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水土

水土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水土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水土问题。

分享

浏览

7204

文章

54

水土流失的意思 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指地球表面不断被风、水、冰等外力磨损,地表土壤、母质和岩石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积累过程和水本身的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和水的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流作用下被侵蚀、处理和沉淀的全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往往与土壤形成过程相对平衡。

因此,坡地可以保持完整.这种侵蚀叫自然侵蚀,也叫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破坏坡地植被后,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运动加速了流失过程,即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成分)、植被等因素引起的.

人为原因主要是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争等.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包括陡坡开垦、森林采伐不合理、草原过度放牧、开采、道路建设、采石等.

展开阅读全文

水土流失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一、自然因素

地形:沟谷发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的地方轻易发生水土流失。

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郁闭度越低,保持水土的越弱。

二、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顺坡耕作,草原超载过牧这些人类活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耕作类型。没有固定的耕地,农民采用毁林毁草,到处开荒,种地不施肥的做法,种三五年之后,表土流失,肥力衰退。

开矿:如修路、开矿、采石、建厂,随意倾倒废土、矿渣等活动也会造成土壤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不习水土是什么意思?不习水土典故介绍

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是促成三国鼎立的最大转折点,如果最后获胜者是曹操可能就不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了。不过这次曹操明显小看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军,结果遭到了惨败。不过赤壁之战吴蜀能够获胜最大功臣还是周瑜,凭借着周瑜的计谋才能打破曹军,而且在开战以前周瑜就已经胸有成竹,认为曹操到了江南做战肯定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所以就有了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不习水土。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出自《三国志·周瑜传》。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个故事可谓决定了赤壁之战的胜负。先来看看原文: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也;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矒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闲,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曹操虽名为汉相,其实是汉贼。将军神勇英武,又依仗父兄创下的基业,雄踞江东,方圆数千里,士兵精良,物资充足,能人志士乐于报效,应当纵横天下,为朝廷铲除奸邪,消灭祸害。况且曹操是自己前来送死,难道还要我们去救他?请允许我为将军筹划此事。现在似乎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似乎可以集中力量决战疆场,但又怎能与我们在舰船上决一雌雄呢?

其实目前北方地区尚未稳定,马超和韩遂盘踞关系,这是曹操的后患。况且他舍弃鞍马,想凭借舟船与我们对抗,这原本就不是中原人的长处。现在又是大寒时节,军马没有草料,他们驱赶中原士兵来到湖海之间作战,难以适应这里的水土,必然发生疾病。这几种情况,都是用兵的大忌,而曹操全都占全了。将军击败曹操,现在正是最合适的时候。我请求拨给我三万人马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击败曹操。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周瑜的这番话中,叫做“不习水土”,意为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饮食而导致疾病。这也是周瑜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周瑜的这番话,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夕。当时曹操派人送信威胁孙权,在东吴引起一阵恐慌。以张昭为首的部分大臣主张投降,鲁肃则提出让孙权请周瑜前来问策。周瑜来到柴桑后,当众满朝文武的面指出了曹操的致命弱点,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便是曹操“不习水土”。

以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显然曹操占有绝对优势,而赤壁之战的结果却是以曹操的惨败而告终。究其缘由就是开战不久曹军便因为不习水土导致大量将士病倒,战斗力骤降,不得不停止进攻,与东吴呈对峙之势,这就给了东吴以可乘之机。

最后附带说一句,正是由于周瑜的这番话,使得孙权下定了连刘抗曹的决心,并给了周瑜三万人马,与曹操决战赤壁。由此可见,孙权对于获得战争的胜利还是有把握的。倒是刘备听说周瑜手中只有三万人马时,心中忐忑不安。故此,《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中刘备就曾经说出两个字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很少。”显然刘备是被曹操打怕了,根本不相信年纪轻轻的周瑜能以三万人马击败强大的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沙尘来袭,固定水土的梭梭树干什么去了?

全文共 196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来了,春天正在盛开。正当首都的人们换上轻纱的时候,一场突然的沙尘暴席卷了首都。在抱怨糟糕天气的同时,满是灰尘的网民们不禁想起了阿里巴巴集团今年发起的“蚂蚁森林”活动。该活动称,只要用户通过绿色生活积累17.9公斤的绿色能源,他们就可以在内蒙古戈壁沙漠种植梭梭树苗,以防止水土流失。那为什么梭梭林没有挡住席卷北京的灰尘呢?

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全国沙尘暴天气预报,我国北方和东北大部分地区都被沙尘暴所笼罩,特别是河北和内蒙古交界处(资料来源:网络图)

什么是土壤侵蚀?

谈到土壤侵蚀,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人类破坏了自然,导致洪水冲走了土壤。事实上,土壤侵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的产物。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也会因其自身的性质、风、太阳和其他因素而分解。然而,这一过程相对缓慢,并与土壤的形成过程建立了动态平衡。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壤流失,导致土壤流失速率远远高于形成速率。表层土壤无法维持生计,而且越来越少。这导致了土壤侵蚀。

据统计,世界上70%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水土流失问题。我们的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仅为1.49亿平方公里,30%的土地受到土壤侵蚀,每年流失250亿吨表土。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中国不仅是一个沙漠和戈壁,而且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土壤侵蚀。仅在2004年,土壤侵蚀就达到16.22亿吨,相当于从125,000平方公里流出的1厘米土壤。

中国土壤侵蚀潜在危害评价图显示,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风险(来源:网络图)

梭梭能做什么?

梭梭属双子叶植物,藜科,梭梭属。它是一种能长到8米高的木本植物,也是戈壁沙漠地区常见的树种。

梭梭树是如何在恶劣的沙漠和戈壁地区生存并固定水土的?首先,梭梭的种子发芽非常快。它的种子细胞有很高的活性,只要有一点水,它就能在两三个小时内生根发芽。此外,梭梭树能承受高温和严寒,并能在零下40度和40度以上生存。同时,它不需要太多的水。它可以在年降雨量少于20毫米的地方生长,这是专为沙漠环境定制的。

梭梭树固定水土的能力来自其发达的根系。为了尽可能多地吸收周围的水,它的根系可以完全延伸到非常深和宽阔的地方。这些密集的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顺便将土壤保持在附近,从而减少土壤流失。

不仅如此,梭梭树还会影响附近地区的生态系统。当梭梭树生根并定居下来时,它会吸引更多的物种。首先,一些小植物可以因为良好的环境而生长,然后一些小昆虫有了一个生活的地方,然后一些大的植物和动物。戈壁沙漠受其自身生态环境的制约,不能形成大而密的森林,但形成一些小的植物群落仍然不成问题。这些小植物群落可以进一步稳定土壤和水。无数的小社区相互连接,大面积的土壤和水被保留下来。

然而,尽管梭梭是水土保持专家,沙漠和戈壁环境太恶劣。尽管梭梭种子有很高的活性,但它们的寿命非常短,只有几个小时。如果它不能在这几个小时内顺利生根发芽,它只能死亡,这导致人工直播梭梭树的成活率不是特别高。目前,人们通常种植梭梭树,首先采集种子,然后插杆种植。目前,梭梭树在苗圃外种植一年生幼苗。移栽苗高20厘米,主根长30厘米,根宽30-50厘米。现阶段的苗木基本能满足人们对移植后成活率的要求。

梭梭的种植效果(来源:网络图)

那么,为什么蚂蚁林里种了这么多梭梭树,北京还会出现沙尘天气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移植的幼苗太小、太少!新移植的梭梭树的根部远远不够大,无法覆盖大面积的土地,而沙漠戈壁的面积如此之大,以至于种植在蚂蚁林中的梭梭树的覆盖面积几乎少得可怜。因此,尽管梭梭树是水土保持方面的专家,但要让这些幼苗抵御如此恶劣的沙尘天气,仍然“很难强化树木”。

蚂蚁林现状(来源:网络地图)

梭梭成虫(来源:网络图)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防止土壤侵蚀

如前所述,土壤侵蚀是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的结果。因此,仅仅种植梭梭树来控制土壤侵蚀是不够的。

为了控制水土流失,我们需要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全面的理论和各种措施来有效提高水土保持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发展温饱工程。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自觉控制水土流失。大力开展林草植被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有些人可能认为以上提到的事情是政府或环保组织唯一能做的事情。我们普通人能做什么?实际上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乱砍滥伐,不乱扔垃圾,搞好垃圾分类,珍惜每一滴水。事实上,仔细想想,我们人类为什么要破坏自然?难道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大自然提供更多的资源吗?如果我们都不浪费现有的资源,实行绿色生活,我们就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开发,从而实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俗话说,保护自然始于每个人和每件小事。

一个黄河边的农民跪下来,要求不要继续建工厂,给他们留下一片草地(来源:网络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景区位于九江市德安县,依托“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而建,景区面积0.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04平方公里,属于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是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肩负着水保科研实验、科普展示的任务。景区管理单位通过一、二期规划建设,基本完成了科研、推广示范、科普教育等整体功能的提升,为当地提供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文化保护传播、水土保持知识普及的平台,景区内曲径通幽,大小湖泊镶嵌于园内,使人们在山水林丛间休憩同时,了解了水土保持知识。景区现为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峨庄水土保持生态风景区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峨庄水土保持生态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淄博市峨庄水土保持生态风景区位于淄博市境内,是以良好的水土保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为特色的综合景区。景区内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塘坝、拦河坝58处。景区内山体葱郁俊秀,山中多古树名木和珍稀动植物,与碧波荡漾的广阔水面、清澈见底的山间溪流和随处可见的瀑布群相映成趣。景区生态多样性特征明显,被誉为“北方的九寨沟”,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浏览。根据规划,景区目前已开发完成了响水溪(瀑布群)景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它景群也正在开发之中。景区基础设施和游览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中,发展势头良好。

现有大小山头446座、山沟241条,自然形成22条小流域。整个流域为独立水系,面积93平方公里,并有小(1)型水库1座,小(2)型水库3座,塘坝、拦河坝58处,拦沙、蓄水谷坊566处,小型蓄水池350多个,地表水总量达300万方以上,水面面积超过50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森林锐减会导致水土流失吗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然而森林锐减导致水土流失吗?

生态破坏小知识:

森林锐减是会导致水土流失的。水土流失是森林破坏导致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据测定,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100—400年的时间;在降雨340毫米的情况下,每公顷林地的土壤冲刷量仅为60千克,而裸地则达6750千克,流失量比有林地高出110倍。只要地表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把地表径流减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量减少到裸地的7%以下;林地土壤的渗透力更强,一般为每小时250毫米,超过了一般降水的强度。一场暴雨,一般可被森林完全吸收。由于森林的严重破坏,全球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目前,全世界有l/3的土地受到严重侵蚀,每年约有600多亿吨肥沃的表土流失,其中耕地土壤流失250多亿吨。全球地力衰退和养分缺乏的耕地面积已达29.9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23%。

提醒您:森林锐减的后果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了,所以为了防止森林锐减,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多了解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帮助自己。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直接关注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区别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防沙治沙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大家了解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区别是什么吗?但从概念上理解,不应该说它们的意义相反,感觉它们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

水土流失是水太多了,把土带走了,其深层次的意思是土地在减少;土地沙化是水太少了,土地沙化了,其深层意思是水在减少。水土流失是发生在降水量多的地方,这些地方由于表面植被覆盖率不高,暴雨冲刷泥土,导致水土流失,比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其本身土壤是垂直节理发育,容易被暴雨冲刷,又由于人为原因破坏植被,采矿等.水土流失不是说就发生在河边,只是发生在河边的话表现比较剧烈,比如由此导致的河流含沙量增加,河道阻塞等。土地沙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今天小编关于土壤沙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何还想了解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有哪些等相关的土壤污染安全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哪些项目要做水土保持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改变一定范围内(有限尺度)小地形(如坡改梯等平整土地)的措施,那么哪些项目要做水土保持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我国的水土保持基本分为两大方向,或称两手抓:一个是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个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前者着重治理因自然原因或找不到债主的水土流失现象,如荒山荒坡;后者则是针对当前人为经济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如修路、开矿、建厂等。

哪些项目要做水土保持?

实际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都已规定,凡建设项目引起地表破坏,产生水土流失,造成危害的建设项目都有责任搞好水土保持工作,责任主体就是建设单位或个人。

关于哪些项目要做水土保持的知识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水土保持的知识,来来查询搜索相关栏目吧。

展开阅读全文

水土保持措施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水土保护不仅要从政策上把控方向,更要从细节中处理问题,每个都非常关键。那么水土保持措施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按以下两种方法分类:

根据治理措施特性分为:工程措施、林草措施(或称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三大类。治理中三类措施都要采用,称为综合措施。

根据治理对象分为:坡耕地治理措施、荒地治理措施、沟壑治理措施、风沙治理措施、崩岗治理措施和小型水利工程等六大类。各类治理对象在不同条件下分别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不同组合,总起来也是综合措施。

工程措施

为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

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方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又称植物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保土蓄水,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的措施。

耕作措施

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展开阅读全文

水土保持的意义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水土流失的危害十分严重,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那么水土保持意义是什么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据第二次水土流失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6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高达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水蚀风蚀交错带26万平方公里,有很多地方还存在大量的重力侵蚀。

近1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全国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平方公里,带动全国实施坡改梯面积近500万亩。全国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

治理水土流失,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福祉。对此,国家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土保持的政策举措,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近年来,我国水土保持法制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于2011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以新法为基础,各个层面的配套法规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水利部修订了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方案管理、设施验收管理和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等配套法规,绝大多数省区市启动了新法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配套规章制度不断健全,为水土保持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监督管理方面,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近10年来全国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4万个,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保持资金4000多亿元,减少水土流失量20多亿吨,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在生态修复方面,全国有1250个县出台了封山禁牧政策,累计实施封育保护面积72万平方公里,使45万平方公里生态得到初步修复。全国建成清洁小流域300多条,各地积极探索生态安全型、生态经济型、生态环境型小流域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小流域治理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烧毁植物资源引发水土流失吗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那么,烧毁植物资源引发水土流失吗?

小编了解到,烧毁植物资源是会引发水土流失的。因为植物的根系对土壤有固定作用,一旦植物被大量烧毁,那么,植物根系的固定作用就会减弱或者消失,遇到大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很容易引发水土流失。

另外,植被还可以消减风力,降低风速,保护地表,调节气候,因此,植被盖度是控制草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因此,有以下2个建议来改善草原水土流失。

1、草地防护林建设

我国北方草原,冬春季节干旱风大,形成灾害性的气候,在草地上,栽成带状或者纵横交错的网状防护林带用来防风沙,保护水土,保护草地牧草的生长。草地防风林可使风速减低,减轻风蚀危害,削弱风对土壤和近地面空气的干燥作用,减少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调节近地面气温、地湿、湿度、改善保护区的小气候条件,且能使雪均匀分布在草地上,防止风蚀。

2、人工草地建设

人工草地是根据牧草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群落结构的特点,有计划的将一部分草地开垦后,因地制宜的播种多年生或一年生牧草。人工草地能生产大量优质饲草,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减轻天然草地承载压力,有效防止草地进一步沙化、退化。

展开阅读全文

林火会引起森林水土流失吗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林火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时便形成森林火灾,;进货对森林生态破坏大,那么,林火会引起森林水土流失吗?

小编了解到,林火会引起森林水土流失的。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据测算,每公顷林地比无林地能多蓄水30立方米。三千公顷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因此,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美称。此外,森林树木的枝叶及林床(地被物层)的机械作用,大大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林地表面海绵状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具有雨水冲击作用,而且能大量吸收水分;加之,森林庞大的根系对土壤的固定作用,使得林地很少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然而,当森林火灾过后,森林的这种功能会显著减弱,严重时甚至会消失。因此,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能引起水土流失,还会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另外,森林火灾不仅烧死、烧伤林木,直接减少森林面积,而且严重破坏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森林生物量下降,生产力减弱,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高强度的大火,能破坏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使某些林地和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泽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迹地干燥,导致阳性杂草丛生,不利森林更新或造成耐极端生态条件的低价值森林更替。

展开阅读全文

草原为什么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草原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特别是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中发挥着重大的、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比如草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那么,草原为什么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呢?

小编了解到,草原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草原可以减少降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草原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轻水土流失,起到保护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的作用。

而且,草原上的植物还可以消减风力,降低风速,保护地表,调节气候,因此,草原上植被盖度是控制草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另外,草原还有以下功能:

(1)防风固沙,草原植物的存在,可以使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地面上土壤裸露减少,草原植物发达的根系又可以固定流沙。同时草原植物可以降低风速,起到防风的作用;

(2)保护和养育草原植物和动物,保持生物多阳性,维持生态平衡。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多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提供了物质资源,同时它们又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为家畜、栽培植物的复壮、疾病的防治提供可能。此外,草原还对保护生物的多阳性,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生产生物产品,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以草原为基本生产资料的牧业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肉、皮、乳、毛、绒,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编了解到,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自然因素

⑴气候:所有的气候因子都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其中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和主要气候因子,暴雨雨滴大,降雨动能大,溅蚀力强,形成的径流来势猛,历时短,强度大。

⑵地形地质:地面坡度、坡长、坡型等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岩石性质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类型的形成,同时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的抗蚀能力。此外,岩层的倾斜度对水土流失也有影响。

⑶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够覆盖地面、截持降雨、减缓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能减少或防治水土流失。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就会产生和发展。

(二)人为因素

一是人口增长快,环境人口容量严重超载,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主要是坡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二是“越穷积累越少,积累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另外,滥挖、滥伐等人为破坏活动和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资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保护,人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稍后,我们介绍草原火灾的危害有哪些,欢迎关注这部分草原火灾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防水土流失的草有哪些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边坡绿化,近年来逐渐被人们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破坏了大量山体,道路,农田,河堤的原有生态地被植物。高速公路护坡绿化草种、铁路护坡绿化草种、河道水库护坡绿化草种与其他植被该如何选择草种以及其他植被?防水土流失的草有哪些呢?

通常来讲,水土保持的草种和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生态适应性原则,即根据所在地区的地带性气候、土壤等特征,以及具体地点特定的局部小气候、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水文等特点,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草坪种子、品种及其混配比例。

最常用的水土保持草种主要包括: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狗牙根等禾本科植物和白三叶、紫花苜蓿、紫穗槐、多花木兰等豆科植物草种以及灌木。用于水土保持的草种均需采用混播,这样不但可以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弥补单一草种的不足,而且能够长期保持植被群落的稳定性。例如:以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狗牙根和白三叶组成的混合草种中,黑麦草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覆盖地面,从而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和防止水土流失,为其他草种成功建植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一两年后,黑麦草逐渐退化,而高羊茅、狗牙根和白三叶则在黑麦草的保护下得以持续生长。同时,由于豆科植物植株较高,光合作用不受禾本科植物的影响而可以共同生存,而且白三叶有固氮功能,可以为高羊茅和狗牙根提供一定量的氮肥,从而使整个群落达到良性循环。

由于需要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地段多为土壤条件差的坡地或坡耕地,因此建植时多采用喷播并用无纺布覆盖。其基本原理是将催芽后的种子混入装有一定比例的水、纤维覆盖物、粘合剂、肥料、保水剂和松土剂等材料的容器内,利用离心泵将混合浆料通过软管喷到待播土壤上。其主要优点是:播种后能保证种子与土壤的接触,使之很快出苗成坪,较常规播种出苗时间大大提前。纤维和胶体的半渗透保湿层能够大大减少水分蒸发,为种子萌发提供良好的水分、养分和遮阴条件。由于粘合剂的存在,使得坡地上的种子在遇到刮风、下雨或灌水时不会被冲走,具有良好的固土保苗作用。采用这种方法,播种均匀,节约种子,效率非常高。

展开阅读全文

北方草原水土流失的特点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北方典型草原由于气候特点及超载过牧等不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使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草场沙化退化面积不断扩展。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下北方草原水土流失的特点。

小编了解到,北方典型草原的水土流失特点是,北方典型草原水力侵蚀、风力侵蚀是该地区主要土壤侵蚀方式,遍及各地,水里侵蚀在局部地形中也广泛存在,风蚀主要出现在3-5月,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雨季的7-9月,各类侵蚀交替作用,使该区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另外,北方几个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情况各有不同:

东北黑土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省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这一地区地形多为漫岗长坡,在顺坡耕作的情况下,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经测定,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cm,初垦时黑土层厚度一般在80cm左右,垦殖40年后减至50~60cm。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黑土层已完全消失,露出下层黄土,当地称为“破皮黄”。

北方土石山区:分布于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市。大部分地区土层浅薄,岩石裸露。土层厚度不足30cm的土地面积占本区土地总面积的76.3%。

黄土高原区:分布于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南及青海等省区。区内土层深厚疏松、沟壑纵横、植被稀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这一区域是我国土壤侵蚀量最高的区域,有11.5万km2的土地侵蚀量大于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

北方农牧交错区:分布于长城沿线的内蒙古、河北、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由于过度开垦和超载放牧,植被覆盖度低,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交替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青海草原水土流失的特点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青海地处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生态植被十分脆弱。目前全省沙化面积已达3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6%。黄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全省平均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达1.046亿吨,全省沙漠化的面积平均每年以13万公顷的速度在不断扩大。那么,青海草原水土流失的特点有哪些呢?

小编了解到造成青海草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严酷;地质结构复杂;坡耕地多;林草覆盖率低;过度开垦。由于水力、风力和冻融侵蚀交错,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近一半;河流径流减少,湖泊萎缩,“中华水塔”水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青海地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5.4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9.44%,其中东部农业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该地区面积的59.62%;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土地沙化和草原退化呈加剧之势,全省沙漠化面积以每年200万亩的速度增加,“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退化面积达1165.13公顷,并以每年2.2%的速度继续退化。2003年,青海省气象局在柴达木盆地的冷湖和小灶火、共和盆地的共和县、环青海湖地区北部的刚察以及青南高原北部的兴海5个沙漠化典型地区选点设立了沙丘GPS定位点,发现5个地区的沙丘均发生了明显的水平移动和垂直变化。其中,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小灶火,其高度降低2米,共和降低0.5米,其余地区降低1米;水平移动距离最大的是兴海,达到27.1米,冷湖水平移动1.6米,其余在9~10.7米之间。

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功能逐年降低,90%以上的沼泽地干涸,河流径流减少以至断流,湖泊萎缩以至消失。青海境内的黄河1988~1996年9年间年均来水减少23.3%,共计少来水22亿立方米。玛多县1000多个小湖泊干涸消失。龙羊峡水库多年达不到设计蓄水位,每年少发电24亿度。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干旱、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近20年青海东部农业区14个县出现春旱的频率在55%以上,每年受不同程度灾害的面积达13万公顷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亿元。除自然因素外,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

据1998年调查统计,青海省因开矿、交通、水电等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是全省解放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3倍多。2005年上半年,青海省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就有32项,总投资达6613993万元,主要为公路、铁路、矿产、电力、煤炭、冶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并积极争取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复合肥工程、积石峡水电站等5个项目的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大量占压、破坏地貌植被和水系,造成形式多样的水土流失,对“中华水塔”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除草剂对水土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一句流传至今非常有名的诗句,写的就是野草坚韧不拔的精神,草无处不在,它可能会抢夺庄家的养分,影响庄家的收成,也可能会长大过高,影响景色的美观,总而言之,野草总是长在不被人们需要的地方,于是人们就会想方设法来除去这些没有用的野草,就发明了除草剂。然而除草剂对水土有哪些危害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目前,使用的化学除草剂有多数是长残留型,它们在土壤中的残留期一般可达36个月以上。根据调查,目前生产中普遍使用的除草剂中有20%~70%会长期残留于土壤中,从而使土壤、地下水、粮食受到污染。

土地“癌化”就是人们所说的“癌症田”,无法改茬,目标作物产量低或根本没有收成。在我国的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等地,因长期过量使用除草剂,已出现大面积的“癌症田”。

提醒您:草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这个问题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关注,因为草害的影响非常大,对此做好草害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大家也可了解一些草害知识帮助自己,比如生物灾害知识和自然灾害知识等。

展开阅读全文

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区别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各不相同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土壤盐碱化是指在平原形成的过程中,河流水体中有大量的盐分存留在了平原成土母质和地下水的水体中,加之成土母质颗粒细密,造成地下水排水不畅且埋深浅,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浅层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也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水被蒸发后,盐分就留在了地表及地面浅层土壤中,这样积累的盐分多了,又没有足够的淡水稀释并将其排走,就形成了土壤盐碱化。

今天小编对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区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