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兵马俑

兵马俑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兵马俑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兵马俑问题。

分享

浏览

3371

文章

119

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烧制的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兵马俑主要由什么烧制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于我国近代在陕西首先被农民发现的,后来经过史学家的认定,确定是秦始皇时期铸造的,那么很多人好奇,这些兵马俑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又是经过怎么样的方式烧制的呢。

其实秦兵马俑主要的制作材质是陶土,类似于我们现代捏泥人一样,那时的陶瓷塑造家们先是用陶泥捏出秦兵马俑的雏形,也就是有个大概的模样,然后会有专门的人对于细节进行近一步的加工,比如人脸的五官,还有身上衣物的类型,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细节,在雕刻完成之后便会送入到火炉之中进行加热定型,据说当时的火炉温度也高达上千度。

烧制完成之后还要进行上色打磨的过程,那时候的颜料也是很丰富的,不过推测是因为在地下千年,颜色脱落,以及兵马俑陵被挖开的时候接触到氧气被氧化,也就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模样。

展开阅读全文

兵马俑是真人吗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是真人

工作人员曾把秦兵马俑拿到磁共振上,用ct去照射,秦兵马俑的内部其实是中空的,里面没有任何东西。专家还进行过辟谣,去化验过破碎的秦兵马俑成分,没有发现有任何人体组织存在的迹象。

因此兵马俑不是真人。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兵马俑的价值:

1、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

2、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兵马俑是什么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兵马俑的来历是什么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秦始皇兵马俑是为秦始皇制成的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闻名遐迩。每个陶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迥异的武器配备。事实上,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之宏大远超大家想象,这点从其修建时间便可见一斑: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修建时间共持续37年。

秦始皇自13岁即位,就开始在骊山修建大型奢华陵墓。全国各地的精兵巧匠参与了这场浩大的工程,有72万人被征募参与了陵墓的修建。

展开阅读全文

兵马俑在哪个城市

全文共 165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兵马俑即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在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兵马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现在,兵马俑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出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很多人都会来到这里参观游览。

展开阅读全文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大、精、多、美。

大:首先是兵马俑军阵场面大。三座俑坑共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是一个大型的主题艺术群雕,其次是单个陶俑和陶马体型高大、孔武多力,比真人还要高大的秦俑,也是当时秦人审美观念的真实体现。

精:兵马俑的雕塑技艺和手法的精湛,每一件陶俑都经过了细致入微的勾勒,小到眉毛发须,大到身体结构。

多:主要是指兵马俑的数量极多,据统计,三座俑坑共埋藏了将近8000件陶俑和140多战车战马,可见兵马俑的数量极多。

美:兵马俑形象逼真,是写实主义艺术风格的经典佳作,比如,兵马俑高大的身躯不仅是对外貌特征的真实刻画,也表现出了当时工匠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挖掘和对艺术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兵马俑是秦始皇用来干什么的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秦始皇用来陪葬的。兵马俑,其全称是秦始皇兵马俑,也被简称为秦兵马俑、秦俑等,它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秦始皇兵马俑现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修建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来自全国各地,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不过他们大部分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制作工艺。兵马俑的修建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同时兵马俑的种类也非常齐全,这些兵马俑保留了很长的时间。

秦始皇兵马俑是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去观看,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加强了当地与其它游客的文化交流,同时,还吸引更多的专家去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兵马俑是什么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当我们去西安旅游的时候,一定都听别人说过兵马俑,但我相信一定有少数人不知道兵马俑是什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吧。

详细内容

1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2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3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4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5

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是处于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从陶俑身上发现的陶工名有80个,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

展开阅读全文

兵马俑是什么做的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兵马俑是用陶土经过焙烧之后,由工人精心雕刻而成,每个都是工人亲手制成所以形态各异。

我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其场面十分壮观,每个兵马俑的形态都不一样,十分生动形象,那么它是用什么做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吧!

详细内容

1

兵马俑是秦始皇为了后人能记住他的丰功伟绩而下令建造的,其规模宏大,每个兵马俑都是纯手工捏造之后经过高温煅烧,再由手艺人精心雕刻而成,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每一个俑造型和形态都不一样。

2

制成的陶俑大型一般是在阴干后放进窑内焙烧的,焙烧的温度约为1000℃。俑烧成出窑后,再一件件绘彩,最终完成陶俑的制作。就陶俑的整体而言,制造方法是塑模结合、以塑为主。俑是在兵马俑坑的附近就地烧造的,所用的泥土就是当地的黄土,再加石英砂调和而成的。

3

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原来都是彩色的,出土时彩色大部分已经脱落,陶俑身上仅存斑驳残迹,残存颜色较多的个别俑色泽如新。通过对陶俑身上色彩的分析,可以大体了解秦俑各种服装色彩的特点,为研究秦代的服色及军服装备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4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兵马俑有什么特点?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其中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一号坑按实战军阵排列,为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一个长方形的军阵,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部分组成;

二号坑,则是考古工作者在1976年经过钻探发现,它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跨度124米、南北跨度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

兵马俑从身份上进行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

展开阅读全文

秦始皇陵兵马俑旅游攻略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内,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修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的丧葬制度[4] 。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5]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6] ,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的意志分不开。秦俑严格地摹拟实物,带有肖像写生的性质和特点,并且在规模和气势上更胜一筹。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据《史记·高祖本纪》[7] 、《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8]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9] 等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4]

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公里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

1974年7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对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的秦代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工作。[11]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2]

2009年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

秦始皇陵兵马俑旅游信息

门票:旺季(每年3月1日-11月30日)150元。学生:80元

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底)120元。学生:60元

开放时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全年开放,节假日不休息。 3月16日—11月14日: 8:30—17:30 11月15日—3月15日: 8:30—17:00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东35公里的临潼区骊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秦始皇兵马俑里,中间的土堆为什么不挖掉?

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秦始皇兵马俑,不管是到现场去看过,还是在网络上看到过照片,一方面都会被两千多年前古人精湛的技术所折服,另一方面,也会对照片中的一个现象感到奇怪,那就是在一排排的兵马俑中间,还相隔着一道土堆,这些土堆看上去很奇怪,为什么不把它们都挖掉呢?保留这些土堆究竟是有什么意义?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为皇帝的君主。他认为自己生前威震华夏,想要在死后也享受同样的待遇,因此在秦陵地宫里命人修建了和秦始皇宫相似的场景,同时也制造兵马俑来作为自己的地下军队。

封建社会时期的等级制度非常明显,在殷商统治时期,许多奴隶主墓中就有大量的奴隶陪葬。但殷商的这种做法导致民心向背,使国家走向灭亡,周朝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以人殉葬的制度也开始大量减少。

到了秦朝统治时期,这种现象就更少了,人们便开使用木俑陶俑来取代人殉,而兵马俑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因为兵马俑的原因,西安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热门景区。

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处,先后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一号坑长约230米,宽62米,是最大的一个俑坑,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其东部有3排陶俑,每排分别都分布有68个俑,3排陶俑组成一个横队。

横队与其后面的兵佣被墙给隔开,后排兵佣呈纵队排列,被人们称为武士俑,这种俑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步兵,车兵,奇兵,因为他们作战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武器装备也不尽相同。

更加吸引人的是兵佣的表情和神态,根据其面部表情,样貌也可以大致知道他们是哪个地区的人。比如说下巴宽厚,脸颊两旁胡须超多,唇薄的,就有可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人。

而一号坑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另外两个坑分别位于一号坑的东侧和西侧。大约在一号坑东部往北的20米处就是曲尺状的二号坑,其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二号坑兵俑的主要是有骑兵和射手组成,其构造就要比一号坑简单许多。

三号坑东西长约17.6米,南北宽4.6米,整体呈一个凹字形,面积约为520平方米,而三号坑的布置就没有一号坑那么整齐排列,里边有战车,有守卫战士,还有68件陶俑等。

仅仅从挖掘出来的三个兵马俑坑中就可以足以令世人震惊,可是由于现在的技术水平和地形条件,人们并没有实力将秦始皇陵完全挖掘。

但是就从挖掘出来的三个坑中来看,两排兵马俑之间的土堆为什么没有人挖掘呢?

首先是因为土堆是当年的承重墙,呈东西走向约长三米,将兵马俑放置在其中间,用棚木遮盖住,最后再用土把它填满。当年项羽一把火烧了秦始皇陵的地宫,如今看来棚木上面也确实有被火烧过的痕迹。

如今这些承重墙分布排列有序,一旦有其中一个受到伤害,必然会导致其他的墙体一起坍塌,这将会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的损伤,再加上木头,泥土没有我们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坚硬,谁也不敢保证将它挖掘出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发达,就以目前挖掘出来的俑举例,这些兵马俑刚挖出来时色彩非常鲜艳,但是没过多久便立刻在空气中氧化,迅速褪色,因此完全看不出刚被挖掘出来的颜色,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文物,很多科学家也已经放弃继续挖掘。

去参观过兵马俑的人也会有所了解,由于保护措施不当,很多兵马俑都是经过科学家修复过的,即使你现在去兵马俑也可以看到有很多修复机器摆放在坑中,时不时的有专业人员来进行修复。

展开阅读全文

兵马俑俑坑被浇水是怎么回事?兵马俑俑坑为什么被浇水?

全文共 1887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我们都知道,作为举世闻名的一个文化古迹,这个来自两千多年前的陪葬品,至今依旧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来参观,想要一睹千年前古人的风采。然而最近却有人看到,兵马俑的俑坑里面被浇上了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往俑坑里面浇水,浇水有什么作用?这样会不会对文物造成伤害呢?1.兵马俑俑坑内被浇水

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陕西西安秦兵马俑景区的俑坑内,有人在给可能埋有兵马俑的地面浇水,随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调侃工作人员是不是在“种植”兵马俑,也有网友担心浇水会不会给文物造成伤害。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20日联系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品管理部马主任,他告诉记者,浇水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尘土飞扬,避免尘土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和损害已经出土的兵马俑,是正常的保护措施。

视频中,浇水的区域是在已经出土的秦兵马俑存放处的后方,是一片还未开始发掘的地面,几名工作人员正拿着洒水壶浇水,在四周的观看走廊上还有很多游客。

马主任20日告诉记者,视频中浇水的区域是一片工作区,主要进行一些修复和科研工作,来来往往行走的人很多。马主任说,工作区的地面不浇水的话,时间一长就会裂开,从而产生很多尘土,加上工作人员走得多,踩得多,稀松的泥土导致尘土飞扬,既不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游客的观赏,也对陶俑,尤其是已出土的彩绘陶俑造成较大的损害。“浇水的目的主要是防尘,保持地面的潮湿,让表面的泥土固化,不容易让尘土飞起来。”

工作区下面埋藏着还未出土的兵马俑,有网友担心浇水会对地下的这部分兵马俑造成损害。对此马主任回应,由于毛细效应,水分在土壤中会不断地向上迁移和蒸发,导致土壤疏松,浇水能保证土壤上部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起到一些保护地下兵马俑的作用。

记者从马主任处了解到,浇水周期和浇水量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是看情况,是人为判断的结果。由于浇水的目的是希望土地表面湿润不起尘土,并不是想要把泥土浇透,或把泥土“泡得稀烂”,所以浇水周期一般取决于泥土的湿润程度,而浇水量在于能否湿润泥土表面。马主任说,工作人员给这些地面浇水也已经有很多年,只是最近被网友拍到所以引发了关注。2.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3.历史背景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王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建筑结构编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一种新兵马俑被发现是怎么回事?新兵马俑长什么样?

全文共 1620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我们都非常了解了,作为两千多年前遗留下来的瑰宝,兵马俑非常珍贵,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帮助。而最近,却发现一种新的兵马俑,这是怎么回事?新兵马俑是在哪里被发现的,这种新的兵马俑长什么样,又是什么类型?为什么会发现一种新的兵马俑,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1.一种新的兵马俑被发现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最新考古成果。2009年至201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第三次正式发掘,发掘位置位于T23方,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陶俑220余件,陶马12匹,车迹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筑遗迹等,获得了许多新的材料,对过去许多认识也有不同程度的修正和补充。

首次发现下下级军吏俑

这次兵马俑考古新发现出土了大量文物,出土了彩绘陶俑,包括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下级军吏俑、下下级军吏俑、一般武士俑等五个等级。其中下下级军吏俑是新发现的陶俑等级,为俑坑军阵的排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兵马俑陪葬坑除了土质建筑有其特点外,其木质结构是由地栿-立柱-枋木-棚木构成框架式结构,与其他陪葬坑如(K9901、K0007、K0006)由垫木-地板-立柱-厢板木-棚板木所构成的厢椁式有明显的不同。汉代帝王陵陪葬坑的建筑方式,是继承和发展秦始皇陵的厢椁式建筑而来,而摈弃了框架式,所以,可以看出两种建筑方式在技术上的优劣和发展轨迹上的先后。我们认为,厢椁式在技术上优于框架式,在时间上晚于框架式,所以,兵马俑陪葬坑应该是陵园中修建较早的一组陪葬坑。而且,不同类型的陶俑在俑坑中的排列位置不同,显示其在军队的组合和承担的任务不同。2.此外还发现了弓弩、盾、金节约、笼箙等兵器和车马器

其中,此盾与一号铜车上所发现的盾形制一样,尺寸为它的2倍。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发现秦盾遗迹,显得弥足珍贵。弓弩遗迹在一号兵马俑坑中并不罕见,在第一次发掘中就曾出土了132处。对于笼箙,在以前的考古发现中,此物也曾出现,但认识不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养马的马槽,但不确切。通过笼箙的质地分析和笼箙未经扰动的箭镞分析,此次认为此笼箙应是车上携带的盛储容器。主要盛储战争中消耗量极大的箭镞等。同时,一号坑内战车的功能有所增加,除担负指挥外兼有物资运输之功能。

秦俑以其“高”“大”“真”“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余件。

学术价值

此次发掘成果将对秦俑坑的性质,秦俑的主体思想、秦俑雕塑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艺术渊源的研究、对秦俑的制造工艺、制造水平、秦代的兵役制度、陶质彩绘文物的科学发掘与现场保护等多方面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丰富的实物资料。3.兵马俑历史沿革

《史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等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

1974年0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

1974年07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对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的秦代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工作。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0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为何说一般人不要去看兵马俑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人说这个兵马俑最好不要去看,也就是说一般人最好不要去看,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其实也比较有意思的,是值得一探究竟的,其实小编也都分析了一下,发展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

1、兵马俑是殉葬坑之物

如果真在了解兵马俑的核心的人会知道,兵马俑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的,兵马俑毕竟是秦始皇做了用来保护自己的,所以是属于地下陵墓的东西,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吉祥的意思,而且“俑”这个东西就有点灵魂相关的含义了,说不定是什么巫术呢?所以还是不要去触碰为好。

2、兵马俑仅仅只是特别

如果去兵马俑玩的人会发现,这个兵马俑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了,并没有其他什么的好玩的地方,就是听听导游讲讲故事,仅此而已。玩其实也不算好玩了,所以一般人去了干啥,经济紧张的人就算了。

3、兵马俑景区很远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兵马俑景区离这个市区太远了太远了,很不方便,自由行的人简直要命,走团的话,那就时间很赶,所以也就那么一回事了,嘿嘿。

所以从各个方面考虑,这个一般人就别去兵马俑玩了,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展开阅读全文

去兵马俑有什么忌讳吗 看兵马俑需要注意什么

全文共 1720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民间也是充斥着各种和兵马俑有关的传说故事。因为大家并不清楚秦始皇为何会在他的皇陵放上如此之多的兵马俑,所以这便让兵马俑的神秘感油然而生。有网友在网上询问去看兵马俑有哪些忌讳,其实只要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大家还是要抱着一颗平常心看待。那下面就来讲讲有关兵马俑的历史,或许能给你带来收获。1、去兵马俑有什么忌讳吗

其实去看兵马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忌讳,只是有人觉得不太吉利。

奴隶制社会时,都会有以人殉葬的传统,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这是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从根本上来说,兵马俑是墓里出来的东西,待在墓地中上千年了。墓里出来东西普通人还是不要过多接触,尤其明宋之前的墓中物品。比如有一些古玩爱好者,他们在买古玩的时候会详细打探是否是墓里出来的东西,如果是他们可能便不会购买。青铜器(包括铜钱)因为具有一定煞气被一些人视为安全,但并非如此。

俑本身就是不是什么很吉利的东西,看过“盗墓笔记”的应该也知道,每一个俑里,其实理论上是应当有一个悲惨的魂魄被封印的。就是说俑是按照某个人的五官样貌来制作的,所以那个人的魂魄会被封印在俑中,进入俑中的魂魄永远无法解脱超生。不过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现在我们都崇尚科学,对于这些东西,不要去相信,但最好还是有敬畏心。

科学,是人类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和基石。迷信,则是对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畏惧和屈服。社会要发展,就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2、看兵马俑需要注意什么

在参观兵马俑时,一般导游会反复提醒游客一定要随身携带好手机,如果落入兵马俑,就没有办法把手机拿回来了。

其主要目的是担心游客破坏兵马俑而导致巨额赔偿。手机一旦掉入兵马俑,手机坏了是小事情,但兵马俑被咋坏了,10台手机也赔不起,因此,当我们外出游玩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历史古迹,一定要护好自己的物品。

特别是像兵马俑这样的国家保护文物,一旦手机等物品落入文物区,将会非常不便,毕竟,一方面,它会给人们的旅行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给文物带来潜在的影响。还有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拍照的时候不能使用闪光灯,因为它会对兵马俑造成伤害。3、兵马俑背后的故事

秦始皇陵东侧约三里出土的兵马俑,宛如真马一般高大雄伟,栩栩如生。秦始皇22岁统一中国后,下令大规模为他建陵墓。因为骊山景色秀丽,山阴多金,符合他的迷信思想,于是他选择墓地在骊山北麓。他不仅在全国范围内调拨了70多万名“犯人”,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募集了大量民工,在建设期间秦始皇还让李斯提前招募数千对少年少女去殉葬。李斯看到诏书后吓得目瞪口呆,他认为聚集这么多人殉葬的话,势必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一旦叛乱,就很难守护秦国的江山。但是如果不这样,就会违抗秦始皇的命令,自己一定会被杀死。思来想去,不得不上书说:”李斯冒着生命危险直言,如果陛下将这么多少男和少女殉葬的话,天下势必将大乱。不如改为陶殉,守护大秦江山平安。“秦始皇也认为有道理,所以改变了原来的意思。立即命令李斯招募全国工人,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

几天后,李斯从农民中挑选了数百名烧砖瓦的工匠,并向他们宣读了圣旨,命令他们定期烧制兵马俑,否则定斩不饶。

但是,这些工匠只会烧砖和瓦器,没有人会烧制兵马俑。他们烧了好几次也没能成功,百余工匠为此被砍了头,被杀害的工匠中有一位工匠想出了办法。临死前告诉了他的儿子,单窑单俑分段烧制。儿子噙着眼泪将父亲埋葬后,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单窑单俑分段烧制,最后组合起来,采用了这个方法后,陶俑终于成功烧了。

实验成功后,工匠们合力,晚上也工作,终于将数千个案板按照期限完成了,并按照李斯的要求,将这些陶俑排列成整齐的队形。

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继位后。他怕工匠们泄露坟墓里的秘密,把秦始皇的灵柩移到坟墓里后,便命令所有参加陵墓建设的人一起去庙里看戏,领取奖金。这些为秦始皇建造墓而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犯人们被秦二世所骗,他们刚进陵墓就被活埋在坟墓里成为殉葬品。

展开阅读全文

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吗?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外国国家元首和学者认为,墓葬形制的发现不仅是中国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它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可以与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被认为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1974年,中国考古学家出土了7000多件潜伏了一千年的陶器。这被认为是一个古老的奇迹,也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在数量、质量和考古发现方面都是世界罕见的。它们为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它以现实生活为主题。他们的艺术技巧细腻生动,手势和面部表情各不相同。他们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它们展现了泥塑艺术的巅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增添了光彩,也为世界艺术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兵马俑是什么做的 兵马俑是什么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从周王朝开始,古代官僚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这种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四干余件兵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它发现于l984年,时隔十年后,发握了主人墓——楚王陵。楚王陵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南麓,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其庞大的规模、恢宏的气势、奇特的建筑结构,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墓0土各类珍贵文物二干余件(套),有金、银、铜、铁、玉、石、陶等质地,真中不乏倾城倾国的艺术珍品,如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王尼、蜡虎纹王饰、镶玉漆棺、铜扁壶等,均是国内考古的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王陵申残留的楚王遗骨,首次成功地复原了二干一百年前代楚王的形象。

兵马俑与楚王陵的发掘,对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汉初年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现状,客观再现了楚国当时的历史面貌,不仅使徐州汉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填补了西汉早期汉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发掘伊始,就被评为“95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徐州市云龙区兵马俑路1号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16-83566263

开放时间:

8:30—17:00(夏季)8:30-16:30(冬季)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票价包含在汉文化风景区套票内(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90元。

展开阅读全文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位于其西侧300米远的汉兵马俑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两处遗址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1984年12月,在徐州东郊的狮子山西麓发现了一组汉代兵马俑。经过考古人员的全面发掘,这支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楚汉军队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狮子山兵马俑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共有博袖长袍的-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10余种4000多件。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楚王陵,这座楚王陵不仅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奇特的结构更是独树一帜,前所未有。墓0土了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其中不少文物是国内考古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墓中残留的楚王遗骨,成功地复原了2100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交通乘5、49、58、60、71、605、608路车兵马俑站下。门票/开放时间楚王陵25元,兵马俑15元

江苏徐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