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动物为什么会预知地震【汇总20篇】

浏览

5188

文章

1000

海底地震船会翻吗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海洋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呢?大家知道海洋地震总是会引发海啸,破坏性的海啸一般在地震构造运动出现垂直断层,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由于海水的压缩性很小,当受到地震能量的作用,水体只能以同等规模的波动形式把能量传递出去,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海底地震船会翻吗?

一般小的海底地震是不会造成翻船的,但是大的海底地震有可能引起海啸,肯定会造成翻船的,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1、地面破坏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2、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海底地震发生的同时,难免会从地心冒出很多有害气体,会对海洋生物有严重的危害。

3、对海底光缆的危害

海底铺设了很多光缆,当地震发生的同时,会破坏海底光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地震的活动性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活动性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地震发生的强度、频度、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和特征,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地震的活动性特点是什么吧?

全球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规则的,表现出地震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地震活动存在三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二是欧亚地震带,三是在各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海岭地震带,与海区大破裂带相依附。

地震的深度变化可以从几千米到700余千米,地震的深浅与地质构造也密切相关。深度达几百千米的深源地震通常都分布在岛孤区。

地震发生的频次与地震的大小密切相关,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的次数就越多。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8级以上地震约2次,7.0级~7.7级地震约17次、6.0级~6.9级地震约100次、5.0级~5.9级地震800余次、4.0级~4.9级地震6000余次、3.0级~3.9级地震5万余次。

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二十世纪我国发生7级以上地震116次,约占全球的6%,其中大陆地震71次,约占全球大陆地震的29%。

我国最早的地震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1831年,至今共记录有6级以上强地震800多次,遍布于除浙江、贵州以外的所有省份。就浙江、贵州两省而言,也都发生过5级~6级的中强震。自有记载以来,我国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共发生21次,其中台湾有2次8级地震,其余的19次均发生在大陆地区。二十世纪世界上发生8.5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仅3次,分别为1920年我国宁夏海原8.6级、1950年我国西藏察隅8.6级和1960年智利8.5级地震。

我国地震活动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特点。我国的强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活跃—平静的交替出现的特征。活跃期和平静期的7级以上地震年频度比为5:1。1901~2000年的一百年间,我国大陆经历了五个地震活动相对活跃期和四个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期,其时段划分大致为:1901~1911年、1920~1937年、1947~1955年、1966~1976年和1988~2000年为相对活跃期,1912~1919年、1938~1946年、1956~1965年和1977~1987年为相对平静期。例如,1966~1976年是我国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期,这十年间我国大陆共发生14次7级以上地震,然而从1976年8月22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之后,直到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7.4级地震之前,整整九年在我国大陆地区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两者之间形成非常强烈的反差。台湾地区强震活动与大陆地区地震活跃期发展进程具有准同步性。

我国地震活动空间不均匀性最明显的特征是强震活动分布相对集中。台湾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二十世纪台湾发生7级以上地震41次,占我国7级以上地震总数的35%。在大陆地区,以东经107°为界,以西地区由于直接受到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均大于东部地区。二十世纪我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浅源地震64次,其中东经107°以西地区56次,占87.5%,其释放的地震能量占95%以上。

此外,我国地震还有震源浅的特点。除东北和台湾一带少数中、深源地震外,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内,尤其是东部地区,震源更浅,一般都在10千米~20千米的深度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盘点历史上中国十大地震

全文共 305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对生命、财产均造成重大伤害的地震,它们一般具有破坏力大、受灾面积广、负面影响时间较长等特点,下面小编就盘点历史中国十大地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公历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发生8级强烈地震。

我国史载的第一个8级地震。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公历1303年9月17日,山西省洪洞赵城发生强烈地震。史料记载“民居官舍荡然无存”,建筑物破坏惨重,“山摧阜移,其土之奋怒奔突数里,跨涧鄄谷”“郇堡徙十余里”,山川地貌为之改观;“死亡20万有余”,人口伤亡巨大。震撼之烈、破坏之重、伤亡之大、波及之广当属其震。根据烈度震级关系测算,强度为8级。洪洞至今尚存有这次地震的遗迹,遍散于山西各处的碑刻题记,对当时震害的描述历历在目。

2、公历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8.25级地震。

陕西华县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地震波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11省130余县,有的县整个陷落下去。此次地震,死亡人数有姓名记载的就超过83万,不知名的死者及未经奏报的死者更是不计其数,这是中国历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为世界地震死亡人口之最。“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地震前,该地区长期没有中小地震活动。但震前8小时左右,在震中区有“地旋运,因而头晕”)《隆庆·华州志》)的记载。这次地震首次记载到地震时“地中出火”(地光)的现象。震后,灾民曾考虑用木板作房墙,以便抗震。此震极震区长轴与渭河地堑方向一致。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

3、公历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8.0级大地震。

1695年5月18日12时左右(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戌时),临汾盆地内发生8级大地震,史称“平阳地震”或称“平阳、潞安大地震”。据嘉庆二十年(1815年)刑部侍郎那彦宝在勘验平陆地震的奏报中称:“检查平阳地震原卷,当时受灾共二十八州县,内受灾较重十四州县,统计压毙民人五万二千六百余名”。

4、公历1879年7月1日,甘肃文县发生8.0级大地震。

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甘肃文县地震,震中烈度Ⅺ度。有诗描述地震时的情景:“……忽然大地声如吼,城倾屋裂无处走。第宅簸摇避山野,山崩活葬深崖下。夫觅妻兮父寻子,哭声震天天不理。可怜阶州十万齿,三万余人同日死。”近代地震专家根据考证,确认该地震震级不小于8.0级。

5、公历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8.5级强烈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海原地震还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滑坡。地震发生时山崩土走,有住室随山移出二三里。地震时震中区出现了长达200多公里的断层带,走向为北西-北西西,主要是左旋平推错动,也有垂直向错动。这次地震是中国第一次用现代科学观点进行调查的一次,它促使中国地学工作者开始研究中国地震。灾区有的一间窑洞压死100多人;有的村庄300多口人在山崩时同葬一穴。死者陈尸百里,伤者遍地哀嚎,野狗群出吃人,灾民情景惨不忍睹。

6、公历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发生8级强烈地震。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北纬37.6度,东经102.6度)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死亡4万余人。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古浪县城夷为平地。甘肃某天主教堂,一修女怀抱四名孤儿埋于屋瓦中,蒲登波罗克大主教称之“世界末日将要来临”!

7、公历1932年12月25日,甘肃昌马堡发生7.6级大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北纬39.7度,东经97.0度)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位于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和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均记录到这次地震。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著名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

8、公历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县发生7.7级大地震。

云南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北纬24.0度,东经102.7度)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震中位于云南通海县高大乡五星村,烈度10度,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受灾波及通海、峨山、华宁等7县,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毁坏房屋338,456,死亡166,338头大牲畜,经济损失达38.4亿元,是上世纪云南震级最大、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惨重的地震。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震前,豕突犬吠,雀啼鱼惊,墙缝喷水,骡马伤人。当时全国地震工作会议正紧锣密鼓筹备,强震猝然而至。地震发生时,极震区内,村寨房屋尽毁,地面或裂或陷。中国总理周恩来于除夕之夜召见青年地震预报工作者,号召“地震预报问题你们要好好攻关”。

9、公历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

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震中纬度39.4度,东经118.0度)。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Ⅺ度。同日18时43分,又在距唐山40余公里的滦县发生7.1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唐山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这次地震有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受伤,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与唐山地区毗邻的大城市天津市也遭到Ⅷ至Ⅸ度的破坏。有感范围很大,波及辽、晋、豫、鲁、内蒙等14个省、市、自治区。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公里。一条长8公里、宽30米的地裂缝带,横切围墙、房屋和道路、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的裂缝带、喷水冒沙、井喷、重力崩塌、滚石、边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区坍塌等。此震发生于观测台网较多的地区,震前已有预滑现象发生,曾预测有5级以上地震。

10、公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的地震震级为8.0级。其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破坏性之巨,余震持续之久,在全球大陆地震中殊有。截止6月3日07时,汶川震区共发生余震10037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今天小编对历史上中国十大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中国地震带分布情况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海玉树地震等级是多少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截至2010年5月30日18时,经青海省民政厅、公安厅和玉树州政府按相关程序规定核准,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难,其中已确认身份2687人,无名尸体11具,失踪270人。已确认身份的遇难人员:男性1290人,女性1397人;青海玉树籍2537人,省内非玉树籍54人,外省籍96人(含香港籍贯1人);遇难学生199人。

地震情况概述

1.第一次地震

a)发震时刻:2010-04-1405:39:57

b)震级(M):4.7 纬度(33.1°N)

c)深度(千米):6千米

d)参考位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拉秀乡日麻村

2.第二次地震

3.发震时刻:2010-04-1407:49:40

a)震级(M):7.1

b)深度(千米):14千米

c)参考位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拉秀乡日麻村

4.第三次地震

a)发震时刻:2010-04-1409:25:17.8

b)震级(M):6.2

c)深度(千米):30

d)参考位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拉秀乡日麻村

e)地震类型:青海本次地震属于强烈的浅源性地震

5.余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介绍,截止14日下午14时,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已经发生18次余震,未来震区余震活动频繁。截至19日8时,中国地震局台网共记录到玉树地震余震总数为1206次,其中3.0级以上余震12次。

今天小编对青海玉树地震等级是多少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震中头皮损伤后的救护措施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会造成一定的颅脑损伤,那么就详细介绍以下有关颅脑损伤的话题。首先介绍一下原发性颅脑损伤中的头皮损伤。

头皮是颅脑部防御外界暴力的表面屏障,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韧性,对压力和牵张力均有较强的抗力。当遭受钝性打击或碰撞后,可使组织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头皮出血常常会形成血肿。在最外层造成皮下血肿无需特殊治疗,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以促其吸收。再往深一些致帽状腱膜下血肿,对较小血肿亦可以采用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若血肿巨大,则应在严格皮肤准备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尤其对婴幼儿病人,须间隔1-2天穿刺一次,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必要时尚需补充容量之不足。更深的骨膜下血肿的处理早期仍以冷敷为宜,但忌用强力加压包扎,以防血液经骨折缝流向颅内,引起硬脑膜外血肿,应在严格备皮和消毒情况下施行穿刺,抽吸积血1-2次即可恢复。若反复积血则应及时行CT扫描或其他辅助检查。

头皮裂伤,如果是单纯的裂伤常因锐器的刺伤或切割伤,裂口较平直,创缘整齐无缺损,伤口的深浅多髓致伤因素而异,除少数锐器直接穿戳或劈砍进入颅内,造成开放性颅脑损伤者外,大多数单纯裂伤仅限于头皮,有时可数达骨膜,但颅骨常常完整无损,也不伴有脑损伤,处理原则是尽早施行清创缝合,即使伤后逾时24小时,只要没有明显的感染征象,仍可进行彻底清创一期缝合,同时应给予抗菌药物及TAT注射。头皮复杂裂伤常为钝器所致,裂口多不规则,这类损伤往往伴有颅骨骨折或脑损伤,严重时亦可引起粉碎性凹陷骨折。处理得原则亦应及早施行清创缝合,并常规用抗生素及TAT。头皮撕裂伤大多为斜向或切线方向的暴力作用头皮上所致,撕裂的头皮往往是瓣状,常有一蒂部与头部相连。这类病人失血较多,但较少达到休克的程度。应及时施行清创缝合。

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到这个程度的头皮损伤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头皮瓣复位再植,清创后字体植皮,晚期创面植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对于动物刺伤有哪些急救方法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日常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动物刺伤。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对于动物刺伤有哪些急救方法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一、水母触须引起的刺痛是很剧烈地但通常是短暂的。

1、如果看见伤处有触须,用镊子或干净指甲将其轻轻拨出。用水清洗伤处后,倒上醋或酒,这样有助于对抗螫伤引起的刺激性化学反应。使伤者保持安静。

2、用冰袋、冷水或类似物冷敷伤处。如果伤者出现严重反应症状(过敏性休克)须寻求医疗急救。如果疼痛在1~2小时内不缓解,要咨询医生。

二、海葵刺伤

海葵刺非常细小,几乎看不见,刺伤后也许会很疼,便通常会消失,如果几小时后,疼痛或肿胀仍持续存在,则须去医院诊治。

1、如果能看见嵌在皮肤里的刺,将其拨出,若不能拨出,则要尽快请医生处理,否则,刺会越来越深进入肌肉内。使伤者保持安静。

2、用热水冲洗伤处。使用热水瓶或将伤处浸入热水中30分钟。这样有助于驱出毒素。监测伤者防止过敏性休克。

三、蜜蜂刺伤

蜜蜂将刺留在皮肤,黄蜂则不。当心严重的反应肝导致过敏性休克。

1、如果能看见小的黑刺,用镊子夹住其尖端将其拨出。不要搔抓肿疱,否则疱内的毒液会更多深入皮肤,在伤处压一冷垫,或搽抹抗组胺乳膏或合适的乳剂。

2、将乳剂涂于患外,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引起恶心,气短、广泛肿胀、甚至虚脱。寻求医疗急救。谨防休克,必要时进行复苏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做雪花酥用什么黄油 雪花酥用植物黄油还是动物黄油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雪花酥这个零食风靡之后,很多人都开始尝试自己在家做,一般在家做的时候是用动物黄油会比较好一点,而且一般是用无盐动物黄油做出来的味道会更好。

做雪花酥用什么黄油

做雪花酥一般都会用动物黄油,并且大多都是用无盐黄油。

无盐黄油指纯天然的黄油,不加任何佐料,又被称作“甜性奶油”,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黄油类型。这种黄油有很多用途,不仅能用于制作烘焙产品,比如黄油面包、黄油饼干、蛋糕等,还能用在一般的烹饪煎炸中,之前邦利试过黄油煎鸡蛋,味道非常香,不过吃太多会很腻,在很多的英式早餐中就有这么一道菜,叫做ScrambledEggs(黄油炒蛋)。

雪花酥用植物黄油还是动物黄油

雪花酥最好用动物黄油。

动物黄油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他命、矿物质、脂肪酸、磷脂、胆固醇等,是奶制品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物。动物黄油制作的甜点带有香浓奶味,深受烘培师的喜爱,做出的甜点比价有档次。

植物黄油含植物油、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但是,植物黄油含反式脂肪酸,对人体非常不利,营养价值非常低。植物黄油做的甜点很甜,闻起来很香,但是吃起来奶香味非常淡。

因此,相对比而言,用动物黄油做雪花酥会更好一些。

做雪花酥的方法

原料集合:

黄油25g、全脂奶粉25g、白色棉花糖100g、小圆饼干100g、喜欢的坚果25g、葡萄/蔓越莓干25g

操作步骤:

1.将小圆饼干、坚果、果脯、奶粉混合,带上手套暴力捏碎搅拌均匀。

2.用不粘锅融化黄油。

3.倒入白色棉花糖,全程小火,不停地用锅铲搅拌直到棉花糖完全融化。

4.加入饼干坚果果脯奶粉混合物,关火,努力用锅铲搅拌均匀。

5.等温度降低至三四十度的时候,赶紧上手趁热整形,放在油纸或硅胶垫上将整理成长方形,可以在表面额外撒一些奶粉。

6.放凉后先切条再切块。

7.最后包装。

做雪花酥要注意什么

1.棉花糖选用纯白色,不要用彩色的。

2.饼干不要选用曲奇那种特别酥的饼干,后期很难整形,会揉碎的

3.棉花糖比较粘,制作雪花酥的时候一定要全程使用不粘锅,这样清理起来比较方便。

4.棉花糖下锅后要不停的搅拌,否则很容易糊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山芋藤能预测地震吗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能预报地震,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地球深处产生巨大压力,产生里电流,分解了石岩中的水,产生了带电粒子。带电粒子被挤到地表,跑到空气,产生了带电悬浮的粒子或离子。在植物中产生异常的反应。

山芋藤可以预测地震,在大地震发生之前山芋藤会反常态突然开花。其他能预测地震的植物还有含羞草、蒲公英、竹子、合欢树。

1.含羞草:据土耳其地震学家艾尔江表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地震多发的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1938年1月11日上午7时,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果然在13日发生了强烈地震。1976年日本地震俱乐部的成员,曾多次观察到含羞草叶子出现反常的合闭现象,结果随后都发生了地震。另外,含羞草还可预测灾害性的天气变化,对突发性的反季节性温差、地磁、地电等变化会产生有违常规的生长活动。我们可以在居室内摆一些盆栽含羞草植物,用以观察自然灾害的预测防范。

2.蒲公英:在地震前,蒲公英在初冬季节就提前开了花。

3.竹子:竹子突然开花,大面积死亡。

4.合欢树:合欢树能感觉到地震,并在震前两天作出反应,出现异常大的电流;余震期间,电流的活动也相应地逐渐减少。

今天小编对山芋藤能预测地震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日本地震对汇率影响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股市作为经济的衡量指标,之间也存在很紧密的相关性,日本地震使日本经济受重创,需求减少,而各国要向日本出口商品,会由于日本需求不足而导致各国出口下滑。

北京时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8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2011年03月13日,日本气象厅将东日本大地震震级上修为里氏9.0级,为世界观测史上最高震级。此次大地震对日本而言,不管是死亡人数还是经济损失,都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也将令全球需求前景蒙上巨大的阴影。未来其灾后重建也是需要消耗巨大的资源、资金和时间的。

因投资者认为地震的巨大破坏性将导致大量日元需要投入到地震救援和重建工作,从而造成对日元的短期大量需求。11日、美元对日元在早间交易时段短暂上升后便一路下跌,至晚间交易时段,已失守82日元关口。由于日本投资者避险情绪激增,大举购入日元,导致日元急升,美元兑日元大幅下挫。同时强震将促使日本保险商抛售海外资产以支付保险金,此举也是导致日元急速走高的原因。

今天小编对日本地震对汇率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柏诗宣动物面膜怎么样?pasoon动物面膜好用吗?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pasoon柏诗宣动物面膜很服帖,清爽,不腻,保湿持久度还可以。那么柏诗宣动物面膜怎么样?pasoon动物面膜好用吗?

试客背景

职业:学生品牌喜好:日韩系品牌星座:狮子肤质:混合性皮肤问题:干燥个性标签:其他年龄:18-24岁性别:女

宝贝整体

面膜一共有四种图案,这是熊猫和老虎的,看上去是不是和韩国的动物面膜很相似,但是没有打开之前,从外面摸起来的手感都很柔软,而且可以捏出来很多精华。

这是小山羊和小熊的,我刚拿到就试了一片小山羊的,真的是超级萌呢,还给闺密试用了一下,说比韩国的还要水润,精华更多,小主觉得也是呢,而且每一片包装很厚实,质感也很好啦。

试用过程与体验

精华丰富到还可以涂脖子涂手涂脚,面膜也是比较贴敷,整体还行,目前也没有过敏什么的现象

接下来就是和闺密各种拍照卖萌,哈哈,卖萌可耻,谁叫面膜那么萌呢。

卖萌无时无刻,敷面膜也得跟上,继续拍照,敷面膜也因为面膜颜值心情好,看上脸效果,还是很贴敷的

这是面膜单独效果,有一定的厚度,可以看出色彩很鲜艳比较鲜明,面膜纸还算细腻。

试用心得

优点:适合颜控,爱卖萌者,保水度还行,精华也很多,面膜比较厚实,作为日常保湿足够了。

缺点:就是面膜纸的抓水力稍微弱点,可能是精华太多了的原因,都可以滴出来了,不过整体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注意什么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险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震来临时我们应对的相关措施,欢迎阅读。

地震来了怎么办:5个应对措施

1保持镇定、头脑清醒。

防止因过度紧张或情绪激动而造成的损失;沉着冷静面对突发事件

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可能跑到室外安全的地方,开阔、结实的地面

但是不要你争我抢,要保持秩序,否则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事情

2不要在风扇、点灯或可能掉落重物的地方,远离窗户、玻璃等

3如果没有时间逃到外面,就应该在室内找到一个容易支撑起三角空间的地方,注意空间不要太大,防止塌下

4身体应采取蜷缩的方式,自己尽可能降低重心;保护自己的身体。

5抓牢身边的牢固的东西。

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应对地震5个要点

1,如果是在平房,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以躲在桌下、床下或其它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者衣服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2,如果是住在楼房,则应迅速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适用电梯,更不能跳楼,待强震后迅速有序撤离。准备梯子、绳索以备被关在室内可以逃离。

3,身处闹市的话,则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玻璃窗、广告牌、门柱、墙壁都是需要躲避的危险物,不能作为扶靠的对象。

4,如果在汽车行驶中,则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杠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以免妨碍遇难人群和救援车辆通行。

5,不幸在野外的话,应尽快找固定岩体的高处集中避险,不要让自己在低洼地带,并找出火种点燃火堆,在海边的话还应该防范海啸,迅速找到安全地带避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发生地震时该如何急救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一旦发生,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

1、在震中区: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俱旁等三角安全区。并趴在地下,闭上眼睛,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防吸入灰尘。

2、在户外: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3、在震后:

一、防止呼吸道被尘埃堵塞。

二、不要乱喊叫,尽量节省氧气,保存体力。

三、冷静观察自身所处环境,努力创造供等待救援的空间和易于被外面人发现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浅源地震范围大不大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那什么是浅源地震呢?浅源地震一般是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它发震的频率最多,对人类的影响也最大,若以释放的能量多少来比较,百分之八十五是浅源地震。在大陆上,浅源地震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地震灾害主要由浅源地震造成,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浅源地震范围大不大吧?

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2.5%,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其中,震源深度在30公里以内的占多数,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这种地震的影响范围可以广达700至800公里以上,造成严重伤亡的机会比较大。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如何预防地震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我们人类无法阻止的自然现象,所以我们要可能的避免和减少地震对人类的伤亡。那么中国如何预防地震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可以在家养一两条金鱼,这些生物的提前征兆可以提醒我们。

2、家中养一条狗,在夜晚时,狗的惊叫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3、家中床下、桌子周围可以放置两瓶矿泉水和一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平时放在床下也不会被人发现,不要认为这种措施傻,至少它危难时能帮助你活上几天直到你被发现。

4、在你认为你家中可以躲避的地方放一个哨子、手电筒和一些钱财(最好能有备用手机),哨子可以为你节省呼喊的精力,让你更快更容易被获救,手电筒可以在黑暗中安抚自己情绪,少许钱财在震后你用的到,那些帐篷和些生活用品不是白送的。手机使用最好第一时间打120等救助电话。

今天小编对中国如何预防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中国地震带分布情况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

全文共 369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自然灾害之一。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1、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防震减灾知识

1、室内避震:

地震时室内避震原则: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平房避震: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楼房避震: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高楼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教室内避震: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体育馆、影剧院避震: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2、室外避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身处室外,应当远离室外危险物和危险场所。室外危险物包括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一旦震动停止,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操场避震: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街道上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开阔地避震: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司机应及时停车。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遇到火灾时逃生: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遇到燃气毒气泄漏: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看过“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

2、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地震知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1.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

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2.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地点、震级和发震时刻。

3.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4.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 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5.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6.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

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7.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8.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9.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0.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按震级大小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11.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多少级?

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12.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3.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14.何谓等烈度线?等烈度线图的作用何在?

等烈度线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点的连线。等烈度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总轮廓,为我们进行震灾快速评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5.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2)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3)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

18.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那几次?

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

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19.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验震器)是谁发明的?用于何年?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20.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

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197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1990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21. 地震横波与纵波有何区别?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 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

(1)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2)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

23.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2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25.什么叫“南北地震带”?

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震的地理知识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那么你对地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的地理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地震的地理知识——地震前兆

1、动物异常

蛇、鱼、鸟、鼠等动物被称为地震“活仪器”,它们通过某些感觉器官,感受到震前从地壳深处传来的声、光、电、磁、热等变化。造成复杂的反应,或兴奋型异常(惊慌不安、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或抑制型异常(行为迟钝、发痴发呆,不知所措)。

鼠类异常反应来得最早,大老鼠成群结队叼着小老鼠乱跑,黄鼠狼大搬家。

小家畜如狗乱叫狂嚎、上墙上房,有一农民家的狗跑进屋内,把睡觉的主人咬起来,主人把它打走后,刚一躺下,它又来咬,主人生气,边追边打狗,恰好这时地震发生了。猪不吃食,羊不进圈,猫乱抓乱挠。马、牛不吃料或乱奔或发呆。鸡、鸭、鹅惨叫不停等等动物的异常反应常与地震活动有密切联系。

鱼类震前的表现,成群漂浮,有的发呆,有的翻白,有的佯死,有的倒立水中打旋,或者跃出水面,家养的鱼乱蹦乱跳,有的还发出尖叫声;海蟹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海岸,一动也不动。植物预兆

科学家在研究我国近20多年发生的地震时发现,每次地震发生前,植物都出现过异常情况。1970年宁夏地震发生前一个月,当地的蒲公英初冬季节居然开花。1976年辽宁海城地震,地震前两个月,那里许多杏树提前开了花。四川松潘地震前夕,该地区竹子突然大面积开花,玉兰也再次开花,桐树大量枯萎。某些植物对地震的反应是有代表性的,其中含羞草的反应较为典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是张开的,到了夜晚叶片逐渐自动闭合。然而,科学家发现,地震前夕,含羞草显得有点反常:白天它的叶子紧闭着,夜晚叶片反而半张半开了。地震发生时,含羞草的小叶全部张开了。前后变化

地形变震前会有地形变化,如垂直升降、水平位移、地面倾斜等。

地震的地理知识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地震的地理知识——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看过“地震的地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震应如何搬运伤员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后骨折伤最常见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沈慧勇告诉记者,他们即将派出第二批医疗救助队赶赴四川灾区,其中医生8人、护士12人,共20人参与。“医生几乎全是创伤外科的专家,其中又以骨科专家为主,护士也多来自手术室,外科救治经验非常丰富。”沈慧勇院长表示,携带药品则以止血、扩充血容量、石膏绷带等处理外伤药物为主。

为何地震伤需要多名骨科医生?药物也以外伤药为主?

沈院长表示,从印尼地震等以往大地震伤员情况分析以及目前四川地震后患者病情报道来看,大部分伤者都存在头部、躯干损伤和骨折,所以对于医疗救护、他人帮助和个人防治,都应将地震后的骨折伤放在首要位置。

“我们看电视发现有不少当地老百姓也在积极参与救助,救出来的患者也有不少家属守候在一旁,但非专业人员应特别注意搬运、看护过程中千万别加重损伤。”中山二院第二批救助队成员、骨科副教授丁悦提醒,救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颈椎骨折搬动时要保持头部与身体轴线一致;胸腰椎骨折搬动时身体保持平直,防止脊髓损伤;

脊柱骨折伤员一定要用木板搬运,不能用帆布等软担架搬运,防止脊髓损伤加重,且尽量减少颠簸对骨髓造成的损伤;

怀疑有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时,不应让伤员尝试行走,以免加重损伤;

看护骨折患者的家人可以考虑协助医生用木板、竹板等硬物将患者受伤肢体托起来,如有条件找到冰块、冷水则可实施“冷敷”,防止其骨折部位肿胀加剧;

休克伤员平卧,尽量减少搬动,因为地震造成的休克往往伴胸腹外伤,不宜遭遇动荡;

对于开放伤快速清除伤口周围泥土,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物品包扎、止血。地震造成开放伤口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发生率很高,应尽快送医院彻底清创,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骨折伤首先要止血

记者从多篇报道中获悉,除直接受到地震伤害导致骨折伤、外伤的患者外,此次四川地震导致从高楼大厦里临时慌张撤离从而不慎骨折的病人也非常多。下楼梯时踩空楼梯把脚扭伤,从而造成脚部骨折;从二三层高的楼上跳下,高空坠落使骨盆大腿小腿骨折等现象层出不穷。

丁悦副教授表示,以上都属于撤离中不慎造成的下肢体骨折。“对于骨折伤抢救,首要就是止血,因为人体骨髓中充满了血液,骨质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她解释,骨质出血时,血管裂口不像软组织那样会自动收缩变小,所以骨折出血量会比较大。而当患者发生闭合性骨折时,虽然在外观上看不出有血液流出,但实际上血液已淤积在断骨的周围;而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软组织损伤患者的出血量会更多。“大量出血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骨折患者无论自救还是他救,第一步就是查看有无出血然后止血。”丁悦说。

其次在抢救、搬运过程中应注意固定以防止二次损伤。

专家表示,骨折患者经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等方法后大多可以逐渐恢复,但患者本人以及家属应严密关注病情,一旦发现骨折部位皮肤由红变紫或起水疱、活动时疼痛突然明显加剧或感到麻木无痛感时,要马上找专业医疗人员,以免出现严重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震后怎样喝水最安全?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后怎样喝水最安全

地震后怎样喝水最安全?

我们都知道地震后很容易发生疫情,那么地震后怎样喝水最安全呢?

1、为什么不提倡喝生水?

答:因为生水可能含有大量病菌,饮用后而致病。

2、如何选择生活饮用水?

答:政府组织送来的水、井水等。

3、打井取水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要远离畜圈、粪坑30米以上;远离工业污染源。

4、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药物有哪些?

答: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优氯净。

5、如何用漂白粉、优氯净进行消毒?

答:用漂白粉:若某水井蓄水1立方米,漂白粉精片有效氯为60%,取9.5克溶于适量水中,取其上清液加入水井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半小时后井水即可取用;若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25%,取23.8克溶于适量水中,取其上清液加入水井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半小时后井水即可取用。若用40%优氯净消毒饮用水,则消毒每吨水投加量为12.5克。先将12.5克优氯净用清水溶解后加入水井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半小时后井水即可取用。

6、生活饮用水消毒的目的?

答:杀灭致病菌,防止发生肠道传染病。

7、为什么盛水容器要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处理?

答:清除盛水容器中的沉定物,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杀灭微生物。

8、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如何处理?

答:立即停止饮用该水源,并立即上报村委会、镇政府等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9、供管水人员为什么要定期体检?

答:防止供管水人员将所患疾病经水传播给人群。

10、供管水人员为什么要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答:让供管水人员熟悉有关的法律、行政规章、饮水卫生标准,掌握相应的卫生知识。

11、什么叫介水传染病?

答: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或者是处理后的饮用水重新被病原体污染。饮用水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后,如病原微生物在水中存活时间长,饮水人数又多,就会造成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12、水被微生物污染的特征?

答:水被微生物污染的特征:突发大量人群发病;人和动物粪便污染是引起介水传染病发病的主要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地震急救知识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处于濒太平洋地震与欧亚地震交汇地带,地质结构相当活跃,约有1/3的国土受到袭击,因此需要一些地震急救知识。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急救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地震急救知识

一、急救

1.组织急救。由现场干部、群众、部队等自动组织起来,根据伤者的呼叫和他人提供的情况,先把压在废墟下的伤者刨、挖出来。刨挖进要快、准、稳,以免再受伤。先把伤者头面露出,并清理口鼻内异物,以利呼吸。

2.重伤者如呼吸、心跳停止,大出血,头部,内脏受伤应优先抢救。

3.有大批受伤者,必须向急救站、医院、领导机关,通过电话、电报、传真等方式迅速报告。

4.送医院急救,应采用汽车、火车、飞机,尽快将伤员送到。在途中应有专人照料,详细观察病情,尽快地急救伤员,减少痛苦和死亡。

二、地震时应携带什么东西

首先应带水、干粮,急救药品、贵重物品,照明手电,换洗衣服、卫生用品,有婴儿的家庭要带奶粉、尿布以及防潮湿的雨布和雨伞等。这些东西平时或接到地震预报后,立即准备好。经验证明,平时有准备的家庭,能安全度过灾害期。平时家人商定好地震时预防措施,联系方式,携带什么东西都应有详细安排,以备灾时之需。

三地震时应怎么办

1.立即关闭电源、火源。

2.住平房者速跳出外到比较宽广的处,住楼房者可躲在桌子下面或有支撑和管道多的室内。

3.头部最好顶安全帽、塑料盆等,以便保护头部。

4.不要靠近狭窄的夹道、壕沟,峭壁和岸边等危险地方。

5.居住在海边的居民要防海啸,防止海水倒流的水灾。

6.居住近山者,要警惕山崩和泥石流的发生。

7.跑散时不要过度惊慌,要有序不紊。讲究卫生。

8.注意余震,但不要听信谣言。

四、地震前动物预兆

1.这首民谣是群众在长期预测地震中的总结,细读一下,对观察地震是有极大好处的。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钎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2.动物为什么能事前知道地震?因为许多动物的器官对自然灾害特别敏感,它们比人能提前知道灾害的来临。如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发生的7.3级地震前一个半月,就有冬眠的蛇出洞;许多鹅惊慌失措,乱叫不进窝,有的还飞起来。震前一两天猪不吃食,用力爬墙、拱门。地震前两天小猎互相乱咬,十几条小猪的尾巴都被咬掉。一只黑母鸡就在2月4日地震时飞上了树。一条雌马甲鱼在埒前20分钟突然翻腾,跃出水面,并发出尖叫声。营口一生产队有6条牛,震前头一天,有4头牛打呆拼角,2头牛拼命用蹄子刨地;鹿场的一群梅花鹿突然乱跑乱窜,有的前腿被挤骨折。

中国科学院对鸽与地震关系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鸽子的胫骨的腓骨之间骨膜附近,有种椭球状小体,比小米还小,约有百余颗,有神经连着,形如一串葡萄。它们对震动十分敏感,刺激振幅达十分之几微米,就引起神经电发放。生物物理所用100只鸽子实验。将50只鸽子腿上的小颗粒切除,另50只保留不动,在4级地震前,后者惊飞不已,前者安静如常。说明切除腿部颗粒后与中枢神经失去了联系。

3.植物在地震前有反应吗?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1971年12月30日长江地区发生4.75级地震前,一颗包好的黄芽菜,在顶部抽心开花;青菜在叶子上开花,芹菜应在春天开花,提前在12月即开了花;山萸藤也开了花;竹笋在农历九月就开了花。1975年2月4日在营口地震前一年的11月下旬杏树也开了花。

看过“地震急救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根据震级不同分为哪些地震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巨大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巨大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今天小编对根据震级不同分为哪些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引起的。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震,下面来了解一下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吧?

1、保持镇定,不要过分恐慌

虽然地震是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发生地震时造成伤亡的罪魁祸首不是地震本身,而是恐慌的人群。如果发生地震的时候,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恐慌,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安全的应对。如果所处的是平房,则可以直接跑出屋外,到比较空旷的地方。如果所处的是楼房,则应立即拉掉家里的电闸,关闭煤气,到卫生间等空间狭小的地方暂避,等震感趋向轻微了迅速撤离建筑物,躲避余震。

2、科学逃离,选对藏身之处

其实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时间是很短的,从震动到建筑被毁通常只有12秒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如果你所处的环境不是非常容易逃离的平房,最好干脆放弃逃离,选择较好的避身之所来藏身比较明智。尤其在影院、商场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更是不要随人群恐慌逃离,最好先躲在桌椅等坚固物体的下面,震感结束后再撤离。如果正在开车需要立即停车。另外,需远离山崖、河流等地区,以免地震引发的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伤亡。

3、冷静自救,乐观等待救援

如果在地震当中不幸被埋,一定要保持冷静,乐观等待救援。因为如果发生地震灾害,政府部门一定会组织救援。在等待期间要合理呼救,同时注意保持体力。如果有行动空间则可以尽量寻找到水和食物,维持生命,等待救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