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牧业思想通用20篇

非洲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 %,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地理也是十分的复杂。以下是由问学吧小编整理的非洲地理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081

文章

317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口

1、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止,中国共有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特点:将(云南省)腾冲和(黑龙江省)黑河,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中国的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占8%,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4、民族风情: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汉族的赛龙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西南区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西南区(川、黔、滇、渝)

1、西南三省一市在北纬35°以南,云南省南部还伸入到北回归线以南。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南南部属热带。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气候显著降低,形成高山气候。

2、四川盆地终年湿润,雨量充沛,霜雪少见,可生长甘蔗,柑橘,柚子。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3、成都平原为冲击扇平原,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早有“天府之国”美誉。平原上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等,生猪、桑蚕的生长也很有名。

4、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5、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南亚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南亚

(一)概述

1.历史和宗教人类文明中心之一,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2.位置和范围(1)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包括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2)主要国家:内陆山国:尼泊尔、锡金、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3.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部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5.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西南季风与农业生产:西南季风早晚强弱造成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二)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南亚面积最大国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农业: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主要农产品:水稻、小麦、棉花、茶、黄麻等3.工业:矿产: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工业:电力、钢铁、机械较发达,核能、电子航空、航天发展较快4.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人口最多城市加尔各答,最大港口:孟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鲁尔区交通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

水运

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铁路及公路

铁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达9850公里,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

总结: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交通运输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⑸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无锡、九江、芜湖、长沙。

原因:

①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

②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③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P91中的图4.6)

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4、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

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

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台东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台东山脉位于中央山脉的东侧,是台湾最东面的一条山脉。因靠近太平洋,又称海岸山脉。台东山脉北起花莲溪口,南至台东卑南溪口,西接台东纵谷。

台东山脉西侧与中央山脉之间为著名的台东纵谷,又称纵谷平原,海拔50—250米,长约150公里,平均宽8公里左右,有铁路、公路纵穿,并有横向公路通往西部,但两侧谷壁陡峭,一遇山洪狂泻,交通便中断。

台东气候

台湾气候温湿,一般树木都是一年四季常绿的。然而,位于海岸山脉西侧的台东纵谷,随着寒流一次又一次的侵袭,青山翠谷叶焕丹红,映着朝曦,如火似锦,分外耀眼,展现出迷人的景色。在台东山脉西侧大约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着一条阔叶林带。其中青枫和枫香是最主要的红叶树木,其他还有台湾榉。台湾柃、黄连木和名称不雅的臭辣树等树木。这些树木的叶子到了秋冬岁暮天寒时,不约而同地从翠绿变为透红、暗红、橙红色,装点出“红叶满秋山”的美丽景色。此时,人们常来纵谷中观赏红叶,它们那不惧严寒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感叹不已。台东纵谷的一些村庄、溪流、温泉多取名红叶,而且在纵谷中的台东县延平乡和花莲县的万荣乡各有一个以红叶命名的村庄,各有一条以红叶命名的溪流,各有一个以红叶命名的温泉。台东县延平乡的红叶村还被称为“红叶风景线”,以招徕游人。

总结:在靠近太平洋一侧,多断崖峭壁,断崖逼贴海岸,浪潮侵蚀剧烈,悬崖峭壁的地形蔚为壮观,海崖的高度常达数百米至千米,形势险峻。主峰新港山海拔1682米,位于山脉的中部偏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三产业关系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本身就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先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一、二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总结:当今世界,电子计算机在第三产业的渗透最为广泛,第三产业已成为拥有计算机最多的部门,由此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拓展了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导致了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带来了高效率和高效益。

编辑推荐:第三产业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北极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冬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大海完全封冻结冰。

夏季,气温上升到冰点以上,北冰洋的边缘地带融化,太阳连续几个星期都挂在天空。北冰洋中有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这为夏季在这里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海豹、鲸和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围的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平坦,没有树木生长。冬季大地封冻,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夏天积雪融化,表层土解冻,植物生长开花,为驯鹿和麝牛等动物提供了食物。

同时,狼和北极熊等食肉动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动物得以存活。北极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千百年以来,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在这里世代繁衍。最近,这里发现了石油,因而许多人从南部来到这里工作。

1909年,两名美国人——罗伯特·皮埃里和弗雷德里克·都声称是自己首先到达北极,但是,谁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此后的各种研究证明,皮埃里至少到达过距离极点数千米的地方。

总结: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非洲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非洲

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东部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当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非洲最大的岛是马达加斯加岛。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佛得角,北部至吉兰角。面积约302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寒带针叶林气候又称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65°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65°的地区,在北美洲自阿拉斯加到纽芬兰,在亚欧大陆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到前苏联远东地区的北部,都属于此类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长达6—7个月,月平均气温10℃以上月份只有1—3个月。气温年较差多在40℃以上。号称寒极的西伯利亚的奥伊米康,一月平均气温为-50℃,七月平均气温为15℃,绝对最低气温达到-73℃。年较差为65℃,是世界上最大的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250—500mm,集中于暖季。冬季降雪量虽然不大,但因气温低,蒸发融化慢,积雪厚度可达600—700mm。年降水量虽然不多,但因低温,蒸发微弱,加上有永冻层,不少地面处于过温状态,沼泽广布。由于有短暂的暖季,日照时间长,适宜于针叶树生长,所以针叶林分布广泛,又称副极地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因积雪期很长,积雪厚度大,故称雪林气候。

总结: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

编辑推荐:亚寒带针叶林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欧洲东部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欧洲东部

(一)范围和国家

1.范围: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欧洲部分。北亚: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2.国家分布:3.独联体总部设在明斯克

(二)俄罗斯

1.自然概况(1)地形:较平坦,以高原、平原为主,组成: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2)气候特征: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3)河湖:河流: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湖泊: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4)资源:石油、天然气、煤、森林、水能、铁矿、有色金属等。

2.经济概况(1)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两大工业区,新发展的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2)农业:不稳定,谷物需进口,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为主要农业带

3.城市与交通(1)交通以铁路为主: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2)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孟加拉国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孟加拉国全称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是南亚国家,位于孟加拉湾之北,东南与缅甸为邻,其他都与印度连接,并在北方边境有大量飞地。

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处于北纬20°34-26°38、东经88°01-92°41之间。东南部邻缅甸,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南临孟加拉湾。大部分为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河道纵横密布,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业和渔业。但雨季极易泛滥。80%以上的地区为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水道纵横,河运发达,河流和湖泊约占全国面积的10%。沿海多小岛和沙洲。东南端为吉大港丘陵,海拔300—600米,最高凯奥克拉东峰,高1229米。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沿海为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月平均最高气温40.5℃,雨量自西向东递增,年雨量1300—2500毫米。6—10月是雨季,雨量占全年80%。常出现热带飓风。矿藏有天然气、煤、钛、锆等。

【矿产资源】天然气,石灰石,硬岩石,煤炭,褐煤,硅砂,白粘土,放射性沙石,待开发的油田。

【可耕地】占国土面积的73%。

【森林面积】森林面积约200万公顷,覆盖率约13.4%。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丰富、廉价,但缺乏熟练劳动力。

【政体】实行议会制,总理为内阁首脑;总统为国家元首。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巴哈尔布尔的毗河罗遗址。罗凯尔哈德的古清真寺之城。孙德尔本斯红树林保护区。

【主要城市】吉大港,库尔纳,拉吉沙希,巴里萨尔,锡莱特

【边界】北:印度(孟加拉邦及梅加拉亚邦)

西:印度(孟加拉邦)

东:印度(特里普拉邦和阿萨姆邦)及缅甸

南:孟加拉湾。

【面积】147570平方公里,水域12海里;85%的地区为低平的冲积平原,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

总结: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原为巴基斯坦一部分,称为东巴基斯坦。1971年脱离巴基斯坦建国。孟加拉国近些年中经济发展迅猛,但其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黄麻是最主要的经济出口作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莱茵河水文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阿尔卑斯山莱茵河(即瑞士境内的莱茵河上游)具有阿尔卑斯型(即高山型)特点∶坡度很陡,流量大严冬显然水量最小,春季由于融雪水位很高,初夏由于夏季暴雨而水位最高。

莱茵河水变化可由康斯坦茨湖调节,但是由于与阿勒河合流,变化又有所增加。康斯坦茨湖收纳高原溪流和莱茵河的水并起到过滤作用。阿勒河平均水量比莱茵河还大。莱茵河自巴塞尔以下,来自高原的支流--海拔高的春季水量最大,海拔低的冬季水量最大--正日益增强其调节莱茵河流量不平衡的作用。因此,在科隆观测,莱茵河从平均流量的平均偏离度很微小,河水有利航运。

此外,莱茵河适航地区冬季一般都很温和,河水在冬季偶尔才结冰。莱茵河水文特征--水位常年较满;流速较缓慢(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欧洲中部和西部平原地势低平水流平稳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较多流量大)、春夏为汛期(原因是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化),6-7月为高峰;水温随气温变化;大部分流域无冰期。其他特点:是欧洲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

总结:莱茵河还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莱茵河运费低廉而有助于将原料的价格降低,这是莱茵河成为工业生产区域主轴线的主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资源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好望角又是一个植物宝库,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古老、完全处于原生态的灌木层,有从来没有受过人类干扰的原始植物群,拥有研究植物进化不可多得的原始条件。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曾经描述:在许多情形下,我们对于花园和菜园里栽培悠久的植物,已无法辨认其野生原种。我们大多数的植物改进到或改变到现今于人类有用的标准需要数百年或数千年,因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无论澳大利亚、好望角或十分未开化人所居住的地方,都不能向我们提供一种值得栽培的植物。

拥有如此丰富物种的这些地区,并非由于奇异的偶然而没有任何有用植物的原种,只是因为该地植物还没有经过连续选择而得到改进。1836年6月3日,达尔文专程来到好望角,考察这里的植物资源及物种进化情况,并拜访了居住在这儿进行天文研究的约翰·赫歇尔,因为正是赫歇尔,作为一个天文学家,在深入的天文研究的同时,早已敏感地意识到了物种进化问题。好望角是一个走过一次便会为之着迷的地方。

人们钟情好望角,关注好望角,同时也为好望角的未来担忧。尽管人们对好望角提供了最严格的保护——这里除观光游览车以外,任何汽车禁止入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都是自然遗产,哪怕带走一段枯树枝、一枚小石子都是违法的。但人们同时也看到,好望角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如此脆弱,有时又不得不经受人类不经意的折腾。

两年前,一位远从万里以外赶来观光的欧洲人就曾不慎在这里引起了一场火灾,大面积的原生灌木林被付之一炬,时间已经过去几年了,后果仍未恢复。

总结:甚至,几天前又刚刚听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专家们经过研究论证后明确指出,随着南极大陆冰山融化,海平面上涨,温室效应加剧,十年之后,好望角将变成一片荒漠。

编辑推荐: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青藏地区自然条件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地区

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

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农牧业主要集中在湖盆、河谷地区。

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纳木错,色林错。

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主导因素:地势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

北P33: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P100: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作做出了贡献,他发明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从此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居世界前列。

2.魏源、严复等的主要思想

北P5: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魏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P6: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P36:严复译述《天演论》,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北P50:维新变法期间,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科举制度的废除

北P51: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5.鲁迅、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北P47: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P87: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

P99:冼星海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锋面天气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锋区内的水平温度梯度比锋区两侧的单一气团内的梯度大得多。在等压面图上的等温线密集处即为锋区。

①暖锋坡度较小,约为1/150。其典型的云序为卷云、卷层云、高层云,地面锋线附近为雨层云,在高层云处开始降水,多为连续性降水。如暖空气不稳定,暖锋上也可出现积雨云等对流性天气。在中国,暖锋较为少见。

②第一型冷锋的坡度约为1/100,其天气和暖锋天气相似,只是云雨次序和暖锋相反。在东亚,这种冷锋一般由西北向东南移动,是影响中国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冬季的冷锋一般较强,影响范围较大,有时可达南海;而夏季冷锋较弱,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只达到黄河流域。

③第二型冷锋坡度较大,约为1/70,它在近地面层处有时近于垂直或前倾。在地面锋前,多为对流性天气,有时伴有飑线,可产生冰雹、龙卷等剧烈天气。但因锋面的云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地形的影响更大,故在多山的中国,锋面的云系常常和典型特征相差较远。第二型冷锋在中国较少,春季见于长江流域,秋季见于黄河流域。

④静止锋的天气和第一型冷锋相似,唯云雨范围比较宽广,在中国华南的南岭一带和云贵高原地区,较为常见。由于冷锋南下后受地形阻挡而呈准静止状态,可停留十天或半月之久,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⑤锢囚锋兼有冷、暖锋的天气特征。典型的锢囚锋在中国虽不多见,但在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区,冬半年常出现地形锢囚锋。

总结:如果空气比较干燥,锋面和密集的等位温面几乎平行;如果空气比较潮湿,它和密集的等假相当位温面近于平行。锋区的这些特征都说明锋面是大气斜压性集中带,是大气位能的积蓄区。

编辑推荐:锋面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区域差异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106、秦岭——淮河线1月份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

107、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等三条地理界线相结合,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08、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09、南方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淡水鱼产量居全国之首)

110、四川盆地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有“紫色盆地”之称,其中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111、东北平原——“黑土地”,长城以北(东北平原)为春小麦,长城以南(华北平原)为冬小麦

112、青藏地区(1)、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烈,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2)、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3)、能源资源:太阳能资源(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水能。(4)、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钾盐、铅锌矿等,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5)、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涵养区,也是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因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6)交通: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西宁——拉萨)(7)农业: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农业),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麦、豌豆、油菜。

113、西北地区(1)、气候特点: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2)、依靠黄河,在其沿途地区形成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合称为“塞外江南”);在内陆地区,依靠高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种植业:如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3)、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等。

编辑推荐: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冻土性状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在我国北方,人们经常会看到地面出现一些宽度不等的裂缝,有时纵横交叉,这些裂缝就是由寒冻劈裂作用形成的。

(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冻土具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具有暗色或淡色表层,地表具有多边形土或石环状、条纹状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

(二)形态特征

土体浅薄,厚度一般不超过50厘米,由于冻土中土壤水分状况差异,反映在具常潮湿土壤水分状况的湿冻土和具干旱土壤水分状况的干冻土两个亚纲的剖面构型上有着明显差异,湿冻土剖面构型为O—Oi—Cg或Oi—Cg型,干冻土为J—Ah—Bz—Ck型,

(三)理化性质

冻土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含量为10—20克每千克,腐殖质结构简单,70%以上是富里酸,呈酸性或碱性反应,阳离子代换量低,一般为10厘摩尔(+)每千克土左右,土壤粘粒含量少,而且淋失非常微弱,营养元素贫乏。

总结:在这种应力作用下,土体便会开裂,这一开裂过程被称为寒冻劈裂,也有人称它为冻裂。寒冻劈裂所产生的裂缝宽度和延长深度和土层的温度梯度、水分状况和成岩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编辑推荐:冻土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欧大陆桥优势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与西伯利亚大陆桥相比,新亚欧大陆桥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整个陆桥避开了高寒地区,港口无封冻期,自然条件好,吞吐能力大,可以常年作业。

第二,运输距离短。新亚欧大陆桥比西伯利亚大陆桥缩短陆上运距2000~2500公里,到中亚、西亚各国,优势更为突出。一般情况下,陆桥运输比海上运输运费节省20~25%,而时间缩短一个月左右。

第三,辐射面积广,新亚欧大陆桥辐射亚欧大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达5071万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5%左右。第四,对亚太地区吸引力大。

除我国(大陆)外,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一些大洋洲国家和我国的台湾,港澳地区,均可利用此线开展集装箱运输。如果从50年代初期由日本经美洲大陆向欧洲运输集装箱算起,大陆桥问世已近半个世纪。但这仅仅是个开端,从发展趋势看,大陆桥运输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包括火车、轮船等在内的交通工具的现代化、高速化、特别是时速超过5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的试运成功,对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大陆桥运输,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总结:还有集装箱运输的迅速普及,既为大陆桥运输提供了稳定的箱源,促进着大陆运输发展,又展示了大陆桥运输的巨大潜力。

编辑推荐:亚欧大陆桥知识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珠海文化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珠海是一座具有浓郁现代文化氛围的城市。所以,建设“文化珠海”就是今日珠海的必然选择。

民居文化

已有170余年历史的会同村,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占地9.6万平方米的村子里,有会馆、碉楼、祠堂和数十所民居,格局齐整。而梅溪村的陈芳家宅,也有110余年历史,作为清驻夏威夷首任领事陈芳的家庭庄园,占地5.7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雕梁画栋,中西合璧,人称“岭南大宅门”。

民俗文化

珠海的疍家人,是过去被称为“水流柴”的海上渔民。疍家人唱的歌叫沙田民歌,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分为高堂歌、咸水歌、大罾歌等,歌声高亢宏亮。珠海民间还有一种风格原始的祭神求福活动,人称“飘色”,是用巧妙的支撑装置将盛妆的男女幼童,高擎在半空进行表演,具有罕见的文化智慧。

2010年广东省珠海市的“鹤舞(三灶鹤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4。

留学文化

135年前,“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在家乡创办了留学预备学校“甄贤学社”,之后“读书拜孔子,留学拜容闳”渐成珠海世风。近年来,珠海承办了一系列以留学为主题的国际交流研讨活动,规划并开始建设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中国留学文化研究中心等留学文化设施,“容闳与留美幼童丛书”更受到海内外关注。

传记文化

丰富的近代史料资源,为珠海提供了历史名人传记写作与出版的沃土。《珠海历史文化书系》第一批成功付梓。这部书系,分四套丛书,首批出版20余种,煌煌百万言,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其涉猎领域之广,历史线索之长,卷帧之浩繁,是一次对珠海地方史志的全面梳理。丛书对传承民族文化,开展乡土教育,培育市民的家园意识,弘扬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海洋文化

香炉湾的“珠海渔女”雕塑,象征珠海是海洋的女儿;中国海岸线最后一艘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桅式古帆船,为珠海平添了海洋的神秘;海盗遗踪与海防炮台,记录着古往今来海洋上的风云变幻;而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存和清代海关的遗址,则昭示着近代中国从大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漫长历程。

度假文化

作为江海交汇、景色迷人的岭南水乡,珠海是海内外闻名的度假胜地。“住水边,食海鲜、玩水面、亲近大自然”的省级白藤湖度假区;有“岭南华清池”之称的御温泉度假城;依山傍水、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斗门酒吧城;集会所、枪会、狩猎场、山地高尔夫球场为一体的万盛乡村俱乐部等,都是阖家小住、情侣度假或是亲友欢聚的理想去处。

总结:从浪漫的休闲海滩,到欧式的午夜酒吧;从万头攒动的娱乐广场,到温馨宁静的文化馆站,珠海文化的内涵被放大,成为一种具有经济推力的“大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