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瓷器

瓷器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瓷器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瓷器问题。

分享

浏览

6943

文章

97

粘土为什么会变成瓷器

全文共 173 字

+ 加入清单

粘土,含沙粒少、是有黏性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形成泥团,在外力的作用下,泥团发生变形但不开裂,外力散去后,仍能保持原有形状不变。其次,可塑性强的粘土,结合力也大。

因此粘土的结合性对于半成品瓷器的干燥、修坯和上釉存在着重要的影响。而且,粘土是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主要成分为氧化硅,色白而耐火,为配制瓷土之主要原料。

展开阅读全文

定窑瓷器的底足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195 字

+ 加入清单

定窑属于宋代瓷器,而宋代瓷器的底足特点主要是不上釉,会留有足底,方便摆放,主要是平底和圈底两种形式,如果是圈底的瓷器,那么表面一般不是平滑的,而是会有凹凸的装饰和花纹。定窑圈足底有大小两种类型,较大的圈足上会有竹丝刷痕,小圈子就没有这样的痕迹,很多人偏向于大圈足的定窑,认为这种竹丝刷痕更能体现定窑的特点。

其实不管是哪种底足的定窑,只要是符合大家的喜好,并且能够满足自我的观赏价值就足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欧洲的瓷器最早是由谁发明的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欧洲瓷器最早是由约翰伯特格尔发明的。18世纪前,欧洲还是一个四百多个小国组成的大陆,这些国家之间互相兼并、弱肉强食,为了可以在这个适者生存的世界中幸存下来,于是欧洲各国的君主们知道,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可以充实国力和军力。

当时在德国中部的萨克森王国正在进行一场瑞典的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国王奥古斯都二世希望用炼金术来制造金币,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不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制造瓷器,他抓了一位叫做伯特格尔的炼金术士,把他关进了一间与世隔绝的实验室中,让他制造瓷器。

于是伯特格尔在进行了3万多次的试验之后,成为了陶艺家,他用大理石以及骨头粉末等许多材料调制出了合适的瓷土,制成了瓷器。

展开阅读全文

景德镇的瓷器四大特点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其器身纯白无暇,状似美玉。表面色泽均匀,如镜子般光可鉴人。璧身可塑至极薄,最薄可至5毫米,最厚也不超过1厘米。将其放在桌上,轻轻敲击,可以听到清脆、响亮、空灵的声音。

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

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是称誉世界的古代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瓷器之国是哪一个国家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瓷器之国是指我们中国。我国著名的瓷器制作地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山东淄博、河北唐山、广东佛山、山东罗庄镇等。唐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何时称为瓷器之国

外国人之所以把中国叫做“china”,是因为从古老的丝绸之路中国输送了很多瓷器去欧洲的原因,中国的陶瓷应该是在唐朝鼎盛时期输送到欧洲去的更多,所以应该是唐朝。宋朝时候虽然瓷器销量也很猛,但是那时候只有海上丝绸之路了,而海上是去不了欧洲的,只能去东南亚,日本,最多也就到印度而已。那时候整个西域已经送给西夏国了。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瓷器名称是什么,有哪些称呼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瓷器是中国最早发明的,随着文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瓷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内容也足够丰富。如今瓷器各处可见,小到生活所用的碗碟,杯子等等,大到元代的青花瓷,唐代的唐三彩等瓷器,因此在中国古代瓷器有哪些名称呢?

瓷器又分为单色釉瓷和彩绘瓷,单色釉瓷又可以分为素瓷和色釉瓷,其两者被俗称为“一道釉”而青花瓷就是其中一种素瓷,它也被叫作绿瓷。色釉瓷是指带有颜色的瓷器,由于在高温下氧化铁和氧化铜产生了不同的反应,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颜色,像红黄蓝等等其他的颜色,并因此按照颜色来称之。 彩绘瓷就和它们不一样了,不是以釉色和它们做一番比较,而是在绘画,瓷器的形状和颜色来胜过它们。

古代瓷器名称主要是单色釉瓷和彩绘瓷,它们属于当时瓷器的主流工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粉彩瓷器在什么时候出现,有哪些历史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

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扩展资料:

粉彩瓷器的特点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

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

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如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玛瑙笔,扒笔等许多特制笔。

展开阅读全文

孩儿枕是什么时期的瓷器,主要用途是什么?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白瓷孩儿枕是宋代时期的作品,“孩儿枕”是瓷枕的一种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窑烧制的最为精美。枕做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做枕面,故名"孩儿枕"。 定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宋代刻画花瓷的品种非常繁多,瓷窑几乎遍布全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名窑有"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

“孩儿枕”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枕做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做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身穿长衣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边模印花纹,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凸起螭龙,相对的一面光素,其余两面凸起如意头纹。

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到宋代有了较大发展,除了烧制白釉瓷器以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文献称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展开阅读全文

珐琅彩瓷器怎么鉴定,珐琅彩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的碗盘中都能看到珐琅的身影,珐琅彩瓷器在胎质制作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一般胎壁极薄,结合紧密,在这样的胎质上又施釉极细,可以是“白璧无瑕”了。那大家知道珐琅彩瓷器有哪些特点呢?

瓷质细润,色泽鲜艳亮丽,画工精致,彩料凝重是珐琅彩瓷器的特点。珐琅彩瓷的制作非常费工,其在乾隆年间出现后便销声匿迹了。珐琅彩瓷器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在工序上,从拉胚、画工、用料、成型、施釉、烧制、色彩在技术上几乎是最为精湛的。

在乾隆的年代里,有很多优秀的陶瓷作品出现,但是珐琅彩瓷在用料以及制作工序上是很多的瓷器无法比拟的。其画工一般都是皇宫里面的专业画师,技术是顶尖级别的,因此可以代表当时当代最高的艺术水平。具有最高的公益水平。

珐琅彩瓷器的特点,主要是画工精致、色泽艳丽、瓷质细润、彩料凝重,其制作方法是相当费工夫的。因此,具有很强的技术水准和很高的艺术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景德镇古代瓷器街旅游攻略

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瓷器街位于市昌江区麻石下弄,是明末清初景德镇名闻遐尔最为热闹繁华的一条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景德镇古代瓷器街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景德镇古代瓷器街旅游介绍

历史上最早的“瓷器街”在城内,长100米,宽4.5米。《景德镇陶录》这样描述:“瓷器街颇宽广,约二三百武,街两旁瓷店张列,无器不有。”据《景德镇地名志》介绍,清代此街是瓷器零售街市,两侧设有瓷器店,因品种齐全,花色各异,故得名瓷器街,直到最近四五十年才因种种原因湮灭式微。上世纪80年代初,在景德镇中心广场一侧,自发形成了一条瓷器街,上百家瓷店夹道摆开,鳞次栉比。一直到90年代末,这条瓷器街都是景德镇的一大景观。后来因为城市改造,这条露天瓷器街就迁徙到瓷贸大厦里面去了。照说,如今景德镇自发形成的陶瓷市场并不少,现代建筑风格的陶瓷大世界也落成了,但人们心目中的瓷器街“情结”却反而失落了,它是一种文化的失落,是任何瓷器大厦、瓷器市场所不能替代的。

在景德镇打造江南旅游都市的今天,瓷器街聚集人气的功能越发显得重要,因此记者建议:在景德镇市区设计建造一条新的瓷器街,让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充分物化流淌在这条街上,形成一个可以流传百世的旅游拳头产品。让我们在未来的瓷器街上徜徉一番吧。街并不宽,但很长,至少在1000米以上。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上书“瓷器街”三个大字。进得街来,但见两旁店铺依次呈现元、明、清代建筑风格,一律的前店后坊。游客脚下的路是用青石板或鹅卵石铺成的,街上每隔100米矗立着一座瓷器雕像,既有风火仙师童宾、督陶官唐英,也有传说中的陶女和能工巧匠。数十块双面瓷板镶嵌在街的两旁,上面记叙着中国陶瓷和景德镇陶瓷发展史和各个时代陶瓷美术家的艺术成就,介绍景德镇瓷器品种和彩绘工艺,以及中外名人歌咏景德镇陶瓷的诗篇。进入店内,绘瓷少女和陶瓷美术家正在彩绘,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在辘轳车上拉坯,四周的博古架上,错落有致陈列着他们创作的精美陶瓷作品。街上还辟有名人名作区和市政府命名的陶瓷世家区,特别是恢复了一些陶瓷老字号店名,增加了游览的历史内涵和品位。

瓷器街采用现代声光技术,配有背景音乐,播放着陶瓷专题片,使游客一进入街市,就感到浓浓的文化氛围。此外,街上还融入了景德镇地方小吃和茶楼、陶吧等休闲场所。游客目之所及,到处是瓷灯、瓷凳、瓷桌、瓷钵,甚至连垃圾箱也是瓷器做的,足以令游客不再感叹瓷都没有瓷的特色,并可在欣赏之余,自己参与拉坯和绘瓷,达到可游、可赏、可玩、可购之目的。这样一条瓷器街,不仅集中展示了瓷都丰厚的陶瓷文化,而且免除了游客四处寻寻觅觅之累。由于瓷器街具有集文化、旅游、商贸、休闲于一体的功能,开发价值巨大,完全可以采用招商的方式来开发建设和运作,达到让开发商赚钱、陶艺人发财、政府增税、游客惬意等多重目的,这样一件利国利民、利己利人的事,何乐而不为呢?瓷都呼唤瓷器街,找回失落的瓷器街,也就找回了一度失落的瓷文化,也就能早一天圆瓷都江南旅游都市之梦。

景德镇古代瓷器街旅游攻略:

门票:免费(免费游玩观赏,请爱护环境,切勿乱扔垃圾)

开放时间:全天

建议游玩时间:3小时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可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区麻石下弄

交通:几乎所有景德镇的公交车都会经过“南门头”站或坐103内环线到麻石龙弄站下!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的瓷器技术是怎样的?欧洲人是如何破解中国的瓷器技术的?

全文共 3779 字

+ 加入清单

在13世纪到18世纪期间,中国瓷器对于欧洲人来说,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当年瓷器风靡一时,自然是带动了欧洲很多商人、工匠以及学者的研究。在欧洲,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在研究者中国瓷器的制作秘密,然而白瓷的制造确实中国不传外的秘密。西方人破解瓷器的烧制配方,花了足足四个世纪。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成功的?

当时法国、英国,以及德意志的一些邦国,很多欧洲国家,都在积极地研究白瓷工艺。其中最关键的国家有三个,法国、萨克森,还有英国。法国人最早从中国探寻到了一些瓷器制作的蛛丝马迹,但最终攻克技术难关的是萨克森人,而英国人则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升级。关于他们各自采取的方法,我们逐一来分析。

法国人的办法,主要是技术窃取和外交努力。

这个过程中有个关键人物,那就是法国的耶稣教会传教士殷弘绪。这是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他的传教生涯历经康熙、雍正两朝,从地上到地下,前后历经四十多年,死后也葬在北京。1699年,殷弘绪经过漫长的旅程,走过了大半个地球之后,抵达广州,这一年是中国的康熙三十八年。

来到中国后,殷弘绪没有到北京之类的大城市去传教,而是去了景德镇所在的江西饶州,在饶州呆了7年。这期间他结交了江西巡抚郎廷极,因为这层关系,殷弘绪得以自由进出景德镇的大小作坊,逐渐掌握了窑场制造瓷器的工序和技术。

1721年和1722年,他两次将瓷器制作细节和购买的样本寄回欧洲。另外殷弘绪还设想通过外交努力,让康熙皇帝和路易十四这两位他心目中的伟大君王建立友谊,从而分享技术,不过他这个想法也收效甚微。

殷弘绪流利的汉语能力、和当地人的亲近以及对窑场工人悲惨命运的关切,但以今天的标准而言,殷弘绪无疑是个工业间谍。不过,他并没有彻底弄懂瓷器制作中的一些关键细节。

德国人的做法,体现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民族性格,他们埋头做实验。那位用骑兵换花瓶的萨克森帝选侯奥古斯特二世,是瓷器研发的最主要推动者。他在德累斯顿建立了一座实验室,启用了一位名叫契恩豪斯的年轻数学家,来负责此事。

这位数学家研究了十多年,一无所获。而到了1701年,他的研究迎来了转折:这一年,出现了一个自称会炼金术的乡下男孩波特格。

炼金术是欧洲一种古老的迷信,认为有一种神秘的方法,能把不值钱的金属炼制成黄金,直到18世纪仍然有很多人相信,甚至大科学家牛顿晚年还研究过炼金术。所以这个男孩一出现,德意志的各路诸侯都急忙抢夺,最终奥古斯特二世得到了他,并且派给契恩豪斯做助手。

经过长期关押和实验室恶劣环境的折磨,这个男孩精神失常了,开始胡言乱语,说什么和什么配在一起能得到金子。虽然这些所谓秘方不可能真的有效,但是这些完全突破逻辑和常理的说法,反倒启发了契恩豪斯。他开始摆脱常规,尝试那些之前被认为不可能的方法,一个个做排除性试验。

到1706年,在契恩豪斯做白瓷的第18个年头,他试烧了一个简单的器皿,由红极黏土和石英做配方,结果,烧制时没有断裂,投入水桶里也没有开裂。就这样,他终于第一次烧制瓷器成功。又经过一年多的改良,1708年1月15日,契恩豪斯终于烧制出了第一个白瓷。

为了这一天,契恩豪斯花了20年,而波特格被关了8年。4月,奥古斯特二世下令建立瓷厂,这是西方第一座瓷厂。就在这年10月,契恩豪斯去世。波特格虽然没有炼出黄金,但他帮助契恩豪斯做出了像黄金一样珍贵的白瓷,所以这种瓷也被叫作“波特格瓷”。300多年后,德累斯顿竖起了波特格的雕像。

英国的白瓷制作,起步稍晚。

1726年,英国普利茅斯,一个叫威廉·库克沃西的青年药剂师学徒,无意间读到了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其中就收录了当年殷弘绪从景德镇发回欧洲的关于白瓷制造的书信。库克沃西的个人命运和英国的瓷器史在这一天改变了。

殷弘绪在书信中提到,高岭土和白墩子是最重要的两种原料,用中国工匠的话说,“瓷石犹如骨,高岭土犹如肌肉”。这里的瓷石,就是白墩子。

根据这个信息,库克沃西开始满世界寻找这两种材料。他不断打碎珍贵的白瓷盘子,来分解研究它的成分。他又到处转山,这里挖两下,那里挖两下。终于在英国康沃尔的一片花岗岩地区,他找到了类似白墩子的材质。然后,就是进行各种原料组合。

这时候,他已经五十岁了。又经过十几年的试验与钻研,1768年,库克沃西烧制成功了他的第一件白瓷酒杯。尽管非常粗糙简陋,但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件本土出产的瓷器。随后,库克沃西开办了自己的瓷厂。

由此,英国的普利茅斯,也成了可以比肩景德镇和德累斯顿的第三个世界瓷都。景德镇代表着瓷器的起源;德累斯顿,是欧洲人解开瓷器之谜的地方;普利茅斯,则标志着英国瓷器制造业的崛起。这三座城市,每一个都跟瓷器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节点性事件密切相关,堪称是瓷器圣地。

掌握了白瓷的秘密以后,在德国和英国,技术都迅速转化成了市场化的生产。

萨克森虽然一度独享瓷器工艺的秘密,不过新开的瓷厂总是不惜高薪去挖萨克森瓷厂的人才。奥古斯特二世也抵挡不了市场的力量。于是,萨克森研究出的白瓷秘密,很快就不再是秘密。而随着技术的解密,各个地方的匠人们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德国的瓷器工艺进展迅速。市场打破了德国造瓷器的秘密,给了最充足的资源配置。

在英国,库克沃西也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名叫韦奇伍德。他从库克沃西那里听说,美洲的印第安人领地上可能有优质的瓷土,便立刻派人收购几吨新瓷土,可能的话就把整座山买下来。他派去的人九死一生,终于从切罗基族印第安人手中,搞到5吨瓷土,带回了英国。

后来韦奇伍德,也开办了自己的瓷厂,并且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品牌。韦奇伍德出品的瓷器在英国、俄国王室都大受欢迎,被誉为“王后御用陶瓷”。1812年,又首次推出骨瓷餐具,色泽纯白,晶莹透明,风靡世界。“韦奇伍德”也成了精致瓷器的代名词。

在库克沃西、韦奇伍德这些有恒心、有魄力的瓷器商人不断的彼此竞争中,英国瓷器的质量和产量,都很快就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前面说过,库克沃西烧制出英国史上第一只白瓷杯,是在1768年。仅仅过了42年,1810年,英国已经成为瓷器出口国。在18世纪末,英国人又发明了在瓷土中加入动物骨灰的骨瓷,色泽和质地都超过了传统的中国白瓷。其中,前面说过的韦奇伍德品牌的骨瓷,直到今天还是瓷器界的顶级品牌。

而就在欧洲人模仿、超越我们的时候,作为瓷器原产地的中国,又是什么局面呢?

18世纪,中国正处在清代的鼎盛时期,皇权强盛,最出色的瓷器技术人才只能为皇宫服务。作者在书中引用了一份雍正五年的瓷器督造官的奏疏,上面说:已督造了十五万零两千件瓷器,官窑出现了亏空,督造官员们不得不自己搭钱来维持。这年冬天景德镇阴冷多雨,为防瓷胎晾不干,官员们自己出钱建立了工棚等等。

雍正皇帝的批示,只有一行不带感情的字:“览,朕知道了,再议。”跟欧洲热火朝天的氛围相比,中国的瓷器行业呈现的,就是这么一幅冷冰冰的面貌。

接下来的19世纪,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遭逢种种不幸,瓷器行业也日渐萧条。这种萧条,在瓷器出口数据上体现得更直观:17世纪60年代,景德镇每年的外销瓷,价值达到360.5万到450.5万两白银,到1818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25.4万两白银,折损了50%以上。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更是每况愈下。

而且除了国际市场份额被英国的新兴的瓷器出口国挤占之外,一些曾经引以为傲的技术也失传了。引用景德镇官窑给清廷的最后一次答复。当时是1911年,清王朝已经接近终点,风雨飘摇的清廷还在要求景德镇制作100只七尺红釉瓷盘。景德镇回复:我们已不再具备这种工艺,只能送上100只其他瓷盘。而在1955年,中国甚至需要从当时的东德请来技术工人,到景德镇来传授现代的制瓷工艺。

这个中国瓷器业的衰落过程,也让我们看到,再先进的工艺科技如果被垄断,只服务于社会顶层,就会逐渐失去活力,逐渐落伍。中国白瓷技术领先欧洲将近一千年。其中,最优秀的官窑人才只能服务于帝王家,工匠永远只是工匠,很难变成商人获取知识产权的利益。商人很难成为社会认可的科技专家,无法进入翰林院或英国式的皇家学会,获得新的智力援助和更高的社会荣誉。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工匠只能靠自己的天赋和上辈传承的经验守住技术,难以创新。

这段历史能带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对竞争与创新这二者关系的认识。英国白瓷技术的创新,源于竞争环境迫使商人们必须引进更高质量的瓷土,研发更先进的工艺。今天我们鼓励创新,一个重要的观察点是鼓励竞争还是限制竞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白瓷的案例里,私人部门是塑造市场格局的最大力量。英国在短短42年内,从做出第一只粗糙的瓷杯,到成为瓷器出口国,这个过程,靠的不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战略规划,而是库克沃西、韦奇伍德等人的私人研发部门的努力。德国瓷器技术的突破,虽然源于奥古斯特二世的“瓷器病”,但最终也是市场的作用,实现了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精美的中国白瓷,一度被欧洲人视为圣杯,同时也激发了法国、德国和英国人的雄心。他们备尝艰苦,最终掌握了白瓷的秘密。“圣杯”落到凡尘,中国白瓷很快在市场上就被欧洲制造替代。

这个模式我们很熟悉:先是引进、模仿外国工艺,然后专研、改良、量产,直到在市场上取而代之。200多年前欧洲人发现白瓷工艺秘密的故事,是一个欧洲摆脱对中国工艺依赖的故事。这就不免让人想到,今天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跟当年欧洲类似的境况,只是二者的角色互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瓷器的发明由来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基于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商代的白陶是用烧制温度超过1000℃的瓷土(高岭土)制成的,这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成功烧制在从陶器到瓷器的过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瓷器”具有明显的瓷器基本特征。它们的质地比陶器更细腻坚硬,胚的颜色大多为灰色和白色,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胚基本烧结,吸水率较低,器皿表面涂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和瓷器不完全一样。被称为“原始瓷器”或“原始青瓷”。

从商朝到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原始瓷器经历了从1600年到1700年的变化和发展,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

从出土文物来看,东汉至魏晋时期的瓷器多为青瓷。这些青瓷加工精细,胎盘坚硬,不吸水。表面涂有一层青色玻璃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陶瓷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的白釉瓷器萌芽于南北朝时期,至隋朝达到成熟阶段。唐朝有了新的发展。瓷器的烧成温度达到1200℃,白度达到70%以上,接近现代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色和制造技术方面,都有了新的改进,烧成瓷器技术达到了完全成熟的程度。在技术方面,分工明确,这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有许多国内外著名的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窑和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葛、钧窑、丁窑等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薄,釉色均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泥为基础,所以瓷器也被称为瓷器。磁州窑主要生产白瓷和黑花瓷。景德镇窑产品色泽薄而润,光感细腻,白度和透明度高。它们被认为是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产品多为粉红色或青绿色,釉色亮丽。越窑烧成的瓷器体薄,镶嵌工巧细致,光泽亮丽。简瑶生产的黑瓷是宋代著名的瓷器之一,黑釉亮如漆。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的釉色以淡绿色为主,色泽清润。官窑的存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是汴京官窑,它位于汴京,为朝廷烧瓷。葛窑建在哪里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根据对各种资料的分析,葛窑最有可能与北宋官窑同时生产。钧窑制作的彩瓷很多,最好的是胭脂红、绿、墨。丁窑生产的瓷器造型精美,质薄质亮,色泽润泽,釉色洁白如粉。它被称为粉末或白色。

中国古代釉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釉到釉面,从单色釉到多色釉,再从釉下色到釉上色,并逐渐发展为多色、十字色釉和釉上色。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色和釉上色。图案先画在坯体上,上釉后在窑中烧制的彩瓷称为釉下色。釉瓷是放入窑中烧制和上漆,然后用火烘烤,称为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是釉下彩之一。明代细白釉的成功烧制和用铜作着色剂的单色釉瓷的成功烧制丰富了明代瓷器。明代瓷器上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成化年间,在釉下青花的轮廓上增加釉下色彩,创造出一种“斗彩”,嘉靖、万历时期直接用各种颜色描绘而不用青花钩的五彩缤纷的色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瓷器在明代杰出成就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的素色三彩、雍正和甘龙的粉彩、珐琅都是国内外闻名的佳品。

在明代,釉下青花被添加到釉下青花的轮廓中,并被烧制。因为釉下青花与釉下彩画竞争,所以被称为“斗彩”。)

仿清代铜胎珐琅效果的瓷器。珐琅色也被称为“烹饪色”。

展开阅读全文

德化瓷器的特点,三大特点认识德化瓷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德化陶瓷是汉族陶瓷烧造中的艺术珍品,盛行于宋代,之后在明代得以巨大的发张。以其中的白瓷最为出名,而且制作细腻,雕刻也精美,更让人喜欢的是因为它的造型生动,所以德化瓷有三大特点能够很快的辨别,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制作方法

德化瓷的制作方法可分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德化瓷一般在土坯干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出成品。

德化陶瓷业最初是从烧制日用器皿开始的,后来由于瓷塑艺术的显着成就,器皿类的产品则比较少的受人关注。器皿类陶瓷产品在德化一直大量生产,供内外销的需求,到了明代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造型和装饰体系,成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化陶瓷器皿类的产品从功能方面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包括盘、碗、杯、碟、罐、壶、文具、灯具和烛台等;陈设装饰和供器包括瓶、尊、觚和鼎、炉、豆等。这两大类器物,造型样式古朴严整,传统意味浓厚。

日常生活用器的造型多沿用传统形式加以演变,或是模拟自然形态加以整合,设计者考虑到造型需要适应陶瓷材料和技术的特点,构成了符合其属性与特征的形式语言。

德化陶瓷造型与装饰明显地看到受商、周青铜器和玉器的影响,同时还有明代宣德炉的意味,特别是炉的造型和装饰更为显着。德化陶瓷优秀的传统造型筒形双螭壶、狮首筒形瓶、象耳弦纹尊、犀角杯等,都是其他产区很少见的独特的样式。

白瓷代表

宋代早期的产品主要是青白瓷,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发展为白釉瓷。明代白釉瓷瓷质如脂似玉,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视为中国白瓷代表。其装饰工艺主要有刻、画、印花和堆贴印花装饰刻花也称画花。

德化白瓷具有质地洁白、细腻如玉、釉面光滑、击声如磬的特点,故有“中国白”之称。其特制的薄胎产品,薄如蝉翼,精美绝伦。德化民间雕塑艺人将雕塑与瓷艺结合,擅长制作白瓷观音,所做白瓷观音仪态生动,是举世公认的白瓷珍品。

德化白瓷不求色彩之华丽,而是追求单纯、素洁、典雅之美,对所利用的材料有充分的认识,设计定位与取向是准确的,充分显示着历代匠师们的创造智慧。

如果说景德镇窑的白瓷是以青白釉称着于世,德化白瓷则是以乳白色为主,釉层腴润,光色如玉,显示着冰清玉洁的特质,蕴涵着耐人寻味的魅力,相比之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可能也喜欢:

独具黎族特色的黎族陶瓷文化

风水摆件:什么是陶瓷室内喷泉?

独具成熟特色的山东淄博陶瓷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曾经风靡畅销的明代德化窑瓷器特点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说道瓷器那么大家肯定第一想到的应该是青花瓷,景泰蓝等比较出名的了。大家都知道德化陶瓷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的景德,和广州潮州齐名。德化经过千年的风霜洗礼造就了了独具特色的瓷,那么大家知道明代的德化窑瓷器有什么特点么?不知道的话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雕塑工艺最为兴旺的时期,汉族民间的能工巧匠如何朝宗、张寿山、陈伟、林朝景等人,吸收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应用瓷器胎釉的质感特点,精心烧制各种形象的道释人物,无论造型神态和细部线条处理都刻划细腻、表现逼真,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一代宗师何朝宗,德化后所村人,他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刻意求工,一丝不苟,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他的瓷塑成就主要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他雕塑如来观音,达摩等佛像人物,尤以观音作品称着,冠绝一时。何朝宗瓷塑观音特点是。体态丰盈,面庞俊美,神情慈祥静穆,衣纹深秀洗练,线条潇洒流畅,动静相乘,形神兼备,既保存着神秘奥妙的宗教色彩,又蕴含着美好、健康、幸福的意境。

泉州市文管会收藏的一尊何朝宗塑渡海观音,通高六十四厘米,面庞呈椭圆形,额缀一珠。头发盘髻,贯一如意,披巾罩首,衣裙裹体。胸前微露,一串珠饰,胸前衣褶作打结状。双手藏在袖里,作左拱势。底露一足,踏立莲花水波之上,另一足为水波淹没,作渡海状。神态如生,真是: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

在宋元白瓷的基础上,明代德化的汉族陶瓷工匠经过长期实践,大胆创新,烧制成功了独特风格的建白瓷器,其制作之精美,格调之高雅,达到了德化窑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瓷器用什么土烧制 瓷器用什么土烧制成的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瓷器是用瓷土烧制的。瓷土是瓷器的主要原料,以中国景德镇附近的高岭土最为著名。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

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岭土化”。纯粹的瓷土存量不多。而且纯粹的瓷土,没有黏土那样强的粘度。此外,瓷土还含有未变质的长石、石英、铁矿及其他作为瓷土来源的岩石碎片。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展开阅读全文

瓷器有哪些种类 瓷器种类有哪些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瓷器总体分为单色釉瓷和彩绘瓷两大类。

单色釉瓷分为素瓷和色釉瓷。素瓷又包括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四种。青瓷也叫绿瓷,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发展到宋代时最著名的是龙泉窑。黑瓷也叫天目瓷,著名的有建窑和德清窑。白瓷最著名的有定窑和邢窑。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

彩绘瓷是以器型、绘画和颜色取胜的瓷器。彩绘瓷的发展由青花开始,即在釉上或者釉下开始出现纹饰,出现了青花、两彩、三彩、五彩、斗彩、粉彩、古铜彩、金彩等。

展开阅读全文

永胜瓷器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永胜瓷器,早在同治八年(1869)年就能批量生产。《新篡云南通志》载:“永北所产瓷土较皖、赣优良。近来永北瓷器与江西争胜,迤西各属皆有之。”民国时期,开始引进江西景德镇的制陶工艺,使永胜瓷器有了瓷质晶莹明澈、绘图明丽古雅特色。如今,永胜建有地、县两个瓷厂,其产品不仅畅销省内外,还远销东南来各国永胜瓷器用高岭土为原料烧制而成。高岭土是各种结晶岩破坏后的产物,产于永胜县城东南20公里的关照山一带,储量500万吨以上,大部分可露天开采,土质洁白细腻,耐火性强,是上等造瓷料。具体制法因品种不同而展异,一般都要经过备料、制坯、绘图填色、焙烧等四个阶段。装饰方法有青花、粉彩、釉下五彩、喷花、印花、浅浮雕、颜色釉等多种。现已形成了配套的机械化生产,品种近百个,年产量3000多万件。1960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赠缅瓷器便是永胜瓷厂之产品,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青花茶具、云南艺术剧院艺术杯及昆明部分星级宾馆皆用永胜瓷器。除餐具、茶具、酒具外,还有艺术陈设瓷花瓶、台灯、西代乐女、红楼人物、唐女、阿诗玛、傣女及各种动物等。此外,还有镂空花瓶、笔筒、笔架等文房之宝。其产品获云南省优秀轻工产品金象奖,全国首届“瓷都景德镇杯”创作设计奖,大批日用瓷器通过边境贸易出口。v( 丽江)

展开阅读全文

瓷器可以带上飞机吗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飞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长途出行的时候选择乘坐飞机。但是为了飞机与机上乘客的安全,航空局对乘客的随身携带物品做了许多的限制。那么,瓷器可以带上飞机吗?下面给您介绍下吧。

如果你要随身携带瓷器,正常情况下,只要你能拿动,而且瓷器的体积没有超过标准的(这个标准不用很精准,可以这么看:比一个手提电脑的电脑包大上两三圈都没问题,除非你乘坐的是50个座位的小机型。如果是小机型,行李过大的话你即使带上飞机也没地方放。具体的允许行李大小机场安检门口都有一个标准的框架,可以去自己对比。)

如果瓷器体积过大,比如说你要带的是一米多高的大花瓶,这个是没有办法随身携带而且不能在候机楼办理托运的。因为托运也是有行李大小限制的。托运的行李长度基本不是问题,瓷器总不能是根棒子。但是如果很胖,是个瓮型的或者有耳朵你就要自己去看那个托运行李的安全检查系统是否可以通过。瓷器托运的话你总是要自己包装过的,所以包裹过大无法通过安全检查系统就不能托运了。

还有陶瓷是易碎品,运输过程稍有不慎就可能破损碎裂。因此事先的包装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使用有缓冲力的东西保护它们,如:泡沫,海棉,保利龙(气泡袋)等。在包装的时候,盖和身分别包装,且要厚实一点,用个小纸箱包装,在小箱的内壁也要用泡沫或是海棉缠一下,确保安全。如果是数量大的话,建议用木箱,里面用海棉,泡沫,气泡袋包装好。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乘坐飞机该注意什么?

1、务必在飞机起飞前的一小时就办好各种手续,避免延误登机。

2、乘机后一定要系好完全带,起飞手机关机。

3、如果有托运行李记得下飞机后去取行李,在出口的通道上会有取行李的窗口。

4、必须携带身份证、机票。如是国际出行必须携带护照。

为了出行方便,建议大家撑握些机场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古董瓷器分类知识

全文共 407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作为瓷器艺术的源头,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你对古董瓷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古董瓷器分类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古董瓷器的种类

1、青瓷 釉含铁量在1%一3%之间釉色主要为青黄色或青绿色,始烧于东汉。主要品种有秘色、粉青,梅子青等。越窑、宋宫窑、汝窑及龙泉窑等均以烧制青瓷闻名天下。

2、黑瓷 釉料中的含铁量在8%左右,主要品种有兔毫釉、油滴,玳瑁釉等。其中福建建窑所烧的黑釉最为有名,江西吉州窑的黑釉瓷也非常珍贵。

3、青白瓷 青白瓷又称影青瓷,含铁量在0.6%一1%之间,故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显白,白中泛青。江西景德镇窑是青白瓷的主要产地,此外在安徽、浙江等地也有烧造,但质量不如景德镇所产。

4、白瓷 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63%,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含铁量越低,釉色越白净。主要品种有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等。著名的白瓷窑口有邢窑、定窑、德化窑等。

5、彩绘瓷 彩绘瓷从工艺上可以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上釉下相结合彩三大类。

古董瓷器分类方式

一、按照新旧来分。瓷器可笼统的划分为古董瓷器(又称古瓷收藏品,古玩的一种)、现代瓷器。

二、按照具体的烧制时间来分。这里可以区分为两种,按照“朝”和按照“代”。例如:宋瓷、明瓷、清瓷等。

三、按照产地划分。如景德镇瓷器、醴陵瓷器、唐山瓷器、德化瓷器、龙泉瓷器、潮州瓷器、淄博瓷器等。

四、按照材质划分。如:白瓷、高白瓷、高白玉瓷、玉瓷、骨瓷、炻瓷等。

五、按照工艺划分。如:釉下彩、釉上彩、唐三彩、金彩、粉彩、金丝铁线、釉面开片、冰裂纹、浮雕、刻画、雕塑、结晶釉、窑变色、素面、漆线雕、绞胎瓷、镶锲工艺、单色釉、深冷加工等。很多瓷器选用了多种工艺,用工艺划分瓷器种类不常用。

六、按照特征划分。可分为: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缥瓷、白瓷、清白瓷、黑瓷、素瓷、彩瓷、青花瓷、玲珑瓷、青花玲珑瓷、色釉瓷、花瓷、甜白瓷、薄胎瓷、绞胎瓷、绞釉瓷、枢府瓷、秘色瓷、芒口瓷、骨瓷、珍珠瓷、像生瓷、镶嵌瓷、新彩瓷、煨瓷、生瓷、“”瓷、主席瓷(又称毛瓷)、民间陶瓷、祁门瓷器、红绿彩瓷、外销瓷器、高古瓷、现代瓷、蓄光陶瓷、自洁陶瓷、透明陶瓷等。

胎质、釉色、装饰、形制和铭文是构成瓷器的五大要素。其中,釉色又是区别瓷器类别的一个重要标准。瓷器按照施釉法分为单色釉和彩釉瓷两大类,彩釉瓷中又以 青花为大宗。我国陶瓷在发展中经历了单色釉到多色釉(彩釉)的过程。单色釉包括青釉、白釉、红釉、蓝釉、黄釉、绿釉、黑釉等,而青釉又可分为粉青、天青、 豆青等。白釉分甜白、青白,红釉有霁红、牛血红、豇豆红等。多色釉包括两种:一种用釉色与形状不一的色块构成釉面,如钧釉等;另一种用釉彩勾勒图案,如青 花、粉彩等,习惯上又称为“彩瓷”。彩瓷具体又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双层夹彩三种。

七、按照窑口划分。第一种为官窑和民窑的划分。还有一种为真正的瓷器产地窑口的划分,如、龙泉窑、耀州窑、醴陵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唐山窑等等。 另外我们常见的如钧瓷、汝瓷、定瓷、哥瓷、官瓷则是宋代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划分出来的。

识别真正的古瓷器方法

我国的瓷器生产,如果从商周时代算起,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综观历朝以来瓷器生产,都是在发展之中又有着各个朝代不同的时代特色。因此,了解各朝瓷器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瓷器生产的不同时代特点,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去鉴识历朝历代的真品瓷器。

一般说来,瓷器的形制、纹饰、款识等,后人都是可以仿制的。因此,拿到一件瓷器,鉴别真伪的首要因素并不是这些。当然,这些条件,在断代上是必须要考虑的。比如,历代各朝在瓷器上绘龙的图纹都是各有特点的。以清代为例,顺治朝的龙俗称鸡爪龙,龙爪画得犹如鸡爪;康熙朝多见弓字龙、夔纹龙;雍正朝的龙头常画得犹如鳄鱼,此外多见螭龙纹;到乾隆朝,龙头画得像长须老头一样;嘉道以后,多见带鱼龙,龙身很长,像一条在游动的带鱼,弓起像虾弓;光绪多见点睛龙,龙眼之处像是刚点上去一般,特别有神。知道了这些画龙特点后凡见有龙图案的清代器,你就可以结合其它特征,准确断代了。但在确定真伪之前,这些因素也只能是一些参考因素。

瓷器四要素

要确定一件瓷器的真伪,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以下四个要素,那就是:一要看胎质;二要看施釉;三要看彩料;四要看有没有真正的老旧之气。

首先,中国瓷器的胎质构成,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

唐代以前,是属于瓷器的初创时期,器物的胎质构成比较粗疏。像唐三彩的胎质就是半瓷半陶的,比较粗松。如果你见到的“唐三彩”胎质制造非常精细坚致,那么,这个东西肯定就是不对的。再如,宋元时代吉州窑黑釉盏的胎质也是比较粗松的。而且,当时工人在制作拉坯工艺时做得快速利落,每个碗底部只用竹刀迅速地刮一遍就算了,所以,留下的修刀旋痕非常明显,很粗糙。如果你碰到的吉州窑碗修胎讲究、工细,胎质又是很坚硬、精细,那么,不必看其它方面,这个碗必定是后仿品无疑。

现在,元青花的瓷品很受藏家关注。识别元青花,除了看其施釉较厚,釉面有堆脂感;彩料使用“苏麻离青”,色泽浓翠,有铁斑等等的特点外,在胎质上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般元青花瓷胎体都较为厚重,大器烧成后底部常有开裂。胎质细白坚致,胎釉结合处常有淡红色火石红形成,这种火石红,在器身的白釉较薄之处也会泛出一种肉红色来。如果“元青花”器釉面干枯,胎质粗松,又没有火石红,釉薄处也看不到肉红色泛出,那么,藏家就一定要小心对待。此外,像康熙瓷的胎质是精细白晰又坚致,但制瓷风格较为粗犷,器底都留有旋痕。因是人工淘胎,再精细也存有杂质,因此,器底釉面上都有点点黑疵。如果你碰到的东西写的是康熙款,但器底光洁,没有旋痕和黑疵的话,十有八九是后仿品。

第二个是看釉面。

瓷器的施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着。北宋之前,所用的釉是石灰釉。这种釉与胎面的粘着力不强,因此,施釉较薄,有流淌,还易剥落,这也是鉴识的一个要点。像鉴识唐代的彩釉器,一是看釉色有否流淌,看色与色之间是否有因为流淌而产生的交融,二是要注意晚唐以前的彩釉器常会出现的釉面的剥落和开裂,此外,唐瓷一般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细小的开片,而这种开片又不可太明显,如在一米开外就可见到,那么,这就是个仿品。

南宋以后,改施石灰碱釉。这种釉粘着力强,可以施得很厚。所以南宋以后的瓷器,如哥窑、南宋官窑、南宋龙泉窑等的器物釉色就显得肥厚滋润,放大镜下还可见到未熔的石英颗粒。另外,从釉面看,从中表现出来的很多特征都有利于鉴别。像宣德、雍正等朝的瓷面都可见桔皮纹,乾隆单色釉器胎釉结合处的釉面可见细小的锯齿痕,万历、康熙青花的釉面常可见指捺水印纹,晚清几朝瓷器的底面釉上均可见高低不平的状况,俗称“波浪釉”,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观察釉面所提供的鉴识依据。

第三是看彩料。

不同的时代,所用的彩料都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古代瓷器所用的都是矿物料,而现代仿品则常用化工料来替代,因此,凡见用化工料的,就可以在鉴识时加以剔除。而矿物料在各个时期也都是不一样的。就拿绘青花所用的青钴料来说吧,明清各朝就是各有所用的。

洪武朝时,有进口、国产两种青料,进口料呈色鲜艳,国产料呈色灰暗;永乐、宣德两朝官窑器多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青花上有“铁锈斑”;成化到正德前期用平等青料,发色淡雅秀气;嘉靖到万历前期官窑器多用进口回青料,发色艳美,蓝中带紫;万历后期至崇祯用石子青或浙料,除个别发色鲜艳外,一般都清淡无华;在清代,顺治早期多用石子青,后期多用浙料;康熙早期延续顺治,青花色泽灰暗,偶有清淡。

中期多用浙料和云南出的珠明料,呈色翠蓝,层次分明,晚期呈色偏淡;雍正、乾隆时,色泽不如康熙,层次也减少;晚清各朝均有所退步。根据使用青料的不同情况,就大致可以判断器物所属的年代。其它的彩料也然,不管是五彩或粉彩,不同的朝代所用的彩料都是有所区别的,熟悉了这些,也就可以帮助来识别和判断。

从彩料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用以区别五彩、粉彩和珐瑯彩。五彩器除绿彩有玻璃彩外,其余均一抹色平涂,表面相对显得粗糙;粉彩用渲染法画,立体感强,有粉质感,表面较平滑,但无玻璃质感。粉彩不能做到全粉彩化,其中的矾红必定是五彩。因为烧造温度高了,矾红要流淌,因此,若发现矾红粉化或玻化,则必定是民国以后的现代工艺;珐瑯彩也用渲染法画,立体感强。有油质感,玻璃质感,没有粉质感。因为不用氧化铅工艺,因此,绝无蛤蜊光出现。

第四是要在器物上看到真正的老气。

传世品上应有使用和存放的痕迹,应有因岁月而留下的痕迹;出土器上应有土气侵入的痕迹。这些痕迹,表现在器物上,一个就是因为空气的氧化和长期存放在空间而形成的包浆。有包浆的器物上面,就会有一层类似涂了薄油一样的温润的油光。年代越久,油光就越强。如果是青花器,那么,包浆下的青花,应是下沉的,犹如上面有一层水一样,俗称“水头”。

新器的青花上是没有水头的。老的传世品一定会有一些使用过的痕迹,有揩拭痕、擦伤痕等等。这种痕迹没有规则,是在岁月的流逝中自然留下的,和现代新品用人工做出使用痕不同,人工做的有规律性,比较生硬,仔细观察,可以区别。如果器物入过土,也应有土侵和灰皮等被腐蚀的痕迹。新出土之物,闻之应有土香气味。现在也有人工用酸腐蚀等方法来做的,但不像真正的土侵和灰皮那样深入肌理和无规律可循,闻之则有异味。

现在还有在烧造时通过用釉面涂锌来作旧。因为锌元素在高温下比较活跃,能促使釉面气泡爆裂,以此达到作旧目的。但涂锌作旧的器物,也可以识别:涂锌的器物,高温下气泡是一次性破裂,不像自然老化的,有时间因素加入,因而是有多有少,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另外,涂锌件因气泡大量破裂,造成釉面出现流动,放大镜下可见弯曲的水波纹。总之,凡是老的东西,必定有真正的老气留存;凡找不到一点老气的器物,必定是新物无疑。

上述四个因素在鉴识时要结合起来考察,考察时还要结合形制、纹饰和款识等一起来考虑,如发现有一点不对,即可全盘否定。之所以强调在鉴识古瓷时,要从上述四大要素去入手,这是因为,这四点是现代作伪者较难仿出的。

看过“古董瓷器分类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现代瓷器知识

全文共 2172 字

+ 加入清单

瓷器发展历史悠久,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人类文化艺术或社会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现代瓷器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挑选艺术瓷器

艺术瓷器体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艺术品,先天夺人眼光的就是其精巧的工艺与造型,不管简单明了的还是复杂多变的艺术瓷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做到整体舒展明了,规整光滑,器壁应薄口,处理要精细考究,各种线条要流畅,上釉产品应该一律做到口沿都有釉,而且釉面要均匀。

2)、纯色调的艺术红瓷器,应该有高精的白度与明度。在手感上应有如脂如玉的感觉。

3)、釉面的质量要求:其釉一般都在1050℃--1150℃下成熟的硼铅熔块釉。因此要烧制到瓷器釉面平整光滑,有光泽,无肉眼可见的釉泡、针孔、桔釉等硬瓷釉上所见的缺陷。

4)、整座瓷尊应该有较高的透光度,而且产品烧制出炉不变成或只有极轻微的变形。

5)、瓷器外表的精美装饰:大多彩用设计和印刷精良的釉上小膜花纸进行边花或满花装饰,有时也采用单一磨光金,钼等贵金属边,带装饰一劳永逸,部分特别高级的艺术瓷器则采用各种高级综合装饰。如腐饰金和擦粉铺低法等。釉上花纸多采用丝平结合的印刷方法,色彩丰富鲜明而且富有层次感。而手工绘画的彩烧,颜料能渗透到已经软化的釉层中效果也非常精典。釉烧后平印花纸也具有釉中彩的效果,丝平结合的花纸还往往有粉彩的效果。瓷器外形装饰也是一门艺术,艺术体现在手工画的画师手上(例如景德镇的手工艺花瓶,那些就体现了工艺术画匠的不同手法)与漆线雕的艺术雕匠的手眼前的就是艺术品,先天夺人眼光的就是其精巧的工艺与造型,不管简单明了的还是复杂多变的艺术瓷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做到整体舒展明了,规整光滑,器壁应薄口,处理要精细考究,各种线条要流畅,上釉产品应该一律做到口沿都有釉,而且釉面要均匀。

看过“现代瓷器知识“

现代艺术瓷器是收藏重点

一、瓷器收藏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的重头戏,但大都局限在古代瓷器和官窑陶瓷。官窑陶瓷的投资太大,并不是普通收藏家可以玩得起的;而现代艺术瓷则不然,普通中等收入的人士即可涉足。

二、官窑陶瓷由于量少,买家又多,价格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不是捡漏,或是罕见之品,不太可能有太大的升值,一旦遇上赝品,损失巨大。现代瓷暂时还没有这种风险,由于是一个新的收藏热点,对收藏者来说升值的可能性更大,更具挑战性。

三、现代艺术瓷由于其艺术语言的新颖,在家居之中具有很好的可视性和与环境的协调性。这也是收藏者对其青睐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

近两年来,在香港、北京、广东等地的多次景德镇现代陶瓷精品拍卖和展销会的成功举办,也为现代瓷成为新的收藏热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收藏现代艺术瓷首先应清楚自己的收藏目的。一般来说,不外乎有三种情况:收藏一般艺术作品是出于喜爱和美化家居的需要;收藏名人名作,出于增值和提高收藏家身份的需要;按风格、年代、作者等类别进行收藏,出于系统化、专业化收藏的需要。

像二三类方式不是一般爱好者可以做到的,不仅需要眼光,而且还要有强劲的财力支持。一般收藏或是没有涉足过现代艺术瓷收藏的人还是按第一类方式进行。在准备收藏之前,首先应概略了解景德镇瓷器的成型工艺和烧成工艺,多看多比较不同陶瓷的优缺点。

在具有起码的陶瓷优劣鉴别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尝试购买一两件价位不高的艺术瓷。当然,通过第一步的收藏活动,对现代艺术瓷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后,笔者建议这些收藏者可以去努力发现好的新人新作。因为新人新作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名人名作。这样就能花很少的钱,获取最大的利益回报。如果财力雄厚,名人名家的作品当然也不要放弃。但考虑到这类作品有些已达价格顶点,甚至由于商业炒作,已经远远超出了作品真正的价值,收藏家就应小心从事,最好是向懂艺术懂工艺的专家顾问进行咨询,才不至于出现大的失误。如果有条件的想按第三类方式收藏作品,除非本人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一般的惯例是委托专家或有声誉的代理人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保证藏品的品质。

现代艺术瓷器鉴别

第一应看作品的造型

造型往往被陶瓷艺人和收藏家忽视,因为人们最易被色彩打动,而轻视造型本身。作为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造型本身就能体现出一种精神。或圆润、或挺拔、或纤秀、或雄强、或文儒、或豪放。造型虽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但提供给人们的想像力却是无穷无尽的。

第二看装饰的效果

因为是现代艺术瓷,既要看装饰是否与造型统一,更要看装饰本身是否新颖和有创造性。瓷质材料的精美决定了装饰也应是精美的。现在有些陶瓷艺人,简单地将国画画面移入瓷器装饰,效果未必很好。除少数作品外,两维空间的国画移入三维空间并不适合瓷器装饰。好的瓷器装饰应是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给人以效果的完整性,而不是有些画面太挤,有些画面太空。

第三看色泽

青花是否纯净幽远、丰富润泽,釉里红是否红而不俗、层次多变,釉色是否亮丽莹透、无斑点瑕疵。如果以上三点都比较符合要求,则至少说明其具备了收藏的基本条件。接下来要了解作者的自身条件,如果是新人新作价位偏低,大胆买下,如果是名人名作还需考察作者的年作品量。同样作品的重复量(瓷器作品由于制作烧成过程的特殊性,一般惯例是允许有几件同样的或类似的作品),如果量少,价格自然要高,如果量多,特别是重复作品多,建议要谨慎购买。从国际收藏惯例来看,收藏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看似有一定的风险,实际上却是最具价值回报的一项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