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汴河铭翻译(热门20篇)

浏览

2101

文章

1000

篇1:泊秦淮的译文 泊秦淮这首古诗的翻译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浩渺的寒江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

第一句中的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风景图。第二句中的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诗的后两句抒发感慨,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是在斥责“商女”无知,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翻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翻译是什么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翻译是: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这句是出自《论语》,箪指的是古代盛饭的竹器。孔子对颜回能够做到淡泊自守很是高兴,尤其是在贫困的环境下,他依然不改其道,显得悠然自得。

按照孔子所说,颜回用粗陋的竹器吃饭,用瓢来喝水,还住在非常简陋的房子里面,到了这种地步,若是一般人早就受不了了。但是,颜回仍然能够保持着心中的快乐,不改乐道之志。对颜回来说,富贵不是其所求,仁道才是其所愿。生活的好坏,根本就无法改变其内心坚定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早发罗邺全文赏析 早发罗邺翻译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早发》是唐代诗人罗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原文及翻译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译文:灯光微弱,近乎熄灭,酒醒了,自己背着孤剑准备离开。惆怅的看着漫天飞舞的白雪,听着农家里的鸡鸣,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浑浊的河流也因天寒而早已被冻住了,没有声响。这其中的来往本来就路途遥远,何况是驱赶着我这年老之人,将客居在边塞城中。

赏析

《早发》是唐代诗人罗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诗题为早发,首联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中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转至颈联,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智永退笔冢文言文翻译 退笔成冢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智永于“退笔冢”》的翻译:智永在吴兴永欣寺居住,很多年都在学习书法,之后就有十几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石重。前来寻求智永的墨宝、并请他写匾额的人多得像吵闹的集市。他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洞来,于是就用铁皮包裹住门槛,人们称它为“铁门槛”。后来他把笔头全部都埋了,称它为“退笔冢”。

《智永于“退笔冢”》的原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铁叶裹之,人谓“铁门限”。后以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注释:

1、永公:即智永;公,对人的敬称。他是陈代、隋代著名书法家。

2、吴兴:古地名,今浙江湖州。

3、积年:许多年。

4、秃笔头:写坏的毛笔头。

5、瓮(wèng):口小腹大的容器。

6、石(dàn):旧时重量的单位。(一石相当于60kg)

7、觅:寻求。

8、书:墨迹(亦可作“书法”),字。

9、题额:写牌匾。额;牌匾。

10、户限为之穿穴: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穴:窟窿。

11、市:热闹的集市。成语有门庭若市。

12、铁叶:铁皮。

13、以:用。

14、瘗(yì):埋。

15、号:被称为,名词作动词。

16、冢(zhǒng):坟墓。

17、户限:门槛。

《智永于“退笔冢”》的启示

《智永于“退笔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道酬勤,做任何事都需要勤学苦练,才有机会成功。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学术要达到高峰,没有捷径可走,亦无秘诀可言,只有勤学苦练,才是唯一的途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此大的训练量,且能长久坚持,其精神可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翻译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翻译是什么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的翻译是: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这句文言文是出自《丰乐亭记》。

《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借写景而抒情,情景交融。文章用了大量笔墨写滁州的山水景色,从中流淌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这篇文章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物破自有时文言文翻译 物破自有时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韩琦在北都担任知州,他的中表亲戚曾送给他一只玉盏,说:“是农民从一个损坏的坟墓中得到的,玉盏的内外找不出丝毫瑕疵,真是绝世之宝。”他答谢了表亲一百两银子,也格外珍爱这只玉盏。有次他在家中摆宴,请来了负责漕运的大官们,并特别设置了一桌,上面铺盖着锦缎。

将那玉盏放在桌子上,准备用来为座上的嘉宾酌酒。谁知在忽然之间,一个差役领班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全被摔碎了,在座的来宾无不惊愕,那领班也赶忙趴在地上等候发落。

这时韩琦不动神色地,先笑着对座上的客人说:“东西也总会有破的时候。”随即再对那领班说:“你是不小心的,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韩琦的度量,就是如此般的宽大厚重。

原文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乃开燕,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什么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全诗翻译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文言文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

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

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

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zhí]尺。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莫道君早行早更有早行人的意思 莫道君行早的翻译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意思是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不要以为只有你行,也有比你更强的。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出处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书中的内容大致描写了以下四个方面:1、人及人际关系,2、命运,3、谈论如何处事,4、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增广贤文》节选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上问侍臣文言文翻译 上问侍臣文言文阅读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上问侍臣”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全文译文如下:

唐太宗询问身边的大臣:“创造功业与保持现有的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刚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雄竞相起兵,互相较量,最终使他们称臣,创造功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现有的成就难啊!”

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的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原文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既来之则安之的翻译 既来之则安之的翻译是什么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已经将他们招抚来了,就要将他们安顿下来。“既来之,则安之”的“安”指的是: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全文主要记述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议论。

《论语·季氏》的节选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夜书所见每一句的意思 夜书所见全诗翻译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夜书所见》每一句的意思:梧桐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响声,也送来了阵阵寒意。秋风吹过江面,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的原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的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夜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此诗以叠字象声词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草木凋零,百卉衰残,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翻译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的翻译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的翻译: 知道将他人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出自《吕氏春秋》,原句是: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知道将他人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吕氏春秋》的介绍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结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吕氏春秋》实际是吕不韦提出的一套施政大略,反映了吕不韦对社会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多方位体认。

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一百六十篇,撮取儒、道、名、法、墨、兵、农、阴阳等诸家之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同时涉及天文、历法、地理、乐律、术数等等,成为一本体系庞大而复杂的学术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琵琶行第四段翻译 琵琶行第四段的翻译是什么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琵琶行》第四段翻译:我听到琵琶的乐声时已经摇头叹息,再听到这番话心中更是悲凄;我和你同是沦落天涯的可怜人,今天相逢了就没有必要问是否曾经相识!我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城,常常卧病在床;浔阳城地处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声;我住在低洼潮湿的湓江,住宅外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琵琶行》第四段原文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内容如下: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第四段翻译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什么是翻译权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如果想看外文著作,但又不懂英文或者其它国家语言的,就需要找出此著作的译本,此翻译本可能还加入了翻译者一些比较有趣或者有创意的元素,更加符合我们观看,那么,什么是翻译权呢?怎样运用法律正确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名誉维权小知识吧。

第一,根据《著作权法》关于著作财产权的规定,翻译权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它是作品演绎权的一种重要类型,体现了翻译者的创造性劳动,主要是指对文字作品的翻译,属于演绎作品的一种,使用时应当取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

第二,翻译权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任何人要翻译作品,都应事先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为了防止著作权人滥用翻译权,阻碍作品在各国之间的传播,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都规定了强制许可制度,即在一定条件下,政府可以颁发强制许可证,允许本国人翻译外国人的作品,但必须支付报酬,以满足本国公众的合理需要,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中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第三,因为翻译是对已有作品的再创作,新作中凝聚的是原作与二度创作的双重劳动,在权利上理应包含原作者与翻译者的双重利益,所以,在保护翻译作者利益的同时,也要保障原作者的著作权,例如对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作品再作演绎创作,翻译成第三种语言文字,则不仅要取得中文翻译者的许可,还要受到原英文作者权利的制约。

综上所述,翻译权就是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它是作品演绎权的一种重要类型,但因翻译者在翻译时加入了创造性的元素,所以翻译者享有翻译产品的著作权,任何人如果想使用翻译产品,必须征得原著作与翻译者两人的同意才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墨子怒耕柱子文言文翻译 翻译墨子怒耕柱子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墨子怒耕柱子》的翻译是:墨子对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是要鞭策马还是要鞭策牛呢?”耕柱子说:“我当然将鞭策好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鞭策好马而不鞭策牛呢?”耕柱子说:“好马才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鞭策,所以才对你感到生气。”耕柱子就醒悟了。

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解析 《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赏析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 京口北固亭怀古怎么翻译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场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旺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信陵君杀晋鄙文言文翻译 信陵君杀晋鄙的翻译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信陵君杀晋鄙》的译文:信陵君杀了晋鄙,解救了邯郸,击破秦兵,保住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厌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厌恨人家,又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破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对赵王是很大的恩德啊,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仓促拜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信陵君说:“我敬遵你的教诲。”

《信陵君杀晋鄙》的原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翻译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意思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意思是: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这句文言文是出自《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作者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饱满的感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文章发语酸楚沉痛,笔端饱含感情,是一篇不可多得奇文,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全文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前后照应;说理和叙事融为一体,清晰透辟;语言丰富而生动,句子或长或短,以排比、对偶句穿插其间,使文章更富于感情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