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石雕

石雕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石雕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石雕问题。

分享

浏览

6156

文章

59

重庆石雕艺术之乡是哪里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石雕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历史悠久,许多的文化古迹,甚至是古建筑都有石雕的存在,十分精美,让人眼前一亮,那么重庆石雕艺术之乡是哪里呢?

是在万州区罗田镇。

罗田镇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古迹———古墓12座,古墓群牌坊石刻艺术独具特色,堪称精美典雅古朴的普济桥建造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距今170多年历史,桥上雕塑有石狮、石象等;古场镇末端,建有字库塔,为仿木重檐阁式石塔,塔身刻有对联。罗田古代石雕艺术的精湛技艺传承至今,用于现代建筑中。

中国四大石雕之乡:

1、山东省嘉祥——中国最早的石雕狮子在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这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楼兰石狮--推陈出新,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祁佑生财。

2.福建省惠安——惠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着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隶属泉州市。惠安面积668平方公里,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

3.浙江省青田——青田石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这已被1989年冬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证。青田石雕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金奖、银奖,赢得极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被党和国家入选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

4.河北省曲阳——河北省曲阳县4公里长的雕刻路上,两边或蹲或卧的石狮、鬃毛飘逸的石马、神态安逸的长颈鹿等数百万件和类动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野生动物园”;漫步在雕刻展销广场上,近10万件石雕、玉雕、风景石、石材等雕刻产品琳琅满目,又仿佛置身于“玉林石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石雕艺术之乡在哪里石雕艺术之乡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四大石雕之乡分别是浙江省青田,山东省嘉祥,福建省惠安,还有河北省曲阳。惠安石雕会有效融合中原文化,海洋文化,还有闽越文化。在经过雕刻之后,会形成南派艺术风格,看上去很是灵动。

青田石雕拥有着渊源悠久的历史,可以直接追溯到殷商时期。自成流派,奔放大气,还可以形神兼备。主要的手法是圆雕、镂雕、浮雕及线刻。嘉祥狮雕早就已经出现许久,武氏祠内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一对大型的石狮。这也是我国现在所拥有的一个石狮子造型艺术珍品。

是否拥有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石器加工对于岭南原始老百姓而言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在珠江口的澳门,珠海还有香港等地方都会出现岩刻,基本都是以复杂的图案作为核心。然后选择一些雕刻的技术,最大的一幅大概是长达5米,高达3米,有着清晰的线条,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以清晰的辨别出人物。

哪里的石雕更受到大家关注?

莒南县,在1996年时,因为石雕时刻生产的传统被称之为石雕艺术之乡。这一些年来一直不停的革新,产品的档次还有产品的质量逐渐的提升,有着不断翻新的花色品种。在经过开发之后,现在已经有了将近1万多个规格品种,销售到了全国各个不同的地区,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伴随着经济还有科技逐渐的发展,现在已经开始引入到多个不同的石雕行业,凭借着传统工艺为主的民间手艺,现在已经进入到特别艰难的境地。在这一个阶段将面临着断层危机,如今的手工艺术已经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里的产品销售量非常的不错,而且质量也很好,但可惜将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陕西发现70余件公元前2000年石雕怎么回事?石雕刻的是什么有怎样的历史?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越是距离现代时间久远的时期,越是有很多的谜团,因为时隔越久,我们所不了解的也就越多,而以现代的眼光去看那时候的人和事,其实是很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所以就需要有更多的真实存在的文物来为人们解释了。而就在最近,陕西发现了七十多件来自公元前2000年石雕,这些石雕上面都刻了什么内容呢?这些石雕又能够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了解呢?1.陕西发现70余件公元前2000年石雕

陕西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出土的石雕(2018年11月6日摄)。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介绍,近几年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处发现70余件精美石雕,雕刻内容大致可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系列测年数据显示,这批石雕的年代应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主体内涵为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2.石峁遗址

石峁(mǎo)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初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据专家研究有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

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左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这个曾经的“石城”寿命超过300年。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2018年4月,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4000年前大型陶鹰。2019年5月,石峁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9年9月,科技人员通过对陕西石峁遗址的遗存物取样并进行碳14年代测定,初步确定了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间。3.发掘意义

地处黄河之畔、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目前国内所见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阶段城址,以公元前2000年的三重石头城墙和玉画双绝的英姿乍露,吸引着考古学家的目光。

石峁遗址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有国内专家直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石峁城址的发现。石峁城址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所对应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聚落形态演变、人地关系及遗址的功能。

石峁城址还为石峁玉器的年代、文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背景,更对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历史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发现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中国史前格局的认识。

2012年10月,经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40余位考古专家,对神木县石峁遗址发掘现场联合考察认为,石峁遗址是已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遗址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

经过大量考古调查、勘探和部分发掘,考古队在遗址中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基本可以闭合的石砌城墙及城门、角楼和疑似“马面”等附属设施。通过分析调查,专家初步认定石峁城址应当始建于龙山中期,延续至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无疑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间的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是黄河腹地二里头遗址之外一个重要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形象逼真的曲阳石雕文化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雕刻的魅力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如今的社会上也还有着无数的美丽石雕,每当去了寺庙又或者是一些公园景点都可以看到独特的美丽石雕,曲阳石雕也是十分有名的。本期保定文化带你了解一下形象逼真的曲阳石雕文化。

曲阳石雕,汉族民间雕刻艺术,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据悉,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下部展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画卷的八幅浮雕,就是河北省曲阳县石雕艺人的杰作。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境内有一座黄山,状若银龙。满山汉白玉石洁白晶莹,宜精雕细刻。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世代相传的雕刻工艺,使曲阳成为我国有名的石雕之乡。

曲阳石雕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相传在西汉时期,刘秀被王莽追杀到曲阳县王台北村南的山上,躲藏在草丛里。王莽放火烧山,想把刘秀烧死。刘秀的狗把周围的草弄湿了,制止了烈火的蔓延,从而使刘秀得救,但狗却累死了。后来刘秀打败了王莽,找了当地石雕艺人,为狗建塔,以表昔日救命之恩。

到了唐、宋时期,曲阳石雕逐渐发展,及至清朝,就有了“天下咸称曲阳石雕”的盛名。在清朝末年巴拿马举行的世界石雕艺术赛会上,曲阳石雕曾获得世界第二名。曲阳石雕有秀美雅致的水果,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以及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名胜古迹,古今人物等上百种传统作品。河北省曲阳县是汉白玉雕刻艺术的故乡。曲阳大理石储量大,质地洁白晶莹、经久耐磨,是石雕的优质原料。

唐时曲阳成为中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至元代,曲阳石雕已享有盛名,涌现出杨琼、王道、王浩等一批杰出的民间雕刻艺人。元世祖忽必烈兴建大都(北京),召集各地能工巧匠。曲阳石雕艺人杨琼因雕技精湛,被任命为总管。据记载,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就是由杨琼设计监造的。

曲阳雕刻工艺历经千年而不中断,誉满海内外。随着曲阳雕刻材质从大理石、玉石到木质、象牙、青铜、不锈钢等的扩展,其雕刻技艺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圆雕、透雕、镂雕、浮雕等造型门类,技法不一而足。

曲阳石雕所用材料天然汉白玉储量丰富,产于该县城南黄山之下,石质具有洁白晶莹、纯净细腻、脂润坚韧、经久耐磨等特点。既易受刀,又耐风化,色泽不败。曲阳石雕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构思精巧,造型美观;纹饰清晰剔透,生动逼真;刀工精湛细腻,圆润光滑。料质有汉白玉、花岗石、玉石等。颜色有白、黑、黄、绿、红、灰等。还有形形色色的木雕。

你可能也喜欢:

武汉有什么特产可以带,你知道吗?

保定三宝是什么,你造吗?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四大石雕之乡 石雕艺术之乡是指重庆哪里

全文共 185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石雕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历史悠久,许多的文化古迹,甚至是古建筑都有石雕的存在,十分精美,让人眼前一亮,那么中国四大石雕之乡是哪些呢?重庆的石雕艺术之乡又是哪里呢?接下去就让本期的城市文化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吧。

中国四大石雕之乡

福建省惠安

惠安,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我国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隶属泉州市,人口93万,面积668平方公里,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

惠安雕艺源远流长,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惠安石雕分为圆雕、浮雕、沉雕、影雕等几大类。沉雕主要用于建筑墙面的装饰及碑塔、牌坊、摩崖石刻、匾额、宅居楹联等,以线的造型为主要特色,要求线条劲挺有力,柔顺畅达。代表作有南京雨花台纪念馆《日月同辉》的大型石雕。浮雕指图像浮突于石料表面,用于大型纪念性建筑物、高档府第、民宅的石质装饰,代表作有民国初年南京中山陵的华表、光华亭的金鱼池等。现在惠安县拥有一座“中国雕艺城”,汇集上百家以石雕为主的雕艺企业。

浙江省温岭

温岭石雕的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较早起步于宋代,至明代嘉靖年间,石雕工艺已盛极一温岭石雕时。台州民间曾流传“黄岩蜜橘雁荡松,太平石工天台钟”的民谣。目前,温岭市有40余家石雕企业,从业的石雕艺人近2000人,其中高龙石雕艺人占80%。

石雕行业的兴起,已成为温岭市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点。为了共同创建石雕市场,保持行业的长盛不衰,温岭市高龙乡政府在浦三村专门划出30亩土地,集中全乡30余家石雕企业建立高龙石雕园区。政府负责通水、电、路等园区配套设施,制订出优惠政策,实行税收、用电等方面的倾斜,从而使石雕产业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占工业产值的一半多。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温岭人不断提高石雕工艺的科技含量,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的石雕工艺,开始采用电脑刻字设计和人工雕刻相结合的新方法,生产一些品位高、深受人们喜爱的石雕工艺品。

浙江省青田

青田石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这已被1989年冬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证。自十九世纪青田石雕以来,青田石雕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金奖、银奖,赢得极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被党和国家入选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1992年国家邮电部专门发行了四枚石雕特种邮票,1995年、1996年青田分别被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

河北省曲阳

北省曲阳县4公里长的雕刻路上,两边或蹲或卧的石狮、鬃毛飘逸的石马、神态安逸的长颈鹿等数百万件和类动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野生动物园”;漫步在雕刻展销广场上,近10万件石雕、玉雕、风景石、石材等雕刻产品琳琅满目,又仿佛置身于“玉林石海”中。

在西汉时期曲阳石雕已初具规模;唐代,曲阳成为北方汉白玉雕像发源地和雕造中心;到元代曲阳石雕达到鼎盛。从云冈石窟、乐山大佛、敦煌石窟、五台山佛像、阿房宫、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到金水桥、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处处都留下了曲阳人的雕刻艺术。

石雕艺术之乡是指重庆哪里

万州区罗田镇正式入选首批“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命名为“石雕艺术之乡”。

罗田镇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古迹———古墓12座,古墓群牌坊石刻艺术独具特色,堪称精美典雅古朴的普济桥建造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距今170多年历史,桥上雕塑有石狮、石象等;古场镇末端,建有字库塔,为仿木重檐阁式石塔,塔身刻有对联。罗田古代石雕艺术的精湛技艺传承至今,用于现代建筑中。

为保护现存众多已成文物古迹的石雕作品,传承古人精湛的石雕技艺,罗田镇制定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将石雕文物进行重点保护,并制定修复规划进行修复。制定石雕技艺培训规划,在镇内及周边培训一批石雕工匠,将石雕技艺传承发展。

当地并加大力度保护好现存石雕艺术文物,对普济桥进行维修,对老街石板路进行修复,对古墓群的雕刻进行防风化处理。同时举办培训班,对现代工匠进行石雕技术培训,将石雕艺术运用到现代建筑之中。制定石雕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石雕特色产业镇,加大招商引资,在罗田镇建石材、石雕加工企业,以石雕艺术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雕刻尊重传统,注重规律,艺术价值很高,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受到广泛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老关东石雕博物馆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类型:非物质文化石雕博物馆

隶属关系:隶属于白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筹建时间:2009年9月

所在位置:位于白城市庆学东路40号楼(青年北大街)

面积: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建筑特点:砖混、拐角、二层商业门市楼,博物馆位居1层及地下一层。

历史沿革:白城市老关东石雕博物馆始建于2010年,由吉林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李国祥、李晓民创办。博物馆于201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参观指南

白城市庆学东路40号楼202号

乘车线路:公交车3路、4路

邮编:137000

电话:0436–5083331

电子邮箱:1183089725@qq.com

开放时间:冬季上午8:30—11:00;下午1:30—4:30

夏季上午8:30—11:00;下午2:00—4:30

票价:免费

信息来源: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展开阅读全文

泰顺石雕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泰顺石雕,全称泰顺石写意雕刻,简称“泰顺石雕”。是以中国画(写意)理论为指导,汲取工艺美术各门类艺术传统技法和文化精髓,在长期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中形成的以传统玉石雕刻技法为基础,富有中国写意画艺术内涵的一种新的泰顺石雕艺术风格。是一种主题突出,比例合理,色彩丰美,雕琢与自然和谐,意境深邃,具有中国画的大写意和小写意艺术特征,由泰顺青石雕、泰顺印雕、泰顺石写意雕刻构成一脉相传的泰顺石雕艺术文化理论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中华石雕艺术园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石雕艺术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石窝镇中华石雕艺术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总面积75亩,总投资4500万元。主要包括10000平方米的石雕广场、40000平方米的石雕艺术公园和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汉白玉文化艺术宫,艺术宫高25米,用700多立方米汉白玉建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全部采用汉白玉打造的艺术宫。

该园主体分为上下两层,按照不同的方位由三条轴心线贯穿园区,园内建筑以大型汉白玉雕塑、浮雕为主,主要包括石神9.9米;石亭7.5米;世界上最大的石鼎高6.6米,石牌楼、图腾球、汉白玉石桥、斗拱桥、白色构件、浮雕墙50米;汉白玉栏板600米,铺装大理石地面7000平方米。

艺术园突出了园林特色,集石雕文化、园林艺术、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园内建有一条联体总长120米喷泉,一处600平方米人工湖,一座晓月亭,健身娱乐设施30套件,还载金叶贞、月季、兰花等花木和国槐、黄栌、柿子树等50000余株,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安装各种彩灯工艺灯210盏,中华石雕艺术园的建成为大石窝镇展示石雕艺术、对外宣传的窗口和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是您旅游观光的理想之所。

房山是石文化的故乡,是著名的石雕艺术文化之乡和优质石材的产地,为北京城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石材,堪称北京之基、故宫之基。房山大石窝以其独产物——汉白玉名扬中外,汉白玉被国家编制为石材001号,堪称“国宝一号”,早在公元605年隋唐大业时期,大石窝汉白玉就被云居寺用来雕刻石经,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所用石料达一千多吨;故宫、天安门前金水桥、颐和园、天坛、卢沟桥、十三陵等宏伟建筑所有汉白玉石料都取自大石窝;人民大会堂抱柱石、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毛主席纪念堂以及近年落成的中华世纪坛题字碑等所采用的汉白玉石材均取自大石窝;另外大石窝的石材还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日本北海道的天华园、新加坡御华园、加拿大枫华园等工程均有出自大石窝的石材。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

开放时间:9:00—17:00 (16:00停止入馆)

票价:免费

现场领取:现场每日发放限量4000张免费票

电话预约:20人以上(含20人)团体参观,提前3个工作日以上进行电话预约。

展开阅读全文

大足石雕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大足石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大足石雕

重庆市大足区品牌战略促进会

大足石雕,主要流传于重庆大足区龙岗、棠香办事处,宝顶镇和中敖镇,万古镇等北部地区,是颇具巴渝特色的纯手工雕刻工艺美术品。其制作历史起源于大足建县之前的初唐,历史十分悠久。

大足石雕主要以本地出产的砂石、青石,以及贵州、四川等地出产的紫袍玉、汉白玉为材质,雕刻内容以佛像、文殊、普贤、各型观音、罗汉等为主,运用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阴刻等多种技艺,经采料、构思、制图、泥塑、制模、雕刻、精雕、细磨、抛光等工艺流程制作而成。大足石雕作品玲珑剔透,生动活泼,出神入化,被称为“现代文物”,多次获国家级和市级金奖,是独特的旅游纪念品、珍贵的工艺收藏品、高档的馈赠礼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及台湾、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香港文汇报等近百家媒体曾予以报道。大足石雕大可作场馆、会所雕塑,展现地方风采,小可点缀室内陈设之美,增添东方文化元素,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2009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大足石雕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观斗山石雕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斗山石雕(群)位于云南威信县高田新华村,距县城约45公里,屹立群峰之首的观斗山,毗邻四川叙永县,海拔1880米。观斗山庙宇始建于明代,在清代经过数次的维修、扩建至清末,民国初又遭损坏。于1934年至1937年,再次进行大规模的修建,历经十四年复原了九座殿堂,占地十余亩。原观斗山庙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川滇交界佛教圣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由于庙宇无人料理而逐步衰败。七十年代中期,寺庙建筑被全部拆除,寺内的木制雕塑像也惨遭厄运,惟存的石雕造像坍塌和淹没于荒山草丛之中。观斗山石雕(群)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它反映了中国近代雕塑的传统技艺特点,弥补了近代雕刻的空白,其造像匠心独运,想象丰富,雕刻细腻,形神兼备,千姿百态,独具特色。展示了川滇黔结合部地区独有的宗教文化特征。1985年,观斗山寺庙遗址被列为威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1月被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斗山庙宇经过近十余年的维护修缮,各级政府和民间筹资投入近百万元,已将大部分殿宇恢复了基本原貌,并对现存的石、木雕像进行了分类保护性处理。随着全国“红色旅游”的兴起和云南北大门文化长廊建设的不断推进,昭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得到逐步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基础设施条件改善。

观斗山石雕艺术规模之大、之多、技术之精湛,西南三省罕见,可称石雕艺术的宝库。特别是融儒佛道三教,及各种民间传说与历史典故为一炉,极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八沟石雕工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八沟石雕工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历代艺人口传心授一直延续至今,现在这种雕刻工艺仍然在八沟及周边地区传承。据调查了解,在县内发现了七千年左右的石叶、石刀、刮削器,四千年左右的石人造像,辽金时期大长公主的石棺和墓志铭、大型圆雕的石羊、石虎、石猴、石翁仲和石狮子等,这些大型圆雕造像,造型简洁,雕工细腻,羊、虎、猴的形态逼真,是辽金时期雕刻艺术的珍品。

八沟石雕技术虽然从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得知有雕刻艺人姓名和作品的是清末民国年间的平泉县黄土梁子镇双河村的冯玉和冯神。八沟石雕工艺这种传统的雕刻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在平泉及周边地区就有。平泉县党坝镇花子洞遗址发现了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在距平泉百余公里的赤峰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猪龙属雕刻工艺作品中的世界珍品,在商周时期的平泉县顶子城夏家店上下层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石人造像,在辽金时期的平泉县会州城遗址中发现的石狮子和柳溪乡石虎村发现的大型石雕造像石羊、石虎、石猴、石翁仲,在蒙和乌苏乡头道营子村发现的大长公主墓石棺、石碑,还有清末、民国时期的石狮造像等实物,说明了平泉县的“八沟石雕技艺”是年代久远、历史源远流长。这种雕刻技术是劳动人民多年辛勤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是老一辈人的智慧结晶,是雕刻艺术的精华。

八沟石雕工艺虽然历史久远,现在也有传承人在从事这门工艺,但因为现在的雕刻艺人年龄都在40岁以上,年轻人不愿从事这门手艺,所以这门工艺现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青田石雕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青田石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名称:青田石雕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五彩缤纷、玲珑剔透、晶莹如玉,别具艺术效果

产品简介:青田石,地质学称“叶蜡石”,是一种耐高温的矿物。叶蜡石并非都可用于雕刻,可用以雕刻的是优等叶蜡石,它占总量不到百分之一。青田石色彩丰富、光泽秀润,质地细腻,软硬适中,可雕性极强。用青田石雕制的作品五彩缤纷、玲珑剔透、晶莹如玉,别具艺术效果。青田石英钟分子结构均匀细密,雕镂的线条可细微到头发丝而不断裂,做成印章,篆刻时走刀利落顺畅,印章久用不损边锋,印油不易渗入印体。

产品历史:青田石雕是以青田石作为材料雕制而成的艺术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博得人们喜爱,石作为材料雕制而成的艺术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博得人们喜爱,被喻为“在石头上绣花”,令人叹为观止。

青田石雕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珍藏在浙江博物馆内的出土文物——六朝时期殉葬用的青田石雕小卧猪。作品线条简练、造型古朴、形神兼备,艺术上可见汉、魏风貌。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较大的发展。从龙泉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多层次镂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致入微的刻划和复杂层次的处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难以做到的。

元、明时期,青田石被赵子昂、文彭等文人应用到印章篆刻艺术上,拓宽了石雕艺术门类。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并多次参加诸如巴黎赛会、巴拿马太平洋赛会美国圣路易博览会等国际性赛会。宣统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

新中国建立以后,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石雕从业人员逾万人,年产值数亿元,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国内外。

青田石雕技术力量雄厚,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艺人一百余名,有一大批具有自己艺术特色的中青年石雕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经济价值,其精品为国内外许多收藏单位和有识之士所收藏。青田石雕曾多次被选作国家礼品赠送外国领导人。

展开阅读全文

石雕石刻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莒南县具有石雕石刻生产的传统。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以县外贸石刻为龙头,重点培育了以坊前、坪上、相邸、涝坡等乡镇为主的石雕石刻基地,产品主要出口,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6家。

近几年,产品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花色品种不断翻新,已开发出花岗岩大小石刻、板材、墓碑、雕塑等八大系列1万多个规格品种,销往54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完成产值1.3亿元,实现出口创汇2010万美元,创利税 1850万元。目前,全县从事石雕石刻加工业的农民已发展到3万多人,年产值3亿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

湖北绿松石雕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产地:中国湖北

历史:远在4000年前,我国妇女佩戴的装饰中,就有了用绿松石制成的坠子和耳环。在商代的铜器、漆器花纹中,发现嵌有绿松石。现在,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有两件文物即青铜豆和勺(均为兵器),它们是从2414年前的楚国故地出土的,上面镶嵌有绿松石,至今仍保持其特有的晶莹色泽。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也随身携带去大量绿松石饰物,用以装饰西藏拉萨著名的大昭寺。

特点:结合绿松石体态活泼,软硬度不同,颜色艳丽等特点,设计创造出多种人物名作。在造型结构上讲究饱满、完整,生动而新颖。在雕刻技法上结合了我国大江南北玉雕的风格,下刀干净利落,清晰简练,线条纤细入微。著名绿松石工艺雕刻师袁家琪的新作〈楚天曲〉,是用一块重达14.7公斤的原石雕刻而成的。整块石料质地细腻,料面纯净,色泽碧绿,鲜艳夺目,是湖北省开采绿松石以来,极为罕见之珍品。作者袁家琪根据古代民间传说,结合绿松石雕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大胆运用玉雕镂空、透雕的技艺和湖北派传统仕女的写实手法,在这块多边形的绿松石上精心雕琢了一幅完美的立体图画。仙山琼阁上白云飘绕,仙鹤飞翔,晴日凌空。白鹤童子手擎文房四宝、画卷,白鹤仙子形象端庄丰满,秀丽洒脱,衣饰灿烂绚丽,在悠然自怡的神态中,透露出怀念远人的无限深情。整个作品采用了概括的手法,线条洗练流畅,巧妙地显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

展开阅读全文

绿松石雕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绿松石雕,是采用湖北郧阳地区的优质玉石精雕细刻而成的。

现石雕产品分首饰品和工艺品两大类。工艺品有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每一件人物作品,力求刀法利落,主次分明,生动活泼和神形兼备。这样,使古今人物栩栩如生,加之绿松石本身是一种名贵的玉石,绿松石人物玉雕价值则更为贵重。( 武汉)

远在4000年前,我国妇女佩戴的装饰中,就有了用绿松石制成的坠子和耳环。在商代的铜器、漆器花纹中,发现嵌有绿松石。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随身携带去大量绿松石饰物,用以装饰西藏拉萨著名的大昭寺。

绿松石雕结合绿松石体态活泼,软硬度不同,颜色艳丽等特点,设计创造出多种人物名作。在造型结构上讲究饱满、完整,生动而新颖。在雕刻技法上结合了我国大江南北玉雕的风格,下刀干净利落,清晰简练,线条纤细入微。著名绿松石工艺雕刻师袁家琪的新作《楚天曲》,是用一块重达14.7公斤的原石雕刻而成的。整块石料质地细腻,料面纯净,色泽碧绿,鲜艳夺目,是湖北省开采绿松石以来,极为罕见之珍品。作者根据古代民间传说,结合绿松石雕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大胆运用玉雕镂空、透雕的技艺和湖北派传统仕女的写实手法,在这块多边形的绿松石上精心雕琢了一幅完美的立体图画。仙山琼阁上白云飘绕,仙鹤飞翔,晴日凌空。白鹤童子手擎文房四宝、画卷,白鹤仙子形象端庄丰满,秀丽洒脱,衣饰灿烂绚丽,在悠然自怡的神态中,透露出怀念远人的无限深情。整个作品采用了概括的手法,线条洗练流畅,巧妙地显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石雕城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石雕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石雕城位于青田石雕文化发源地-青田县山口镇。山口镇是青田石雕的主产地,是全国最大的石雕、石章制作、销售、交易市场之一,是国内雕刻石的重要集散地。这里几乎家家办石雕厂,户户有石雕陈列室。石雕商店、作坊比比皆是。

中国石雕城坐北朝南,由石雕市场和石雕精品馆两部分组分,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由8幢6层,砖混结构楼房和东西两侧起围合作用的厢房组成,建筑面积约20余万平方米。每幢建筑的底层作为石雕交易店铺和创作室,共有101间。

石雕精品楼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1幢7层楼的砖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简易欧式机格。

精品馆一楼为石雕交易商铺,二楼为石雕作品的陈列室,三、四、五房为石雕工艺美术大师的个人珍藏馆和住屋。

背景介绍:中国石雕城系由青田旅意大利知名侨领王泽厚投资兴建,总投资2600万元。中国石雕城外观底部花岗石装饰,正面乳白色涂料和铝合金门窗,红色琉璃瓦铺面。大门口立有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先生题写的“中国石雕城”巨石,题刻起标志作用,地方特色和现代风貌结合。

中国石雕城于1999年开工建设,2001年10月7日落成开业。于2001年动工兴建,2003年10月竣工并营业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石雕艺术品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长沙地区盛产奇石,石雕艺术也随之而兴,以浏阳菊花石雕、长沙墨晶石雕和长沙谷山砚石最为著名。

相传很久以前,浏阳河畔的永和镇有一座蝴蝶山,山下有一个老秀才,种菊、爱菊、言菊,以菊为邻。他的独生女儿取名菊花,从小长得如菊花一样,美丽动人,人品出众。随着年龄渐长,菊花与青梅竹马的花童菊石建立了恋情。老秀才知道后,偏偏不允。最终,菊花和菊石便跳入河中以死殉情。浏阳河水在霎时浪花四溅,河潭中的青石上,绽开朵朵晶莹洁白的菊花,在清溪的浸润和月光的映照下,诉说着一个凄苦的故事。菊花石的真正来历则是由于沧海桑田的变迁。据科学家考证,早在两亿多年前,浏阳东乡一带是浅海,几经沧桑,自然界慢慢形成了以硅质燧石结核小的无青石放射集合体,以后又被碳酸钙(方解石)置换填充,形成了由白色方解石组成的菊花瓣状的石菊花。由于日月的磨砺,石菊花便显得形态各异,绚丽多姿。

菊花石的发现和加工大约在清乾隆(1736—1795)年间。有人在永和镇侧的河床中发现了这种奇特的石头后,便碾传传到一个叫欧阳锡藩的秀才手中。欧阳秀才平日擅长雕刻,见石如获宝,拿回家中,细细揣摩,依照花形,精心雕琢。不久,一个高雅别致的菊花石砚出现在客厅,引来各路文人墨客观赏。清《浏阳县志》载:“菊花石堪称菊石花,在县东永和镇侧,大溪水过永和市,中流石亘如洲,无甚花卉,一望如漩涡堆积凹凸万状,如镂如封,色苍然可爱,有纹而晶莹,作菊花状,跗萼宛然。其中式含苞半吐,殊极有趣。每秋高水落,益玲珑可喜。”

至光绪年间,当地阳长厚正式开设“补天石”菊花石雕作坊,产品主要为浅刻和平面雕刻的砚台、镜屏等。清末民初,开始发展浮雕,半浮雕、镂空和圆雕的茶具、酒杯、茶几、桌面、假山、花瓶等。花形由简到繁,如“梅兰竹菊”四君子,蝴蝶采菊、蜜蜂采花、金鸡采菊等作品,成为工艺美术珍品。

长沙墨晶石雕也颇负盛名。湖南多产墨晶石,古名“楚石”,又称“墨玉”。石质细腻,黝黑油亮。雕刻成仕女、山水景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及多钟仿古器皿、实用器皿等品种造型的墨晶石雕,造型典雅,刀法洗炼,线纹苍劲,抛光晶亮,雕刻精细。

谷山砚以长沙谷山青纹花石制成。《清一统志》载:“谷山,在长沙县西七十里,产青纹花石,可为砚”。《砚史》也载:“潭州谷山砚,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慢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 长沙)

展开阅读全文

胡祠文昌阁石狮、石雕栏板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胡祠文昌阁石狮石雕栏板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胡祠文昌阁石狮、石雕栏板

坐落在绩溪县华阳镇北门外县委党校内。文昌阁,原是胡氏宗祠的一个组成部分。胡祠现已拆毁,仅保存了专为存放谱牒、文稿及祭拜文昌帝君的文昌阁和部分石雕。文昌阁,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面积100平方米。始建于明隆庆已巳年(1569)。现存建筑为清代建。在原胡氏宗祠的门楼和庭院两处,保存了狻猊一对,石雕栏板八块、望柱十根。青石圆雕狻猊,面目狰狞,形态威武。望柱头饰“锦簇花团”栏板均用回纹饰边,画面为松鹤延年,凤凰对歌、喜鹊闹梅、母鸡哺雏、燕集红梅、画鹛栖枝等内容。形象丰富,栩栩如生。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1986】128号;2016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

华阳镇:华阳镇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镇, 今为绩溪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辖5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90公顷,其中水田337公顷。 一、华阳交通便捷。地处皖南腹地的南北通衢,交通便捷,自古就有“左接金陵右拉杭”之誉。今皖赣铁路、宜黄公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辖区内火车站为二级站,与徽杭高速。

展开阅读全文

剑川石雕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剑川石雕历史悠久,深受石钟山石窟影响,比较著名的石雕有元代“避邪”、“佛母”、明代“苏永安造像石龛”、“状元出巡图”及段高选、杨惠墓地的马、羊、虎、麒麟、人物等石雕。数量多且造型生动的要数于寺庙及坟墓等建筑装饰用的石狮子,仅中科山古墓地有就有明清以来雕刻的数以千计的石狮子,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有站狮、卧狮、俯狮、仰狮,有睡狮、醒狮、醉狮、有公狮、母狮、幼狮,有瘦狮、胖狮,有笑狮、怒狮、吼狮……民间石雕还用于房屋建筑墙基,阶台及花坛装饰用的花、鸟、虫、鱼等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赑屃石雕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赑屃石雕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街道刘将军庙社区八一公园内,清代雕刻,原为佑民寺负碑的神兽,后因石碑被毁,被移入八一公园内。西有象山北路,东有百花洲路,南有中山路,北有民德路。西邻钟鼓楼,东靠八一公园,北面有状元桥,南面是南昌市少年宫。方位坐标为北纬28°4055.9"东经115°5331.9",海拔高度约为40米。

石雕长1.5米,宽1米,高0.5米,西南朝向。赑屃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形似龟,好负重。一冲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对研究了解南昌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赑屃上有东湖夜月碑,周边有两块大浮雕。

信息来源:区文广新旅局

刘将军庙社区:刘将军庙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