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155

文章

38

篇1:一朝发祥地 三代帝王城 努尔哈赤为啥迁都盛京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着迷的城市,而沈阳便是其中之一。被誉为"一朝发祥地,三代帝王城"的沈阳,曾经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沈阳之所以成为这一地区的重要城市,与努尔哈赤迁都决策密切相关,这一决策改变了整个历史进程。

一、 辽阳与沈阳:两座城市的争夺

辽阳,位于东北地区,历史悠久,曾是东北政治和军事的重要中心。自公元前三世纪以来,辽阳一直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蒙古、朝鲜和大明等势力之间的军事要地。辽阳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

辽阳的历史地位在努尔哈赤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努尔哈赤是后金建立者,他的决策不仅改变了沈阳和辽阳两座城市的命运,还影响了整个我国历史的走向。1621年,努尔哈赤定都辽阳,开始建设东京城(今沈阳)。辽阳刚刚建成都城,而宫殿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许多大臣反对迁都的提议,认为这将是一项巨大的劳民伤财之举。

二、 迁都的决策

努尔哈赤为何坚决要将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呢?这一决策的背后有多重考虑。

1.努尔哈赤认为沈阳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他的统治。沈阳四通八达,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进可攻,退可守,还便于逐鹿天下。沈阳地处水源丰富的地区,水运便捷,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附近的山林和水域也为居民提供了渔猎的机会,足以满足生活的需要。从军事、水运和生活等角度考虑,迁都沈阳成为了明智之举。

2.还有一些风水传说也影响了迁都决策。根据传说,努尔哈赤在辽阳建成都城后,修建了娘娘庙、弥陀寺和千佛寺,试图用这三座庙来压住神龙,以保持龙脉的稳定。这三座庙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没有能够完全压住城市的龙脊梁。努尔哈赤认为龙已经要飞离,最终飞到了北方的浑河之北。为了挽留龙的福气,他决定在龙潜之地重新修建都城,这就是沈阳的由来。

另一种传说称,努尔哈赤曾目睹一只凤凰飞来,随之而去,最终到达了沈阳。沈阳被视为凤凰栖息之地,代表了祥瑞和福气。

三、 量化的选择

此外,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据传努尔哈赤的谋士提出了一种可以量化的选择方法。谋士建议在不同候选城市取同样体积的土,用秤来称量,看哪座城市的土最重。结果显示,沈阳的土最重最沉,成为了最终选址的城市。

努尔哈赤的决策,将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改变了这两座城市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我国历史的进程。沈阳因此成为了清朝的发祥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迁都决策的背后有多重原因,包括地理优势、水运便捷、风水传说和量化的选择方法。这一历史决策改变了城市格局,也让人们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戚继光和努尔哈赤谁更厉害?戚继光打得过努尔哈赤吗?

全文共 1607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大家也知道的戚继光在中国的历史上还真的是很给力的,当然了也是战功显赫啊,但是其实关于他的名气在中国历史上其实不算高的,其实大家也知道,那就是因为努尔哈赤在其中作梗啊,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辩一辨如果戚继光还在的话和努尔哈赤PK谁会更加厉害?谁的军事才能更加厉害,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

如果戚继光还活着的话,努尔哈赤还能那么嚣张吗?

答:其实,只要看看17世纪时,明军面对努尔哈赤八旗军时,那些各种被吊打的惨样,就怎能不叫人怀念,那位打造出铁血戚家军的一代将星戚继光。

甚至可以这样说,倘若真有时光机,可以把十六世纪的戚继光将军“穿越”到六十年后,瞧一眼明军对决努尔哈赤八旗的战况,这位战神恐怕会分分钟气吐血:不是因为战败,而是明军蠢到家的战败模式!

自从努尔哈赤崛起后,万历晚期的明军,与努尔哈赤打过多场惨烈野战,后果一次赛一次惨。好些人惊呼着“八旗满万不可战”,却忽略了明军每次如出一辙的雷表现:每次遭遇八旗军,都是按部就班的挖沟摆阵,朝着八旗军就是一阵猛轰。然后还来不及换弹药,就被人家冲到近前一阵猛打,败得血流成河。

这种奇葩败法,叫好些略懂火器的爱好者,都连呼“为何明军先进火器打不过八旗冷兵器”!个别缺心眼的“专家”,还归罪到戚继光头上。但如果戚继光将军看到这战争场面,必然会当场一声怒喝:火器不是这么用的!

因为,当年他亲手打造的那支戚家军,真正的恐怖之处,不止在钢铁般的战斗意志,更在于严格到极致的战术纪律。尤其在野战之中,不管是早年对付倭寇的鸳鸯阵,还是后来北方练兵时的步骑车协同作战战阵,讲究的就是各种冷热兵器在各种条件下的协同配合。且更有一套严格的战术操典。明军面对努尔哈赤八旗军时,那没头苍蝇乱开火的傻打法,绝非戚家军的风格。

那戚家军的风格呢?可以看看巅峰时代戚家军的作战操典:以“天鹅声”为号令,全军摆开严整队形,敌军零星冲锋时绝不开火,只有在敌人正式进攻时,才以梯次火力层层阻击。且训练有素的冷兵器部队,要随时做好出击准备,场面简直是“仍前放铳,与机、箭相轮,周而复始,务使炮声分番络绎不绝”。不管多么潮水般的冲锋,管保打趴下。

正是凭借这套恐怖战术,镇守北方的戚继光,将昔日嚣张的鞑靼骑兵,打得痛哭流涕跑到居庸关下求投降。甚至晚明努尔哈赤崛起,面对同样有强大火器装备且战力凶悍的八旗强兵,数千戚家军的骨血部队,依然在浑河一战里勇敢亮剑。凭着这严丝合缝的强大战术,竟然硬杠数万八旗精锐,杀得八旗军伤亡惨重。最后还是在明朝叛军与八旗军的合攻下,这才悲壮战败。

也就是说,倘若万历晚期,辽东的参战明军,各个都有戚家军的战术纪律,那么努尔哈赤的起家,后金政权的建立,都将困难万倍。以这个意义说,明末的明军,当时确实需要戚继光。

但是很负责任的说,就算戚继光真正来到了那时,且被赋予了带兵大权,他想扭转乾坤,却也是千难万难。因为,这狼狈到家的明军战场表现,根子上绝非军事问题。

自从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军备就越发废弛,到了努尔哈赤崛起时,明军的严重问题更不止“废弛”,相反只剩下了废。万历中后期,连万历皇帝本人都数十年不上朝,正常国务常见歇菜,就连基本的军备维持,也都变得不靠谱。各支明朝边军,因为缺钱都大量裁撤,装备更换都没影,日常训练更没保障。临时征调的火器兵里,还有五千人开打前根本没摸过火铳,完全是上战场凑数,这样的部队,打出那般“傻表现”,其实很正常。

所以说,面对这样一个因明末怠政懒政造成的烂摊,戚继光纵有回天之力,恐怕也难扭转乾坤。因为明军的军事问题,戚继光生前留下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两本宝典,都早写的清清楚楚。哪怕几百年后,这两部宝典还帮助曾国藩打造出湘军。改革明军战术战力的办法,那些明朝官僚们心知肚明。可是此时明朝烂透了的官场生态,越演越烈的党争,却叫这看似简单的办法,做到却是万难。

以这个意义说,就算戚继光真来到那个时代,最后的结局,甚至可以参考熊廷弼:一腔热血,最终含冤扛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皇太极和努尔哈赤的关系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太极努尔哈赤是父子关系。努尔哈赤被后人称为清太祖,而皇太极则是被后人称为清太宗。努尔哈赤是皇太极的父亲,他们俩是父子关系。皇太极从小受努尔哈赤宠爱,是努尔哈赤最得意、最骄傲的孩子。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人,满族。清朝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通晓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正式起兵,最终统一女真各部。万历四十四年,正式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年号“天命”。赢得萨尔浒战役后,迁都于盛京(沈阳)。率军席卷辽东,攻下明朝所属七十余城。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蒙古大汗,清朝第二位君主。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崇德八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关系,两人究竟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关系?

全文共 4025 字

+ 加入清单

李成梁这个人物很多人应该也是比较熟悉的了,他是明朝后期的一位名将,不过李成梁虽然能力很强,很厉害,但是为人却不怎么样。而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如果不是因为李成梁死了,努尔哈赤根本不敢发动萨尔浒之战,因此明朝也就根本不会灭亡。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有道理呢?李成梁对于明朝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真的能到了阻止努尔哈赤进攻的地步吗?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两人之间又有没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今,很多史料显示,万历二年(1574年)十月,李成梁在攻破王杲的古勒山寨后,王杲“乘隙侥幸逃脱”,却忘了带走努尔哈赤。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努尔哈赤被李成梁俘虏,并结交了李成梁。

这里有一个问题,努尔哈赤被李成梁俘虏了,李成梁为什么不杀他呢?这位以“捣巢、灭之、犁庭扫穴”而天下闻名的将军,他为什么能放这个敌人子嗣一马呢?1、李成梁为什么不杀努尔哈赤

根据史料记载,李成梁之所以没有杀努尔哈赤,是因为努尔哈赤非常机灵,眼看势头不对,他立马装作可怜兮兮的小孩,抱住李成梁的马,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请求李成梁放了他。李成梁见其可怜,没有杀他,反而把努尔哈赤留了下来,让他当了自己帐下的一名小兵。

时奴尔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马足,请死。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卵翼如养子。——《姚宫詹文集·卷一》

原来,李成梁之所以不杀努尔哈赤,是因为脑袋一时发热,他喜欢上了这个孩子。

在史学家眼中,李成梁之所以不杀努尔哈赤,不是因为喜欢小孩,而是有下面这些原因:

第一,努尔哈赤是女真贵族社会的一名成员,家族背景显赫。如果随随便便地杀了,会激起女真人的不满,进而叛乱。

第二,努尔哈赤的爷爷是明朝合格的内奸,在这次围剿王杲的军事行动中,正是这个人带的路,明军才能大获全胜。如果把努尔哈赤杀了,会让他的爷爷觉昌安伤心,徒增无谓的矛盾,所以不能杀。

第三,努尔哈赤是一个合格的人质,李成梁如果把他留在身边,会让他的家族投鼠忌器,无法再起二心,只能继续为大明王朝服务。

第四,李成梁有一个非常长远的计划,他要在建州女真里扶持一个新的领袖。在这些人选中,这个出身贵族,却懦弱无比的努尔哈赤,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人选。

因为上述四个原因,李成梁没有杀死努尔哈赤,反而把他留了下来,从此留在帐下了。

我个人认为,上述这些结论,不太可信。

在当时的情况中,努尔哈赤是一个什么人?他是一个父亲不要、爷爷不爱的流浪崽!如果努尔哈赤有人疼、有人爱的话,他犯得着跑到外公这里,最后被俘虏吗?李成梁杀了这种人,他的爷爷和父亲会造反吗?

至于李成梁慧眼识珠,准备把他培养成为建州女真人领袖的说法,更无从说起。当时,女真贵族遍地都是,李成梁为什么不找一个现成的,非要培养一个啥也没有的小娃娃呢?

除此之外,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明军刚刚攻陷古勒山寨,正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这个李成梁和明军均杀红了眼的情况下,在这个一片混乱、谁也顾不了谁的背景下,努尔哈赤仅仅靠一个“抱成梁马足”的动作,就能够得到“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的结果,这真的可能吗?

如果您不服我的观点,那好,让我们用李成梁的视角,来重新演绎一遍这个故事。

当天战役结束,李成梁高高兴兴进入古勒山寨时,突然之间,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个小孩,这个小孩突破了所有的警卫,直接冲到了李成梁的马下,抱着马腿,痛哭流涕了起来。

看见这个痛哭的小孩后,李成梁啥也没问,就产生了恻隐之心,也不管这个小孩是不是恐怖分子、是不是谁的余孽了。李成梁把这个小孩收入帐下,让他当了自己的一个亲兵。

现在,看出这个故事的端倪了吧。

如今,咱们碰上一个陌生人,都得小心谨慎一番,生怕这个人另有图谋,然而,面对这个陌生人时,李成梁二话不说,直接委以重任,并收之麾下,李成梁的心胸,是不是也忒宽广了点?他不怕这个小孩另有图谋,就是一个刺客,捅他一刀吗?2、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真的见过面吗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商榷一番。实际上,李成梁与努尔哈赤这个见面的故事,也完全真实可信。因为,这个故事有一个前提,一个很少在历史书中被提起,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李成梁早就认识努尔哈赤,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就超出了一般的情谊。根据现在学者肖一山《清代通史》的记载:“努尔哈赤常随祖出入辽将成梁家,如童奴然,成梁亦抚之如子。读书识字,好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十六岁始归建州……”

这段文字,一共阐述了三个重要信息:

第一,在努尔哈赤十六岁之前,他随祖父经常出入李成梁家,且不止一次、两次,努尔哈赤根本不把自己当外人。

第二,李成梁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他将努尔哈赤“视为其子”,可见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第三,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府内做一些书童之类的工作,他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学习深造、钻研我国的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除此之外,由于老在李成梁家混,所以努尔哈赤与李成梁一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明朝官员杨鹤就直言不讳地说道:“如柏(李成梁次子)与奴酋有香火之情。”

总之一句话,努尔哈赤与李成梁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亲。

正是因为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所以在明军攻陷古勒山寨后,面对这个抱马腿的小孩,李成梁才能一眼就认出他,并对努尔哈赤产生了同情之心,最终赦免了他。反之,正是靠这种长期交往、朝夕相处的情谊,努尔哈赤才能在深陷绝境时,采用这种“抱成梁马足请死”的方式,救自己一命。

这种解释,才合情合理。这种解释,才是李成梁不杀努尔哈赤的真正原因。他们之间,早就认识。这,才是历史的真相。书归正传,虽然变成了一名俘虏,再次回到李成梁府后,努尔哈赤的身份已经大大降低,但是,努尔哈赤依旧快乐无比,毕竟在李成梁家的生活,要比之前那种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好得多。

有一些文献说,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府中当人质时,当过书童、侍卫、侍卫长,还持戈上阵,参加战斗,李成梁还亲自辅导他,面授其带兵打仗之道。

在李成梁的辅导下,努尔哈赤的本领与日倍增,以至于在未来的战争岁月里,努尔哈赤的用兵之道中,多多少少会有李成梁的影子。3、李成梁和穆尔哈赤鲜为人知的关系

从历史的角度看,努尔哈赤和李成梁之间,永远有一种难以解释的关系。这两人的行动配合之默契,时间之紧凑,目的之明确,都让人瞠目结舌。

他们中的一个想统一建州,另一个就玩命支援他;他们中的一个想统一女真,另一个就玩命地消灭其潜在对手;他们中的一个想攻击大明王朝,另一个则马上识时务地“退场”。

纵观史料,李成梁一直有一个不会改变的行为准则,那就是——谁强大,就打谁;谁不服,就灭谁!蒙古如此,建州女真如此,海西女真也如此。

然而,在一个人身上,李成梁的这种习惯,却彻底失效了。

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

整整十年,努尔哈赤从一个弱小的部落首领,逐渐变强变大,最终统一了整个建州女真。对于这么一个充满野心的家伙,李成梁却视而不见,这岂不是一件咄咄怪事?要知道,叶赫部刚刚冒了一个泡,就被李成梁胖揍,差点没被揍死!

因此,对于李成梁的这种举动,很多史学家们都使用了一个术语——选择性失明;很多史学家都得到一个结论——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他们就是一伙人!

那么,努尔哈赤跟李成梁真的是一伙人吗?两个字:非也。纵观李成梁的历史,他那一成不变的行为准则,实际上要有一个前提——忠心。对于李成梁而言,强大的人,强大到足以威胁国家的程度,就必须消灭;但是,忠心的人,即使强大到足以威胁国家的程度,也可以保留。

这个逻辑,貌似正确。

在李成梁的眼中,东北一代鼠匪横行,他需要一只完全听话的“猫”,好替自己去抓那些讨厌的小老鼠,而在他眼中,努尔哈赤无疑是一只最听话的小猫。这个“养小猫抓老鼠”的办法,是李成梁一直扶持努尔哈赤,任由其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在很长的时间里,努尔哈赤很好地扮演了“小猫”的角色,并无时无刻地表示自己的“忠心”。万历十七年(1589年),为表示对明朝的忠臣,努尔哈赤二话不说,直接斩杀了不听明朝命令的克五十。这个克五十是何许人也?他是努尔哈赤最好的朋友,甚至比他的亲人还要好!

因此,在明廷的眼中,努尔哈赤斩杀克五十的行为,无疑就是一种大义灭亲。万历十八年(1590年),为答谢努尔哈赤替朝廷讨伐奸孽,斩首了克五十,明朝送给了努尔哈赤一个超级大礼包。这个大礼包包括:

一、晋升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

二、赏赐努尔哈赤代表其身份的奢侈品,蜀锦一匹,上等丝绸两匹,折彩绢三匹,素纻丝衣一套,名贵靴袜各一双;

三、特别恩准开市贸易三天。除了这份超级大礼包外,明朝还特意送给了努尔哈赤一份惊喜。这份惊喜就是——明朝命他进京朝贡。万历十八年(1590年)七月,这是努尔哈赤第一次进京朝贡。虽然在后来,努尔哈赤还要多次进京朝贡,但是,对于努尔哈赤而言,从这一刻起,这个“土锅村民”终于实现了梦想,他将用自己的双眼,去见证那个让自己魂牵梦萦、浮想联翩的京城,并将大明王朝的繁华、富庶,以及它的虚荣、腐败尽收眼底。

也许,努尔哈赤当时的心情,跟千年前的西楚霸王一样,当看见大明王朝金碧辉煌的皇家宫殿、风景秀丽的皇家园林,以及无数璀璨夺目的珠宝后,也会由衷地感慨:“彼可取而代也!”

虽然努尔哈赤有这个野心,但在实现这个梦想之前,努尔哈赤要将这个念头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即使要韬光养晦,努尔哈赤也有很多事情可干。

在京城期间,努尔哈赤坐着自己的四人小轿,他把京城所有的府衙都拜访了一遍。在拜访期间,努尔哈赤也相当会来事,礼物都是一车一车地送,酒都是一壶一壶地敬……按照明史学者孟森的言语,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在这一前提下,明朝官员们集体称赞努尔哈赤,称他为“明朝忠诚的卫士”。若让努尔哈赤镇守建州,那就是第二个“王台”,可保大明边境万年太平。

努尔哈赤的公关能力,真不是一般的强。明朝那帮经验丰富、高智商、高情商的官场老油条,竟然都被他忽悠了。

此等结果,你不服,都不行。这只“小猫”,就是这样的乖巧懂事。然而,虽然明朝官员们被努尔哈赤忽悠了,但海西女真却非常的清醒,这些人清楚地知道:这个努尔哈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努尔哈赤“七大恨”到底指什么?有哪些意义?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努尔哈赤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了,努尔哈赤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努尔哈赤做出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努尔哈赤对清朝的贡献很大,同时,努尔哈赤可以说自己本身也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当时努尔哈赤“七大恨”到底指什么?有哪些意义?具体是怎样的!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胄起兵,统一女真,后又以“七大恨”誓师伐明,开始征伐明朝之路。后来这一壮举在他孙子顺治帝时期实现,“清”入主中原,统一中国。

十三副甲胄是他祖父和父亲遗留之物,以此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落。那么他以“七大恨”誓师伐明,这“七大恨”又恨了些啥你们知道吗?

一恨明朝无故杀其祖、父。“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努尔哈赤的祖辈在明成祖朱棣之时内附明朝,恪尽职守,却无故被杀,成为努尔哈赤起兵一恨。

二恨明朝偏帮叶赫、哈达,欺压建州。之前已经有过协议,设碑立誓,但凡越界者可杀之。南关、北关、乌剌、蒙古等九部联合攻打建州,明朝置之不理。等到建州赢了,迁入内地,明朝又责备擅自动兵杀伐。

三恨明朝违背边境划定协议,强令努尔哈赤抵偿人命。当初双方立界碑“汉人私出境外者杀;夷人私入境内者杀”。

照努尔哈赤的说法是,边境汉人私自出边,挖取人参,断建州人活路。在多次上奏有司责罚却不得回答之后,迫不得已动手杀人。后来新巡抚到了,他派人去送礼,使者反被扣住杀害。

四恨明朝不公,偏帮叶赫。叶赫与建州不合,明朝调解即可,但是却资助叶赫火器兵马。双方都是属“夷”,却偏帮叶赫。

五恨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这就与著名女子“叶赫老女”有关了,叶赫老女就是东哥。东哥不是其真名,为后世人所创,现代有小说也称布喜娅玛拉。

叶赫老女原本与努尔哈赤有婚约,在努尔哈赤迎亲之前,叶赫部却仗着有明朝撑腰,违背盟约,将叶赫老女嫁给蒙古部落。

对此事明朝未做处置,如此夺妻之仇,成为努尔哈赤誓师伐明第五恨。

六恨明朝强占土地,命叶赫部之人退三十里。“我部看边之人,二百年来,俱在近边住种。后前朝信北关诬言,辄发兵逼令我部谴退三十里,立碑占地”。

当时正好是收成之时,明朝却听信叶赫偏言,强令建州退耕种两百多年的土地三十里。后烧毁房屋,使得建州部族子民无房可住,无饭可食。

七恨明朝派遣使者,在建州作威作福。不仅对建州一干贵族污言秽语,好不放在眼里,还欺压百姓。

努尔哈赤凭此七大恨,写反明檄文,正式誓师伐明,开始了对明作战之路。

这七大恨先不说哪条是真哪条是假,但它每一恨直指明朝,又拉起了建州女真对叶赫的仇恨。可以算是非常振奋人心的誓师大会发言了,对于鼓动士兵,提高士气有很好的帮助。

另一方面,每一恨都是对明朝的指责。也将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弱化他臣子反叛君主的色彩。

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就可以看出努尔哈赤不是只知道行军打仗的武夫,各种政治手段玩的还是挺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是什么意思?为何一座北邙山埋葬了6朝24位帝王?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北邙山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这个地方是真的不简单啊,话说这个北邙山前前后后埋葬了6朝24位帝王,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未必这个地方的风水好到无人能比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余昔日曾游河洛,登邙山,览山川人物奇秀,叹造化鬼斧神工。思为一文以记邙山,然俗事甚杂,未尝成篇,每每惭愧之。今日始成,文笔不堪,俗庸风雅尔。

1、地理概略:

邙山地处河南省洛阳市,又称北邙山,位于洛水以北黄河南岸,属于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山脉的支脉,海拔约300米。邙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流势直至郑州左近,全长近100公里。

狭义的邙山则仅仅指洛阳市北的黄河与洛水的分水岭一带的黄土丘陵区,主峰翠云峰,因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而得名。地处洛北,登高览胜,伊洛两川,尽收眼底,故有“邙山晚眺”一景,且地理位置优越,是历代帝王的理想埋骨处,古墓葬数量惊人。

2、名称由来:

据说邙山名称来源于一则神话传说,远古时期,一个道士带着两个弟子在一处仙洞修行,道士从东海捉到一条蟒,便吩咐弟子们将它放在大锅里煮不停的加水添柴,一日道士外出会友,弟子们好奇俗世的食物,便约定下山游玩,于是他们把锅里的水加满,柴也添的很多。

他们下山开心游玩,傍晚时回到家里看到火熄灭了,锅里的水也被蟒蛇喝干了,他们放目东望,之间蟒蛇往东海方向游走,所过之处留下一条黄色的水道,弟子们马上追赶,追了一天一夜也没追上眼睁睁的看着蟒蛇逃进了东海,两人懊恼之余。

道士赶到,说“你们放走了蟒蛇为祸人间,就在这守着水道吧!”,说完弟子们变成了一座山,被叫做追蟒山,后来当地人感觉追莽山不好听,便改名叫北邙山了。这就是民间传说中关于邙山的由来。

3、风水与宗教:

在洛阳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谚“生在苏杭,死葬北邙”这是说北邙山在古人眼中是十分理想的埋骨场所,它横亘在洛阳城北,头枕黄河,背依洛水黄土丘陵带,地势高出黄河,洛水约150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6公里,地形平坦开阔,浅土层渗水率低,土壤黏性好,是十分优越的埋葬地。

古时候,这里树木茂盛,景色优美,依高而葬,伊洛之胜尽收眼底。故有诗云“北邙山上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优越的地理条件十分满足古代的风水要求,为达官显贵争葬,秦相吕不韦,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晋司马氏,东汉光武帝,汉献帝,杜甫等帝王名家都长眠于此!

古代墓葬数以千计,建成有古墓博物馆。这里还是道教的重要地点,相传道家始祖老子曾在翠云山上炼丹,后世建有上清宫,吕祖庵等道家圣地。

4、战略位置:

邙山地处洛阳城北是洛阳城抵御北方敌人的重要天然屏障,与黄河相互依凭,洛阳城北侧几保无虞。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东魏和西魏的洛阳之战,北周北齐的洛阳之战,胜利的一方全都是占据了邙山地理优势的,几乎可以说得邙山者得洛阳。

即便是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面临巨大优势的日军时,占据了邙山地势给予日军沉重打击。邙山的战略优势可见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埋葬虫要埋葬小动物的原因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埋葬虫,又叫葬甲、锤甲虫。埋葬虫是有名的食肉昆虫,在食肉动物、鹰等吃剩的动物尸骨上,它们吃尽最后一点残渣。在食动物尸体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挖掘尸体下面的土地,最后会自然而然地把尸体埋葬在地下,它们也因此而得名。】

埋葬虫

埋葬虫要埋葬小动物的原因

埋葬虫是标准的腐食性昆虫,成虫或幼虫均以动物的死尸为食,连野外的垃圾堆和臭水沟中,偶尔也可以发现前来觅食的埋葬虫。短棍棒状的触角便是它们用来循味找寻食物的嗅觉利器。

埋葬虫在食动物尸体的时候,常群集于鸟兽尸体旁,总是不停地挖掘尸体下面的土地,最后会自然而然地把尸体埋葬在地下,它们也因此而得名。

埋葬虫的行动不敏捷,徒手捉捕并不困难,但是喜欢采集甲虫的生手却常会因此不慎吃亏。这是由于埋葬虫身上原本便有来自食物环境的腐臭,当它一旦遭受骚扰攻击,还会自尾端排出一大堆粪液,散发出更浓烈恶心的尸臭味来驱敌,所以,有采集兴趣的人不能不格外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陕西埋葬了多少帝王?目前为止已经发现42位了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陕西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小编的第一印象竟然是吃面,啊哈哈,其实陕西最让人值得去研究和探寻的事情是帝王陵墓,陕西的帝王陵王真的超级多的啊,多到了多少呢?其实前前后后话说有42位皇帝的陵墓被发现了,这就有点给力了,所以具体到底是那42位埋葬在陕西了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陕西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开源地,是历朝历代皇帝安眠之处。

包括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被称为“十三朝古都”闻名世界。这是一片神圣而又辉煌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记录着中国强大的历史文明。

剧统计,现已发现的帝王陵已达到了42座。1、上古:

黄帝陵: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

炎帝陵:宝鸡市南渭滨区神农乡常羊山。2、周朝:

周文王陵:咸阳市周陵乡周陵中学。

周武王陵:咸阳市周陵乡周陵中学。

周成王陵:咸阳市周陵镇陵照村南。

周康王陵:咸阳市周陵镇陵东。

周穆王陵:西安市长安区。

周共王陵:咸阳市毕塬。

周幽王陵:西安市临潼区代王镇宋家村。3、秦朝:

秦始皇陵:西安市临潼县城东骊山。

秦二世陵: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西曲江村。4、汉朝(十一陵):

汉高祖长陵:咸阳市窑店乡北咸阳原上。

汉文帝霸凌:西安市东郊霸陵原。

汉景帝阳陵:咸阳市素都取张家湾机场汽车专用公路西侧。

汉惠帝安陵:咸阳市韩家湾乡白庙村。

汉宣帝杜陵:西安市南郊杜陵原。

汉武帝茂陵:兴平市南位乡茂陵村。

汉昭帝平陵:咸阳市秦都区大王村与互助村中间。

汉成帝延陵: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马家窑村。

汉平帝康陵: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大寨村。

汉元帝渭陵: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

汉哀帝义陵: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南贺村。5、隋朝:

隋文帝泰陵:西安市杨陵区五泉乡双庙坡村。

隋恭帝陵:咸阳市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6、唐朝(十八陵):

唐朝陵墓中最为著名的,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位于咸阳市乾县城北梁山。

唐僖宗李儇靖陵:咸阳市乾县南陵村。

唐肃宗李享建陵:咸阳市礼泉县北石马岭。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主峰。

唐宣宗李忱贞陵:咸阳市泾阳县黄村仲山上。

唐德宗李适崇陵:咸阳市泾阳县蒋路乡嵯峨山。

唐敬宗李湛庄陵:咸阳市三原县陵前乡柴家窑村。

唐武宗李炎端陵:咸阳市三原县徐木塬桃沟村北。

唐高祖李渊献陵: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

唐懿宗李漼简陵:渭南市富平县长青乡紫金山。

唐代宗李豫元陵:渭南市富平县庄里乡檀山。

唐文宗李昂章陵:渭南市富平县天乳山。

唐中宗李显定陵:渭南市富平县宫里镇三凤村北的凤凰山。

唐顺宗李诵丰陵:渭南市富平县虎头山。

唐睿宗李旦桥陵:渭南市蒲城县丰山。

唐宪宗李纯景陵:渭南市蒲城县三合乡金炽山。

唐穆宗李恒光陵:渭南市蒲城县尧山西岭。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渭南市蒲城县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面。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生物是个坑,埋葬理科生?

全文共 2471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结束了。几天后,所有省市都将进入公布结果的阶段。一旦结果出来,考生和他们的父母将会有一个首要的任务——选择一所学校并申请一个专业。

说到报纸专业,我想知道是否每个理科学生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就是点燃火焰,点亮物理之光;物理是照亮化学道路的一盏灯。化学是通向生物学深渊的道路。生物学是一个坑,埋葬着理科学生。

生物学真的是一个坑吗?它是如何埋葬理科学生的?现在,请允许我,一个掉进生物学大坑的大四学生,为你揭示生物学的秘密。

欢迎来到生物狗的世界(来源:瑞士-澳大利亚留学网站)

生物学专业学习什么?

生物学学生学到了什么?种花种草养动物?年轻人,你太年轻太样了!

根据研究内容,生物学可以分为植物学、动物学和许多其他领域,但在我国大多数高校,这门学科一般大致分为两大领域: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顾名思义,生物科学是解决理论问题,即解决“为什么”问题,而生物技术则侧重于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问题,即“如何使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两个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大部分课程是相同的,除了一些选修课或评估要求。

如果你选择生物学专业,你将学习以下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基本上,任何你能想到的与生物学相关的课程都可能出现在你的教科书清单中。有些课程,你可能不知道它的名字,比如“生物物理学”。猜猜是关于什么的?另外,在高中,你可能只需要学一学期薄薄的生物课本。当你到了大学,你可能要在一个学期内学习几本很厚的教科书,比如“普通生物学”,它的厚度绝不是普通的,还有“生物化学”,它让所有的生物学学生都很兴奋,尤其是王婧妍先生编辑的“生物化学”。第一卷和第二卷合在一起可以被视为学生的噩梦。这没什么,一些老师也可能认为许多版本的教科书有他们自己的优势,所以他们会一次分配许多教科书,带着这么厚的书去上学。你会度过每一分钟,因为赫敏,哈利·波特里的学生恶霸。

但幸运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科书已经数字化,电子教案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你书包的重量。但是...生物学仍然比你想象的难。一个贴心的建议是,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二手书店,里面会有许多以前的老兄弟姐妹出售的旧书。买这些书,不仅价格比新书好,也许你还可以提前看高中姐姐给你的好考试重点,不要太酷了!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许多学生申请生物是因为他们在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很差,但是...抱歉,你上大学的时候还得学习这些科目。高等数学(一种比高中数学更痛苦的数学)和大学物理是许多学校理科学生的必修课。不管你选择什么专业,你都逃不掉。从本质上讲,生物过程是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因此化学通常是生物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你无法逃避。另外...大学语文,大多数学校也会把它作为必修课,更不用说英语了。当你进入大学时,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通常是折磨你的第一杀手!

当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不能逃避任何我没有学好的课程。

生物专业的学生通常做什么?

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能供养年老的老虎、种植灵芝并接触到能杀死人的隐形病毒吗?

基本上没有!

许多人认为生物专业是每天与生物打交道。事实上,生物专业的学生可能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物材料。但是。不要以为国家不知道你的小想法,他们已经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来阻止你。

事实上,保护你比阻止你更好。虽然当你进入生物学时,你会学到很多关于生物学的知识,但是要把你所学的应用到实践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一定在高中就知道有一种叫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细菌。为了防止其伤害他人,必须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中进行相关研究,并且必须及时清洁实验设备以防止泄漏。然而,当涉及到实际操作时,如何隔离它呢?如何消毒?怎么做?还有其他预防措施吗?在你熟悉这些知识之前,你永远不会被允许独立操作,更不用说随心所欲地玩耍了。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生物学,任何一门科学专业,不管它宣传多少,现实生活比你想象的更无聊。在前两年,你可能会花一整天的时间在课本上,偶尔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实验。到第二年年底,你可能有机会加入老师的实验室,开始你的实验生活。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高年级的兄弟姐妹的领导下接触到一些基本的实验材料(同时,你会被他们骂:笨死了)。只有到了第三年或第四年,你才能独立进行一些危险的实验。

简而言之,三句话,科学专业,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成都傅锐生物工程公司实验室化学品闪爆(来源见水印)

我能发明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并获得诺贝尔奖吗?

是的,但是你必须坚持工作很多年。

许多人报道生物学,并有揭开人体奥秘和拯救世界的情结(事实上,这是医学专业人士的工作)。虽然生物学也研究人体的奥秘,但它更理论化。

我相信很多人在你上学之前一定告诉过你“科学研究之路非常艰难”。但是说实话,科学研究的道路比你花三天时间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难。特别是,它涉及微观方面,如操纵细胞和修饰基因。如果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在你取得显著成就之前,你遇到的成功之母几乎可以从山海关到达嘉峪关。

改变世界真的不容易。除了建议你多学习,坚持学习,我没有好主意。

生物真的有坑吗?

最后,让我们回到文章的开头,“生物学是一个坑,埋葬理科学生。”

为什么生物是一个坑?这与多年前的国家宣传是分不开的。许多年前,这个国家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个句子没有错。随着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如何生活得更好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这种需求下,生物专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然而,这种快速发展也为生物专业带来了太多的人。现在,这些人已经进入了毕业和就业阶段。因此,在生物专业人才市场中,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是,许多学术上不成熟的人无法获得理想的工作,因此他们会感到被困。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专业,如果你不能做好,你肯定会被淘汰,但是生物学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多的人会被淘汰。说生物学是一个陷阱只是因为你不够好。因此,如果你真的对选择生物专业感兴趣,你必须更加勤奋,让自己变得更强。

来吧。青少年!

资料来源:搜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陵里埋葬的是谁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高陵是曹操的陵墓。

曹操墓指的就是安阳高陵,在距离曹操王都邺北城西大约十二公里的地方,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根据《三国志》等史料所记载,曹操于220年的时候逝世于洛阳,其灵柩就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全长近六十米。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较窄处宽19.5米,东西长18米,墓圹面积接近400平米,整个墓葬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甬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曹操,沛国谯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以及诗人。根据《三国志》里面的记载,在公元二二零年的时候曹操卒于洛阳,在埋葬的时候没有封土建陵,也没有金玉器物,更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祭祀的殿堂,墓葬极其简单,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变化,曹操的墓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2020年8月,曹操高陵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已进入文物布展阶段,并将其打造为三国文化遗址公园,成为研究三国文化以及汉魏历史的重要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与太子偷情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努尔哈赤为何隐忍宠妃与太子偷情

这应该是真的,因为在历史上一直都会有着详细的记载,但是努尔哈赤这始终选择隐忍并不是特别宠爱妃子,而是因为家丑不可外扬,毕竟这个太子是合法的继承人,不想因为这件事情就导致父子关系决裂。

一、身边妃子告状

身边有一个妃子就告诉努尔哈赤,阿巴亥有了外遇。努尔哈赤一开始根本就不相信马上,就派人去调查,发现自己宠爱的妃子果然和人偷情。偷情的人确实有一些不简单,居然是自己的太子,这确实有一些麻烦,因此努尔哈赤就只能够告诉妃子,一定不要说出去,等到自己找到证据之后一定会收拾两个人。

二、努尔哈赤心中万分的难受

当时心中会觉得有一些难受,但是整个事件都会有一些不对劲的地方。这个妃子之所以能够得到情报,原来是两个宫女在吵嘴的时候不小心说漏嘴的这种事情,真的打死都不可能会说,这两个宫女又怎么可能会说出来呢?再说如果两个人真的打算偷情,又怎么可能会曝光,必然就会做好保全措施,不会被大家轻而易举的发现,所以这件事情有蹊跷。

三、最大的获利者是皇太极

有许多人都会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阴谋,整个事件最大的获利者就是皇太极。皇太极的亲生母亲死后之后,皇太极并不受到父亲喜欢,相反阿巴亥的儿子更受父亲的喜欢。皇太极会认为就是因为这一个人才会导致自己备受冷落,从此之后可能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位置,很有可能皇太极发现了两人偷情的事情,然后偷偷的秘报。但是家丑不可外扬,努尔哈赤在知道之后也无非只是流放了事,没有想到皇帝,居然还会遇到这等无奈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康熙的陵寝真的在深水潭里?康熙为什么要把自己埋葬在深水里面

全文共 178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康熙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十分的有趣,话说他也挺有意思的,他在死后好像把自己埋葬在一个深水谭里面了,那么有的网友也就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啊?下面我们不防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公元1722年12月20日(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久的帝王——康熙皇帝病逝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卒年69岁。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其子雍正皇帝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葬于今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之景陵。

景陵位于遵化清东陵孝陵(其父顺治皇帝之陵)之东1公里左右。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开始动工,至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工程全部告竣,前后用时达十五年之久。

景陵是入关后清王朝在东陵建造的第二座帝王陵寝。其建筑规模比孝陵稍逊,建筑样式大致参考孝陵,但局部细微之处又有所不同。

同其它皇陵一样,景陵的选址也是慎之又慎!

因为在封建帝王看来,帝陵陵寝选址的“风水”好坏不仅关乎皇家自己的家族兴旺,亦直接对江山社稷产生巨大影响。

由于清东陵所在的陵区是顺治皇帝钦定,按照中国古代「子随父葬」及「昭穆之制」的原则,康熙皇帝陵址的选择也必须是在遵化昌瑞山一带,且离自己父亲的孝陵亦不会很远。

同其他大多数古代帝王一样,康熙皇帝陵寝的建造也是其在位时既已开始。

初康熙皇帝命选陵大臣为自己在昌瑞山寻找万年吉穴之处。

后大臣们在距离孝陵东侧一公里处,经堪舆大家的精心甄选,为康熙皇帝寻得一“风水”绝佳之地。

选陵大臣回京复命,康熙皇帝听完奏报后便接受了此选址的建议(也有说法是,康熙皇帝为防万一,曾亲临自己陵址处考察,然后才做出最终决定)。

(清东陵各帝陵分布)

关于康熙陵址的选择,民间还有一种神秘传说。

即康熙派出选陵大臣赴东陵为自己寻觅陵址所在地,后选陵大臣发现今景陵所在地是一块难得“风水”宝地。

此地山峦起伏,草木丛茂,松柏长青,是建陵的上佳之地。然而事事难全,此选址初有一瑕疵。

其瑕疵就是陵址划定区的中心位置有一方深水潭

当地百姓讲“深水潭的低部和昌瑞山对面的龙门口地下有一个巨大通道以水相连,故水潭经常有蛟龙出没。且每遇大旱,人们便会来到这里设香案摆贡品求雨,屡试不爽,十分灵验。”

于是选陵大臣便将此地情况上报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听后大感惊奇,便亲往勘之。康熙皇帝初见此潭后一言不发,且在此地暂住一晚。第二天便宣布此地为自己万年吉地的建造之处。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陵寝动工之日,该深水潭中的水突然只剩下一半。如此一来,修造陵寝的工匠们大喜过望,便将其余半潭水顺势清理了出去,这样陵寝便正式开工。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种民间传说,且没有任何可以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事实上,陵寝选址最怕建在低洼地带!因为皇陵需要建设规模宏大的地宫,在低洼地带建设地宫无疑是自找难堪。

设想一下,低洼地带由于容易渗水、存水。如此一来建造好的地宫不久即会“水漫金山”。

在这样的地宫中存放帝王的棺木,其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古代修造帝王陵寝除了“风水”方面的考虑外,其余最重视的就是排水,其次就是土壤成分。

我们知道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之所以没有在清东陵为自己建造陵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雍正皇帝发现清东陵所在的昌瑞山地区土壤中砂石成分居多故渗水严重。

若是在此地建造地宫直接后果就是,地宫建成后不久即会被渗水侵入,且由于土壤中砂石含量巨大,故很容易造成已建成的地宫发生变形。

考虑再三,雍正皇帝断然拒绝了选陵大臣们的建议改选其它地方。

现在来看雍正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康熙皇帝的景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都出现了地宫严重渗水的情况,有些棺椁甚至直接飘浮在地宫当中。

所以说题干所叙述的康熙皇帝景陵建造在深水潭中是一个错误的伪命题!

去过清东陵景陵参观的朋友都知道景陵是依山势所建,所以根本不会存在什么深水潭!但即便如此,由于地宫排水系统没有处理好,致使地宫渗水仍然非常严重。

(空中俯瞰康熙皇帝景陵)

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一生功勋卓著。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治理黄河为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现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尊称“千古一帝”。

然而康熙皇帝精心为自己挑选、建造的陵寝却并没有让自己安眠于地下。而是先后遭遇军阀盗掘,致使地宫一片凌乱,自己及后妃的尸体时至今日仍然被侵泡在冰冷的地宫渗水当中。这不得不令后世唏嘘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在辽东崛起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是大明皇朝内心觉得愧疚,第二是皇帝的态度影响到大臣,第三是皇帝根本就不在乎。大明皇朝会认为,努尔哈赤之所以会成长,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实力强大,而是因为自己的扶持。如果自己选择放弃扶持,这就意味着一事无成,而这种骄傲自大,才会造成后期的结果。

1、内心感觉到愧疚

大明皇朝在剿灭边境时,不小心杀了努尔哈赤的家人。所以在这一个阶段可能就会心存愧疚之心,在看到努尔哈赤崛起之后,自然就会比较纵容。努尔哈赤当时在知道自己的亲人被杀之后,马上就质问大明皇朝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亲人杀害。大明皇朝自知理亏,只是很可惜,人死了不能够复生。只能够选择补偿努尔哈赤。比如,就会将他称之为龙虎大将军,每年都会丧失很多。

2、皇帝的态度导致大臣不敢多说

大明皇朝在历史上可以一直屹立不倒。这些大臣显然也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再好的大臣也没有办法低的挡住奸臣的挑拨。在这种情况下,也导致大臣根本就不敢去提边境的问题,如此一来必然就会导致努尔哈赤快速的进入到发展的阶段。

3、皇帝根本不在乎

大明皇朝因为不小心将努尔哈赤的亲人杀掉,但是大明皇朝却始终选择偏袒。这也是为什么努尔哈赤在灭掉敌人之后,大明皇朝还是选择扶持选择纵容。努尔哈赤一直都会利用这些丧尸,然后去发展属于自己的部落,最终将自己的仇人给杀死,获得了第1次的胜利。

后期就逐渐的创建女真族,大明皇朝认为之所以会如此的崛起,是因为自己的扶持,所以对于一个需要自己扶持的小部落,又怎么可能会放在眼中?接着在快速发展时已经是大明皇朝做没有办法抵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努尔哈赤最宠美妃为何被勒死殉葬?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为何被逼殉葬

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那个时候女人的地位本来就比较低,难免就可能会成为权力的工具。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的乱世枭雄,努尔哈赤就是其中的一个。作为一个枭雄,自然就会有很多的妃子,而其中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就是阿巴亥。

因为长得非常的漂亮,而且也会特别讨人喜欢,因此很快就成为了大妃。这在当时也是非常少见的,在成为宠妃之后一直都留在努尔哈赤的身边。在成为腾飞的20年时间内,努尔哈赤一直都非常的喜欢,而且也拥有了很多的孩子。这就好像是寻常人家的幸福家庭一样,就好像是普通的夫妻能够拥有很多的孩子,一直以来相处的都非常的幸福,得到了无数人的喜欢。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女子能够有效霸占丈夫长达20年的宠爱,这也就意味着是一个有心机有手段的人,肯定不是一个如此简单的女子。因此看尽繁花万万千的努尔哈赤也终于知道,这个女子的魅力在经过相思的煎熬之后,必然就会把冻结将近一年左右的阿巴亥,恢复原先的位置,然后让女子留在自己的身边。

可是后来努尔哈赤突然的死亡,阿巴亥马上就站出来,去宣读临终的遗言。可是多尔衮,这一帮贝勒哥哥们马上就安排了一出闹剧,让阿巴亥殉葬,轻而易举就能够打发这个女子,从此之后只能够选择留在努尔哈赤的身边。

在看到这里时我们也会知道,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悲催的女子,虽然说有手段有智谋,但是很显然,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好的作用,最终就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更是成为了权力的工具,只能够就这么失去自己的性命,让人觉得非常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西安韩森寨坟中到底埋葬的是谁?揭秘西安韩森冢

全文共 132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西安,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文化古城,曾经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是作为都城的。就在如今西安城东长乐公园东门外,有一处韩森冢,这里埋葬的是谁?众说纷纭。根据此,这块地方取名“韩森寨”,高22米的韩森冢占地60多亩,传言这里秦汉时期便有村庄,明朝在此屯军,故称“寨”。

1、韩信墓。汉初大将韩信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楚王,后有人揭发其叛乱,贬为淮阴侯,到长安任职,后刘邦外出打仗,韩信欲夺取宫廷,被人举报,萧何和吕后在长乐宫将其逮捕,因刘邦之前承诺“三不死”,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金属兵器不死。故吕后将其关在一个黑布笼子里吊起,宫女用削尖的竹子刺死了他。根据传说,死后埋在西安城东,“韩森冢”谐音便是“韩信冢”。

2、太医韩森。当地传说,古代在西安城东,有一位名医叫韩森,济世安民,深得百姓爱戴,死后埋葬于此,但名医韩森的故事在史书上并未记载,况且从韩森冢的封土来看,巨大的封土告诉后人,墓主人肯定是王侯级别,太医韩森的说法不准确。

3、皇孙冢。汉武帝晚年发生了一起“巫蛊之祸”,酷吏江充陷害太子刘据行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刘据恐惧,起兵造反,遭到镇压,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自杀,刘据的儿子刘进被杀,刘据的孙子刘病已流落民间,后来几经周折,刘病已阴差阳错当上皇帝,将父亲刘进夫妇重新安葬,当时称为“皇孙冢”,后讹传为韩森冢。

4、秦庄襄王墓。“奇货可居”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商人吕不韦资助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异人后来回国做了秦王,就是秦庄襄王,他有个名垂青史的儿子秦始皇。清朝乾隆年间,陕西有一位巡抚叫做毕沅,这是一位热爱考古的巡抚,在韩森冢立下一块石碑“秦庄襄王墓”,保留至今。

5、军事制高点。1914年,冯玉祥第一次来到韩森寨,为了不扰民,在这里搭起帐篷过夜;1921年,冯玉祥率军与陈树藩在韩森寨激战,冯玉祥的部队在韩森冢上架起炮弹向城内攻击;1921年8月,冯玉祥到韩森冢植树。1926年北洋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时,效仿冯玉祥,让他的炮兵阵地设在韩森冢上,向西安城内攻击。他的司令部,就设在韩森寨。

6、到底墓主人是谁?长久以来,关于韩森冢的墓主人身份议论纷纷,甚至有学者提出,韩森冢根本不是陵墓,就是一处秦汉时期的建筑遗址。2011年起,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韩森冢就行了勘测,发现此墓为“亚”字形大墓,主墓坐西朝东,这就能基本确定为战国时期的秦王陵墓,并且还发现周围有小的陪葬墓3个、陪葬坑2座。

7、哪一个秦王?秦国至商鞅变法后,迁都咸阳,此后秦国君主的陵墓多分布于咸阳、芷阳及骊山北麓。这片地域包括今天的韩森寨,目前战国时期的秦王陵很多已经确定,而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父亲秦庄襄王的陵墓仍有争议。韩森冢是秦孝文王或者秦庄襄王的陵墓可能性更大。

8、现在与未来。虽然进行了勘测,但按照我们国家的规定,王侯级别的陵墓,只能抢救性发掘,而不能主动发掘,目的在于保护文物,所以,韩森冢是哪一位秦王或者王族的大墓依然没有确切的答案。

如今的韩森冢早已不是西安的制高点,但因宽敞的地方,以及独特的形制成为很多人踏青、游春、晒娃的地方,这个喧闹的城市一角,成为特别的存在,抬头时,看云,低头时,看路。淡泊宁静,自然从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盛宣怀死了之后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盛宣怀其实是真的给力的,在清朝是真的混得风生水起的,李鸿章对他的评价都高很多了,所以这个人不简单的,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个盛宣怀死了之后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生于江苏常州,逝于上海的盛宣怀,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着 “中国商父”之称。李鸿章对他的评价是,“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三次参加乡试均榜上无名,干实业步入仕途

盛宣怀曾于1867、1873和1876年参加乡试,但均榜上无名。“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自感于与科举绝缘后,转而埋头干实业。这一转身,不仅成就了一个商业奇才,更令其在各领域上创下了多项“中国第一”。

如,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主持修筑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师范班……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自强、求富、创办新式学校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兴起。1873年,盛宣怀被李鸿章任命为轮船招商第一任会办,兼管招商局的漕运揽载事务。

上任后,盛宣怀提出,“中国官商久不联络, 在官莫顾商情,在商筹国计”,主张“集商本以商办”、“官任保护”,从而达到“官商一体”。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由“官办” 到“官督商办” 的体制转换。

盛宣怀墓地史籍不见记载,但最终得以考定

亲眼见证了清朝覆灭和民国建立的盛宣怀,于民国五年(1916年)四月二十七日病逝于上海。由于史籍不见记载,关于盛宣怀死后葬在何处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在1992年,苏州留园修了一个盛宣怀墓,以至于后来都以为盛宣怀是葬于苏州。

过去对于盛宣怀葬在何处不明,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在去世时,已是民国五年,清朝已不复存在,更别说清代的史官会对其进行记载了。而作为清朝遗老,虽资产庞大,去世时都又逢江阴黄山炮台兵变。时局动荡之际无法及时安葬,其灵柩在苏州留园一放就是三年。

正史不见记载,并不见得盛宣怀之墓就成了不解之谜。其实,早在1932年,教育学家王维屏就在他的著作《徐霞客之故乡》一书中,就有提及盛宣怀墓就在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墓的附近。

书中记载,徐霞客墓西行,“道多分岐,主干难辨,行者每入迷途。故非土人不易行,非白昼不易通。行二里许至老阳岐,青松翠柏,浓林茂密,清末盛宣怀之墓在焉。”

专家经实地考证后确认,盛宣怀墓就在江阴市马镇

曾有专家提出质疑,盛宣怀是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为何不葬在武进而选择马镇?但是如果从地理位置上看,武进东邻江阴和无锡,南则连接宜兴。据武进龙溪《盛氏宗谱》记载,江阴与武进原属一府两县, 地望连成一片 , 盛氏在江阴有田产。

其中,在马镇老阳岐就有八十余亩。盛宣怀的祖先就选择这里作为墓地。另据《民国江阴县续志》记载,“盛海宁州知州隆及子湖北盐法道康、桂阳直隶州知州庚墓在马镇老阳岐 ”,且在附注上更有,“武进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之祖父及父、季父葬于江阴因附及之。”

换言之 , 盛宣怀的祖父盛隆、父亲盛康和叔父盛庚均葬在这里,马镇老阳岐是盛氏祖墓所在地。《盛氏宗谱》中明确记载,盛宣怀墓位于徐霞客墓以西二华里的地方,坐落在老阳岐盛氏祖坟东首 ,是一个与妻董氏及妾刁的三人合葬墓。

另据《盛氏宗谱》记载,盛宣怀生前甚重视马镇的祖墓,曾多次携子回到马镇祭祀和扫墓。在《盛氏宗谱·卷十六·莹墓志》中也有,“老阳岐先莹东首,十四世清封光禄大夫杏荪公一穴(丑山未向兼良坤分金)、清封夫人赠一品夫人董夫人、清封夫人刁夫人。”的记载。

关于夫妻合葬,宗谱记载,“董氏早亡,葬于祖坟,刁氏后故,由于其治家有方,盛宣怀之父盛康特许以正室之礼,葬于祖坟。”而盛宣怀在马镇落葬的情景,据有关专家在1994年的实地考察中查明,当时在江阴马镇周围数十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回忆或知道起马镇有 “盛家坟” 或 “盛家大坟”。

都墓中死者叫做“盛杏荪”,而不知道这其实是盛宣怀(盛宣怀,字杏荪)。据老人们回忆,当年送葬规模空前,路上车马如云 , 河中格帆罗 列 ,引来了四面八方的群众观看。这也进一步证实,盛宣怀确是葬在江苏省江阴市马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努尔哈赤真的是病死的吗?揭秘努尔哈赤真正的死因

全文共 1461 字

+ 加入清单

在明朝时期,对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实行了“分而治之”的政策。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就曾在女贞地区建立了卫所。在明太宗时期,女真纷纷依附,由此可以看出当年大明王朝是非常强大的。

努尔哈赤原本就是明朝“建州卫”的地方官。“建州卫”是明朝最早建立的女真卫所之一。努尔哈赤的工作,便是对明朝“征调惟命”,以及“朝贡以时”。明朝统治者希望努尔哈赤成为一位“不侵不叛之臣”。

一代枭雄努尔哈赤——从小部落的酋长一跃成为大金国的“英明汗”

我们都知道,努尔哈赤的野心不仅于此。他虽然没有公开反明,并且同明朝保持着朝贡的关系,但是他作为女真部落杰出的领袖,满心所想的都是发展和统一。

我们都知道,女真散落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各地,部落很多,习俗也不尽相同。在努尔哈赤行动之前,各部落征战不止,互相劫掠。事实上,广大女真人内心强烈希望能够结束这样混乱的局面。

正因如此,在努尔哈赤大力招抚女真的政策推动下,许多女真部长前来“归顺”。努尔哈赤先统一建州,次及海西,逐步扩张其势力。建州女真的统一,其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为统一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和东海女真诸部奠定了基础,也为向明朝开战做了准备。随着军事、经济实力增强,努尔哈赤迅速崛起称雄。

经过多年征战和尽力招抚,努尔哈赤统一了各部女真,并且聚集了相当数量的蒙古人、汉人。至此,努尔哈赤从小部落的酋长,一跃成为大金国的“英明汗”。

努尔哈赤建国后不久,便以“七大恨”为由,向明朝发动进攻。所谓“七大恨”,其中心思想便是怒斥明朝对女真人的歧视,以及发泄他的怨愤。“七大恨”是讨伐腐朽的明王朝的檄文,也是激发满族人民反抗明朝贪官污吏的号召。

次年,明为了消灭后金,调兵十余万,分四路直指赫图阿拉。可想而知,此时女真部落无论是在兵力还是在军事装备方面,均处于劣势。但努尔哈赤沉着应战,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仅用五天时间就取得了关键战役——“萨尔浒之战”的胜利。

此次战役改变了辽东的军事形势,成为后金与明兴衰的转折点,明朝从此由战略进攻而转入防御。努尔哈赤经过短暂的休整,便率军连下辽阳、海州、盖州等七十余城,基本上占领了辽东地区。

其后,努尔哈赤进攻宁远,却遭遇了“滑铁卢”。明将袁崇焕拒不投降,他采取“凭坚城,用大炮”的防守策略,以逸待劳,击彼之短。在他的坚决抵抗下,努尔哈赤屡攻宁远不下,军队伤亡惨重,最终败退沈阳。宁远一战,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的神话就此终结,“唯宁远一城不下,遂忿恨而回”。由此可见,这一战对努尔哈赤的打击很大。

努尔哈赤的死因,被朝鲜人公布

一代枭雄努尔哈赤含恨而终,死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长期以来,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学界议论纷纷。

根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的记载来看,努尔哈赤是病死的——“帝不豫,诣清河温泉沐养……大渐,欲还京……八月十一日庚戍时崩”。意思是说努尔哈赤先是身体不舒服,去泡了一下温泉之后感觉好一些,但最终还是病逝了。

根据记载,朝鲜翻译官韩瑷来明时,正巧见到了袁崇焕,袁崇焕很喜欢他,便将他安置在自己身边,因此韩瑷得以亲眼目击“宁远之战”的全过程。这一战结束后,袁崇焕曾派使者向努尔哈赤“致歉”:“老将(努尔哈赤)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袁崇焕)”。此言嚣张至极,可见,袁崇焕实际上是在冷嘲热讽,目的就是在心理层面再次打击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先已重伤”,现在又受到精神打击,最终“因满恚而毙”。也就是说,由朝鲜人的记载来看,“炮伤”加上“恚(恼恨)”,才是努尔哈赤的真正死因。用今天的网络用语来说,就是袁崇焕的“物理攻击”加“魔法攻击”,杀掉了努尔哈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底有多难 浴血奋战四十余年 终于成王霸之业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大清王朝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团队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他在漫长的四十余年征战中,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海东女真,最终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脱离大明朝廷,开始了一段割据东北的历程。他的崛起充满传奇色彩,背后是艰辛的奋斗和智慧的谋略。

1. 努尔哈赤的家庭背景在他的崛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出生于建州左卫一个奴隶主家庭,爷爷和父亲都曾担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这个出身背景为他的崛起提供了奠定基础,而且他曾是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部下,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这些经历和背景为他的领导能力和军事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明朝对女真的统治政策为努尔哈赤的崛起创造了机会

明朝实行“分而治之”和“以夷制夷”的策略,让女真各部互相攻伐,以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然而,努尔哈赤的崛起却打破了明朝的算盘。他首先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然后征服了海西女真的九个部落,并最终统一了海东女真。努尔哈赤通过吞并和征服,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统一全女真做好了准备。

3. 努尔哈赤的领导能力在历次战争中得到了展现

萨尔浒大战是他的重要战役之一,明朝派出47万大军,以四路进攻后金。然而,努尔哈赤巧妙运用兵力,集中兵力进行分割消灭,最终在战术上战胜明军,杀伤了约5万人,改变了后金和明朝的力量对比。

4. 努尔哈赤的胜利不仅来自于军事智慧,还有他对政治局势的敏锐把握

他通过征服海东女真,统一了女真族内部,为后来的政权稳定打下基础。他还迁都沈阳,占领了辽东的核心地带,为后金的发展奠定了地理基础。

努尔哈赤的一生是漫长而充满波折的征战历程,从25岁起兵,到68岁病逝,他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战斗。他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他的勇气和智谋,还有他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洞察。他的崛起,不仅是个人的英雄史诗,更是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历史的转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诸英是努尔哈赤最看重的接班人,为何会被赐死呢?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为何被杀?

诸英性格相对来说比较残暴,而且和老臣之间有一些不和,这就导致努尔哈赤只能够选择放弃这个儿子,然后将这个儿子处死。努尔哈赤与诸英的关系其实很好。一直都很好,只是很可惜,根本就跟不上变化,可能是因为生长环境的缘故,因此就导致性格比较自私,比较残忍。

在代理管理军务期间和许多的老臣结下冤仇,努尔哈赤一直都会比较看重自己的大儿子,也同样会给出很多的机会,就是希望能够让他成长。但是很显然这个儿子并没有让自己满意,反而还让自己特别的失望,虽然好像处理政治这一方面是比较有能力的,但是为人的态度很差,完全不懂得尊重,作为一些老前辈怎么可以承受被晚辈藐视呢,因此自然就会让这些老前辈觉得有一些不满。

努尔哈赤幽禁诸英,甚至让赶紧悔过,可是却始终不悔改,最终导致被处死。和老臣之间的矛盾早就已经被看在眼中,可依然还是希望儿子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然后却并没有处理好,更是进入到更加激烈的阶段,无奈之下就只能够去做出一个选择。在被幽禁期间同样不思悔改,也许在他的心中完全不在乎这所有的一切,但是在父亲的眼中则认为早就已经失去了分寸。

诸英的死其实与努尔哈赤,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个父亲,根本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让孩子经常性在战场上生长,这也不至于会导致自己的价值观出现明显的变化。另外也是因为当儿子和这些大臣出现矛盾时,根本就没有做好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诸葛亮埋葬的地点有被发现么?诸葛亮坟墓疑点揭秘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死后为了防止仇人破坏自己的坟墓就下令让四个人抬着自己的棺材,只要绳子断了就就地埋葬。但是这几个人好像并没有完全按照诸葛亮说的来做,而且更是连位置也没有记住,所以导致后人也一直不清楚诸葛亮被埋葬的准确地点是哪,或许以后也都永远发现不了了。当时刘禅如果聪明点就应该早点想个办法做标记,以诸葛亮的地位后人没办法祭拜还是比较可惜的。

对于读过《三国演义》的人,相信对诸葛亮都很熟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于是孔明先生便开始大展手脚

刘备去世几年后,诸葛亮便开始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结果由于不管大小事都管,每天饮食很少,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坟墓被人盗掘,嘱咐刘禅在他去世后,让四个身强体壮的士兵把棺材抬着往南走,等到绳子断了的时候,停留下来的那个地方就是坟墓所在地。

四个士兵抬着诸葛亮的棺材,走了一天一夜,绳子都还没断,于是商量了一下,便把诸葛亮就地掩埋。

严刑拷打下,得知真相的刘禅十分愤怒,以欺君之罪直接将他们杀了。刘禅不问四个士兵诸葛亮究竟埋在哪里。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诸葛亮到底埋在哪里,成为了一个历史未解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