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修辞手法题及答案50题(汇总20篇)

这样一种把数学的美丽带入现实生活的玩具,永远都不会因为乏味而丧失魅力。抛开任何公式,很少有人能靠自己单独解开魔方。大部分人抓到魔方后都会鼓捣好一阵子,然后开始求助于魔方公式。照着公式解开后,人们对魔方的热情才刚刚开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理解魔方上: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东西,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变化。

浏览

3337

文章

234

稻穗低垂着头是什么修辞手法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稻穗低垂着头出自《走月亮》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画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稻穗低垂着头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低垂着头,形象地写出了稻穗的丰盈和沉甸甸。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看红装素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红妆素裹”分别比作太阳和白雪;“妖娆”则是将祖国比喻成一位披着红装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作者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所有的笑,都是心神外散,而唯有微笑,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它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超越了表达,因为所有的表达都有可能是对这世界的误解,而唯有微笑不是。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它是最漫长的等待,当你也笑靥轻漾,便融入漫天花雨,和这个无解与无尽的世界一起绽放…

A.“《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诗经”比作“微笑”,生动形象地写出《诗经》丰富、神秘、美好的特点。

B.“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中“给”和“藏”都是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分别是“jǐ”和“cáng”。

C.“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中的“美”字共9笔,第5笔是“横”;“美”是象形字,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所以其本义为“味美”。

D.“心神外散”和“笑靥轻漾”两个短语结构一致,都是主谓短语。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法修辞。

A.正确;

B.正确;

C.有误,第5笔是”竖”,美”是会意字,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所以其本义为”味美;

D.正确。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天似穹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

“天似穹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草原景象。出自《敕勒歌》。

“天似穹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出自《敕勒歌》。《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敕勒人的一首民歌。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原文: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比喻的种类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的构成(此构成为大众有特殊的):本体+喻体+比喻词。值得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运用比喻的好处: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通常比喻分为3种:

明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称之为明喻。例:太阳像个大火球。太阳:本体;像:比喻词;大火球:喻体。两者的相似点:热。

暗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不明显看出来。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景色:本体;简直:比喻词;山水画:喻体。两者相似点:绿,都是景色。

借喻:只有喻体。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必须注意:一、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你说话的对象所熟悉的。二、与被比喻的事物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用来做比。

比喻必须爱憎分明,富有感情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修辞手法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答:不是这样的。设问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两个人都在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设问的作用

1、能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加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2、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3、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修辞手法有哪些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1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应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2

大类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舛互。(共计63种)

3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2、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3、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精品题深度解析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

D

解析

试题分析:D诗句中“出”是形容的山拔地而起,并没有夸张的意思。

考点:诗句赏析

点评:本题有难度,错误点不好判断。古诗赏析方法有三:理解全诗主旨及作者情感;分析关键语句的表达作用(对主旨的突出,对情感的点化,对景物特征的描摹);说明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用典,衬托,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修辞手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精品题深度解析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项中对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设问)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比喻)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拟人)

B

解析

试题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拟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实战演练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

实战演练

例3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又是一道运用修辞题。要做好这道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即仿写题也可叫做句式运用题,它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做此题又要注意运用修辞,就一分句而言,“你是一棵大树”,“你是一泓清泉”可推测下一句应运用含“是”字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又应运用排比的关联词,“如果……就……”最后还要注意围绕中心去仿写含有两种修辞的句式,即围绕“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主题而展开。若经过这样的思考,就不难了。

【答案】

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②如果你是一朵小花,就装着一分春色。

③如果你是一片云朵,就化作滴滴甘霖。

(答案可多种多样,但应注意运用修辞和句式正确。)

【说明】要做好这类题型,除了要掌握好仿写题和修辞的知识,还应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必须注意“观察”语言现象,重视语言积累,重视语感训练,才能更好地学习并运用语言。

例4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 拟人对偶夸张

B.拟人 拟人对偶比喻

C.比喻 对偶排比比喻

D.拟人 对偶排比夸张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别。①句中把“银波”的形状比作“鱼鳞”,是比喻。②句中把“根”富于人情味,“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是拟人。③句中把“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作对偶,且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同样是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近。④句中把太阳的温度夸大到“火”的程度。这是把事物夸大的一种,这是运用了夸张。

【答案】A

【说明】做这类修辞题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像上面“分析”的方法,即逐句逐项地分析,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一种方法是直接筛选法,这种方法是若你一眼看出哪句是何种修辞,就给该句定位,用排除法即可确定,其他选项暂且不再过问。总之,做这类题的前提是应熟练掌握各种修辞的类型及判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修辞手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运用了拟人、对偶、反衬的修辞手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于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诗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原文如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手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手法是什么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句对仗工整。上句的“七八个”对应下句的“两三点”,两者都是数词与量组的组合,而后名词“星天”与“雨山”相对,方位介词“外”与“前”相对;同时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充,共同勾勒出一幅清幽寂静的夏夜乡村图景。

“七八个星天外”的出处

“七八个星天外”出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比喻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化深奥为浅显,使人便于接受;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这是一种像个小钟似的紫色的花,像满天星菊花似的密密麻麻簇生着。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的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于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设问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引起读者思考,也可以突出某些重点内容。

3.典型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具体讲解之对偶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修辞手法复习:借代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你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我们包圆儿了。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武器装备),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马之悦鬼着呢,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官职)。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有智慧的人),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在向科学现代化进军中,我们多么需要奔腾驰骋的千里马,多么需要无产阶级的伯乐呀!(知人善任的领导)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江山如此多娇。(代祖国);几千双眼睛(几千个人)都盯着你,看你穿上战士的衣服,看你挂着银质的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用典是修辞还是表现手法 用典是不是修辞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很多人会误以为它是表现手法,其实它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引用典故。用典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一般为了更贴切表达文章感情的时候,就会借助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更有深意。修辞手法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等。

用典是是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诗歌中。用典的作用也有很多,比如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或者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亦或者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只要运用合理就能使文章达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夸张的用法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

例如:(7)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杨沫:《青春之歌》以上的例子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大,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小,用的都是夸张法。

运用夸张得当,必须注意:

(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必须和说话的目的相符合,不能让人费解。

(二)运用夸张手法,必须和说话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运用夸张手法,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开事实的基础去一味地追求感人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划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将修辞手法放在补写句中来考查的题目。做题时除了要注意补写的句式应与画线句相同或相似外,还要注意修辞运用的一致性。很明显所补写句子应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同时补写句子是对"无字处读书"的阐释。

参考答案:示例①: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示例②: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示例③: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难点歼灭之对偶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

难点歼灭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表述两个相关或相近词。

例:身居斗室,即知天下大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

练习:将下列古诗句中的对偶上下句连线:

业精于勤荒于嬉 雪却输梅一段香

落霞与孤鹜齐飞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万里悲秋常作客 行成于思毁于随

小楼一夜听春雨 望帝春心托杜鹃

位卑未敢忘忧国 百年多病独登台

庄生晓梦迷蝴蝶 似曾相识燕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 事定犹须待阖棺

无可奈何花落去 秋水共长天一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