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屈塘村宋氏宗祠简介(20篇)

浏览

2013

文章

644

篇1:和凤杨氏宗祠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凤杨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凤杨氏宗祠位于溧水区和凤镇,时代为清代。

和凤杨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凤镇:和凤镇位处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南端,西临风光旖旎的石臼湖,北依景色优美的凤栖山,南与高淳县接壤,传说美丽的凤凰因仰羡臼湖美景,而落脚栖山,镇由此得名。和凤镇域面积97.02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11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全镇现有耕地4.87万亩,年产粮食3.6万吨以上。 和凤镇为典型的半山半圩地形,属低山丘陵地区,境内有水面3万多亩,山坡地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何店何氏宗祠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何店何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店何氏宗祠位于义乌市义亭镇何店村前门塘9号,时代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类别为古建筑。

2006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0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0.6义政发【2010】52号。

何店村:何店村概况义亭镇何店村位于义乌市南面,距义乌城区13公里,于五洲大道边上,佛低线公路从村中穿过。村后有义乌江半月湾人工湖,洞溪水系由北向南流经本村的郑塘,水堆塘,中心塘经枧畴湖到义乌江。本村有水面积400多亩,耕地面积2012亩。本村现有在册人口2750人,共有户口1150户,外来暂住人员人口300人左右。本村离退休干部、职工有150余人,常年在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陈宏谋宗祠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陈宏谋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陈宏谋宗祠座落在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有屋三栋。一进大门翘首望去,陈宏谋“进士”匾当先映入目中,匾左方刻着“雍正元年癸卯恩科会试中试第一百八名殿试第三甲九名”。

第二进匾额为陈首壑“解元匾”,匾左方刻有“嘉庆癸酉广西乡试中试第一名举人”。陈继昌“状元”匾赫然居于正中,状元匾左端镌有“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此外,尚有陈钟琛、陈钟璐、陈兰生、陈兰策、陈兆熙、陈泰熙等人的翰林、进士、举人、拔贡等匾额多幅。

从东氏家谱记载和宗祠所悬挂的匾额来看,自陈宏谋起到陈数功止的190年间,中科举者计有状元一名、翰林二名、会元一名、进士四名、解元二名、举人二十六名、贡生九名,总共三十五人,官至巡抚总督以上者四人,可谓盛极一时。

陈宏谋(1696年—1771年), 中国清朝中期政治人物。字汝咨,曾用名弘谋,因避乾隆帝“弘历”之名讳而改名宏谋。临桂(今广西桂林)人。雍正进士历官布政使、巡抚、总督,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在外任三十余年,任经十二行省,官历二十一职,所至颇有政绩,得乾隆帝信任。革新云南铜政,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理天津、河南、江西、南河等处水利,疏河筑堤,修圩建闸。先后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赞梁氏大宗祠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高赞梁氏大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高赞梁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高赞东胜大街1号。清乾隆十三年(1748)建,光绪二十三年(1897)、1997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广三路,总面阔28米,中路面阔三间13.6米,进深三进47.8米。硬山顶,龙舟脊,人字封火山墙,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进深两间9架,前廊双步。梁架通体雕刻缠枝花卉纹饰,繁细精致。墙楣有“瑶池宴乐”、“蓬莱仙境”等多幅壁画,有“光绪戊戌仲夏”、“陈瑶石画”。次间包台台身为红砂岩石,上浮雕麒麟、梅花鹿等瑞兽。台基上雕有缠枝花卉。门枕石雕龙纹、麒麟等瑞兽。中堂昌大堂进深三间11架,前后双步廊。乾隆年间的堂匾仍存。堂前两庑体量较大。后堂进深两间10架,前四步廊。祠堂规模大,用料较好,制作精良。

2009年7月,高赞梁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高赞村:高赞村委会高赞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东南,与容桂隔河相望,距镇中心区5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辖高东、高南、高西、高北四个片,下设东一、东二、东三、东四、东五、东六、东七、东八、东九、东十;高一、高二、高三、高四、高五、高六;西一、西二、西三、西四、西五、西六、西七、西八、西九;北一、北二、北三、北四、北五、北六、北七、北八、北九、北十、北十一、北十三37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河背范氏宗祠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河背范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背范氏宗祠位于阳江市阳春市三甲镇庞洞村,年代为清。

2019年4月19日,河背范氏宗祠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甲镇:三甲镇位于阳春市西南38公里处,总面积181.3平方公里,总人口47000多人,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三甲镇有三茂铁路客货运站,广湛中线公路从境内通过。建有寻呼机、移动电话通信基站。已建成8座总装机容量3830千瓦、年发电量1565万度的小水电站,尚有10座装机容量6553千瓦、年发电量2265万度的小水电站资源;建有11万伏输变电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车陂村苏氏宗祠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车陂村苏氏宗祠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车陂村苏氏宗祠位于车陂街道车陂村高地大街17号。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历代有重修。坐西朝东。三间三进,占地面积392平方米。祠前广场占地面积782平方米。总建筑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祠堂右边的附属建筑至源厅,建筑占地面积155.4平方米。左廊墙上镶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立“设立义仓教训子孙勤耕习读孝顺和睦”黑色砚石碑。有一定史料价值。

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车陂街道:车陂街道办事处于1981年成立。地处天河区东面,管辖的地域横跨中山大道、黄埔大道,东靠东环高速公路,西至车陂路,南临珠江,北接广深高速公路。辖区行政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2.5万人,流动人口约5.1万人),下辖车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原车陂村)与11个社区居委会。 街内交通便利,主要交通干线有中山大道、黄埔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石屏陈氏宗祠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陈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为清末进士陈鹤亭所建。祠占地3427平方米。

它是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与民间吊脚楼建筑的完美结合;它的布局结构中透着智慧的灵气与精湛的技艺;它的雕饰与结构的简约、精当、色彩之协调,与整幢建筑作为一个宗祠的身份十分贴切,体现了宗祠建造者的十分优秀的内在品质;它的建筑主题是儒家思想观念与滇南侨民、本土民族建筑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与发扬;宗祠的礼仪与教化功能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扩展与升华,保护传统的宗祠建筑,是时代的需要.陈氏宗祠沿中轴线依次为祠门、莲池、0、中殿和大殿。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其前石狮一对,雕琢精湛;莲池上有三孔石桥,雕十二生肖图,其内建筑雕琢亦精。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营村:郑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云南第一村”。 郑营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城西面约10公里,原名“普胜村”,北面隔“赤瑞湖”与西北方的宝秀镇相望。明朝初年,有位随入滇明军驻扎蒙自的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郑太武,后来在蒙自落籍。几十年后,郑太武的儿子郑从顺从蒙自迁移到石屏,见赤瑞湖南岸的普胜村依山傍水,既得湖水之利,又不会受湖水之害,且土壤肥沃,便举家定居普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雅溪口徐氏宗祠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溪口徐氏宗祠为松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徐氏宗祠(明末):位于象溪镇雅溪口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五开间两厢房泥木结构,天井石构雕刻图案精美。造型布局,建筑手法等保留了明代建筑工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整幢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米为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整幢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雅溪口村:雅溪口村地处松阴溪北,麓50省道惯穿整个村域,将雅溪口(行政村住所)、坛上、黄田铺这三个自然村串为一体,其中项山头镶锲于黄田铺后山顶,由1500米的蹬山步道连接黄田铺50省道。雅溪口村是一个低收入集中村,村集体基本没有经济收入,主要产业有茶叶、板栗、吊瓜等,今后将以生态村建设为依托,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礼嘉王氏宗祠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礼嘉王氏宗祠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礼嘉桥王氏宗祠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鱼池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清雍正年间(1723—1735)增建后进,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宗祠,在旧址上扩大祠堂规模,历时8年建成。

礼嘉王氏宗祠,历史比较悠久。据《周陈王氏宗谱》记载,中沙礼嘉王氏是周陈王氏是随北宋南渡而来到武进礼嘉的。中沙周陈王氏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脉的后裔,而王旦的父亲王祜(王晋公)曾在北宋初年任兵部侍郎。当初他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大文豪苏东坡收入《古文观止》的名篇“三槐堂铭”说的就是这件事。以后,王氏子孙不论迁徙何处,如建宗祠就都取名“三槐堂”。

王氏宗祠原为五楹四进,中间有一个大天井,是经典的歇山式徽派建筑。歇山式建筑在我国古代运用很多,它指的是庙宇殿堂的屋顶形式,即在殿顶两侧的两面坡截断后立起一面墙,然后再形成一个斜坡。这样建筑就有厚重感和纵深感,气势恢宏,美轮美奂。并且指导当地确定了修复方案,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它的历史原貌。

王氏宗祠堂屋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4进。依次为门厅、三槐堂、槐荫堂、槐恩堂。整个宗祠堂屋占地面积217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达1100平方米。

第一进门厅6楹5间,正中为“礼厅”,前檐筑石库门楼,门额嵌砌砖雕楷书“王氏宗祠”4字,两侧楹联“五马家声远,三槐世泽长”。门后悬挂“王文正公祠”横匾。屋后天井中筑2条平行凉棚式穿廊连接到第二进。

第二进厅屋名“三槐堂”,6楹5间,前后超檐下均构筑沿廊。前檐下悬挂“三槐堂”横匾,堂内正中塑有先祖王旦全身坐像。屋后天井东西两侧各筑进深3楹,面阔3.5间的碑廊,陈列《先祖像赞》碑、岳飞《题王氏家谱跋》碑、《钱振锽丁丑避难纪念》碑、《周陈王氏修缮宗祠碑记》及《修祠续谱功德》碑等。

第三进名“槐荫堂”,6楹5间,前檐翘角下筑沿廊,檐下悬挂“槐荫堂”横匾,堂内自左至右分别塑有中沙礼嘉桥支祖王真一坐像,南渡始迁祖王皋坐像,中沙祖王吾伍坐像。

第四进名“槐恩堂”,进深5楹,面宽5间,供奉王氏列祖列宗牌位。另在正屋两边附建有厨房、库房、大仙阁等辅助房。

精美的砖雕和木雕也是王氏宗祠的一大特色,内容有飞鸟花卉、山水人物,构图讲究,刀法细腻,都是典型的江南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远远望去,马头墙,粉墙黛瓦,砖雕门楼,飞檐重脊,在蓝天映衬下,诉说着昨日辉煌,不禁让人遥想当年风光。

礼嘉桥周陈王氏祠堂,自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以来,未曾规模维修过,屋宇建筑日显破败。为保护祠堂文化遗产,故王氏族人于2006年9月启动宗祠修复工程,历年余,于2007年9月修缮竣工,恢复了祠堂原有明末清初的建筑形制。2008年2月26日,被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礼嘉镇:武进市辖镇。常州市主要商品粮基地。全国有名的“雨衣之乡”。1993年撤乡设礼嘉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常州市15公里,距沪宁高速公路1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北通京杭大运河,南通太湖,永定河穿镇而过,礼坂公路紧靠镇区西侧。辖新路、新生、于家、秦巷、渔池、兴隆、孙觌、建东、沟东、陆庄、贝庄、礼嘉、西仪、毛家、高树15个村委会和礼嘉镇1个居委会。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蒲塘王氏宗祠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蒲塘王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蒲塘王氏宗祠位于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始建于明嘉靖丁亥年(1527年),见证了蒲塘的历史变迁。宗祠内陈列着3位王氏始祖像和祖先像赞18副,高悬于中堂之上的赫赫牌匾达50余方。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蒲塘村:一、历程回顾:从2007年村庄整治开始,蒲塘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我村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了村庄整治,全村34个生产组630户农户,户户墙体粉刷,并通上了水泥路。并成立了卫生保洁队伍,保证农户生活垃圾的正常清运,确保村庄卫生环境整洁。在2008年进行污水整治,使得渠道通畅,塘水清澈、塘岸绿美。在村庄整治的基础上,对全村主要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桥头吴氏宗祠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桥头吴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祠在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保存完好,据载是被司马迁誉为“世家第一”的吴太伯后人所建。鸡峰吴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鸡峰桥头村,距鄱阳县城70多公里。桥头村吴氏宗祠,不仅是鄱阳吴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鄱阳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

鸡峰桥头村离县城70多公里,离安徽省东至县和九江市都昌县相隔不远。这是一个典型的鄱北山村,四周森林茂密,黄土丘陵起伏,田野阡陌纵横,满目一片青绿。吴氏宗祠坐南朝北,四周高墙,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的、江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大门上“松树园鸡峰”、“吴氏宗祠”、“礼门”、“义路”等石刻,字体雄浑厚实,字迹完整醒目。

在“中国湖城”鄱阳,吴姓是个大姓,也是个古老的姓。大多数吴姓族人系吴泰伯第22世孙吴王夫差第三个儿子少子鸿的后代,与古徽州的吴姓族人同宗同源。鄱北地区油墩街、谢家滩一带是吴姓族人的集中聚居地,过去几乎村村有吴氏宗祠。由于年代久远,战争与自然的损坏,加之村民无力维修,多数祠堂或已倒塌毁坏,或己拆除另作他用,现存的吴氏宗祠屈指可数,保存完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鸡峰桥头吴氏宗祠,仍属徽派建筑,粉墙皂瓦保留完整,女儿墙高达丈余,气势恢宏。除正门外墙有两个小窗外,其他方向墙面没有窗户。东西各有一个偏门,现在进出是走西边的侧门,大门紧锁,管理严格。祠堂内木雕、石雕、砖雕都非常精细,油漆鲜亮,遍布各个墙面、廊柱和栋梁之上,保存完好。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眼目传神,花草景物,搭配合理,栩栩如生。似乎毎一块雕刻都在讲述着一个祖先的故事,使我们在凝望之时,肃然起敬,默默沉思。尤其是大厅和戏台中央上方旋涡状造型的斗拱,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让人称奇!为此,“鸡峰桥头吴氏宗祠建筑技艺”被列为“鄱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谢家滩镇:谢家滩镇系鄱阳北陲重镇,南濒九景高速公路,北邻安徽省东至县,处昌、九、景金三角腹地。省道碧石线穿镇而过,谢彭线(谢滩——九江彭泽)水泥路面纵贯全境,西河婉蜒流经本镇汇入鄱阳湖。距景德镇市机场60公里,昌北机场1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227平方公里,13000户,近7万人口。现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44个村民小组,3个林场。耕地面积54000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苏氏宗祠——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驻军营地遗址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苏氏宗祠——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驻军营地遗址位于东莞市高埗镇低涌村苏屋村民小组,GPS坐标:北纬23°0545.4",东经113°4319.9",海拔高程3米。

苏氏宗祠建于1713年,1983年重修,遗址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两廊合院式布局,面阔11.51米,进深37.85米。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染架,碌灰筒瓦,滴水剪边,青砖墙,红砂岩门框、勒脚。二进供奉祖先神位。面积400平方米。

低涌村:低涌村位于高埗镇的中心,距高埗镇政府1公里,离东莞市区5公里,土地跨镇中心河的南北两岸,面积有2.2平方公里。低涌村地域的东面和东南方分别与冼沙、凌屋村接壤,南面与高埗隔河相望,西面与新联、朱墈连接,北面与横滘头、三联相邻,镇中心河和中心路贯穿低涌的东西,低涌的南北地方分别有高龙路和三塘路,东西两侧分别有莞潢路和高埗大道,高埗大道连接市五环路快速干线。低涌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长陔徐氏宗祠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长陔徐氏宗祠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陔徐氏宗祠位于歙县长陔乡,时代为清。

长陔徐氏宗祠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陔乡:长陔乡地处歙县南部,歙岭西麓,王街公路贯穿其中,驻地距县城58公里。行政区划调整后,长标、长陔两乡合并,总面积达 90.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共有3876户,14467人口。乡政府所在地人口居住集中,常住人口4000多人。 我乡地处偏僻山区,四周高山环绕,中部地势较低,年降水量约1750毫米,发源大连岭的街源河和发源长陔岭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坎下欧阳宗祠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坎下欧阳宗祠为邵武文物保护单位。

坎下欧阳宗祠位于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时代为清代。

坎下欧阳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坎下村:坎下村是2011年邵武市文明村位于东经117°16′48″,北纬27°12′27″。该村位于邵武市南部,距和平镇所在地6千米,距城区46公里。座落在和平镇最高峰武阳仙峰(观星山)脚下。东与坎头村、朱源村相邻,西与金坑乡交界,南与罗前村相邻,北与沿山镇交界。坎下村系邵武市和平镇第二大行政村,因村后有较高的田埂,方言“埂”即“坎”,故名坎下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何宅何氏宗祠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何宅何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宅何氏宗祠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何宅村中22号,时代为清光绪,类别为古建筑。

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21号。

何宅村:何宅村一直有着鸡毛换糖的传统。也是从鸡毛换糖开始,在党的政策的指引下,何宅农民走出了农村,走上了经商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勤劳耕耘,现在何宅村农民荷包鼓起来了,眼界开阔了,纷纷出资改善村内落后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要把何宅村旧貌换新颜。目前,村内的标准化用电,有线电视,电话,路灯等配套设施完善。何宅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何宅村新农村建设于200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甘岭龚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甘岭龚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甘岭龚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莲塘镇甘岭村,年代为清乾隆时期,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甘岭龚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莲塘镇:光明乡、莲塘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莲塘镇。新设立的莲塘镇辖38个建制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52.58平方千米,总人口4.73万人,镇人民政府驻莲塘圩(原莲塘镇人民政府驻地);名称来历 唐开成元年(836年),江西人始迁此地定居,地有五口莲池,故名“莲塘”。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33′26″~112°45′46″,北纬25°37′1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东莞林氏宗祠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东莞林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林氏宗祠位于石龙镇林屋村,约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近700多年历史,是记载林氏家族从福建蒲田迁移广东南雄再迁移东莞石龙的立村标志建筑,原名存著堂。林氏宗祠占地1230平方米,是传统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砖瓦建筑,共有四栋,原有内外炮台两栋。第二栋“九牧流芳”牌坊是为纪念林氏祖先善乐公的九个儿子都是“九牧刺史”之职,牌坊下面有屏风门,平时不开,只作迎接京城、省城大-之用,两列马房,供京城或各地-的马匹休息之用。第二与第三栋之间是一方天井,两旁左右有两个锣鼓亭,凡有喜庆大事和迎接上级-都会鸣锣击鼓,第三栋是,存著重地,牌匾,中间大堂是族人喜庆(结婚、开灯)、开会议事之用,两侧设有两间书房,供林氏族人上京考试使用。据传大堂下面有七星伴月,很久以前有人挖开下面确有七个大沙缸空着。林氏宗祠因年久失修,并遭战乱、水灾等影响,多次重修,有记载的是在清朝乾隆年间重修过,最近一次重修是在1998年。

林屋村:石龙镇林屋村立村久远。自宋末元初,林氏家族从福建蒲田迁移广东南雄再迁移东莞石龙,至今已有近700多年历史。林屋村位于石龙镇旧城区东南部,与黄洲、西湖两区隔江相望,总面积约为0.6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640多人,外来人口1200多人。林屋村重视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商业租赁和酒店餐饮业,积极招商引资,大大提高土地的商业价值。集体经济一直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和顺刘氏宗祠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和顺刘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刘氏宗祠建于清咸丰五年,建筑临溪伴水、布局错落有致、风格精致典雅,宗祠两侧园中植以梅兰竹菊,环境清幽,存有“永免钱粮”、“保我子孙”乾隆时的古碑和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的三祖遗训碑;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家堂”(供奉祖先的神龛);宗祠内匾联、题词比比皆是,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内设和顺茶馆,这里可品到用当地龙潭水、栗炭火烹制的各色名茶,是品茗休闲、陶冶性情的首选之地。

地址:保山市腾冲县和顺古镇内

类型: 祠堂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和顺古镇80元门票内。

交通

【外部交通】

1、腾冲县城至和顺4公里,有面包车直达,票价3元/人

2、县城乘坐6路公交车可直达古镇,票价1元

3、乘坐出租车从腾冲县城到和顺古镇,车费15元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蒋山村何氏宗祠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山村何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蒋山村何氏宗祠位于高淳区固城镇蒋山村,时代为清。

蒋山村何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固城街道:高淳县辖镇。1949年建固城区,1957年改固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9年设镇。位于固城湖东畔,南与安徽省宣城市交界,距县府15公里。面积62.2平方公里,人口2.8万。西有固城湖、中有胥河贯穿,镇北双固公路通往南京,交通便利。辖蒋山、花山、田家、煤场、桥头、曙光、固城、塘坑、墙屋、双岗、双全、檀村、双进、五星、游山、安中、路西、天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湖南湖郑氏宗祠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湖郑氏宗祠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高湖南湖郑氏宗祠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高湖市场旁,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吏部验封司郑善夫捐资倡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占地854平方米,南偏东85度,由门楼、前厅、厅堂、厢房、天井等组成。门楼为牌楼形式,檐下如意斗拱出跳,重檐悬山顶,大门处有一对石抱鼓。进门处有龙凤藻井,两边游廊,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均穿斗式构架,双坡顶。原先戏台已倒塌,照壁已被更改。原有林则徐书的《南湖郑氏祭田记》碑一通,现立于福州于山碑廊。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代祠庙建筑的重要实例之

南湖郑氏以郑露、郑庄、郑淑为宗。露、庄、淑,世称“南湖三先生”,郑昭于晋时为泉建刺史,过莆口,爱其风土,乃迁祖坟于南山,当时并未安家于此。唐天宝二年(743),三先生为避李承昭之难自侯官徙永泰,又由永泰至莆田,结庐于其祖坟旁,南山下有湖,是为南湖,三先生遂于南湖设讲堂以修儒业,实为开莆倡学之首,“南湖”遂以得名。开莆郑氏传至十二世郑源深,迁徙至福州市郊高湖村,为高湖郑氏开基始祖,乃不忘祖地,世以“南湖”为望。郑氏子孙居高湖,世代蕃衍,代有人才,例五世,有九子、三十孙,衣冠科第之盛甲于乡郡。

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

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湖村:高湖村位于连江南路东侧,镇的东北部 四至范围 东邻江边村,西面与连江南路先锋村相邻,南接仓山科技园,北邻拓福建材市场。 辖区内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 全村有三座、大埕、龙院、桥南、佛亭、旗杆六个自然村,十七个村民小组 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全村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3亩 常住人口 2204户,6749人 外来人口 21563人(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