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盐碱化

盐碱化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盐碱化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盐碱化问题。

分享

浏览

5667

文章

93

盐渍化和盐碱化的区别是什么?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盐渍化和盐碱化没有区别。土地盐渍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不合理的措施,引起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土地盐碱化,是土壤的盐化和碱化的统称,二者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

盐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升高,超过一定阈值的过程,但由于土壤本身特点、地下水、气候等因素不同,土壤中的盐分离子种类和组成是不同的,当土壤中含有碱性较强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时,土壤中盐分离子含量升高会造成pH值的明显上升,这个过程叫做碱化。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分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果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分蒸发后,留下盐分,也可形成盐碱地。

展开阅读全文

土地盐碱化与海水倒灌有什么关系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海水倒灌跟其土地盐碱化都是两种不同的海洋灾害现象,不过这二者之间还是有相互的关系,那么土地盐碱化与海水倒灌有什么关系?给大家讲解下。

海水倒灌会造成土地盐碱化。海水入侵将造成土壤盐碱化,植被不能生长,造成大片土地荒芜。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海水入侵还将影响到城市,海水中的氯离子对混凝土和地下管网都有腐蚀性,海水入侵到城市,必然将大幅增加城市建设中的防腐成本。海水入侵不仅加剧水污染,而且将造成水环境生态系统破坏及土地盐碱化,危害人类健康。

抵御海水入侵现在还没有好的方法。杨绍南说,目前大多采取建地下帷幕坝和地下水库的方式,在海与陆地之间根据地形地貌向地下深处灌注水泥浆,水泥浆凝固后在地底形成一道人工挡水墙,它不仅可以阻挡海水从地下渗入陆地,还可以拦截经地下流入大海的淡水。

目前,大连已在旅顺等地建设多个地下帷幕坝。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投资较大。

温馨提示,以上是对其土地盐碱化与海水倒灌有什么关系等知识的讲解,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滨海地区土地盐碱化有哪些治理方案等知识,可以关注,加强对其海洋灾害小知识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土地盐碱化会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差,作物、林木和牧草的生存条件变坏。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

气候的影响,对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的气候条件很容易引发土地盐碱化。当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大于1时,说明土壤水的毛管上升运动超过了重力下行水流的运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类随水流上升蒸发、浓缩、累积于地表。在一般情况下,气候愈干旱,蒸发愈强烈,土壤积盐也愈厉害。

地势的影响,对于浅平洼地,排水不畅,加重了洪涝威胁,低平洼地更容易引发土壤的盐碱化。

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生产区仍有部分土地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量大,区内斗渠和农渠均为土渠,渗漏严重,因此大量的渠系田间水渗入补给浅层潜水,渠水及田间入渗转化的地下水一部分排泄于排渠之中,排渠坍塌、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其余以蒸发作用形式排泄,水中的矿物质滞留于表层土中,致使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今天小编对盐碱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即土壤母质本身含盐,含盐的母质有的是在某个地质历史时期聚积下来的盐分,或者为滨海或盐湖的新沉积物,由于其出露成为陆地,而使土壤含盐。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盐渍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重要条件所制约,以及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合所造成的。

今天小编对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土地次生盐碱化成因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土地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土地次生盐碱化会导致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例如河南省淄阳县因蓄水灌溉和发展航运,拦河梯级搭坝,壅高河道水位也抬高地下水位,县城内曾一度也要求船行走,沿岸涝碱为害,房屋倒溺,许多肥沃土地大幅度减产,甚至变为不毛之地。

土地次生盐碱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今天小编对土地次生盐碱化成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土壤盐碱化现状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

中国在建国初期对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规律认识不足,在开发大型灌区、发展灌溉、扩大灌溉面积中,也曾使大面积土壤出现过严重的次生盐质化,造成了不良后果。例如1956年一1961年间,在华北平原大搞引黄灌溉便是一例。冀、鲁、豫三省平原有老盐碱地32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l0%左右(滨海区除外)。解放后,不少老盐碱地经过排水冲洗,挖沟种稻,引洪放淤,结合适当的农业措施,得到了改良利用。但是自50年代末期在黄淮海平原上大量引黄河水灌溉和平原蓄水而忽视了排水,曾导致平原北部大面积土壤盐渍化,使盐渍土面积由2800万亩增加到4800万亩,经过很长时间的治理才能得到恢复。

今天小编对我国土壤盐碱化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盐碱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就形成了盐碱灾害。如果消除了土地盐碱化这一主导制约因素后,农业生态系统的巨大潜力必将得到发挥。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目前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四种,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1.水利改良措施,包括: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2.农业改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3.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并已导入多种植物。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

4.化学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今天小编对盐碱化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盐渍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一般将土壤层0.2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两种类型,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

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主要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盐渍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重要条件所制约,以及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合所造成的。

今天小编对土壤盐碱化的成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般将土壤层0.2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两种类型,故又称为土壤盐碱化。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重要条件所制约,以及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合所造成的。

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即土壤母质本身含盐,含盐的母质有的是在某个地质历史时期聚积下来的盐分,或者为滨海或盐湖的新沉积物,由于其出露成为陆地,而使土壤含盐。

2.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例如1956年~1961年间,在华北平原大搞引黄灌溉。

今天小编对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怎样防止土地盐碱化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土地盐碱化对其农作物影响非常大,所以说需要对其土地盐碱化做好防治工作,那么怎样防止土地盐碱化?这就需要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化学改良措施

化学改良措施是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及矿质化肥改良盐渍土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有机或无机肥料、矿质化肥、亚硫酸钙、脱硫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高聚物改良剂及土壤综合改良剂等。其原理是通过酸碱中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抑制盐渍化的发生。盐碱地土壤结构差,有机肥通过分解微生物、形成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形成,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提升土壤缓冲能力,并和NaCO3,作用形成腐殖酸钠,从而降低土壤碱性,同时腐殖酸钠还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增强其抗盐性。腐殖质肥料中有机质分解会形成有机酸,不仅能中和土壤碱性,还能加强养分的分解,増强磷的有效性。所以,合理施用有机肥对于改良盐渍土,增强土壤肥力有着重要作用。

生物改良措施

植物地上生长部分具有遮蔽作用,能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地表积盐速度植物吸收盐分能降低土壤盐含量植物根系穿插土壤中能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脱盐且植物根系的生化作用还能改善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同物理、化学改良措施而言,生物措施成本低,环保有效,同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颇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综合改良措施

物理措施成效快,但工程量大,成本较高,不具有长久性,而且受水资源的限制,不易推广化学措施见效快,但若使用不当,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施用改良剂后需要大量的水冲洗,应用起来较困难且经济成本昂贵生物措施能减少土壤盐分,但不能完全解决盐渍化问题。经多年实践发现,土壤盐演化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仅用某一种防治措施并不能达到改良的最佳效果。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多使用淋洗脱盐、深翻松耕及广泛栽植耐盐植物等综合治理措施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

温馨提示,防止土地盐碱化办法上面都有详细的介绍,这些都是防止土地盐碱化不错的方式,可以试试,对滨海地区土地盐碱化有哪些治理方案知识需要多加了解,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还是需要加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土地盐碱化的表现有哪些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土地盐碱化,是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地一旦盐碱化,将不适合大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态系统将遭受破坏。那么土地盐碱化的表现有哪些?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土壤盐渍化(soilsalinization)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hm2。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土壤盐渍化分布

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1亿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所以说土地盐碱化表现上面都有介绍,让更多人对其海洋灾害小知识有所了解,如果你还想要对其滨海地区土地盐碱化有哪些治理方案等进行了解,可以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华北地区盐碱化的原因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中部,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华北地区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且较长,夏季高温降水相对较多,春秋季较短。

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

(1)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下层土壤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到达地表面的土壤中,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

(2)人们常常引水灌溉农田,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大水漫灌,不注意排水,会导致土地地下水位上升,下层土壤的盐分随之上升到地表面的土壤中,例如1956年一1961年间,在华北平原大搞引黄灌溉便是一例。

(3)华北平原一些近海地区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海水入侵,地下水含盐分增多。随着水分蒸发,地下水中的盐分到达地表面。

华北平原的水盐运动规律是春季返盐,夏秋季淋盐,冬季稳定。中国在建国初期对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规律认识不足,在华北地区开发大型灌区、发展灌溉、扩大灌溉面积中,曾使大面积土壤出现过严重的次生盐质化,造成了不良后果。因此要根据水盐运动规律,合理用水,结合一些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治理盐碱地,提高农业生产产量。

今天小编对华北地区盐碱化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新疆土地盐碱化原因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绿洲灌溉面积仅为5.87万平方千米,占土地面积的3.57%,而绿洲与荒漠间的过渡带大都已遭到破坏。约1/3的耕地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其中,强盐化的占18%,中等盐化的占33%,轻度盐化的占49%。荒漠中盐碱地的面积占到37%,碱土主要分布于天山北麓的准噶尔南缘的古老冲积扇,碱化的耕地面积约40万hm2,荒漠中碱化的土壤约有466.7万hm2。新疆盐碱化的土壤分布广泛,据20世纪80年代末对215.29万hm2的面积统计,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有71.6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3.26%。

新疆土壤盐碱化成因

干旱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母质含盐量高是造成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因素;次生盐碱化则主要与灌溉的快速扩张、不合理的灌排系统和土地利用不当有关。

盐碱土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的自然因素涵盖气候、地质、水动力与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新疆四周为高山所环绕,是一个远离海洋的封闭内陆盆地,土壤中的盐分易于在洪积扇或洪积-冲积平原中下部积聚。人为因素包含水土资源不平衡与灌区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平原水库蒸发、渗漏严重,渠系利用系数尚待提高,田间灌溉过量与排水不足等问题。形成盐碱土的自然因素是很难改变的,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形成盐碱土的人为因素进行调控,部分盐碱土完全是可以改良好的。

今天小编对新疆土地盐碱化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土壤盐碱化盐分来源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盐渍土中的盐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是通过水分的运动带来的。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位的深浅和地下水的矿化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地下水位埋藏越浅,地下水越容易通过土壤毛管上升至地表,蒸发散失的水量越多,留给表土的盐分就越多,尤其是当地下水矿化度大时,土壤积盐更为严重。

在干旱季节,不致于引起表层土壤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称为地下水临界深度。临界深度一般3m左右,但并非一个常数,是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异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地下水矿化度和人为措施。一般地说,气候越干旱,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率,地下水矿化度越高,临界深度就越大。土壤对临界深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毛管性能、毛管水的上升高度及速度。凡毛管水上升高度大,上升速度快的土壤,一般都易于盐化。土壤结构状况也影响着水盐运衍,土壤的团粒结构,特别是表层土壤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时,能有效地阻碍水盐上升至地表,临界深度可以较小。

地下水位埋深与地表积盐关系密切。地下水位埋深大于临界深度时,地下水位低,地下水沿毛管上升不到地表,不积盐,土壤无盐碱化。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沿毛管上升至表土层,表层开始积盐。地下水位很高,小于临界深度时,地下水沿毛管大量上升至地表,表层强烈积盐。

今天小编对土壤盐碱化盐分来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区别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各不相同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土壤盐碱化是指在平原形成的过程中,河流水体中有大量的盐分存留在了平原成土母质和地下水的水体中,加之成土母质颗粒细密,造成地下水排水不畅且埋深浅,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浅层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也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水被蒸发后,盐分就留在了地表及地面浅层土壤中,这样积累的盐分多了,又没有足够的淡水稀释并将其排走,就形成了土壤盐碱化。

今天小编对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区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的伤害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表明,当土壤含盐量达到干土重的0.3-1%时,即相当于弱盐渍土或中等盐渍土时,农作物的产量仅为正常产量的1/10-1/30。

我国土壤盐碱化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内蒙古,其次是山东,再次是新疆,第四位是河北。据内蒙河套平原的统计资料,许多渍区每年因盐渍化而死亡的作物占播种面积的10-20%,甚至达到30%以上。黄淮海平原仅轻度、中轻度盐渍土就造成农作物减产10-50%,重度的则颗粒无收。山东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5-20亿元,宁夏平均每年减产4000多万公斤,新疆则达1亿公斤。

按照盐碱土含有的物质可以分为盐化土和碱化土,盐化土主要是指含有较多的NaCl和Na2SO4的盐渍土;碱化土主要指含有较多Na2CO3、NaHCO3的盐渍土。土壤盐分的组成不同,其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根据对作物的危害程度由大到小,可将盐分大致按下列顺序排列:Na2CO3>NaHCO3>NaCl>CaCl2>MgSO4>Na2SO4。即对作物危害最大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当作物从盐渍化土壤中吸收过多的钠离子时,将会抑制对钙和钾的吸收,造成作物缺钙;阴离子的危害程度为CO32->Cl->SO42-。一般情况下,单一盐类的危害程度大于复合盐类,即当多种盐类同时存在时,危害程度有所降低。

今天小编就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的伤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土壤盐碱化的分布范围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土壤盐碱化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而且使土壤物理性恶化,地下水矿化度提高,水变苦,地下水源不能充分利用。同时使大片土地荒芜,农耕地减少,土壤中水、肥等因素互不协调,影响农作物产量。

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及受海水侵灌的海滨低地区域。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中国盐渍土地总面积14.87亿亩,其中现代盐渍土壤5.54亿亩,潜在盐渍化土壤2.60亿亩;中国受盐碱化危害的耕地达1.4亿亩。它们主要分布在新疆、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河套平原、银川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部,以及滨海地区。其中西北内陆地区盐碱化耕地面积占总耕地总面积的15%。在中国的盐碱耕地中,大约73%属轻度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影响不严重,其余27%为中强度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今天小编对土壤盐碱化的分布范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华北平原盐碱化严重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华北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中国的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但是华北平原盐碱化的情况也非常的严重,严重影响粮食的产量。

这是因为华北平原农业生产主要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有大量的盐分存留在了平原成土母质和地下水的水体中,加之成土母质颗粒细密,造成地下水排水不畅且埋深浅,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浅层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也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水被蒸发后,盐分就留在了地表及地面浅层土壤中,这样积累的盐分多了,又没有足够的淡水稀释并将其排走,就形成了土壤盐碱化。

华北地区一般在春季地盐碱化严重,主要原因:

(1)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下层土壤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到达地表面的土壤中,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

(2)为了缓解春旱对农作物的威胁,人们常常引水灌溉农田。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大水漫灌,不注意排水,会导致土地地下水位上升,下层土壤的盐分随之上升到地表面的土壤中;

(3)华北平原一些近海地区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海水入侵,地下水含盐分增多。随着水分蒸发,地下水中的盐分到达地表面。

今天小编对为什么华北平原盐碱化严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是荒漠化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1956年一1961年间,在华北平原大搞引黄灌溉便是一例。冀、鲁、豫三省平原有老盐碱地32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l0%左右(滨海区除外)。解放后,不少老盐碱地经过排水冲洗,挖沟种稻,引洪放淤,结合适当的农业措施,得到了改良利用。但是自50年代末期在黄淮海平原上大量引黄河水灌溉和平原蓄水而忽视了排水,曾导致平原北部大面积土壤盐渍化,使盐渍土面积由2800万亩增加到4800万亩,经过l0年的治理才得到恢复。

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是荒漠化吗?

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或者非自然现象。主要表现在地表砂质荒漠现象、土地退化、土壤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对生态环境质量及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土壤盐碱化会导致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会使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土壤盐碱化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而且使土壤物理性恶化,地下水矿化度提高,水变苦,地下水源不能充分利用。同时使大片土地荒芜,农耕地减少,土壤中水、肥等因素互不协调,影响农作物产量。但是盐碱化土地经过治理,是可以避免荒漠化,重新恢复生态的。

今天小编对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是荒漠化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华北平原盐碱化的危害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华北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中国的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但是华北平原农业生产主要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有大量的盐分存留在了平原成土母质和地下水的水体中,加之成土母质颗粒细密,造成地下水排水不畅且埋深浅,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浅层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也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水被蒸发后,盐分就留在了地表及地面浅层土壤中,这样积累的盐分多了,又没有足够的淡水稀释并将其排走,就形成了土壤盐碱化

华北平原盐碱化危害农业和畜牧业,据统计黄淮海平原仅轻度、中轻度盐渍土就造成农作物减产10-50%,重度的则颗粒无收,山东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5-20亿元。盐渍土具有腐蚀性,对建筑物基础产生一定危害。如在盐渍土地段埋设的混凝土电线杆,会发生电线杆被腐蚀和局部裂缝现象,严重危及送电线路的安全,盐渍土对铁路路轨的腐蚀性也不容忽视。重度盐渍化地区,地表返盐严重,形成大片盐碱地或光板地,盐结皮普遍,无植物生长或仅局部可见低矮、稀疏的红柳和盐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再进一步发展即造成盐漠化。

今天小编对华北平原盐碱化的危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