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阆中永安寺大殿(优秀20篇)

西安和阆中都是闻名胜地,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西安到阆中的旅游攻略,希望大家会喜欢。

浏览

362

文章

175

篇1:昭仁寺大殿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昭仁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仁寺位于陕西省长武县东街。

昭仁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是玄宗李世民称帝后,为纪念在高墌(今长武县)与薛仁杲作战阵亡的将士而建立的寺院。寺院内现存的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内无柱,为四根角梁挑起的梁架叠栱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仅见的一例。山门、碑亭、东西厢房均是后来所建。寺内尚存唐碑一通,名“豳州昭仁寺碑”,由朱子奢撰文,传为虞世南书丹,笔力刚劲,流畅有力。全碑共有3000余字,保存基本完好。(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位于潮安区古巷镇永安村,年代为1925-1949,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20年4月16日,永安寨(潮安革命活动旧址)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巷镇:古巷镇地处韩江西部的丘陵及半山区地带,全镇地域面积62平方公,地型复杂,东北、西北部高,西南部低,三面环山,东北、西北部为山区,中部是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地区。主要山峰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其特点是峰高谷深,起伏大。山脉分东西二支,各有大小、高度不等的山峰几十座。以北部茅顶岽为区内最高点,海拔324.5米。是古巷与登塘、田东的交界。南部为平原地区,地形自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张碧云寺大殿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小张碧云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子县小张碧云寺大殿为宋代建筑,是“三普”中新发现的珍贵文物,被国务院直接列为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位于长子县城西北约5公里的小张村中,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大殿、东西配殿和厢房等殿堂15间,其他建筑已无存。

碧者,绿也;云者,指庙宇建筑结构布局严谨,手法苍古,从远处看整个庙宇呈繁体的“云”字,碧云寺因此而得名。碧云寺分上院、中院和下院三部分。以“碧”观之:下院有古槐1株,高五丈多,其粗14人方可合抱,从春到秋,遮天蔽日,满树碧绿;中院有巨柏5株,挺拔苍翠,终年碧绿。以繁体“云”字观之:碧云寺正殿为“云”之头上一横,引路及石阶为“雨”之一竖,地藏殿与西厢房为“雨”左边之一竖;上院矮墙与东边关圣殿与西厢房为“雨”之横折竖,引路两边之四株巨柏为“雨”之四点;中院南边石阶东侧的巨柏为云之一点,矮墙为“云”之点下一横;下院西边的送子观音殿、舞台、耳房为“云”之横下之撇折;庙门为“云”之最后一点,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繁体“云”字。如此匠心独运,富有创造,游人观后,无不赞叹不已。

碧云寺上院有正殿三间,为木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开间较大,出檐深远,檐下斗拱疏朗,规制严谨,角柱升起,檐角翘起缓和,给人以雄壮稳定之感。四椽袱贯通前后檐外制成华拱,梁架结构规整紧凑。正殿内正中为地藏菩萨像,慈眉善目,凝视远方。西边为老子,东边为孔子,又称“三教堂”。东西神台上立着十八罗汉像。西南角上有一和尚像,传说是建庙老僧的包骨像。正殿顶棚绘有壁画,隐约可辨“喜鹊登梅”“麒麟献瑞”“龙凤呈祥”“百花争春”,其画风线条流畅,庄重典雅,神形兼备,技艺高超,画墨传神,给后人留下了宋时期社会的审美观念,体现了它珍贵的历史价值。

2013年5月,小张碧云寺大殿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武平永安桥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武平永安桥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武平永安桥位于龙岩市武平县中山镇新城村。旧称通济桥。始建不详,清康熙年间(1708~1722)在原址重建木桥,后毁,清道光八年(1828)王穆堂曾孙王启图等兄弟将其母祝寿礼金捐出,在此重建石桥。桥全长113米,宽3.7米。石砌舟形墩,七墩八孔,孔跨10.9米。两侧石栏高0.7米。中间桥拱两面嵌“永安桥”石匾,其它桥拱两面嵌“母命继志”石匾。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城村:新城村地处中山镇东北方向,特色产业为烤烟、仙草种植和养鱼,全村总人口2453人,共有21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全村土地约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55亩,林地面积7300亩,全村劳动力1500人。2012年全村生产总值4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500元,村财政收入16.5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汤帝庙大殿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汤帝大殿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元

地址:博爱县城南孝敬乡东王贺村

汤帝庙大殿始建于何年已无可考,据现存碑记记载“相传建自鞑王”,原有大殿,拜殿,厢房,山门等。清康熙年又重修,50年代初被拆毁,现仅存大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灰筒瓦覆盖,斗拱有些腐朽,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大殿廊下现存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8年)重修碑记一通,记载了重修情况、李闯王曾驻扎过庙内以及蝗虫遮天蔽日侵食庄稼等情况。

汤帝庙大殿是比较纯的元代建筑,斗拱和木结构建筑艺术较高,时代风格突出,对研究元代建筑艺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博爱县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安行怎样收费 永安行收费标准讲解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永安行怎么收费?永安行是一款共享单车出行软件,不少伙伴出行都有用到,但是也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永安行怎么收费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永安行收费方式介绍

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的35000个公共单车服务站的700000辆公共单车。

具有扫码租车、站点车辆信息查询、个人骑行记录查询、个人碳积分查询和个人碳交易等丰富功能。

小编经过了解,永安行租车收费标准是一个小时内免费试用,超过一个小时按照每小时1元钱收费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阆中古城古建筑群

全文共 184 字

+ 加入清单

阆中古城建筑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古城古建筑群(阆中市)

1.李家大院

保护范围:南至武庙街街心,东、西、北以围墙为界。

2.孔家大院

保护范围:北至白花庵街,东、南、西以围墙为界。

3.马家大院

保护范围:北至笔向街,东、南、西以围墙为界。

4.张家小院

保护范围:东至双栅子街街心,南、西、北以围墙为界。

5.水码头客栈

保护范围:北至下新街,南至阆水中路,东、西以围墙为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真寺大殿遗址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清真寺大殿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真寺大殿遗址

清真寺大殿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大北街中段,清代。建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坐西向东。原建筑面阔三间10.2米,通进深五间14.85米,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现已无存,遗址东侧另建一新大殿。殿内存光绪十九年(1893年)“永捐铺房”碑1通及光绪年款“至诚无息”、“心维清真”、“覆帱恩深”、“大道惟一”、“明经堂”、“清真古寺”等匾额共6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阆中古城自驾旅游攻略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国土面积1878平方公里。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栏中古城自驾游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阆中古城景点攻略

锦屏山风景区

景点介绍:古称阆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人们通常都叫锦屏山。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句“阆中盛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即指此。值得推荐的是傍晚在八仙洞前俯瞰,嘉陵江绕流如带,古城楼台掩映,阆中全景尽收眼底。

门票:25元

地址:南充市阆中市江南镇锦山路

交通:在张飞大道乘1路公共汽车在锦屏山站下,下车右拐步行5分钟即到;也可以坐杜家客栈前的码头轮渡过去,仅需1元,但是船并不多。

东山园林景区

景点介绍:东山园林地处古城阆中东侧嘉陵江岸大像山,由大佛、状元洞、白塔三处景区组成。现有古建筑群多处,如大佛殿、大像精舍、诗圣堂、拂云阁、将相堂、香城宫等许多人文景观,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的窗口。

门票:大佛寺10元,白塔2元,状元洞4元

地址:古城阆中东侧嘉陵江岸大像山

交通:乘2路公共汽车到山脚下

滕王阁

景点介绍:玉台山滕王阁为李元婴在公元662年接任隆州(今阆中市)刺史期间亲自督建,作为“宴饮歌舞、狎昵厮养、田猎游玩”的场所。此阁是一座唐代风格的歇山式双垂檐屋顶的古典建筑,气势宏大。阁前耸立一石舍利塔,呈鱼状,高8米,建造于公元4世纪,比滕王阁早200多年。现已开辟为滕王阁公园。

门票:10元

地址:阆中市城北3.5公里处

交通:乘1路公共汽车终点站下,前行50米,在“苍溪21KM”的公路指示牌处右拐,步行5分钟

天宫院

景点介绍: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晚年先后来阆中定居,在这里择地观天,著书立说,死后也都埋葬在这里,天宫院为纪念二人而建。这里地形像一顶王冠,四周有九条山脉朝向,叫做“九龙捧圣”。袁天罡墓所在的观稼山,据说像一只麒麟,前面的圆形山岗即是太阳,叫做“麒麟奔太阳”,李淳风墓所在地是一个圆形山包,像一颗珍珠,两边山脉则似两条飞龙,叫做“二龙戏珠”。

门票:40元

地址:阆中城南20公里

交通:阆中客运中心有班车发往天宫院,每天五班8:00、10:30、13:30、15:30、17:30。

巴巴寺

景点介绍:“巴巴”是阿拉伯语“祖先”或“祖师”的意思。阆中巴巴寺原名“久照亭”,富有浓重的伊斯兰色彩。从巴巴寺街西头踏石级上行百余步,便可见一道山门。山门上“久照亭”,“真一还真”两道匾额,赫然入目。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巴巴寺不仅是伊斯兰教圣地,而且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及其特色砖雕的一颗明珠。

门票:免费

地址:阆中市城区东郊蟠龙山南麓蟠龙路9号

交通:阆中汽车站往东步行约8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沃洲山真君殿大殿、配殿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沃洲山真君殿大殿配殿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沃洲山真君殿,清代儒、道、佛合揉的道观建筑,主奉祀北宋宗泽。位于大市聚镇溪东村。

沃洲山真君殿始建年代不详。明称石真人庙,《成化新昌县志》已有述及。《万历新昌县志》载:“在沃洲。殿宇巍峨,神灵赫濯,秉香执烛者络绎不绝,朔望愈盛,为新邑之冠。”清代屡作修葺,清雍正、同治年间重修,光绪年间重建。20世纪80年代仅存光绪年间重建的大殿及雍正时的太岁殿、同治时的观音殿。1991年起,由文物部门主持按原样修缮,并重建山门、后殿,修旧如旧,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

大殿坐北朝南,三开间,通面宽14.75米,通进深13.54米,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式,前廊卷棚轩,檐檩前伸加斗拱;后槽出单步,九檩四柱。次间穿斗式,九檩六柱。单檐硬山顶,设封火墙。木、石柱兼用,垂云纹石雕柱础,覆盆式磉墩。上、下金檩之间用花篮式悬柱做法。明间檐柱为圆雕盘龙石柱,龙上凤下。石雕深浅三层,石龙口含滚动圆珠,玲珑剔透。柱顶立尖咀雷公、持镜电母;柱身龙凤间隙错落有致地安插了八仙过海、风神雨师及鱼虾等水族,刻画细腻,形象逼真。金漆木雕大多以透雕、浮雕手法,有机地装饰在卷棚、梁、枋、楣、架头、斗拱各个部位。题材有《三国》、《岳传》等战争场面,以及“九狮捧绣球”、“凤凰牡丹”、“松鼠拖葡萄”等,栩栩如生。两侧墙上砖雕有12幅《三国》、《水浒》等人物故事及花卉图案,古典高雅。大殿的枋、楣、檐口、过道的墙上还有“封神榜”、“击鼓骂曹”和“三战吕布”等图案,十分精湛。殿前左、右侧砖砌塔式炊经炉各一座。东为同治间建筑观音殿,西为雍正时建筑六十甲子殿。2001年按清式建筑原样修复了戏台,重建了中殿。

主殿祀真君大帝,由宗泽神化而来。宗泽(1060—1128),宋抗金名将。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元祐进士。历任地方官,有政绩。在北方极有威信,他联合“十字”军,提拔岳飞为将,屡败金兵。宗泽由于在朝廷备受压制,忧愤成疾,发背疽连呼三声“过河”而卒,死时尚不忘收复北方山河。宗泽风范,高山仰止。有《忠简集》传世。

沃洲山真君殿主体建筑布局完整,大殿、配殿集新昌古建筑之大成,其木雕、砖雕、石雕、彩绘、壁画无不精美。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大殿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大殿

大寺占地面积5186平方米,庭院式建筑,西面大殿是寺院主体建筑。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坐西向东。面阔五间,由前殿、川亭子、月台三部分组成。平面呈凸字形,前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飞檐脊兽,雕梁画栋。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大殿后部伸出上八下四的重檐八角亭,与前殿相连,俗连“川亭子”。大殿始建年代无考,建筑专家们从遗存的建筑装饰判断属于清代乾嘉年间所建。

与市区其它清真寺不同的是,陕西大寺大殿系中原地区古代传统砖木结构、琉璃瓦顶的建筑风格,坐西向东,高达十余米。大殿前部为单檐歇山式,用40根朱红色大柱支撑梁架,美观而有气势。拱门上,刻有《古兰经》文,其刻工之精,令人赞叹。后部为望月楼,乃阿訇登临观看月亮出没,宣告斋戒的场所,为上八下四的重檐式八角亭。这种建筑形式在新疆十分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崇福寺大殿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崇福寺大殿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寺大殿位于晋源区晋祠镇天龙山圣寿寺内,年代为明。

崇福寺大殿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镇:太原市南郊区辖镇。1958年设晋祠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0.8公里。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晋祠、索村、东院、长巷、南大寺、北大寺、花塔、赤桥、西镇、杨家村、小站、小站营、王郭、南张村、新庄、东庄、东庄营、万花堡、三家村、野庄、牛家口、青阳河、窑头、下石、吴家峪、三泉头、五坡、明马、新建村29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安霞鹤生态农庄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永安霞鹤生态农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永安霞鹤生态农庄离永安市区仅3公里,交通便捷,九龙溪畔,青山环绕,全村总面积7428亩,林地2380亩,山、水、林、田宛如画卷,自然景观资源丰。86户人家基本住上带庭院的“别墅”,房屋间距大,中心公园小而精,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内沿风水林建设的休闲步道,采用青砖、卵石、碎石铺设,沿途别具心裁地设置利用废弃轮胎、水管和木头制成的景观小品,乡野情趣跃然于眼。

作为全省宜居环境建设行动中100个美丽乡村试点村之一,永安市对其作了精准定位:利用霞鹤村优越的区位和土地、生态优势,充分挖掘“山水、村落、文化、生态”等旅游资源,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把霞鹤村建设成为文化之地、体验之地、颐养之地和生态永续的公园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洪山庙大殿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洪山大殿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洪山庙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只乐乡后杜村,是现存较为完好的明代洪山庙遗存,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洪山庙大殿座北向南,大殿东西长9.30米,南北宽7.15米。

洪山庙中所供奉的为宋代中州神医洪山真人,故名洪山庙。洪山真人本姓顾,原籍河北,生于宋代末年,曾举进士,因感天下纷争,世事变乱,吏治腐败,不堪其扰,于是远离尘世,隐居密县大隗镇洪山。期间,有感于当地牛马牲畜常为疫病所困,死病无数,于是究心医学,初则医兽,医名日盛,久则乡里贫病之人亦委求疗医,遂成良医,远近求治者日众。

真人医名远播,曾奉御诏为宋太后诊病,有起死回生之效,后又被召为京城兵马疗疾,无不获效。皇帝赐其金锦而不受,获封为护国真牧灵应真人。因久居洪山,百姓亦俗称为洪山真人。后仙逝于洪山,遂葬于此。乡人为感念真人救死扶伤之恩,于元代初年在洪山真人居处建庙立祠常年祭祀。

由于洪山真人生前医术精妙,乐善好施,德施行教,深受敬仰。传说逝后又曾多次显灵,为信众消灾避祸,因此神威大振,清明时节前来祭祀者络绎不绝,于是日渐形成了大规模的清明庙会。四方信众朝拜洪山庙,每年清明时节祭祀洪山真人,求医拜药,兴起了影响深远的药材交流大会,遂之把洪山药王信仰传播到了四面八方。

外地香客为了方便祭祀洪山真人,自明代开始,纷纷在自己的家乡建起了洪山庙。明清时期,洪山庙已遍及豫东、豫南各县乃至省外。其中,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只乐乡后杜村的洪山庙,是现存较为完好的明代洪山庙遗存,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殿柱形制:原应有柱子16根,系“墙倒屋不塌”建筑。改硬山后,现能看到柱子10根,中间8根前后对照,形成一个规整的明间。檐柱与金柱相距75厘米,中间以穿插枋相联。梁枋形制:为重梁起架。大梁长4.20米,二梁长2.10米,瓜柱高1米。二梁至脊檩有两弧形叉手,中立一柱。七路檩,檩下有枋。从脊檩到梁柱之间形成一个覆斗式明间,非常严紧。金柱纵横各有枋承托。无天花板和藻井,属“彻上明造”。殿内原塑洪山神像一座,高过二梁。扒神像时,“信子”上有“永乐七年塑”字样,据省古建筑专家鉴定,系明代建筑,对研究古建工艺有很-价值。1963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醴泉寺大殿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醴泉寺大殿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醴泉寺大殿

时代:元

地点:洋县磨子桥镇磨子桥村

保护范围:东至檐水向东12米处,南至檐水向南24米处,西至檐水向西30米处,北至檐水向北4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檐水向东40米处,西至坡根,南、北同A区。

2008年,醴泉寺大殿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磨子桥镇:磨子桥镇位于汉江河南岸,距县城4公里,总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25740亩,其中水田16140亩,旱地9600亩。全镇辖26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8349户,30936人。2004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3483万元,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2.24亿元,财政收入12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 全镇农业上已形成菜、果、烟、药、畜五大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安金线莲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永安金线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安,中国金线莲之乡。当地金线莲素有“金草”、“神药”、“药王”等美称,其味甘性平,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平衡阴阳、生津养颜、调和气血等功用,入肾、心、肺三经,能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千百年来,在民间广泛使用,对各种疾病疗效显著。据历史考证,永安明清时代就有用金线莲入药的记载。

永安小陶、洪田、上坪、青水、安砂等乡镇均有野生金线莲。永安民间采摘金线莲作药引,源于明清。据宁洋(现小陶镇)一带村民传说,道光年间,宁洋桐林有一富豪得一怪病,遍访名医诊治均无效。某日,一长工告知宁洋有一神医曹四公(注:道光《福建通志》里记载此人)能治百病,于是择吉日请神医就诊,神医观辇,指“派青草”,(注:民间巫医求神问药的一种,南方一带流行)于是将辇轿抬到村外涧边,将临近的青草一种一种地问,当问到一株金边小叶植物,只见其叶脉金黄且略带紫红,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于是掷茭确认,无误,即连根挖出带回做药,连服三次,富豪怪病痊愈。此后,这种金边小叶植物便被当地村民视为神药,叫作“金草”、“神药”。在民间中口口相传。然而,村民们在采摘时难以辨认,于是请教曹四公,四公言:此药植株矮小,叶面呈紫色,有金黄色的脉络相连,就叫“金线连”。

传说光绪年间在永安天宝岩有一农夫患重肺疾,一天疼痛难忍,他挣扎着到一涧边将一株有金黄叶脉的植物咽下,也许是吉人天相,他生啖这种植物后减缓了疼痛。而后,他一发病就采摘这种植物生啖,数周后他的肺病好了。后来他把这种植物带下山出售给当地的药店。经药店老板辨认后确定此药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金线连”。

明朝永安著名中医赖沂就用金线连为药引治疗小儿惊风,清代乾隆年间大湖名医赖绍禧精于外科,将金线连用于消炎镇痛之药。

在西医传入永安之前,中医是唯一的医疗手段,用青草药治病居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永安大药房“德和堂”就有收购金线连。德和堂生意兴隆且常与外省药房交往,当时由永安笋帮商贩将当地金线连贩运到上海出售,为了与其它地方的药材区分开来,药房就将这种金线连称为“永安金线连”。明民国时期,永安名医聂诗增、聂景山均有采用金线莲作为药引,其药方所列即为“永安金线莲”。

据《永安市志》(1994年中华书局出版)记载:1960年第一次开展中草药普查,永安查出中药160多种,珍稀品种中就有金线莲。1985——1987年12月第三次普查,估测全市中药资源产量为6500吨,其中珍稀品种有金线莲。由于金线莲稀少,其收购价格比其它青草药材要高出许多,因而,永安小陶、洪田、上坪等乡镇的农民多有采摘出售。

上世纪60年代,永安医政部门组织农村赤脚医生培训,在其培训材料《农村赤脚医生实用手册》中就有记载永安金线莲的药用功能。60年代中期,永安医药公司就有收购金线莲干品。70年代,唐山发生大地震,组织各地收购草药,就有永安金线莲。

上世纪末八十年代末,出生于永安市小陶镇山区农村的洪田镇经济作物站技术员管其宽等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裕、林坤瑞等合作完成了省科委立项的《名贵药材金线莲人工栽培》课题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金线莲产业化生产指明了方向,而且积累了第一手资料。2007年,永安市黄泥家有限责任公司,向被称为下一个“冬虫草”的金线莲人工组培技术进军。

近年来,永安市0实施“生物医药”工程,为了充分发挥永安金线莲产业的优势,把种植金线莲作为发展生物药业产业的重点项目来抓,拨出专款支持推广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产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在满足当地人们消费的同时,外销量迅速增加。为了保证金线莲的品质,销售专业户开始采用进行包装,并标以“永安金线莲”的名称进行销售,“永安金线莲”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阆中陕西会馆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阆中陕西会馆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公园路49号,又名西秦会馆,原本为古三元宫。修建于清代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现为阆中蚕种场。会馆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成纵轴布局,穿斗木结构,单檐歇山式,额坊象鼻斗拱,琉璃筒瓦屋面,雕梁画栋,青灰土墙;会馆为前殿、正殿、后殿,共1000多平方米。前殿为门殿,单檐歇山式建筑,共三间,88平方米。中间为宫门与通道,左右为钟鼓楼与戏楼。门前一对雄狮高踞石台。出前殿100米便是中殿(正殿),面积357平方米。殿顶拱形曲面与斜面梯次交叠,曲斜交接处双檐下另起一平直水槽衔接整体,简繁有致,富丽恢宏,技艺精工。屋脊有大铜鼎一尊,象征神权至高。大梁-有修筑时间文字。天花板上有藻饰彩绘百余幅。正殿再前30米便是后殿,其间以廊坊旱船相接。正殿两侧接耳房,共537平方米。

保护范围:南至大门外公园路,东、西、北至围墙外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佛山寺大殿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佛山大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王庄村南王庄学校内。建于明成化年间,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258年)重修。原有舞楼、山门、中佛殿、后佛殿,东、西厢房等6座,现仅存后佛殿,坐北朝南。该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为单檐悬山式建筑,其檐下明代构件较多。前檐下保留古代彩画,栩栩如生,极为珍贵。另外,殿内还保存一通清代重修碑,该建筑式研究古代地方建筑的实物资料。

轵城镇: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坐落在历史悠久的古轵国遗址上,总面积 147.6 平方公里,辖 72 个行政村, 8 万余人,是该市第一人口大镇。东与孟州市搭界,西与济源市承留镇接壤,南与黄河小浪底枢纽工程相望,北与济源市区融为一体,镇区距市委、市0行政区仅 2 公里。境内丘陵和平原面积各半,耕地面积 11 万亩。焦枝铁路、 207 国道、济焦、济洛和正在修建的济运高速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安古城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永安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永安古城

永安古城在门源县城西南方向,距浩门镇50公里。永安古城始建于1725年,这一年是清朝雍正三年,是清代著名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所建。该城南北为438米,东西为353米,城墙高7.3米,厚6.7米,有腰楼2座,炮台8座,城下壕沟深1.6米,东西两门原各建有门楼,永安河经城西由北向南流。从城东南看去是九道岭,岭上有伊斯兰教拱北;城西是西凤山,山头有烽火台,山中有山洞5个,俗称仙人洞,相传是当年道人们的修身之地。城北所依的,就是叠云翠嶂,苍茫无际的祁连山。

从1725年到1928年的200多年间,这里商贾云集,成为繁华的商贸重镇。清光绪年间,门源属大通县,当时有个县令叫贾勋,他最喜欢五言诗,有一次他到门源来检查工作,写下了一首叫《从北大通到永安城》的诗,赞美了从浩门镇到永安城他所见到的风光物产:

一出红山堡,

荒凉野井添。

猎场沙草乱,

牧地雪花粘。

田鼠踪弛迅,

山羊角挺尖。

刀旗光耀处,

壁垒想森严。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8年),人称“尕司令”的马仲英围攻河州兵败,西窜途中因血屠湟源县城,被国民军追剿,为躲避剿杀,他于同年三月逃至永安城,又对永安城进行了血腥的屠城并大肆掳掠,而后西窜。繁荣了几百年的永安城因被马仲英杀成了一座空城而废弃。永安城不但是门源县、也是青海省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古城。近年来,许多电视剧组曾选此城为拍摄外景,拍摄了许多电视电影。电视连续剧《格萨尔王》的一部分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据传,曾有人在雨过天晴时,在这里看到过海市蜃楼的幻境,幻境中,一队穿甲戴盔的人马在激烈厮杀,难解难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安徐氏宗祠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永安徐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永安徐氏宗祠,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中。据题记,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4平方米。祠堂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歇山平顶,前出廊。

祠前有花栏墙,古松树4株。门楼一间,仿木结构,硬山顶,正面额题“徐氏宗祠”,背面书“不忘远”。(《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永安村:永安村坐落在五台山南、滹沱河北岸,距东冶镇2.5公里,东冶镇东南方,村前是东西贯通的朔黄铁路,村东有新建的忻阜高速公路,村庄布局紧凑合理、平坦整齐。全村人口734人,非农户31人,党员26人,耕地面积850亩,全部为水浇地,劳动力280人,人均收入1800元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