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护国寺遗址【汇总20篇】

浏览

2233

文章

1000

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全文共 2414 字

+ 加入清单

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安顺市区以北32千米处,在普定县城关镇西南约5千米处新寨村穿洞寨后一座孤峰的山腰上,是距今16000年前古人类生活遗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顺一带,一万多年前古代先民就在这一片峰林谷地生息繁衍。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在西秀区的猫猫洞及还愿洞、平坝飞虎山洞、普定白岩脚洞都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其中普定穿洞遗址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存印证了黔中地域辉煌的史前文化,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成为史学界一颗引人注目的灿烂明珠。

穿洞为一自然溶洞,南北对穿,故名。其四周一片溶蚀盆地,绵延数十千米。峰顶与盆地相对高87米,洞口距盆地26米,洞长30米,最宽处13米,高9米。穿洞冬暖夏凉,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人类居住。

1976年,南京大学教授俞锦标等人到普定作岩溶勘察,在穿洞首次发现骨化石、残骨、灰烬及染色的红土矿,从而揭开了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神秘的面纱。穿洞出土的部分古人类文化遗迹文物立刻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分外重视,封存于历史尘埃中的古人类生活图景由此而逐步展现出来。

1979年,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教授与俞锦标教授相继对穿洞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掘,又获得一批珍贵的文化遗物。是年冬,中国科学院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淼水教授应邀考察了穿洞,裴文中充分肯定了穿洞古人类遗址的价值,认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超过其文化内涵丰富新颖、突出的类似的古人类遗址,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981年和1983年,贵州省博物馆和南京大学两次联合发掘,获得旧石器一万多件,骨角器一千余件(其中以骨器为多,角器较少);人类化石有头盖骨两个和一些头盖骨残片,完整的下颌骨及上、下颌骨残片,桡骨、胫骨各一段,单个牙齿多个,儿童头骨碎片40多块以及动物化石13个属或种。这些人类化石当中,有一个女性个体,一个老年男性个体,至少代表了5个个体的化石人类,据此将他(她)们称为“穿洞人”。

穿洞文化主要是指穿洞人用劳动智慧创造的工具,这些劳动工具有石器、骨器、角器。其次是用火证据中的烧骨、烧石、灰堆、灰烬、炭屑等。

穿洞人使用的工具,制造时用了3种方法,即锐棱砸击法、锤击法、砸击法。锤击法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最普遍的传统方法;砸击法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里最早发现;锐棱砸击法是在穿洞首次发现,并遍及我省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遗址中,甚至在一些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里也有发现。在国外及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的同期遗址里,从时代上看目前以穿洞所发现的年代为最早。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境内特别是南方以及东南亚的文化渊源、模式.将起到积极作用。

穿洞遗址出土厂大量骨器和角器。骨器是其中最富有特色的,其数量之大,类型之多,器物之精良,技术之高超,工艺之进步,超过了以往我国的任何一个遗址,也是我国同期遗址中绝无仅有的。我国旧石器时代的骨器,过去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仅发现骨针一件,辽宁水洞沟、鸽子洞、湖南桂阳、四川资阳等亦只发现骨锥各一件,贵州猫猫洞6件,台湾、小孤山各100余件。而穿洞遗址目前已发现1000多件,为全国第一,世界罕见,它填补了“南方无骨器”的空白。

在1000多件骨器中,以骨锥最多,另有骨铲、骨针、骨棒、骨叉等。对众多骨器的研究可看出,穿洞人已经懂得将骨片用火烧或火燎以加强骨器的坚硬度,这充分说明穿洞人已具有高度智力和高超的制磨技术。

角器是用鹿角的角柄作原料,宽而粗大,两面加工磨成,刃口极为平齐,大多作为撬、挖工具,与原始农业有着紧密关联。

用火遗迹在穿洞遗址中异常丰富,不仅有灰烬、烧骨、烧石、炭屑、灰坑、灰堆等,在烧骨和烧石中还有变色、变形、龟裂的遗迹。在几次发掘中,仅烧骨就有18000余件,烧石相当多,炭屑遍及每个文化层。这表明穿洞人居住的时间很长,而且是连续的,没有间断过。

穿洞古人类遗址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大约140平方千米之内,以穿洞为中心,所处谷地较开阔。而白岩脚洞洞口距穿洞较近,只有红土洞、西秀区三铺观音洞、旧州猫猫洞距穿洞较远。在它们之间,在以穿洞为中心的短距离内,文化面貌是以中小型石器为主,兼有大量的骨器,少量角器;较远的则以大型石器为主,兼有大量的角器而无骨器。这说明两者的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明显区别,穿洞人使用的是中小型工具,红土洞等处的人,使用的则是大中型工具。这是否与区域性文化有关,尚值得研究。

两种文化类型叠压关系在遗址内首次发现,堆积物厚约5米,自上而下分为12层,除第12层上部含化石外,上覆11层都含文化遗存。第2层上部出磨制石斧1件;第5、8层有灰堆遗存;人类遗骸出自第5层以上的堆积物中。文化遗物的差异分早、晚两期,第6层以下为早期文化,第5层以上为晚期文化。早、晚期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早期文化的石制品原料几乎全是燧石,形体小,打片以捶击法为主,石器以正向加工为主,骨器极少而只有骨锥;晚期文化的石制品原料以粗晶体变质灰岩的砾石为主,形体大,打片以锐板砸击法为主,石器以正向加工为主,骨器数量多,类型较复杂,,因此被冠以“穿洞文化综合体”。

动物遗骸大约有20种,石化程度有差异,大多出自第5层以上。其中哺乳动物有长臂猿、西藏黑熊、狗獾等15种。除中国犀相似种以外,均为现生属种。

穿洞遗址下部地层(早期文化)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文化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碳十四测年为距今16000~9610年。上部地层(晚期文化)的地质时代属全新世早期,文化时代属新石器时代早期,碳十四测年为距今8540~8080年。其文化内涵在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类型的重叠和骨器的突出程度,这在史前考古研究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穿洞人属晚期智人,与周口店山顶洞人同属一亚种,不仅可以和中国同期人类相比较,还可以同东南亚、澳洲的古人类相比较,探讨其发展渊源,对人类如何迁徙、人种何时分野甚至民族形成,从体制上、特征上获得依据。

胡应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温家坪遗址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温家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温家坪遗址位于通渭县寺子川乡花亭村东南4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及齐家文化并存的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9--1.3米。采集有: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黑彩弧线三角纹、勾叶纹、网格纹彩陶罐、变体鸟纹彩陶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黑彩旋涡纹细颈瓶、条纹彩陶碗;齐家文化夹砂灰陶罐、泥质红陶篮纹罐、石斧、玉琮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三种文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

花亭村:花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宽沟城遗址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宽沟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宽沟城遗址位于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宽沟村。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50米,东西宽228米,面积10.76万平方米,四角有角墩。城墙为黄土夯筑,其中东城墙临近沙河为黄土夹砂夯筑,夯层厚0.1—0.14米,城墙基宽5米,顶宽0.9—1米。据文献记载,宽沟城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原为皋兰县红水分县县丞治所,城内现存民国时期的县府、-署及宽山书院等建筑遗址。1988年被景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城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

宽沟村:宽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艾恩文化遗址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艾恩文化遗址:哈菲特、西里、比达-宾特-沙特以及绿洲(The Cultural Sites of Al Ain)由一系列遗产所组成,这些遗产拥有大量史前文化遗迹,为人类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在沙漠地区活动定居这一事实提供了见证。

突出的遗迹包括圆形石墓葬群(约公元前2500年)、水井及大量的土坯建筑物,如住宅、塔楼、宫殿及行政建筑等。特别是西里(Hili)的阿夫拉贾(aflaj)精密的灌溉体系是这种源自铁器时代的灌溉体系的最古老例证之一。艾恩文化遗址的遗产是这一地区由狩猎与采集文化向定居文化的过渡的重要见证。

Cultural Sites of Al Ain (Hafit, Hili, Bidaa Bint Saud and Oases Areas)

必去理由:阿联酋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阿联酋[United Arab Emirates]

景点所在省、州:阿布扎比酋长国 [Emirate of Abu Dhabi]

景点所在城市:Al Ain [艾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泉遗址风景区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三泉遗址风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三泉遗址风景区

三泉龙门洞旅游风景区,位于宁强县阳平关镇阳广公路6公里处,景区属南北走向,总面积3.5平方公里,在唐初建“三泉”遗址后两公里处。头北俯瞰嘉陵江,身南隐居深山中,可直通九寨沟景区。

三泉龙门洞旅游风景区主要有溶洞群、山峡、山潭、山泉、瀑布、观音阁、望江楼、龙门寺、罗汉院、卧龙读书亭、东帝庙、及桥亭等景点组成,景区山势雄伟,景色秀丽,古建筑造型独特,装点辉煌,阁内彩塑观音、十八罗汉、精雕细作、栩栩如生。龙门三洞分布在沟底,各相距1600米、1800米,尾藏深山中,头居嘉陵江。洞顶泉洗绝壁,洞口倾珠泻玉、腾烟飞雾,瀑布声吼,好似银帘,酷似水帘洞。

溶洞群:溶洞分布在二洞至三洞之间的半山悬崖上,洞内钟乳倒挂,似剑、鞭、彩练、仙人掌、天星、女神、天狗、山桃、风铃等;底石似狼、虎、牛、马、猴、猪、狮、龙、鳄鱼、雄鹰、观音、如来佛、八仙聚会、玉柱、宝塔、碟、桌、石笋、顶天柱、镇海神针、玉盘承露、天落石、阴阳渠、神水泉、-、宫殿、小海湖、船、蘑菇、兔、小瀑布等,景致独特、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奇观遍洞,目不暇接,引人着迷。

山峡:名曰龙门峡、线柏峡和擦耳峡,在三个洞之间,龙门峡在一洞后,两侧山高千丈,青峰叠翠,山势峭拔,紧锁头洞,其峡似门;线柏峡,两岸悬崖陡壁、险峻,形如刀切,但柏林茂盛,四季常青,令人赞叹;擦耳峡长千米、窄如小巷,两面壁生松柏,山花放香,景色随季而变,真为奇景。

三潭:卧龙潭,九天银河潭和黄红潭。分别位于三洞与三峡之间。卧龙潭,是建安23年蜀汉军师诸葛亮挥师乘船逆江而上,途径一洞时,见洞独特,风景优美,水明如镜,令将士在此扎住,与子龙在潭中洗浴后、即派子龙、马超前往江北大鱼山、江南牛尾梁镇守,夜间在潭旁读书,次日率部由旱路进兵汉中,固而得名卧龙潭、子龙山、马超前。九天银河潭,在线柏峡与龙门峡之间,两边悬崖绝壁,两股小溪顺壁倾泻而下,形成对应的天然瀑布,吼声如雷,大有银河落九天之势;黄红潭,在而洞下,因山峡,林竹花草杂生、茂密,随季景变。鸟、鱼、蛇、兽等群居,种类多,是它们的生栖之处,故得其名。还有长潭、堰潭、一线天、赤壁等景点相陪衬。

三泉:位于头洞的东西两山,东二西一。从山洞中流出、清亮如镜,水流如注东温夏凉,应时而变,甘甜爽口,含钙高,是天然的矿泉水资源。历来为游人饮用,从未断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安仁瓷窑遗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安仁瓷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宋至元

安仁瓷窑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110公里处旬邑县城关镇安仁村。宋代文化遗址。西临三水河,东依原坡,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1977年,咸阳地区文管会主持,发掘面积1261平方米,清理出瓷窑10处,出土遗物89101件,主要有碗、碟、罐、壶等。另外还探出暴露于一面的堆料场及晾坯遗址,并调查出窑址31处,炉灰渣瓷片堆积坑22处,坩土原生层7处。安仁瓷窑发掘的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北方窑炉史提供了新的依据。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后稷祠遗址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后稷祠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后稷祠遗址

《水经注》卷十八载:邰(武功)“城东北有姜女原祠,城西南百步有后稷祠,眉之邰亭地”。此即武功有姜女原

、后稷祠的最早记载。《长安志》更于武功条下载:“后稷祠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姜女原祠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当然是就中亭川武功城(今武功镇)而言。康对山《武功县志》载:后稷庙、姜女原祠“今俱亡矣”,而“今(明正德时)后稷祠在城内西上,故宝意寺址也。明弘治丙辰(1496)知县(宋)学通改建,祠后又作姜女原祠”。《长安志》载:“宝意寺在县西一里,亦唐神尧别宅。乾封三年(668)建为宝意寺,周显德二年重恩宝意寺,寺东临绝崖”。显然是后稷祠在唐以前(乾封三年)即已有之,后来的宝意寺(俗称上阁寺),即以后稷祠为中心改建发展起来的。此后,厉有修葺。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后志》记载:“殿三楹,四角垂檐,南向,殿前有碑,马嵬阎铎记”。明、清数有修葺,每次立碑以记其事,碑文多言宝意寺“大唐创业天子(李世民)读书处”,与《长安志》的“唐神尧(李渊)别宅”之说想吻合。李渊在武功的住宅有三处,宝意寺即其一,此宅系以后稷祠为中心所建,由此可知,后稷祠建于李渊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转战地遗址猫儿凼石板路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转战遗址(猫儿凼石板路)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猫儿凼石板路遗址在高县文江镇仁爱地境,距高县县城17公里。

1935年7-8月,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休整之后,再从珙县恒丰进入高县的趱滩、仁爱等地,打土豪,宣传红军和党的政策、任务。所到之处召开贫民会议,张贴标语,砍断高县县政府电杆,切断当局的电话通讯联系。红军勇敢作战,严守纪律,给高县广大劳苦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猫儿凼石板路是一条山路,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川南红军游击队曾在此通过。石板路的大部分石板还在,因乡村公路的修建,行人很少,现今只有耕作庄稼的村民使用。

文江镇:【基本情况】文江镇位于高县中东部,属县城南城,幅员面积 102.65 平方公里,辖 25 个村 4 个社区 204 个村民小组 56 个居民小组。总人口 63158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4319 人。城区面积 3.5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5969 亩,其中:田 14981 亩,土 17078 亩。森林覆盖率 35% 。南广河、南广河穿流而过,地势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南城子遗址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南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城子遗址位于肃南县大泉沟乡南城子村西北200米。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长173米,东西宽170米。面积29410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基宽6米,残高10.2米,夯层厚约0.2米。北墙开门,门外筑瓮城。瓮城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8.5米,东向开门。城四角筑四棱台体角墩,突出墙外8--10米。距离东北角墩14.7米处建有高13米、边长23米的正四棱台体夯土台。城外有口宽8.5米、深1--3米的护城河环绕。地表散见黑釉、青花瓷片及残砖、瓦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技术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甘泉岛遗址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甘泉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甘泉岛遗址位于海南省西沙群岛中的甘泉岛坡地上。

文化堆积层厚度约1米,地层中有少量植物燃烧剩下的炭粒灰烬。1974-1975年发掘出土有半陶半瓷器双耳罐10件、卷沿罐5件、棱形壶2件,器盖3件,年代为唐至五代。出土瓷器有小口瓶、点彩瓶、点彩罐、粉盒、凸唇盏、莲瓣纹钵、宽沿画花大碗等,时代为宋。大部分器型同于广州西村皇帝岗晚唐至北宋窑址所产,胎釉、纹饰均一样。

1974年3月和1975年的两次考古调查中,曾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沙堤内侧深一丈处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考古专家在岛的西北部发现一处我国唐宋时期渔民建造的砖墙小庙1座,珊瑚石垒砌的小庙多达13座;出土了50多件日常生活用的陶瓷器,其中有唐代青釉陶双耳罐、卷沿罐,宋代青白釉瓶、四系小罐、青釉碗、划花大碗、莲花纹大碗,突唇碗、粉盒等瓷器皿,其质地、款式与花色和先前广州西村窑址出土的相仿。另外还出土了铁刀、铁凿等生产工具,收集到几件唐代炊具铁锅残片、宋代泥质灰褐陶擂体残片和几枚宋、明代铜币等遗物。由此,考古专家推断:最早利用岛上淡水的是唐代的先民,使用这些器物的主人也是西沙群岛最早的居民,他们或许就是广东内地迁去的移民。

1996年,考古人员在西沙文物普查时,特地在遗址旁立“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这是中国在南中国海树立的第一块文物保护碑。2006年甘泉岛遗址作为唐至宋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鸳鸯池遗址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鸳鸯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国家水利风景区。

鸳鸯池遗址

位于县境河西堡镇鸳鸯池村以南、金川河西岸的二层台地,是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遗存,属甘肃仰韶文化马厂类型,距今约4150多年。1973年和1974年,甘肃省博物馆和地县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先后两次进行了挖掘和考查,共清理墓葬151座,出土石器、骨器、陶器以及装饰和艺术品3500多件,为中国文物宝库增添了新的珍品。特别是彩陶的器形纹饰和墓葬的葬式、葬法,与过去的同类墓葬大有不同,有些文物是首次发现,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即原始社会末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为探讨“马厂类型”与“半山”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鸳鸯池出土文物曾于1974年与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同在北京故宫展出,轰动国内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河驿遗址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新河驿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新河驿遗址,位于山丹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汉明长城脚下,是新建成的旅游景点。山丹县内长城遗址保存完好,312国道穿越城墙豁口,东西两边城墙绵延,新河驿即位于长城与公路交叉口2642号里程碑以东2.5公里处。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的古驿站,现存遗址为一正方形土堡,边长70米,总面积4900平方米,墙体上宽3米,下宽5米,黄土夯筑,墙内存一驿井。

这里还设有长城烽火台、长城博物馆,以及服务区,为游客提供食、宿、娱全方位服务。

交通可乘车至长城与公路交叉口2642号里程碑处,坐木轮马车或骑骆驼,亲自走一段2.5公里长的“丝绸古道”,体验古人在丝路上长途跋涉的苦乐。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县城东南20公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哈休遗址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哈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

哈休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沙尔宗乡,是四川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地处茶堡河北岸三级阶地之上,东西长约380、南北宽约260米,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遗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秦汉时期遗存和新石器时期遗存,其中秦汉时期遗存主要位于遗址南部台地边缘,破坏程度严重;新石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较广,其中心部分位于遗址西北部台地上,面积近1万平方米,局部因晚期改土受到破坏。

遗址0土了四川地区最早的陶塑人面像、涂朱双孔石钺、穿孔凹背玉刀以及四川最完整的陶小口尖底瓶等各类文物上千件。哈休遗址的试掘工作为探索古蜀文化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遗址所在台地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峰生殖崇拜遗址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中峰生殖崇拜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生殖崇拜遗址位于綦江中峰镇,距綦江城区44公里,南与贵州省接壤,西与江津市毗邻,从重庆经渝湛高速到綦江,再经綦江—四面山高等级公路可以到达,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中峰是古代博人生息繁衍的地方,在清溪河岸古驿道旁遗留有先人为求子、祈福而留下的几千根男性生殖器石刻、石雕,根体上咸丰、同治、光绪和求子得灵的字迹清晰可辨,以其雄壮、挺拔、恢宏、逼真、罕见、奇特而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男根石雕高低粗细不一,最高的近4米、最粗的直径约30厘米。在中峰灵应岩有近3000根男根石雕、石刻,还有香火旺盛的灵应寺。清溪河边近百座汉代崖墓上刻有马、鱼、人物等,是古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峰寺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老式建筑保存完好。

址:綦江区中峰镇

话:48469760

交通路线:重庆—渝黔高速—綦江—中峰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营盘山战斗遗址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营盘战斗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营盘山战斗遗址

时代:1931年

地址:子长县李家岔镇湫滩沟村

保护范围:东至旧址本体外扩50米,南至三十里铺地界,西至后树梁东侧,北至旧址本体外扩5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0米。

2018年,营盘山战斗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岔镇:李家岔镇地处延安市北部的白于山区,距子长县城30公里,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故乡。全镇辖34个然村,1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058人,总土地面积380.42平方公里,与靖边、安塞、横山等地接壤,地势呈东高西低,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2℃,年降雨量450mm左右,无霜期145--150天。境内土地资源广阔,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城南保障王砭。

1939年秋,八路军120师第359旅进驻绥德后,为克服经济困难,创办了纺织厂,并将厂址选在绥德城南保障王砭的一座旧庙里。王震旅长为工厂拟写了一副对联:“动手动脚自给自足,同心同结爱国爱民。”建厂之初,纺织厂的纺织工具是落后的旧纺车,工人数十人,大都是部队伤残人员、妇女及少量随军家属。1940年后,边区经济更加困难,为了减轻地方负担,359旅开展大生产运动,纺织厂规模逐渐扩大,在绥德、米脂(通过719团后勤部)招聘大量工人,购买大织布机40台,工人人数增加到近300人,日织宽幅布200余丈。分纺纱、倒线、织布、印染等工序。原料以原棉为主,从外面购进(本地也产,量少),所产布匹除供应全旅外,也供应绥德地方党政干部,所余部分向群众出售,以增加部队收入。纺织厂按部队编制,军事化管理,共设置8个排。1942年秋,359旅纺织厂随部队迁往延安南泥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八路军军事学院遗址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军事学院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沟村。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抗大三分校的基础上组建八路军军事学院。1942年1月1日,军事学院在文化沟举行了开学典礼。军事学院院长由朱德兼任,副院长由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兼任。军事学院分设炮兵队、工兵队、俄文队和--队,学校学制为一年。1942年11月16日,举行了军事学院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朱德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1943年2月,中央军委任命徐向前兼任军事学院院长,李井泉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徐文烈任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3月,军事学院院部机关及部分学员迁往绥德,并入抗大总校。学院高级班学习组则被编入中央党校,为党校四部,学院炮兵队改为八路军炮兵学校,军事学院工作即告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西安木塔寺遗址公园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木塔寺遗址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木塔寺遗址公园位于西安高新区科技六路,南靠科技八路,西接唐延路,东依太白南路,公园占地6.78万平方米,其中绿化5.5万平方米,硬质铺装1.3万平方米,水面积5020平方米。公园四周路网环绕,是高新区六大动脉的集中之地。公园内尚留存的遗址包括大殿基址和山门遗址,殿基线左右列植的两株古龙爪槐,寺址北端雕花青砖砌筑的窑洞式建筑。沿东西方向各有一个木塔遗址,为总持、庄严二寺之木塔当年的位置,但木塔已经不复存在。

木塔寺,隋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公元618年,改名为大庄严寺。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东半部,与该坊西半部的大总持寺左右比邻。两寺建制相同,规模宏大,各建有一座规制相同的七层木塔,高三百三十尺(约97米),周长120步(约176米),气势宏伟。

由于两寺在长安城的诸多佛寺中一直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香火隆重,所以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运动中,被明令保护,免遭焚毁。公元852年,大庄严寺改称圣寿寺。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时,和长安城同时遭到严重破坏。后经宋、元、明时期多次修葺,但到明朝末年,又遭废毁,只有木塔仅存。清朝康熙年间,又进行过两次修复,并改名木塔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该寺经过多次人为和自然破坏,寺内建筑和木塔均已无存。目前仅存清康熙年间所建山门、东西偏殿和法堂等几处遗迹。

景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科技六路木塔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樊家城遗址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樊家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樊家城遗址位于天水市中滩镇雷王集村背湾西村西4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6.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变体鱼纹、弧线三角纹、勾叶纹彩陶片,器形有盆、钵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圆圈纹、平行线条纹、网纹彩陶片,器形有碗、罐、壶、喇叭口尖底和平底瓶,并有石斧、石刀、骨锥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与马家窑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

中滩镇:自然环境:中滩镇北临葫芦河,总土地面积3.25万亩,总耕地面积1.28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天,平均海拔1083.9米。行政区划:辖33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8459户,乡镇总人口37944人,乡镇从业人员18972人。 六通情况:33个村全部通电、通电 话、22个村通邮,8个村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冯家崖—任家坪遗址及墓葬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冯家崖—任家坪遗址墓葬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冯家崖—任家坪遗址及墓葬位于武都区柏林镇冯田家沟村东100米北峪河南岸。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址和寺洼文化墓葬共存的地点。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暴露有灰坑、红烧土。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纹饰有绳纹及施黑彩勾叶圆点纹、变体鸟纹,器形有直口、敛口圜底钵及盆、罐、重唇口尖底瓶等。遗址南部为墓群,出土有寺洼文化的夹砂灰褐陶、灰陶浅绳纹马鞍口双耳罐、豆、鬲等。另采集有石刀、斧和陶环。遗址和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内涵和寺洼文化的特征有重要价值。

柏林镇:武都县辖镇。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北峪河两岸,距县城19公里。面积39.6平方公里,人口1.1万。略(阳)武(都)公路过境。辖石桥子、楼儿底下,腰坡、赵家湾、上渠道、下渠道、袁坝、湾儿下、田家沟、大社科、袁家塄、五角坪、李家山、大湾沟、罗湾里、大庄头、梨树湾里、垭头里、王家山、芝家山、浩家山、杨地湾、梨树底下2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马铃薯、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张家山顶遗址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张家山顶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山顶遗址位于会宁县新庄镇杨岔村张家山社西北张家山顶。

张家山顶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马永福家,西至武德州家,南至下甘沟阳山,北至武万州家。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新庄镇:新庄乡位于会宁县西北部,东与郭城驿镇相连,南与头寨子镇交界,西与榆中县接壤,北与靖远县毗邻,东西长25.5公里,南北宽13.5公里,总面积 323.3 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距县城90公里。现辖8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3284户,16666人。 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平均海拔2004米。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年平均降雨量为240毫米,属典型的干旱区。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