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郭嘉才是三国第一谋士合集五篇

浏览

1644

文章

5

篇1:诸葛亮、庞统、司马懿、郭嘉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要在诸葛亮庞统司马懿郭嘉这四人当中选一位最厉害的谋士你会选谁呢?如果是按照三国演义里的表现,那诸葛亮和司马懿应该都会排在前面,但是根据正史内容来的话,诸葛亮可能就是倒数了。不过这里还是做一个综合考量,毕竟一位谋士不仅要能出谋划策,还要看身份和担当是不是够分量。而诸葛亮能给后人带来的影响绝对是最大的。第一位:卧龙

即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他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都无果而终。

事实上,诸葛亮的一生,是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刘备正是遇到诸葛亮后,才开启了人生的转择点,才使得兴汉大业有了真正的起步。

基于此,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其有着极高的评价: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第二位:凤雏

即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与诸葛亮相似的是,庞统也是闻名于山野。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为表彰他的功勋,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陈寿对其有如下评价: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第三位:冢虎

即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在三国时期,司马懿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可以说,在三国中期,能够与蜀国军师诸葛亮比智慧和谋略者,大概只有司马懿一人。所以,魏明帝曾对司马懿说:“西方事,非君莫可付者。”司马懿对诸葛亮,攻无力取胜,守足可以自保。诸葛亮北伐曹魏,在第四、五两次最有威胁的出兵中,都是因司马公的巧妙拒守而使其无功自撤。第四位:鬼才

即郭嘉,字奉孝,外号“鬼才”,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他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曹操赤壁之战大败之后,曾大哭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由此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那么,在上述四位顶级谋士中,谁才能称得上是三国第一顶级谋士呢?

个人认为:三国第一顶级谋士,非冢虎司马懿莫属。

一方面,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真正笑到最后的人。他熬死了曹丕、曹睿,耗死了卧龙,从而以自己的谋略使魏国游刃有余的应对蜀汉和东吴,并奠定了西晋代魏的基础;

另一方面,庞统和郭嘉二人,都是英年早逝,平生功绩无法与诸葛亮和司马懿并论。而诸葛亮谋略水平虽高,但对司马懿却是无可奈何,致使北伐屡屡受挫,最终含恨病逝于五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正史中三国时刘备的谋士伊籍是怎样一个人?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的一些人物吧最近小编有看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内容了,那就是有一位叫伊籍的人,这个人想必大家都没有这么听说过吧,但是如果熟悉蜀国的历史的人应该是听说过的,因为这个人的能力真的不小,那么三国时期的伊籍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继续揭秘看看吧!

伊籍这个人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官员,正史中或者《三国志》对他的记录都不多的,所以很多人对他不是太了解的,但是这个人其实真的不简单的,他出生在兖州山阳郡这个地方,出生和死亡的时间都是不确定的,所以足以可见他是多么的被人忽视了,但是他的政绩却从来不会被遗忘。

话说他最早的时候是在同乡刘表的手下做事也算是兢兢业业吧,之后就是刘备到荆州了但是伊籍却看出了刘备是个潜力股,所以就经常的拜访刘备,意思就是想到刘备手下做事,之后刘表病死了,伊籍就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了,伊籍在刘备这边官职做到了中郎所以看得出刘备还是非常器重伊籍的,那么有的人说了就这也算是三国的被忽略的人物?其实也并不是的因为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和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一起编制了《蜀科》了,那么这个“《蜀科》”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厉害啊?接着往下看。

《蜀科》可以说就是蜀汉地区的法律了,无规矩是不成方圆的,但是《蜀科》的律法不仅仅是约束老百姓还约束军队官员,虽然比较的严苛,但是却也非常的公平严谨,《蜀科》的展开也是循序渐进的,先是非常的强的后来就要宽松不少,限制官僚豪强,扶植农民发现生产等等,可以说也是因地制宜,写出了很适合蜀汉本地的律法了。

所以总上所述这个伊籍也算是非常给力的一号人物了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诸葛亮算得上是三国第一谋士吗?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折服于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认为他神机妙算,通晓天文地理,并且自古以来就是智慧两个字的化身,受人尊敬。但其实,说到底他也只是个人,他所能推演出来的事情,无非就是因为懂的多一些,比常人的能力更强,因而可以将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想出来,这样看来,他似乎并不能算得上是第一谋士,而且他曾经做过这些事情,给蜀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灾难。

世人都说诸葛亮乃是神机妙算,仙风道骨,算无遗策,只要是说到计谋,必然绕不开三国诸葛亮,可惜诸葛亮再厉害,也不过是人,不是神仙,是人就会犯错,而计谋深算的人,一步错,步步错,全盘皆输,诸葛亮这一生,就犯过三个错误,就是这三个错误,使得蜀国最后酿成了不能挽回的遗憾。

落子无悔,一步错,步步错,再也不能挽回。

诸葛亮的第一个失误,便是错用大将。将帅乃全军统帅,非等闲之人能担任,一个大将,应该选择征战过沙场的有经验人,当时众人推举魏延和吴懿二人去街亭,可是诸葛亮却偏偏选择了马稷。

诸葛亮曾与马稷彻夜谈论兵法,将马稷视为良将,可马稷只会纸上谈兵,从来没有实际作战的经验,诸葛亮一意孤行,结果马稷刚愎自用,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被魏军围困,失去了街亭,十万蜀军腹背受敌,最终失败而归,若是选用魏延和吴懿,蜀国也不会毫无经验轻易被围攻。

诸葛亮的第二个失误,是他的事事亲力亲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事风格,使得他整日都在劳心劳力,司马懿在三国成了笑到最后的人,因为他熬死了他的劲敌诸葛亮。诸葛亮每日几乎都是三更睡,五更起,再厉害的人,也扛不住这样的作息,更何况,他整日都在耗费心力、思虑着三国的局势变化,能长寿到哪里去呢?诸葛亮死的时候,才不过54岁,操劳成疾,来不及为蜀国部署好一切,就已经倒下了。

而诸葛亮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在刘备独自一人去讨伐东吴的时候劝阻他,关羽被杀,张飞逝世,蜀国大将一下子死了两个,刘备内心悲痛,悲痛之下,理智不再,满心愤怒之下要去讨伐东吴,不顾众人劝说,诸葛亮在自然也劝了,可是没有劝住,最终选择了让马良做刘备的军师,跟随他前去讨伐。

马良能力虽然强,但是名声不显,资历不够,刘备一心愤懑之下,怎么会听取马良一己之言,一路行军,最终被陆逊火烧连营,而刘备也因此去世。刘备是蜀国的主心骨,刘备一死,蜀国有诸葛亮也不能力挽狂澜,在强撑了几年之后,蜀国还是慢慢走向了衰落,这是诸葛亮最大的错误决定,计谋再厉害,也无法预料人心,“三分靠计谋,七分天注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国李儒算得上顶尖谋士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们其实大家也知道还真的是听到的呀,就好像有什么诸葛亮啊,有什么庞统啊,还有什么司马懿啊,郭嘉啊,还有什么陆逊啊等等,这些谋士都被誉为是顶级的谋士了,但是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一些出名的人了,没有仔细的分析其他的情况了,最近有人在董卓旗下有一位叫李儒的谋士了,那么他到底算不算得上是顶尖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可一定别错过了!

李儒这个人在三国时期都没有传记的,感觉提问这个的人跟提问“戏志才有哪些成就”的一样智商不上线。

目前能查到的李儒记载一个是董卓让当时是郎中令的李儒鸠杀了刘辩,这药可是强灌下去的。

还有一个是当时李傕提议给刘协让李儒当侍中,刘协没同意,原因很明显,虽说李儒是受了董卓的命令,可毕竟这药是他拿过去的,所以被刘协拒绝了,但是因为当时的情况,李儒也没有因此受到牵连。

等到李傕败亡以后,李儒在史料记载上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如果真要讨论李儒算不算顶尖谋士,肯定说不算的,史料匮乏首当其冲,《新唐书》上有个记载挺搞笑的,记载了个蜀汉太尉上官胜。太尉三公之一啊,先不说人厉不厉害,就冲这地位也得有个记载吧,结果呢,三国志里面毛都没有,所以什么呢,伪造的呗,家谱乱搞。

李儒也是如此,能名留青史,说明他不一般,但是他没有过多的记载,甚至连传记都没有,说明影响力很低了,小人物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国胡昭为什么不出名?胡昭曾两次拒绝当曹操谋士的邀请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胡昭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书法家,而且胡昭更是一位长寿老人,活了89岁。这个年纪放到三国时期已经是个奇迹了,或者这就和他曾两次拒绝曹操的出仕邀请有关。胡昭本身也非常有才华,但是自己并不想参与到天下的纷争当中,而且胡昭也明白曹操的为人一旦出了差错可能性命不保,所以也就拒绝了。不过曹操这次也是放了胡昭一马,如果曹操铁了心要你怎么拒绝都是没用的。

“孔明”在中国家喻户晓,连小学生也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字。但是,倘若将孔明完全等同于诸葛亮,却是非常不严谨的,因为在三国时期不止一个孔明,还有一个传奇人物也叫孔明。

有意思的是,这位孔明有两个长处,不管演义还是历史上的诸葛亮,都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那么,这位传奇的孔明到底是谁呢?

他的名字叫胡昭,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也是字“孔明”,可以称之为“胡孔明”。和诸葛孔明一样,胡孔明起初也是个半耕半读的农夫。

但不同的是,诸葛孔明隐居隆中,是坐观天下之势,择明主而投之,也有打造“卧龙”这一品牌的目的,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吸引明主;而胡孔明隐居,是对从政不感兴趣,喜欢清净优雅的田园生活。

胡孔明并非没有机会做官。袁绍得势时,胡孔明到冀州避乱,袁绍想让他到自己那儿上班,被胡孔明拒绝。后来,曹操干趴袁绍,称雄中原,同样屡屡邀请胡孔明给他当谋士,但胡孔明每次予以婉拒。曹操感到很没面子,只好说:“人各有志,您有的您的高尚追求,我也不勉强您,您想干嘛干嘛吧。”

曹操为人雄猜残忍,胡孔明屡屡拒绝他的征召,曹操为何没有气急败坏报复胡孔明呢?这与胡孔明真实与谦和的性格有关。胡孔明隐居,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他不会恃才傲物辱骂曹操,以体现自己所谓的狂傲不羁。曹操最反感那些沽名钓誉的书生。而胡孔明即便拒绝曹操,也是就事论事,不借题发挥。

辞别曹操后,胡孔明移居陆浑山里,以耕种为生,闲暇时便读书取乐,过得悠然自得。胡孔明虽然才华过人,但处事低调,平易近人,所以他的邻居都非常尊敬喜爱他。

有一年,魏国平民孙狼因不满服役路途遥远,率领众徭役发动叛乱,后又投奔关羽。关羽授给孙狼等人官印,又拨给他一批士兵,孙狼回归当地后,便落草为寇,扰乱一方。然而,靠近孙狼老巢的陆浑山胡孔明居住地却太平无事,原来,这孙狼虽桀骜不驯,但也有节操,他对属下说:“胡孔明居士是个贤者,大家不要骚扰他。”

正因如此,胡孔明的邻居也得以免遭劫掠,安居乐业。

前面说到,胡孔明有两个长处,诸葛孔明望尘莫及,到底是哪两个长处呢?其一是胡孔明的书法,他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善长隶书,与钟繇、卫觊等人齐名,与钟繇并称“钟胡”,江湖上还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

其二是胡孔明的寿命。诸葛亮只活了54岁,但胡孔明因生活态度超然,与人为乐,一直活到公元250年才去世。胡昭出生于161年,比诸葛亮还大20岁,足足活了89岁,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的长寿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