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神情

神情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神情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神情问题。

分享

浏览

7763

文章

3

描写人物神情情绪的词语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描写人物神情情绪词语

哀声叹气、哀感顽艳、哀而不伤、唉声叹气、爱莫能助、安之若素、暗送秋波、黯然失色、黯然神伤、百无聊赖、百爪挠心、勃然大怒、不上不下、大惑不解、大惊小怪、从容不迫、毛骨悚然、心不在焉。

部分词语释义:

1.哀声叹气

成语释义: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2.哀感顽艳

成语释义: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3.哀而不伤

成语释义: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4.唉声叹气

成语释义: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5.爱莫能助

成语释义: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6.安之若素

成语释义: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7.暗送秋波

成语释义: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8.黯然失色

成语释义: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9.黯然神伤

成语释义: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10.百无聊赖

成语释义: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11.百爪挠心

成语释义: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

12.勃然大怒

成语释义: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13.不上不下

成语释义: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展开阅读全文

神情恍惚什么意思?神情恍惚典故介绍

全文共 1567 字

+ 加入清单

刘璋曾邀请刘备入蜀,一起对抗张鲁。但刘备起先还有些许顾虑,但在庞统力劝下答应率兵入蜀。此后的结果大家应该也不陌生,刘备和刘璋反目,最后刘备击败刘璋就此占领益州。实际上刘璋会力邀刘备也是张松的提议,而张松则暗地帮助刘备,导致被刘璋怒斩。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神情恍惚”,就和张松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发生在益州争夺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张松、张肃和刘璋。原文如下:

(刘备)于是发书致刘璋,只说曹操令部将乐进引兵至青泥镇,众将抵敌不住,吾当亲往拒之,不及面会,特书相辞。书至成都,张松听得说刘玄德欲回荆州,只道是真心,乃修书一封,欲令人送与玄德,却值亲兄广汉太守张肃到,松急藏书于袖中,与肃相陪说话。肃见松神情恍惚,心中疑惑。松取酒与肃共饮。献酬之间,忽落此书于地,被肃从人拾得。席散后,从人以书呈肃。肃开视之。

书略曰:“松昨进言于皇叔,并无虚谬,何乃迟迟不发?逆取顺守,古人所贵。今大事已在掌握之中,何故欲弃此而回荆州乎?使松闻之,如有所失。书呈到日,疾速进兵。松当为内应,万勿自误!”张肃见了,大惊曰:“吾弟作灭门之事,不可不首。”连夜将书见刘璋,具言弟张松与刘备同谋,欲献西川。刘璋大怒曰:“吾平日未尝薄待他,何故欲谋反!”遂下令捉张松全家,尽斩于市。后人有诗叹曰:“一览无遗世所稀,谁知书信泄天机。未观玄德兴王业,先向成都血染衣。”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对付汉中张鲁,刘备却在葭萌关按兵不动。此后,刘备接受谋士庞统的建议,借口曹军大将兵犯青泥镇,提出返回荆州。张松闻听此事后,以为刘备真的要返回荆州,便写了一封密信给刘备进行劝阻。谁知此信被张松的哥哥张肃截获。张肃又将此信交给刘璋。刘璋大怒,将张松斩首,益州争夺战也在不久后爆发。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神情恍惚”,意为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无法思考。该成语最早出处是《魏书•侯莫陈悦传》中的“悦自杀岳后,神情恍惚,不复如常”。

小说中提到刘备提出返回荆州及张松密信被截获之事,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明年,曹公征孙权,权呼先主自救……(刘备)乃从璋求万兵及资实,欲以东行。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张松书与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于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

刘备向刘璋提出返回荆州,其实是谋士庞统的计策。据《三国志•庞统传》载,庞统曾经向刘备提出了夺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庞统表示:“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最终,刘备采用的是中策,即借口返回荆州引发矛盾。

令刘备和庞统始料未及的是,这个计策并没有骗过刘璋,反而迷惑了张松。张松以为刘备真的要返回荆州,连忙写信进行劝阻,却不曾想这封信落到了哥哥张肃之手。张肃担心自己受到株连,向刘璋告发张松,张松因此而人头落地。

不过,小说中刘备提到的“曹操令部将乐进引兵至青泥镇,众将抵敌不住”也并非是谎言,留守荆州的关羽的确在青泥关一带与曹魏将领乐进有过一次较量。据《三国志•乐进传》载:“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

当时,关羽带着副将苏非进攻襄阳,在青泥关一带遭到乐进的阻击,战事进展不顺,最终只得撤回荆州。但连关羽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这次失利不仅断送了张松的性命,还引发了益州争夺战。

展开阅读全文

神情专注的老人更健康长寿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神情专注老人健康长寿。在我们练习书法时,必须专心致志,摒除杂念,聚精会神,气沉丹田,心手合一,神至笔至,几乎把整个心事都倾注在“书法”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分心,其整个过程和演练气功是殊途同归的,可以使人延长寿命。

专注于某件有益身心的事业,可以让人的思想始终处于高尚、纯洁的境界。

古人赞赏“宁静致远”,认为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要学习就必须静下心来。而当一个人将整个身心倾注于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业时,自然也就沉浸在一种无限愉悦的情绪之中。在他全情投入的过程中,他很自然地处在一种宁静致远、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可以使人乐而忘忧,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抵抗病痛的能力。

神情专注者大多数属于成功者,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样可以使人长寿。

由于神情专注者具备一种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有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顽强毅力,所以,他们一旦认准了方向,就会一鼓作气地勇往直前,“每天挖山不止”,结果自然也就比普通人更容易达到奋斗的目标。而成功带给当事人的喜悦和成就感,也正是促使他们健康长寿的有利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