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智深绰号的由来及故事简略(汇编20篇)

浏览

5811

文章

58

篇1:及时雨是谁的绰号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宋江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因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而获“及时雨绰号。宋江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在《水浒传》中共有108绿林好汉,他们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绰号,下面就来说说及时雨是谁的绰号。

详细内容

1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原为郓城县押司,后逼迫上了梁山,并曾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2

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共有四个。

黑宋江

因为他长得面黑,身材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其貌不扬。

孝义黑三郎

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

及时雨

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宋江对江湖朋友比较照顾,但凡跟宋江打交道,比如借钱,必然慷慨应允,来到宋江的地盘就保管你吃的好喝的好,并且会帮助这些人排忧解难。晁盖和吴用等人虽然智取了生辰纲,但还是被官府通缉了而晁盖等人还不知道,这时候宋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给晁盖通风报信,让晁盖等人得以逃跑,这件事震惊了江湖,及时雨的名号就打的更加的响亮,此事之后,宋江却是真的被奉为了江湖大哥!

呼保义

“呼保义”的具体含义现在主要是两种说法:一是呼唤忠义,这与宋江成为梁山之主后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以及升起“替天行道”大旗的做法相呼应,反映了宋江此人的“忠义报国”思想。第二种说法是自呼为保义郎。保义郎在北宋五十二阶武职中排名第五十阶,名义上的职责是保卫宫廷。宋江自呼为保义郎表明宋江想效忠朝廷,忠君报国,也就是要率领梁山众头领接受诏安。无论是呼唤忠义还是自呼为保义郎,“呼保义”这个绰号都反映了宋江“忠孝”的一面。

3

这四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还有从“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可以看出宋江有谋略,有志向,不满足于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戴宗的绰号是什么?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神行太保

戴宗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由于只要把四个纸制神符拴在腿上,便能日行八百里,故被人称作神行太保。

戴宗的绰号是神行太保。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有道术神行法,最快能日行八百里,与梁山泊军师吴用是至交好友。平定方腊后,戴宗作为幸存正将,被授为武节将军、兖州府都统制。戴宗在受封众将中第一个纳还官诰,到泰安州岳庙陪堂出家,数月后大笑而终。

宋江刺配江州时,途经梁山泊,被晁盖等人请上山寨。但他不肯留在梁山,执意前往江州。吴用只得修书一封,让宋江捎给戴宗,请戴宗对宋江多加照应。宋江到江州牢城后,却不知戴宗住处,又无法入城寻找,便在上下打点时故意不送常例银给戴宗,激戴宗前来。戴宗果然亲自赶到牢城,向宋江索要常例银。宋江表明身份,并拿出吴用的书信。戴宗与宋江结为好友,后又将手下狱卒李逵引见给宋江。

宋江继任梁山寨主后,在忠义堂周围设立四旱寨。戴宗坐镇右军寨,居第三位。梁山受招安后,戴宗随宋江南征北战,先后征讨辽国、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他虽从未斩将夺城,但却有传递军情、军令之功。江南平定后,戴宗作为幸存正将,被授为武节将军、兖州府都统制。他在受封众将中第一个纳还官诰,到泰安州岳庙陪堂出家,殷勤奉祀圣帝香火,数月后“大笑而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浪里白条是谁的绰号?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张顺

浪里白条是小说《水浒传》中张顺的绰号。张顺从小生长在浔阳江边,水下功夫颇为了得,是白龙庙二十九好汉之一,在梁山中担任水军头领,位列三十六员天罡星第三十位“天损星”。

张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之一《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排第三十位,天损星,水寨八员头领第三位。有一身好水功,因生得肌肤如雪,在水中游移如白条闪现,故人称“浪里白条”。

浪里白条可谓是水浒中施耐庵塑造的最好的一个水将了,塑造此人物的方式也与别的人物有所不同。这不同表现张顺在他的“损”并不只是指在水中的杀伤力极其了得,而是他完美中的缺陷。

浪里白条张顺,天损星,水军副都督兼水鬼营指挥,使鱼肠剑,张横的弟弟,浑身象雪一样的白肉,水底可以伏七天七夜,穿梭水面快速无比,就象一根白条一闪而过,所以人称“浪里白条”,是梁山中水性最好的,和李逵并称“黑白水陆双煞”。曾率水鬼营凿沉高俅海鳅大战船并活捉高俅。威镇天下。

张顺跟随宋江攻打方腊时,兵马杀到杭州城下,张顺想孤身一人作内应,就潜水向水门游去,不料碰响水帘挂着的铜铃,惊动南军,从城上把滚石和擂木一齐往下砸,可怜一世水中豪杰,竟被砸死在湖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取绰号侵犯哪项公民权利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绰号对于大众来说并不陌生,而最经常被别人起绰号的就是小学生或者中学生,大家一起玩耍,或者根据某人的特征和习惯的行为来取一个相似或者相近的词汇来概括,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五花八门,那么,取绰号侵犯哪项公民权利呢?侵害人格权违反哪些法律及维权方法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名誉维权小知识吧。

第一,给别人取绰号,让大家都用绰号来记住这个人,把本应该被他人所记住的姓名埋没,这是不道德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给他人取绰号不仅侵犯了民事主体的名誉权,同时也是污辱了民事主体的人格尊严,应该立刻停止侵害,并且向他人赔礼道歉,给他人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如果给他人造成精神上的损失,侵权人还必须要赔偿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鲁智深绰号的由来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在渭州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金翠莲的丈夫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

鲁智绰号由来是小说《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

鲁智深原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

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之一,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接受招安后,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立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吴用的绰号及由来

全文共 187 字

+ 加入清单

吴用,道号“加亮先生”,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其绰号为“智多星”。

吴用绰号的由来:吴用跟随一个老汉学习周易和兵法方面的知识,然后在三年后学业有成回到家乡。之后吴用阴差阳错去私塾做了教书先生,还和晁盖成为很好的朋友。因为在当地,吴用常常为百姓们解答难题,于是人们就称他为“智多星”。

《水浒传》中,吴用的整体形象是智慧的化身,作者把吴用的英雄才略写得栩栩如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石秀的绰号是什么 石秀和武松谁更厉害

全文共 1673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中,石秀因为喜欢打抱不平,他自身的武艺也不错,因此人送外号“拼命三郎”。这个外号听上去就不好惹,感觉对方随时会找你拼命,当然石秀也正是凭借这腔热血,才换来了尊重。后人对于石秀的评价还是挺高的,那今天我们是准备拿石秀和武松做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武艺谁更厉害一些。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有关石秀的生平事迹吧,如果有不同意见的话,欢迎留言讨论。翻版武松

说实话,石秀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翻版的武松。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他二人的经历!

武松刚开始住在大哥武大郎家,而石秀则住在大哥杨雄家。武松的嫂嫂姓潘,石秀的嫂嫂也姓潘,武松的嫂嫂出轨西门庆,石秀的嫂嫂出轨一个和尚,两人都因为嫂嫂的枕边风被赶出了大哥家。而且面对这个事情,两人的处理方法也差不了太多,武松怒杀大嫂、斗杀西门庆,而石秀也是杀掉了奸夫,逼着大哥杀了大嫂。

从整件事情来看,武松和石秀的遭遇差不了太多,施耐庵之所以让这个故事重演,女主角还正好都姓潘,其实就是为了重点介绍石秀,把石秀抬高成和武松一般的人物。事实上,施耐庵也成功做到了这点,从石秀的表现来看,他比武松还胆大心细,做事情更加狠辣有章法。

不过既然施耐庵这么看重石秀,那为何石秀在书中的武功表现明显不如武松呢?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是认为石秀武功低于武松的。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表象!在三打祝家庄时,施耐庵就已经暗示了,石秀的武功并不比武松弱多少,他完全是能够和武松一战的,甚至于说,如果石秀发挥得好,将很有可能击败武松的!

杨雄、石秀、时迁准备去投靠梁山,结果在路过祝家庄时,时迁老毛病犯了,偷吃了店家的报晓公鸡,引得祝家庄众人大怒。最终杨雄和石秀逃走了,而时迁则被祝家庄给活捉了。原本杨雄打算请李家庄庄主李应帮忙通融一下,救出时迁,结果祝家庄丝毫不给面子,还打得李应受了伤。面对不讲情面的祝家庄,石秀只能去请梁山出马,拯救时迁。

宋江虽率梁山众人来到,但祝家庄确实是战力彪悍,不好攻打。梁山众人打了好几次,都是无功而返。后来宋江采用计谋,让孙立前往祝家庄做内应,再让石秀假装被孙立捉拿,打进祝家庄内部。最终,在众人的配合下,成功击败祝家庄,救出了时迁。而通过观察石秀和孙立交战,我们大致可以分析出石秀的战力!

原文:宋江阵内鸾铃响处,一骑马跑将出来,众人看时,乃是拼命三郎石秀来战孙立。两马相交,双枪并举。两个斗到五十合,孙立卖个破绽,让石秀枪搠入来,虚闪一个过,把石秀轻轻的从马上捉过来,直挟到庄前撇下……看官听说,石秀的武艺不低似孙立,要赚祝家庄人,故意教孙立捉了,使他庄上人一发信他。

从孙立和石秀的交战我们可以看到,石秀虽是梁山步兵首领,但是他的马战能力也是很强的,竟然和孙立打了个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而且这五十回合,按理说应该是真刀真枪干的,并没有放水,因为祝家庄这边也是有高手的,看得出两人是不是真打。

这么来看的话,石秀骑马是很厉害的,在石秀被捉之后,施耐庵还专门补了一句话,说石秀的武艺不低于孙立,是故意输给孙立的。作者这番话一出,直接就说明了石秀武艺的高超,下线就是孙立!石秀和武松

石秀外号拼命三郎,属于那种打起来不要命的那种,所以刚开始武松面对石秀的进攻,可能不会特别轻松。不过说到底,武松步战能力还是要略胜一筹,所以最终还是武松占据上风,光靠步战,石秀很难击败武松!

不过要是石秀骑上战马作战,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武松根本不会马战!熟悉武松的朋友,大多都知道武松的这一大劣势,虽然武松号称步战第一,但是他根本不会骑马,平常赶路都是靠的双脚。而骑兵对步兵作战,一般情况下是有碾压级别的优势的。无论是从体力耐力、灵活性还是从速度、力量方面来看,骑兵都要远胜于步兵,这也是梁山后期作战,主要让马军先上的原因。

原本步战石秀不是武松的对手,可是一旦石秀骑上了战马,和战马融为一体,将有很大的可能击败武松。私以为,如果有战马相助,石秀大战武松,至少有八成的把握获胜!

从步战的角度来看,石秀对战武松完全没有任何胜算。但是如果石秀骑上战马,则战斗力会飙升,有八成的概率击败武松。毕竟从石秀和孙立的交战情况来看,孙立的马战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晁盖绰号的由来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晁盖是施耐庵所著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其绰号为“托塔天王”。那么晁盖绰号的由来是什么呢?

郓城县东门外有东溪、西溪两个村,中间隔着一条大溪。传说西溪村经常闹鬼,有个僧人便教村民凿了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把鬼都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听说后很愤怒,就独自一人趟过大溪,把青石宝塔夺了回来,并立到东溪村。从此,当地人都称他为“托塔天王”。

晁盖的性格特点很鲜明,他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江湖朋友;敢作敢当,遇不平事敢出头;讲义气,对朋友实心实意;遇事急躁,不善于团结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智深担任的提辖是什么官职?提辖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中,鲁智深是关西人,早年在老种手下做事,后来老种把鲁智深调到渭州,让他担任提辖一职,那这个提辖究竟是个什么官职呢?在宋朝,知州属于五品官,提辖等级要比知州低,估计也就是个六品至七品的官,相当于今天的正处级正团级。不过鲁智深天生爱打抱不平,打死镇关西后为了躲避官府追击便出家为僧,最后还上了梁山。看来提辖这个官职的确是没太大吸引力。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老祖宗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宝藏,其中便包括了很多经典书籍。而四大名著,更是经典中的经典,也因此而成为了中高考的必读书目。

大部分的人都看过《水浒传》,并为里面跌宕起伏的情节所感染,也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震撼。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人们并没有太多的感触,比如如果有人问你:“你必然听说过鲁智深打死镇关西的故事,那你知道鲁智深当时的官职吗?而这个官职又是多大的官呢?”听完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便是一脸懵逼,然后开始上网搜索答案。

在《水浒传》中,对于鲁智深的职位是这样描述的“渭州经略府提辖”。而提辖这个官职在宋朝时期,其实有很多种含义,具体而言,提辖这个官职又可以分为五点:

第一,在宋代州郡多设置提辖,或由守臣兼任,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而这,在《宋史·职官志七》中有所提及:“崇宁中,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

第二,宋代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皆置提辖官领之。

第三,宋代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为“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简称。主管本区军队训练,督捕盗贼等职务。

第四,宋常以知州、知府兼提辖兵甲,简称提辖,掌军旅训练教阅,督捕盗贼,镇压民众反抗。

第五,南宋时有“四提辖”的官制,四者分别掌管:榷货务都茶场(管理专卖)、杂买务杂卖场(管理官近宫府采买)、文思院(管制造宫近器物)、左藏库(储藏金银钱)。

通过对《水浒传》传的背景可以知道,提辖的官职应该比知州要低一点,而宋朝的知州为五品,因此,提辖应该为六品至七品,不会小于从七品,相当于当今的正处级正团级。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鲁智深当时的官职其实并不小。

那么,鲁智深为何会为了一个他人而放弃自己的仕途呢?这就很好理解了,一个性情暴躁而又正气凌人之人,又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一个良家少女被坏人所欺负呢?奋不顾身前去救人,是他的下意识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鲁智深为什么不是五虎将?同样是军官出身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梁山好汉大聚义的时候,座次排定后,宋江开始制定各种职位。鲁智深被任命为步军头领,是十位步军头领之首,级别比武松还要高。鲁智深步战的功夫的确高明,一脚踩住郑屠,郑屠挨了三拳也动弹不得;胖揍周通,周通不得不讨饶;踢伤邓龙,与杨志打平手,大战邓元觉等等,都是证明。

但是,熟读水浒的朋友都知道,鲁智深不仅能步战,也很擅长马战。三山围攻青州时,鲁智深曾经起码单挑呼延灼。

当头一个胖大和尚,骑了一匹白马,正是花和尚鲁智深……轮动铁禅仗,呼延灼舞起双鞭,二马相交,两边呐喊。斗至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呼延灼暗暗喝彩道:“这个和尚倒恁地了得!”

瞧瞧,作为五虎将之一的呼延灼,跟鲁智深打了四五十回合也赢不了,最后还不得不佩服鲁智深武艺了得。

而且,在做提辖之前,鲁智深跟随老种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西夏骑兵向来勇猛。鲁智深官至关西五路廉访使,又在产马之地呆过,又经常跟骑兵打交道,对骑术熟悉甚至精通,也很正常。

既然鲁智深马上武艺足以战平呼延灼,为什么宋江安排职位时,鲁智深是步军头领,而不是马军头领呢?这样的话,说不定鲁智深还能做个五虎将呢!

其实,之所以如此安排,可能是考虑了马军数量、步军数量,以及地位、习惯甚至战马负重等问题。

一方面,步将太少,马将太多

梁山有关胜、林冲等五虎将、也有杨志、徐宁、花荣等八骠骑,他们都是马军头领,一共十三人。如果再加上十六位小彪将,王英、扈三娘(三军内探事)、吕方和郭盛(中军守护)等,那么梁山至少有35位马军头领。

而步军头领则没有这么多,除了李衮等十七位步军将校,以及武松等十位步军头领外,只有孔明、孔亮两位中军守护,一共29人。而且,这些步军头领不少人也常常骑马作战,比如刘唐、石秀等。

一方面马军头领太多,一方面步军头领太少,所以鲁智深才被安排成步军头领。

这样安排有不少好处,比如能平衡马步军数量,还能突出鲁智深的地位——步军头领第一名,若是在马军将领中,则轮不到鲁智深做第一,毕竟有关胜,他祖宗名气太大,谁都跨越不了。

一方面,鲁智深胖,装备沉重

鲁智深刚出场,作者就说他“生得面圆耳大,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显然身材很魁梧。另外,作者借孙二娘之口说过,鲁智深比较肥胖,旁白中也几次说鲁智深是个胖大的和尚。这就说明,鲁智深又高又胖,保守估计,他也得有二百斤。

不仅人重,鲁智深的兵器也重。他的水磨禅杖,足有六十二斤重。如果再加上装备铠甲,那么总共可能有三百斤重。

如此沉重,除非是赤兔的卢一样的神骏才能承受得起。一般的马,估计就算再好也不能坚持多长时间。

所以,光从重量这方面考虑,鲁智深也不太适合做马将。还是步军将领的身份更适合他,毕竟他本身就有气力,禅杖、装备于他而言不在话下。

除了这两点原因之外,还可能跟鲁智深的身份有关。毕竟,古代和尚鲜有骑马者,几乎都是步行。鲁智深作为和尚,不骑马也是习惯使然。而且,自从调到渭州,又逃亡江湖,鲁智深骑马时间太少。

其实,做五虎将也罢,做步军头领也罢,这都不重要,有心有本领就行。鲁智深侠义之心自不必多说,他的本领也有目共睹,心知肚明,这样就够了。不是非要做五虎将才最好,老鲁自己也不在乎。

总之,无论从哪一点来看,鲁智深不做马军而是做步军将领,都是最合适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林冲绰号的由来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林冲的绰号是“豹子头”。其绰号的由来:林冲有万夫不当之勇,是勇冠群豹的英雄中的英雄,又因他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所以人称“豹子头”。

林冲早期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但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忍辱负重的特质。另外,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此外,他还具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以及谨小慎微的细腻个性。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杨志绰号由来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杨家将后人。他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其绰号为“青面兽”。那么杨志绰号由来是什么呢?

杨志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色胎记,所以人称青面兽。《水浒传》中对杨志长相的描写中写道: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也就是说杨志的脸上有一块青色的印记,所以人们叫他“青面”。

而“兽”这个字是因为古代人喜欢用野兽来形容武力强劲的人。杨志作为杨家将的后代,其武艺高强,与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都能打成平手,所以用“兽”这个字形容杨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宋江:影视剧水浒传绰号最多的英雄领军人物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在《水浒传》中,每个英雄都有一个绰号,但是有一个英雄有好几个绰号。对他就是宋江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小说中是怎么描写宋江出场的。

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 明私放晁天王

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这段文字即说出了宋江的黑,矮,但是着重表达了松江的孝。

在小说的 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小李广 梁山射雁

宋江读罢,叫声苦,不知高低;自 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

再来说说第二个绰号在小说

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 明私放晁天王

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 .济人贫苦,啁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小说中也有很多描写宋江仗义疏财的情节比如在小说

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 跳

只说李逵得了这个银子,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如今来到这里,却恨我这几日赌输了,没一文做好汉也。 ”

大家要知道哪时候的十两银子,要是放在现在那可是一万多块人民币。

下面咱们来说一下宋江的第三个绰号,这个大家可能都比较陌生“呼保义”但是这个绰号是在水浒人物传说史上宋江最早的绰号。

在南宋的《癸辛杂识》一书中载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宋江的绰号已经是呼保义了。

最后一个绰号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绰号了“宋押司”,这是宋江在郓城县做的官吏,押司就是衙门中的书吏大小是个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智深绰号的由来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鲁智深也叫鲁达,在渭州做提辖的时候是没有外号的,在当了和尚以后却有了一个“花和尚”的外号。有人认为是因为鲁智深当了和尚以后还喝酒吃肉杀人,所以得了个“花和尚”的外号,意思是他不守佛门清规戒律,不是个正经和尚。

其实鲁智深“花和尚”这个外号是来源于他背上的一片花绣。在当时的宋代,刺青花绣是很流行的,很多男人纹得满身都是,刺得好的甚至引起别人的羡慕之心。

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表演倒拔垂杨柳时,脱掉了上衣,露出了身上的纹身,然后大家就叫他“花和尚”了。喊来喊去,花和尚的名声就传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水浒传鲁智深为什么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为什么叫花和尚

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四大名著的水浒传,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的清楚,里面的鲁智深是一位非常不错的人。本来就是一个很有一起的人,虽然当和尚的时候,又喝酒又吃肉的。谁对他有恩,他就会回报谁,谁跟他有仇,他也一定要报仇。那么对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个事情可是非常的出名啊,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水浒传鲁智深为什么倒拔垂杨柳

“花和尚”鲁智深的名号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就和鲁智深有关。话说鲁达出家后从五台山来到相国寺,到了之后就被住持给安排去看菜园,鲁智深虽然心有不满,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好去了。但是无巧不成书,这相国寺的菜园附近偏偏有这么一伙泼皮无赖,他们经常来菜园里偷蔬菜,一听说有个新来的看菜园的和尚,就想戏弄他一番,但是鲁智深岂是他们能惹得起的茬。

鲁智深刚在房间里收拾好了行李,出了房,就看见这伙泼皮无赖端着果盒、酒礼走了过来,说是要给鲁智深庆贺庆贺,其中两个带头的人一个叫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他们把鲁智深引到菜园的粪坑旁边,想要趁他不备把他推下去,给鲁智深一个下马威。鲁智深心里已经起疑,不过还是装作配合,泼皮们见鲁智深“中计”,就一拥而上想要把鲁智深推到粪坑里去,结果反被鲁智深一手一个扔了进去。众泼皮见状瑟瑟发抖,张三李四也赶快赔礼道歉。鲁智深见他们也怪滑稽,就让他们上来到屋里细说。

众人把过往来历都交代了个遍,鲁智深也报上了自己的名号,众人听后纷纷表示愿意给鲁智深牵马执鞭,鲁智深也是性情中人,很快就和这伙人打成一片。几日后,泼皮们带着酒菜来找鲁智深,一帮人在屋里吃的热闹。这时候门外忽然传来乌鸦的叫声,众人忽然不做声了,鲁智深很诧异,问他们为何都不说话了,张三李四说:“老鸦叫,怕有口舌。这些天门外那棵杨柳树上新添了一个乌鸦窝,每天叫得欢。”鲁智深正在兴头上,哪里听得了这话,众人就说搬个梯子去把窝给拆了。鲁智深哈哈一笑,说何必这么麻烦,边说边走到树下,只见他左臂抱住树的上半截,右手抱住下半截,一用力,把整棵柳树就这么拔了出来,泼皮们看后惊叹不已。这就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原来这件事的起因就是这两个人的一句话,不过鲁智深这个人确实也是够厉害的

2、鲁智深为什么叫花和尚

没细看水浒传的人以为鲁智深叫花和尚,以为他是个花心的和尚。其实不是的,花和尚的绰号很简单,就是一个全身刺有花绣的和尚。

和尚虽然对肉体不怎么看重,有断臂求法,也有刺血书经,但出家人四大皆空,不求居室衣饰的华美,又怎么会全身刺青以求美观呢?花和尚虽然被智真长老夸做佛性很足,但终究还是个花和尚。梁山上刺青的人肯定不少,不过以刺青闻名的也只有三位,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还有就是花和尚鲁智深了。当年的刺青跟今日的染发一样,属于自认为很美观的时尚行为,可另外两位都是翩翩美少年,你一个五大三粗的和尚跟在里面凑什么热闹呢?鲁智深的一身花绣,首先由林教头发现,可见不是上二龙山之后的兴到之作,而之前因杀人而跑路,出家后在五台山避祸口里经常淡出鸟来,估计也没这份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鲁智深的故事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鲁智深原名鲁达,是关西人氏。他早年在延安府种谔麾下从军,后来在小种的经略府担任提辖官。因看不惯郑屠欺辱锦翠娘,在杀了郑屠后四处逃亡。在文殊院智真长老的收留下做了和尚,改名鲁智深。后因喝酒大闹禅堂而离开了五台山。

在智真长老的引荐下来到了大相国寺。一日鲁智深与泼皮喝酒时,被杨树上的鸦叫声搅了兴致,趁着酒兴便将那株绿杨树连根拔起。有一次鲁智深酒后演练禅杖,路过的林冲看到后连声喝彩,两人相谈甚欢,便结拜为兄弟。林冲因为得罪了高俅被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他。因为此事得罪了高俅,在漂泊了一段时间后鲁智深加入了梁山。在梁山军接受朝廷招安后,鲁智深在六和寺出家,最后在寺中圆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钓鱼人绰号有哪些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钓鱼人的绰号主要有钓翁、蓑笠翁、鱼友、老翁等。

1、钓翁:指的就是渔翁。唐代李贺就曾在《南园》中写到“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前蜀的李珣也在《南乡子》中写到“云带雨,迎风浪,钓翁迴棹碧湾中”。

2、蓑笠翁:指的就是戴着斗笠的老人。其出处就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常用来形容戴着斗笠的钓鱼人。

3、鱼友:指的就是钓鱼人的统称,喜欢钓鱼的人之间的称呼。

4、老翁:指的就是老年男子,也可以用来代指父亲。其出处就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就写到“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可以用来比喻钓鱼的老头。

钓鱼是捕捉鱼类的一种方法。钓鱼的工具主要有钓竿、鱼饵。钓竿一般是由竹子或塑料轻而有力的杆状物质制成,钓竿和鱼饵用丝线连接。一般的鱼饵可以是蚯蚓、米饭、饭菜、苍蝇、蛆等,现在有专门的制作好的鱼饵出售。鱼饵可以直接挂在丝线上,但是有一个鱼钩会更好,对不同的鱼有特殊的专制鱼钩。钓鱼的基本钓法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划分为传统钓、悬坠钓、竞技钓、台钓以及路亚钓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丈青是谁的绰号 一丈青究竟有何含义

全文共 174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丈青是扈三娘的绰号,不过很多朋友都好奇“一丈青”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据悉,“一丈青”这个绰号在宋朝比较的流行,拥有多种含义,一般是和身高有关。而扈三娘是《水浒传》中少有能够追寻原型的人物,所以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更令人感到好奇。小说中,扈三娘几乎是一个完美形象,长得好看,武功也了得。那下面就来同大家讲讲扈三娘的故事,以及她绰号的含义。一丈青有何含义

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人,每人都有一个绰号。如及时雨宋公明,智多星吴用,河北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等。人在江湖,都有扬名立万的时候,所以绰号也就是江湖名号是十分重要的。

如赤发鬼刘唐,大刀关胜,霹雳火秦明,双枪将董平都是根据自身的长相,使用兵器,以及性格所有的绰号。可谓深入人心,让人记忆深刻。但在宋江攻打祝家庄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巾帼猛将,被人称为“一丈青扈三娘”。不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丈青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扈三娘被称为“一丈青”?

“一丈青”在中国有很多种解释,分别代表不同的东西与特性。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最符合扈三娘这样的美女战将。

其一,意思是生活用具,在民间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一种掏耳勺。四大名著之《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这样描写:坠儿只得往前凑了几步,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拿起一丈青来,向他手上乱戳。

身为水浒中少有的女将,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施耐庵老先生怎么能把一个巾帼英雄比喻成挖耳勺那样简单的东西呢?还是天天挖耳屎的东西,与扈三娘气质很不符。

其二,是指一种毒蛇。据说北京香山一带盛产一种毒蛇,这种蛇行动迅捷,毒性极强,是一种令人望之色变的剧毒之物。既然是毒蛇,肯定是比喻成性格毒辣,用心险恶之徒。而纵观扈三娘一生行径,她勇斗梁山好汉,与其夫“矮脚虎”王英一起战死,绝非心肠狠毒之人。所以这种说法与扈三娘的人物塑造上来说也不相符。

其三,一丈青指女人身材修长,长相出众。而这一点却与水浒中的扈三娘极为相近。扈三娘容貌甚美,又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将,自然在那个打打杀杀的年代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水浒传》对扈三娘的描述: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金铠辉煌鳞甲动,银渗红罗抹额。玉手纤纤,双持宝刃。恁英雄烜赫,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扈三娘介绍

扈三娘首次在《水浒传》中被提及是杨雄、石秀、时迁三人准备上梁山,却火烧了祝家店,时迁被捉之后,杨雄恰好碰见自己曾救过的鬼脸儿杜兴。杜兴此时在独龙冈李应家的李家庄做主管,便告诉杨雄、石秀此处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的情况。

说到扈家庄时,便说庄主扈太公有一个儿子飞天虎扈成,和一个女儿一丈青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双刀,并称她“最英雄”。后来宋江一打祝家庄,派石秀去探庄,祝家庄里的钟离老人又告诉石秀,祝家庄祝朝奉三子祝彪,与扈三娘已经订了婚。

宋江一打祝家庄失利,便听从杨雄的建议,去找李应商议,李应不愿见,杜兴便自己跟宋江说,祝彪得罪了李应,因此祝家庄被攻打的话李家庄不会救应,但要提防扈家庄去相助祝家庄,又顺便把扈三娘的情况告诉了宋江。

宋江带兵到祝家庄外,忽然直西方向来了一彪军马,便留一部分人守住祝家庄后门,自带了欧鹏、王英,分一半人马去迎战。那一彪军马原来正是扈三娘带领,手下有二三十骑兵,还有几百庄客。

扈三娘骑在一匹青鬃马上,轮两口日月双刀。梁山军马中,王英好色,见是个女将,便想一合捉来,于是挺手中枪上阵与她交战,打了十合以上,王英落了下风。原来王英一边打,一边挑逗扈三娘,扈三娘心里恼怒,双刀直上直下,向王英砍来,王英打不过要逃,被扈三娘追上,活捉了过去。

如此英勇的女将,自然备受瞩目。可惜最后又被林冲所擒。宋江派人连夜将她送上梁山,交给其父宋太公看管。三打祝家庄后,她成了宋江的义妹,又被指婚给王英。

“一丈青”最后一种解释就是刺青,也就是纹身。在北宋那个年代,刺青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都是以一身的刺青闻名。但那都是放浪子弟的事,作为大家闺秀,扈三娘不可能以刺青作为绰号,更何况原著中也没有哪里说扈三娘有刺青,所以最后一种解释也不对。

综上,扈三娘因年轻貌美,武艺高强,而“一丈青”容貌出众,年轻漂亮,所以称扈三娘为一丈青极为合适,这样才不负扈三娘之名。而与“矮脚虎”王英为夫妻更能凸显一俊一丑,一高一矮的形象设计,令矛盾更加激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水浒传的写作背景简略 水浒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北宋末年,官僚腐败社会黑暗,阶级矛盾激化,北方地区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最后起义失败后,但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宋人的《宣和遗事》描绘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施耐庵根据从社会现实以及民间有关水浒的故事加以整理加工,最后创作出《水浒传》。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水浒传》描写了梁山好汉为反抗欺压而起义,却最终受宋朝招安而消亡的故事。《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水泊梁山,起义造反,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水浒传》的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水浒传朱仝的绰号是什么 朱仝是怎么上梁山的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水浒传里面的好汉,大家对于一些比较耳熟能详的都是很清楚的,但是对于有一些还是比较陌生,比如说这个叫朱仝的,大家肯定都不是很熟悉吧?他是在梁山英雄中排列第十二名。也算是一位义胆忠肝豪杰。那么关于朱仝的绰号到底是什么呢?毕竟众多英雄好汉当中,都是有绰号的。他又是因为什么上的梁山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水浒传朱仝的绰号是什么

朱仝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美髯公,郓城县人氏,出身富户,原为县马兵都头,曾先后义释晁盖、宋江等人。后改任当牢节级,又义释雷横,被刺配沧州。因失却沧州府小衙内,被迫上梁山落草。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十二位,上应天满星,担任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后授保定府都统制,最终官至太平军节度使。

2、朱仝绰号的由来

朱仝绰号的由来很简单,是由他的外貌来定的。

朱仝身高八尺五寸,生得面如重枣、目若朗星,颌下一副虎须,长一尺五寸,很象关云长的形象,因此,满县人称“ 美髯公”

3、朱仝是怎么上梁山的

雷横打死新任知县的相好白秀英,被打入囚牢。朱仝此时已改任当牢节级,替他上下打点。最终,雷横被解赴济州,由朱仝押解。朱仝在途中将雷横放走,而后回县衙自首,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雷横则偷偷返回家中,带着老母连夜投奔梁山。

所谓逼上梁山,多是被生计官场乌烟所迫,以李冲雪夜上梁山为代表的一类人,另一类就是宋大董事长为了招揽人才扩充集团实力,储备干部用计谋甚至是简单粗暴的方式诱使上梁山,美其名曰-------义气,朱仝之外,不乏有金枪手徐宁,手持狼牙棒的总管模样的人杀人放火之后栽赃秦明”,当然,最最下工夫的还当吴用智赚玉麒麟,卢员外本过着心境淡泊,世外桃源的日子,吴用却使计先让其外出避难,途经梁山时被捉,盛情款待数月,待其回到家中,其妻贾氏已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诬陷其勾结叛匪,证据便是藏头反诗。卢被下了死牢,梁山人搭救,因此入伙。恰恰应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表面上待若上宾,好吃好喝,不降便罢。暗地里使尽绊子,纵使赔上许多无辜的性命也不打紧,直到弄得你身败名裂家破人亡,除了落草别无二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