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穹庐

穹庐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穹庐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穹庐问题。

分享

浏览

3752

文章

2

天似穹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

“天似穹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草原景象。出自《敕勒歌》。

“天似穹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出自《敕勒歌》。《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敕勒人的一首民歌。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原文: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

展开阅读全文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描绘的景象是什么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描绘的景象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描绘出敕勒川辽阔恢弘的景象。敕勒川的天空辽阔宏伟,宛若和大地相连一样,看起来就像是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诗人通过这种宏观的描绘,勾勒出北国天地无遮无拦、高远辽阔的景象,从而显露出敕勒民族彪悍豪迈、雄强有力的性格气质。

《敕勒歌》的赏析

《敕勒歌》原本是鲜卑语,后来被翻译成汉语。敕勒人在其中歌唱了草原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描绘出草原的的雄伟辽阔。全诗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到末句,诗人又将视野放低,写“风吹草低见牛羊”,让人感受到草原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一幅勃勃生机的草原景象,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敕勒歌》的全文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