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854

文章

6

篇1:你真的尊重过孩子吗 父母停止否定和批评 别让尊重变成口头承诺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常常强调尊重孩子,不仅要教导他们如何尊重他人,还要在亲子关系中体现对孩子的尊重。这个美好口号是否在现实中得以贯彻,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孩子感受到自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父母的行为往往与其表达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一、真正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

在亲子关系中,有一种“虚假尊重”存在。很多时候,父母只是在表面上询问孩子的意见,实际上早已决定好了事情。这种装样子的尊重只是一种口头礼节,对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并没有关心。这种现象在家庭问题上尤为突出。家长或许会询问孩子的看法,但最终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行为虽然有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但却不是真正尊重孩子的表现。尊重孩子意味着真正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并给予应有的权利。

二、童年时期同样需要尊重

有人认为孩子还小,所以暂时不需要太过于关注尊重。这种想法误解了尊重的重要性。正是在童年时期,孩子们正在塑造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如果他们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尊重,很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尊重是建立孩子自信的基础。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连他们都不尊重自己,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提出意见时,给予真诚的倾听和尊重,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想法毫无价值。

三、尊重有助于避免逆反心理

在青春期前后,孩子的独立性逐渐增强,他们希望自己的意见被认真对待。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孩子的想法,孩子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对父母的强权感到反感,甚至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导致家庭矛盾的爆发。

四、尊重孩子的具体方法

1. 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秘密

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独立空间,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隐私。当孩子与父母分享秘密时,是对父母的信任,不应该被随意泄露。

2. 不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

虽然父母有权责备孩子,但应该避免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尴尬和难堪,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3.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们正在探索世界,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予支持和鼓励。

4. 尊重孩子的决定权

父母的建议固然重要,但孩子在自己的事情上应该有一定的决定权。父母可以提供建议,但不应该代替孩子做决定。

尊重孩子不仅仅是一种口头承诺,更是一种需要通过行动来体现的态度。只有在家庭中真正实施尊重,才能够培养出自信、独立和健康成长的孩子。父母的尊重不仅影响孩子的童年,更会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孩子对父母不尊重怎么办 怎样治不懂感恩的孩子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可以建立清晰的界限、制定明确的规则、给予适当性的鼓励。应该明确的告诉孩子,哪一些是应该做的、哪一些是不应该做的,并让他们懂得去尊重自己的父母。比如当自己的孩子说话时,父母必须要求对方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确保他们嗓音不大。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要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家人接受。

和家庭教育有关吗

和家庭教育是有关系。如果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给予正确的教育或者指导,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形成一种不正确的态度,或者是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父母没有给孩子绝对性的爱或者是关注,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种不满或者是孤独,接着会表现出一种不懂得尊重父母的行为。另外,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并没有沟通,孩子并不了解父母内心的期望,慢慢地会产生一些不满。

孩子对父母不尊重,是不是心理问题?

有可能是心理问题,有些孩子长时间都有情绪问题,会有一种自卑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做出一些不礼貌不尊重的行为,甚至会选择伤害自己的父母,破坏家庭关系。面对这种心理性问题,建议需要及时的到医院接受治疗,只有选择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才可以拥有着较好的效果。

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和社会因素有没有关系?

社会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在面对父母时的一种尊重程度。比如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同龄人的不良影响,这些全部都有可能会让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形成一种并不懂得尊重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能会伴随较长的一段时间,在后期如果没有加以改善,会让孩子变成一个不懂得孝顺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为父母如何去尊重自己的孩子?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仔细聆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提出要求,或者作出决定时,即便在你认为这个想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也请不要一棍子打死,要让孩子说清楚为何会有这样的决定和想法。只有你了解清楚孩子的内心,你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

2

要学会把孩子当主角。

虽然你年长,你辈分高,习惯在孩子的面前担当主角,可如若你想让孩子早一点独立和成长,就应该尽早从主角的位置上撤退下来,尤其是跟孩子有关的各方面事宜,最好能让孩子参与其中,并且做出决断。孩子的人生道路上,自己才是自己的主角,让他们做主自己的人生更好哟。

3

可以适当为孩子分析。

如果孩子对一些事情疑惑,不知道怎么做决定,或者孩子觉得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想法不成熟,来请教你的话,你可以给予适当的分析,但千万不要直接帮孩子做决定。我们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其实更适合做一个参谋,而不是一个掌舵者。

4

勿要把关爱当成权利。

我们仅仅只是期待孩子变好的父母,而不是罔顾孩子的意愿自行决断的上帝。所以,不要把我们的手伸得太长,去插手孩子太多的成长。我们没有强迫孩子的权利,我们有的只是一颗无私的爱护孩子的心。我们的这种爱应该是善良的、真心实意的,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强迫孩子去完成我们当年未完成的遗憾,去秉承未完成的志愿。

5

要让孩子更有大局观。

我们毕竟是比孩子多活了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四十年的,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看问题会显得没有我们的目光那么长远,此时我们不妨试着去引导孩子,让孩子看问题更全面、可观,更注重长远的利益和发展。一旦孩子的思维不局限于当下,他们的成长则会更加令人期待哟。

6

不要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很多我们与孩子在同一件事情面前,得出的感悟和结论不一样,此时的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更对一些,会有一种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加诸在孩子身上的意识。可小编告诉你,千万不要这样做哟,作为一名懂得尊重孩子的家长,要放手给孩子,让孩子有一个思考的空间,而不是把父母的想法和理念当成圣旨来执行,只懂得听父母的指令来行事。

7

不要害怕孩子们犯错误。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错误与正确,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犯了错的时候,我们会更注意避免下一次再犯。所以,作为父母不必因为出自心疼而杜绝孩子犯错,有的时候孩子犯错了反而更会用心去思考,更加注意下次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家长要明白有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懂得怎么去引导孩子,让孩子更好的趋利避害。

8

不抹杀孩子对某一领域的爱好。

有的家长比较强势,认为自己选定的领域要比孩子自己喜欢的领域要好发展得多,有前途得多,所以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铺设的道路来走。其实,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自己决定怎么走未来的路更为重要。当然,家长应该对孩子好的喜好给予鼓励和赞扬,不好的喜好进行批评和引导。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启蒙老师吗?而为人师者,最重要的则是学会怎么将孩子领进门,为孩子打开一扇很好的窗户,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国传统文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哪有什么隐私可言,

全文共 1549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哪有什么隐私可言,既然生你养你,就有权利干涉你的一切。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所说:“很多中国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的关系,边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环。”

但显然,这样的家庭关系是畸形的,就算彼此关系再亲密,父母对孩子再关心,也应该保持适当距离,父母没有分寸,过多介入孩子的生活,只会引发悲剧。

1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哪有什么隐私可言,既然生你养你,就有权利干涉你的一切。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所说:“很多中国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的关系,边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环。”

但显然,这样的家庭关系是畸形的,就算彼此关系再亲密,父母对孩子再关心,也应该保持适当距离,父母没有分寸,过多介入孩子的生活,只会引发悲剧。

2

父母没有边界感,会令孩子感到“窒息”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名小女孩对妈妈的独白令我印象深刻。

站在台上,这名初一的小女孩开门见山表示:“我的妈妈是一个特别有条理的人,有条理到什么程度呢?我的暑假,每一天的安排,都有一个表格。”

小女孩一边说,一边举起了一张暑假日程表,上面时间精确到了每分钟,内容涉及女孩吃饭、睡觉、写作业,几乎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饭前必须洗手、饭后必须漱口、在家不可以翘腿、不可以抖腿等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最后,小女孩向妈妈发出请求:“能不能不要再对我做这么细致的规划了?”

3

然而妈妈给出的回答却格外令人窒息:

“这都是一个妈妈应该做的,最基本的,就是因为我们早出生、早经历,所以我们才会把我们所经历的提前告诉你们。妈妈说的话,即使不是百分百正确,肯定也有百分之六七十是正确的。”

台上的小女孩听完后一脸无助,掩饰不住的失落和无奈。

父母自以为帮孩子绕过了弯路,给孩子找到了人生的坦途,实际上却是以爱为名,行控制之实,给孩子打造了一个精致的牢笼。

当父母时刻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不允许有丝毫违规逾矩时,爱已经变成了伤害,边界感的缺失,令孩子承受着巨大无比的压力。

4

然而妈妈给出的回答却格外令人窒息:

“这都是一个妈妈应该做的,最基本的,就是因为我们早出生、早经历,所以我们才会把我们所经历的提前告诉你们。妈妈说的话,即使不是百分百正确,肯定也有百分之六七十是正确的。”

台上的小女孩听完后一脸无助,掩饰不住的失落和无奈。

父母自以为帮孩子绕过了弯路,给孩子找到了人生的坦途,实际上却是以爱为名,行控制之实,给孩子打造了一个精致的牢笼。

当父母时刻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不允许有丝毫违规逾矩时,爱已经变成了伤害,边界感的缺失,令孩子承受着巨大无比的压力。

5

等进入高中需要住宿,这名男生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再加上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被大家视为“异类”,很快精神就遭受了巨大打击。

家长管教孩子无可厚非,但切忌一手包办,完全地控制孩子,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终究要独自迈入社会,拥有自己的生活,缺乏边界感的父母,往往伤孩子最深。

与孩子的距离,要恰到好处

《相处的艺术》中对“边界感”是这样定义的: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我们与孩子相处正是如此,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亲子间内心的自我界限也要保持合适的距离,适当“疏远”,家长要试着用平等、尊重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6

孩子1岁前,与妈妈是共生关系,此时他们还分不清个体与个体的区别,与妈妈宛如一体。

但等到了3岁,孩子就会逐渐建立自我意识,分清楚主体与客体,明白自己和妈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二者有本质区别。

因此,我们要从小与孩子建立起清晰的心理界限,该放手时适当放手,守护好彼此间的边界,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

只有父母的爱有边界感,孩子心中也有分寸,亲子关系才能更和谐,孩子才能活得独立而精彩,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父母不尊重我的隐私,偷看自己qq怎么办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领先,人与人即使距离相隔遥远,都可以通过qq来沟通交流,qq是一款超前的通讯软件,它可以视频聊天,传送文件,而且备受青少年的喜爱,因为年龄较小,qq就是他们同学间沟通的最好工具,然而父母也会严格管教,那么问题来了,父母如果偷看自己的qq怎么办?

人们从保护个人隐私角度来讲,可以不妥协,一是可以和父母保持有效地沟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父母尊重自己,当然父母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不希望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初衷也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二是可以在使用qq中设置密码,有了密码,父母就无法查看。

父母偷看自己qq可以不妥协,一方面我们可以和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沟通,另一方面可以设置密码,保持自己的个人隐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父母要尊重孩子临睡前的要求,有利于孩子成长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临睡前的要求,拒绝他甚至训斥他太娇气,孩子就会产生委屈和焦虑情绪,那么,父母要尊重孩子临睡前的要求,有利于孩子成长,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不仅不能安然入眠,而且在睡眠过程中容易出现吮吸手指、咬被子、尿床、说梦话等不良现象,这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李石荣

不少妈妈有这种感觉:小孩子在入睡之前显得特别娇气——白天带他去逛街时,他可以自己走,还特别不喜欢老老实实呆在爸爸妈妈身边,老是一个人冲在前边。但到了入睡前,他就特别喜欢依赖大人,明明图书就放在他的枕头边,他也会叫妈妈来拿起交到他的手里,他还会要求妈妈紧贴着他身边躺下,给他唱歌讲故事,直到他渐渐进入梦乡。

小孩子入睡之前显得特别娇气,是他们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恋母情结”的一种体现。这是由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小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一些独立行动的能力,还会表现出一些独立自主的欲望。但在潜意识里,他们仍对母亲抱有深深的依恋,而入睡之前正是这种“恋母情结”的潜意识最容易发作的时候。父母们应尊重并呵护孩子的这种“恋母情结”,尽量满足他们在入睡前的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