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物理中的压强怎么求推荐20篇

任何一个目的的实现都得依靠科学而又恰当的手段和方法,要提高物理成绩也不例外。高三物理如何学习和复习,怎么学习和复习效果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物理中的压强怎么求。

浏览

1322

文章

809

物理奥赛,中国学生完胜5金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金陵晚报讯据南京大学昨天报道,17日,南京大学培养的中国队在新加坡举行的第37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胜,五名参赛中国运动员全部获得金牌。

为期10天的比赛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引了来自8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选手。

苏州中学的杨树龙、湖北黄冈中学的王兴泽、启东中学的朱力、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的张宏凯、郑州市第一中学的裴东飞等5名中国学生通过了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最终获得5枚金牌。其中,张宏凯以优异的理论成绩获得“最佳理论奖”。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物理知识点:计算浮力的方法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例1:弹簧秤下挂一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将铁块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5N,这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ρ铁:ρ水=_________。

2、压力差法: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例2:2.如图所示: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3牛,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5牛,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牛,方向为________。

3、公式法:F浮=ρ液gV排=G排液

例3:将体积是50c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多大?若此物体有一半浸在煤油中,它所受的浮力多大?(ρ煤油=0.8×103kg/m3)g取10N/kg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浮=G物。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浮=G物+F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浮=G物-F3。

例4:把质量是200g的塑料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塑料块有一半露出水面。(g取10N/kg)

求:(1)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塑料块的体积和密度?

5、排水量法:F浮=排水量(千克)×g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6、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解浮力综合题

例5:重10N,体积为0.8d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如果它只受浮力和重力两个力的作用,问:此物体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g取10N/kg)

例6:将质量是890g的铜块放入水中时,它受的浮力多大?若将铜块放入水银中,当铜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多大?(ρ铜=8.9g/cm3,ρ水银=13.6g/cm3)(g取10N/kg)

实验探究

[例1]给你足够的水,量筒一只,怎样测定小瓷酒杯的密度(酒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

解析:测固体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有直接的方法:用天平测质量、量筒(量杯)测体积;有间接的方法:利用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再利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算出物体的密度,本题应使用间接方法测小瓷酒杯的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硬盘物理坏道怎么修复 硬盘物理坏道修复方法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坏道一般都是可以通过pe系统中的修复软件修复,但是硬盘物理坏道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些坏道单纯的用软件已经无济于事,那硬盘物理坏道怎么修复呢?以下三种方式任你选:

硬盘物理坏道怎么修复?硬盘物理坏道的三种解决方法

方式一、将硬盘重新分区再隐藏

用Win系统自带的Scandisk检测出坏道的大致位置,通过利用Fdisk分区时为这些坏道分别单独划出逻辑分区,完成分区步骤后通过把含有坏道的逻辑分区删除掉搞定问题。

方式二、低级格式化

用主板自带的硬盘低低级格式化程序程序进行低级格式化处理,目的是对硬盘坏道重新整理并排除。词方式对硬盘会造成损伤,所在在别的方式不管用的情况下,选择此方式也是无可奈何。

方式三、坏盘分区器

进入快启动主菜单,选择dosmax工具种的坏盘分区器,可将坏磁道的硬盘自动重新分区,将坏磁道设为隐藏分区。在DOS下运行FBDISK,开始扫描硬盘,并将坏道标出来,根据提示隔离坏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物理v表示什么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运动学中代表速度,电学中代表电压,力学中代表体积。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体积,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

速度:

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体积:

体积,或称容量、容积,几何学专业术语,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电压:

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简称伏),“电压”一词一般只用于电路当中,“电势差”和“电位差”则普遍应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物理知识点:摩擦起电的原因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荷。由此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从—个物体转移到另—个物体上。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即电荷是守恒的。

拓展:

同种物质摩擦不起电,原因是同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摩擦时不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物理知识点:杠杆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延长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实线双箭头,过支点垂直于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水平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

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物理知识点:内能及其影响因素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内能及其影响因素

一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注: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一定不为零)。

二内能的单位:焦耳(J)

三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体积④状态

四改变内能的方法:

方法一: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定义:热从高温物体传到的低温物体的过程

②产生的条件:存在温度差③终止的条件:温度相等

④方向:从高温到低温(电冰箱从低温到高温)

注: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焦耳是热量能功的单位)不同的物理量但是有相同的单位。热量不能说含有具有,只能说吸收和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物理知识点:漂浮体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漂浮

例1一个木块浮在水面上,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是总体积的四分之三;将这个木块放在某种液体中,它也浮在液面上,并且露出液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五分之二。求:

(1)这个木块的密度;

(2)液体的密度。

提示:(1)利用木块漂浮,F浮=G物,

ρ水V排g=ρ物V物g,

ρ物=(3/4)ρ水=0.75×103kg/m3。

(2)利用F液浮=F水浮=G物,

∴ρ液V液排g=ρ水V水排g

∴ρ液=(5/4)ρ水=1.25×103kg/m3。

答案:(1)木块的密度是0.75×103kg/m3。

(2)液体的密度是1.25×103kg/m3。

变式1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露出液面的体积是24cm3。把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切去,将剩余部分再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又有18cm3的体积露出液面。这个木块的密度是多大?

提示:根据浮沉条件利用两个等式F′=G+G′,F浮=G展开解题。

答案:ρ木=0.75×103kg/m3。

例2边长为1dm的正立方体木块,漂浮在酒精液面上,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液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从底部去掉一部分,粘上体积相同的玻璃后,投入某种液体中,它仍漂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980Pa,酒精和玻璃的密度分别为ρ酒精=0.8×103kg/m3,ρ玻璃=2.4×103kg/m3,胶的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求:

(1)木块的密度

(2)玻璃的质量

提示:(1)F浮=G木

ρ木=0.4×103kg/m3。

(2)F浮′=G剩木+G玻

ρ液gV排=ρ木gV排剩木+ρ玻gV玻

P下S下=ρ木g(V木-V玻)+ρ玻gV玻

m玻=ρ玻V玻

m玻=0.72kg

例3欢欢利用小试管、螺母和细线制成一个“土密度计”,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土密度计”在酒精(ρ酒精=0.8×103kg/m3)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2cm;“土密度计”在水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3cm;“土密度计”在硫酸铜溶液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3.8cm。则此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提示:利用F酒浮=F水浮=F酸浮

答案:1.25×108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化学防晒和物理防晒的区别有什么?如何区分?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防晒和物理防晒的区别如下:

1、防护原理不同:化学防晒是将紫外线吸收并转化掉,从而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物理防晒是通过反射紫外线的方式,防止紫外线直接接触皮肤。

2、成分不同:化学防晒的成分比物理防晒更加复杂;物理防晒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

3、质地不同:化学防晒的质地更加轻薄,容易涂抹开;物理防晒的质地更加厚重,且不容易涂抹开。

4、适用对象不同:化学防晒质地轻薄,适合健康皮肤或油性皮肤;物理防晒成分温和,刺激性较小,适合皮肤敏感的人群或孩子使用。

使用防晒产品涂抹面部时要注意,在清洁肌肤后,先使用适量的爽肤水、补水乳液或霜,然后再用防晒霜,最后可进行粉底化妆步骤。防晒霜的涂抹时间一般是在外出前30分钟以上,在出汗或者是紫外线较强的时候,防晒霜就容易脱落,因此,在室外每隔几个小时要补涂一次防晒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的区别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防晒的小知识。

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有什么区别?

物理防晒是通过武力反射将阳光和紫外线照射到皮肤表面,从皮肤上移走。

化学防晒霜采用能量转换的方式。比如紫外线会先被皮肤吸收,然后用防晒霜的化学成分分解成低能量形态释放。

二氧化钛和氧化锌是物理防晒的主要成分;化学防晒霜是化学防晒霜。

物理防晒的缺点是质地较厚,优点是敏感肌肉可用。

化学防晒霜的质地非常清爽,涂抹后没有粘性或负重感,但其缺点是防晒时间有限,需要定期涂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物理知识点:干冰的原理和应用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干冰原理应用

知识点: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容易吸热升华。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舞台效果。这种白雾主要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答案:D

解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后迅速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或小水珠凝固形成小冰晶,成为白雾。白雾不是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不是液态二氧化碳,故D正确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物理知识点:热量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热量

1.热量定义: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热量是一个随热传递过程的发生而存在的物理量,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可言,因此,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词来描述热量。

2.热量的符号:Q

3.热量的单位:焦(符号:J)

4.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t—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或降低的温度)

t0—初温

t—末温

5.对公式Q=cm△t的理解: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都有关系,c、m、△t与Q之间是多因一果的关系,而不是一因一果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物理三、运动和力知识点

全文共 2196 字

+ 加入清单

一、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

(一)怎样描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判断物体否运动时被选作参照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3)运动: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

(4)静止: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

3、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4、运动的普遍性: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

5、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

(二)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2)相同的时间比较所走的路程。

2、速度(v):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3)速度公式:v=S/t

公式中:S表示路程,单位:m(Km);

t表示时间,单位:s(h);

v表示速度,单位:m/s(Km/h)

(4)1m/s=3.6Km/h

(5)速度公式应用:

求速度:v=s/t;求路程:s=vt;求时间:t=s/v

(6)测量速度实验:测量路程s和时间t,用公式v=s/t算出速度。

(7)人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车的速度:5m/s。

3、机械运动分类

(1)按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速度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产生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力的示意图: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来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的方向来表示力的方向。

作力的示意图时,要对物体先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遵循一定的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

(6)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7)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8)力的测量:

①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②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选”: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

“测”: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四、运动与力的关系

(一)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1、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观点: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摩擦阻力。

3、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

小车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放下,使小车在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

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推理: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外力,都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推理,得出的理想实验,不能用实验验证。

(4)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要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惯性

(1)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普遍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4)惯性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惯性的利用和防止现象:汽车启动—向后倒,汽车刹车—向前倾。安全带;安全气囊。

(二)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

4、力和运动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汽化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219℃时,氧为固态。-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

2.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模式为什么选物理很亏?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模式中由于物理改革后的赋分规则,不少物理成绩平平的学生会放弃选择物理,因为等级赋分就是利用排名来进行核算分数,考100分的学生越多,赋分制就越不公平,某个学生的原始分是99分,赋分后可能会变成90分,明明只相差1分,结果却变成了差10分。在这样的规则下,对于非物理学霸的学生选物理就会很亏。

从2014年秋季入学开始,我国正式实行新高考政策,由浙江省和上海市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于新高考政策的不断调整,以目前的“3+1+2”的模式来看,高中出现了严重的“弃物理”现象。原本大部分高中生对学物理就没兴趣,在等级赋分制的影响下,学物理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少,甚至有人认为,在新高考模式下,选择物理非常吃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简单说,等级赋分就是利用排名来进行核算分数,如果考100分的学生越多,赋分制就越不公平,因为这样会挤掉很多考90分的学生。正因如此,本身物理成绩不占优势的学生,在这种赋分制的影响下,基本都不会选择物理,毕竟高考不是开玩笑,这样赋分差距太大了。

近些年,学生越来越聪明,物理成绩也越来越高,只要有物理学霸在,赋分结果最后都会变得很低,尤其对那些中等成绩的学生非常不公平,对他们来说,学物理会非常吃亏。

在这种等级赋分制的影响下,很多选物理的学生肯定会吃亏,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分子,而不是分母。就算自己的成绩一般,也要努力跟上学霸的脚步,尤其是已经选择物理的学生,绝对不能放弃物理,不然在最后的高考中会非常吃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少儿发烧物理降温

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发烧的时候,应该采取一些降温措施,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降温要慎用

首先,退热药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可作预防性应用。所以也不主张体温三十八度五以上就积极给孩子服用退热药。

第二,退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舒适度。当孩子体温已超过三十八度五,精神仍然非常好,没有不适表现时,是不需要用退热的;当孩子体温并未达到三十八度五,可精神不佳,有疲惫、疼痛等不适感时,可给予及时服用退热药;当服用退热药后并未改善孩子的不适时,就应考虑换用其他药物。不能只是为了退热而服用退热药。

第三,当孩子的体温增高引起家长过度焦虑时,也作为一个应用退热药的因素,要加以考虑。

第四,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或者冰敷、酒精擦身等)不再推荐应用。温水擦浴虽会有助于体温下降,却会增加孩子的不适,所以建议不用最好;冰敷并不能降温,还会引起寒颤、鸡皮疙瘩、哭闹等新的不适,也不推荐使用;酒精擦浴更有很多问题也不推荐使用。

第五,发热儿童不应不穿衣服,也不应穿衣服过多。

第六,不能用发热的高度和发热的持续时间来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也不能根据应用退热药后体温下降的快慢和程度来判断疾病的危重程度。要根据年龄,结合精神反应、呼吸、心率、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外周经皮血氧饱和度,有无咳嗽、吐泻、皮疹等伴随症状来综合判断。

猜你喜欢

小儿发烧该怎么降温

75%酒精擦浴

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婴儿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冰枕

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

冰袋冷敷

把冰袋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给宝宝物理降温有几种方法

1、多喝水或喝奶 宝宝发烧是一个身体消耗水分的过程,据估计,体温每升高1℃,要蒸发人体10%的水。另外,多喝水能加快排汗、排尿,促进体内的毒素以及代谢废物排出,利于患儿尽快康复。因此要少量多次喂温开水,或适量给予口服补液盐,让身体出汗或排尿以助降温,同时避免脱水。 注意: 可以给宝宝喝鲜榨的果汁,但是瓶装果汁、果奶等糖分高,渗透压高,会加重孩子胃肠负担,不建议喝。

2、少穿少捂 少穿衣服、少盖被子,让宝宝自然散热。

3、泡脚 控制水温不要烫到孩子,泡15-20分钟以上,让宝宝出汗降温。

4、温水擦拭身体,温水浴 可以用相当于体温的温水擦拭头颈、四肢、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通过的部位,以便散热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发烧了怎么办?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1、冰袋和冰囊降温

用冰袋或冰囊对局部的皮肤进行冰敷,达到降温的效果。冷敷部位一般位于头顶、前额、颈部和腋下的体表大血管处,对患者冷敷的位置皮肤的变化进行随时观察,防止出现冻伤。

2、酒精擦拭法

用酒精容易挥发的特点,刺激皮肤血管的扩张实现降温的目的。将患者要擦拭的部位暴露出来,用酒精蘸湿纱布拧到半干,对患者的四肢、腋下、手脚心等部位进行擦拭。擦浴时酒精的浓度不能过高,一般在30-50%就可以了,如果高浓度的酒精会对皮肤产生刺激。

3、温水擦拭法

温水的温度要低于患者皮肤的温度,一般在32-34℃之间,可以促进患者皮肤温度的下降。擦拭时间至少要10分钟以上,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这些皮肤皱褶比较多、血管比较丰富的部位是擦拭的重点部位,一般擦拭后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中物理题型解决方法技巧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物理题型解决方法技巧有哪些呢?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题型解决方法技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高中物理解题有什么窍门

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4)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①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②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③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是什么

注意看清题目,比如选择的是错误的、可能的、不正确的、或者一定的,这些关键字眼一定要仔细看清楚,以免丢了冤枉分。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要仔细看,选择你认为是100%的答案,不敢肯定的答案宁可不选也不要选错。

排除法:当你不知道正确的方法时,你可以排除掉一些100%错误的问题,再进行选择,这样至少成功率在50%以上。

特殊值法:将某个数值代进去,如果成立的话,则答案正确,这种方法不但节省了繁杂的计算过程,而且争取到了更多的考试时间。

观察法:当你确定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可以研究一下答案的长短或者相似度等,以奇制胜,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断,决定了不要轻易修改,这种方法仅适合中等程度的朋友。

选择题花费的时间尽量不要太久,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先选择一个答案,速战速决,等回头有时间了再好好地判断与研究。

高中物理的解题技巧

1.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

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画好情境示意图)

画好分析草图是审题的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和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可以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也可以是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等.在审题过程中,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解物理题,能画图的尽量画图,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过程以及探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几乎无一物理问题不是用图来加强认识的,而画图又迫使我们审查问题的各个细节以及细节之间的关系.

3.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

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

现在的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的语句相当多,题目的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思维,善于从复杂的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铁器生锈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铁器生锈到底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铁器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它本质上是金属的氧化反应。

最常见的生锈现象,是铁器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从而生成铁器锈。水的存在使铁器更容易生锈,但仅有水是无法使铁器生锈的。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时,铁与水中的氧发生反应,才会生成氧化铁,也就是铁锈。

生锈的铁器,可以使用淘米水来进行除锈,还可以用醋来去除铁锈。要想防止铁生锈,那么我们最好在使用铁质用具时,减少和水的接触。一旦铁器遇水要仔细擦干,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也不要让铁器的酸性物品过多接触,长期不用的铁器应该进行密封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学学物理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如具有扎实的物理理论的功底和应用方面的经验,能够在很多工程技术领域成为专家。人才需求方面,中国对应用物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仍旧是供不应求。

物理学生毕业后可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或是到研究所从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工作;另外还可以到企业中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工作。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速度的增快,很多物理行业研究出的前沿技术很快便得到了应用,例如中微子通信,就是目前热门课题之一。随着现在学科交叉与学科细分现象的日益明显,知识的更新程度非常快。像应用物理这样基础性专业的人才,由于其可塑性强,基础知识扎实,越来越能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物理知识点:光的反射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