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出太阳洗车好吗【精选20篇】

太阳花顾名思义就是只有在有太阳的情况下才会花开,那么,这么神奇的太阳花的种植方法是什么呢?具体的我们来看一下。

浏览

4628

文章

1000

太阳锥尾鹦鹉的饲养知识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锥尾鹦鹉

太阳锥尾鹦鹉的繁殖方式为卵生,平均寿命长达30年。因此对于太阳锥尾鹦鹉来说繁殖并不困难,一年可产3-4窝,由于现在饲养条件允许,大多数的太阳锥尾鹦鹉都是采用笼养繁殖的方式。太阳锥尾鹦鹉的繁殖期通常始于春季,但亦可于冬季进行,不过需特别保温。每对种鸟需隔离饲养,平均每窝下4-5伙鸟蛋,孵化期约23日,幼鸟50天羽毛长成。幼鸟离开巢箱后可继续跟随父母生活一段时间,一年可进行数次繁殖。因这种鹦鹉在繁殖期内特别喜欢啃咬,因此需使用硬木巢箱,尺寸大小约为18x18x50厘米,入口至少宽7厘米。要尽量避免移动繁殖鸟,以免惊动鸟儿而影响下次的繁殖。随着笼养繁殖的稳定,人工饲养的太阳锥尾鹦鹉量非常多,现在已能用合理的价位购得,比7、8年前甚至更久前的进口价位便宜非常非常多,笼养鸟或鸟舍中的成鸟与许多锥尾鹦鹉一样吵杂,尖锐刺耳的声音常使人受不了,尤其是早上与傍晚与有人接进时,建议提供新鲜的树枝供啃咬,新鲜蔬果、青菜、种子、核果的供应可使它们更为健康,金太阳生性活泼好动,活动力高,是相当活跃的中型鹦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你知道吗,太阳上也会下雨?

全文共 186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上,雨有不同的形式。但是在太阳上,它也下雨,也就是说,带电的气体从太阳外层大气中的巨大磁环滴下。

太阳动力学天文台在2012年观测到了日冕雨。

在太阳系中,雨以各种形式出现——地球上有水,土卫六上有甲烷/乙烷,金星上有硫酸。但是你知道太阳会下雨吗?某种雨。巨大的等离子液滴——带电气体——从太阳外色球层的日珥气体柱滴到热表面。这种不寻常的现象被称为冕雨。

2019年4月5日,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艾米丽·梅森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的一篇同行评议论文中概述了她是如何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冕雨的证据的。

她首先观察到日冕流(头盔状流)——数百万英里高的日珥,因其与骑士尖盔相似而得名——在日全食期间观察到的日冕流更加清晰。计算机模拟显示这是最有可能发生日冕雨的地方。梅森观察了将近半年。尽管她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空间动态观测站(SDO)拍摄的照片,该观测站自2012年发射以来每12秒拍摄一次太阳,但她没有发现任何等离子雨的迹象。

梅森说,“我已经看了近三到五年的数据。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寻找最终没有发生的事情。”

日冕流,太阳上一个巨大的等离子气体环。人们以为这里会有日冕雨,但他们什么也没发现。照片来源:图片观察站/vojtechruin(1994)/Milo slav druck müller(2007)。

那么冕雨在哪里?梅森认为它应该在这里。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梅森和她的同学发现他们看问题的方向错了。日冕雨发生在太阳的一个小磁环上。它一直在那里,但没有出现在研究人员期望找到它的地方。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找出日冕异常加热和太阳风缓慢的原因,这仍然困扰着科学家们。观察表明,雨是一系列微小的磁性结构,梅森说:“它们非常耀眼,一直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当我终于见到他们时,我确信他们一次要下雨几十个小时。”

正如戈达德的太阳物理学家、该论文的作者之一斯皮罗·安蒂奥霍斯所解释的,“这些环比我们发现的要小得多。这表明日冕的加热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局部化。也许冕雨太小了,看不见。我们真的不知道。”

正如戈达德的太阳能科学家尼克林·维亚尔指出的,人们花了一些时间才意识到这些结构是什么。她在小组会议上说:“我从未发现它——我一直在其他结构中寻找它,但它不是日冕流”。然后我说,‘等等,你在哪里看到的?我想以前没人见过它。"

在较小的磁环中发现了冕雨,即最近发现的RNTPs(冕雨零拓扑)。照片来源:太阳动力学天文台/艾米丽梅森。

那么这场“雨”是怎么来的呢?总的来说,这个过程与地球上发生的事情相似,梅森说:“但你面对的不是60℃的水,而是一百万度的等离子体。”

但与水不同,等离子体是一种带电气体。它随着太阳表面的隆起而爆发,非常热——从几千度到180万华氏度(100万摄氏度)。到达日珥的顶部,它凝结,然后以日冕雨的形式回落到太阳表面。

在地球的水循环中,水在地表蒸发并上升到大气中。然后它会冷却并凝结成云。当云中有足够的水时,它会像雨一样回落到表面。冕雨是一个类似的过程,但它的结构与雨完全不同。

至于帮助解决一些太阳之谜,日冕雨提供了一些线索。

对缓慢的太阳风中的气体的测量表明,在冷却和离开太阳之前,它已经被加热到了极限水平。太阳风与其他快速移动的太阳风是分开的。但是这是怎么发生的呢?如果这一过程发生在头盔状的气流中,冕雨后加热和冷却的循环过程可以解释这一点,但由于冕雨大多发生在较小的循环中,这一想法需要进一步验证。

太阳不同部分的插图。照片来源:天文学/roen kaly。

在早期的理论中,人们认为冕雨只发生在闭环中,等离子体在闭环中加热和冷却,但不能逃逸到太空中。然而,梅森的研究表明,日冕雨从一个闭环开始,然后通过一个叫做磁场重联的过程转变为一个开环,就像火车换轨道一样。一些等离子体会逃逸,但一些会回落到太阳表面。逃逸部分成为缓慢太阳风的一部分。

还有另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太阳的外层大气比其表面热300倍。从表面上看,观察到的事实似乎没有逻辑意义。梅森发现,环流中的降雨可以提供一个临界点来确定日冕加热的位置:“如果环流中有日冕雨,这意味着它底部的10%或更少的部分是日冕加热发生的地方。”

这些科学家现在希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阳能探测器飞行在历史上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甚至穿过日冕——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证明或否定梅森的发现。

最后,太阳上的雨可能听起来很荒谬,但这是真的——尽管形式不同于地球上的——但它可能有助于解决一些关于太阳如何工作的难题。

蝌蚪工作人员从地球天空编译,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全文共 1611 字

+ 加入清单

向日葵之所以叫向日葵是因为它老向着太阳。向日葵早期的确是围着太阳转的,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早上朝东晚上朝西的转。如果是春天种下的,基本到了初夏,向日葵就不会围绕太阳转了。下面是由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希望对大家有有所帮助。

向日葵晚上朝哪个方向

第一,据我所知,大家常见的植物中,除了藤蔓植物,没有哪种植物的茎能在12小时内旋转180度,况且还是自行旋转。向日葵早晨朝东,晚上朝西,听起来就不太可能。

第二,从生物学上来看,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向日葵有大而长的绿色叶片,叶片因为长所以下垂,这样就叶面向外,围绕着茎。这样不论阳光从哪个方向照射,都有几个叶片得到最多的光能,所以向日葵根本没必要围着太阳转。

新生的向日葵总是朝向日光较多的方向,在北半球一般是朝南。因为一天里从南方得到的阳光最多。如果中途改变日光来源方向,向日葵的方向会稍有改变。但个人认为是叶片在调节对阳光的接收。

第三,向日葵到了夏季,花盘越来越沉重的时候,会停留在早期确定的那个方向,不再改变。并且花盘渐渐下垂,到秋天的时候完全低下来,好像秃鹫的脖子

为什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 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着太阳是植物的生长素在起作用,是生长素分布在花盘和茎部的背阳部分,促进那里的细胞分裂增长,而向阳面的生长相应地慢了,于是植物就弯曲起来,葵花的花盘就这样朝着太阳打转了。然而,近年来植物生理学家发现,在葵花的花盘基部,向阳和背阳处的生长素基本相等。显而易见,葵花向阳就不是植物生长素在起作用了。有人做了实验,在温室里,用冷光代替太阳光模拟阳光方向对葵花花盘进行照射。尽管早晨从东方照来,傍晚从西方照来,葵花始终都没转动。然而,用火盆代替太阳,并把火光遮挡起来,花盘就会一反常态,不分白天黑夜,也不管东西南北,一个劲儿朝着火盆转动。由此可见,向日葵花盘的转动并不是由于光线的直接影响,而是由于阳光把向日葵花盘中的管状小花晒热了,基部的纤维会发生收缩,这一收缩就使花盘能主动转换方向来接受阳光。所以,向日葵还可以称做“向热葵” 。

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的原理是啥

是因为在向日葵花盘下面的茎部,有一种“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它能刺激向日葵的快速分裂、繁殖,促进向日葵的生长发育;二是它会受到光的抑制,所以向日葵背光的那一面,一直长得比向光面快。

茎便托着向日葵的花盘,朝太阳的方向弯曲,所以向日葵的花就仿佛跟着太阳转动。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因其花常朝着太阳而得名。向日葵的这种特性,从本质上来说是进化的结果。

因为植物的生长很大程度上都依赖阳光,这种特性能够使自身在一天之内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阳光,那样它吸收的能量便会增加,生长速度也会变快。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主要是因为受到光线的影响,其根茎部含有一种避光、刺激细胞生长的“植物生长素”。当这种生长素遇到阳光,就会跑到背光面躲避起来,使得背光面生长较快,向阳面生长得较慢,造成了茎部向光性的弯曲,产生其一直向阳生长的现象。太阳下山后,生长素会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转回起始位置。

向日葵(学名:HelianthusannuusL.):是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一年生草本,高1-3.5米,最高可达9米。茎直立,圆形多棱角,质硬被白色粗硬毛。广卵形的叶片通常互生,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中性的黄色舌状花,不结实。

为什么向日葵背对着太阳

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度,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

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不过并非即时的跟随,植物学家测量过,其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太阳伞多久就不防晒了 怎么看太阳伞防不防晒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伞是大家夏天最常用到的一种防晒工具,太阳伞的选择使用是很重要的,选对了太阳伞,防晒效果才会越好,太阳伞也是有使用寿命的。

太阳伞多久就不防晒了

一般来说,太阳伞可以用2到3年。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是会慢慢折旧的,太阳伞也不例外,太阳伞每天都在太阳下接受阳光的洗礼,久而久之材料就会有一定的磨损,一旦防晒涂层被磨损破坏,防晒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到了一定的使用期限,不妨换一把新的太阳伞,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怎么看太阳伞防不防晒

买伞时要注意伞里是否有个卷标写明这把伞是抗UV的,也就是这把伞真的可以防紫外线(一般的伞其实是抵抗不了紫外线的)。

一般防紫外线伞的伞面有三种处理方式:

1、在染色过程中使用防紫外线染料;

2、在伞面直接加涂防紫外线涂层;

3、对伞面进行防紫外线处理,选用紫外线屏蔽剂或者紫外线吸收剂对织物进行处理加工。直观的判断防晒效果好坏的办法是,把伞撑开对着亮光看一看,如果透光性很强,则表明这把伞抵挡紫外线的功效一般,甚至根本没有抵挡紫外线的功能。此外,从伞布本身材质来说,厚的布料比薄的布料防晒效果好;深色织物比浅色织物抗紫外线性能好;聚酯纤维的防晒效果比一般纤维好。

太阳伞的保养

1、首先,用的时候要尽量少用出了汗的手去摸伞面。

2、太阳伞也要擦干净后,晾干,室温下放一会,再收起来,不能晒得很热就收起来,这样容易使伞面老化,发脆,易烂。

3、晴雨伞最好分开用,一是太阳伞比较靓丽,被雨淋后会弄脏,二是被雨淋后会降低防晒效果。晴雨伞两用的不在此列。

太阳伞数字秘密小科普

和防晒霜spf防晒系数一样,太阳伞也必须具备两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如果太阳伞的UPF指数标明为50,就意味着1/50的紫外线可以透过伞面,直接射到人皮肤上。UPF值越高,紫外线的防护效果越好。

第二个指标是UVA,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您可别小瞧这UVA,它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让白皙的皮肤变黑,因此,UVA的指数越小越好。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只有当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0,且日光紫外线UVA的透过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太阳光照强度等于太阳辐射吗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天起早所见第一缕光源来自于太阳,当然这样的光是有光照强度的,那么太阳光照强度等于太阳辐射吗?它俩是一个概念吗?

太阳光照强度等于太阳辐射吗

太阳光照强度不等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面和大气热量的唯一源泉,对地球来说,地面接收太阳的热量和地面释放的热量是相等的,但不同地区地面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不一样。不同地区的地面接收了太阳热量后,会与它上面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产生不同的气温,而气温则是反映自然界冷暖的唯一标志,也是气候的最基本特征。

但太阳强度光照强度与之不同,光照强度是一种物理术语,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太阳光照强度强度是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称为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是W/m2,即点辐射源在给定方向上发射的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影响太阳光照强度因素包括纬度和海拔和下垫还有天空云量等等,纬度决定太阳直射的角度,比如说海南和黑龙江,一个基本直射一个永远是斜射.海拔高,光照需要穿过的距离减小,同时受大气削弱量也减少,光照强度高,海拔低,光照强度低,例如处于同一纬度上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下垫面为沙质或植被较少,光照强度会较大,因为这些下垫面会反射光照;天空云量是影响太阳光照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天空云量多,光照强度弱,天空云量少,光照强度强,例如同一纬度的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太阳辐射等于光照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那么太阳辐射等于光照吗?

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0.15~4.0微米之间。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一般来说太阳光照是指波长为0.4~0.76微米的可见光谱,只能属于太阳辐射的一部分。

阳光是太阳上的核反应“燃烧”发出的光,经很长的距离射向地球,再经大气层过滤后到地面,它的可见光谱段能量分布均匀,所以是白光。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色光合成的。1666年,英国的科学家萨克·牛顿做了人类首次用三棱镜分离太阳光束的实验,并由此证明,太阳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合而成。他让一束阳光从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射入,就看到从棱镜另一侧出来的不再是平行的白光。为了便于观察,让这些光投射到白色屏上,屏上就出现一条彩色的光带。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与虹的色光相同。

今天小编对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光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人造太阳”获突破,加热功率首超10兆瓦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官方网站,中国的“人造太阳”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供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储能增加到300千焦。在电子回旋加速器和低杂波的协同加热下,等离子体中心的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

“人造太阳”被称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它的装置是超导托卡马克,可以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ITER目前是世界上最大和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学研究合作项目之一。共同承担ITER任务的七个成员是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其中包括世界上主要的核国家和亚洲主要国家,覆盖了世界近一半的人口。

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中国参与ITER项目谈判。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ITER谈判联合小组代表我国政府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草签了《ITER计划协议》。2013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研究所宣布,“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辅助加热项目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在综合测试平台上成功实现了100秒长脉冲氢中性束的提取。

ITER的实施结果将决定人类能否快速、大规模地利用聚变能源,这可能会影响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进程。在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人类能源、环境、资源前景等问题的时候,各国坚持协商合作的精神,搁置了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最终达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并开始共同努力建设世界上第一座聚变实验堆。

中国参与ITER是基于长期的基本能源需求。中国是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安排核聚变能源研究,这有可能彻底解决能源问题。中国政府参与ITER国际磋商表明了中国对中国和人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未来的负责任的态度,表明了中国政府敞开大门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决心。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日前宣布,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自主设计、开发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台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科学仪器EAST。它最近取得了几项重大突破,如超过10兆瓦的加热能力和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运行。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聚变堆未来稳定运行模式所需的物理条件,为聚变堆未来的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

继去年101.2秒的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的世界纪录之后,今年的EAST实验集中于一系列实验,以研究在高功率加热下堆芯的物理机制。通过优化各种加热技术的耦合和电流驱动,例如高参数条件下的稳态射频波、先进的等离子体控制等。加热功率超过10 MW,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在电子回旋加速器和低杂波的协同加热下,等离子体中心的电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

该实验实现了高约束、高密度、高比压的完全无感先进稳态运行模式。得到的归一化参数接近聚变堆未来稳态运行模式所需的物理条件,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正在进行的工程和物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科学支持。

据悉,合肥是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聚变能源研究是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依托国家“九五”科学仪器EAST Super Ring,全面参与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即将建成国家“十三五”科学仪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要离我们近些吗?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早上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因为太阳在早上比中午离我们更近吗?如果我们用一台固定的照相机拍下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并比较它们,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呢?

事实证明,当我们的眼睛看一个物体时,我们感觉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实际大小,还取决于许多因素,如距离、背景背景背景和物体本身的亮度。有时候我们可能有幻觉。

早上,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由于地平线离我们很远,远处背景中的树和房子太小,看不清楚。在这种背景下,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看起来非常大。中午,太阳高高挂在广阔的天空中,与地球附近的高大树木和房屋相比,天空显得非常小。

早晨,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当地球仍处于相对昏暗的状态时,明亮的太阳在昏暗的背景下显得特别大,而中午高高挂在天空的太阳与周围明亮的天空相比亮度有微小的差异,而且光线穿透现象并不显著,所以它似乎感觉很小。

太阳在早上看起来比中午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太阳在早上的位置较低。当我们观察时,我们的眼睛是直着看的。眼球中的晶状体保持正常状态,突起较少,焦距较大。透过视网膜上的透镜,太阳的图像也更大。中午,我们需要抬头看太阳。由于头部和颈部曲率的限制,太阳不能直接进入人眼。我们看到太阳眯着眼。为了在视网膜上获得清晰的图像,晶状体会不由自主地膨胀,使其焦距变小,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也会变小。因此,当抬头看时,我们会觉得太阳变小了。如果我们中午躺在地上,戴着太阳眼镜看太阳,我们会感觉比站着的时候稍微大一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感觉太阳在早上比在中午大的原因不是由于太阳和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的影响太小)。主要原因是由我们的幻觉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桂花干可以用太阳晒吗,应该怎么保存?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桂花干不可以太阳晒,因为太阳暴晒下它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并且香味也会慢慢变淡,导致食用价值会降低,所以最好不要在太阳下晒。如果想要桂花干变干,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自然干燥法和常温压制法。自然干燥法就是将它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晾干,这样不会破坏它的结构。常温压制法是用洗湿纸,之后放在平板上用重物夹住,中间隔两天换一次吸湿纸,换两次就可以了。会使得桂花干变得干燥。

桂花干必须及时进行科学的包装、贮藏,才能保持其药效、质量和价值。否则,如果包装贮藏不当,使其出现虫蛀、霉烂、变质、挥发和变味等现象,不仅失去药效,而且用后还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在保存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这样桂花干才可以保存的时间更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太阳辐射与海拔的关系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海拔高处,上空的空气比较稀薄,且大气厚度更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面可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因此,若单从海拔考虑,海拔高处会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例如青藏高原就是我国太阳辐射非常高的地方,但是青藏高原的全年平均气温值是比较低的,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地势平,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所受的阻挡少,所以太阳辐射强。气温低也是因为海拔高、空气希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逆辐射是地球的热量因大气的阻挡又返回地球。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

除此之外,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还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以及日照时间长短:

1)纬度高低: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角比较小,即斜射现象严重,单位面积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纬度低的地区,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即更接近甚至达到直射现象,单位面积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因此,单从纬度而言,低纬地区会比高纬地区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

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

3)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如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

今天小编对太阳辐射与海拔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弱太阳风暴会产生哪些影响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爆发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起源,耀斑是太阳电磁辐射突然增强的一种表现,在太阳观测图片上,耀斑常常表现为某区域的突然增亮。另外一种是较晚才观测到的日冕物质抛射,它是太阳上一团带有磁场的等离子体,脱离太阳束缚,向外抛出的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不一定同时出现,它们发生时也可能会喷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粒子主要是质子。增强的电磁辐射、高能带电粒子和快速等离子体云是太阳爆发活动喷射的主要能量和物质。

人类肉眼能看到飓风的到来,却无法察觉太阳风暴的来临。当太阳爆发的物质和能量在广袤无垠的行星际空间中无影无形地扩散传播,人类只能通过专门的探测仪器,才能感知太阳风暴的到来。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太阳风暴现象是极光。下面带您了解一下弱太阳风暴会产生哪些影响?

弱太阳风暴产生的影响

1.弱X射线耀斑可导致通信向阳面短波信号强度衰减较小,低频导航信号强度短时衰减。

2.弱质子事件可以对极区短波无线电通信有一些影响。

3.弱地磁暴对卫星可能有小的影响,或需要有地面发出指令对卫星的定向进行矫正,大气阻力增加影响轨道预报;电力系统可能出现电压不稳。

今天小编对弱太阳风暴会产生哪些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太阳社玻尿酸原液用法 太阳社玻尿酸原液怎么用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社是日本一家护肤品牌,这款太阳社玻尿酸原液近些年来也在国内外赚足了口碑,的确在效果方面十分的不错,不过却很多人因为看不明白日文不知道如何使用,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太阳社玻尿酸原液的使用方法。

太阳社玻尿酸原液用法

用法一:

1.洗完脸后马上擦这个玻尿酸然后在用化妆水,这时候发现皮肤的吸水力很平时完全不同。

2.普通化妆水里加入1滴玻尿酸原液,然后作为混合液使用。

3.用唇膏前先涂一层玻尿酸原液在嘴唇上。

4.洗发的时候在洗发水中加如几滴。

5.在沐浴剂中加入几滴,或者是在浴池中加上几滴。

6.在面霜、面膜、乳液或其他底妆产品中加入使用,效果更好。用法二:

添加一到两滴在化妆水中,混合后涂抹于全脸;也可洁面后用1~2滴先涂抹全脸,在玻尿酸还没干的时候拍打化妆水。之后一定要上乳液和面霜。也可以将其加在面霜、乳液、甚至是洗发水中使用。切记,玻尿酸是抓水因子,帮助皮肤吸收水分,所以请一定搭配水分含量充足的产品一起使用。

太阳社玻尿酸原液点评

人气很高的一款万金油似的产品,可以添加在任何护肤品中使用。小小一瓶10ml虽然容量不多,但因为每次使用不多,只要一两滴,所以还是很经用的。补水又多重要相信不需要雪梨宝多说了,同学们每天坚持做面膜就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补水保湿力不是?现在护肤品五花八门,各种听起来高大上的品牌更是打出各种高深专利成分牌。但万变不离其综,说来说去就是个玻尿酸。因为它有很强的吸水力,帮助皮肤搬运水分,所以是真正能起到补水作用一种成分。

单用时一定要在其没有完全干透时就拍上化妆水,这时化妆水的吸收力会比单用强很多。雪梨宝用它搭配HABA柔肤水来用惊觉竟有保湿精华的效果,皮肤柔软水润摸起来真是太有质感了。之前非得拍个三四次才能达到的柔肤效果,这会来个一两次就能达到。但如果觉得麻烦也可以直接将其与护肤品先混合再擦涂,效果是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太阳上也有“地震”吗?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 1962 年,美国天文学家莱顿等人在研究太阳表面的气体运动时,观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太阳上的气体从太阳表面快速地垂直上升,随后又落下。太阳表面上有 2/3 左右的地方,每隔 2~5 分钟,即有一次这样的振动,而且振动的规模很大,振动的步调基本一致(同时起落)。即一些气流同时冉冉上升,另一些气流同时徐徐下降。太阳就像是一颗巨大的心脏不停地一胀一缩地脉动,大约每隔 5 分钟上下振动一次。

科学家们在作了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之后,发现太阳振动周期还不只一个。除了 5 分钟的振动周期外,还存在着 160 分钟振动一次的周期。此外,太阳上还有从每 7 分钟一次到每几小时一次的许多种振动周期。为什么会发生太阳振动呢?

一些太阳科学家认为,太阳 5 分钟振动是太阳对流层发出的声波所致,属于压力型的;160 分钟振动可能是太阳对流层下面的重力波引起的,属于引力型的。“对流层”是指从光球向下延伸至太阳中心 1/4 个太阳半径处的一层太阳大气。遗憾的是,由于现测上的重重困难,科学家们迄今对其详情还知道得很少。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天文台对“日震”进行联合观测,其观测网分布于美国、西班牙、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国。通过对太阳振动的长期连续观测和研究,可以获取太阳内部及日核的许多信息,这对于研究太阳自转、太阳磁场起源、太阳活动规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此还能揭示出更多的宇宙奥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太阳海岸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景点介绍

从里斯本驱车往西30公里,就是时而惊涛拍岸时而柔波荡漾的“太阳海岸”卡斯卡伊斯,这里是葡萄牙最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也是007詹姆斯·邦德的“诞生”地。 国王的度假天堂

卡斯卡伊斯是一个注定要与一些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发生关系的地方。一开始,卡斯卡伊斯只不过是一个渔村,到19世纪后期,葡萄牙国王唐·路易斯一世对这里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

据说,当时里斯本的夏天十分难熬,酷热让唐·路易斯一世汗流浃背,宫廷里奢华的享乐生活也变得索然无味。正在国王苦恼之时,有宠臣向他描述了卡斯卡伊斯渔村的迷人风光,于是唐·路易斯立即决定将卡斯卡伊斯建成葡萄牙王室的避暑山庄。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一座官邸和五座别墅相继落成。皇室的青睐掀起了海水浴的热潮,卡斯卡伊斯随即变成了葡萄牙最有名的海滨旅游胜地。

葡萄牙卡斯卡伊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太阳辐射与地震有关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称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那么,太阳辐射与地震有关吗?

一些科学家较为肯定的表态称,太阳活动产生的射电辐射流等因素,可诱发地球内部的能量变化,可能引起局部的微震,当地球内部能量和其他条件都具备时,就会引发大地震。而且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以及宇宙射线都会直接或间接诱导地球磁场的变化,激发某些地层活动的机制。

目前,在对来自英、美地质调查局、NASA以及NOAA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有关太阳活动诱发地球地震的证据。有观点认为,截至目前的数据资料显示,有些大地震发生的非常突然,设置在地面的地震监测仪在灾害爆发前都未收集到任何“前兆”信息,而这部分地震很可能就是由太阳活动所引发的。

研究人员表示,太阳活动所带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可引起地磁偶极子受到干扰,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并改变地球热力循环平衡,由太阳活动引发的电磁作用可以导致地球岩石圈出现分子级的变化,比如分子键断裂等,这些微观领域发生变化产生的最直观反应就是形成地震。

今天小编对太阳辐射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天之内,太阳何时离我们更近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之内,太阳何时离我们更近

早晨和傍晚的太阳看起来又大又圆,而中午的太阳看起来要小一些,那末,在一天之内,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早晨和傍晚的太阳离我们近呢?

有一些科普文章认为,早晨和傍晚的太阳看起来又大又圆是一种视觉偏差造成的,从距离上讲,中午的太阳应该离我们更近。

事实果然如此吗?众所周知,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的轨道,地球距离太阳的远点距离为 15200 万公里,近点距离为 14700 万公里,两者相差 500 万公里,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用时 365 天,也即 8760 小时,其沿径向运动的距离为 1000 万公里,沿径向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1141.5 公里/小时,从早晨到中午的时间按 6 小时计,则地球距离太阳由于地球沿径向运动速度产生的位移为:6849 公里,显然,这一量值大于地球的半径。

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天之内太阳何时离我们更近,是由地球在太阳轨道上的位置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赤道太阳辐射高的原因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辐射是指经过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就全球平均而言,太阳总辐射只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45%。总辐射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随高度升高而增大。一天内中午前后最大,夜间为0;一年内夏大冬小。那么赤道太阳辐射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来说,地球的纬度越低,太阳的辐射越高。因为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是全球纬度的最低点。太阳直射赤道,平均时间多,而所以受到的太阳辐射比两极地区强。

然后,日照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太阳辐射的高低,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因为赤道上的日照时间长,因此受到的太阳辐射也高。

由于受到太阳的辐射多,赤道是物种的制造厂。赤道动物简直是生活在一个近乎完美的环境中,无论从温度、湿度还是从可获取的食物来看,都是如此。在赤道,动植物比其他地方的动植物长得更快、更大。赤道地区的阳光是地球上最强劲的能量。由于这里的阳光使海洋大量蒸发,这种冲击会在这样一个大范围中形成湿度柱,进而形成风和潜流,而风和潜流随后会最终给位于异常遥远的地方的生命提供能量。

今天小编对赤道太阳辐射高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太阳花怎么修剪爆盆?太阳花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1、消毒处理:修剪太阳花之前,需要将剪刀进行火烤消毒,也可以使用专业的消毒药水来进行浸泡消毒。修剪完成后还要对植株喷洒药水消毒,以免在生长过程中遭受细菌、毒虫侵扰。

2、打顶摘心:要想太阳花生长爆盆,需要在幼苗期就进行打顶修剪,将主茎顶部剪掉,再适当的修剪一下残缺、枯黄的叶片。

3、修剪侧枝:待太阳花种植一年左右就可以进行修剪侧枝,修剪侧枝是为了这里太阳花的整体造型,使其更加美观。剪掉侧枝也可以使养分更好的供给主茎,避免侧枝与主茎抢夺营养。

太阳花的养殖方法

1、适宜繁殖时间:在春、夏、秋均可播种。

2、适宜生长土壤:太阳花极耐瘠薄,一般土壤都能适应,对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特别钟爱。

3、生长湿度要求:太阳花浇水不宜过多,保持土壤稍湿润即可,雨季防积水,防止湿度过大引起烂茎现象。

4、适宜生长温度:太阳花喜温气候,发芽温度21~24℃,约7~10天出苗,幼苗极其细弱,因此如保持较高的温度,小苗生长很快,便能形成较为粗壮、肉质的枝叶。

5、适宜生长光照:太阳花性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阴暗潮湿之处生长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数万颗巨行星像地球环绕太阳一样在黑洞周围运行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研究人员指出,数万颗巨大的岩石行星可能会以类似于地球太阳运行的方式绕超大质量黑洞运行。先前的行星形成理论认为岩石行星是由围绕年轻恒星的物质圆盘上的蓬松尘埃碎片形成的。

然而,年轻恒星并不是唯一有尘埃盘的天体。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也存在尘埃盘。研究人员专注于观察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物质圆盘,并得出结论,行星可能是由黑洞物质圆盘上的蓬松灰尘形成的。

日本鹿儿岛大学的专家指出,通过研究黑洞周围的尘埃环,这项研究可能会开辟天文学研究的新领域。超大质量黑洞,比如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可能是由早期宇宙中的一颗超大质量恒星爆炸形成的。

一些超大质量黑洞被大量物质包围,这些物质以厚圆盘的形式存在,其中一个包含的尘埃质量是太阳的10万倍以上,或者是年轻恒星周围尘埃质量的10亿倍。

该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和田圭市教授说:“黑洞周围尘埃盘的密度非常高,以至于中心区域的强辐射被阻挡,形成了一个低温区域。研究人员将行星如何围绕普通恒星形成的理论应用到围绕黑洞的巨大尘埃盘中,发现行星可能是在数亿年前的低温下形成的。

日本国家天文台的教授埃拉奇罗·科库博说:“模拟显示,数万颗质量是地球10倍的行星可能形成于距离黑洞约10光年的区域,而且黑洞周围可能有更多的行星系统。”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这些都是理论数据,没有办法直接探测黑洞周围的行星系统,也无法确认行星是否已经形成。事实上,行星围绕黑洞运行的想法并不新鲜。在2014年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马修·麦康纳的角色飞越了土星附近的一个虫洞,为人类找到了一个新的家园,当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时,人类可以在其他星球上殖民。剧中的演员发现自己靠近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那里有行星围绕死星运行,可能适合人类居住。这部电影聚焦于黑洞的时间膨胀效应。

目前,最新的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成千上万颗巨大的行星围绕着黑洞运动,就像地球围绕着太阳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金太阳鹦鹉的品种介绍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鹦鹉

金黄锥尾鹦鹉(学名:Guarubaguarouba),又名金色锥尾鹦鹉、金色长尾鹦鹉、大金黄,是一种鹦鹉。它们的身体大部份呈黄色,故得此名。不过牠们也有绿色的飞羽。它们栖息在巴西亚马逊盆地较乾旱的高地雨林内。它们受到伐林及水浸的威胁,非法捕猎也令牠们野外的数量下降。英文:Sun conure原产地:南美洲身长:30cm;属中型鸟平均寿命:25年外型:成鸟全身体与多以金黄色为主,面部、胸腹部的毛金黄带有橘红,嘴喙黑色,翅膀初级及次级飞羽为蓝色、绿色,尖端为黄色、灰黑色,尾巴为橄榄绿,尖端带有蓝色,脚为灰黑色。性别辨识:需进行专业监定,如做DNA或室内视镜检验。鸣叫、学习能力:声音吵杂,可学语数句。饲养环境:需养在三尺(91cmX55cmX60cm)以上的鸟笼以利於活动繁殖。鸟笼里必须要提供玩具与适当的栖木给予啃咬。由幼鸟养起的金太阳鹦鹉可以群养,甚至可以与其他种的太阳鹦鹉一起饲养。金太阳鹦鹉为食谷鸟类,主食可喂食中大型特级营养饲料,并适量提供副食如水果、生物钙、矿物质如啄石或矿物沙与少许动物性蛋白质如蛋黄粉。个性与习性:喜欢黏着主人,聪明活泼,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宠物鸟之一。金太阳鹦鹉有看门狗的称号,一有陌生人接近,便会大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太阳家族的小兄弟

全文共 331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家族中,九大行星各具特色,享有盛名。说起行星世界里还有众多的小兄弟——小行星,人们也许感到陌生。但是,这是太阳之家中一个不可小看的群体。

1801 年 1 月 1 日的新年之夜,人们都在欢庆进入新的一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巴勒莫天文台台长皮亚齐正沉浸在自己的乐趣里。当他把天文望远镜对准金牛星座时,突然发现一颗 8 等星亮度的奇怪天体。皮亚齐以科学家应有的仔细,对这个不速之客进行了多方核实。他决定第二天再跟踪这个天体的行迹。第二天发现这个陌生的天体从东向西移动了 4 角分。皮亚齐确定它是太阳系内的天体。但是,皮亚齐不愿冒然地公布此事。在以后的 6 个星期里,皮亚齐一直监视着这个大体,它在恒星之间不断地改变着位置。这位台长判定它是一颗彗星。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患病在身,不得不中断观测。等他康复后再行观测时,这个天体在群星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此时,皮亚齐发现自认为是彗星的消息传到德国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德正在邀请的

24  位天文学家沿黄道分段搜查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可能存在的行星。皮亚齐正是被邀请的 24 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之一。波德分析了皮亚齐的观测情况以后,认定皮亚齐发现的就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尚在寻找的天体。但是,光这样推测还不行,还必须根据观测资料计算出它的轨道才能确定。这时,年仅 24 岁的德国大学生,即后来鼎鼎大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创立了一种新的数学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能根据在不同时间测得的某一天体在天空中的 3 个精确位置。计算出这个天体的轨道。这位青年大学生根据皮亚齐的观测结果计算出这个无名天体的轨道,恰好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正是 24 位天文学家要搜寻的行星。知道了它的轨道,就容易在群星之中再把它找到。高斯与皮亚齐通力合作,很快就公布了这位不速之客的轨道数据。这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绝妙合作的典范。在发现这一天体一年以后,即 1802 年 1 月 1 日,德国天文学家奥利培尔斯根据计算的位置,果然又找到了这个天体。这个天体就是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以罗马神话中谷物的保护神命名为谷神星。1802 年发现第二颗小行星,命名为智神星;1804 年又发现第三颗小行星,命名为婚神星; 1807 年又发现第四颗小行星,命名为灶神星。这就是到目前已知体积最大的四颗小行星。

小行星的特征是:第一数量多。从 1801 年到 1995 年底,全世界共发现并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确认,给予正式编号的小行星 6160 颗。据估计,从地球上看去,亮于 21 等星的小行星有约 50 万颗之多;第二范围广。绝大多数小行星都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在这个行星际空间形成一个小行星区,叫小行星带。但是也有少数散漫而孤独的小行星跑出了群体,它们有的轨道半径在火星轨道之内,有的又到了木星轨道之外,还有极少数小行星跑到地球轨道附近,距地球在几十万到几千万公里之间。这类小行星叫近地小行星;第三体积小。目前已知体积最大的小行星就是谷神星;它的直径约 1000 公里。一般小行星直径只有 1 公里到几十公里。估计小行星的总质量仅为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第四形态各异。小行星多呈不规则的形体;第五具有三种物质类型。按小行星的物质组成,可分为碳质小行星、石质小行星和金属小行星。碳质小行星约占小行星总数的 76%,石质小行星约占 16%,金属小行星约占 5%。

近地小行星虽然为数极少。但一直被天文学家们给予特殊的关注和严密的监视。因为它们有可能在“万一”之下撞到地球上来,对人类和地球环境构成危害。目前,国际上正在形成近地小行星联合监视观测网,以便万一出现险情提早预防。说到这里,人们也许会问: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先例吗?目前,我们只知道有陨石落地,还不能确认哪个就是小行星的袭击。但是,地球上也确有些巨大的陨石坑,应是“地外来客”撞击地球的痕迹。1908 年 6 月 30 日早晨,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发生一次惊人的陨击爆炸事件,产生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在 1000 公里之外感受也很强烈。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现场考察,认为这很可能是地外来的小行星或彗核对地球的撞击引起。1980 年,美国物理学家、1968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斯·W·阿尔瓦雷斯和他的儿子——地质学家沃尔特·阿尔瓦雷斯共同提出,曾经统治地球长达 1.5 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恐龙,为什么在 6500 万年前突然灭绝了呢?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一颗直径约 10 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巨大爆炸,产生强烈的核辐射,抛出大量的尘埃,遮天蔽日达数年,形成了核冬天。在这种突然袭击下,恐龙和大量生物灭绝。当然,这只是学说,还有待研究证实。但是,它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观测和预防近地小行星的陨击。

预防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破坏性的陨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小行星身居太空,经历了太阳系演化的历史时期,具有丰富的大阳系变迁的信息,对研究太阳系演化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随着空间科学的发展,天文学家们不仅在地面上观测小行星,而且利用探测器去观测小行星。1989 年,美国发射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在飞往木星的途中,于 1991 年 10 月 29 日,近距拍下了加斯帕拉(951 号)小行星非常清晰的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见到小行星表面的情况。这颗小行星是不规则体,为 19 公里×12 公里×11 公里,表面布满坑穴。1993 年 8 月 28 日,“伽利略号”又拍下艾达(241 号)小行星的照片。它的表面也有大量的坑穴。这对研究小行星在行星际空间的经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96 年 2 月 17 日,美国又发射探测小行星的探测器,它将于 1999 年 2 月探测“爱神星”。爱神星是 1898 年 8 月 13 日,由德国天文学家威特发现的小行星。它的国际统一编号为 433 号。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1.46 个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为 0.22,轨道的近日距为 1.13 个天文单位,绕太阳一周约 642 个地球日。由此可见,它的轨道有一大半是在火星轨道之内,距地球最近时约 2300 万公里,属于近地小行星。它的形态也不是球形,而是长约 35 公里,宽约 14 公里,高约 13 公里的不规则体。由于形态不规则,从地球上看去,它的亮度在不断变化,最亮时为 6.5 等星,是著名的变光小行星。1898 年发现爱神神时,当时它是已知的天体中,除月亮之外,最接近地球的天体。1900 年和 1930~1931 年,天文工作者利用它这两次最接近地球的机会对它进行观测,从而求得日地平均距离的精确值。因此,爱神星在天文学家们的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1999 年 2 月,探测器将在爱神星上着陆,我们拭目以待。

我国在小行星的观测和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1928年,正值中国人民经受各种苦难的年代,一位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攻读博士的 26 岁的中国人,于 1928 年 11 月 22 日晚,用口径 60 厘米的反射望远镜发现一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编号为 1125 号。根据发现者提议,1125 号小行星被命名为“中华”星。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也是亚洲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这位年轻人就是我国现代天文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张钰哲先生。解放后,他曾长时间担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和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在他的创建和领导下,紫金山天文台一直从事小行星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到目前,已发现并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正式编号的有 120 多颗小行星。紫金山天文台已将几十颗小行星用我国省市、地区的名字及古代著名科学家和现代知名人士的名字命名。如:将国际编号为 2045 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北京”,2169 号被命名为“台湾”,1802 号被命名为“张衡”,2963 号被命名为“陈嘉庚”等等。同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表彰我国在小行星观测和研究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特将 2051 号小行星命名为“张,zhang”,即张钰哲先生。1994 年 9 月,又将 3494 号小行星命名为“紫金山天文台星”,以祝贺紫金山天文台建台 60 周年和取得的杰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