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中中国现代史知识梳理(最新20篇)

中国是于1988年开始进行“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的宣传、科普活动,那么,高中中国现代史知识梳理呢?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阅读。

浏览

553

文章

56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

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失误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左”的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

①1959年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

①铁人王进喜;②两弹元勋邓稼先;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④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底)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主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

(2)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后,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1)内容:

①思想: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政治: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出现的新特点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世纪我国外交工作出现的新特点:主动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1、2001年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①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③成果:通过了《上海共识》。

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⑤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我国于1991年加入该组织。

2、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②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⑥采用公元纪年;

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民族团结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民族团结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6.我国促进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1992年,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2.一句话评价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6.我国促进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又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南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十五大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五年计划”时间表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年

为什么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中间有3年的空白时间?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执行期间遇到了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我国经济建设己不能按照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继续发展,国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个方针是1960年8月周恩来、李富春主持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时提出来,经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后来,中央又多次召开会议,进一步制定了一系列贯彻落实的政策和措施,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坚决的全面的调整。到1962年,经济调整工作开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许多方面都出现了迅速恢复的转机。为了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1963年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从当年起,再用二三年的时间,继续实行"八字方针"。在这之后的三年调整时期,除继续改善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之外,着重是加强现有生产能力的填平补齐,并搞好一批设备的更新;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适当组织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65年,原定的各项调整任务均顺利完成,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新的面貌,这就是3年调整时期。也就是为什么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3个五年计划中间有3年的空白时间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意义: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2.发表: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发表。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亚非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2.特点: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3.内容: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4)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一、1.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二、中美建交:

1."小球转动大球"指中美的乒乓外交。

2.建交过程:(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了他,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为"改变世界的一周"。(2)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双方认为:a、要实行_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__,反对__霸权主义_的威胁;b、只有一个中国,_台湾_是中国的一部分。(3)_尼克松访华_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_国际形势__产生了重大影响。(4)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5)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4)1972年9月,中日建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社会主义新中国

全文共 1376 字

+ 加入清单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结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者是彭德怀。

2、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

3、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完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大会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完成后,标着着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6、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违背信义的行为,造成了我国1959年至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7、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6年,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1968年,刘少奇被错误开除出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外逃就是九·一三事件。1976年1月、7月、9月,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

8、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农村的改革是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10、1982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2、1956年,聂荣臻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60年代,中国先后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氢弹,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1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14、1954年,我国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同两国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5、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6、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上海公报。1979年,中国与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7、中国承办亚太地区经合组织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祖国统—台湾、西藏、新疆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⑴古代史:①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④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⑵近代史: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在日本手中半个世纪的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8世纪中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汉藏"和同为一家";

②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

③清朝顺治帝正式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④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⑤1951年底,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除台湾、香港及澳门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展了丝绸之路;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③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④1955年设立新疆自治区。㈣谈谈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第九课改革开放

1.农村改革

(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地点: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改革方式: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乡镇企业:改革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社会制度相同)

(2)开放14个沿海城市

(3)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

(4)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

(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

(1)我国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我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1.一国两制:(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2)含义: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3)地位: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分别是紫荆花红旗、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3)前提:一个中国。(4)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4)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5)日益密切的交往: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民往来以及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文艺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6)有利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背诵及要点

全文共 1466 字

+ 加入清单

一、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到1957年,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二、三大改造

(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个体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56年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合作社。

(2)农业合作社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

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4)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非重点)

1、中共八大,召开时间1956年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总路线:1958年,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由于中国刚转入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59年——61年,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不久取得明显成效。

4、建设成就: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建成了大庆油田,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

5、模范人物:大庆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家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还有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四、文化文革命的十年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内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3、“二月逆流”: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4、1970年——1971年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5、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6、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7、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是从1966年至197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概况

(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年—1952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西藏的土地改革:1959年,西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第十七、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2)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导弹的研制: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4)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神舟系列飞船: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成功地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成功地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

2.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得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提出,邓小平作重要批示,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七个领域,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第二十一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了显示人们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野菜、粗粮成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3.住:人均居住面积扩大了,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4.行: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行乘飞机,私人汽车越来越多。

5.就业:自主择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

6.社会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7.衣食住行等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发展。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第十四课钢铁长城

1.人民海军的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目前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2.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空军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三百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随着科技发展,空军装备了一批新型飞机。

3.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又称为第二炮兵,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等,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我国实行的是科技强军战略)

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最早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共同倡导:1954年,周恩来、尼赫鲁(印度)、吴努(缅甸)。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

(1)召开时间:1955年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者:周恩来

(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的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第十六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1971年10月25日,

(2)相关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内容:

①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②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日建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中美建交

(1)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2)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年2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建交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2001年中国还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这些都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现阶段任何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前提和基础是:

必须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三大改造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三大改造

1.对农业的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时间:1954年—1956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