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学常识六部(最新20篇)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学常识六部,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浏览

2775

文章

598

数学家的文学修养

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数学家许立志先生把他的研究经验总结为五个方面:培养兴趣、追求简单、重视直觉、学习抽象、不怕计算。最近,他在南京讲学时,特别加了一句——他热爱文学,并认真教他以后要学。他不应该忽视文学修养。在许多人眼里,数学和文学似乎是磁铁的两极。前者依赖于理性思维,而后者属于形象思维。这两者是相互排斥的。然而,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数学家都有很好的文学修养。笛卡尔特别喜欢诗歌,认为“诗歌是激情和想象的产物”。诗人依靠想象力点燃知识的种子。马克思崇拜的数学家莱布尼茨从小就对诗歌和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他充分利用家里的藏书,从古到今无所不知,为他在哲学、数学等一系列学科的开拓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哥廷根大学期间,数学王子高斯最喜欢的两门课程是数学和语言,他一生都对它们保持着兴趣。他大学第一年从图书馆借了25本书,其中20本是人文学科的。当成为数学家或语言学家的想法萦绕在他的脑海时,19岁的高斯成功地解决了规则的17边尺子映射问题,从而加强了他对教学研究的信念。柯西是高斯之后的伟大数学家,从小就热爱数学。当一个想法闪过他的脑海时,他经常会打断其他事情,在这本书里用数学方法画出数字。

数学家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发现了他的数学天才。据说,拉格朗日预言柯西将成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并警告他的父亲不要让他的孩子过早接触数学,以免误入歧途,成为一名“不会使用自己语言”的伟大数学家。幸运的是,柯西的小学在家里。在父亲的指导下,柯西系统地研究了古典语言、历史、诗歌等。传说柯西在被驱逐出自己的国家时,曾在一所意大利大学教授文学和诗歌,一本书《论诗歌创作》流传至今。由此可以看出柯西的文学基础。保利亚年轻时对文学特别感兴趣。他特别喜欢德国伟大诗人海涅的作品。他为和海涅同一天出生而自豪。他因将作品翻译成匈牙利语而获奖。罗素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自1921年以来一直在中国讲学。

逻辑逻辑学家和著名的巴伯悖论的发现者。然而,他也是一名作家,出版了许多小说集。令许多专业作家惊讶的是,他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不是来自专业阶层。

看看国内的数学家。华擅长诗歌创作,科普文章居高临下,通俗易懂。他是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苏从小就喜欢古体诗,阅读许多文学和历史书籍。他把诗歌视为自己的爱好,并依靠它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徐宝宗从小就学习古典文学。他十岁时学会了写古文。他的作品简单而丰富,他的基础非凡。李国平不仅是中国“再分析”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集《李国平诗选》于199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前言是苏的一首颂歌:“天下名诗清新,文如神。吞长虹,接光宇,挥彩笔收拾灰尘。南北,东西,走遍全国。人们在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经常做梦。我这辈子更喜欢唱歌,如果我失去王位,我会很穷的。”这是一个来自许多圈子的好故事。

数学和文学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数学的人应该注意文学修养,尤其是对数学感兴趣的年轻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文学常识之分层背诵法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这种方法适合于背诵段落或篇幅不长的课文。比如《为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找出联系。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提出全文的观点:人求学确实有难易之别,但只要努力去学,就能变难为易。要记住这一段,一是要理清它的主要观点,二是要理清由一般事物到具体事物的推理过程,三是要抓住对照的写作特点。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为第二大段,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证明上述观点。第二自然段头一句是第一层,交待地点、人物;第六自然段是第三层,交待结果;中间贫富二僧的两次对话是第二层。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大段,总结全文,勉励晚辈应向贫僧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后一句;后一句顺着上文而来反问点明题旨。经过这样梳理一番,再反复读几遍,就很容易背诵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通假字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1、七年级

七上: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童趣》)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十则》)

尊君在不“不”通“否”。(《与陈太丘友期》)

七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木兰诗》)

满坐寂然“坐”通“座”(《口技》)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两小儿辩日》)

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2、八年级

八上: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选贤与能“与(ju)”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a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略无阙处“阙”通“缺”(《三峡》)

八下: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马说》)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

三、九年级

九上: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去守边。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肩执锐“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陈涉世家》)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筹划。

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隆中对》)

九下:

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

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公输盘》)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两章》

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还,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年初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必修文学常识

1.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2.《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为:《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收录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文学常识复习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31.《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32.《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33.《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历史学家、戏剧理论史稿《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霜冷长河》《掩卷沉思》《出走十五年》

34.《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35.《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年初中语文必修国外课外文学常识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9.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百家争鸣。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体现了高利贷商人的贪婪和残忍,但他又是个受到排斥和压迫的犹太人,还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下层人士企图凭借经济力量求得平等的愿望。

10.《雅典的泰门》中泰门议论金钱的脍炙人口的台词:“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年初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必修文学常识

5.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拾遗、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以古体、律诗见长,诗风沉郁顿挫,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其诗被誉为诗史,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三吏为《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为《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6.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白居易与元稹并称“元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课本文学常识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20、《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的社会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本文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述了山市的美景。??[来源:Zxxk.Com]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

散文诗集:《野草》;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小说集:《呐喊》《彷徨》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年初中语文必修课外文学常识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10.《苏轼词两首》选自《东坡乐府笺》作于元丰五年。苏轼北宋(朝代)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开创了豪放派。

11.辛弃疾,南宋(朝代)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被誉为“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京口,今江苏镇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课本文学常识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5.《孔乙己》:选自《呐喊》。鲁迅:见七年级上21课《风筝》【文体常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文题理解】文章以小说的主人公的名字为题,预示着将围绕这个人物展开情节,并靠人物来揭示主题。而这个怪怪的名字也对应了人物性格,同时也给文章奠定了讽刺的基调。中心内容: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已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场景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6.《蒲柳人家》:作者:刘绍棠,当代作家。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文题理解】蒲柳人家本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中心内容:本文主要表现了一丈青大娘的豪爽、泼辣、爱打抱不平,以及何大学问的侠肝义胆,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展现了人们崇高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古诗文记诵默写失误例举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诗文默写是中考语文试卷上最容易得分的部分,同时也是评分最严格的部分。有些考生走出考场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凡是默写出的题全都填对了,其实未必。笔者有幸连续四年参加中考阅卷工作,发现考生默写时常常失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括号中为别字):

一、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失误

1.先天下之忧(优)而忧(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村)。

3.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别有幽(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岸)花明又一村。

6.前事(前世)不忘,后事(后世)之师。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凄凄)鹦鹉洲(州)。

二、因词义相近而失误

1.生当作(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辉)。

3.路漫漫(茫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嘉)节倍思亲。

三、因字形相近而失误

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情)。

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驰)。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溪)。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汉)青。

四、因习惯语序干扰而失误

(即把名句中某词误作现在常用的双音词)

1.江山代有才人(人材、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诗歌)合为事而作。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楼层)。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小山)。

5.有朋(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两情若是久长(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浓妆淡抹)总相宜。

五、因有相同字眼干扰而使诗句“串门”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3.“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因书写不慎而失误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仓)海。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蝉)娟。

要做好古诗文记诵默写题,关键在于平时要严格训练,将易写错的地方记牢,记死。一定要记住动笔写,写完后和书本对照,发现错一句,就“消灭”一句。另外,还要全面了解句子的出处,充分理解句义,这样方能在考场默写时做到得心应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喻理诗鉴赏要诀

全文共 427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诗词一般都以抒情为主,写景、叙事为辅,而在诗词中阐明道理往往遭人非议,宋人严羽就认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是十分错误的。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也曾指出:“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不尽然”,同时他还指出:“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其实,沈德潜的看法还不够完整,诗词中的说理也不全是通过议论来表达的,有的诗人通过描写景物以喻理,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的诗人通过抒情来说理,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然,也可以通过议论来说理,只是诗词中的议论是同形象描写相结合来表达的,如杜甫的“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判断一首诗或一联诗是否喻有道理,所喻又是何理,与判断咏物诗词是否有寄托差不多,都要潜心思索,仔细分析,切不可穿凿附会。而使用辩证法来分析,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下面就介绍一些说理诗词鉴赏的要诀,以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首先要学会判断一首或一联说理诗是否是诗。先看一下理学家邵雍的“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这两句诗,理学家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阐述了在阳气初动之时万物尚未萌发。很明显,这是理语,而不是诗语,因为他所写的既无形象,也无感情,没有诗味,没有诗趣。再看一下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先描绘西湖的水光山色和晴姿雨态,再以西施为喻,写出西湖的神韵,趣味盎然,富有美感,能给读者以艺术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一种美学的原理——事物各呈面貌,各有其审美价值,可以说是善状眼前之景,妙托物外之理。诗中所阐明的道理绝不是概念的,也不作抽象的事理演绎,而是通过西湖美景和比喻等艺术手法来表达的,是用诗的语言来说出来的,是形象的,是含蓄的,是有趣的,因此是真正的诗。我们可用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出一道题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题曰:“这两首绝句主要有哪三个特色?试结合原诗作深入而简要的分析。”解答前要做这样的思考:诗中说理是溶理于诗,使理富有诗味,具有理趣。这两首绝句正是凭借具体形象来说明道理的,理由形出,理不离形,故能发人深省,使读者能获得艺术形象美的享受。然后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一是通俗自然,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能获得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二是善于运用比喻来说理,富有形象思维,读来意趣盎然,耐人品味。三是富有理趣。”

其次要懂得诗中喻理常用的几种方法。这一问题在开篇中已经提及,再做点扼要的说明:鉴赏任何一类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答起题来弄不好就会砸锅,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下面就分条加以阐述:

1.在形象的描绘中蕴含道理。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行。诗人在创作之初本不想说理,只想描绘景象,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可不经意间却产生一箭双雕的绝妙效果。还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全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一看题目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草的描绘的初衷是表达别情,不经意间却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使人联想到生命存在的哲理——生生不息,无穷无尽。据说,这首诗是白居易初到长安时献给当时大诗人顾况的,顾况大为赞赏,为之改变态度。究其因,正是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诗的嗟赏,而忘了诗中颈联犯了合掌之忌。我们可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出一道题:“颈联是千古传颂不衰的名句,它富有哲理,请作较深入的分析,并说说今天人们又能赋予它什么样的新意义?解答前应作如斯考虑:诗词的哲理和意义大多从景物的描写中表现出来,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也有不少景语不但有情还含哲理。然后就能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沉舟之畔,千帆竞发;枯树前头,万木争荣。世界上一切都在向前发展,新陈代谢总是要继续下去的。新的意义是说明新事物总要代替旧事物。”

2.在抒情之中蕴含道理。前文已经说到过“诗主性情”,而在抒情中蕴含理趣,确实可以令读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许多千古传诵不衰的名句,有不少都是情中含理的。先结合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具体阐述一下这一问题,诗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很明显,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而深厚的友情。尤其是颈联,在抒情中蕴含着“只要是知己朋友,哪怕远隔万水千山,感情也不会变成淡薄,依然还和住在一起时一样”的深刻哲理,具有高度的概括力,气象壮阔,诗味隽永,独标高格,而成千古名句。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一道题来加以巩固,题曰:“这几句词本是诗人聊以自我宽慰的,但其中富有理趣,请做较深入的分析。”审题时应首先考虑到“阴晴圆缺”有象征意义,然后再考虑富有何种哲理,才能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诗人用变换不拘的宇宙规律说明人间悲欢离合是自古已然的事实,揭示了人世间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一普遍规律。”

3.在议论之中阐明道理。必须着重指出的是,这里的议论是同形象描写相结合的,是用诗的语言来表达的,且多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因而议论显得比较隐晦。先以苏轼的《题西林壁》为例,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还有更隐晦的,如张安道的《汉兴歌风台》(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一曲大风辞。才如信越犹菹醢,安用思他猛士为?),方回的《瀛奎律髓》中说它的议论“不着色相”,便是这首绝句议论的特色,诗人写得很含蓄,只是说像韩信、彭越这样一代天才大将都被你刘邦杀了,你还想要什么猛士呢?诗人说的虽然只是刘邦一人,但历史上有几个帝王不是像刘邦一样,爱惜人才只是挂在嘴巴上,而骨子里却是残害人才,只求保住自己的帝位呢?这就是历史的规律,这就是古代中国人才长演不衰的悲剧!我们可用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来出道题来加深认识,题曰:“这首绝句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议论富有哲理,试对其所蕴含的哲理做简要的分析。”解答前应想到这两句诗已经将诗情与哲理完全融合在一起,至于比喻手法的运用,那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而后便可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眼光短浅的人是不可能在人才尚未崭露头角前就发现之,反而因为‘不识’而扼杀之,揭示出人才被扼杀的一种规律。”

其三是要学会“想诗”。富有理趣的诗句,有的是其本身固有的,如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来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的原意较少而后人赋予更多层次的哲理,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的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如杜荀鹤的《小松》。所以,要揭示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非要好好想一想不可。司马光早在九百多年前就在《续诗话》中指出:“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本段即以此为据来阐述。其实,“想诗”是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想诗”中,“思而得之”最为关键,就是说,在鉴赏时要根据诗中所提供的意象,在准确理解诗意后进行“再创造想象”,这尤其对于原意较少而后人赋予更多层次的哲理和在原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这两种情况特别有效。理论大多是抽象的,必须在实践中反复练习才能牢固掌握,下面就结合练习解答指导,来谈这一问题。先以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出一道题:“苏轼的这首《琴诗》富有哪些哲理?请结合政治课上学过的唯物辩证法谈一谈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在审题时应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入手,明白天下万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密切配合这一哲理,做这样的解答:“作为主体的手指没有琴弦是奏不出音乐,而作为客体的琴弦离开了手也不能自鸣,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

其四是要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运用到对哲理的分析中去。其实,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融合了不少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这里就不再赘述。中学生学过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真理与谬误,运动与静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就喻理诗词所表现的情况而言,主要有: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则,如杜甫的“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或含有规律性的道理,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对立统一规律,如王藉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如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如朱熹的“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江中自在行”;由量变引起质变,如:杜甫中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如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要全面地看问题,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而对于这些哲理的归纳,对提高认识立意的深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诗词鉴赏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就等于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从而在鉴赏这一王国的广袤的天宇中翱翔。因此,笔者真诚希望每个语文老师,每个中学生都能为这一智慧的羽翼更加丰满而殚精竭虑。

蕴含哲理的诗句大多都是流传千古,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名句,并为许多文人墨客所经常引用,是中华诗词百花苑中的一朵朵奇葩。我们不但在诗词鉴赏中要牢牢加以掌握,同时还要把它运用到写作中去。历览各届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和中考中得高分的佳作,有不少都运用了这类名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运用喻理诗词名句也是作文取胜的一个绝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族文学的推动者:世界十大文豪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的文学人物诸多,且都有世界性或者民族性的重大价值。通过他们对相关民族文学的推动意义方面来评价出的世界十大文豪都是谁呢?他们都造成了哪种世界影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城市文化中了解吧。

荷马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公元前873年(癸丑年)生。相传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据此,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前9、8世纪之间。他的杰作《荷马史诗》,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伦理观。

主要作品:

相传荷马创作了古代希腊著名史诗《荷马史诗》,此书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古代作家如公元前5世纪的希罗多德,较晚的修昔底德,公元前4世纪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都肯定这两部史诗是荷马的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已遗失的古代史诗,也曾有人说是他的作品,但那些大概是后人的拟作。有一篇已经失传的讽刺诗和一篇现存的《蛙鼠之战》,据说也是荷马写的,但前者只有亚里士多德一个人的话作为根据,后者则已证明为公元前4世纪的一篇拟作。

还有一些献给天神的颂歌,传说也出于荷马之手;实际上是古代吟诵史诗的职业乐师所用的引子,是较晚时代别的诗人写成的。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

人物评价:

将荷马其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议先搁置一边,单从《荷马史诗》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先河来说,荷马堪称西方文学的始祖,他以诗歌般的记叙手法所展现的战争,生活场景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同时,荷马诗史也是研究古希腊风土人情的宝贵的资料。

名言:

1、“谁经历的苦难多,谁懂得的东西也就多”。

2、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

3、人类的历史代代相传,像树叶一样,不断更新。

4、呵,青春!你永远是可亲可爱的。(青春)

5、对人来说,不幸要比幸福多两倍。(青春)

6、劳动是人类的命运。(劳动)

7、决定问题,需要智慧,贯彻执行时则需要耐心。(智慧)

你可能也喜欢:

世界十大潜水圣地_令人无法抗拒!

触目惊心,世界最穷国家排名

约会攻略你必知:美国适合情侣去的地方

扑朔迷离,世界十大UFO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文学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那么,文学的起源是什么?

关于文学的起源,历来有许多争论,其中有许多观点,包括巫术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虽然前三个观点都有中外圣哲名家的支持,但是纵观历史资料,都难免有一些偏颇之处。我对文学活动的起源,更侧重于支持劳动说。文学起源劳动说不仅仅是国内外著名文史哲学家支持的观点,而且其也具有一系列的合理性。且在这里作简单的阐述。

首先,文学的主体是人,不是其他的动物或植物。而恩格斯说过:“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那就是说文学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无从发生文学行为。普列汉诺夫在其名著《没有地址的信》中,论述了许多“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他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发展是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虽然并非总是直接的联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就是说劳动先于文学存在,文学的重要起源是劳动。

其次,原始艺术在劳动中产生,是为了劳动的需要。原始人们在劳作时,为了交流信息,彼此之间用各种特殊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意思,后来逐渐形成了语言,语言是劳动交流的需要。不仅是语言,最初的音乐也是为了缓解苦闷无聊的劳作而创作的。发展至如今,许多民乐,摇滚乐等音乐都是人们在从事不同工作时候根据情感不同而创作出来的。《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一段话:“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这里明显地包含了文艺为劳动过程中的产物这一层意思。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产生这些相应的艺术。

再次,劳动是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哲学上有说:物质决定意识。劳动作为一种物质生活,它决定了精神文学的内容。生活劳作激发人们的创作热忱,文学总是反映人们的生活情况,完全脱离生活劳动的文学是不存在的。例如《悯农》就是对劳动的直接描写,体现出劳动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白居易的《炭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也是由于看到炭翁的辛苦劳动而抒发的对炭翁的同情。

第四点是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早期的文学艺术多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这与劳动过程的特征关系很大。人们劳动的动作和被狩猎动物逐渐演化为舞蹈,劳作时发出的口号发展为诗歌,这些口号的节奏,是原始人最初的音乐灵感。不同的劳动特征,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形式。

劳动说的重要意义就是说明了文学的发生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但是,我认为文学的真正起源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劳动只是文学的一个重要起源,而不是唯一的起源,因为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劳动说有对其他起源说的扬弃,把其他起源说的正确观点纳入自身,整合后体现其正确的一面。综上所述,劳动说是文学的重要起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启蒙主义文学对封建政治力量和教会的批评最为鲜明、毫不掩饰、尖锐、彻底。启蒙主义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纲领,即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

启蒙主义文学揭示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对封建政治力量和教会的最明显、毫不掩饰、尖锐、彻底的批判。当我们谈论新古典主义时,我们说,虽然它揭露、批评和嘲笑封建势力和宗教教会的腐朽和黑暗,但它有一个前提是支持王权,赞扬开明君主。激进的启蒙主义者不仅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王朝和教会的腐朽和黑暗,而且明确地呼吁推翻封建王朝。

启蒙主义文学强调理性,但这种理性不同于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时代倡导的理性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启蒙主义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纲领,即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它严格要求将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提到资产阶级理性的审判平台,以确定它们是否有存在的理由。对于与资产阶级理性相对应的情感,它不是约束,而是解放,即解放个人情感。它尊重个人自由和尊严。

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本名弗朗索瓦-马利斯鸠,·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和哲学家。提倡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诚实人》等。

卢梭法国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作家、民主政治家和浪漫主义文学学派的先驱,也是启蒙文学主义的代表之一。主要作品包括《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新爱洛伊斯》、《植物学通信》等。

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律师,是西方国家理论和法律理论的创始人,与伏尔泰和卢梭合称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三位剑客。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学者。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年初中语文必修进阶扩充知识文学常识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祝福:《祝福》写于1924年,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中的第一篇。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年初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必备训练题填空题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19、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与苏轼并称“_________”。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_________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20、关汉卿(字),名一斋,号已斋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21、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主要作品为《震川文集》(有《___________》、《先妣事略》等)。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_________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天文现象是文学创造的重要源泉

全文共 2385 字

+ 加入清单

108.天象是人类最先认识的客观存在之一

除了人体自身的诸如饥饿、疲劳和受到外界刺激感到疼痛等等感受之外,昼夜变化以及由之而伴随的日、月及星星的升落,是人们最先认识的客观存在。作为自然之物而又要力图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人类,从他诞生之日起,日、月、星辰的运行就对他产生了某种功利主义的作用。其行动自然地受到天文现象的制约。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都不仅对原始人甚至对今人的生活与行动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国原始民歌《击壤歌》中写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生动地反应了天文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制约。人们一方面受到天象的制约,另一方面却又对于天象充满仰慕、礼赞与讴歌。我国另一首远古民歌《卿云歌》所云“卿云烂兮,纠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即是最好的例证。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天”,与天文学的“天”存在着某种差别。人们常说:“天要下雨”、“天上打雷”、“天有不测风云”等,其实这里的“天”并不是天文学的“天”。所有前述景象都是地球上大气活动的“产物”。而人们对于“天”的很多概念却来自于它们。特别是对天的恐怖心理多来于此。人们常说的“天气”可能是对于这类现象的概括。用今天的科学划分,它们应属于“气象学”的范畴。当然,它们直接影响到“天象”的观测。天象直接造成人类恐惧心理的事例也不少。黑夜的出现尽管是累见不鲜的,但它往往仍给人们带来某种恐怖之感。日食和月食更给古人大难临头,世界末日来临般的恐惧。彗星的出现,在古代无论中、外都视为不祥之兆。这些感受对于缺乏理性的原始人就已形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其他任何自然现象,能像天文现象那样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生产、情感和思维等活动。

109.天体是民间神话故事的源泉

变幻莫测的天空和气象,刚才万里晴空,转眼间变得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雨交织。这对于原始人类来说是多不可思议啊!他们要对付这些变化,特别是对付那些灾害性的变化,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甚至牺牲啊!正是在这种同类遭到牺牲的恐惧感中,人们产生了对自然的人格化,对它虔诚地加以崇拜。费尔巴哈说过:“唯有自然的变易才使人变得不安定,变得谦卑,变得虔诚。”

不同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不同民族的性格。在历史的黎明首先在中国(黄河)以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在东方以中国文化为典型代表。而西方,人们知道最多的则算古埃及的人民和巴比伦尼亚的人民,主要是靠了希腊历史学家的著作中的记载。在中国虽然也不少改朝换代的事,但基本是一统天下,一言堂。虽然新朝代往往靠揭露旧朝代而夺取天下,但一旦天下已定仍是维护一套老的封建传统。因此,中国文化必然趋于保守,并维护一个永恒不变的最高统治。

中国的天界也是一个以“帝星”为中心、以“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为主干的组织严密、等级森严的庞大的空中社会。中国人的宇宙意识有几个特点:

(1)宇宙万物的本体是天。

(2)天、地、人三界的关系是不平权的。

(3)天是至高无上的。天管地,地管人。而天神之中玉皇大帝是至高无上的。天、地、海中龙王以至冥界的大小事都得由他最后定夺。

希腊人的宇宙意识有些与中国的相反:

(1)宇宙的中枢是奥林匹斯山。

(2)天上的事务由居于人间神山上的神灵管理。

(3)天不是至上的,天、海、冥三界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讲是对等的。在不同的宇宙意识的指导下创造了不同的神话故事。而共同点是大多的

故事是以男女间的爱情为背景的。

在希腊神话中,美女卡力斯托因为与万神之父宙斯媾合而遭到天后赫拉愤怒的报复:母子二人变成了大熊和小熊。宙斯可怜自己的情妇与幽子,偷偷把他们提到天界成了大小熊星座。而盛怒的天后并不甘休。她派出一个勇武的猎人——牧夫座,牵着两只凶恶的猎犬,在后面狂吠,紧紧追赶,使他们疲于奔命,永不停止。

一次,宙斯变幻成美女阿尔克墨涅的丈夫形象,与她发生了秘密的关系,生下赫刺克勒斯。暗中知情的神后赫拉命令两条巨大的毒蛇爬进了孩子的摇篮,但伤心的母亲却惊奇地发现两条毒蛇死在了孩子的手中。后来孩子成长为全希腊最英俊、最雄壮、最勇敢、最聪明的英雄。他战胜了赫拉设在他生活道路上的十二道难关,从而成为希腊神话中最为人传颂的大英雄之一。为表彰他在人间的业绩,宙斯在天上给了他一个光荣的星座——武仙座。还把他除掉的几只凶猛的野兽:墨涅亚巨狮(狮子座)、许德拉九头蛇怪(长蛇座)、狂暴凶残的野牛(金牛座)、巨大有毒的蟹子(巨蟹座)等等,放在边上作为陪衬。

在中国的神话中,则是一些零星的故事。往往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著作中有不同的面貌。如《山海经》说,羲和是羲和国的姑娘,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个太阳。《离骚》和《淮南子》都把羲和当作驾日车的神,这辆日车由六条龙拉着,羲和乘车驾龙载日,匆匆西奔。后来,也有天马拉车载日西行的说法。以后,六龙四马竟变成了三条腿的乌鸦,如《洞冥记》说:“东北有地日之草  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乌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淮南子》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乌,皆死,堕羽翼。”后来,这故事又演出后羿之妻嫦娥奔月的故事。《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是说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以后,他从西王母那里讨到了一些仙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他舍不得吃,要留着跟妻子嫦娥共享,但嫦娥却偷偷吃了仙药飞奔到月宫里去了。而他自己最终也死在了打鬼的“桃棒”之下。到了唐朝。神话又增加了新内容,说月中已长出一颗五百丈高的桂树,有一人叫吴刚,想学仙,犯了过失,罚他砍桂树,但桂树被砍处随即又弥合,因此,吴刚老得那么砍下去,永远砍不倒。后来,他大概也就不砍了,竟酿起桂花酒来了。以至毛泽东写下:“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的诗句。

可见,无论中外,人们从对天体的观测中,由日月和星象的变化,想象出各种动人的故事和浪漫的诗句,构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汉语言的影响力也随之壮大,喜欢汉语的考生想要自考汉语言文学,但是又不知道要考哪几科?

自考科目

科目包括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美学、中国文化概论。选考科目:鲁迅研究、宋词研究、唐诗研究、红楼梦研究、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西方现代派文学、西方文论选读。

汉语言文学自考答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积极自信的心态:踏进考场时,应想到我努力复习了,即使有不会的地方,也是人皆有之。保持了这样积极自信的应考心态,就会正常发挥。

2、卷面要整洁:严格按要求用笔,平常写字潦草的同学要注意字迹清晰。

3、认真检查,不要提前交卷:首先看名字、考号等是否正确;再看是否真正全部做完了试题,切忌丢掉最后一页;如有时间,可进行从头至尾的检查、核对,若只剩几分钟,可选择分数多的或自己把握不大的试题来检查。即使有的科目自己觉得没考好,也一定要坚持考完其它科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基础文学常识必背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36.古称“三教九流”三教指儒、道、佛三教。九流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十家指在上述九流的基础上再加上小说家。

37.爱国诗人陆游是我国历史上留下诗篇最多的诗人,流传诗有九千多首篇。

38.句子从语气和用途上分,陈述句、感叹句、祁使句、疑问句。

39.中国历史朝代:三黄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东本晋,南北隋唐和五代,南宋之后元明清。

40.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之古代官职

全文共 5098 字

+ 加入清单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