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英语中考题型专项特训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汇集20篇)

浏览

994

文章

100

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方法

全文共 2215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四类题型的提问方式及解题技巧总结是什么?今天,小编为你带来了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方法

英语阅读理解满分攻略

1.立足课文教学,训练阅读思维

通过以上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英语命题的趋势是“突出能力,侧重思维”。着重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对比、联想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所以,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提高其阅读能力。包括对文章中字词句的表层理解(包括辨认词义、句法结构等)以及对文章的结构、主旨进行分析与逻辑判断。从而深刻理解全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站在新的高度上再读课文,领会文章中事件的背景和结局、主要人物的评析和作者的观点意图等。

2.拓宽英语阅读空间

尽管与以往相比,目前高中英语教科书所提供的阅读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离大纲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补充阅读材料,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增加阅读量。选择体裁多样(如叙述、描写、应用、说明、议论等文体皆可)、题材广泛(如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具有时代感,异国文化背景浓厚的作品、科技动态、时事新闻等方面的文章,以获取新信息,增长新知识,形成新思维,以有利于语言知识的运用和阅读理解分析题的解答。

3.讲究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高考阅读理解题内容多,时间紧,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较快的阅读速度。所以,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依据前面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分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必须重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生成。如引导学生寻找主题句;养成辨认和记忆具体事实、重要细节的习惯;学会运用构词法、语境等推测关键词义;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把握文章脉络,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等。

猜您感兴趣:

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方法是什么

1.细节题型

【提问方式】Wh-特殊问句; From the text...,According to...,True/not true,划线词语、句子,简单计算、排列事件顺序、识图等。

【解题方法】抓住提问中的关键字眼,仔细阅读相关细节的材料内容,一般可以在短文中直接找到或稍加归纳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注意排除下列干扰项:

(1)扩缩范围

文章为了表达得准确严密,很注意对范围的限定。有的是通过加上相应的词语限制,如涉及到数量时常用many,almost all,nearly,more than,over,only a few,normally等限制.有些干扰项是通过改变或去掉限定词语,甚至是扩大或缩小了语言范围。

(2)偷换概念

命题者设计试题时往往把原文的概念偷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望文生义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

(3)正误并存

在一干扰项中,某个句子或词语是正确的,其他分句或词语是错误的或表达不全面,正误并存,命题者借此以假乱真。要排除这类干扰项,只要一个选项局部有误或选项不全面,都属排除的干扰项。

2.主旨大意题型

【提问方式】What s the topic/subject of the text/the second paragraph?

What is stated in...? The text is cheifly concerned with___。

【解题方法】

(1)最常用的方法是仔细研读短文的1、2两句-----即短文的主题句,或辅以阅读各段的第1、2句----即段落中心句。此方法多适用于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等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事或论题来归纳意思(常说明一个道理)。

(3)全文末尾(段)找答案。此类文章的特点是以列举事实开头,通过论证,最后阐述核心观点。

在处理文章标题的选择时,要避免下列三种错误:①概括不够(多表现为部分代整体,从而导致范围太小);②过度概括(多表现为人为扩大范围);③以事实或细节代替抽象具体的大意。

3.推理判断题型

【提问方式】

The story suggests that___________. It can be inferred that___________。

The story implies that ___________.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___________。

We can learn that___________。

【解题方法】推断题是考查学生透过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弄懂文章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文章的潜在涵义。

【注意点】

(1)那些文章中直接陈述的内容不能选,要选择根据文章推理出来的选项。

(2)推理不是凭空猜测,而是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作出正确答案时一定要在文中找到依据或理由。

(3)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想法;不要脱离原文主观臆断。

4.词义猜测题

①利用构词法猜词;

②利用语境及逻辑关系猜词。有时完全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和前后句之间的并列、因果、转折、对比、解释定义和举例等关系来猜测词义。同时特别留心某些词语,

例如:or, that is, in other words, including, although, but, or, even if,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other than, rather than, more than, instead of等词语之后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点拨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这部分的分值占的比重还是挺大的,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度,这需要长期的练习和积累。下面就讲讲中考阅读理解的一些小技巧

操作方法

1

首先为节约时间,要先看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看文章

2

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概内容。特别注意开头和结尾,以及文章的标题,这样会对文章有个更深的理解

3

细读原文,抓住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经过,并做出标记,这样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4

抓住关键词,如表示转折、因果、指代、递进的词语,往往这些词的后面就是出题者的考点

5

根据题意选出最佳答案,有些可以直接根据原文找出答案

6

有些题要根据对全文的理解做出答案,这往往就要抓住文章引申义

7

推断题就需要自己根据整篇文章,认真归纳分析,不能主观臆断,

8

有些时候可以用排除法,根据文中内容直接排除那些无中生有的或者太绝对的答案

9

最后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通读原文,检查自己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短文》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短文两篇

[宋]苏轼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方欲遣人求之▲(2)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3)昨日一牛病几死▲(4)用其言而效▲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6分)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己】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二)(12分)13.(4分)(1)正、刚刚(2)给予、赠送(3)几乎(4)见效、奏效14.(2分)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15.(6分)【甲】示例:陶诗对他宛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喜爱之甚,又读得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真有意思*。

【乙】示例:如孩童得一糖果,惟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丙】示例:“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愚公移山》

全文共 1405 字

+ 加入清单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0.C)

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1.B)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2.C)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答案】10.C11.B12.C【解祈】10.试题分祈: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塔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舍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闲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闲等,尽m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此题闲反排除法,A.叩:敲打磕;3.且:将近况且;C.之:代词;D.许:赞成,赞同,同意左右。故选:C。【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B.始: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C中甲文段没有运用对比。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阅读理解辅导: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如何拿高分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很多同学在做题时常常有一种"读得懂做不对"的感觉。在近日举行的省会英语老师座谈会上,记者采访了部分老师就中考阅读理解题进行了指导。

首先,中考试题中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体裁形式丰富(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新闻报道、广告、通知、操作说明、表格等),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积累,迎合中考命题趋势。

其次,阅读理解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归纳概括、逻辑推理以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在阅读技巧上,考生要了解文章的个别词或句子、文章的某细节或情节、文章的主题、文章的背景知识、文章的结论或结局、文章内涵的寓意等。

第三,从问题设置上可以将问题总结为四种类型:

(一)直接题目:这种题目比较简单,只要通读全文,了解文中所叙述的重要事实或细节,就可以解答出来,有的甚至可以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

(二)理解性问题:要求对文中个别难词、关键词、词组或句子做出解释。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对有关的上下文,甚至整篇文章的内容建立准确、立体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答案。

(三)推理性题目:这种题目考生往往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而需要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后,才能找到答案。有时甚至还得考虑作者的主旨、倾向等因素加以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四)概括性题目:要求考生在阅读和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做出归纳、概括或评价。解这种题目时,不能只凭文中的只言片语而断章取义,比如涉及文章的标题、主题、结论、结局等有关问题,都需要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所学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生活常识、专业知识进行逻辑思维推理判断,从而获取文章中内含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在哪里

全文共 205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试卷,篇幅最长的、最耗时间的、生词最多的、单题分值最高的是什么题型?相信答案已经很明显了———阅读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已经成为英语考试成绩的一个风向标。分值越高,同学们存在的问题就越多,单词不认识、通篇读不懂、读懂又做不对题……针对同学们的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石家庄20中学鄢桂凤老师。

■单词不认识

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平时课本上的单词自己都掌握了,为什么遇到阅读还是有很多看不懂呢?这类问题被归结为单词量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多背单词,除此之外还要摸索规律。

第一、人名、地名没必要较真。英语中有大量的词总是大写第一个字母的,而他们也大多属于专有名词,表示人名,地名,事件。如Adela、Manchester、NATO。遇到这类词完全可以视若罔闻。

第二、前缀、后缀有规律。英语中有些词通过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些字母,就会变成另一个词。如,regular--irregular,kind--kindness,前者通过加-ir变成起否定形式,后者通过在后面加-ness,变成了名词。归纳起来,一般说前缀变词义(如肯否定),后缀变词性。只要记住这个原则,平时在学习时有意识地去检验,积累各种加前后缀的形式,就不至于稍加变化就不认识了。

第三、有的词是需要摸索的。在阅读题中,有的词是在文章中有提示的,因为英语写作有个潜在的规则,词语若非不得已,不要重复。秉承这个原则,我们可以在文章的结构平行处找线索。或是反义词,或是近义词,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同学们不难作出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选择。

第四、考纲单词必须熟记。大纲要求的单词、平时做题总是遇到的单词,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单词,这些词是同学们发挥才智,施展所有做题技巧的基础。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就是有恒心一直背:把单词表上的词分类,单独把不会的列出来,分批背,平时总是遇到又不认识的,用一本笔记本把他们都记下来,天天反复天天背。

■文章看不懂

“单词我都认识,文章说什么我就是看不懂。”也许有的同学会这样说。问题可能出在这里:

第一、单词不是真的都认识。英语中几乎每一个单词都不是只有一个释义,同学们所说的认识,也许只是这些单词的一个意思,有可能在文段中考查的是这个单词另外一个意思。这类情况要解决它,就把它当个生词来处理就行了。唯一不同的是,同学们对这类词的处理要注重在语境中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区分不同词义。

第二、语法句式不熟。这个原因更普遍一些。阅读中的句子有的是很长的,有的是很怪异的。长的可能是加了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怪的则有可能是倒装、插入语,这些语法点。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解决语法弱项,认真学好每个语法现象,多去用学过的语法去分析英语句子。

第三、没看到重点。中考英语中的文章还是有规律的,它们基本上都是段首写该段的中心,后面论述。第一段,最后一段容易提出作者的观点。在处理好这些部分外,还要注意文段中表示转折的句子,其标志词常常是but,while,how-ever,inspiteofthis等。

阅读经常是花时间最多的题型。提高阅读速度大致有这样几条小建议:

第一、平时多读,多读好处有很多,如①考试时能够不紧张,以平和的心态,正常的速度完成。②总结做题技巧,如定位法,上下文联系法,排除法等。③提高反应速度,我们看到一个生词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反应,当经常见到某个词时,他对这个词的反应速度必定会很快。

第二、考试时少读。考试时的阅读如果归类于平时练习的题型,它更侧重泛读。考试考查的是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要求的信息的能力,不是复述文章细节的能力。那考试时读什么呢?大致有以下几类:①中心句,中心段(首尾);②转折句;③问题中出现的词,尤其是一些很有特点的词如,专有名词。在文段中快速找到相应词语所在位置,问题的答案往往就在附近。

第三、平时多去积累不同题型的解决方法。如细节题———定位法,观点题———中心句法。在考试中遇到题目,能够对症下药。

■题目做不对

考试后,总会有同学说:“文章我都看懂了,怎么还错这么多呀?”这时候与其去怀疑答案的权威性,还不如静下心好好分析一下,我真看懂了吗?我看懂的是问题问的内容吗?

如果真看懂了,那么看懂的是不是考卷要考查的内容呢?我们总会有这种心理,在看懂了一些不是很容易看懂的东西后,就很有成就感,就突然觉得这篇文章我理解了,然后就会在自己的理解和诠释下答题。这时候是最容易出错的,因为这时候我们已经不是在做客观题,而是做主观题。阅读考查的是读者对作者意图的接受程度,这就要求同学们身于其中,不能有太多的发挥。图的接受程度,这就要求同学们身于其中,不能有太多的发挥。

还有一种情况是,考试有些题目稍不留心就会看错,最常见的就是,Accordingtothepassage,whichofthefollowingsatementsisnottrue?同学们在考场上很容易就看错。

相关阅读:

中学生如何快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中考英语阅读题生词看不懂照样拿高分

专家支招: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如何拿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英语冠词专项复习真题集锦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真题l(2004甘肃、青海卷35)

--John,thereis________MrWilsononthephoneforyou.

--Imin()bath.

A.a;theB.the;aC.a;不填D.the;不填

【答案及解析】A不定冠词修饰人名时,表示初次提到一个人,或者说话者认为没有必要或不想具体说明是哪一个。根据谈话的内容,所说的bath(澡堂,浴室)显然是说话双方都知道的,故前面须加定冠词,因此答案选A。

真题2(2004重庆卷32)

Themostimportantthingaboutcottoninhistoryis________partthatitplayedin________IndustrialRevolution.

A.不填;不填B.the;不填C.the;theD.a;the

【答案及解析】Cpart意指作用。特指工业革命时期所起的作用应加the,由普通名词构成的专有名词前用the。因此c为正确答案。

真题3(2004广东卷28)

Whilehewasinvestigatingwaystoimprovethetelescope.Newtonmadediscoverwhichcompletelychanged________mansunderstandingofcolour.

A.a;不填B.a;theC.不填;theD.the;a

【答案及解析】A根据句子的意思,牛顿的一次发现,是泛指,应用不定冠词;而人类的观念,不是某一个人,故在man前不能用冠词,答案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英语阅读生词的技巧有哪些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生词,抛弃上下文,仅仅根据自己的印象来猜测词义。对于英语阅读来说是十分禁忌的,那么英语阅读又要怎么做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主要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范例剖析

「例题」 (2007年安徽)“Daddy, could you lend me $10?”

The father was furious, “If you asked for the money to buy a toy or some other rubbish, then go straight to your room and think about why you are being so selfish(自私的)!”……

Then, the boy took out some coins. When the father found that the boy already had money, he got angry again.

文章第二题:In this passage, the underlined word “furious” means ______.

A. very angry B. quite happy

C. too excited D. a little nervous

「典型错误」 有些同学根据furious后father的话进行判断,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 little nervous或者too excited等,因而错选C、D项。

「错因分析」 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同学们遇到生词后,不能从上下文来正确判断,而且没有掌握关键性词语的含义(如he got angry again)。

「正确答案」 B.根据下文叙述的he got angry again可知,之前这个男孩的父亲是已经生过气了,再结合上下文,就可以确定答案为B.

「归纳拓展」 对于词汇题目,一定要根据上下文去确定词义,切忌望文生义。在出现这种题目时,其下文往往有相应的解释:有的以破折号引出,有的以in other words等短语引出,有的以该词的反义形式进行说明,但无论哪种形式,在原文中都会有相应提示,解题时要多注意总结归纳。

易错点扫描

1. 没能掌握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在判断生词意思的时候出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145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要明确高考阅读理解的范围和分布。其次,注意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体裁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技巧。对于难度适中的文章,可以用顺读法解决问题,即先看文章,再看题目。对于一定难度的文章,可以先看题目,然后反复看题目中涉及的文章段落。此外,猜测法的运用也是阅读理解的有效回答技巧。注意排除阅读理解中的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阅读理解辅导:突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感觉文章和选项差不多看懂了,可是做题还是有点迷糊,老出错。请问曲老师我做阅读理解时该从哪里入手啊?

阅读理解部分特别容易失分,要想做好此项考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门别类识别文体

不同的阅读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叙文,主要抓四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从中分析他们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等;议论文必须正确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理清论证思路,再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应用文其形式多样,题材各异,对这类文体的阅读应简明扼要地抓住所需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统览全篇摘录要点

阅读理解是对整个文章的目的、意图、观点、立场、态度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解,统览全篇和问题找出提供信息或暗示的文章细节部分。

3、开动脑筋推测词意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规定,学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及构词法推测词义,旨在使学生的知识内化,同时运用知识和生活经验及逻辑推理去理解短文。

4、条分缕析理解长句

在实际考试中,长句是初中生阅读理解的难点之一,对于这类句子要分清主次,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再找出修饰它的从句或短语等。经过分析,化整为零,化繁为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醉翁亭记》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2)日出而林霏开开:

(3)杂然而前陈者陈:(4)余奉使契丹使: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译文:

20.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21.《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答: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1题。(15分)17.(4分)(1)寓:寄托(2)开:消散(3)陈:陈列,陈设;摆开(4)使:出使18.(2分)B19.(4分)(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2)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20.(2分)【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21.(3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湖心亭看雪》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0.A)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11.C)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2.D)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

答:

13.⑴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14.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汉书》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拜释之为廷尉()(2)使骑捕之,属廷尉

(3)此人亲惊吾马()(4)民安所厝其手足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译文:

(2)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译文:

12.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答:

(二)(16分)9.(4分)拜:任命,授给官职;属:同“瞩”,委托、交付;惊:使……受惊,惊吓;厝:放,放置。(每个1分)10.(2分)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每处1分)11.(6分)(1)(3分)我认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从桥下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跑开。(得分点:“以为”“既出”“走”,句子通顺,意思正确)(2)(3分)如今有照法律应像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得分点:“是”“更”“信”,句子通顺,意思正确)12.(4分)(4分)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2分)。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1分);秉公执法(依法办事)(1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愚溪诗序》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灌水之阳,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译文: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答:

(二〉(14分〉15.A评分标准:3分。16.示例:愚泉共存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可。17.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18.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19.示例: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共“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來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对“愚”的不同理解2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方法

全文共 2027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理解题上得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英语的总成绩。而且,阅读量有逐渐扩大且阅读速度进一步提高的趋势;选题多种多样,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各个领域。今天,小编为你带来了2017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方法

解除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难题策略

1.立足课文教学,训练阅读思维

通过以上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英语命题的趋势是“突出能力,侧重思维”。着重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对比、联想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所以,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提高其阅读能力。包括对文章中字词句的表层理解(包括辨认词义、句法结构等)以及对文章的结构、主旨进行分析与逻辑判断。从而深刻理解全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站在新的高度上再读课文,领会文章中事件的背景和结局、主要人物的评析和作者的观点意图等。

2.拓宽英语阅读空间

尽管与以往相比,目前高中英语教科书所提供的阅读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离大纲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补充阅读材料,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增加阅读量。选择体裁多样(如叙述、描写、应用、说明、议论等文体皆可)、题材广泛(如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具有时代感,异国文化背景浓厚的作品、科技动态、时事新闻等方面的文章,以获取新信息,增长新知识,形成新思维,以有利于语言知识的运用和阅读理解分析题的解答。

3.讲究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高考阅读理解题内容多,时间紧,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较快的阅读速度。所以,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依据前面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分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必须重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生成。如引导学生寻找主题句;养成辨认和记忆具体事实、重要细节的习惯;学会运用构词法、语境等推测关键词义;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把握文章脉络,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等。

猜您感兴趣:

2017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方法是什么

1.主旨大意题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所以,文章通常是围绕该中心思想展开的。要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具备归纳和概括方面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常是要考查的重点。很多文章在全文或各段的开头便展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它主要通过主题句(TopicSentence)来体现。一般来说,文章的主题或中心都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表明。某一段的主题句也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而且常有一些表归纳关系的信号词,如inshort,Inaword,inbrief,tosumup,toconclude等。其常用提问方式主要有:Whatisthemainidea/topicofthepassage?Thecentralpointofthese-lectionisthat.Theauthorismainlyconcernedwith.Thepassagesmainlyabout等。

2.语义猜测题

该题型主要测试考生利用上下文判断单词、词组或句子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确切含义的能力。常见的提问方式有:Theword“…”inthecontextmeans.Theword“…”couldbebestreplacedby….Whichofthefollowingisnearestmeaningto?Theword“…”probablyrefersto.这不仅需要学生准确理解上下文,还要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并通过构词、语法等线索确定词义。

3.细节理解题

该题型主要测试学生对文章(或某一段落)中某一些特定细节或文章的重要事实的辨认能力,分直接辨认和间接辨认两种。直接辨认细节型一般只要求学生能从阅读材料中直接获取、记住信息,然后能快速地将他们回忆出来;而间接辨认型不仅要求读者能从阅读材料中直接获取信息,还要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各种转换,为阅读材料中某些词汇、短语及句型等找到正确的英语释义。如排序、图文转换、数字转换、同义(反义)转换等。常见的提问方式有:WhichofthefollowingisNOTincluded(mentioned)inthepassage?WhichofthefollowingsentencesisNOTtrue?

4.推理判断题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已知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要求考生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等。常用提问方式有:Wecaninfer/learnfromthe(last)paragraphthat.Itcanbeconcludedfromthepassagethat.Thepas-sageimplies/suggeststhat.Whatcanbeconcludedfromthepassage?Theauthorspurposeofwritingthepassageis.这需要学生读懂原文,完全理解文中的细节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推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周处斩蛇》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甲】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乙】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丙】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8.【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1分)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或说处杀虎斩蛟蛟或浮或没

B.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

C.竟杀蛟而出杀之而复上船

D.舟中之人皆得活乡人皆好之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3)还反涉江,至于中流()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译文:

(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12.【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2分)

答:

13.请从【丙】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2分)

答:

(二)(14分)8.朝闻道夕死可矣。(1分)9.C(2分)10.(1)希望。(2)时光流失,光阴虚度。(3)同“返”,回,归。(3分。每小题1分)11.(1)而且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不能显扬美名呢?(2)不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共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即可)12.(甲)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乙)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机关头挺身费而出、为民除害的勇气。(2分。意思对即可)13.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英语阅读理解小窍门

全文共 3757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试卷中,重点考察的一个部分。英语阅读理解小窍门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阅读理解小窍门,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2

吃透英语阅读常见9题型

一、例证题

01 例证题的标志。当题干中出现example, case, illustrate, illustration,exemplify等词语时,同学们就要立刻开启做“例证题”的模式啦!

02 回归文章,找出该例证所在的位置,即给该例子定位。

03 搜索该例证周围的区域,找出该例证支持的观点。例子周围具有概括抽象性的表达通常就是它的论点。

04 找出该论点,并与四个选项比较,得出选项中与该论点最一致的答案。

05 例证题错误答案设计的干扰特征经常是:就事论事,即把例子中的某一内容写出来误导你,让你去选。

二、指代题

01 回归原文,找出问题中的指代词。

02 在指代词附近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先从最近点开始找,找不到再找次近的,一般答案不会离得太远)

03 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

04 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

三、词汇题

01 首先还是要回归原文,找出该词汇出现在哪里。

02 通过句子,确定该词汇的词性。

03从上下文(词汇的前后几句)中找到与所给词汇具有相同词性的词(如一下子找不到就再往上往下找),代入所给词汇在文章中的位置(将之替换)看语义是否合适。

04 找出选项中与代替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相,这就是答案!

注意:

(1)如果该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很大可能不是正确答案。

(2)英语阅读理解主要是考查同学们是否能根据上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

(3)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蕴藏在原文该词汇出现的附近。注意不能靠单词词义直接往下推。

(4)寻找时要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比如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是形式上的并列就是语义上的并列,也就是两句话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来推测另一句话的意思从而推出所给词汇含义)、定语从句、前后缀,特别要注意寻找时的同性原则。

四、句子理解题

01 回归原文找到原句。

02 对原句进行语法和词义的精确分析(找主干),应该重点抓原句的字面含义。若该句的字面含义不能确定,则依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03 一般来说,选项中的正确答案与原句意思完全相同,只不过用其他英语词汇换种表达而已。

04 句子理解题的错误选项干扰项特征:推得太远,做题时应把握住推的度。

五、推断题

01 推断题的标志:learn, infer, imply, inform等

02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回归原文或依据选项回归原文。一般要围绕文中的一两个重点进行推理。推理题无论通过题干能不能定位,我们都要把它固定到文章的一两点上。

03依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三错一对的判断。先不要进行推理,若有一个选项跟原文的意思一模一样,则该选项必然是正确答案。推理题不是考查同学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它其实是考查同学们是否读透阅读文章里的某几个点所涉及的问题。

04推理题的最近答案原则:不推的要比推的好,推的近的要比推的远的好,直接推出的要比间接推的好(原文的某句话变个说法),把原文读懂才是做对推断题的关键!

六、主旨题

“串线摘帽”,即在自然段少的时候串串线,串线法解不出来时,大帽子、小帽子摘一下。

01 主旨题的标志:mainly about, mainly discuss, the best title等。

02串线法:抓首段和其余各段的第一句话,把其意思连接成一个整体。要注意总结性的提示词和转折词,特别要注意中心句。(主要针对自然段少的文章,针对自然段多的文章,主旨题最好联系中心句,找一个和中心句最贴近的。)

03 很多时候,老师都会跟同学们说,首段往往就是中心主旨所在的地方。然而小编还是要提醒各位同学,小心首段陷阱!

04 主旨题错误选项的干扰特征是:

(1)局部信息,即选项的内容小于文章的内容;

(2)范围过宽,即选项的内容大于文章的内容。

05逆向思维法:在两个选项看上去都十分正确无法选择时,试着从选项出发,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以此选项来写文章会有那些内容,然后把它与文章的内容比较,接近的即为正确选项。

七、作者态度题

01 作者态度题的标志:attitude

02 应精确理解四个选项的含义,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

03 可以寻找文中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词。例如:fortunately, excessively等。

04 举例的方式。(是从正面举例,还是反面举例)

05 抓论述的主线。把第一段读透,把其他各段的段首段尾句拉出来,看整个文章的结构。

06 做作者态度题时同学们应该特别注意,要清楚是谁对谁的态度。

八、判断题

01 看能否通过四个选项具体化到原文中一点或者根据自然段原则定位。

02 每个选项都应回归原文,不能凭主观印象进行判断。

03 要重点抓是“三错一对”还是“三对一错”的关系。(做题时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

九、细节题

细节题不用多说了,最重要的就是回归原文,在文章中找出题干所在位置,得出答案。

十、重点注意事项

1. 正确答案的特征

(1)正确答案经常与中心思想有关。

(2)正确答案的位置,最常见的三个位置是:段首段尾处、转折处、因果处。

(3)正确答案经常运用的原则是:同义替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4)正确答案经常具有概括性、深刻性。

(5)从语气角度来看,正确答案中经常含有不肯定的语气词和委婉表达的用词。例如:can, may, might, possible, notnecessarily等。

2. 错误答案的特征

第一大层次:

(1)无中生有(未提及的概念);

(2)正反混淆(选项的意思跟原文的意思正好相反);

(3)所答非所问(虽然选项的说法没有问题,符合原文,但和题干搭不上边)。

第二大层次:

(1)过分绝对;

(2)扩大范围(注意隐蔽型的扩大范围mostly);

(3)因果倒置;

(4)常识判断;如果一个选项仅仅符合常识,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还要看文章中类似的意思有没有出现;如果一个选项不符合常识,一定不是正答案。

(5)推得过远;

(6)偏离中心;

(7)变换词性。

英语阅读理解答题窍门

1、先看问题再读

带着问题阅读文章。阅读材料问题的设置往往都非常巧妙,它集中反映了文章的基本信息,先把问题看一遍,带着问题阅读全文,能有针对性的切入,找到突破点。

2、标出主题句

找准主题句,把握文章脉络。主题句对全文起到提示、启迪、概括和归纳的作用,一些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等,往往可以直接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

3、标出关键词。

关键词能反应文中的主要事实和特定细节,大部分是名词、动词或其他重要的修饰词,在阅读时可以把他们标注出来。此外,还要特别注意and、or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和but、however、ontheotherhand、though等表示转折关系的词,以及so、therefore、sothat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4、遇到生词先推测生词的意思不要着急查资料

在阅读文章时,难免会碰到不认识的词,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慌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及整篇文章的主旨,来合理推测生词的词义。

5、速读

速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学会速读和精读相结合。如果不管不顾,只是一味的对文章进行精雕细琢,首先时间上不允许,其次也未必就能取得好的理解效果。速读是为了把握文章大意,精读是为了找寻关键细节,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英语阅读题怎么做

1、细节题解题技巧

细节题的命题方法很多,如可能是对某个细节用同义结构转换后进行考查、也可能是将文章中的几个细节(通常是四个)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判断是非(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选出错误的一项)或对几个细节进行排序等。解答这类试题时,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运用定位法,即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线索词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与选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答案(此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常见的同义转换)。

(1)、关键信息定位法。这个主要是细节题,如涉及到数字(日期、时间、价格等),就可以在文章中快速圈出数字,再找出目标数字及相对应的细节作息,还有人物姓名、地点名词等等,其他的还包括一些提示情节发展,或条纲性关键字眼,如First,Next, Finally等等。

(2)、同义定位法。英文中可以用Paraphrase表示。同义定位就是指问题所用的关键词和文中的不一致,但属于同义性质,同义转换其实是在关键间的基础上拐个弯。

2、推理题解题技巧

推断题定义:在理解原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对语篇逻辑关系的分析和细节的暗示,做出一定的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到文章的深层意义及隐含意义的过程。

出现特征:在考题中经常出现的词有infer, imply, indicate, conclude, learn from, probably,most likely, prove /according to等。

3、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

(1)、要在阅读原文基础上,仔细考虑选项是否与文章主题有密切联系;

(2)、再看选项对文章的概括性或覆盖面如何;

(3)、要注意题目是否过大或者过小;

(4)、要避免下列三种错误:概括不够(多表现为部分代整体,导致范围过小)、过度概括(多表现为扩大范围)、以事实、细节代替抽象概括的大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

变祭品。④繄(yì):句中语气词。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

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

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其乡人曰其:②惟德是依惟: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

D.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可知,乙文从“”可知(用原文作答)。(2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

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答: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12.①他的。②只。(各1分,共2分)13.D(2分)

1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虽”“察”“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1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亨祀丰洁,神必据我。(每空1分,共2分)16.“徳”(或:“明徳”“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分)。(共2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英语知识点:阅读理解题做题误区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一)、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有时遇到看不懂的难句,读了几遍仍然不懂,可作记号,暂时放下,等其他题全做完了再回来处理。千万别停在这里冥思苦想,个别生词不会,并不影响你答题。如果生词和问题有关,可从上下文中猜出大意,所以不必惊慌,更不要放弃。

2.不要凭主观印象答题。做题时一定要排除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干扰,按文章实际反映的情况来选择。

3.答题时不要草率,仓促定案。在未完全读懂的情况下匆忙定案,往往会选错。如果遇到尚未读懂的地方,可放慢速度,联系上下文帮助理解。

(二)、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采用默读办法,避免唇读

一般来说,默读速度大约要比说话的速度快两倍,要提高阅读速度,就必须克服嘴巴蠕动的习惯,养成默读的习惯。

2.采用目视阅读,不要指读

同学们最常见的一种阅读毛病是在阅读时为了集中注意力,用手指、铅笔或尺子等指着,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这样自然就减慢了阅读速度。阅读时,注意力应集中在阅读内容上,而不是每个单词上。

3.集中注意力,克服回视的习惯

阅读时,遇到单词或句子没有看清楚或看不懂,再回过头来看,这是自然的。但是,有时候即使没有生词和难句,因为不放心已读过的词句,还要回过头来重读,这就养成了回视的不良习惯。阅读中要尽量避免回视,尽可能提高阅读速度。

4.意群阅读

有的同学阅读时喜欢以单词为单位,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但速度慢,而且也不利于对文章的全面理解。正确的做法是:以句子或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可提高速度,而且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英语的阅读理解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做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除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外,还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英语的阅读理解题有哪些答题技巧,欢迎大家来阅读。

解答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小窍门

一、先看题目后看文章。

一般大多数人做阅读时都是先看文章再做题,这也是考试的最一般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往往在做题目的时候由于印象不深需要重新看文章寻找答案。而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看文章,那么看到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就仔细看,无关的可以粗略的看,这样既准确的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又节省了时间。

二、每段的首尾句要认真的看。

阅读理解的题目中都会出现主旨题。例如: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paragraph?对于这类题目的答案一般都在段落的首句,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在尾句中。所以一定要认真看首尾句。

运用猜测法。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猜测也是一种能力。同样一篇文章,有些人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而另一些人能运用自己平时在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根据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排除错误的选项,找出最有可能的选项。当然,这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的,所以平时要多注意知识的积累。

三、细节题用快速阅读法。

有些细节题,比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s nou true?对于这类题则快速跳阅文章,找到相关语句,仔细核对比较,直到找到正确答案。

四、最后要注意平时词汇的积累。

词汇的积累是每一个学习者必须面临的巨大工程。记单词最好的方法是多读些自己感兴趣的英语原著,先去猜词的意思,实在猜不出的时候再查字典,这样对单词的印象就极为深刻,不容易忘记。这比拿着单词本背单词效果要好的多。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有什么技巧

1、阅读细节题解题技巧。细节题,顾名思义,就是指针对阅读文章的某个细节而设置的试题。解答这类阅读试题时,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运用定位法,即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线索词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与选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答案。

2、做英语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读清题目。高考阅读时不要急于去选择,看清题目说的是什么,问的是什么。同时也要进行对照阅读,将题目的问题与文章相应的部分进行对照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寻找出答案所在。

3、掌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而且要求掌握文章中的详细事实与细节,对于具体事实情节的理解,而且要求对其抽象含义的理解,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等。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义及全文的逻辑关系,又要求根据其含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

4、英语阅读词义句意题解题技巧。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上下文,结合中学生应有的赏识来推测尚不熟悉的词或者词组的意思。出现特征:划线或者引号。解题方法:根据上下文,往往是本句中的同位关系进行猜测。

高考英语阅读如何拿高分

一、事实细节题

对于事实细节题,剖析一下不难看出,事实细节的内容不会单独出现,它总会与前前后后的段落内容相呼应。考生只要抓住整体大纲,看懂主题,利用内容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时间空间的关系转换,并对细节进行深入的剖析了理解,确定主题,将零碎的细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能深刻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轻松解决问题。

二、词句理解题

词句理解题主要讲究的是理解题意,通过短文的词、短语或句子的理解来充分理解题意,,碰到不熟悉的词语要避过,先略读再通读,仔细推敲,尤其是对语境的理解要准确。

三、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最主要的就是注重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抓住关键词,结合有关的生活和社会常识,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文章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进行推断。

四、归纳概括题

适合这类题型的阅读理解通常具体反映在文章的题目或一段短文的小标题上;很多文章从一开头就直接说出观点,表达中心思想。所以对于这类题型,一定要提示学生注意主题句和主题段,绝大多数的短文类似于语文的老三段,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注意隐藏的中心思想,准确了解文章结构,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注重逻辑关系,把握住文章的脉络即可。

五、图表理解题

图表题一般最简单,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思维模式,注意逻辑关系,分析其中的细节,找出符合图示所要求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岳阳楼记》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前人之述备矣()

(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明()

11.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

抄录下来。(2分)

答:

12.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

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3.《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

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3分)

答: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

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心好之()(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译文: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2分)

答:

9.宋或北宋范仲淹10.(1)特指官吏降职,外调(2)完全(3)迫近(4)日光1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2.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即可。14.(1)爱好、喜欢(2)选拔、挑选

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