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尚书第匾额【20篇】

尚书第俗称“五福堂”,在福建省泰宁县城内胜利二街福堂巷,为明朝 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 李春烨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的府第。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尚书第匾额,供大家参考!

浏览

4991

文章

41

篇1:狮山林尚书家庙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山林尚书家庙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狮山林尚书家庙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狮山村,又名宫保祠,系明代南京兵部尚书林瀚建造的家族祠堂,为闽中望族林氏家族“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纪念物。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1987年再次重修。庙为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由门楼、厢房、戏台、回廊、大厅、天井组成,占地669平方米。门楼为牌楼式,檐下用如意斗拱出跳,重檐四坡顶。额匾书:“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门墙上嵌一碑石,上刻:“宫保祠,民国廿九年重修。”门楼内侧至天并设戏台,上覆以木构四角亭。大厅面阔五间,进深用七往,穿斗式木结构,两边设封火墙,门楼右墙嵌立一块高1.4米、宽1.2米的《林尚书家庙记》石碑,碑文记载:“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林文安公归且十稔,积有余禄,遂建祠堂于祖居之东。维正德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是为立春,乃迁主而告之。”庙前有石砌水池,“形如乌纱”。

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狮山村:狮山村是林浦四村之一,有“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之称,古迹众多,涵盖的历史跨度有一千多年,现有的林浦御赐石牌坊 、石拱桥、瑞迹寺的岩刻等现有户数618户,人口2560人,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89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尚书祠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尚书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尚书祠始建于明代,座落于松江境内尚丰村,距松江乡西面22公里。该祠座北朝南砖木结构,有前殿、后殿、厢房、戏台、牌坊、凉亭等占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

王尚书名昭字伯宣,松江矮市人。出身于历代甲等、衣冠相望的湘中右族。明成化五年已丑(1469年)升工部右侍郎,诰封进陛通议大夫。成化十年,迂左侍郎奉旨修治运河及国子监。成化十六年,因治洪水,积劳成疾,卒于故土,享年68岁。皇帝闻讣,异常悲痛,赐碑二座,并在家乡建造尚书祠。十年浩劫,遭到破坏,1994年王氏后裔不忘先祖功德,又筹款重新修复。现在的尚书祠保存着明代古建筑的风貌,有专人管理。祠内环境优雅,古树参天,鸟语花香,荫凉爽人。宏伟的建筑庄严肃静,雕梁画栋,飞云流影,熠熠生辉。云梯似的小道,使人恍入仙境,高耸入云的牌坊犹如云中的南天门,“尚书坊”三个大字闪闪放光。坊上一联“胜迹流光,峥嵘万象;沼山仰止,彪炳千秋”表达了人民对王昭的爱戴敬仰之情。远近民众,为了赡仰先辈容颜,常来祠内凭吊,并求赐福求平安,终年香炎不断,常有应验。

“尚德千秋,书碑携永。”国家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古迹,1996年尚书祠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远近宾客旅游观光的胜地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王尚书墓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尚书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位于临夏市东北郊。庄毅公王竑(1413~1488年),字公度,号戆庵,祖籍湖北江夏,其祖父王俊卿戌边,携眷落籍临夏市。为明朝宪宗年间的兵部尚书,明代即被誉为“世之伟人,国之重臣”、“千古人豪,百世衡鉴”。后人多以“王尚书”称之。其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爱国爱民,力推改革,因怀才不遇,5次-后获准辞官故里。

回河州后,朝廷多次请他出仕,均被婉言回绝,居家23年,经营田圃,教子读书,填词吟诗。王尚书诗作辑有《戆庵集》、《休庵集》等。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农历十二月初三日,王尚书病故,葬于临夏市东北郊。朝廷追赠为太子少保,立祠塑像,谥“壮毅”。至解放时尚残存“尚书墓”,文革中被毁。现已重建,由半球型墓室、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和望柱等组成。

甘肃临夏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解缙巧对曹尚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解缙巧对曹尚书告诉我们:做人要有急智,要懂得机变,将聪明用在可用之处。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解缙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诗,现存诗五百余首。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 解缙之文章雅劲奇古,极具个性特色,政论文直抒胸臆,气势充沛,人物传记叙事简洁,描摹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双池陈尚书宅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双池陈尚书宅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双池陈尚书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双池巷13号,类别为古建筑。

双池陈尚书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墙至照壁外侧,西至建筑外墙外延2.5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

镇海街道:镇海街道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东部,隶属荔城区,东与新度镇接壤,南与凤凰山街道交界,西与龙桥街道隔街相望,北与拱辰街道相邻。面积约7.5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多人。辖7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是荔城区的中心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约7.5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多人。餐饮服务花遍开。 350304001:~001文献居委会 ~002长寿居委会 ~。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工部尚书宋礼墓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工部尚书宋礼墓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工部尚书宋礼墓

类别:古墓葬

时代:明

地址:洛宁县东宋乡马村村北

东宋镇:洛宁县辖乡。1958年设东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9.3公里,面积82.6平方公里,人口2.6万。通公路。辖东宋、贾窑、大宋、小宋、方里、西坞、马村、郭村、聂坟、柏原、磨沟、牛庄、祁家沟、西村、周村、丈庄、杨树凹、王庄、官南、官西、官东、陕庄、丁寨、罗凹、流峪2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机械厂、粮棉油加工厂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六部尚书哪个权力最大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六部尚书表面看是各司其职,品级相当,但实际上也有高低之分,这跟他们掌管的事务分不开关系。基本上自隋唐开始,吏部尚书就一直是六部尚书之首,也就是权力最大的那个。

吏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勋封、升降、调动等事务,除了皇帝钦点的官员,一般官员的升迁调动都要经过吏部的。所以按实际权力来说,吏部尚书是最大的,甚至曾经改称为天官。

户部是替国家掌管财政,支出和收入都由户部调度;礼部是掌管全国教育事务及科举考试,还有藩属和外国往来之事;兵部是掌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关禁、军械、驿站等兵务,不涉兵权,基本上就是后勤;刑部是掌管天下的法律刑狱,不过清朝是三法司制,刑部并非一家独大,因此刑部权力并没有那么大;工部是掌管全国的工程事务,负责兴修水利和重要的土木建筑工程,实际权力和地位在六部当中,是最小最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八百年帝王之都,使其成为八百年科举的中枢所在。八百年间,科举最高等级的考试:会试、殿试,多数都在北京举行。此间在北京考出了约二百五十名状元,近五万名进士,何等辉煌,何等的隆重!遗憾的是,诺大北京城现在除了孔庙中元明清进士题名碑外,其它有关科举的遗迹甚少。现在的北京人,对科举的了解,远不及南方历史文化发达的乡镇的群众了解的多。

当前,解读国学,弘扬传统文化,已被举国关注。为此,我们以展陈众多的科举匾额,宣传科举文化为切入点,让更多北京人在了解科举制度的同时,进一步解读国学,更好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馆共收藏木石匾额五百多方。其中石刻匾额近五十方,数量之多,在国内尚属首家。收藏有明清三十二名状元题写的匾额四十余方,十三名榜眼题写的匾额,十二名探花题写的匾额。年代最久的状元匾为明永乐十六年,距今五百八十九年。收藏的元代科举门,系我馆的镇馆之宝。

景点位置

北京市朝阳区文化新大街

信息来源: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樊家尚书坊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樊家尚书坊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尚书坊,明代建筑。坐落在浙江衢州常山县何家乡樊家村内,系为南京刑部尚书樊莹而立。

该坊系四柱三间五楼木结构牌坊,通高6.50米,通面宽6.25米,柱梭形,夹柱石高大,字牌木刻“尚书”及边款“大明嘉靖丙午(1546)重整”、“乾隆十六年(1751)重整”、“□□丙子科浙江第十名樊莹等”纪文,明间平身科饰两攒,作灵芝状,短柱插拱出三翘饰枫拱,柱脚雕饰仰莲,两次间下檐平身科、柱头科出三踩,拱瓣明显。

该坊时代特征明显,造型端庄古朴,是浙西地区唯一的明代木牌坊。

1986年8月11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县文物部门对该坊作了全面修缮。

2008年11月,常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再次对尚书坊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尚书坊历史原貌得以恢复。

2011年1月7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樊家村:樊家村风景秀美,景色怡人,总人口871人,耕地面积1684亩,共16个村民小组。著名的樊莹墓和尚书坊就是坐落在樊家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杨尚书第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尚书第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杨尚书第位于海曙区石碶街道西杨村后岸自然村,以结构判断,为明代建筑,于民国时曾修缮。主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0.57平方米,合院式,南北中轴线依次:门屋、照壁、正厅、后堂。

门屋为单檐硬山顶平房,面阔三间,为后来改建;庭中有单坡照壁,条石座,青砖墙;正厅为单檐硬山顶高平屋,面阔三间两弄,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前单步后双步。梁枋间饰云板、雀替,雕刻生动精美,次间用中柱,进深八柱九檩,穿斗结构,弄堂进深七柱九檩,穿斗结构;地面均为石质铺地,较规整;前廊两侧开月洞门。后堂为单檐硬山造平屋,现为清代建筑。东侧河边原有其母念佛堂,现废圯。

据《鄞县通志》记载,明代在这里曾出过杨尚书,所以命之。

该第历史悠久,格局完整,虽经多次整修,但仍保明代风格,具有时代特征。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石碶街道:鄞州区石碶街道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浙江省宁波市的南郊,紧邻宁波市新汽车南站,辖区内有宁波国际机场、宁波轻纺城市场,沪杭甬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214省道、鄞县大道、鄞州大道、机场专用公路穿境而过,是宁波市重要的“形象窗口”。街道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9.3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3个居民会、1个渔业社。2005年底,全街道共有常住人口4.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绩溪奕世尚书坊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奕世尚书坊位于绩溪县龙川村龙川溪南岸。奕世尚书坊四柱三门五楼式构造,坊高10米,面宽9米,进深3米,以花岗石为构架,整个框架稍稍向内倾斜,给人以稳重端庄之美感。大额坊上镂刻着“双狮滚球”、“双龙戏珠”、“麋鹿相谐”、“鲲鹏展翅”等鸟兽形状,雕刻精细,形象逼真,有栩栩如生之感。并配以云纹、如意纹等雕饰,更显得威武传神。小额坊上镂刻着楼台亭榭、人物掌故和吉祥戏文,刀法精细,具有较高的雕刻水平。

该坊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62年),具有典型的明代徽派风格。

背景资料:龙川村(现称大坑口)是绩溪最古老的村落之一,也是绩溪胡氏的聚居地。胡氏一族在明代先后出了两个尚书——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胡富、胡宗宪-相隔60年,按照中国古老的习惯,60年为一花甲子,亦即60年为一转之意,奕世系累世之谓,也就是一代接一代的意思,故称两胡尚书为奕世尚书。交

有直达公交车到胡氏宗祠,票价2元。下车后便能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张鸣岗尚书石牌坊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张鸣岗尚书牌坊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鸣岗尚书石牌坊位于万安县窑头乡轸塘村东北路口,红米石结构,门楼式,44E3层,高5米,宽4米,两侧各立一抱鼓石。牌坊的上部两层两面嵌刻着浮雕图案,正面门楣上石质匾额阴刻:“奕世恩纶”4字,右刻“钦差巡抚,江西左副都御史夏良巡按江西监察御史吴达可为”,左刻“万历甲申敕封文林郎湖广襄阳府宜城县知县王寅诰赠中宪大夫大理寺左少卿张尚贤立,万历癸卯秋九月吉立”。牌坊背面门楣上阴刻“两京上卿”,右刻“钦差巡抚江西左副都御史夏良巡抚江西监察御史吴达可为”,左刻“南京太常寺卿张鸣岗立,万历癸卯秋九月吉旦”,下刻“万历癸卯进士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前任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鸣岗”等字。

牌坊系为明代南京刑部尚书张鸣岗及其父张尚贤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历经近400年,浮雕纹损害严重。

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重别周尚书古诗的意思 重别周尚书翻译及赏析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重别周尚书》的译文:阳关与故土相隔着万里的距离,多年不能南归。只有自黄河边飞来的大雁,等到秋天来临时就可以自由南飞。《重别周尚书》的作者是北周诗人庾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重别周尚书》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重别周尚书》的赏析

《重别周尚书》用了借代手法,开头即用“阳关万里道”借指长安至金陵的交通大道,写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便是虚拟的景物,这种带象喻性的虚拟,使诗歌形象的含蕴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庾信与周弘正曾同在梁朝为臣,江陵失陷之日,大批江南名士如王褒、王克、沈炯等,都被俘送长安。560年,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周弘正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的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红杏尚书是指谁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红杏尚书指宋代与欧阳修同时且身居高位的宋祁。因为他写的词《玉楼春春景》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此句有画龙点睛之妙,故同时代的词人张先称宋祁为红杏尚书。

有一位诗人一生写词无数,流传下来的只有七首,其中两首堪称经典,一首使他闻名天下,得到“红杏尚书”的雅称;另一首替他解决终身大事。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红杏尚书”。

详细内容

1

红杏尚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词人宋祁的雅称。他描写春天的词更是为人称羡,其《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尤为流传,“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使全词有画龙点睛之妙,故同时代的词人张先称宋祁为“红杏尚书”。宋祁(998~1062),字子京,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宋代史学家、文学家。他诗词俱佳。其诗内容多为书景状物,文字工丽,描写生动。

2

由于宋祁人生道路无大的坎坷,故其诗罕见送目伤秋之愁,也少有去国怀旧之思,观其《九日置酒》即可见一斑:“秋晚佳境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此诗,一反前人悲秋之感,不作愁语,气局一新。从艺术上看,全诗俊逸晓畅,属对工巧,尤其是末联,给全篇平添喜剧气氛,生活情趣极浓。

3

宋祁描写春天的词更是为人称羡,其《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尤为流传:“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只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顿使全词有画龙点睛之妙,故同时代的词人张先称宋祁为“红杏尚书”。这首词是当时誉满词坛的名作,词中赞颂明媚的春光,表达了春天行乐的情趣。上片写春日绚丽的景色,颇有精到之处,尤其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点染得极为生动。下片抒写寻乐的情趣。全词想象新颖,颇具特色。清人王国维在其著名的词论集《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沈雄在《古今词话》中也说:人谓“闹”字甚重,我觉全篇俱轻,所以成为“红杏尚书”。

4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评《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此首随意落墨,风流闲雅。起两句,虚写春风春水泛舟之适。次两句,实写景物之丽。绿杨红杏,相映成趣。而“闹”字尤能摄出花繁之神,其擅名千古也。由于宋祁此词当时曾引起文坛轰动,加上欧阳修、张先等词坛大家的力举,宋祁在宋代词坛奠定了独特的地位,尤其是“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词成为千古吟诵的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建尚书第旅游攻略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尚书第俗称“五福堂”,在福建省泰宁县城内胜利二街福堂巷,为明朝 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 李春烨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的府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尚书第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福建尚书第介绍:

尚书第俗称“五福堂”,在福建省泰宁县城内胜利二街福堂巷,为明朝 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 李春烨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的府第。建筑布局严谨合理,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居民日常饮水,也使用明代的水井,水井井圈上刻着“隆庆”、“万历”等年号字样。 尚书第里设有蜡像馆、民俗馆。整个府第布局严谨合理,宏伟壮观。

福建尚书第游玩攻略:

交通:从三明汽车站乘车至泰宁县,再转乘当地出租车或摩的到达景区。

景点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08.30-16.30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

当地风俗:三明流传的“偷南瓜”习俗:至今还流传着中秋“偷南瓜”的习俗。这天夜里,男女后生们把“偷”来的南瓜送到当年新婚的夫妻家里,主人必须把南瓜煮熟和大家一起吃,并拿出好酒好菜招待。送瓜者必须把带蒂的那块南瓜留给新娘子吃,因为南瓜蒂象征生男孩的标志。这一天被“偷”了南瓜的人反而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是“有福之人”。美食推荐:夏茂芋包独具特色,名闻遐迩,这同夏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出产的芋子特别嫩有关。

尚书第座西朝东,南北长87米,东西宽60米,占地面积5220多平方米。庭院前的甬道分南北二门进出,北端进门设仪仗厅、接客厅。甬道设五重门楼,全宅门额都嵌有石匾,从南端起分别题刻着“尚书第”、“柱国少保”、“四世一品”、“礼门”、“义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谏”等字样,匾额的枋檩柱头雕刻着各种精巧图案。在门斗的石阶列一对抱鼓石,高2米,宽0.92米,鼓座雕着双狮戏球、云龙、花卉。门墩墙基刻有荷墀托、莲裙座、竹节衬柱等精美图案。

主宅5幢,辅房8栋,分5道门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厅堂、天井、回廊外,有房120多间,全为砖石木结构。主宅每幢均为三进,中厅堂用减柱扛梁造法,木柱粗大,直径0.45米,柱头挑出二抄斗拱撑托枋梁,础石八角形,雕刻着麒麟、锦象、莲瓣等图案,柱础间还垫着雕刻的扁鼓石。甬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岗岩石板铺设,厅堂是方砖地,天井有雕刻的石柱、花架和石水缸。

尚书第所在的胜利二街是城里唯一留存的古街,保存着大片明代住宅建筑群。这里居民日常饮水,也使用明代的水井,水井井圈上刻着“隆庆”、“万历”等年号字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位于番禺区大龙街道大龙村大龙路18、20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东侧大龙小学东围墙边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30米,西至西侧相邻现状道路西边线一线。

建设控制地带:。

大龙街道: 大龙街是番禺区新成立的行政街道。辖区面积24.8平方公里,有12条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4.7万,流动人口16万。 大龙街地理位置优越,西与番禺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桥街接壤,东与广州亚运城所在地石碁镇相连,街内不仅配有番禺汽车客运站,还有多条省市级公路纵横过境,交通运输非常方便。 大龙街二三产业繁荣,有在册登记企业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陈文龙尚书庙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陈文龙尚书庙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文龙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后洲坞尾街。坐北向南,双坡顶,封火围墙。正门横额“敕封水部尚书”,左右小门额“覆忠”、“蹈义”墙基堵石刻“民国十年东西社捐造石基全座”。殿堂面阔五间,深七柱,高6.5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厅正面石廊柱有林则徐手书楹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东西墙尚有嘉庆、道光年间捐资修庙碑刻。戏台藻井移自宁德会馆。

始建于明代,是纪念抗元忠烈陈文龙的祠堂。清道光年间“奉旨重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

1949年后,尚书庙被政府接收占用

1986年达江路整体改造,尚书庙被改为大卖场。

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洲街道: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后洲街道 面积1.02平方千米 人口3.5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3002

2004年4月后洲街道与双杭街道合并后:东接五一南路、瀛洲河中心线;西由通太桥向南沿白马河至白马桥;南至闽江主航道中心线;北至南禅桥道、南祥桥。辖13个社区:~001_江滨社区、~004_安平社区、~006_达江社区、~011_大同社区、~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北京故宫的匾额上错别字为什么一直多年不改?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故宫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人的皇宫,故宫非常大,是当时皇帝,妃子,还有宫女太监们居住的地方,不同的人住的地方也是不一样的,而且,看过一些宫廷剧的小伙伴应该知道,故宫里面的规矩也是很多的,在以前能够在宫廷里生存下去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关于故宫的趣闻还是有不少,比如故宫里面没有厕所,故宫里面匾额上的错别字为什么多年不改?真正原因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北京故宫有很多门,老北京讲内九外七,也就是十六个门,现在还留存着正阳门、德胜门、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门”字都没有勾,是个错别字。还有故宫里面的太和门等等,匾额也没有写那个勾。谁都知道,故宫作为过去的皇宫,是最讲究的,为何让这个错字留到今天还不改呢?

其实这个“门”字,一开始是有勾的,后来删除又恢复,恢复又删除,其间还出过人命,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一开始,秦汉时代,皇宫门字是有勾的。到了南宋,建都临安,是宋高宗赵构当家。他的皇宫有一天忽然闹起了火灾,起因是个小太监打翻蜡烛,烧着了布围,又引着了大殿。赵构就让大臣来查这个案子,这大臣和小太监是亲戚关系,不想他死,就编了句瞎话,说火灾起因在宫门的匾额上,门字有勾,看上去就像柱子着了火,这叫火脚。不关别人什么事。

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可赵构就信这个,传令翰林院,所有带门字的匾额重写,以预防火灾。就这样,南宋宫城的门字都没有勾。

后来元灭宋,不听这一套,宫城门字是有勾的。到了明朝,在南京建都,朱元璋让大臣詹希原写各门匾额。詹希元就按元朝的老规矩,门字都有勾。不料朱元璋疑心重,看见这门字说,门下面有个勾,不是要绊倒人吗?有才学的人都进不来,这是堵塞言路!

听听,这就啥理由。可人家是皇帝,说一不二,倒霉鬼詹希原就这样稀里糊涂掉了脑袋,匾额上的门字就又没了勾。

到了大清朝,北京建都,所有匾额重写,门字再次出现勾。可到了乾隆朝,这位万岁爷爱私访,六下江南,其中一次回宫的时候,看见正阳门匾额上,门字下面的勾,说了这么一句话:朕是真龙天子,从这个钩子下面走过,会不会刮掉龙鳞啊?怎么瞧怎么别扭。

随行大臣心领神会,立即派人把宫中所有匾额重写了,门字下面又没有勾了。于是,这个错别字,就留到了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故宫三大殿的匾额上都是写的什么字?故宫三大殿匾额介绍

全文共 180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故宫,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辉煌历史的见证,是我国明清时期皇帝生活、工作、学习的地方,是一个神圣的地方。那么今天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故宫的知识,那些挂在大殿上的匾额。那么这些匾额都是写的什么呢?有什么意思呢?下面就来了解以下吧。

首先来说的是,紫禁城中心太和殿正中挂的匾额“建极绥猷”匾,太和殿上的是乾隆的御笔,什么意思呢?极:屋脊,栋梁的意思,建极:要建立一个中正的治国方略,绥:顺应的意思,猷:道,法则。所谓的建极绥猷,引申的意义就是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去治理国家。

这个也就说出了当时历代皇族的治国的理想,除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中和殿上挂了一块匾额“允执厥中”匾,这个仍然是乾隆的御笔,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典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典故和来历是这样的,尧舜禹的舜告诉禹,人心是最难测的,道心是最难明了的,只有你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地秉行着中正之道,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允:就是诚信的意思。这让小编想起了原来买过的一饼普洱茶,上面就是这4个大字,允执厥中。那意思就是我们童叟无欺,卖这东西都是好产品。

再往后说,前朝三大殿的最后一殿保和殿了,保和殿上面挂是一块匾额“皇建有极”匾,什么是黄建有极呢?就是由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的最高准则。前面不是告诉你了吗?你要用一个什么样的心去治理这个国家?你要稳定、坚定自己的信念,你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那接下来这个匾告诉你,皇权最大,皇帝说的是最大的。

再往后看,在故宫里边,后朝的寝宫,三大殿之一,有一个叫乾清宫的,上面挂着4个大字“正大光明”。这是顺治皇帝的御笔。但是回头来说,我们在很多的电视电影里面都看到,好多的衙门口顶上都悬挂这4个字,正大光明,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能挂在后宫里的字,为什么还会出现在行政机关里呢?这块我们就得分析一下它的意义了。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边,乾:就是天,乾清宫是皇帝本人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所以乾作为天,它的表现当然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象征着皇权至上,能行天地日月之道。那么至于说它为什么它会摆在普通的衙门里边?我们就得说一说历史的沿革,这句话它不是顺治皇帝原创的,它也是抄的。

这话出自宋代的朱熹,他有一本叫《答吕伯恭书》,有这么一句话:“大抵圣贤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达”。把这个话连头连尾一听你大概就明白了,这代表着一种十分正面的形象。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讲,这是正能量的意思。所以它会出现在衙门里边,审案子的地方,这也不算是用错地方。

因为大人们也把美好的这个话语,当作是自己的座右铭,说我是正大光明的,不过回头再来说时间差也是存在意义的,这是出现在宋代,皇上在他乾清宫写,这个“正大光明”是在明代,明代的皇上管不了宋代的官,所以宋代爱咋写?顺治帝他是管不着的。

交泰殿有一块挂着”无为“这两个字的匾,这个字是康熙亲笔,”无为“非常简单,道家思想的体现,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个康熙帝提这个“无为”,就是想要告诫:后代帝王,要顺应天道,要体恤民情,要与民休息,你不能够搞得太狠,你不能够玩得太过分。

再说这个养心殿挂着匾额“中正人和“匾,养心殿很特殊,清朝自打雍正皇帝之后,他的请功就从乾清宫搬到了养心殿,而这块养心殿当中的”中正人和“的匾,雍正的手笔,他讲的是什么?做帝王要中庸、要正直、要仁爱、要和谐,仁爱和谐放在别的皇帝身上,这可能好说,放在雍正身上,真会让人觉得有一点怪怪的。当然了,帝王对于自身行为准则的一个最高的要求,他是一个希望,这也让小编想到了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名气的人物,他的字也是中和正。

再往下说,到了西暖阁,同样和雍正皇帝有关,雍正是一个很勤奋的帝王,恪尽职守,勤政爱民,西暖阁挂了一块匾额”勤政亲贤“匾,这也是雍正的御笔。这块真能看得出来,雍正先生一辈子对自己都要求非常的严格。

再往后说,西暖阁旁边的一个几平米的小屋,小屋有名堂叫作“三希堂”。大家可能对非常的熟悉,这名字是乾隆给起的,乾隆为什么叫三希堂呢?因为在这儿清朝乾隆皇帝得到了王珣的"伯远帖";连同他已经得到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为三件稀世珍宝。是这么个意思。这个三希还取名为“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户部尚书等于现在的什么官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据资料显示,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和国土资源部部长,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中国古代有许多的官职,如: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那么,古代的户部尚书等于现在的什么官?

详细内容

1

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此职可追溯至汉朝,时有置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财帛委输,即国家财政工作。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

2

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3

官名。其职由《周礼》地官司徒演变而来。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魏文帝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

4

到隋朝改为民部。唐改称户部尚书。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改户部为度支;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尚书为司元太常伯;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为户部尚书。宋、元、明、清沿而未改。

5

户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侍郎掌稽核版籍、赋役实征等会计统计工作。其日常工作有为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草地养马放牧;以电种召佃尽地利;对多年积欠赔累可根据情况给予蠲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