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森林火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方面【合集15篇】

灭火方法需要因情况而异,燃烧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质和火源。只要能去掉一个燃烧条件,火即可熄灭。下面是问学吧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扑救火灾的四种方法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6016

文章

15

篇1: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

全文共 2000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要预防森林火灾的产生,掌握好正确的扑救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欢迎阅读。

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3:氧气(助燃物)

燃烧1千克木材要消耗3.2~4.0立方米空气(纯氧0.6~0.8立方米),因此,森林燃烧必须有足够的氧气才能进行。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约占21%。当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减少到14~18%时,燃烧就会停止

森林火灾产生的原2:火源

不同森林可燃物的燃点温度各异。干枯杂草燃点为150~200℃,木材为250~300℃,要达到此温度需有外来火源。火源按性质可分为:①自然火源。有雷击火、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起火等,其中最多的是雷击火,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呼盟和新疆阿尔泰等地区最常见。②人为火源。绝大多数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用火不慎而引起,约占总火源的95%以上。人为火源又可分为生产性火源(如烧垦、烧荒、烧木炭、机车喷漏火、开山崩石、放牧、狩猎和烧防火线等)和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做饭、取暖、用火驱蚊驱兽、吸烟、小孩玩火和坏人放火等)。

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扑救森林火灾的方法

(一)脱险自救方法有哪些

退入安全区。扑火队(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按规范俯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风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二)森林防火基本方法

①人工扑打。用打灭工具压火头,减少氧气的供应;用扑火工具扫除已着火的可燃物和火灰、火炭、火星,使未着火的可燃物脱离火源,破坏预热作用。其做法:灭火队员编成3~4人一组,用鲜树枝或手持灭火工具不停地轮流打火头,轻举重压带拖,边打边扫,直到火势控制蔓延为止。

②用水灭火。用水扑灭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

③用土灭火。用泥沙覆盖燃烧物质,减少氧气供应量或隔绝氧气,破坏燃烧条件。

④开设防火线阻止火灾蔓延。方法是:人工开防火线;爆破生土带;施用灭火剂打隔离带。

(三)森林防火安全常识

①坚持从火尾进入火场(火烧迹地),向火翼沿火线进行扑火作业。

②在扑火时要特别注意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决不能迎风对着火头打火;也不能从山上向山下打上山火;不能在悬崖陡壁和乱石窖打火;不在风大火猛以及林火蔓延速度每小时超过4千米的情况下打火。

③大火袭来时,千万不能在火头前面顺着风同火赛跑。

④被大火围住的突围方法:⑴沿山腰横向小路的风方向突围。火势顺风方向发展快,逆风方向发展慢,容易脱险。⑵用火烧一个安全带。看好地形,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点火。形成一个火头在前、一个火头在后,中间出现一个安全带。火点着后,人就跟着火头前进,后面的火头烧到火烧迹地时,就会自行熄灭。⑶穿火突围。大火袭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选择植被稀疏、可燃物少、坡度小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保护眼睛和头发,越过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已到了安全地带。

看了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还看:

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4:火灾强度

火灾强度不一,高强度的火具有上升对流烟柱和涡流,能携带着火物传播到火头前的远方,产生新的火点和火场,称为飞火,危害极大,是森林大火灾和特大火灾的特征,很难扑救。低强度的火,没有对流烟柱,火焰小,平面发展,人能靠近扑打。林火强度用火烽前单位长度所释放的功率来表示(千瓦/米)。一般采用美国物理学家 G.M.拜拉姆的公式来计算,即I=0.007HWR,式中I为火线强度(千瓦/米);H为热值(焦/克);W为有效可燃物量(吨/公顷);R为蔓延速度(米/分)。影响林火蔓延和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和含水率,地形变化和立地条件的干湿程度以及风速的大小等。

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1:森林可燃物

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如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都是可燃物。其中,有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明火,能挥发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占森林可燃物总量85~90%。其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燃烧面积大,消耗自身的热量仅占全部热量的2~8%。无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暗火,不能分解足够可燃性气体,没有火焰,如泥炭、朽木等,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10%。其特点是蔓延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消耗自身的热量多,如泥炭可消耗其全部热量的50%,在较湿的情况下仍可继续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森林防火隔离带可阻止火灾蔓延的原因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面积天然林、次生林、人工与灌木、荒山毗连地段,预先作出规划,有计划地开辟防火隔离带,以防火隔离带为控制线,一旦发生山火延烧至防火隔离带,即可阻止山火的蔓延。那么,森林防火隔离带可阻止火灾蔓延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编了解到,森林防火隔离带可组织火灾蔓延的原因是减少可燃物。因为,即使有火种出现具备了燃烧条件,但没有可燃物质也不会成灾。因而,消除可燃物也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但是,要将林中的枯枝落叶及草塘和腐质层全部处理干净,因工程庞大是根本办不到的,那么采取有效隔断人工幼林与草塘、林与林接壤、沟与沟相通尤为重要。这是避免有火成灾,甚至导致重大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工程。实践证明,各类防火阻隔带借助林区道路、河流等形成的阻隔网,在防火、灭火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防火隔离带分类实施。阻隔带按开设方法分为以下几类:机耕生土带、人工割打带、化学灭草带、生物防护林带及火烧防火线带。这些阻隔带综合分析,各有利弊。

1、机耕生土带防火隔火安全性能好,断火较彻底,特别适宜于容易产生地下火的大草塘边缘与林地接壤处。宽度应在50米以上,深度见生地层即可,深沼泽地要翻到腐质层以下。虽然它隔断火效果较好,但开设造价成本太高。并且有的地段因没有熟化,种植不了青稞作物,第二年需要复翻,这样工程量增大,经费不足实施不了。

2、人工割打带。特点是适宜道路两侧及重点人工幼林地周边。弊端是用工量大、造价高、速度慢。尽管有局限性,每年应在立秋后至秋防前,集中人力、时间在林区道路两侧分别割打5米至10米宽的路侧带,并适时将割打物烧除,可借助林区道路达到隔火目的。

3、营造生物防护林带是一项长远工程,而且也只能结合更新造林,栽植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如落叶松、樟子松类。不过,这些品种林地在未郁闭前也怕火烧。因而,将来选择抗火能力强且适合气候生长的树种还有待研究。

4、活血药物除草目前还没有全面实施,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5、火烧隔离带。它和前几种比较有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比如某林场施业区内超百米宽,长度2千米以上的大草塘有5条,且几十米宽的鸡爪延伸沟不计其数,林沟相连,沟沟相通,仅靠生土带及公路阻隔,网格过大,一旦着火难以控制。因此,每年靠火烧防火线及大量烧除林边草塘杂草的方法,大量减少林区可烧物质,缩小防护网眼,这样即使出现了火情,也可避免形成大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森林火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和危害程度以春季最多,最严重,秋季次之。森林火灾的危害相当严重,它不仅会烧毁林木,降低木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造成大量动植物死亡,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且还会引起森林小气候的变化,使林区局部地区温差增大,水分蒸发增加,温度降低,无霜期缩短。那么,森林火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呢?

小编认为,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因很多,据调查发生森林火灾的起因大部分是人为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原因主要有:

(1)生产性火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烧柴的机会减少,森林资源不断增长,林内可燃物增加。地处山区,农民多在山边、林缘作业,进行生产性用火,如烧灰积肥、烧田基草、炼山造林等都有可能不慎因起森林火灾。

(2)故意纵火毁林。一些不法分子故意纵火,引起森林火灾。

(3)非生产性火源。野外吸烟、烧火取暖、烧烤食物、烧山赶野兽、烧黄蜂、烧蛇鼠、上坟烧纸、燃放烟花炮竹、小孩玩火、痴呆精神病人放火等。近期上坟烧纸、燃放烟花炮竹引发的森林火灾占8O%。

(4)天然火源。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有雷击火、泥炭自燃、火山爆发、滚石火花等,大约占总火源的1%。

总之,小编认为,我国森林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防火意识不强,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火灾,是频发森林火灾的主要诱因。因此,小编提醒市民: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这样就多了一层保护。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延烧的方向,应当逆风逃生,切不可顺风逃生;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注意风向的变化,因为这说明了大火的蔓延方向,这也决定了你逃生的方向是否正确。实践表明现场刮起5级以上的大风,火灾就会失控。如果突然感觉到无风的时候更不能麻痹大意,这时往往意味着风向将会发生变化或者逆转,一旦逃避不及,容易造成伤亡;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森林火灾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因很多,据调查,我国森林火灾有99%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那么,森林火灾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呢?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小编了解到,森林火灾人为原因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火源之分。生产性火源如烧灰积肥、烧田埂草、炼山整地、烧垦烧荒、烧牧场以及烧炭等用火不慎引起的。这种生产性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非生产性火源如烧山驱兽,在林中烧火取暖、煮饭、小孩玩火、夜间行路用火把照明、乱丢烟头以及敌人纵火烧山等。

不论生产性或生产性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通常情况都是从地面上的枯枝落叶、杂草灌木最先燃烧起来的。这种火叫做地面火。它能烧毁幼林,虽不致把大树全部烧死,但烧伤树干和树根后,影响树木的生长。

当地面火遇到大风时,或树干上缠绕着爬蔓植物和有低垂下来的树枝,火便上升到树冠,成为树冠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往往把燃烧着的枝叶吹到火头前面,成为新的火源,蔓延扩大,凶猛异常,这种火灾危害极大。

林中腐殖质层有机物质燃烧发生的火灾叫做地下火。发生原因一般是由于人们在林内用火,没有把余火熄灭掉,或在扑救森林火灾时对火烧迹地处理得不彻底,使火焰继续蔓延,遇到地下腐殖质层或泥炭层便扩展形成地下火。地下火燃烧速度缓慢,通常看不到烟和火焰。地下火烧坏有机质,降低土壤肥力,同时烧毁树林的根系,使树木枯死。地下火如遇到有大量枯枝落叶的地方,也会形成地面火。

因此,对于森林火灾,要做好预防工作,有三点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其次加强节假日火源管理,特别对春节、清明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祭祀等活动的管理。最后是加强生产用火,对南方炼山、烧荒等野外用火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对北方一些地区在林区内的生活用火也需要严格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不仅会破坏森林,同时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下面来给大家分析下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有哪些。

(1)地形。

在地形非常复杂的地区,如高山林区,小地形林区、沟谷地区,容易形成特殊的林火行为现象。对扑火人员俩说非常危险,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天气条件。

特殊的高温天气、大风天气,还有一些特殊的小气候,容易形成风的切变、风的回旋、风向转变等情况,将火的蔓延方向改变,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3)准备不足。

在森林火灾扑救当中,人们缺乏充足的准备意识,对可能发省的危险情况准备不足。在细小可燃物,比如草类、沟塘草甸等地方,货的发展和蔓延都很快,往往躲避不及时也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4)烟熏。

在火灾发生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烟雾,往往发生烟熏、一氧化碳中毒情况。

(5)高温。

在森林火灾发生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造成扑火人员高温脱水,体力疲劳,行动不便,从而造成人员伤亡。

最后,友情提醒,进入林区,发生森林火灾。如果自己被火包围,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一是及时报警,让外界知道你的位置和处境,争取救援或指导自救。二是积极自救。

稍后,我们介绍森林火灾的危害有哪些,欢迎关注这部分森林火灾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除了人为引起之外,还有自然原因,那么,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呢?

小编了解到,森林火灾,自然原因有像高温、干旱等天气造成地面温度相对较高,容易引起林内或地表可燃物自燃,从而造成森林火灾;再有一个因素是夏天雷雨容易造成“雷击火”,也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还有就是火山喷发等因素,这个在我们国家并不多见,在日本等火山较多的国家出现过。

热带雨林中常年降雨,林内湿度大,植物终年生长,体内含水量大,一般不易发生火灾。但其他森林不论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都有可能发生火灾。一般具有下述变化规律:

①年周期性变化。降水多的湿润年一般不易发生火灾。森林火灾多发生在降水少的干旱年,由于干旱年和湿润年的交替更迭,森林火灾就有年周期性的变化。

②季节性变化。凡一年内干季和湿季分明的地区,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干季。这时雨量和植物体内含水量都少,地被物干燥,容易发生火灾,称为火灾季节(防火期)。中国南方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冬、春季,北方多发生在春、秋季。

③日变化。在一天内,太阳辐射热的强度不一,中午气温高,相对湿度小,风大,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多;早晚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小,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少。

此外,森林火灾还和可燃物的性质有关:细小的干枯杂草和枯枝落叶等是最易燃烧的危险引火物,干燥和死的可燃物较潮湿或活的可燃物易燃,含大量树脂的针叶树和樟树、桉树等阔叶树较一般阔叶树易燃。郁闭度大的林分林内潮湿,不易发生火灾;反之,则易发生。森林火灾和地形因子也有关系,如阳坡日照强,林地温度高,林内可燃物易干燥,陡坡雨水易流失,土壤水分少,都易发生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森林火灾的原因有什么?森林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引发森林火灾原因主要有三点:1、可燃物(包含树木、草灌等植物);2、重要条件——火险天气;3、主导性因素——火源。当这三点条件共同发生时,就会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

森林火灾一般是指,失去人为控制的,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及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这种有着较强突发性和破坏性的火灾主要是由森林可燃物、火源、天气这三种条件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同时氧气也起着一定辅助作用。

森林可燃物:

一般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都是可燃物,例如:苔藓、地衣、草类、灌木、枯枝落叶、泥炭及腐败的殖质等。其中有焰燃烧可燃物又被成为明火,通常占带可燃物总量的85%—90%。而无焰燃烧可燃物又被称为暗火,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10%,如泥炭、朽木等。

火源:

火源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火源与人为火源。自然火源是指由雷击火、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起火等。人为火源通常是指烧垦、烧木炭、开山崩石、放牧狩猎,或者是野外取暖、做饭、吸烟等人为性行为。

氧气:

氧气是引发森林火灾的助燃物。1千克的木材燃烧一般需要消耗3.2-4.0立方米的空气。所以,一旦满足了一定量的氧气就会引发火灾,只有当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减少到14~18%时,才会停止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5大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全球异常气候频繁发生,加之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增长、林内可燃物载量持续增加、受传统习俗及林内多种经营活动增多等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已进入森林火灾易发期和高危期,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压力持续加重,森林火灾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下面给大家总结了5大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小编了解到,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一)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故意纵火情节严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在我国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大多数。

(二)自然火:

5、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同时林地失去了森林的覆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容易发生水旱风沙灾害,影响农业稳产高产。在居民点、农田、山林交错的山区发生了森林火灾,还会烧毁房舍、粮食、农具和耕畜,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森林火灾还会烧死林中的大量益鸟、益兽和烧毁各种林副产品。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动员大批人员去扑火,既耽误生产,又浪费人力物力,甚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因此,要积极预防森林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常造成人员伤亡。全世界每年由于森林火灾导致千余人死亡。1871年发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和密执安州的一场森林大火烧死1500余人;1987大兴安岭的一场大火烧死212人。此外,森林火灾还会给人民财产带来危害。林区的工厂、房屋、桥梁、铁路、输电线路、畜牧、粮食等常常受到森林火灾的威胁。那么,森林火灾产生原因有哪些呢?

小编了解到,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活因子。当森林可燃物(如树叶、树枝、林下杂草等)的燃烧条件具备时,遇有火源,便会引起森林火灾的发生。

引起森林燃烧的火源主要分为两种,即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

1、自然火源

自然火源主要有:雷击火、越冬火、火山爆发等。在我国某些地区引起森林火灾的自然火源主要是雷击火,但极少发生。

2、人为火源

人为火源分为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两种。生产性火源包括开荒烧杂、烧灰积肥、炼山造林、烧田埂草、烧窑、烧隔离带、采石放炮、火车甩瓦等。非生产性火源包括野外吸烟、取暖做饭、上坟烧香烧纸、烧山驱兽、小孩或弱智人员玩火、故意纵火等。在我国某些地区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是人为火源,占引起森林火灾总数的99%以上。其中生产性火源占72.2%,非生产性火源占27.8%。生产性火源以烧田埂草、开荒烧杂、烧灰积肥、炼山造林等为主;非生产性火源以野外吸烟、取暖做饭、上坟烧香烧纸等为主。在引起森林火灾的24种火源种类中,烧田埂草最为突出,占年度森林火灾发生总次数的20.4%;其次是开荒烧杂和野外吸烟,分别占10.7%和9.4%,烧灰积肥和炼山造林,分别占7.5%和6.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引起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中,以人们开垦烧荒、吸烟等人为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但是,也不能排除自然因素导致的火灾,那么,引起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呢?

小编了解到,森林火灾,自然原因有像高温、干旱等天气造成地面温度相对较高,容易引起林内或地表可燃物自燃,从而造成森林火灾;再有一个因素是夏天雷雨容易造成“雷击火”,也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还有就是火山喷发等因素,这个在我们国家并不多见,在日本等火山较多的国家出现过。

热带雨林中常年降雨,林内湿度大,植物终年生长,体内含水量大,一般不易发生火灾。但其他森林不论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都有可能发生火灾。一般具有下述变化规律:

①年周期性变化。降水多的湿润年一般不易发生火灾。森林火灾多发生在降水少的干旱年,由于干旱年和湿润年的交替更迭,森林火灾就有年周期性的变化。

②季节性变化。凡一年内干季和湿季分明的地区,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干季。这时雨量和植物体内含水量都少,地被物干燥,容易发生火灾,称为火灾季节(防火期)。中国南方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冬、春季,北方多发生在春、秋季。

③日变化。在一天内,太阳辐射热的强度不一,中午气温高,相对湿度小,风大,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多;早晚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小,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少。

此外,森林火灾还和可燃物的性质有关:细小的干枯杂草和枯枝落叶等是最易燃烧的危险引火物,干燥和死的可燃物较潮湿或活的可燃物易燃,含大量树脂的针叶树和樟树、桉树等阔叶树较一般阔叶树易燃。郁闭度大的林分林内潮湿,不易发生火灾;反之,则易发生。森林火灾和地形因子也有关系,如阳坡日照强,林地温度高,林内可燃物易干燥,陡坡雨水易流失,土壤水分少,都易发生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3090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发生人为原因是最大的一个因素,其次长期的天气干燥也可能导致地面温度持续升高,森林物质易引起自燃。而且雷击也可以导致火灾的发生。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森林防火的行政管理措施

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明确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负有重要责任。”林区各单位都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通过制定奖惩办法,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

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它关系到全社会的千家万户,涉及每个人,只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野外火源管理 森林火灾,除少数雷击等自然火源外,绝大多数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严格管理各种野外火源。根据我省实际,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对野外生产用火的管理,森林防火重点期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凡因生产需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规定权限经过当地政府或森林防火办事机构的批准,严格遵守“六不烧”规定,即领导不在场不烧;久旱无雨不烧;三级以上风不烧;没开好防火线不烧;没组织好扑火人员不烧;没准备好扑火工具不烧。

(2)野外生活用火(包括野外烧水、做饭、烧烤干粮、野味用火)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在野外生产作业人员必须的固定生活用火,有专人负责,选择靠近河流、道路等的安全地点,并在靠近草原或森林的一边开好防火线后再用火。用火完毕,必须清理余火,经反复检查,确无复烧可能后才能离去;二是对有组织持有入山证件的临时野外用火人员,也按野外用火规定办理。在防火期(尤其是高火险天气)内,严禁无组织的个人在林区野外用火,违者重罚。

(3)对野外吸烟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入山人员教育,严格制度,防火期内绝对不准许在林区野外吸烟,违者惩罚,造成火灾事故者,由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加强对入山人员的检查,不准携带烟火入山。对在林区内进行生产作业的生产工人,矿山勘测、森调人员,可采取集中吸烟的办法,指定专人负责,选择安全地点,吸烟后将烟头熄灭,并严格检查后方可离去。

(4)对野外机械火源的管理,主要是控制铁路机车和林内生产作业的拖拉机、汽车喷、漏火的火源。要求在防火期安装有效的火星网、防火罩。铁路机车要严格执行有关防火规章制度,指定清炉地点;铁路沿线坡度大的火险地段,指定专人进行巡护,以防甩瓦着火。

(5)对上坟烧纸用火的管理,主要是在关键节日,如在清明节组织宣传队进行宣传教育,并在通往坟地的道口增设临时哨卡,检查有无火种;在坟地集中的地方,组织专人看守,防火期内不准上坟烧纸。

(6)对自然火源的管理,主要是注意天气预报,有条件的地方可选用高新技术设备,加强雷电探测。在易发生雷暴的季节和雷击区,增加巡护密度,昼夜进行瞭望,防止雷电火蔓延成灾。

(7)儿童、呆傻人员野外玩火、弄火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对家长、教师和监护人的教育,请他们严格对儿童和小学生的管教,严格对呆傻人员的看管,并通过签订保证书确保防火期不在野外弄火。

(8)对外来旅游人员的管理,主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入山口和通往林区的路口设置醒目的不准野外吸烟、野炊的标语牌,在游人集中景点区、集散处设公共吸烟室,集中吸烟,并告示游人防火期野外吸烟用火的处罚规定。

(9)对其他如狩猎、射击、爆破、高压线脱落和意外火源,也要严加防范。

4、依法治火。法制不健全,基层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是我国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和地方要重视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手段防治林火。《森林防火条例》和《浙江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对森林防火工作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失火犯罪和消防责任事故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浙公发[2001]9号文件对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致他人重伤、死亡或公共及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有关问题作出了规定。

一、什么叫森林火灾: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气候都称为森林火灾。

二、森林火灾的种类: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位、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将森林火灾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大类。

1、地表火:最常见的一种林火,指火从地表面地被物以及近地面根系、幼树、树干下皮层开始燃烧,并沿地表面蔓延的火灾。

2、树冠火:是指地表火遇到强风或遇到针叶幼树群、枯立木或低垂树枝,烧至树冠,并沿树冠顺风扩展。

3、地下火:地下火一般容易发生在干旱季节的针叶林内,火在林内根系、土壤表层有机质及泥炭层燃烧,蔓延速度慢,温度高,持续时间长,破坏力极强,经过地下火的乔木、灌木的根部烧坏,大量树木枯倒。

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

1、防火意识不够:随着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搞活和公共休假天数的增多,进入林区进行施工、采矿等生产活动和旅游观光的人员大量增加,而部分人员防火意识淡薄,防扑火知识匮乏造成森林火灾发生。

2、监管不力,火灾预防工作存漏洞:一些地方没有真正把森林防火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特别是有的森林防火重点县,安排部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预防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把防火措施落到实处。没有针对防火形势的变化及时启动预案,护林人员、检查了望人员没有及时上岗到位,野外火源管理漏洞百出。

3、综合保障能力建设比较滞后:防扑火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够,集中反应在交通工具不足,扑火机具和通讯手段比较落后。国家要求,重点林业县国有林业局、场至少要建立一支专业或半专业扑火队,但目前绝大部分单位还没有建立起来。

4、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增多,火源管理压力增大,加上气候条件极为不利,在春秋季极易发生森林火灾,使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

森林防火常识

一、不准在山上烧黄蜂、烧山赶野兽。

二、不准在林区内丢烟头、火尾。

三、不准在山上烧灰积肥。

四、不准在山上烧木炭。

五、不准在山上烧香烛纸钱、放炮竹、放孔明灯。

六、不准在山边林内烧田坎、烧稻草、秸杆。

七、不准在山上玩火或烤火取暖。

八、不准使用火铳枪械狩猎。

九、不准在林区烧烤食物。

十、不准在四级以上高火险天气进入林区内炼山。

四、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打早是指及时扑火;打小是指扑打刚刚发生的为;打了是指扑火的彻底性。既要扑打明火,又要清理暗火,消灭一切余火。

五、扑火安全十二要素: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直接参与扑火。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高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人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工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到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

10、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

11、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

12、扑火队员体力消耗极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六、火灾肇事者将受何种处罚:在防火期内违反规定擅自进入林区内随意用火的要罚款,因违法用火引起森林火灾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肇事者刑事责任,对单位主管领导要追究行政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 森林火灾如何扑救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发生原因主要是人为火,还有自然火,无论是哪种原因,一旦在火灾之后都需及时扑救。扑救的方法有窒息法,冷却法,还有隔离可燃物。利用这些方法可有效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减少影响。

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会有着较大的危害,其中会包括较大的范围,时间较长,损失较长,火势较猛的一系列特点。已经成为森林最危险的敌人,而且还是当前最可怕的灾害,会给整个森林带来无法挽救的后果,具有毁灭性。森林在出现火灾之后,不仅会烧毁成片的森林,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森林中的小动物,导致森林的更新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

分成两种,一种是人为火,一种是自然火。人为火会有多种类型,其中包括生产性用火,还有非生产性用火,比如工矿运输生产用户,牧业生产用户,还有野外吸烟。另外还包括自然火,其中会包括自然还会包括雷电火,会拥有着众多的优势。

森林火灾如何扑救

主要是窒息法,冷却法,还有隔离可燃物。比如可以用喷洒灭火器以及扑打的方法,在隔离燃烧过程中所需要的空气可以达到一个灭火的目的。可以有效作用于火灾发生的初期,还可以选择冷却方法,比如在着火可燃物上直接放一些水或者是放一些湿润的土,可以有效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可以将易燃的可燃物和未燃的可燃物快速的分离,在表面上还可以喷洒一些化学阻滞剂,使其在燃烧过程中会有着较大的难度。这也是目前在预防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拥有着较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森林火灾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带来的危害有很多,会烧毁林木、烧毁林下植物资源、危害野生动物、引起水土流失、使下游河流水质下降、引起空气污染、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包括树木、草灌等植物)是发生森林火灾的物资基础;火险天气是发生火灾的重要条件;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

引发森林火灾的火源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1.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炊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2)故意纵火,燃烧干草,燃放爆竹礼花等。

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在我国的森林火灾中,由于炊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2.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火险天气是指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今天小编对森林火灾原因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森林如何预防火灾发生以及更多的自然灾害知识和森林草原火灾防护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夏天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相对来说,夏天是非森林防火期,但是,并不是说夏天就不会发生森林火灾,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下夏天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小编认为,夏季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比如故意纵火、野炊、军事用火或者其他用火行为,另外雷击多等因素的影响,也是造成夏季森林发生火灾的原因。

事实上,为了提醒人们在野外谨慎用火,我们规定了一个野外用火高发频发的时间段作为防火期。而为什么防火期不是规定在天干物燥的夏天,而是要规定在冬春之际和秋冬之际,即春季防火期和秋季防火期呢?实际上,这仔细想想并不难理解,对于绝大多数森林火灾的发生情况来看,多半是人为因素,至于雷击、地火等等自然因素引起的火灾极少,很难遇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一般都是把森林防火期规定在野外用火最多的时间段内,这个时期对野外用火实行严控。

首先是夏季植物处于生长期,水分含量高,不易燃烧。夏季不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因素应该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森林枝嫩叶茂,水分较多,且雨水多,林下枯枝腐叶也含有大量的水分,若不是故意纵火,一般不会燃起来;第二是夏季野外用火较少,除了一些到野外搞野炊以外,很少有农事用火或者其他用火行为。所以这个时期就是非森林防火期。

其次是春季野外用火频繁,火灾多发易发。春季是春耕备更时节,农事用火都比较频繁。现在在一些林区,因林地与农地相互犬牙交错,很多人到农地里整地时都会将一些杂草铲除堆放在一起烧毁作为土肥。春季因为风大,烧杂草烧灰积肥时,风特容易将一些火苗吹到干燥的树林之内,不注意就会酿成火灾。可能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疏于打理农地导致杂草丛生,而很多人在整理农地时就没有铲除杂草,而是一把火将其烧了,这样更容易在风助火势的情况下发生森林火灾。

再次是祭祖用火频发。春节和清明节都是在冬春和春夏之际,在这两个节日期间,很多地方都有上坟祭祖燃放烟花爆竹和烧香纸烛的传统,有的地方林区内的坟墓又较多,在祭祖之中烧香纸烛就容易引发火灾。对于比较谨慎的人来说,可能会守着这些东西烧完,而也会有极少部分人把香烛点上以后离开了,就是因为这极少部分人,引起的火灾导致的损失也很难估量。因此为了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祭祖期间还是别烧香烧纸了,用鲜花同样能表达自己的一份哀思。

最后是秋季都是收获季节,一些农业废弃物较多,烧除农作物废弃物的情况较多。例如在一些林区种玉米,有些人家在将玉米收回家以后,就会将玉米杆一把火给烧了,而此时同样处于疾风劲草时期,也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森林防火期主要就是结合每个地区气候特征以及人们的野外用火习惯来划定的,一般在南方大多数地区都会将当年的10月至次年的5月划定为森林防火期,而北方则会在春季与秋季划定两个防火期。划定防火期的意义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相信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森林的人都能理解。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原因需要野外用火,也不管是不是在防火期内,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切勿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

全文共 2000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要预防森林火灾的产生,掌握好正确的扑救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欢迎阅读。

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1:森林可燃物

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如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都是可燃物。其中,有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明火,能挥发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占森林可燃物总量85~90%。其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燃烧面积大,消耗自身的热量仅占全部热量的2~8%。无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暗火,不能分解足够可燃性气体,没有火焰,如泥炭、朽木等,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10%。其特点是蔓延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消耗自身的热量多,如泥炭可消耗其全部热量的50%,在较湿的情况下仍可继续燃烧。

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4:火灾强度

火灾强度不一,高强度的火具有上升对流烟柱和涡流,能携带着火物传播到火头前的远方,产生新的火点和火场,称为飞火,危害极大,是森林大火灾和特大火灾的特征,很难扑救。低强度的火,没有对流烟柱,火焰小,平面发展,人能靠近扑打。林火强度用火烽前单位长度所释放的功率来表示(千瓦/米)。一般采用美国物理学家 G.M.拜拉姆的公式来计算,即I=0.007HWR,式中I为火线强度(千瓦/米);H为热值(焦/克);W为有效可燃物量(吨/公顷);R为蔓延速度(米/分)。影响林火蔓延和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和含水率,地形变化和立地条件的干湿程度以及风速的大小等。

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森林火灾产生的原2:火源

不同森林可燃物的燃点温度各异。干枯杂草燃点为150~200℃,木材为250~300℃,要达到此温度需有外来火源。火源按性质可分为:①自然火源。有雷击火、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起火等,其中最多的是雷击火,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呼盟和新疆阿尔泰等地区最常见。②人为火源。绝大多数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用火不慎而引起,约占总火源的95%以上。人为火源又可分为生产性火源(如烧垦、烧荒、烧木炭、机车喷漏火、开山崩石、放牧、狩猎和烧防火线等)和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做饭、取暖、用火驱蚊驱兽、吸烟、小孩玩火和坏人放火等)。

扑救森林火灾的方法

(一)脱险自救方法有哪些

退入安全区。扑火队(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按规范俯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风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二)森林防火基本方法

①人工扑打。用打灭工具压火头,减少氧气的供应;用扑火工具扫除已着火的可燃物和火灰、火炭、火星,使未着火的可燃物脱离火源,破坏预热作用。其做法:灭火队员编成3~4人一组,用鲜树枝或手持灭火工具不停地轮流打火头,轻举重压带拖,边打边扫,直到火势控制蔓延为止。

②用水灭火。用水扑灭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

③用土灭火。用泥沙覆盖燃烧物质,减少氧气供应量或隔绝氧气,破坏燃烧条件。

④开设防火线阻止火灾蔓延。方法是:人工开防火线;爆破生土带;施用灭火剂打隔离带。

(三)森林防火安全常识

①坚持从火尾进入火场(火烧迹地),向火翼沿火线进行扑火作业。

②在扑火时要特别注意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决不能迎风对着火头打火;也不能从山上向山下打上山火;不能在悬崖陡壁和乱石窖打火;不在风大火猛以及林火蔓延速度每小时超过4千米的情况下打火。

③大火袭来时,千万不能在火头前面顺着风同火赛跑。

④被大火围住的突围方法:⑴沿山腰横向小路的风方向突围。火势顺风方向发展快,逆风方向发展慢,容易脱险。⑵用火烧一个安全带。看好地形,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点火。形成一个火头在前、一个火头在后,中间出现一个安全带。火点着后,人就跟着火头前进,后面的火头烧到火烧迹地时,就会自行熄灭。⑶穿火突围。大火袭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选择植被稀疏、可燃物少、坡度小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保护眼睛和头发,越过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已到了安全地带。

看了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还看:

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3:氧气(助燃物)

燃烧1千克木材要消耗3.2~4.0立方米空气(纯氧0.6~0.8立方米),因此,森林燃烧必须有足够的氧气才能进行。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约占21%。当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减少到14~18%时,燃烧就会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