地之一。到宋代,磁州窑步入兴盛期,明代达到鼎盛,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磁州窑传统烧制技艺

磁州窑原料产于本地,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窑工们在瓷土的应用上有一套独特技艺,能使产品五彩缤纷。磁州窑的制坯技艺也丰富多样,有雕塑、拉坯、盘条、印坯等技法,风格独特。磁州窑的装饰艺术同样值得称道,它主要分为化妆白瓷、黑釉瓷和低温彩釉瓷三大系列,其装饰技法包括化妆白瓷、白釉刻划花、珍珠地刻花、黑釉刻划花、宋三彩、红绿彩、白地黑花、清代褐彩、民国蓝花及现代磁州窑图案等。

以磁州窑的传统烧制技艺为核心,还形成了包括商贸街区民俗文化、口头文学、窑坊建筑艺术等在内的陶瓷行业文化。彭城古镇庙会最盛时每年达二十多个,促进了陶瓷商贸活动,产生了独特丰富的商贸习俗、民间故事、生产谚语,留下了大量的器皿文字和绘画等。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磁州窑传统烧制技艺已经面临着老艺人退休、传统生产方式和制作观念改变、生产资金缺乏、手工技艺失传的局面,急需进行全面的抢救、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藏族人是如何造纸的?揭秘独具特色的藏族造纸技艺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我国最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非常结束的发明创造,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要发明。而造纸的技艺随着时间的流逝以传播,如今已经出现了很多与众不同的造纸方式。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独具特色藏族造纸技艺吧。

藏族的造纸法是随着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一些造纸工匠而发展起来的。8世纪以来,为译经之需要,藏族人民不断学习、借鉴周边民族先进的造纸技艺,就地取材,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

藏族的造纸原料是一种叫“狼毒”的植物,康巴藏语称为“阿交日交”,属瑞香科,生长于高海拔的山坡和牛场。狼毒,就是草场上一种红色的植物,是一种毒草,接触多了皮肤会过敏。

造纸工艺一般都有去皮、划捣、蒸煮、沤制、漂洗、捣料、打浆、抄造等环节。造纸时,先把狼毒的根刨出,里边的黄心不能用,用中间白的一层,撕下来刮成细条,晒干,放水中煮一到两个小时,捞起来,把料子放到石臼里用木槌打成浆状,再搁到酥油茶桶里捣作纸浆。

然后把捞纸框(木框绷纱布做成)摆在水面上,倒纸浆进去,然后慢慢晃动框架,让浆液变得均匀平整,再轻轻提起框架,等水滴完,拿到院子里靠墙斜放,自然晾干。最后把纸从纸框揭下,用石头研光纸面,就可以使用了。藏纸坚韧洁白,吃墨好,不易污染,可题词绘画,也可糊窗作帐,品质可与高丽的枸皮纸比美。

中原内地传统上用的是一张帘子反复入水池捞纸的“抄纸法”,而西藏则用的是把纸倒进纸框,然后连框一起搁在露天自然干燥的“浇纸法”,并且两种方法的原料也不一样。用浇纸法造的纸,质地厚实,不适合柔软的毛笔,却适合藏族、纳西族的硬笔书写,而且能防虫蛀。

因高原干燥缺氧,原料有一定毒性,因而藏纸具有防腐、防蛀、防潮的特性,易于长期保存,其纸质较为柔韧,经久耐用,色彩也丰富多样,具有装饰美感。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西藏造纸技艺形成了多种类共同发展的格局。藏东地区盛产康纸,藏南盛产金东纸、塔布纸、工布纸、波堆纸、门纸(珞巴、门巴地区的纸),卫藏地区盛产尼纸、臧纸、聂纸(聂拉木纸)、猛噶纸、灰纸及阿里纸等。造纸技术的提高与普及使藏纸行业名匠辈出,创造了许多精工细作的名纸,如产于塔布金东而享誉全藏的金东纸,适于馆藏文献使用的尼木县毒纸等。

许多特殊的纸面加工纸品更令世人刮目相看,如印刷纸币和邮票的精品藏纸、制作技艺精湛的金汁、银汁大藏经用纸等即是其中显明的实例。藏族造纸业不仅在西藏地区得到全面推广,还传入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

高超的藏纸技艺、悠久的藏纸历史、丰富的藏纸生产经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藏纸文化,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切实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烧制的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兵马俑主要由什么烧制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于我国近代在陕西首先被农民发现的,后来经过史学家的认定,确定是秦始皇时期铸造的,那么很多人好奇,这些兵马俑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又是经过怎么样的方式烧制的呢。

其实秦兵马俑主要的制作材质是陶土,类似于我们现代捏泥人一样,那时的陶瓷塑造家们先是用陶泥捏出秦兵马俑的雏形,也就是有个大概的模样,然后会有专门的人对于细节进行近一步的加工,比如人脸的五官,还有身上衣物的类型,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细节,在雕刻完成之后便会送入到火炉之中进行加热定型,据说当时的火炉温度也高达上千度。

烧制完成之后还要进行上色打磨的过程,那时候的颜料也是很丰富的,不过推测是因为在地下千年,颜色脱落,以及兵马俑陵被挖开的时候接触到氧气被氧化,也就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模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当阳喝敌什么意思?当阳喝敌典故出处介绍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关张只是一位莽夫,有勇无谋,实际上这是对张飞非常深的误解。张飞属于粗中有细代表人物,而且还非常毒蛇,一个“三姓家奴”怼的吕布没有一点脾气。而且张飞对于战略战术也非常有自己的见解,好几次断后的任务都是由张飞完成的,如果张飞只是一位莽夫肯定干不了断后的活。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当阳喝敌”就跟张飞有关,相信大家也非常熟悉,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典故究竟是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张飞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人公是张飞。原文如下: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张飞,字益德,幽州涿郡人世,早年与关羽一起跟随刘备。关羽比张飞年长几岁,张飞以兄长之礼对待关羽。先主刘备曾经跟随曹操消灭吕布。回到许昌后,曹操拜张飞为中郎将。

此后,刘备背叛曹操,先后依附袁绍和刘表。刘表死后,曹操攻入荆州,刘备向江南一带逃跑。曹操派兵追赶,经过一天一夜时间,终于在当阳长坂一带追上了刘备。刘备听说曹军突然出现,抛下妻儿,仓皇而去,并派张飞率二十名骑兵断后。张飞据守在河岸边,拆掉了桥梁,圆睁双眼,手握长矛,大吼一声道:“我就是张益德,你们谁与我决一死战!”曹军将士没有一个敢靠近张飞,刘备等人因此得以逃脱。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根据这个记载演变而出的一句成语,叫做“当阳喝敌”,比喻英勇无敌的英雄气概。

发生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当阳之战,是刘备一生中经历的最为惨痛的失败之一,其危险程度可与十余年后的夷陵之战相提并论。当时,刘备带着十余万荆州百姓南逃,曹操则以最精锐的虎豹骑追赶。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虎豹骑终于在当阳一带追上了刘备。

在虎豹骑的打击下,刘备溃不成军,不仅重要谋士徐庶的母亲被俘,导致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依附曹操,就连刘备的两个女儿也落入曹军之手。刘备本人的举动令人非常不屑,“弃妻子走”,让张飞率领区区二十名骑兵断后。张飞的骁勇举世闻名,曹军将士被张飞的声势所震慑,不敢靠近,这也情有可原。

不过,根据这段记载的介绍,曹军不敢上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张飞事先“据水断桥”,曹军将士即便想与张飞拼命,还要渡过小河,不但耽误时间,还要在河中设法躲过张飞手下弓箭的袭击,这明显一点胜算都没有。从这个故事看,张飞还是很有点谋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当阳双莲鸡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当阳双莲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莲鸡主产于湖北省当阳市双莲乡,是由郧阳大鸡与当地小型鸡杂交,再通过有意识地选种,逐渐培育而成的,现已扩大到当阳市及其邻近的远安、宜昌、兴山以及荆门、江陵等县市。

外形特征

该品种体型中等,体态匀称;肩背平宽,胸部深广,腹部丰满;胚部色泽以黄色或青色较多,一般无羽毛附生;公鸡羽毛多为红褐色或浅褐色,母鸡则以麻黄色或黄色居多。双莲鸡以个体大,品质优、肉质鲜,产蛋高而著称,生长速度优于普通蛋鸡,60日龄体重为普通鸡重14倍,180日龄达到基本成熟,体重可达 3——4公斤。公鸡平均开啼日龄为138天,母鸡平均开产日龄为240天,加强饲养管理和选种后,母鸡开产日龄平均由210天提早到170天,公母鸡的比例为1:9一12,受精率及孵化率达到95%以上,母鸡每只平均年产蛋 164个,蛋重 519左右,蛋壳多为黄色,蛋壳厚约 0. 4mm,其成份:蛋白占 55. 4%、蛋黄占 32.8%、蛋壳占11.8%。

发展前景

双莲鸡是湖北省肉蛋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该鸡早在1958年就被冠以“双莲鸡”之名送全国农展馆参展。该品种形成地双莲乡地处当阳市西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产水稻,并种有大麦、小麦、棉花、油料作物,加之境内植被良好,农舍房前屋后灌木丛里,竹林、树木成荫,为发展该品种提供了较好的饲料条件和生态环境。该品种是兼用型地方良种鸡之一,在农村粗放管理条件下,生长较快,产蛋、产肉性能较好,且肉蛋香鲜,适口性好,市场价格稳定。饲养该品种已成为农村养殖致富的明智选择,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当阳市双莲土地开发项目是2001年首批国家投资项目。项目区属丘陵地貌,地处王店镇双莲、严河村,建设总规模118公顷,实施后可新增耕地71公顷。项目预算总额358万元。2006年调整项目部分区域,修改实施方案,2006年8月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变更批复,9月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9月底正式动工建设,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共平整土方13.68万方,修建土质埂坎总长34936米;修建斗、农两级渠道11321米;修建田间道1020米,修复田间道2855米;新建1米宽生产路5440米;种植樟树苗3875株;播种草皮护坡84.64亩。目前,项目上报验收工作正在准备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当阳无核椪柑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当阳市富乐无核椪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现有社员119人,拥有柑橘生产面积2万多亩。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按照统一品种定向、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配送、统一组织销售“五统一”的服务模式,大力推行合作社+社员+基地的生产经营,生产的“凤凰王”柑橘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深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当阳桠柑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果面光滑,疤痕少,;二是大小均匀,整齐度高;三是含糖量高,风味佳,现场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都在12—13%之间,预计贮藏后可达15%以上;四是口感好、风味浓、易化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